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

高收益产品大全
作者 : (美)威廉 F. 马克斯韦尔(William F. Maxwell) 马克 R. 申克曼(Mark R.Shenkman)著
译者 : 宋光辉 胡帆 杨桦 译
出版日期 : 2014-09-29
ISBN : 978-7-111-47816-4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20
开本 : 16
原书名 : Leveraged financial markets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全球金融市场的杠杆工具,以及丰富的分析模型,说明概率和信贷违约的损失情况。金融市场杠杆工具给你所有你需要的洞察力和策略:使用夏普比率来衡量的回报和高收益债券的风险,开发和监督投资组合的高收益债券,还更新了在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大量债务工具。今天的市场杠杆的变化,包括债务抵押证券(CDO)、信用衍生品掉期(CDS)、抵押贷款债务(CLO)和杠杆贷款。杠杆的金融市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成为热门的资产类别。

图书特色

公众公司通过债务融资尤其是杠杆化金融产品获得绝大部分外部资本。杠杆化金融产品是指那些介于传统的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产品之间的一类金融产品。尽管这类债务融资给投资者以及借款公司都带来了显著的风险,但是其所具有的潜在收益使得杠杆化金融产品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石。
杠杆化金融市场聚集了
  商业中众多机敏的头脑。
威廉 F. 马克斯韦尔和马克 R. 申克曼的编辑团队逐一从顶尖的实务工作者和思想者在当今杠杆化金融领域的作品中挑选出本书的内容。因此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其想参与在日益整合的全球经济中的高收益市场所需的内容。
本书包含并展现了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的分析模型,为读者提供了从事以下事务所需的洞见与策略。
使用夏普指数来衡量高收益债务的风险收益比
构建并且审视高收益债券组合
为单个高收益产品进行估值
本书还为读者更新了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变化,包括一系列当前市场杠杆化的债务载体,如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违约互换、贷款担保证券等。
本书是那些想成为在这一极具活力和吸引力的资产类别的专家之读者的蓝图。
本书是关于高收益和困境债务市场最全面的指引。
杠杆化金融市场为投资者在风险最高的债务融资市场创建多头或是空头头寸提供了机会。通过那些在高收益和困境债务市场的玩家和思考者的眼睛,这一本及时出版的书为读者提供了背景知识和其想在投资中成功进行分散化并且获取高回报的策略。
读者运用本书中被证明过的模型和公式在真实世界中采取策略时,将会获益。本书是来自高收益债券、信用衍生品及其他形式的困境债务方面的世界顶尖作者的观点。对于那些想要在资产类别中分散风险、锁定一个优异的风险回报特性及获得显著的年度现金流的投资者而言,本书可谓必备之作。
从杠杆化金融的一些常识到CLO和结构化金融类CDO的差异再到高收益资产的缺陷,本书能够有助于读者在当今最具风险也是盈利最高的金融市场中成为专家。
威廉 F. 马克斯韦尔 科克斯商学院金融投资学Rauscher教席的金融学教授,同时也是亚历桑那大学、得克萨斯理工大学、乔治城大学的教授。马克斯韦尔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众多论文,是《高收益债券》一书的作者,现居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马克 R. 申克曼 世界上最大的高收益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申克曼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投资官。申克曼自1977年以来在第一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和富达管理公司持有大量高收益债券头寸。他也是《高收益债券》一书的作者。申克曼现居于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
宋光辉 现为平安证券资产管理部执行副总经理,负责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融资业务。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后曾在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从事与固定收益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国内金融市场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著有《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一书,组织翻译“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译丛共10本,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结构化金融理念与技术。
微信号:qqsong
胡帆 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学硕士,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具有丰富的资产管理行业经验。
杨桦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金融系,目前供职于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关于高收益和困境债务市场的最全面的指引。
杠杆化金融市场为投资者在风险最高的债务融资市场创建多头或是空头头寸提供了机会。通过那些在高收益和困境债务市场的玩家和思考者的眼睛,这一本及时出版的书为读者提供了背景知识和其想在投资中成功进行分散化并且获取高回报的策略。
读者们运用本书中被证明过的模型和公式来在真实世界中采取策略时,将会获益。《杠杆化金融市场》是来自高收益债券、信用衍生品及其他形式的困增债务方面的世界顶尖作者的观点。对于那些想要在资产类别中分散风险、锁定一个优异的风险回报特性 及获得显著的年度现金流的投资者而言,本书可谓必备之作。
从杠杆化金融的一些常识到CLO和结构化金融类CDO的差异再到高收益资产的缺陷,《杠杆化金融》能够有助于读者成为在当今金融市场中最具风险也是盈利最高的市场里成为专家。

