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彼得原理 珍藏版
作者 : (美)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雷蒙德·赫尔(Raymond Hull)著
译者 : 闾佳 司茹 译
丛书名 : 华章经典·管理
出版日期 : 2013-05-27
ISBN : 978-7-111-41900-6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52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peter principle
原出版社: bantam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是讽刺深省的职场社会生存学?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层级组织学?还是获得生活真谛的不二法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那么,你敢读下去吗?
  ——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
  ——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
  ——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
  ——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
  一旦你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在无知即是福的状态。
  再也不会!
  因为一旦读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图书特色

彼得原理
是讽刺深省的职场社会生存学,
是颇有研究价值的层级组织学,
还是获得生活真谛的不二法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它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那么,你敢读下去吗?
——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
——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
——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
——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
 
一旦你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无知即是福的状态。
再也不会!
因为一旦读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不胜任这种状况,放诸四海而皆准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

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发现

如果从未听说过它,你应该读一读;
如果听说过它,你更应该读一读。
如果对它一知半解,你则应该好好读一读;
如果对它十分精通,那你就应该好好收藏一本。

劳伦斯 J. 彼得
(Laurence J. Peter)
劳伦斯 J. 彼得生于加拿大,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他经验丰富,先后担任过教师、顾问、学校心理学指导、咨询师和大学教授。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30多篇文章,并出版过《说明性教育》(Prescriptive Teaching,1965)一书。
“彼得原理”由彼得通过对千百个组织中不胜任的失败实例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于1960年的一次研习会上首次公开发表。尽管演说招来了敌意和嘲笑,但他仍在1965年春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最终完成了此书。彼得认为,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
雷蒙德·赫尔

雷蒙德·赫尔于1947年后长居英属哥伦比亚地区。他监制过30部电视和舞台剧节目,并出版了4套舞台剧剧本。他的文章曾刊登于Punch、Macleans 和 Esquire等杂志。

图书前言

身为作家和记者,我常有特殊机会研究文明社会的运作方式。我调查并撰写过有关政府、工商业界、教育界以及文艺界的文章。我访问过各行各业以及社会里高中低各阶层的成员,并且仔细聆听过他们的心声。
  我注意到,大部分人做事毛毛糙糙,只有极少数例外。因此不胜任者四处蔓延,一路凯旋。
  我曾见过一座1200米长的高速路桥莫名倒塌,掉进海里,因为桥墩的设计完全要不得—尽管人们再三检查过。
  我曾见过城市规划者在一条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规划城市发展,而此地每隔一段时间必定发大水。
  最近我读到英国某发电厂的三座巨型冷却塔倒塌—每座塔造价高达100万美元,可却连一阵强风都经受不起。
  我还饶有兴趣地注意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室内棒球场完工之后,人们才发现它完全不适合打棒球: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由于天窗的反光,球手根本看不见高飞球会往哪儿飞。
  我观察到,各种用具的制造商按惯例总会设立地区维修站,因为他们预料到—经验也证明了—很多产品在质保期内就会出故障。
  我听无数司机抱怨过自己刚买的车就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因此,了解到近年来各大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有20%都存在危险的制造缺陷,我毫不感到吃惊。
  请别以为我是那种天生戴着有色眼镜的极端保守主义者,成天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胜任的事情自古就有,到处都是。
  19世纪英国政论家麦考利(Macaulay)根据海军将领皮普斯(Samuel Pepys)的报告,描述了1684年英国海军的情形。“海军司令部简直是浪费、腐败、无知和懒惰的天才……他们的评估不可信任……合同得不到履行……从不进行强制检查……有些战时新兵虚弱透顶,要不赶紧加以训练,他们恐怕会在船停在岸边时掉进水里淹死。水手无法按时拿到薪水,只好把配给券打个六折,卖给放高利贷的。在海上航行的大多数船只,指挥者从未受过航海训练。”
  后来当了英国首相的惠灵顿(Wellington)将军,在1810年去葡萄牙参战之前,翻阅了军队将领的花名册,无奈地说道:“我只盼望敌人看到这份名单时,也跟我一样不寒而栗。”
  南北战争时的将领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谈到七日战役时评论说:“南军将领对地形所知甚少……在里士满城行军一天,就好像让他们在中非行军一样艰难。”
  南军的罗伯特 E. 李(Robert E. Lee)将军也曾分外苦涩地抱怨说:“我的命令根本没法执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时期,英国海陆空三军全都使用着比德军差得多的炸弹。早在1940年年初,英国科学家就知道,只要在现有炸药里加一点廉价的铝粉,就能让炸弹威力翻倍。可这一知识直到1943年年底才得以推广。
  同样是在“二战”期间,一艘医疗船的澳大利亚指挥官在检验改装后的水箱时发现,水箱内壁居然涂上了剧毒的红铅,它足以把船上的所有人置于死地!
  这些事情,还有成百上千的类似事件,我都曾看到、读到和听到过。于是我认为,不胜任这种状况,放诸四海而皆准也。
  所以,当登月火箭因为什么东西忘了、坏了、失灵了、提前引爆了而发射失败时,我不再感到惊讶。
  同样,当我看出政府雇用的婚姻顾问居然是个同性恋时,我也不再大惊小怪。

