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作者 : [美]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 著
译者 : 张凌燕 译
出版日期 : 2015-06-05
ISBN : 978-7-111-50226-5
定价 : 3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7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Path to Purpose: How Young People Find Their Calling in Life
原出版社: Free Pres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根据戴蒙的研究与观察,发现今天年轻人心里所缺乏的是动机的来源,是对于目标感的缺乏。缺乏目标会摧毀人生快乐与满足的基础。对目标的追求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它不只赋予人生意义与快乐,也赋予了人生学习与追求成就的动机。目标在顺境的时候,带给人喜悦,在逆境的时候,带给人复原力,而且终其人的一生皆是如此。戴蒙在书中特写了那些有目标感的年轻人如何蓬勃发展,并指出这些年轻人之所以与众不同的9个关键特质,提供12个步骤,帮助父母、教育工作者与所有关心年轻人发展的大人们,如何通过更多深刻的对话、分享与适时的资源提供,培养出年轻人的目标感,这将开启他们迈向更丰富,属于自己的英雄旅程。

图书特色

定价:35.00元
上架指导:发展心理学/亲子教育
你想知道年轻人如何避免玩世不恭的心态,专注于长远的人生旅程而非短时效应的满足吗?在这本具有独创性和及时性的书中,威廉 · 戴蒙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目标感的年轻人,并且展示了这种目标感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霍华德·加德纳 《迈向未来的五种能力》的作者

本书对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进行了调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它集合了一系列可靠的数据、令人信服的理论、可行的建议以及富有吸引力的语句。这是家长、老师、市政、宗教领域的领导者,以及关心下一代年轻人命运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帕克·帕尔默 《让生命发声》《教学的勇气》以及《隐藏的一切》的作者

这是一本既完美又重要的书。威廉·戴蒙就当今少年儿童发展中最隐蔽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展开论述,并提供了新鲜的洞察和明确的建议。我强烈推荐家长以及孩子的监护人阅读。

——迈克尔·格里安 《男孩妙事一箩筐》和《女孩妙事一箩筐》的作者


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观培养
The Path to Purpose
How Young People Find Their Calling in Life
御宅族?拖延族?啃老族?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拒绝长大,
甚至怀疑“这一生,为何而来?”
比成功更重要的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威廉·戴蒙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大致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类,疏离者(约占25%)
他们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其中有些人冷漠且疏离,有些人则是把兴趣局限在追求个人的享乐或虚荣之上,对于自己以外的世界不太关心。
第二类,空想者(约占25%)
他们通常拥有一些充满想象的梦想,也常幻想自己会对世界做出伟大的贡献。但直到目前为止,他们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尝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
第三类,半吊子(约占30%)
他们兴趣广泛,参与很多活动,但不知道这些活动与未来生命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什么关联。他们的兴趣都太短暂,稍纵即逝,以致无法成为一个持久的目标。
第四类,前行者(只有20%)
他们已经发现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并且献身于这些活动。 他们对此的兴趣已经维持一段时间,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在这世界上完成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年轻人的不同?他们缺少的是更高的竞争力,还是更强的学习动机?是更多的热情,还是更大的梦想?本书将会告诉你答案:都不是!今天年轻人心里所缺乏的是动机的来源,是对人生观的认识模糊不清。

在不确定感越来越高的时代,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显得更加重要。本书介绍了第四类年轻人与众不同的9个关键特质,为父母提供了12个步骤,透过更多深刻的对话、分享与适时的资源提供,培养年轻人的人生观,这将可以帮助他们迈向更圆满丰富的、属于自己的英雄旅程。
书号:978-7-111-48098-3
定价:30.00元
威廉 · 戴蒙(William Damon),当今世界上研究人类发展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是斯坦福教育系的教授,青少年中心的主任,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他的著作包括:
《道德的孩子》
《真心关怀》
《更高的期望》
《青年宪章》
《高尚的工作》
他还是“儿童与青少年发展新方向”(the well-known series 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系列的创刊编辑,《儿童心理手册》第五册、第六册的总编辑。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张凌燕,InnoFace联合创始人,设计思维创新工作坊引导师,自媒体公众号“DT创新志”创办者。曾在《职业》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著作有《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译作有《简单法则》《混合式学习》(即将出版)。现居于广州。

