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经济学>产业经济

中国产业结构
作者 : 何志毅等 编著
出版日期 : 2021-09-22
ISBN : 978-7-111-69146-4
定价 : 298.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92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共12章。第1章是对GICS-Wind数据库里中美上市公司的各种数据在一至四级产业中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到千亿美元、百亿美元、百亿元人民币市值的公司在不同产业中的分布;可以看到所有上市公司在不同产业中的分布;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的全球分布;可以看到中美在不同产业领域里的各种经济数据,例如市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一些相对指标,如市盈率、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可以看到每个细分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利润集中度等产业经济学指标。
本书第2章至第12章是对GICS-Wind11个一级产业用产业经济学的SCP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的描述分析,以让读者对中国这11个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绩效、产业政策、产业竞争、主要企业等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亦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辅材料阅读。



图书特色

基于中美上市公司的比较

图书前言

(一)
在电影《1921》中,李达因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实际主持人,而成为第一主角。影片中李达流着眼泪说,我们反袁世凯、烧日货时,发现连点火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洋火”,中国连火种都没有啊!虽然李达暗喻的火种是中国革命的火种,但中国产业状况由此略见一斑。李达曾经抱着实业救国的愿望到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理工科,后来发现,在当时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李达是幸运的,他看到了中国核工业的标志性成就: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李达于1966年8月逝世,两个月后,中国核导弹发射成功,从此有了真正的“两弹”。四年后的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从此有了“两弹一星”,有了我们自己的航天产业。
李达同志,您可以放心了,今天我们说的点火,是给通往无限太空的火箭点火。这火种完全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传出的,是自己的火种!中国的航天产业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今天中国已经有24个产业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国药控股、美的、宁德时代、海康威视、中石油、平安保险、万科等企业已经稳居世界细分产业老大的地位。投资拍摄电影《1921》的腾讯公司,在全球互联网服务产业排名第三,也是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第一、暂居世界第七的公司。中国今天的强大,已经不是您1921年参与建党之时可以想象的,也不是您1964年离世之时可以想象的。
李达同志,作为产业研究者我想对您说,到了建国100年之时,中国产业的发展水平会与美国比肩。在当年的社会环境下,实业救国是一个泡影,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产业强国则是一条必由之路。1921年你们点燃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了。那时您31岁,请您相信今天中国的青年依然在继续奋斗。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纪念大会上,面对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全国人民,面对世界人民,中国青年喊出了“强国有我”的庄严誓言。
我羡慕腾讯公司,可以用投资重现历史;我羡慕黄建新导演,可以用艺术演绎历史;我羡慕演员们,可以用身心穿越历史。但是我认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每一个中国人,都处在第二个百年大剧开幕的历史舞台上。让我们找好自己的位置,设计好自己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动作,为了百年后的回眸不留遗憾。
作为学者的我,此时正站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平台上研究中国的产业经济,用全球视野、全球数据来分析中国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绩效、产业政策以及领军企业。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经济,经济强大的基础在于产业,我的使命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历史记录者。
(二)
当我以产业研究的视角面对烟波浩渺的中美上市公司数据时,一张图渐渐清晰地浮现于脑海。当我画出这张图以后,如释重负,有大功告成之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从画出第一张图到现在,四年过去了。
