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作者 : Colin Ware
译者 : 陈媛嫄
丛书名 : UI设计丛书
出版日期 : 2009-08-25
ISBN : 978-7-111-26486-6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76
开本 : 16
原书名 : 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1E
原出版社: Elsevier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特色

封底
Colin Ware
新罕普什尔大学数据可视化研究实验室主任

通过对视觉认知机制的详细分析,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去观察,预计他人将如何理解我们的设计。Ware总结了由Goethe, Klee, Arnheim, Gibson和Tufte所引入的查询线索,从中精选了与可视化科学相关的内容,浓缩凝炼为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Fritz Drury, 罗得岛设计学校图形学教授

所有切中肯綮之处汇集于此:可变分辨率图形探测、眼睛运动、环境信息特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控制结构、工作记忆、含义的连接、特定大脑区域和通道。完成此书之时,Ware也完成了认知心理学、感知、信息可视化和设计的现代化形式整合。这本书出人意料。
——Stuart Card,Palo Alto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用户界面研究小组负责人

设计人更多地需要以辅助受众思维过程的方式来呈现信息。幸运的是,与人类视觉感知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可用的指南。

在“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这本书中,Colin Ware将我们现在所知的感知、认知和注意力转化为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应用的具体建议。他阐述如何将设计作为认知工具扩展观众的思维——就像用锤子扩展人手一样。

有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学生都应该学习一下,在为人们设计信息工具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工具的作用。

本书特点:
l 呈现了视觉思维的复杂过程,这个复杂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定的设计技术来支持;
l 为设计人员和负责设计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实用的、任务导向的信息;
l 书中包含几百个实例,许多都是文字和彩图并茂;
l 使用“主动视觉”的原则,将图形设计看作是一种认知工具。

关于作者:
Colin Ware是新罕普什尔大学数据可视化研究实验主任,他的研究方向是高级数据可视化和海洋图像可视化应用。他具有计算机科学(数学,滑铁卢)和感知心理学(博士,多伦多)的高级学位。Ware在科学技术期刊以及重要会议上发表了120多篇文章。他是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erception for Design一书的作者,这本书也是由Morgan Kaufmann出版的。

图书前言

在“主动视觉(active vision)”的名义下,我们对人类感知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主动视觉意味着我们应该把平面设计作为认知工具,来增强和扩展自己的大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头脑中可以形成一定的心智图像,但是当这些图像在现实世界中、纸上或者计算机屏幕上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做得更好。图表、地图、网页、信息图表、可视化的指令和技术图示都有助于我们在“视觉思维”的处理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从严重依赖认知工具来增强心智能力的意义上讲,我们都是认知的“半机械化人”。视觉思维工具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利用了大脑中视觉图案发现部分。差不多有一半的大脑用于处理视觉信息,并且具有视觉功能的大脑极其擅长于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巧妙地解释图形图案,即使是一些潦草的涂写,大脑也能够分辨出来。通常,领会了一幅图案就知道了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主动视觉的革新之处在于把理解感知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科学家们过去认为,我们通过双眼捕获的信息在头脑中建立了周围世界丰富的图像。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看到了详细的周围世界只是我们的错觉。事实上,大脑只是捕捉到了用于执行当前心智活动的那些片段信息。大脑指挥着眼睛的运动,调整自身的部分功能来接收预期的输入,并且准确地提取当前思维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这些活动可能是看地图、做花生酱、做果冻三明治或者看海报。我们掌握周围世界详尽细节的感觉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有能力通过眼睛的运动在任何时间提取想要的任何东西。眼睛运动确实比思考来得快。眼睛运动是完全自动的并且速度相当快,以致于在这样做时我们从未察觉,因此带给我们到处都能看到恒定、详尽、现实细节的错觉。视觉思维的过程就是与环境、与其内部或外部信息的共舞,学会了这种“舞蹈”我们也就掌握了图形设计达到其目的的方法。
  主动视觉对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视觉思维的书,对此的理解可以告诉我们如何设计视觉图像。主动视觉能告诉我们哪种颜色和什么样的形状会醒目、如何组织空间、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图像代替文字来表达概念。
  帮助我的人有很多。Elsevier出版社的Diane Cerra对于我提出的那些高难度要求很有耐心,并且给出了相当有帮助性的建议。Denise Penrose在后面的阶段给予我指导,设计出本书中出现的那些折衷解决方案。Dennis Schaefer和Alisa Andreola帮助我进行设计。Mary James和Paul Gottehrer 在详细的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提供了令人愉悦和高效的技术支持。我的妻子,Dianne Ramey,把本书通读两遍,校对了大量的语法和标点错误。非常感谢圣弗朗西斯科州立大学新媒体学院的Paul Catanese和布朗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小组的David Laidlaw,他们进行了内容审查,并告诉我哪些地方比较清楚,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根据他们的意见,我对第3章和第8章做了较大的修改。
  这本书介绍了新兴的认知科学对视觉设计有什么样的帮助。面向的读者包括在视觉媒体方面做设计的人、对互联网图形设计有特殊兴趣的人或设计各种类型信息图形的人。设计可以从任何地方获得灵感。艺术、文化以及特殊的设计流派都是灵感的源泉,而科学能使其更丰富、更充实。
  Colin Ware
  2008年1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人机交互