(The Moral Child)
(Some Do Care)
(Greater Expectations)
(The Youth Charter)
(Good Work)
延伸阅读
书号:978-7-111-44911-9
定价:35.00元

人生观培养
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父母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观培养
漂浮的青春,卡住的人生,不知下一步何去何从的心情,正在全世界蔓延。长期研究青少年发展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威廉·戴蒙,在大型研究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发现了年轻人心中所缺乏的关键元素——目标感
The Path to Purpose: How Young People Find Their Calling in Life
[美] 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著
张凌燕◎译
启动亲子深度对话
帮助年轻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9大秘诀
12个关键步骤
(Greater Expectations)
作者上一本著作《更高的期望》
 
曾赢得美国家长严选奖
(The Parents’ Choice Awards)
威廉·戴蒙
(William Damon)
[美]

图书前言

在作为心理研究学者的职业生涯当中,我总是选择那些自己觉得有趣并且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不然岂不是自寻烦恼?)从不强迫自己去做某个特定主题的探索。而关于“目标”的研究,对我来说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而已,更像是我30多年来所做的关于道德承诺、品格教育以及人才发展等研究工作的一个巅峰。尤其在此刻,当普遍存在的空虚感已经隐隐成为我们最大的心理隐患的时候,关于“目标”的研究对我来说就有了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在早前的研究里,我曾多次触及“目标”这个概念,但都是模糊的、间接的,好像透过一个镜头有点不大对劲的望远镜在观测。我早期的研究都不是关于“目标”本身的,而现在我明白,在过去很多年里我试图去理解的东西,事实上都是跟“目标”有紧密关联的。我和安·柯比(Anne Colby)做过一个关于“非凡的道德承诺”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心怀崇高目标的人总是满怀喜悦,哪怕要求他们持续地做出自我牺牲。1随后,在和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进行的一系列对那些职场上公认的做得很棒的人的研究中发现,这些优秀的职场人士竟然能够如此清晰地回答诸如“你想要努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问题,这让我深受触动。2他们的心中始终怀有一个崇高的、渴望实现的目标,驱动着他们每天努力向前。这个目标是他们的终极关切,对于他们获取个人成功至关重要——它赋予他们能量;当他们完成阶段性目标的时候,“目标”赋予他们满足感;当他们陷入困境的时候,“目标”又可以帮助他们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后来,我被邀请去做一些教育类的工作坊,帮助那些处于职业发展中期的记者在工作中做得更出色。我和同事们发现,这种以培训为目标的工作坊,最有效的开场白就是问他们:“你希望在你的工作当中达成的目标是什么?”3
这项研究工作促使我去调查一下年轻人是如何在他们的生活中找到目标的。年轻人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吗?如果有的话,他们又是从哪里得知的呢?除了那些与职业相关的目标,还有什么样的目标可以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年轻人找不到任何可以投身的目标,结果又会是怎样呢?眼前这本书就是我和学生们对于这些问题研究之后,对于收获的洞察的初步阐述。4
这是我写给公众读者关于青年发展的第三本书。自1988年开始,几乎每10年我就会写一本这样的书:1988年出版的《有道德的孩子》(The Moral Child),1995年出版的《更高的期望》(Greater Expectations),以及现在的这本。回过头来看,我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说,这里面的每本书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20世纪80年代,对于动摇了美国文化思潮并渗透到学校和大众媒体的“相对主义”道德观,我深感困扰。在《有道德的孩子》这本书中,我举了一个案例说明了核心道德准则的普适性,以及明确的道德教育对于年轻人的重要性。有相当多的人读了这本书,但对我们的文化实践本身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关于该如何抚育孩子的主张,完全被另一种潮流所主导,这个新的教育思潮质疑传统的道德标准,甚至他们把任何一种标准都视为麻木迟钝的传统主义的残留物。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已经成为抚育小孩的终极目标。父母被建议要避免过度动用自己的权威,或者敦促孩子努力做到优秀,接受挑战,要在道德约束下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挫伤”他们“脆弱”(假定是)的孩子。
作为回应,我当时写了一本《更高的期望:克服家庭与学校的纵容文化》。这回,我相信人们真的听进去了(不光是我,还有一些和我持相同观点的社会评论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听到一些有影响力的教育学者和政府官员在谈论有关青少年政策时,也会提到类似“高的标准”以及“品格教育”这样的词。一些状况也真的开始有所改善:青少年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年轻人的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大部分所谓“教育专家”不再把“自尊”当作人才发展的最高目标。我相信,这些都是好的发展态势,能够提升促进年轻人幸福感和发展前景的能力。如今,从各方面来看,年轻人都在茁壮成长了。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也有着它的风险,而且是很严重的。当前最普遍的问题是“空虚感”,当年轻人正要确立个人志向,并努力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的时候,空虚感却将年轻人长期困在一种漫无目标的生活状态当中。冷漠、焦虑已经成为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主导情绪,疏离甚至愤世嫉俗已经取代了年轻人本应该散发的朝气。
