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
作者 : (美)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 著
译者 : 杨青 译
出版日期 : 2013-05-24
ISBN : 978-7-111-42524-3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11
开本 : 16
原书名 : Street Smarts:Adventures on the Road and in the Markets
原出版社: crown busines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从童年在后院挖洞的回忆到从华尔街功成名就,再到两次环游世界,三次打破吉尼斯记录,花5年时间深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实地考察。最终移居新加坡,与两个可爱的女儿和家人享受人生美好时刻。这是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的传奇人生。在本书中,罗杰斯首次对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多个片段进行了解构式分析,和读者一起分享自己成长的经验和见解。

图书特色

吉姆·罗杰斯
《街头智慧》中讲述了我的失败、教训,同样也有我的成功。不幸的是,我们更多地是从挫败中,而不是胜利中领悟到更多,这就是现实生活。我希望你喜欢我的探险经历,并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然后让你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冒险精神。

沃伦·巴菲特
罗杰斯把握大势无人能及。

本·斯坦 美国经济学家、价值投资者 摘自《纽约时报》
我认为几乎没有投资天才。我唯一知道的投资天才是沃伦·巴菲特、约翰·博格和吉姆·罗杰斯。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摘自《纽约时报》 
吉姆·罗杰斯让我头疼。

作者简介

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
前量子基金合伙人,37岁退休。此后,他曾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讲授金融课程。也曾在电视节目上担任财经评论员。2007年,他践行其坚信的21世纪将属于亚洲的预测,举家搬到新加坡。罗杰斯同时是畅销书作家,曾先后出版《投资骑士》《资本家的冒险》《热门商品投资》《中国牛市》等畅销书。

译者简介

杨青
70年代生人,现居北京。《北京青年报》资深财经记者。
11岁首次发表作品《我和金盏花》, 2003年加盟《北京青年报》,任职财经记者至今。2002年率先追踪报道民航业大重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追踪报道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巨额亏损案始末,是唯一在新加坡庭审过程中全程独家报道的中国记者,此案系列追踪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
从小对世界充满好奇,是首位在芬兰冬泳的中国女记者。自2002年开始游历各国,至今足迹已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11月,吉姆·罗杰斯首次官方授权杨青为其作传,成为首个被美国著名财经人物授权作传的中国人。2009年3月出版罗杰斯授权传记《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2012年6月,该书再版。


人生和投资都是一场探险
从早年在家里后院“挖洞”的探险,到求学耶鲁和牛津;从羽翼未丰闯荡华尔街,到与索罗斯合作成立“量子基金”大获成功;从37岁退休,到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再到环球旅行,周游世界;从累计创造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到所著多本畅销书令无数读者、投资者和其华尔街拥趸们疯狂追捧。投资大师罗杰斯总是带着一颗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去体验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在其引人入胜的《街头智慧》中,罗杰斯对其一生的探险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作为对其一生在投资市场经验教训的总结,《街头智慧》全面解析了罗杰斯的投资见解及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深刻洞见。在书中,他常常提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观点,包括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他对世界格局未来趋势的看法。他解释了为何亚洲会在21世纪成为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中心,还有他一家是如何搬到亚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变化等。罗杰斯宣称,当金融业带动美国25%的经济增长时,华尔街时代已宣告终结。未来的经济将掌握在那些制造食品、能源、大宗商品和消费品的人手中。
吉姆·罗杰斯为世人熟知,被认为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精明的投资者之一。今天,《街头智慧》无疑展示了他评论尖锐和擅长讲故事的一面。

封底文字

《街头智慧》中讲述了我的失败、教训,同样也有我的成功。不幸的是,我们更多地是从挫败中,而不是胜利中领悟到更多,这就是现实生活。我希望你喜欢我的探险经历,并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然后让你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冒险精神。
——吉姆?罗杰斯
罗杰斯把握大势无人能及。
——“股神” 沃伦?巴菲特
我认为几乎没有投资天才。我唯一知道的投资天才是沃伦?巴菲特、约翰?博格和吉姆?罗杰斯。
——本?斯坦 美国经济学家、价值投资者 摘自《纽约时报》
  
