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统计分析

谁打造了摩根:史上最低调的华尔街精神领袖
作者 : (美)丹·罗滕伯格(Dan Rottenberg)
译者 : 王天美
丛书名 : 资本的游戏
出版日期 : 2012-05-18
ISBN : 978-7-111-38399-4
定价 : 4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4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Man Who Made Wall Street: Anthony J. Drexel and the Rise of Modern Finance
原出版社: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金融方面的书,不但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巨头安东尼·德雷塞尔的一生,也讲述了那个年代的金融风貌。作为一名奥地利流亡者的二儿子,安东尼·德雷塞尔(1826—1893)很快就在他父亲1838年创立的费城货币交易中心中展现了自己杰出的金融才华。刻意避开公共宣传、自我宣传、或是高端的公共表彰(他曾拒绝了由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请他出任财政部长的邀请),卓克斯建立了和摩根父子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迅速成为了那个年代最强大的金融实体。曾有一段时间,美国没有中央银行,美国政府以及大型商业机构都依赖于金融家来募集大笔资金,来支持修建铁路、建设工厂、或是发动战争。凭借着分布在伦敦、巴黎、芝加哥和纽约的分公司和合作伙伴,这些分公司均受益于他们领导人无可挑剔的诚信的信誉,德雷塞尔的公司指导着美国商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非凡的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四次灾难性的经济衰退,堪称一堂生动的美国经济周期性的启蒙课。

图书特色

他从不接受采访,没有保存日记的习惯,也没有担任过公职,甚至销毁了私人文件,做慈善几乎全用匿名。
  在所有孙辈去世21年之后,他的遗产仍然高达4800万美元,时值1985年。
  他最广为人知的头衔是J.P.摩根的合伙人,而最令世人受益的,是他身后留下一所著名大学、一位献身慈善事业的“圣徒”,以及造就了两次挽救美国经济的J.P. 摩根。
  他的家族曾与罗斯福、沃顿、梅隆、范德比尔特等豪门联姻,但后代子孙的公众服务意识却远远强于商业意识。
  他从13岁开始打工,最终在骗子林立的华尔街蛮荒时代奇迹般地确立了相互尊重的共赢合作、年终评估、股权激励等现代商业精神。
  他任人唯贤,不尊重员工与能力不足者一概不能留任,亲兄弟亦不能幸免。

  本书首度揭示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低调的缔造者——安东尼 J. 德雷塞尔的一生。作者有幸获取了约150封德雷塞尔的亲笔信和电报,读者既能津津有味地读到金融巨头之间是如何探讨分红、合伙人任免、重组企业等关键问题的,又能获知华尔街这位最典型的成功者是如何对待财富、健康与生活的。对于财富世家,小到每一个遗嘱细节都可能改变财富与家族的精神内核。

  无论在哪方面,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J. P. 摩根

  一个人如果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他所能获得的成功将会是非凡的。
—安东尼 J. 德雷塞尔

他慷慨地给予了J.P.摩根创造金融史奇迹的机会
  “无论在哪方面,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J. P. 摩根

在他过世时,一位理性的学者如此评价他
  “我认为世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此刻环顾四周,却很难找到一个替代他的人。”

有生以来唯一一次面对公众演讲,他只说了三句话
  “先生们,我没有资格来演讲。相反,我其实更愿意静静聆听。我想说的是,如果一旦需要我的话,直接找我好了。”

上架指导

金融

封底文字

他慷慨地给予了J.P.摩根创造金融史奇迹的机会
“无论在哪方面,他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J. P. 摩根

在他过世时,一位理性的学者如此评价他
“我认为世上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但此刻环顾四周,却很难找到一个替代他的人。”

有生以来唯一一次面对公众演讲,他只说了三句话
“先生们,我没有资格来演讲。相反,我其实更愿意静静聆听。我想说的是,如果一旦需要我的话,直接找我好了。”