这并不是一个依靠过去的解决办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我和其他人所主张的关于“高的标准”的方法,对于这个特定的情况来说,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当年轻人面临着必须去生存,去追求成就,去服务他人时,他们会表现得很棒”,这个我至今依然深信不疑的观点,却没能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出于什么目标”?或者说“为什么”?对于年轻人而言,这意味着要开始去追问这样的问题并寻找答案:我付出了全部的努力和被他人寄予厚望的拼搏,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更高的目标,让这些努力变得有意义?对我来说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它至关重要?生命中我终极关注的东西是什么?除非我们把这些问题列为和年轻人谈话的核心内容,否则我们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陷入迷茫、飘忽、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处境中无法自拔。当工作、奋斗的过程没有目标感伴随的时候,这些感觉很容易就滋生出来。
青春期是充满理想主义的时期,年轻人总是会认真地听取有关如何实现人生抱负以及保持激情与斗志的建议。但是此类的建议,通常只是在他们很有限的一些生活经历(比如毕业典礼或某些仪式性的场合)当中给出的,而且大多数是泛泛而谈,在细节性的实操层面还显得很不足。年轻人想知道的是:在充满了竞争、工作要求和社会责任的现实环境当中,能否找到一些既有价值回报,又有意义感的事情?如何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又不至于“把自己给卖了”,削弱了想要跟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如何能够成为有一定价值的社会成员,经营自己的生活,并能给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这些都是年轻人迟早要面对的问题,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就能够更好地做出人生中的重要抉择。
也许他们能够在中学或者大学里找到答案?我也希望事实真的如此。大多数的中学很擅长打造基本的技能,这些年来他们执行工作的能力也一直在进步。大学则擅长让年轻人接触到各种精彩绝妙的想法,并接受文化上的熏陶。所有这些教育的“礼物”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以及个人生活,在这上面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一旦谈到“引领学生走上一条有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路”时,我们的学校就“露短”了。学生们学到的都是一些没什么用的零碎知识,而学校校友会的人却时不时地鞭策他们去世界闯荡,并且做出一番大事业。如果要在这两点之间建立关联的话,那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一个数学公式”或“一堂历史课”对于他想要追寻的梦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往往我们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差得很远。
如果你进到一个比较典型的课堂上,听听老师都在嘱咐学生做些什么,你会听到老师在布置大量的作业、考试规则说明以及一连串的练习题。再听听老师为什么认为学生应该完成这些任务,无非是一大堆狭隘的、功利性的目标,比如可以在班级里“表现优秀”“取得好的成绩”以及“避免失败”。如果那个班级的学生足够幸运的话,老师可能会告诉他们学会一技之长的好处,但你鲜有机会听到(如果有的话)老师和学生讨论,这些目标(哪怕其中任何一个)可能带他们去向的更宏伟的那层“目标”。为什么人们要读诗或写诗?为什么科学家们要做基因断裂?为什么我自己曾经这么努力地想要做一名老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我作为一名学者,研究青少年发展和教育的这些年中,我从未见过一个老师有跟他的学生分享“他为什么要进入教育这个行业”。就这点而言,我也没有在任何一个家庭或是针对年轻人的媒体节目里听到过关于“付出努力的更深层意义”这方面的对话。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能引发年轻人思考与关注“工作的目标”和“个人意义”,那么我们又凭什么期待他们可以在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上面找到意义感呢?
我的研究以及这本书本身,也是有目标的:用一些实例来证明“目标”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头等重要性。我希望向所有关注年轻人的人,无论是家长、教育工作者、科学家、青年发展领域的专家还是一般的社会公民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总有一天要成为继任者,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对“目标”的概念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在心理学领域,先前也有一些关于“年轻人的目标”这一课题的研究(虽然不如预期的多)。里克·沃伦(Rick Warren)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非常畅销的书——《标杆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从宗教的视角引起了人们对于“目标”这个概念的广泛关注。新兴的积极心理学领域也一直将关注的热点聚焦于“目标”所带来的益处。5但在我们努力想要为年轻人做点建设性工作的时候会发现,“目标”仍然是个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工具。尽管在大众媒体和其他某些渠道常见到关于“目标”的各种讨论,但是在人文科学方面,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特别是在我们几乎所有的学校当中(换句话说,在所有试图理解年轻人,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的地方),“目标”依然是一个边缘性的话题。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