吉姆?罗杰斯让我头疼。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摘自《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美)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杨青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2007年12月的纽约,吉姆在寒风中追赶出租车的情景。那一刻,他就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一般,紧盯着前方的出租车,飞奔而去。
  纽约的出租司机很少等人,乘客几乎要在招手车停的那一刻像箭一般地跳上去,否则稍微有所停顿,它们就会头也不回抛下你绝尘而去。
  为了写一个真实的罗杰斯,我从北京跑去纽约,跟着他不停地穿梭于美国的各大主流媒体、中国社团、公司董事会、纽约商品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美林证券、书店、理发店、洗衣店、邻居家等不同的场合。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社会认识的局限性令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当时BBC有位主持人曾很不屑地对吉姆讲:中国人那么穷,怎么可能去旅游?中国旅游业怎么会有投资机会?吉姆反问他:你去过中国吗?对方答:没有。“那你真应该去中国看看。”吉姆建议他。
  这是我在纽约的主流媒体看到有关他们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认知的一个例子。2007年12月,我在纽约待了10天,见证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看法。我跟着吉姆去了彭博社、CNN、CNBC、FOX、BBC等多家主流媒体接受采访,大部分媒体多半像看客,露出古怪的笑容,听吉姆说有关让美国人的孩子学中文以及到中国去投资的建议。对他们而言,吉姆的这些建议并不新鲜,已经讲了很多次很多年。他就像唐·吉诃德一样,在说着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那时候,在纽约谈论中国是个时髦的话题。吉姆也仿佛被贴上了“中国标签”。确切地说,在美国很多媒体眼中,吉姆并非美国人,而是一个贴上了“中国标签”的美国人——他已经不被认为是个纯粹的美国人了。我分明看到他在向美国人介绍中国、解释中国的投资机会时的孤军奋战。
  有件事情让我认识到吉姆无处不在的投资理念。离开纽约时,他和我商量,他用美元先帮我支付酒店住宿费用,回国后,我则将相应的人民币存在他上海的账户里。那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多弄点人民币。
  2009年3月,我撰写的罗杰斯的个人传记《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中文版出版发行。他带着女儿乐乐专门从新加坡飞来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乐乐一口纯正的京腔背唐诗的情景,令不少媒体感到惊讶!
  去年6月,《水晶球》一书再版,正在美国度假的他专程从美国飞来北京参加我的发布会,他告诉我刚刚写完自己的回忆录。想到他之前出版的环球旅游和商品投资类书,我对他的回忆录充满了好奇。
  回到纽约,他很快给我发来全部书稿,我边看边笑,之后又流泪。我想这应该是他所有作品中最棒的一部,浓缩了他传奇人生中所有的精华!
  这是我第一次翻译大部头的作品,就像吉姆经常说的那样,你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可以呢?就像他一直坚持自我教育,一直坚持不懈地探索未知世界那样,我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好奇,也一直希望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本书中,吉姆·罗杰斯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在资本市场和人生旅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最终他相信,唯有一直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挖掘事物真相,才能让自己具有无人能及的竞争力。一旦具有了他人无法超越的竞争力,“你就会拥有很好的生活”。
  现在,他希望自己的女儿们也能具有这种竞争力,即不需要依靠父亲的遗产,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很好生活的“竞争力”。
  我想,无论是哪种投资方式,归根结底,每个人其实是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投资。只不过,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也不去关注罢了。