图书序言

世界从此改变
  当皮尔蓬·摩根5:00在自由大街的尽头登上渡轮时,没有人注意到他。他的名字和他的形象,连同红红的圆鼻子,尚未成名。在1871年3月8日这一天,他只是一个全神贯注的年轻银行家,簇拥在周三下午纽约的人潮中,这里见证着这个时代交通运输业的一个奇迹: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新近用铁路将纽约与费城连接了起来。
  这个美国最大的集团公司四年前进驻纽约,标榜它们的系统如何完善和舒适,“旅途已经从枯燥无味的辛劳转变为愉快的享受”,铁路公司略带夸张地吹嘘:“任何线路的乘客,购买一张票就可以到达几乎任何地方;可以在家中办理行李登记手续;铁路公司可以在发车前,派马车去乘客家门口提供接送服务;周全照顾乘客旅途中的每个细节,根据乘客喜好安排卧铺、特等套间或单人包厢,务求令乘客旅途舒适惬意。”
  一天的工作后,皮尔蓬·摩根从他在交易广场53号的办公室出发,并在几分钟内到达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渡轮站,这里与曼哈顿的金融区相隔不过几个街区。从这里,轮船带着摩根和同船乘客横跨哈德逊河到达宽敞的铁路泽西城站,在那里,售票厅、候车室、各色餐厅以及分别通往北边、南边和西边的12条铁轨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一旦他们登上去费城的火车,就无须再中途转车。四年前建造的隶属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这条连接铁路线,横跨宾夕法尼亚州,将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新泽西段与其西行主线连接起来。因此,旅客可以轻松坐在舒适的车厢内,直至火车到达已有七年历史的费城西站。在那里,摩根要拜访的安东尼·德雷塞尔正等着他,从火车站坐马车只需几分钟就能到德雷塞尔的家。
  在此之前不到10年,同样从纽约出发到费城必须乘两次船——先渡过哈德逊河,然后再渡过特拉华河,从卡姆登到达费城。纽约和费城的成年人仍然记得,旅客需要从纽约乘蒸汽船行驶约43公里至新泽西州的南安博伊,并在那里乘坐马匹拉的轨道车继续前行;而比他们更年长的一辈可能还记得这段旅程需耗时22个小时,搭乘蒸汽船和公共马车,且中途还要在新不伦瑞克住一宿。然而今晚,皮尔蓬·摩根从曼哈顿下城登上渡轮,只需三个半小时后,就已身在安东尼·德雷塞尔位于费城西郊的豪宅内用膳了。正如德雷塞尔在他的邀请函中提到的,摩根可以在次日早晨7:30乘坐火车返回,10:45就能抵达纽约,或乘坐9:45的火车,在下午1:00抵达纽约。德雷塞尔写道:“这样一来,我们将有充裕的时间讨论切磋彼此的观点,而又不耽误您任何的工作时间。”
  德雷塞尔自己似乎亦如铁路一样亲切随意。这位伟大的银行家四天前打电报给摩根,写道:“您发电报或写信告诉我您会搭乘哪一班火车,我随时恭候。”
  然而,皮尔蓬·摩根可能对这样的安排并不觉得高兴,反而感到莫名其妙和无所适从。他和安东尼·德雷塞尔彼此并不相识,德雷塞尔在邀请过程中,自始至终礼貌有加,但完全没有解释其目的。“我和您的父亲沟通了一段时间,”德雷塞尔在六天前写了第一封信给摩根,“关于我们之间的往来,您的父亲毫无疑问已经写信告诉过您。” 但事实上,摩根的父亲——伦敦的银行家朱尼厄斯·摩根,并没有向他的儿子做过任何解释。
  “费城德雷塞尔公司的安东尼·德雷塞尔先生拜访过我,”朱尼厄斯在1月曾写信给皮尔蓬。“他希望和你会面讨论某些事项,我希望你能去见一见他。”朱尼厄斯·摩根只对皮尔蓬说了这些,其后就没再提及。
  皮尔蓬·摩根无疑知道,44岁的德雷塞尔把一个家族货币经纪公司发展成一个具有影响力且信誉良好的私人银行,该银行在纽约和巴黎都设有分支机构。但在当下,摩根有理由质疑德雷塞尔银行和宾夕法尼亚铁路这样了不起的机构力量。33岁的摩根发现自己生活的基石——他的健康和事业似乎正在崩溃瓦解。
  银行合伙关系即将到期,而且没有可能延续。华尔街——摩根赚钱养家的地方,是聚集着贪婪的投机者和野心勃勃的外国人的纷乱嘈杂之处,那里哗哗响的电报纸条耻笑着他控制的欲望。人们并不将他视为美国商业巨贾的后代,而是普遍认为他如RG邓公司机密报告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有个人魅力、能力非凡、精明干练、领悟力强的人,但他的粗鲁善变使得他和他的公司不受欢迎”。
 RG邓公司是世界知名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邓白氏公司的前身。 
  摩根自己在美国内战期间投机黄金赚了几十万美元,但由于他的冲动鲁莽,他和自己所鄙视的那些牟取暴利之徒一样与丑闻沾上了边。他一直被严重的头痛、经年的疲劳、失眠、眩晕以及皮疹所困扰,皮疹使他的脸和鼻子又红又肿。摩根专横的父亲经常在伦敦写信给他,管教他的一切,从他的性格问题甚至谈到他不规则的排便。摩根对钱财没有很强的渴望——他每年赚5万美元,而当时80%的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500美元。他在给父亲的信中提到他不想继续做生意。相反,他隐约提出想安身立命并生活得像一个英国乡绅,或许养养冠军狗或一群纯种牛什么的。