威廉·戴蒙
2008年1月

专家评论

本书针对年轻人“未能成功起航”这一现象所做的研究非常之精彩,是每一位从事当代年轻人的教育、辅导和引导工作的教师必读的作品。
——《图书馆杂志》

威廉·戴蒙的这本书来得非常及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饱含热忱的一部作品。在我看来,这本书一定能够给那些正在引导年轻人度过躁动青春期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瓦尔坦·格雷戈里安(Vartan Gregorian)
纽约卡内基基金会总裁

本书对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进行了调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它集合了一系列可靠的数据、令人信服的理论、可行的建议以及富有吸引力的语句。这是家长、老师,市政、宗教领域的领导者,以及关心下一代年轻人命运的人必读的一本书。
——帕克·帕尔默(Parker J. Palmer)
《让生命发声》《教学的勇气》以及《隐藏的一切》的作者

这是一本既完美又重要的书。威廉·戴蒙就当今少年儿童发展中最隐蔽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展开论述,并提供了新鲜的洞察和明确的建议。我强烈推荐家长以及孩子的监护人阅读。
——迈克尔·格里安(Michael Gurian)
《男孩妙事一箩筐》和《女孩妙事一箩筐》的作者

威廉·戴蒙以令人信服的视角,以及关于目标在年轻人的正向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来促进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这些多样化的年轻人群体的茁壮成长。这本书中极富学术价值的洞察和智慧,成为家庭和社区支持年轻人寻找人生深层的个人意义、幸福感和社会价值贡献的重要参考来源。
——理查德M.勒纳(Richard M. Lerner)博士
美国塔夫茨大学应用发展科学Bergstrom主席,青少年发展应用研究所主任

作为“意义”和“道德发展”领域的著名作家,戴蒙写了一本相当及时且重要的书,探讨了我们当前最为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为年轻人的人生注入目标感。戴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鲜且有效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和品格发展。这本书适合家长以及所有关心年轻人成长的人阅读。
——玛莉·派弗(Mary Pipher)博士
《拯救奥菲莉亚》和《用你的笔改变世界》的作者

你想知道年轻人如何可以避免玩世不恭的心态,专注于长远的人生旅程而非短时效应的满足吗?在这本具有独创性和及时性的书中,威廉·戴蒙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目标感的年轻人,并且展示了这种目标感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迈向未来的五种能力》的作者
威廉·戴蒙长久以来一直是我最信任的道德发展领域方面的专家。现在这本书,他就发展领域最重要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目标感展开论述,目标感缺失的儿童很可能一事无成、漂浮不定。怀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戴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中肯的话语,可以用于解决很多人感觉模糊的问题。他用有理有据的陈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以及他所描述的这些有目标感的年轻人,激励着我们以帮助更多年轻人发现他们目标感的方式去做教育、去养育子女以及辅导他们。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
《幸福的假设:从古老智慧中发现现代真理》的作者