封底文字

封底
Colin Ware
新罕普什尔大学数据可视化研究实验室主任

通过对视觉认知机制的详细分析,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从设计人员的角度去观察,预计他人将如何理解我们的设计。Ware总结了由Goethe, Klee, Arnheim, Gibson和Tufte所引入的查询线索,从中精选了与可视化科学相关的内容,浓缩凝炼为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
——Fritz Drury, 罗得岛设计学校图形学教授

所有切中肯綮之处汇集于此:可变分辨率图形探测、眼睛运动、环境信息特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控制结构、工作记忆、含义的连接、特定大脑区域和通道。完成此书之时,Ware也完成了认知心理学、感知、信息可视化和设计的现代化形式整合。这本书出人意料。
——Stuart Card,Palo Alto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用户界面研究小组负责人

设计人更多地需要以辅助受众思维过程的方式来呈现信息。幸运的是,与人类视觉感知相关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可用的指南。

在“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这本书中,Colin Ware将我们现在所知的感知、认知和注意力转化为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应用的具体建议。他阐述如何将设计作为认知工具扩展观众的思维——就像用锤子扩展人手一样。

有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学生都应该学习一下,在为人们设计信息工具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工具的作用。

本书特点:
l 呈现了视觉思维的复杂过程,这个复杂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定的设计技术来支持;
l 为设计人员和负责设计的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实用的、任务导向的信息;
l 书中包含几百个实例,许多都是文字和彩图并茂;
l 使用“主动视觉”的原则,将图形设计看作是一种认知工具。

关于作者:
Colin Ware是新罕普什尔大学数据可视化研究实验主任,他的研究方向是高级数据可视化和海洋图像可视化应用。他具有计算机科学(数学,滑铁卢)和感知心理学(博士,多伦多)的高级学位。Ware在科学技术期刊以及重要会议上发表了120多篇文章。他是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erception for Design一书的作者,这本书也是由Morgan Kaufmann出版的。

