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作者 : (美) Jesse James Garrett 著
译者 : 范晓燕 译
丛书名 : UI设计丛书
出版日期 : 2011-06-02
ISBN : 978-7-111-34866-5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1
开本 : 32
原书名 :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User-Centered Design for The Web And Beyond, 2E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USA(Shawn)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AJAX之父的经典之作。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系统化地诠释了设计、技术和商业融合是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全书共8章,包括关于用户体验以及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认识这些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以及要素的应用。
全书用清晰的说明和生动的图形分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UCD) 来进行网站设计的复杂内涵,并关注于思路而不是工具或技术,从而使你的网站具备高质量体验的流程。

图书前言

第1版 前  言
  这不是一本关于“怎样做(How-to)”的书。有很多很多讨论如何建设网站的书,这本不是。
  这不是一本关于技术的书。在这里你找不到一行代码。
  这不是一本有答案的书。相反,这本书说的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
  这本书将告诉你,在你阅读其他的书籍之前,你需要提前了解什么。如果你需要一个大的概念,如果你需要了解用户体验设计师所做出的决策的环境,这本书很适合你。
  这本书经过精心设计,使你可以在一两个小时之内读完。如果你是一个刚刚进入用户体验领域的新手─可能你是一个负责组建用户体验团队的管理人员,或者你是一个碰巧进入这个领域的作家或设计师─那么这本书将给你一些基础的概念。如果你已经对这些方法和用户体验领域的关注点很熟悉了,那么这本书将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些概念传达给与你合作的人们。
背后的故事
  由于被询问得太多,所以我决定把本书的诞生过程写下来。
  在1999年下半年,我作为第一个信息架构设计师加盟了一个多年从事网页设计的顾问公司。我通过很多种方式来明确我的职位职责并向人们不停地讲述我所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些事情如何与其他人所做的工作融合到一起等。一开始,他们都十分小心而且还有一点警惕,但是很快他们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是为了让他们的工作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难。我的出现并不表示他们的权威性降低了。
  与此同时,我正在编写一个与我工作相关的、我个人用于收藏网上资源的网站(它最终作为我在www.jjg.net/ia/中信息架构资源的页面而发布在互联网上)。在做这些研究的时候,我总是不断地被这个领域中看上去很相似而实际上被随意和胡乱使用的一些基础概念的词汇所困扰。某个资料中称为“信息设计”的东西很显然和另一个资料所称的“信息架构”完全一样,而第三份资料中把所有的这些放在一起称为“界面设计”。
  在1999年底到2000年的1月期间,我强撑着完成了一系列对这些关键议题的一致定义,并找到一种方式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当时非常忙,被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工作缠住脱不开身,我试着去阐述和说明的那种模型没有真正地在工作中产生效果;所以在这个一月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放弃了整个的念头。
  同年3月,我到Texas的Austin参加一年一度的South by Southwest 交互节会议。这是忙碌又发人深省的一周,在此期间我几乎没睡多少觉─大会的日程安排和晚上的活动就像一场耗时两三天的马拉松比赛。
  那个星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穿过Austin机场的安检口准备登上返回旧金山的飞机,这时一个三维的矩阵突然一下就跳进了我的脑海里,并完全占据了我整个思绪。在登上飞机之前我一直都耐心地等待着。而在我坐下的同时,我就掏出记事本把它画了出来。
  回到旧金山之后,由于伤风我几乎立刻就倒下了。我经历了大约一个星期的高烧和谵语。在刚刚感到特别清醒的时候,我马上就把记事本上的这幅草图变成能整洁地展现在一张纸上的完整图示。我把它称为“用户体验的要素”。后来我听说,这个称呼唤起了大多数人对于“元素周期表”和“Strunk and White”的回忆。不过让大家失望的是,在选择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完全没有这种联想─之所以从辞典中把“要素(element)”挑选出来,只是为了代替蹩脚的、听上去很技术化的“组件(component)”一词。
  在3月30日,我把最终的图发布到了网上(你现在仍然可以在www.jjg.net/ia/elements.pdf中找到最初的这个图示)。它开始得到一些关注,首先是Peter Merholz和Jeffrey Veen,他们后来成为我在Adaptive Path的搭档。接着,我在信息架构峰会(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Summit)和更多的人有了一定的交流。最后,我开始听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讲述他们如何使用这个图示去教他们的同事,以及在讨论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议题时,把这个作为通用的词汇表在企业内使用的。
  在这张图示初次发表之后的一年间,“用户体验的要素”在我的网站上的下载数量超过了2万次。我听说它在一些大型企业或小型的网站开发团队中,用于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合作和沟通。到这个时候,我开始认为在书中阐述这些想法,会比用一张纸的表格能更好地解决这类需求。
  又一个3月来到了,我又一次来到Austin的South by Southwest,在这里我认识了New Rider的Michael Nolan,并向他讲述了我的想法。他对此非常感兴趣,同时很幸运的是,他的老板也同样感兴趣。
  于是,一切就像是有幸运之神眷顾一样,这本书最终到达了你的手中。我希望这里所提到的这些想法能对你有所启迪和收益,就如同我将它们汇集到这本书里所得到的启迪和收益一样。