  然而,皮尔蓬·摩根也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父亲在伦敦陷入困境,并且可能需要他的帮助。6个月前,朱尼厄斯承销了高风险系数的债券,借给新成立的法兰西共和国250万法郎,相当于50万美元,用以供养军队和治理国家,而此时普鲁士军队正围困巴黎。但在1月,巴黎向普鲁士投降,现在巴黎人开始反抗法兰西共和国了。如果朱尼厄斯·摩根希望将他未售出的债券出手以及挽救他在投资者中的声誉,那么法兰西共和国必须得重建。这将需要更多的资金,远不是朱尼厄斯能够单独筹集得到的。朱尼厄斯需要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经验老到并且拥有广泛关系网络的盟友。同时,他还需要一个导师看管皮尔蓬。这就是他派不知情的皮尔蓬去面见安东尼·德雷塞尔的原因。
  安东尼·德雷塞尔到底是谁?对摩根来说,他是陌生人,但对普通的费城人来说,他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很少有人与他过往密切。在晴朗的早晨,栗子街的商人会看到安东尼·德雷塞尔与他的挚友——报刊出版商乔治·查尔兹从德雷塞尔位于费城西郊的豪宅步履一致地准点走到他位于第三大街的办公室。步行48公里使他容光焕发。德雷塞尔礼貌地不时点头问候,直至他走进入口上方镌刻有“德雷塞尔家庭银行”标志的办公室。
  偶尔费城人会看到他在秋天的下午,骑上一匹栗色马,没有骑手的雄姿,而是放松缰绳,从容享受季节的色彩变幻。在歌剧院,他衣着简朴,西服的翻领上没有插鲜花,他不愿用一阵疯狂的掌声来表达对其青睐的女主角的喜爱,他认真、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这些都使得他与众不同。他中年谢顶,中等结实身材,面色红润,鼻部和鼻尖线条精致、轮廓分明,深棕色的两撇浓胡子下是一张坚定的嘴,有着明显的双下巴。他的态度和他嘴角的线条看上去似乎令他生硬而严肃,但一名观察家却从他敏锐、传神的深色眼眸中看到一些不同之处:有着侠盗罗宾汉一般的亲切温和。
  皮尔蓬·摩根可能已经隐约耳闻到安东尼·德雷塞尔为人正直,以及他如何成功地与华尔街的骗子们周旋。他大概知道德雷塞尔是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的朋友以及少数几个总统信任的商人之一。遇见安东尼·德雷塞尔的人似乎都交上了好运。在安东尼·德雷塞尔的支持下,一个名叫杰伊·库克的不起眼的银行家成为美国内战期间的财务救星。安东尼·德雷塞尔少年时代的邻居,一个荷兰裔移民——约翰·哈耶斯现在管理着德雷塞尔家族位于巴黎的分行。德雷塞尔的挚友——乔治·查尔兹,从一文不名的文员摇身变成拥有美国最受推崇的报刊之一《费城公共基石报》的名人。德雷塞尔的前办公室职员——亨利·波特,已经成为纽约圣公会一位著名的神职人员。
  摩根还没有意识到,在他人生的低谷期,安东尼·德雷塞尔即将给他的人生带来惊人的改变。摩根将生平第一次见到除了他的父亲之外他欣赏和敬重的商人,而两人间的这种关系所产生的作用将重塑国际金融的未来。
  在这个夜晚过后的三年中,摩根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在接下来的40年里,摩根并没有隐退去过阅读书籍、收藏艺术品、到欧洲旅行的那种生活,事实上,摩根为稳定美国的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立并扩大了铁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企业,瓦解了破坏市场的力量,并重整市场秩序。无论好坏,从这一刻起,摩根的名字即代表了美国由一个农业社会转变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然而,无论是对于一个世纪以后的美国人,还是对于那晚坐在开往费城火车上的摩根来说,安东尼·德雷塞尔都是那么遥远、不可知。
  安东尼·德雷塞尔成为谜一样的人物并非出自偶然。摩根会在后来渐渐发现,安东尼·德雷塞尔是个富有且有权势的人,而他却似乎避名利而唯恐不及,寻求默默无闻和宁静,这一点正与其父相反。安东尼·德雷塞尔没有逃避的是未来。德雷塞尔目睹了他的父亲积极摆脱旧时的田园乡村生活,最后变成了愉快的回忆。因此,他在放弃旧世界、迎接新的未知世界时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安。这就是为什么安东尼·德雷塞尔今晚在费城西站等候皮尔蓬·摩根的原因。安东尼·德雷塞尔即将改变皮尔蓬·摩根,而摩根即将改变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