作者简介

Colin Ware: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陈媛嫄:暂无简介

译者序

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设计师,每一个设计要素的形状、颜色和状态的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设计方案是否成功,还取决于产品的另一个端点消费者。产品设计就是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对话。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之上,视觉设计成为满足人们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因素。设计师要设计达到人机和谐“境界”的产品,就必须了解哪些设计要素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会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和兴趣。
  对人类视觉的基本原理的掌握和了解是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年来,在人脑及其视觉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循规蹈矩的科学和天马行空的设计之间总是让人感觉有一道不易跨越的鸿沟。Ware在本书中将特定的大脑区域及负责信号转换的通道、眼睛运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控制过程、工作记忆等一系列的科学知识与图形设计和视觉可视化联系起来,帮助设计师从如何激活人类视觉思维的角度去创作、审视和理解设计方案,使科学和视觉设计之间的天堑变成通途。
  虽然有可用性研究和交互设计的经验作为基础,但是翻译这本书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心理学理论玄秘深奥,设计思维不拘一格,这两个方面的知识随着整本书的完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也希冀通过这本书的翻译出版,能让更多的设计人员从中受益。翻译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在“痛并快乐着”的翻译过程中,我感受着语言的魅力、人脑的奥妙、图形的神奇和人性的光辉,这些都是支撑我完成整个翻译过程的动力源泉。感谢帮助我联系本书翻译的樊旺斌,在他的积极帮助和鼓励下,我承担并完成了整本书的翻译。除了精神上的支持,他也帮助我完成了许多内容的翻译、校对和审阅工作,在此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书第2章第4章由张海昕翻译,第3章由陈军亮翻译,参加翻译工作的还有涂小霞、齐雅琼和焦玉霞,在此也向她们表示感谢。
  陈媛
  2009年初写于大连海事大学
  chenyy@newmail.dlmu.edu.cn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视觉查询 1
1.1  器官和“看”的过程 4
1.2  感知动作 6
1.3  自下而上 8
1.4  自上而下 10
1.5  设计启示 12
1.6  嵌套循环 15
1.7  分布式认知 16
1.8  结论 18
第2章  易于看到的内容 20
2.1  低层特征分析机制 21
2.1.1  内容通道和位置通道 22
2.1.2  计划眼睛运动 22
2.2  醒目=倾向于 23
2.2.1  对设计的启发 28
2.2.2  运动 30
2.3  视觉搜索策略和技巧 31
2.3.1  探测域 32
2.3.2  视觉搜索过程 33
2.4  使用多级结构设计方便搜索 34
2.5  结论 35
第3章  构造二维空间 37
3.1  2.5维空间 37
3.2  图案处理机制 39
3.3  捆绑问题:边界的特征 40
3.4  抽象的轮廓 42
3.5  纹理区域 43
3.6  干扰和有选择的调整 44
3.7  图案、通道和注意力 44
3.8  中间图案 45
3.9  图案学习 46
3.10  视觉图案查询和可理解的内容块 47
3.11  空间布局 48
3.12  用于设计的图案 50
3.13  使用常用图形表示进行图案
查询的例子 51
3.14  语义图案映射 53
第4章  颜色 57
4.1  色彩处理机制 57
4.2  对立处理理论 59
4.3  通道属性 60
4.4  设计原则 65
4.5  颜色编码信息 66
4.6  强调和突出 68
4.7  颜色序列 69
4.8  阴影表面的颜色 72
4.9  颜色的语义 72
4.10  结论 73
第5章  获取信息:视觉空间和时间 75
5.1  深度知觉和线索理论 76
5.1.1  立体深度 80
5.1.2  从运动产生的结构 81
5.2  2.5维设计 81
5.3  示能性 85
5.4  位置通道 86
5.5  人造物的交互空间 88
5.6  空间位移和认知成本 89
5.7  结论 90
第6章  视觉对象、词语及含义 92
6.1  下颞叶皮质区与内容通道 92
6.2  标准的图案观察角度 93
6.3  构造的物体 94
6.4  要点和场景感知 96
6.5  视觉和言语工作记忆 98
6.5.1  言语工作记忆 99
6.5.2  注意力控制与认知过程 99
6.5.3  长时记忆 100
6.5.4  启动效应 101
6.5.5  进入视觉工作记忆 102
6.6  动作中的思维:伸手去拿咖啡 103
6.7  对设计的详细说明和启发 104
6.8  新奇感 105
6.9  用图像作符号 106
6.10  含义与情感 107
6.11  想象与渴望 108
6.12  结论 108
第7章  视觉描述与语言叙述 110
7.1  视觉思维 VS言语思维 111
7.1.1  习得的符号 111
7.1.2  语法与逻辑 112
7.2  比较和对比言语形式与书面形式 113
7.3  通过指示手势链接文字与图像 115
7.4  幻灯片演讲与指点 116
7.5  镜像神经元:模仿细胞 117
7.6  视觉描述:获取认知线索 118
7.6.1  问答模式 119
7.6.2  取景 119
7.6.3  FINST与分散的注意力 120
7.6.4  镜头切换 121
7.7  漫画与描述性图表 121
7.8  结论 125
第8章  创造性的元视觉 126
8.1  心理想象 127
8.2  神奇的草图 130
8.3  图形使想法具体化 133
8.4  需求及早期设计 134
8.5  创造性的设计循环 135
8.5.1  设计草图的认知经济学 136
8.5.2  感知评判 137
8.5.3  伴随设计原型的元视觉 138
8.6  视觉技能的发展 139
8.7  结论 140
第9章  含义的舞蹈 142
9.1  回顾 142
9.2  启示 148
9.3  设计要支持图案查找 148
9.4  优化认知过程 150
9.5  学习与认知经济学 152
9.6  注意力与认知线索 153
9.7  未来怎样 15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Steven J. Leon 著 马萨诸塞大学达特茅斯分校
作者: 李丹 赵占坤 丁宏伟 石彦芳 编著
作者: J.H.van Lint,R.M.Wilson
作者: 蒋明礼 杨嘉辉 贾年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极客邦科技 InfoQ极客传媒 组编
作者: (美)Gary Craig,Peter Jakab
作者: (美)杰拉德.考利 玛里安.施耐德.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