Jesse James Garrett
2002年7月
www.jjg.net/elements/



第2版 前  言
  让我们直奔主题吧:第2版的不同点在哪?
  第2版与第1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范围不再局限于Web网站。尽管书中使用的例子大部分仍然与Web相关,但无论是关注点、概念模型,还是设计原则,都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
  我这么做有两个原因,而且都与过去10年间发生的事情有关。在过去10年间,无论是用户体验本身,还是影响用户体验的这些要素,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这些年来,我不断地听到有人成功地把用户体验要素的模型应用到与Web无关的产品上。有些人本来是Web设计师,因为种种原因开始做类似手机应用的新产品;有些人是非Web产品的设计师,却仍然能将用户体验要素融合到他们的工作当中。
  而与此同时,用户体验所涉及的领域也大大扩展了。我们现在谈到“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和影响力”,早就不再局限于第1版中所说的“Web产品领域”,甚至也不仅限于“基于屏幕交互的产品领域”。
  第2版也持近似的观点。如果只考虑本模型立足的根源,Web仍然是第2版所讨论的重点,但本书并不要求你理解Web页面是如何开发出来的—所以,即使你从没写过一行Web代码,也应该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抛开上面这两个原因不谈,对于已经读过第1版的读者,我希望你知道:第2版不是完全推翻了第1版重新再造的新模型,它只是对你已经知道(并且希望你能爱上)的、被大家所熟悉的要素模型进行了打磨和提炼,其核心思想和哲学概念是始终如一的。细微之处有少量变化,但大的框架没有改变。
  如果这些要素能派上用场,我会感到欣慰。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Jesse James Garrett
2010年11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Web设计

封底文字

封底
从《用户体验要素》第一版出版到现在已经将近10年了,在这期间,它已经成为全世界网站和交互设计师工作时的重要参考,并定义了关键的实践准则。现在,在全彩印刷的新版中,Jesse James Garrett进一步细化了他对于产品设计的思考。同时,这些思考并不仅仅局限于桌面软件上,而是已经扩展到包括移动终端在内的多种应用及其分支中。
成功的交互产品设计要求远远比创建条理清晰的代码和鲜明的图形要多得多。你必须在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还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没有一个“有凝聚力、统一的用户体验”来支持这些的话,即使是最好的内容和最精密的技术也不能帮助你平衡这些目标。
创建用户体验看上去是出乎意料地复杂,有很多方面都需要考虑 ──可用性、品牌识别、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第二版《用户体验要素》用清晰的说明和生动的图形分析了其复杂内涵,并着重于工作思路而不是工具或技术。Jesse James Garrett给了读者一个关于“用户体验开发的总体概念”,从企业战略到信息架构需求再到视觉设计。
Jesse James Garrett是Adaptive Path── 一个用户体验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他在用户体验领域的贡献包括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开发了“视觉辞典(the Visual Vocabulary)”,一个规范信息架构文档的符号系统;定义了Ajax,创建Web应用的一种方法。Jesse因为被PC World评为“互联网最重要的50人”之一而获得了《连线》杂志的激赏奖。他的工作成就包括与Twitter、NPR、Skype、哈佛商业评论和Crayola等企业的合作。他还是一个活跃的演说家,向全世界宣讲关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创新的最新思想。
“Jesse James Garrett的书是你必须要读的书,因为它优雅地将定义用户体验的好思想结合在了一起。这本书能帮助新手自信地设计产品,也能给经验丰富的从业者一个能达到更高层次的框架。”
——Giles Colborne(《Simple and Usable Web》作者,手机交互设计师)
“这本书,始终是对于用户体验最有用的诠释。”
——Louis Rosenfeld(发行人,Rosenfeld传媒以及《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合著人)
“Jesse James Garrett 使整个混乱的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变得明晰。同时,由于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家伙,他的这本书非常地简短,结果就是几乎每一页都有非常有用的见解。”
──Steve Krug(《Don’t make me think》和《Rocket Surgery Made Easy》作者)