作者简介

(美)威廉 F. 马克斯韦尔(William F. Maxwell) 马克 R. 申克曼(Mark R.Shenkman)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宋光辉 胡帆 杨桦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资产证券化从2013年以来,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热点。中国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有过一些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当时也曾形成过热点。后来由于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变化,热度逐渐褪去,一度归于沉寂。也正因为此,目前国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书籍与资料相对匮乏。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引进的这套“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正迎合了当前的市场需求,相信可以有助于国内资产证券化相关从业人员。
此次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合作此套译丛,完全是无心插柳之举。2013年5月份时,我写作的这本书刚刚成书,当时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沟通出版合作事宜。出版新书的合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却意外达成了翻译此套丛书的合作。此套从书内容涉及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债务担保证券(CDO)、信用违约互换(CDS)、杠杆金融(Leveraged Finance)、证券金融(Security Finance)、结构化金融产品(Structured Products)、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等,几乎涵盖了美国金融市场结构化金融及资产证券化的所有领域。
资产证券化作为发始于美国的金融产品创新,对美国的金融体系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个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解,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而言之,则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美国的、正宗的资产证券化;一类是中国特色的资产证券化。此套丛书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从美国的大量相关书籍中精挑细选而来,部部都是经典之作,可谓美国资产证券化的“真经”。希望译者有限的水平,不至于译歪念歪。
译者断言,资产证券化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中国的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信用替代银行信用,而互联网金融则是以网络虚拟渠道替代银行的实体渠道。两者分别从信用和渠道两个方面,对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领域发起直接冲击。
本书主要涉及高收益债券、杠杆化贷款等风险程度最高的债务融资工具以及与这些工具发展密切相关的贷款担保证券(CLO)、信用违约互换等衍生类产品。并且对于如何为高收益产品的发行人,主要是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内容涉及广泛,且不乏深度,读者仔细阅读必有收获。作为序言,笔者不对本书所述内容作重复性的提纲式介绍,而是主要结合中国的实践,结合自己的粗浅认识,作一个全新阐释,希望能够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以下纯属抛砖引玉。
提起高收益债券,不得不提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夸张一点地说,正是具备银行家(banker)素质和交易员(trader)素质于一身的米尔肯单枪匹马,以堂·吉诃德的英雄主义,积数十年之功,使高收益债券市场度过了发展过程中最为艰难的创始过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米尔肯不常有,而高收益债券之树却常青,这其中最关键的金融创新,就是CDO。通过CDO,具备不同金融家素质的机构,依托CDS、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可以“合成”米尔肯。在本套丛书的另一本《债务担保证券(CDO):结构与分析》的序言中,笔者有适当展开的讨论,此处不作赘述。
高收益产品的市场为什么如此难以发展?这与产品的特性及产品所依赖的基础有关。另一方面,还与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有关。
从产品的特性和产品所依赖的基础的角度而言,高收益产品通常是由较小的发行人(很多是创始期的企业),或者是由好企业衰败下来的“坠落的天使”,或者是由私募股权机构用以进行杠杆式收购(LBO)的主体等来发行的,产品本身具备非常高的信用风险,而且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产品的单笔平均规模较小。这类产品从其本性来看,天然具备较高的信用风险,而且产品的流动性潜能也很差。可以说,高收益产品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试金石。