  感谢我先生邵程和我的好友Cathy,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他们均对本书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意见。这让我相信,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情当中时,局外人的探讨没准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灵感。
  翻译本书是我对自己翻译水平的一种尝试和挑战,人生总要经历各种挑战!我又一次挑战了自己!相信三五年后,当我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翻译作品时,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感谢吉姆,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
杨 青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吉姆·罗杰斯)
译者序
第1章 一个年轻投资者的自白 / 1
  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如何照亮我们前进的路以及一个人该如何为未来进行自我教育?在书中,我将与你分享我在金融、投资领域追求冒险的过程中,教会我成长的经验与见解。追寻那条引领我从“黑带”走向地球另一端的东南亚花园城市,这场始于儿时家乡后院的人生旅程。
第2章 懵懂出国梦 / 12
  如果历史告诉我们目前没啥异样,它至少教导我们:有无可争议的今天必定会有别具一格的明天,即最稳定和可预测的社会却发生了大规模动荡。1914年,欧洲重镇奥匈帝国是全球最大的财富中心。维也纳证券交易所当时大约有4 000名会员。4年后,奥匈帝国消失了。翻看历史书中的任何一年,然后往前数10年或15年,都会看到巨大变迁。1925年和平、繁荣和稳定的盛世,到了1935年或1940年时就面目全非了。过去50年里,随便翻找出任何一个10年历史的第一年看看,1960年、1970年,直到2000年,每个10年年初存在的传统智慧总会在之后的10年或15年被彻底颠覆。
第3章 在路上 / 27
  努力工作是华尔街所赋予的,但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在牛市中赚了钱,不过在正常环境下能赚钱已非易事,更何况在熊市中赚钱,这个行业里大部分人注定会惨遭淘汰。恒心和毅力是生存的基础,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判断力。
第4章 狙击熊市 / 40
  事实上,卖空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操作手法。它增加了流动性和稳定性。市场需要买家和卖家。没有卖家,股价一飞冲天;没有买家,股价跳水暴跌。假设每个人都陷入了互联网热潮的狂躁中,都要买类似思科公司的股票,股价从每股20美元涨到了80美元。股价可能会涨到每股90美元,卖空者开始入场。如果没有卖空者,股价很可能会涨到110美元。如果没有卖空者,就根本不会有卖家——没有流动性,事情就会陷入癫狂。卖空者令狂热降温。
第5章 投 资 骑 士 / 56
  没有比穿越偏远边境更能让我了解一个国家的底细了。当你穿越边境时,你最先发现是否要去行贿。所有的事情都是光明正大、简单直接的吗?所有的流程是否有效?本来10分钟可以办好的事情,非要花一整天过关吗?你还得了解当地货币,因为过边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钱。当然,总是会有官方牌价,我会在那里换一点,因为从政府手中换的钱不会有假。我可以拿这些钱和在黑市里换的钱相比较,以防有假。之后我去找黑市,如果有的话。不过,通常会是黑市来找我。
第6章 商品的崛起 / 73
  原材料牛市已持续了15年,价格不断攀升,产量也逐步提升,供大于求,黄金和其他商品价格回落。价格回落差不多要持续另一个20年。一个更为可见的下跌是在能源领域。20世纪70年代,油价上涨超过10倍,之后市场上不断传来有新石油被发现的消息。北海石油开始流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的石油开始在市场上交易。与此同时,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减少能源消费。吉米·卡特穿着毛衣坐在火炉边出现在电视里。人们拒绝恒温器,小排量汽车在世界各地出现。需求放缓,供给增加,油价走低了18~19年。原材料熊市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第7章 落户哈德逊河 / 85
  纽约的房子我已住了30年,1976年我买了这所老宅。那时我还在华尔街工作,婚后前妻露易丝为我们在曼哈顿租了一套公寓。那会儿她正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而我正在汉密尔顿服役。我从未真正地住过我们的公寓。离婚后的几年里,我一直留意报纸上的房地产广告,利用周末骑着摩托车在纽约城和三州地区(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3个州的交界处)找房子。
第8章 史上最大债务国 / 92
  早在1987年,美国还是债权国。1945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是世界上最大外国债权人。仅仅历经三代人,我们就成了全球最大债务国,没人能将我们从破产中拯救出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出的美国不仅背负了要偿还的巨额债务,也获得数量惊人的资本原始积累:美国人无法在战争和大萧条时期花的钱、在那时期被迫存的钱以及15年来一直被抑制的需求和建设。