此研究构思于2016年,第一张图的雏形诞生于2017年初。在研究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不时会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想法,因此我经常对图进行各种修订以及视觉优化,直到本书交稿。有一段时间,我把一系列图表挂满了会议室的墙壁,像军事指挥员看作战地图那样凝视和分析这些图表,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有时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角触动,可谓数字与诗意齐飞,中美共长天一色。
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远。我坚信此研究会年复一年地更新,而本书会一版再版。在我画出第一张图、写出第一篇研究报告时,就有朋友劝我发表或出版,而我选择沉淀了四年。我相信,这些数据分析和结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历史学家经常说:创造历史难,书写历史更难。作为教授,我肯定属于书写历史的那一类人。但是,在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民族复兴伟大机遇中,我也难免有一番参与创造历史的冲动。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本研究正是秉承这样的宗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成果应用在事业中。
研究的至高境界是化繁为简、至拙至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大数据面前,如何分类、如何取舍、如何分析、如何预测,都是难题。我相信,越简单,越明了,越好。有时候,用一种方法将数据提取出来制成图表,这些数据、图表似乎自己就会说话。例如,中国有3760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63个四级产业中,而其中,仅工业机械产业就有268家,并且没有一家是高市值公司。再比如,在很多重要的产业里,中国一个产业的总市值、总收入不及美国同产业中一家企业的数据。这还用分析吗?结论一目了然。
本研究始于2016年,那时中美贸易战硝烟未起,我们是抱着向美国学习、以美国为标杆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中国企业的。而且,从产业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中国的产业结构似乎应该与美国有些错位;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没有必要在所有细分产业上都与美国正面竞争,而是应该形成互补,合作共赢。但是,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至今前途未卜,全球经济格局、市场规则,甚至政治规则都有可能要重写。这也提醒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应该建立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回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点上。到本书即将截稿的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使得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或者已经开始行动,来弥补与民生有关的基础产业,如口罩、防护服、手套、消毒液等。这种重大变化也会带来全球产业的重新分工和布局,未来可能会出现若干个以某种货币为中心的全产业链阵营,如以美元为中心的A阵营、以欧元为中心的E阵营、以人民币为中心的R阵营。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由此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恐怕是在所难免。
鉴于对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和可能不明确的目标下,本研究原定的目标和假设的结论可能需要调整。因此,本研究采用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即在某个时点上用某种方法解剖一只“麻雀”,至于如何看待和如何评价,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中美产业结构数据比较图”上,又称“中美产业森林全息图”(?见图0-1?)。此图包含了在GICS-Wind产业分类中关于中美一至四级产业的3159对共6318个数据,另外还配有四张附图:①中美高市值企业分布图(?见图0-2?);②中美上市公司产业市值比较图(?见图0-3?);③中美上市公司产业领军企业图(?见
图0-4?);④中国上市公司全球股市分布图(?见图0-5?)。对这些图和数据进行的各种分析构成了本书的第1章,并与描述中国11个GICS-Wind一级产业的11个章节构成全书。
进行这样宏大的研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非我一人之力所能及。如果联合其他教授进行合作,组织工作也非常困难。所幸这二十多年来,我培养的学生很多已成长为行业翘楚,例如,陈正惠博士是能源行业的专家,现任中石油天然气南方公司董事长;盘仲莹博士是医疗行业专家,长年担任和睦家医院院长;罗长青博士曾服务于国防科技部门,目前正从事与国防科技相关的创业事业;季玉恒,高级工程师,原冶金工业部资深行业政策研究员,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钢铁工业三十年飞跃发展的历程。本书第1章由我撰写,第2~12章由上述我的学生们撰写。其间,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修改。