他们预料到很多产品在质保期内就会出故障。
  插画标题:报复!
  工匠(对买了割草机的老绅士):“先生,我马上给它上油,而且立刻送到……”
  顾客(命令口气):“不不不!!—绝对不能给它上油!我不想让它上油!你得注意!我想要噪声!还有,你看看这儿—赶紧给我找台生了锈的机器!我邻居的孩子每天晚上鬼哭狼嚎闹到晚上10点,所以……”—(恶狠狠地)—“我准备每天早晨4点到6点开始割草!!”
  画家:查尔斯基恩(Charles Keene)
  绘制年份:1888
  我现在等着瞧的好戏是,政治家们无法实现竞选时许下的诺言。我以为,要是他们真的能办成什么事,那大概就是实现竞争对手的政治主张吧。
  公共建设工程、政治、太空旅行以及类似偏远领域的大规模人类实践中出现的不胜任现象,已经够让人讨厌了,可事实绝不仅于此,不胜任现象近在咫尺,它无处不在,流毒甚广。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当口,住在隔壁的女士正在打电话,她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传进了我的耳朵。这时是晚上10点,住在另一边的男邻居因为感冒,早早就上了床。我听见他断断续续的咳嗽声,他在床上一翻身,我还能听见弹簧吱嘎作响。我住的可不是便宜公寓:这是一幢昂贵的、混凝土修建的现代化公寓大厦。当初设计并修建这房子的人是怎么回事?
  有一天,我有个朋友买了一把钢锯回家,准备用它锯铁钉。刚锯了两下,锯条就折断了,锯身上的固定螺栓也随之报废。自然,这把钢锯再也没法用了。
  上个星期,我想在一所中学新修的礼堂讲台上用录音机,但怎么也找不到电源。大楼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他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始终找不到哪个开关能打开讲台下插座的电源。他怀疑插座里头根本就没接上线。
  今天早晨我出门买台灯。在一家大型家具店,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台灯。店员正要替我包装,我却请他先试试看(近来我是越发小心谨慎)。他显然不常测试电器,因为他折腾了半天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插座。最后他终于把灯插上了,可怎么也不亮!他又试了同一款式的其他台灯,还是不亮。整批货的开关都有问题。我只好走了。
  不久前,我自己装修别墅,订了56平方米的绝缘玻璃纤维。当时我寸步不离地守在订货处,确保店员把数量弄对。可心机废尽,效果枉然!建筑公司给我开的账单是65平方米,送来的货则是84平方米!
  人们常常吹捧教育能治百病,可它对不胜任也只能干瞪眼。在教育的圣殿里,不胜任现象肆无忌惮地发展。1/3的高中毕业生连小学五年级的东西也读不懂。大学要为新生开阅读课,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一些大学里,20%的新生甚至看不明白教科书上的内容!
  我本来定期收到某大学的信。15个月以前,我换了地址。我按惯例写信通知了校方,可邮件还是寄到我的旧地址。我写了两次变更地址的信,打了一通电话,最后干脆亲自上门说明。我手把手地指出他们记录上的错误通信地址,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了新地址,我亲眼看着秘书把它记下来。但是,邮件还是照旧往老地址送。两天前事态有了新发展。住在我原先公寓一直替我收信的女士给我打电话说,她刚刚搬了家,而大学给我的信竟然紧跟着寄到了她的新地址!