(美)丹·罗滕伯格(Dan Rottenberg):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王天美:暂无简介

译者序

华尔街精神
  华尔街(Wall Street),纽约曼哈顿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过500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但如今华尔街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它不但是美国资本金融市场和经济实力的代名词,也是智慧、勇气、财富和梦想的象征。可几百年来,谁是它真正的缔造者,后人却鲜有知晓。谈到华尔街的JP摩根,可谓赫赫有名,但又有谁知道他的启蒙老师和父爱般默默无闻扶持他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对华尔街的认识几乎只限于它的财富和浮华,缺乏了解华尔街创始人的精神归属和理想追求。在当今华尔街大亨们形形色色、沉浮上下的同时,作为他们先辈和巨匠的安东尼 J 德雷塞尔却几乎被人们淡忘了。当德雷塞尔大学的老师推荐本书给我时,我对华尔街的金融世界第一次有了另类解读,对德雷塞尔传奇的一生不禁肃然起敬。通过作者的字里行间,一个栩栩如生的肖像展现在我的眼前——创造金融财富的鼻祖、华尔街智慧的结晶。 虽然他生前低调为人,没有也不想著书立传,但至今,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德雷塞尔大学、圣公会教堂、贯通美国东海岸的铁路,以及从费城交响乐中,你还能感受到他的气息和他精神的无所不在……在美国的金融史和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叱咤风云。正如德雷塞尔本人所言:“一个人如果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他所能获得的成功将会是非凡的”。而本书的问世,在印证了他的信念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其传世的华尔街精神。
  在当今,中国也处于类似19世纪美国经济大开发的时代。 本书不但让我们有幸了解到美国金融财富的起源,而且让我们明白了创造财富的真正含义。它教我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当今华尔街的一些阴暗的金融寡头,在贪得无厌地创造财富和欺诈时,是以众多民众的生存和利益为代价的。 华尔街失去了像安东尼 J德雷塞尔这样的华尔街缔造者最初追求财富的初衷——正义、公平和财富本义。2011 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社会对华尔街贪婪和不公的抗议,而华尔街的贪婪和不公是与“华尔街精神”背道而驰的!
  有幸得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多年的信任和默契,让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翻译的任务,急不可待地和中国读者分享巨人的思想精髓及做人的精彩。感谢德雷塞尔大学提供的第一手信息,感谢始终如一支持我的JIM同事,感谢我的翻译小组江慧舫、王艳波、张曦、常成叶的精益求精和加班加点的奉献……
  本书作者丹·罗滕伯格的语言十分流畅古雅,用心十年之久,给读者带来了这位金融巨匠——安东尼 J德雷塞尔的第一本传记的厚礼。翻译是再创造实践。本人自觉才疏学浅,唯恐未能将原作中诸多令人心动的细节一一展现,唯有抛砖引玉,希望读者在通过译文领略到原作风采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安东尼J德雷塞尔先生进取精神的推崇和正直为人的敬重。
是为序。
王天美
2012年2月于上海

图书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华尔街精神
背景历史的英雄,后世的孤儿
序言世界从此改变
第一部生存篇
第一章逃亡的艺术家…
第二章一个货币经纪人的诞生…
第二部成功篇
第三章双赢…
第四章鲁莽不羁的国民…
第三部斗争篇
第五章北佬们没有在这片土地上击败我们…
第六章乔治·查尔兹的崛起…
第七章杰伊·库克的幻想…
第四部权力篇
第八章一流的商人…
第九章金融危机与发展…
第十章合伙的隐患…
第十一章铁路工业的发展…
第五部救世篇
第十二章失落的巨人…
第十三章两场社会变革…
第十四章良知的重负…
后记德雷塞尔家族的衰落与复兴…
附录A简明人物谱系…
附录B主要人物…
致谢…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格伦·亚戈(Glenn Yago); 【美】苏珊·特里姆巴斯(Susanne Trimbath) 著
作者: 侯宁 著
作者: (美)卡尔 R. 培根(Carl R. Baco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