图0-1 中美产业森林全息图(截取)

图0-2 中美高市值企业分布图(截取)

图0-3 中美上市公司产业市值比较图(截取)

图0-4 中美上市公司产业领军企业图(截取)

图0-5 中国上市公司全球股市分布图(截取)
我对中美产业结构的研究源于两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创业创新教育,暗线是我的博士学科基础。我从2010年起开始关注创业创新教育,并注意到中国的工商管理学科下没有设立创业创新学科(?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2014年,中国政府和李克强总理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掀起了创业创新的热潮。毫无疑问,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创业创新第一大国。因此,对创业创新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2016年,我想进一步突破MBA教育,根据中国的情况,创出一套创业创新教育的新模式、新课程、新方法,来培养未来各行各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本身也必须打破常规地创新。首先是招生创新,学生应该是正在创业的创业者,从事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并有可能成长为世界领军企业的创业人才。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行业领域是什么?有多大的成长空间?其环境和竞争状态如何?进而在全球视角下,中国在这些领域里的行业环境和企业状况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绩效、产业政策如何?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企业绩效、企业竞争的情况如何?这就进入了产业经济学的领域。
我获得的是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而当时中国还没有设置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我博士论文的课题是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国有企业宏观改革战略,我的博士生导师苏东水先生是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其所著的《产业经济学》一书仍是所在学科领域的经典教材,并且一版再版,目前已至第五版。博士毕业后,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然后留校任教,主要讲授、研究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战略。后来,我在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因此与产业经济学渐行渐远。但是这一次的研究,我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功底起了天然的作用,并使我回归到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我说的“暗线”,意义便源自于此。
(三)
本书跟踪分析了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中美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数据,以及中美股市各自在4年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数据,并提取了这8个时点的数据进行参照校验。为了使本研究更全面、更具可读性,除了数据分析外,我们还参照了世界经济学名著、已经出版发行了12版的《美国产业结构》一书,对11大类一级产业以产业经济学框架(?产业历史、产业市场结构、产业市场行为、产业市场绩效、产业公共政策?)进行了基本描述。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即使是《美国产业结构》这样的学术著作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进行了调整。例如,在产业分类上,它把农业这样的大类和啤酒业、音乐制品业、大学体育产业这样的小类并列。而我们斟酌再三,还是坚持采用GICS标准的11大产业分类。
本书分为12章。第1章是对GICS-Wind数据库里的中美上市公司在一至四级产业中的分布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到百亿美元、百亿元人民币市值的公司在不同产业中的分布;可以看到所有上市公司在不同产业中的分布;可以看到中国上市公司的全球分布;可以看到中美在不同产业领域里的各种经济数据,如市值、销售收入、利润和一些相对指标,如市盈率(?PE?)、销售利润率(?ROS?)、净资产收益率(?ROE?)等;可以看到每个细分产业的产业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利润集中度、竞争度等产业经济学指标;还可以看到每个产业的盈利和亏损状态。
本书第2~12章是对GICS-Wind的11个一级产业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的描述分析,使读者对中国这11个产业的产业结构、产业绩效、产业政策、产业竞争、主要企业等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辅材料阅读。
这个研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我们原计划以2019年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为节点,整理发布研究成果,出版著作,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原计划。其后,我们又见证了历史上罕见的美股连续四次熔断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股灾,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短期内股市和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市值剧烈变化的机会。如果在四次熔断后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长期低迷,本书的很多数据和分析就要改写。然而事实是四次熔断后的中美股市低点并没有突破我们研究期间内的股市最低点,而且中美股市在短期内就恢复到了熔断前的正常范围。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观察各个产业和企业市值抗跌性的试验环境,而我们也得出了一些结论。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的发布推迟到2020年4月30日。既然已经延后了,本书便以这个时点的最新财务数据与2019年股市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市值进行重新配对分析,替换掉了原来的TTM数据(?过去四个季度的财务数据?),这使得各种对应分析更加准确。
(四)
如果非要给本研究下几个总体结论,我认为:第一,未来的世界将一改由某国主导的全球一体化格局,演化出二至三个产业生态圈,在生态圈中则可能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第二,美国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是市场配置的结果,对中国股市的产业结构具有参照意义;第三,中国高市值企业数量及产业领军企业数量与美国相比差距巨大,与两国GDP的差距不相符,中国需要加速提升高市值企业及产业领军企业数量;第四,中国应该将有限的上市公司资源重点向高端产业倾斜,通过退市和并购的方式淘汰数量众多的低端产业上市公司;第五,中国众多产业领军企业的集中度指标和效益指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六,中国上市公司要更加注重利用全球证券市场,并减少在单一国家证券市场的比重,均衡布局若干个海外证券市场;第七,中国要加大对没有上市公司的29个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抵押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等。
这样的数据比较分析和研究,可以年复一年地进行,故而本书似乎可以一版再版。我非常期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美两国的产业和企业数据不相伯仲。也许,三十年太久,那便只争朝夕。

何志毅
2021年7月

如果读者想获取“中美产业森林全息图”等高清全彩大图(共6张),请联系何志毅团队邮箱:chanyeyanjiu@xinrui.ch

上架指导

经济类

封底文字

本书对中国产业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是一项十分浩瀚的工作。何老师在自己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多达22名研究人员对11个大类产业展开分析,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工作,这是一种怎样的投入!相信《中国产业结构》对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专家和学者,对相关产业界、对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都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本书也将成为一本宝贵的工具书。
——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在当前全球扑朔迷离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何志毅教授的《中国产业结构》一书出版了。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长期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产业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层面,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企业,都至少首先追求成为自己所处产业的领军企业,承担起规范和促进这个产业发展的责任,引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创新。如果成为这个产业的全球领军企业,那就应该负有这个产业的全球责任。在工商管理教育方面,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创业伊始,就学会以产业的眼光看问题,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何志毅教授从1992年开始就跟随我同时进行东方管理研究,在全球各地推动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平等对话,兼容并蓄。何志毅教授这本著作也是这样的成果之一,它是世界性的。
—— 苏东水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国民经济研究会会长
不难看出,这本有着大胆构想的重量级著作主张对中国经济进行调整。这一新的愿景无疑将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它值得人们给予认真而严肃的关注。
—— 埃德蒙·费尔普斯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推荐序