  就这样,我逐渐对无所不在的不胜任现象听之任之了。可我又想,如果能找出它的成因,或许还有望加以纠正。所以我开始提出问题。
  我听到了各种说法。
  银行家指责学校:“现在的孩子没学会有效的劳动技能。”
  老师谴责政治家:“政府如此人浮于事,你还能指望老百姓做什么?而且,他们还拒绝了我们提高教育经费的合理要求。要是每所学校都有一台电脑……”
  无神论者痛斥教会:“……用天国的神话麻痹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变得不切实际。”
  传教士怪罪电台、电视和电影:“……现代生活中的诸多娱乐,让人们背离了教会的道德教义。”
  工会批评管理层:“……他们太过贪婪,发出的工资还不够维持工人们的基本生活。如此微薄的报酬,怎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呢?”
  管理层责怪工会:“现在的工人什么都不关心,成天想着工资、假期和退休金。”
  个人主义者说,国家的福利制度造就了漠不关心的一代。社会工作者告诉我,家庭道德的沦丧和家庭的破裂,使人缺乏工作责任感。心理学家说,人们对早期性冲动的压抑,造成了潜意识的失败倾向,借以弥补罪恶感。哲学家说,人就是人,总会出点意外。
  一大堆不同的解释,和完全没有解释同样糟糕。我想我大概永远也理解不了不胜任现象了。
  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到剧院看一出无聊透顶的闷戏。第二场休息时,我在大厅抱怨演员和导演不称职,因此跟劳伦斯 J. 彼得博士搭上了话。而他刚好是一位长年研究不胜任现象的专家。
  休息时间太短,彼得博士没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散场后我跑到他家一直坐到凌晨3点,听他条理分明地阐述自己惊人的创新理论,并最终圆满地解答了我心中的老问题:“不胜任是怎么出现的呢?”
  彼得博士认为,亚当的原罪、煽动者和意外事故都跟不胜任没关系。他控诉说,我们社会的某个特性,才是造成和助长不胜任现象的罪魁祸首。
  不胜任现象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或许下一步就是彻底根除不胜任!
  彼得博士是个谦逊低调的人,到目前为止,他只跟几个朋友和同事讨论过自己的发现,偶尔做做有关内容的讲演,这就让他感到很满足了。至于他搜集的大量不胜任资料,他才华横溢的不胜任理论和公式,还未曾诉诸文字。
  “我的原理或许能造福人类。”他说,“但日常教学和相关文书工作已经让我忙得脚不沾地了,我还要参加教务会,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将来我大概会整理资料、安排出版,但在未来10~15年内,我实在是没时间干这个。”
  我向他强调拖延的危险性,最后彼得博士终于同意跟我合作:他把自己大量的研究报告和手稿交给我处理;我则负责把它们精简成书。以下篇章将揭示彼得博士对其原理的解释,这是20世纪最敏锐的社会和心理学发现。
  你敢读下去吗?
  你敢于面对让人头晕目眩的真相吗?为什么学校不能传道、授业?为什么政府有令难行?为什么法庭不能伸张正义?为什么成功不能带来幸福?为什么乌托邦计划永远创造不出真正的完美境界?
  别轻率地做出决定。一旦你做出了决定,就无法反悔。你要是决定读下去,你就再也无法回到现在无知即是有福的状态;你再也不会盲目地崇拜上级,对下属呼来喝去。再也不会!因为一旦听说过彼得原理,你就再也不会忘记它。

