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与程序设计

DevOps落地与转型:提升研发效能的方法与实践
作者 : 蒋星辰 著
出版日期 : 2022-12-29
ISBN : 978-7-111-71759-1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3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这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从0到1组建DevOps团队、搭建DevOps全链路平台、应用DevOps工程方法、实践DevOps文化理念,从而解决各种软件交付效率难题和提升研发效能,蕞终全方位实现DevOps的落地和转型。
在方法层面,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研发效能经验和成功的DevOps落地经验,提炼出了一套可复用的蕞小可行方案和行动路线,涉及研发效能、敏捷管理、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让读者的实践有“套路”可循。
在实践层面,以真实的产研场景为主线,通过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带领读者身临其境地理解和掌握?DevOps?转型和研发效能提升的方法,并提供大量真实的场景案例和实践方法,读者可直接应用到团队实践中。
全书8章,逻辑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 一部分 工程能力实践(第1-2章)
重点分析了技术团队需要具备的基础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如何驱动团队提升这些能力,比如保障代码质量的制度和规范,以及产研团队如何通过测试左移实现高效协作和能力提升。
第二部分 平台体系实践(第3-5章)
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 DevOps 全链路平台间的联动性,通过度量、监控、预警等消息触达手段反馈团队的问题,通过事件管理驱动团队问题的解决。
第三部分 管理模式实践(第6-8章)
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不断提升团队影响力,结合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平台管理属性功能,联动具有共同目标的部门开展有效的项目管理,并在蕞后通过总结与行动部分为读者勾勒一幅 Devops 转型和研发效能提升的全景图。

图书特色

资深研发效能专家撰写,带领2家互联网企业成功实现DevOps落地与转型的经验复盘,
提供有迹可循的套路和最小可行性方案
以真实产研场景为主线,指导读者从0到1组建DevOps团队、搭建DevOps全链路平台、
应用DevOps工程方法、实践DevOps文化理念,实现DevOps 转型和研发效能提升

上架指导

计算机\程序设计

封底文字

在云环境下,DevOps 正在改变着技术团队对研发模式和交付模式的理解,为技术团队的数字化转型和研发效能提升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践框架,为团队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新型管理研发模式,为一线产研人员提供了一套可行的自运维协作管理体系。
本书首先介绍了一些解决研发过程中阻碍点的工程实践方法,旨在培养产研人员良好的研发习惯;随后介绍了结合平台、度量管理方法提升技术团队的自运维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以及向技术团队引入 DevOps 文化的方法。同时,本书介绍了DevOps 全链路平台建设和实践的方法,以及如何协助项目管理者落实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如何提高项目价值交付的有效性。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具备 DevOps 落地的能力,并将为该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
掌握 DevOps 转型和研发效能提升的实践和运营方法。
掌握结合工程实践方法、管理方法和平台建立技术中心代码质量保障体系、测试质量保障体系、自运维管理体系、度量指标体系以及稳定性保障体系的方法。
掌握通过 DevOps 辅助技术中心搭建自运维能力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通过项目制运营技术中心双体系的方法。
深入了解 DevOps 全链路平台的搭建、实践和推广方法。
深入理解提高产研过程中协作和管理效率的方法。
获取大量可直接用于解决团队场景问题的方案。

作者简介

蒋星辰 著:作者简介
蒋星辰
拥有10年软件研发背景的资深研发效能专家,先后就职于联想、网易、瑞幸咖啡、舌尖科技。近年来一直从事DevOps实践和转型、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先后帮助多家互联网公司从0到1实现DevOps?转型,热衷于管理方法上的研究和创新。
申请并通过7项国家个人发明专利,曾被浙江省杭州市引进并认定为杭州高层次人才。

图书目录

《DevOps 落地与转型:提升研发效能的方法与实践》目录
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内容特色
资源和勘误
致谢
第1章 如何提升技术团队代码质量
1.1 故事开启
1.1.1 故事背景
1.1.2 故事内容
1.1.3 故事结论
1.2 为什么要先做代码质量提升
1.2.1 站在开发者视角
1.2.2 站在 团队研发负责人视角
1.2.3 站在CTO视角
1.2.4 站在旁观者视角
1.3 怎么启动的项目
1.3.1 开始时,慢启动
1.3.2 站个台,请出去
1.3.3 观现状,探预期
1.3.4 扣本质,强烙印
1.3.5 重过程,有效果
1.4 如何定义技术债务
1.4.1 静态代码质量量化指标
1.4.2 搭建可视化平台
1.4.3 讲一段代码质量可提升的故事
故事主线之代码生命周期
故事角色之面向“对象”编程
故事推波助澜之趋势图
1.5 的代码分支策略
1.5.1 往往简单的问题最复杂
1.5.2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1.6 怎么运作的项目
1.6.1 频繁构建,持续发现
1.6.2 找方法,定原则
1.6.3 分层会议,周期性运转
1.6.4 构成生态,养成习惯
1.7 的平台工具和策略
1.7.1 学会走,建立团队信任
1.7.2 小步快走,提升团队信心
1.7.3 降增量,顾存量