第9章 “无破产的资本主义犹如无地狱的基督教” / 102
  我们周围有太多的流动性,事实上,这场危机的部分原因,源自美国和欧洲央行在10~15年里向市场投放了海量的流动性。热钱横流,引发房地产和消费泡沫。当这些泡沫破灭时,世界上只剩下信用困境。过度的财务扩张,引发个人、机构和政府无法偿债,这个泡沫爆炸的结果是银行将所有呆坏账变成次级债券。今天,即便有偿付能力也不一定能贷到款,流动性也不再是问题,问题是太多人破产了。
第10章 东方神游 / 112
  当然,中国有很多方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和其他人顺畅交流。他们可以给别人写信,因为书面语言都是一样的。有时你会看到他们一边来来回回地用中文给人写东西,一边却试着和那人说英文。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并不孤独,如果你在孟加拉看见一个本地人和一个苏格兰人在聊,你会发现他们都说英语,但是其中一个完全不明白对方说的是啥,除非他们笔聊。
第11章 移民国家 / 127
  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50年前,百万民众生活在沼泽地里。现在,新加坡居民有500万。当英国人开始管理这里时,大量移民涌入。今天,几乎有1/4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将近一半人口是在国外出生的。新加坡鼓励移民有几个原因。最初,这个国家需要资金和专业技术。今天,这个国家推广移民是因为它正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个国家的生育率名列全球最低之一。
第12章 自由的热土 / 139
  我听说在伦敦,太多美国公民想要放弃美国国籍,因此人们不得不排队等上6个月才能办理相关手续。而在日内瓦,美国人要等上14个月才能轮上。50年前甚至30年前放弃美国国籍的人可以忽略不计。也许最著名的例子是亿万富豪约翰·邓普顿,这位共同基金的先驱和慈善家于1964年宣布放弃其美国公民身份,以避免在出售其国际投资基金“邓普顿增长”时支付超过1亿美元的税。他定居在巴哈马群岛,并加入了英国国籍。
第13章 纸币危机 / 150
  我们的货币还会继续有麻烦,即便有浮动汇率,币值波动会加剧,部分是因为政府和银行的作用失效,如欧元当前的危机。现在有些人呼吁恢复金本位。也许这样能在一段时间内起点作用,但政客们总能想出一些办法来绕过这些事,最终问题还会重现。
第14章 无人能颠覆供求规律 / 163
  每个国家、公司、家庭抑或个人生活当中,都会有段时间必须要处理过去犯的错误。衰退是我国经济特有的地方病,每四到六年就会来一次经济放缓。现在,我们正处于衰退的半山腰。但政府却操作失误,拒绝纠正此前的错误。下次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没有下次,那之后又会是怎样呢?美国已弹尽粮绝,下次我们的问题会更糟,因为债务会像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会有更多人走上街头尖叫、恳求,这个国家将失去财政资源来解决他们的不满。
第15章 旭日东升 / 172
  中国人正在南美和中亚做同样的事情。他们买所有能买的东西。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锁定了矿产品和其他原材料。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似乎忽视或无视全球陷入短缺的事实。中国人都是预测家,他们走出去对其预见的未来采取行动。他们是友善的资本家,而美国就像20世纪50年代傲慢的超级大国一样。在战后时期,超级大国根本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
第16章 创造性破坏 / 183
  提及国家的衰落,我并不是说美国日薄西山。我认为这个国家会像大英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样,所有这些伟大的帝国不可避免会走向衰落,所有这些国家依然在我们身边存在。我并非是唯一关注到这种转换的人,但我认为大多数美国人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承认这一事实的到来,或者如果他们真的看到了这种转变,他们也不会接受这一事实。我也不喜欢美国正走向衰落的事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我是个美国人,一个纳税人,但我不能活在梦里,我得在现实中生活。
致谢 / 19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 L. Daft) 范德比尔特大学[美) 多萝西•马西克(Dorothy Marcic) 著 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美]斯蒂芬 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玛丽·库尔特(Mary Coulter) 戴维 A.德森佐( David A. DeCenzo) 著
作者: 聂锐 芈凌云 吕涛
作者: 主编  范贵喜  刘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