推荐序一
记得三年前何志毅老师来我办公室交流时,他拿着一张中美产业上市公司的对比图,这让我知道了他正在深入研究中美产业结构。后来在两次学术交流会上,我又认真听取了他对这项研究的想法。可以说,我对何老师这几年的潜心研究还是有些了解。但直到收到《中国产业结构》的样书,我才对何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了真正的理解,这本书的立意、内容和将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理解何老师这几年做了一项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工程,我也为这项工程的阶段性完工而高兴,并向何老师的辛勤付出表达真诚的敬意。
这本书是基于中美产业结构的分析,从这个角度入手,展现了作者的智慧。中美两国是当今两个经济大国,也是处于竞争中的第一和第二的关系。选择与美国产业对标,既是我们比较现实的选择,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常讲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和美国的竞争中,我们必须做到心里有数,才能进退有据,而中美产业结构比较既能让我们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也能让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美竞争是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毕竟不能只靠意气用事,还得靠自身的实力。这本书会让我们清醒和理智,也会让我们闻鸡起舞、奋发图强。
这本书也对中国产业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是一项十分浩瀚的工作。2003年沃尔特?亚当斯等主编的《美国产业结构》在美国出版,共有15位教授参与了写作,而此次何老师在自己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多达22名研究人员对11个大类产业展开分析,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工作,这是一种怎样的投入!相信《中国产业结构》这本书对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专家和学者,对相关产业界、对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都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本书也将成为一本宝贵的工具书。
这本书以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这抓住了中美产业的核心点。由于中美两国的上市公司都是各自国家公司中的优等生,都是产业中的优秀代表,同时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也更翔实和准确,因此,以上市公司为蓝本进行产业结构的对比和分析是十分巧妙和极具说服力的。
《美国产业结构》并没有对比和分析中国的产业结构,而《中国产业结构》却对美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标分析,虽然这样做是作者当时启动本项目的初衷,但今天看来,这种对标分析方法恰到好处,也成为《中国产业结构》相比《美国产业结构》的高明之处。这或许也是第一和第二心理上的区别,我也真诚地希望这种对标分析结构能继续下去,既有他山之石,也有独特的自信,这才是辩证法。
关于中美之间的比较,未来的一段时间可能还是两国和世界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中美两国的比较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是古老文明的大国,一个是年轻的国家;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比较中,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态度。
以上市公司而言,美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超过了200年,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只有短短的30年,今天中美两国的上市公司竟有一比,这是我们这些过来人当年无法想象的,虽然目前我们一些领域的上市公司还不及美国,但从趋势上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优势会慢慢显现。截至目前,中国境内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4400多家,比书中提到的3700多家又增加近700家,中国千亿市值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近150家,两年前,我们千亿市值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60家,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也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的上市公司群体能百尺竿头,为《中国产业结构》这本书的再版增加新的靓丽数据。
衷心祝贺《中国产业结构》一书的出版。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2021年7月



推荐序二
在当前全球扑朔迷离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何志毅教授的《中国产业结构》一书出版了。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长期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产业经济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层面,任何一个有作为的企业,都至少首先追求成为自己所处产业的领军企业,承担起规范和促进这个产业发展的责任,引领这个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创新。如果成为这个产业的全球领军企业,那就应该负有这个产业的全球责任。在工商管理教育方面,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创业伊始,就学会以产业的眼光看问题,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从政府的角度看产业,一个国家和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内的企业数量与质量、产业政策导向,都是重要的经济决策,需要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调控。这几乎是一种共识和现实。世界各国,无论社会治理形态如何,几乎莫不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天下为公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理念的国家,则更当具有产业政策思维和政策引导力,这也是中国经济不断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何志毅教授应用了大量中国股市的数据作为产业分析的基础,对各个产业的各种绝对数据、相对数据进行了大量分析。我是股份制企业的倡导者,是中国《证券法》的主要起草者,被民间称为“厉股份”。中国的股市起步于1990年11月,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拥有4200多家上市公司,覆盖了各个产业。上市公司是各个产业的佼佼者,上市公司的表现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何志毅教授的这一基于中美上市公司数据比较的产业结构研究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在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中国的股市和上市公司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何志毅教授的研究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例如一国股市的上市公司总量和总市值与哪些因素相关,一国股市中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和规模如何是合理的,国家是否需要应用上市公司资源对产业结构进行引导,中国股市中的央企、地方国企、民营和其他经济成分的上市公司数量是否需要适当配置,等等。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何志毅教授1996年成为我的博士后,1999年在我的劝导下留在北京大学成为教师。我为他以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而出版的书写过序言,今天我再为他这一本力作写序言,也以此作为我们25年师生情谊的见证。
是为序。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21年4月25日