1.8 做的怎么样
1.8.1 趋势图分析,少而精
1.8.2 211问题,伺机而动
1.9深度思考
1.9.1 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法
1.9.2 高效能团队模式
1.10本章小结
第2章 如何驱动测试左移
2.1 故事承接
2.1.1 第一天欢喜
2.1.2 第二天思考
2.1.3第三天计划
2.1.4 第四天行动
2.2 测试如何适配新的开发模式
2.2.1 测试还在夹缝中生存?
2.2.2 不进则退
2.2.3 测试左移的原则
2.2.4 选择合适的工程时间方法
2.3 如何把测试添加到开发和产品的需求步骤中
2.3.1 产研协作流程改进
两个层面,一种形式推进
三线协作,自运维管理
共创多场景产研规范
2.3.2 开发和测试间的承诺
各环节的完成定义
定义测试左移清单
服务自运维权限
一切服务资源申请走工单
2.3.3 开发和测试间的扶助
开发和测试在自动化方面的协作
共同为质量门禁的通过而努力
共同达成不同阶段的目标
2.4 如何解决开发代码质量提测问题
2.4.1 在哪里失败就在哪里找原因
2.4.2 抓核心,定框架,找场景,上平台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项目立项专项治理,抓住核心项目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
多维度提升,避免使用一个指标解决所有问题
工具配合,将代码质量在构建阶段可视化,提前暴露问题
2.5 怎么实现频繁测试和快速验证
2.5.1 自动化测试前的“黑暗”时刻
2.5.2 一个脚本自动化调度平台的故事
2.5.3 抓核心,定框架,找场景,上平台
统一测试规范和流程
解决测试遇到的阻碍点
自动化测试能力培养
在线测试平台支撑

2.6 如何通过“改变”研发习惯来驱动测试左移
2.6.1 自动化代码模板生成插件
2.6.2 在线接口文档接入在线测试平台
2.6.3 提交代码联动工作项状态变更
2.6.4 交互式“代码社交”工具
2.6.5 脑图用例多人在线协作
2.7 做的怎么样?
2.7.1 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
2.7.2 团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2.7.3 团队测试效能域模型
2.8 深度思考
2.8.1 持续测试
2.8.2 团队工程实践之单元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2.9本章小结
第3章 如何在白天频繁构建随机部署
3.1 故事转折
3.1.1 上云心态
3.1.2 技术团队的优势和劣势
3.1.3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1.4 上云过程的精彩纷呈
3.2 先不谈CI,先恢复研发生产力
3.2.1 先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
3.2.2 约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升华
流水线触发规则
流水线终止操作规范
服务统一暴露方式
3.2.3 脱胎换骨,转变思维
为什么迫切升级自运维管理平台
一次参加Devops 大会的故事
3.3 如何让技术只关注技术问题
3.3.1 搭建以“服务”为中心的自运维管理平台
改变研发“固有”的认知
不改变研发已经养成的“习惯”
3.3.2 工程实践基础
打造满足十特性的流水线
一次打包多环境部署
基础配置管理
3.3.3扩展解决“全量”问题
支持全语言服务的构建和部署
支持服务全量依赖关系约束
3.3.4 解决多版本同时验证问题
低配版灰度发布
支持并行开发
3.4 如何让研发自运维管理
3.4.1稳定性保障体系
管理体系稳定性检查规范标准
稳定性保障级别
K8S 集群故障级别
3.4.2 让研发融入自运维体系
基于服务的自运维管理
基于工单的服务资源自助化申请
弹性伸缩
3.5 深度思考
3.5.1 研发效能冷思考
3.5.2 K8S 生命式 API
3.5.3 K8S 为什么需要 POD,而研发不需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如何通过度量指标驱动团队改进
4.1 故事承上启下
4.1.1 两个有趣的故事
4.1.2 度量反模式
4.1.3 大厂怎么做?
4.1.4 之前怎么做?
4.2 如何搭建度量指标体系
4.2.1 研发效能度量原则
4.2.2 研发效能度量实践框架
构建数据仓库,动态调整指标
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解决场景化问题
搭建可视化平台,让研发自助分析解决问题
做好度量运营,周期性运作项目
4.2.3 研发效能度量指标设计
4.3 如何选择效能度量指标反馈团队现状
4.3.1 进行效能度量的背景
4.3.2 的效能仪表盘
需求响应能力
质量保障能力
人力资源利用能力
4.3.3 进一步效能分析
交付效率
交付质量
人力资源利用率