从金融治理的比较优势来看,商业银行由于接近客户,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在筛选客户方面能够相对有效率,银行根据客户的情况,通过量身定做设置“条款”(covenants)来防范客户的道德风险并对客户的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在客户出现违约时通过与客户协商进行债务展期、债务重组等弹性处理方式,来降低违约的后果,提升回收率。当高收益产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资本市场由众多机构分散持有的时候,或是由商业银行来处理转为由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来处理的时候,这些机构是否具备商业银行的上述金融治理能力,以及在持仓分散的情况下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激励去主动发挥这些金融治理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换言之,商业银行相比资本市场,在发挥银行家能力方面有比较优势。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可以将风险分散在大量广泛的经济主体之间,能够更大地实现风险在全社会分摊,并且通过二级市场的交易赋予产品流动性,在管理流动性风险和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方面即发挥交易员的能力方面具备比较优势。而要使某类产品能在二级市场有较好的流动性,需要使这类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与规模化,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此处成本为广义的交易成本)。
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收益产品天生难以被资本市场处理,或者说由资本市场而不是由商业银行来处理,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传统上,这些产品都是由商业银行采取“量身定做”的方式生产出来并沉睡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而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利率市场化,以及美联储在与通胀作斗争的过程中收缩流动性,逼迫银行去杠杆化,将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剥离(不一定是绝对意义上的,而更多的是相对意义上的),却意外给予资本市场发展高收益产品的动力。这能否也算是一种“有美国特色”的倒逼机制?!美国的CDO和CDS的发展,是不是在这种形势下倒逼机制的产物,不得而知。然而,可以确定的是,CDO和CDS的确大大推动了高收益产品的发展。
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来讨论。中国2012年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其发行主体限制为中小企业,因此很容易被用来和美国的高收益债券类比。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推出至今,约有两年时间,有几百家主体通过该产品获得了宝贵的信贷支持。然而,市场的实践显示,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缺乏治理此类高风险产品的能力。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几乎没有一家是依靠自身的信用来发行的,几乎都要依赖于外部担保的增信才得以发行。而且,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几乎没有交易,产品的流动性严重缺乏。尽管有事后诸葛亮之嫌,笔者还是要说,这种情形完全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一个没有出现信用违约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即使不能说完全没有形成,至少也可以说是没有实践的检验与“血与火的洗礼”。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也因为信用违约事件的缺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与其国外同行有大量的实证数据来证实违约率和评级的相关性不同,中国的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几乎沦为纯粹的演绎逻辑的推理游戏。而经过实践检验且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信用评级体系的确立,是资本市场的信贷类产品具备流动性的前提条件。
抛开CLO和CDS等信贷产品相关市场的发展及公认的评级体系这些宏观的外部环境不谈,单就高收益产品的具体设计而言,中国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与其国外的同类相比,还只是一种异常简单的初级形式。本书第八章,专门介绍美国高收益债券或是杠杆化贷款中的条款,包括承受条款和维持条款,投资者或贷款人通过这些条款,可以对发行人的行为实施各种约束,比如限制现金分红,要求发行人的利息覆盖倍数维持在一定的最小值之上,杠杆率维持在一定的最大值之下,要求发行人出售资产的资金用于特定用途,对发行人承担新的债务进行融资或提供对外担保的限制,等等。这些条款可以视为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操作形式。美国金融市场数十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应该可以被中国的金融机构模仿或者借鉴。笔者曾在自己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的实践中模仿过这些条款设计,试图东施效颦,却发现资本市场对于这些条款设计基本以无视的态度对待。逻辑倒也简单而清晰,在一个连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都难以被轻易合理采信的市场中,这些“繁文缛节”的条款设计,其意义在哪里?
围棋有时也称为“手谈”,意指对弈者以手进行的思想交流。依此类推,金融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可否称为“钱谈”,类指交易员以钱进行的交流?交流需要共同的语言,公认的评级体系是也,通用的市场惯例是也,相同的认知模式或思维模式是不是也算?以此言之,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是否精准地再构了金融市场的现实先另当别论,而其一旦被广为传播并为市场人士学习研究,从而能为期权等衍生品的交易提供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和参考体系,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依此而言,机械工业出版社精选的“结构化金融与证券化系列丛书”,如能被广为传播并成为市场人士的共同的知识体系,则善莫大焉。
本书由四川信托的胡帆翻译第11~18章,由南京大学的杨桦翻译第4~8章,由宋光辉翻译第1~3章及第9、10章。全部译稿由宋光辉进行审稿并确定专业词汇之译法。宋光辉对书中所有错误负有全部责任。时间仓促,错误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