推荐序三
何志毅教授自1992年至1996年是我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产业经济学,当时中国尚未设立工商管理学科。1992年是后来所谓“92派”下海的年份,而何志毅教授则从国有企业总经理职位上离职读博士,似乎有些逆潮流而动,但现在回头看,实属难能可贵。中国大学里有管理实践经验的教授太少了。
何志毅教授博士论文的选题是国有企业宏观改革的战略研究,研究视角是把国有经营性资产视为一个整体,从战略上把它分为三个部分—增强部分、维持部分、放弃部分,进而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治理结构和机制,以及战略实施方案。这个研究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也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检验。例如,何志毅教授博士论文中提出国有企业的宏观改革战略目标有四个:比重目标、效益目标、规模目标、结构目标;提出国有企业应当“搞活”与“搞大”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大型企业巨型化,中小型企业民营化;提出企业组织重组、政府职能重组、产业结构重组、企业资产重组的战略思路;提出减少国有企业管理在政府部门中的委托代理链层级,改为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硬约束,形成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体制,省级政府以下不管理经营性国有企业;根据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统计数据的分析,提出在国民经济分类的39个大类行业中,以6项标准作为依据,对石化等14个行业采取增强战略,对造纸等15个行业采取维持战略,对服装、文具等10个行业采取放弃战略。
之所以回顾何志毅教授三十年前的博士论文,是因为我欣喜地看到,他的这一本《中国产业结构》秉承了他博士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体现了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功底,同时加大了以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的分析,并扩大了视野,将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何志毅教授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中美产业结构各有特色,中国领军企业规模和质量尚有待提升,但与三十年前相比,中国的产业实力和企业实力已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我们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产业发展水平和领军企业实力将与美国不相伯仲。何志毅教授年复一年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这个过程和记录这个历史。
美国有一本经济学名著《美国产业结构》,至今已再版了十二版,我认为何志毅教授这一本《中国产业结构》与之相比毫不逊色。而且,在产业结构的系统性、数据的丰富性、比较的参照性等方面更胜一筹。何志毅教授从1992年开始就跟随我同时进行东方管理研究,在全球各地推动东方管理与西方管理平等对话,兼容并蓄。他这一本著作也是这样的成果之一,它是世界性的。
我建议何志毅教授将这项研究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而且可以逐步将全球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和数据作为大背景纳入大系统,并且用计算机软件将其动态化。这个研究对上可以形成各种智库分析报告,对下可以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分析基础,是一个平台性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产业经济学首批博士学科点的创始人,我祝贺何志毅教授这一本著作的出版,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我乐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苏东水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国民经济研究会会长
2021年5月3日



推荐序四
正如何志毅教授在书的前言部分所提到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决定改变发展方向,那么它首先必须深刻了解其所处的世界,才能为即将做出的改变做好准备,并最终取得成功。在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时,我们可能会发现,该国现有的一些结构已不再适合其当下的情况。
结构(?包括规模在内?)非常重要。何教授指出,中国工业机械产业的上市公司有268家,没有任何一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按照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每个国家都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益,而且,所有向其他国家敞开贸易大门的国家,其国民收入也都会有所增加,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一理论并不意味着所有施行这一经济政策的国家都会实现工资收入和利润的相应增长。此外,根据自由市场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如果在每一个分支产业都与美国展开竞争,并不会有太多收获。
但是,该书认为,这一经典理论不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何教授写道:“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至今前途未卜,全球经济格局、市场规则,甚至政治原则都有可能要重写。”他认为,这些新的局面意味着,作为一个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世界大国,中国应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回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点上”。
此外,2020年初,在何教授的这本书即将完成之时,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全球蔓延。各国对口罩、防护服、手套、消毒剂等商品均表现出较强的进口依赖,这引发了各国对与之有关的安全问题的反思。这无疑将导致全球产业的重新划分和重新布局,并可能在未来形成多个以某种货币为中心的全产业链阵营,比如以美元为中心的A阵营、以欧元为中心的E阵营,以及以人民币为中心的R阵营。
当然,任何新的构想都具有两面性,其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可能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不难看出,这本有着大胆构想的重量级著作主张对中国经济进行调整。这一新的愿景无疑将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它值得人们给予认真而严肃的关注。