“Garrett解析并模型化了人因和概念的问题。并揭露出一个真相,即‘问题产生的本质,常常是由于深奥的技术外衣的伪装所造成的。’”
──Alan Cooper(《About Face》和《The Inmates Are Running the Asylum》的作者)

作者简介

(美) Jesse James Garrett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范晓燕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从2007年《用户体验要素》中文版出版算起,4年时光弹指一挥就过去了。《用户体验要素》中文版比英文版整整晚了6年,但仍然没有阻挡住它横扫互联网产品界的势头。尽管国内、外产品设计行业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团队分工、人员能力各方面来讲,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通用的规则是跨文化、跨国界的。在这4年间,不断地有人向我讲述他是如何将这个模型成功地应用到了工作当中的,这个模型又是如何第一次向周围的同事清晰地解释了产品设计工作内容的。“用户体验要素”,这个包含了5个层面,10个要素的模型,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产品人心目的一种标准。我更是不止一次地被当成了该书的作者。
  感谢Jesse James Garrett,是他勤奋的思考和强大的归纳给了我们关于“用户”与“商业”、“技术”三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全局画面,帮助我们去寻找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经过10年的沉淀,作者将更深的领悟归纳到了本书的中,而这一次,我们及时地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翻译本书时,我重读书中所陈述的概念和事实,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很荣幸能在传播有价值的思想方面发挥我的作用,我不是作者,我也是此书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作为译者,我希望尽我所能把作者的想法最低损耗地传达出来,你可以看到,书中的关键名词我都会保留英文原词,如果翻译有误或不准确,欢迎批评指正。
译者
2011年5月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译者序
第1版 致谢
第2版 致谢
第1版 前言
第2版 前言
第1章
用户体验为什么如此重要 2
日常生活中的遭遇 3
什么是用户体验 4
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设计 7
为体验而设计:使用第一 8
用户体验和网站 9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 12
在乎你的用户 17
第2章
认识这些要素 18
五个层面 19
表现层 20
框架层 20
结构层 20
范围层 21
战略层 21
自下而上地建设 21
基本的双重性 25
用户体验的要素 28
战略层 28
范围层 29
结构层 30
框架层 30
表现层 30
应用这些要素 31
第3章
战略层
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34
战略层定义 36
产品目标 37
商业目标 37
品牌识别 38
成功标准 39
用户需求 42
用户细分 42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46
创建人物角色 49
团队角色和流程 52
第4章
范围层
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56
范围层定义 58
原因#1:这样你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 59
原因#2: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60
功能和内容 61
定义需求 65
功能规格说明 68
记下来 69
内容需求 72
确定需求优先级 74
第5章
结构层
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78
结构层定义 80
交互设计 81
概念模型 83
错误处理 86
信息架构 88
结构化内容 89
结构方法 92
组织原则 96
语言和元数据 98
团队角色和流程 101
第6章
框架层
界面设计、导航设计和信息设计 106
框架层定义 108
习惯和比喻 110
界面设计 114
导航设计 118
信息设计 124
指示标识 127
线框图 128
第7章
表现层
感知设计 132
表现层定义 134
合理设计感知 135
嗅觉和味觉 135
触觉 135
听觉 136
视觉 136
忠于眼睛 137
对比和一致性 139
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143
配色方案和排版 145
设计合成品和风格指南 148
第8章
要素的应用 152
提出正确的问题 157
马拉松和短跑 159
索引 16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Gary B. Shelly , Thomas J. Cashman,Harry J. Rosenblatt 著 史晟辉 王艳清 李芳 耿志强 等译
作者: 黄建文 章鸣嬛 编著 孙德文 主审
作者: 彭波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德)Helmut Degen (中)袁小伟 等编著
作者: 兰小伟 著
作者: 软考新大纲研究组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