借由此书,威廉·戴蒙再一次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理念大师”。无论是这本书的理论深度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让人惊叹!这本书将改变家庭、学校和社区养育我们国家年轻人的方式。
——彼得·班森(Peter Benson)博士
搜寻研究院总裁兼CEO

封底文字

《迈上目的之路》这本书对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进行了调研,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它集合了一系列可靠的数据、令人信服的理论、可行的建议以及富有吸引力的语句。这是家长、老师、市政、宗教领域的领导者,以及关心新一代年轻人命运的人们必读的一本书。”

——帕克?巴默尔《让生命发声》、《教学的勇气》以及《隐藏的一切》作者
“《迈上目的之路》是一本既完美又重要的书。威廉?戴蒙就当今儿童发展中最隐蔽但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展开论述,并提供了新鲜的洞察和明确的建议。我强烈推荐家长以及孩子们的看护者阅读。”

——迈克尔?格里安《男孩妙事一箩筐》和《女孩妙事一箩筐》作者
“你想知道年轻人如何可以避免玩世不恭的心态,专注于长远的人生旅程而非短时效应的满足吗?在这本具有独创性和及时性的书中,威廉?戴蒙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目的感的年轻人,并且展示了这样的一种目的感是如何被培育出来的。”

——霍华德?加德纳《迈向未来的五种能力》作者

作者简介

[美]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张凌燕 译: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对本书的赞誉
前言
第1章 漂浮的青春 / 1
关于年轻人“目标感”的研究 / 7
未作承诺而又尚未显现 / 15
壮志未酬的中年 / 17
目标、承诺、个人以及社会的幸福 / 20
第2章 为什么“目标”对于丰盛的人生如此重要 / 22
目标的征兆 / 29
关于人的繁盛发展,我接受的早期教育 / 31
目标的崇高与卑劣 / 34
目标可以在哪里找到 / 36
科学和宗教的共识 / 40
现实主义与更广泛的利益 / 41
第3章 谁在茁壮成长,谁还未走向正确的方向 / 43
年轻人目标感的来源 / 45
疏离者、空想家、浅尝辄止者及有目标感的人 / 52
疏离者和缺乏目标感的人 / 54
空想者 / 57
浅尝辄止者 / 58
有目标感的人 / 60
深感困扰者 / 62
第4章 “目标者”传略 / 68
第5章 超越短视 / 93
超越短视的思维:在学校教育方面 / 97
超越短视的文化:在社区和媒体 / 101
超越短视的指引:在家庭里 / 104
深挖这口井:父母的指引 / 109
第6章 目标感培育 / 111
一些孩子是否天生就比其他人更有目标感 / 115
贴近倾听“火花”,然后“点火” / 117
利用平常的机会展开对话 / 123
开放并支持地看待孩子兴趣的火花 / 125
传递你从工作中获得的目标感和意义 / 127
传授实践性的生活智慧 / 129
介绍孩子认识潜在的导师 / 130
鼓励创业家精神 / 131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 134
逐渐向孩子灌输一种力量感,连接到责任 / 136
第7章 为年轻人创造有目标感的文化 / 140
围绕年轻人目标的社区建设 / 143
发展社区的积极做法 / 144
为自信、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搭建舞台 / 147
有目标感的学校 / 149
公共领域当中的正面模范 / 153
让过去(短视的文化)过去,让未来(高尚目标感的文化)到来 / 155
附录 调查问卷——年轻人目标研究 / 158
致谢 / 163
关于作者 / 166
注释 / 167
译后记 多一分思考,多一份责任 / 17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罗伯特 J.格雷戈里(Robert J.Gregory)伊利诺伊州威顿学院 著
作者: [美]罗伯特·S. 费尔德曼(Robert S. Feldman) 著
作者: (美) 罗伯特 R. 帕加诺(Robert R.Pagano) 匹兹堡大学 著
作者: (美) 巴里 H. 坎特维茨(Barry H. Kantowitz) 密歇根大学 亨利 L. 罗迪格(Henry L. Roediger, III)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戴维 G. 埃尔姆斯(David G. Elmes)华盛顿与李大学 著 郭秀艳 导读
参考读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