早期性冲动的压抑,造成了潜意识的失败倾向。
  插画标题:难以应付的巧妙回答
  校长:“真丢脸啊,小伙子!为什么你弟弟比你小两岁,可希腊语法却比你学得好呢!”
  笨学生:“啊,因为他不像我在学校里待了这么多年呀,校长。他才一年级!”
  画家:G. du Maurier
  绘制年份:1889
  那么,继续读下去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你能够克服自己的不胜任,理解其他人的不胜任,你能够更轻松地工作,更容易得到提升,赚更多钱。你可以避免痛苦的教训。你可以成为领导者。你可以享受闲暇,让朋友快活,让敌人错愕,让孩子感动,让婚姻生活更丰富多彩,永葆活力。
  简而言之,彼得理论将使你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拯救你的生活。
  因此,如果你有勇气,请继续阅读彼得原理,思考、记忆并付诸实践。
雷蒙德·赫尔

上架指导

管理理论

封底文字

调用上版封面文字

作者简介

(美)劳伦斯·彼得(Laurence J.Peter)雷蒙德·赫尔(Raymond Hull)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闾佳 司茹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彼得原理》是一本“老”书,1969年初版;也是一本小书,短短10万字而已。但读者应知,在管理学界,一本1969年的薄薄小册子,能挨过四十几个年头,时至今日仍可再版,那就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呢?
  译者愿替作者试答:黑色幽默。
  按字典的解释,所谓原理,是指普遍或基本的规律,如最最经典的几何原理。本书虽名为《彼得原理》,但此原理非彼原理,反倒是一套似是而非的黑色幽默。作者虽然拼命绷着脸作严肃状,暗地却早已笑断了肚肠。可要芸芸众生理解冷面热肠的幽默,难度不小,一开始,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这部作品。且看作者曾在初版自序中“无奈”道:“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辑,第一位编辑退稿时附函声明,‘我们看不出此书有任何赢利可能,因此无法鼓励你继续写下去。’下一位编辑写道,‘阁下不该以如此轻松的笔调讨论这么严肃的主题。’另一位建议,‘假如你写的是喜剧,就不该涵盖那么多悲剧案例研究。’又一名说道,‘假如你决心把它重写成诙谐的作品或是严肃的科学论述,我会重新考虑出版此书。’一连十四封拒绝通知函接踵而来。”
  较之美国人,我们中国人有另一种幽默感。我在谷歌和百度上搜索,不少地方都把《彼得原理》当成管理学上的经典原理,一板一眼地郑重介绍。也难怪,管理学是个舶来品,更何况名为“原理”的东西,岂敢掉以轻心呢,必须严肃,严肃,再严肃。这种以严肃对幽默的劲头,按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说法,实在是“坎普”的至高境界哩。
  以译者浅见,《彼得原理》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本就是个圈套,若被它套进去了,那就保证跳不出来。不信,你就用书里提到的条条款款对照一下现实生活。瞧这一句,“在层级组织中,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晋升到不胜任阶层”,说得对极了;“每一个职位最终都会由对工作不胜任的员工把持”,嘿嘿,正是如此。很好,读者先生(或女士),恭喜,你已经被套进去了。
  以“套中人”的眼界看来,我们会觉得《彼得原理》根本是组织中人无法摆脱的噩梦。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药方”,似乎不具什么可行性。试想,回避晋升,那不是故意跟钱过不去吗?在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跟钱过不去,那肯定是你的错。退一万步说,即便你真的愿意跟钱过不去,吃大亏的也是你:不晋升,那下岗、被炒鱿鱼,坏事回回都找上你。
  这样一看,就很令人忧心忡忡。难道我们只有这样两个下场:要么在不胜任的职位上终老,要么沦为“弱势群体”?在1969年,的确如此。原因无他,那是一个大型组织盛行的年代。而一旦进入组织,我们的发展就只能是纵向的—往上,或者往下。但现在是21世纪,大型组织不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相反,多方位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当然,大型组织仍然有大型组织的好处,在中国,谁不羡慕电信、石油企业的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呢)。这就好像《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人公约瑟连,在军队里他玩不过这个圈套,于是跑掉了事。要摆脱《彼得原理》的支配,同样可以利用这个“跑掉”的做法。至于该怎么做,还请各位读者自行定夺。
  碍于译者水平,疏漏在所难免,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错处,或有心得愿意分享,请一定与我联系(herstory@163.net)。
闾 佳

图书目录

丛书赞誉
出版说明
总  序 席酉民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彼得原理 ∥ 1
第2章彼得原理的应用 ∥ 9
第3章表面上的例外 ∥ 16
第4章提拔和晋升 ∥ 29
第5章奋发进取和晋升 ∥ 34
第6章部下与领导者 ∥ 39
第7章层级组织学和政治 ∥ 44
第8章前人的暗示和预言 ∥ 52
第9章层级组织心理学 ∥ 61
第10章彼得螺旋 ∥ 71
第11章成功病理学 ∥ 75
第12章晋升极限的非医学指标 ∥ 83
第13章零晋升的健康和快乐——幻想还是现实 ∥ 93
第14章创造性不胜任 ∥ 101
第15章达尔文理论的引申 ∥ 110
术语表 ∥ 12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兰杰•古拉蒂(Ranjay Gulati)(美)安东尼 J. 梅奥(Anthony J. Mayo) 著 尼汀 •诺里亚(Nitin Nohria) 哈佛商学院
作者: 纪成君 李乃文 路世昌 等
作者: 罗珉
作者: (美)理查德 L.达夫特(Richard L. Daft);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作者: 柿内幸夫
作者: (美)彼得 S. 潘迪(Peter S. Pande) 罗伯特 P. 纽曼(Robert P. Neuman) 罗兰 R. 卡瓦纳(Roland R. Cavanagh)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