宋光辉
2014年6月30日

图书目录

丛书序
译者序
第1章 杠杆化金融概述 1
使用高收益债券作为融资来源的增长 4
对杠杆化金融的需求 5
杠杆化金融的弹性 6
第2章 杠杆化金融的组成部分 7
高收益债券 7
杠杆化贷款市场 11
信用违约互换 14
第3章 理解评级机构的作用 17
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 17
监管和信用评级机构 18
信用评级 19
高收益评级的起源 21
发行评级和调整 22
高等级和次级发行、债务评级和其对价格的影响 23
评级流程 24
评级方法 26
对于高收益债上评级的新的关注 29
评级触发器 29
总结 31
第4章 杠杆贷款的资产类别 32
银团贷款过程:信息备忘录或者“银行账簿” 34
公募vs.私募 35
第二抵押权贷款 38
无抵押担保贷款 39
定价条款 40
投票权 43
契约条款 44
强制提前还款 45
担保品 46
控制权的变更 46
权益修复 46
总结 47
第5章 贷款担保证券 48
为什么CLO具有吸引力 51
结构 52
资金匹配和套利 53
资产(担保品=杠杆化贷款) 54
资产(担保品=其他资产) 55
期限/“平均寿命” 55
负债(债券) 56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63
管理和分析 67
CLO的未来发展 72
早先的金融危机开始变化 73
第6章 CLO和结构化融资CDO的区别 75
杠杆化贷款和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区别 77
杠杆化贷款的形成(创造)过程 78
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形成过程 80
ABS CDO和CLO之间的区别 83
第7章 高收益债券发行的信用分析 87
步骤1:商业风险的第一部分,行业分析 89
步骤1:商业风险的第二部分,公司分析 93
步骤2:财务风险 96
定义:EBITDA/现金流/自由现金流 99
现金流的稳定性 100
近期和最近的信用趋势 100
压力测试 101
自由现金流/去杠杆能力的分析 101
杠杆率和覆盖比例 102
流动性 102
还款/到期时间表 103
资产质量和资产变现能力(可出售性) 104
进入资本市场募资的渠道 104
债务的优先级 105
步骤3:管理层风险/股权所有者风险 106
步骤4:条款 108
步骤5:交易的流动性因素 121
步骤6:相对价值 122
结论 131
第8章 债券契约和债券特征 132
一般特征 132
限制条款 135
结论 150
第9章 企业风险信用模型 151
基本面分析与信用风险模型 151
信用风险度量 152
信用风险模型分类 153
穆迪KMV模型 153
KMV EDF模型 154
惠誉模型 158
EDF和信用利差的关系 159
评级相对EDF的黏性 160
总结 161
第10章 信用度量方法的表现 162
对于违约的研究 162
信用模型的表现 164
比较信用度量方法 165
风险度量方法之间的关联 168
根据行业评级的风险度量 170
总结 173
第11章 高收益资产管理 174
高收益投资组合的最优化管理 175
风险控制 183
总结 188
第12章 高收益证券管理误区 189
缺乏纪律 189
过度依赖评级 190
从众性 190
无法合理匹配风险-收益 190
风控不足 190
对缺乏流动性的市场缺乏把握 191
不恰当的分散性 191
高收益无法补偿信用风险 191
价格缺乏机动性 192
避免成为“收益肥猪” 192
沉醉于使用基准收益 192
总结 193
第13章 业绩评估 195
归因:基本公式 196
高收益债券的归因分析 200
挑战 206
银团贷款归因 207
结论 207
第14章 高收益市场交易 208
机构投资者 209
一级市场 210
二级市场 210
卖方交易员的角色 210
买方交易员的角色(四大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员) 211
街头经纪人 211
流动性 212
信用违约互换 213
债券的种类 215
市场惯例 216
债券的比较与估值 217
杠杆的使用对估值的影响 218
对不同资产结构的债券进行估值 221
对冲和套利 221
信息的价值 222
TRACE系统的影响 223
第15章 信用违约互换:最重要的单一标的工具及操作策略 224
什么是信用违约互换 224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 227
基差:信用风险与债券套利 231
作为信用事件的重组的含义 235
重组事件的定价含义 237
信用风险的远期交易 237
信用违约互换的其他发展 240
第16章 杠杆化贷款信用违约互换 246
为什么选择杠杆化贷款CDS 247
杠杆化贷款市场的特性 249
杠杆化贷款CDS合约的机制 254
应用 259
基差关系 261
结论 263
第17章 接管状态的债务人融资 264
依照《破产法》第11章融资的回顾 264
接管状态的债务人融资的流程 265
接管状态的债务人融资特点 267
接管状态的债务人融资的经济影响 268
我们对接管状态债务融资了解多少 269
第18章 困境投资 271
困境投资 271
困境投资的历史 272
破产法 273
破产法与资本市场 273
破产的基本内容 275
支点团体 277
破产的生命周期 277
预组破产和预先破产 277
其他选项:《破产法》第7章 278
《破产法》第363节:资产出售 278
破产流程中的困境投资者 279
困境投资收益 280
投资工具 281
管理困境投资组合 281
困境投资标的 282
困境投资估值 283
两种基本的困境投资方式 284
其他投资方式 287
结论 288
术语表 289
注释 291
参考书目 298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卡门 M. 莱因哈特(Carmen M. Reinhart) 肯尼斯 S. 格罗夫(Kenneth Rogoff) 著
作者: (美)布赖恩 P. 兰开斯特(Brian P. Lancaster)格伦 M. 舒尔茨(Glenn M. Schultz)弗兰克 J. 法博齐(Frank J. Fabozzi)著
作者: (美)凯特·凯利(Kate Kelly)著
作者: 陈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