4.4 如何通过闭环消息驱动团队改进
4.4.1 平台的“割裂”性
4.4.2 内建质量后的消息触达
4.4.3 自动化 RPA 工具加持
RPA
跨平台场景化指标体系
4.5 深度思考
4.5.1 持续交付和敏捷度量
4.5.2 团队深度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如何将降低系统故障率
5.1 故事推进
5.1.1 一段来自与技术支撑团队的对话
5.1.2 发现的问题
5.1.3 Devops成熟度分析
5.1.4 Devops能力加强建设
建设过程
团队核心目标

5.2 理解的服务配置管理
5.2.1 云时代下的 CMDB
服务配置与资源配置管理
以服务树形式组织和管理服务
5.2.2 运维思维的转变
CMDB 在基础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从价值交付角度看运维
运维协作模式的转变
5.2.3 如何在 CMDB 中落地服务管理
CMDB 在技术架构体系中的定位
以服务为中心建设 CMDB
搭建 CMDB 服务化能力
以服务树和资源视角进行可视化
围绕服务生命周期的资源管理
5.3 如何通过精益运维项目提升团队稳定性保障能力
5.3.1 插足别人的管理世界
5.3.2 怎么开展的项目
项目目标和里程碑
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各职能职责
5.3.3 怎么运作的项目
项目流程规范
项目运转机制
项目奖惩机制
5.3.4 的项目成果
项目总结
技术输出和技术分享
项目收获
5.4 如何通过故障管理提升团队自信心
5.4.1 谈谈对故障的理解
5.4.2 通过部署过程规范降低80%故障率
5.4.3 事件指挥系统驱动故障闭环
平台定位
平台功能框架
事件应急预案流程

5.5 深度思考
5.5.1 K8S 带来的运维能力提升
5.5.2 团队管理之教练与赋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如何改善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
6.1 故事波澜
6.1.1 刻板印象
6.1.2 平台故事
6.1.3 管理理念的碰撞

6.2 如何搭建平台改善产研协作关系
6.2.1 梳理技术中心项目管理方式
项目管理模式和研发模型
不同形式下的项目管理方式
6.2.2 梳理清晰平台承载项和工作流
工作项概念模型
Flow 承载下的流程规范
6.2.3 梳理不同视角下的功能模块
一个关键的前提
分层管理和度量

6.3 如何通过自动化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6.3.1 输入自动化
Excel 自动填充
阶段性字段填充
6.3.2 输出自动化
工作项间的状态联动
自动通知、自动提醒、自动登记

6.4 如何引入项目制提升价值交付的有效性
6.4.1 通过一种“仪式”解决关系不对称问题
6.4.2 通过流程制度让项目制有据可依
项目制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流程
项目优先级评定
资源节点准则和考核机制
6.4.3 通过各职能职责让项目制运转起来
立项委员会
各流程环节中的职能职责

6.5 深度思考
7.4 如何打造 “Devops 文化圈”
7.4.1 共创团队阶段性目标
工程实践阶段
平台完善阶段
思维转变阶段
团队转型阶段

7.4.2 打造团队符号
7.4.3 共建工程实践社区
7.4.4 引进来,走出去
6.5.1 全栈式敏捷的思考
6.5.2 有关 VSM 的思考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如何向团队引入 Devops
7.1 故事升华
7.1.1 工具型团队的问题
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的管理形式
团队的落地抓手

7.1.2 如何做的不一样
摆脱技术思维去招人
想改变什么就先做好什么
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透明团队规划
软硬兼施,营造氛围

7.2 如何通过实施 Scrum 进行团队管理
7.2.1 让团队忘记 3355
7.2.2 守住 WIP 上限和完成标准
7.2.3 做好估算不纠结故事点
7.2.4 是否一定要度量点什么?

7.3 如何持续提升团队影响力
7.3.1 通过目标规划通晒让团队知其然
7.3.2 通过 Devops 技术沙龙让团队知其因
7.3.3 通过平台最佳实践让团队知其所以然

7.5 深度思考
7.5.1 零下九度思考
7.5.2 利用 Devops 模式快速上云
7.6 本章小结
总结与行动
参考资源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约翰·戴维·斯通(John David Stone) 著
作者: 主编 牛力 韩小汀 参编 闫石 杨凯 刘楠楠
作者: 史涯晴 贺汛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郝冠军 著
作者: [美]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 斯里纳特·佩雷拉(Srinath Perera)著
作者: [美] 马特?诺伊贝格(Matt Neuburg)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