埃德蒙·费尔普斯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2021年7月8日,纽约

图书目录

前 言
推荐序一(宋志平)
推荐序二(厉以宁)
推荐序三(苏东水)
推荐序四(埃德蒙·费尔普斯)
第1章 中美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及数据分析 / 1
1.1 引言 / 1
1.2 中美产业森林全息图简介 / 6
1.3 中美高市值企业比较 / 34
1.4 中美产业绩效比较 / 46
1.5 中国领军企业分析 / 60
1.6 中国若干产业领军企业分析 / 69
第2章 能源 / 95
2.1 中美能源产业综合比较 / 96
2.2 历史 / 98
2.3 结构 / 100
2.4 行为 / 119
2.5 绩效 / 126
2.6 公共政策 / 133
2.7 结语 / 140
第3章 医疗保健 / 142
3.1 中美医疗保健产业纵览 / 142
3.2 中国医疗保健产业历史 / 146
3.3 医疗保健产业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 / 157
3.4 中美医疗保健产业上市公司对标分析 / 175
3.5 中美医院集团案例研究:中国华润集团和美国HCA医院集团 / 179
3.6 结论:求同存异,互助共赢 / 185
第4章 信息技术 / 188
4.1 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与中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 188
4.2 中美信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上市公司数据对比与分析 / 189
4.3 中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 192
4.4 国家政策对中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 194
4.5 半导体产业分析 / 197
第5章 电信服务 / 221
5.1 电信服务业概述 / 221
5.2 中美电信服务业比较 / 223
5.3 市场结构 / 228
5.4 市场行为 / 231
5.5 新时代、新电信、新主体 / 234
第6章 日常消费 / 241
6.1 日常消费产业结构 / 241
6.2 中美日常消费产业数据比较 / 242
6.3 中美日常消费产业案例比较 / 248
6.4 中国乳制品产业历史 / 248
6.5 中美乳制品产业结构 / 249
6.6 中国乳制品产业集中度 / 251
6.7 中国乳制品产品结构 / 253
6.8 乳制品产业行为 / 254
6.9 乳制品产业绩效 / 257
6.10 乳制品产业政策 / 258
6.11 结语 / 260
第7章 可选消费 / 261
7.1 可选消费产业结构 / 262
7.2 汽车制造产业研究 / 267
第8章 工业 / 284
8.1 中美工业产业对比 / 284
8.2 中美航空航天产业对比 / 290
8.3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 315
第9章 金融 / 317
9.1 中美金融产业上市公司结构比较 / 317
9.2 中美金融产业上市公司绩效数据比较 / 319
9.3 中美金融四级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比较 / 319
9.4 中国金融产业领军企业分析 / 321
9.5 案例:“宇宙第一行”中国工商银行 / 321
第10章 房地产 / 345
10.1 产业概述 / 345
10.2 产业结构 / 346
10.3 中美房地产发展深层逻辑对比 / 347
10.4 中美房地产发展水平分析 / 356
10.5 中美头部房地产企业对比 / 361
10.6 发展启示 / 366
参考文献 / 367
第11章 公用事业 / 368
11.1 中美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对标分析 / 369
11.2 产业历史 / 372
11.3 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 / 374
11.4 产业综合分析 / 402
11.5 经典企业案例 / 415
第12章 材料 / 422
12.1 中美材料产业的综合比较 / 422
12.2 重新认识美国钢铁产业 / 434
12.3 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形成 / 436
12.4 稀土产业:中美贸易中的奇葩 / 444
12.5 结语 / 457
后记 / 458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安永ESG课题组 著
作者: 赵衡 孙雯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