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
作者 : 邱昭良 著
出版日期 : 2020-12-30
ISBN : 978-7-111-65640-1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46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作为系统思考学习参考资料与应用指南,经过2年多实践检验,相对于第1版,在总体框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书对具体内容及篇章结构都做了较大调整,共分为三篇、10章。第一篇让大家了解系统思考的基本知识;第二篇介绍系统思考的常用方法与工具;第三篇介绍系统思考两类应用场景,帮助读者养成系统思考技能。

图书特色

VUCA时代领导力的必备核心技能
启动企业持续、敏捷成长的引擎  解决复杂问题、科学决策的利器
《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 等作序
张玉利、陈劲、俞敏洪、盛希泰、孙陶然 等20位教授、企业家联袂推荐
精通应用“第五项修炼”、学会系统思考的整体解决方案
20余年实践心得,辅导数百家企业上万名经理人的原创成果分享
六大方面修订,新增150多页内容

图书前言

“你怎么老是‘就事论事’?要从根儿上入手去解决问题,不能浮于表面!怎么就不能用脑子往深处多想一想?”
想?怎么想?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只是吼下属,不教给他具体的方法,他可能永远也做不到深入思考,问题还会层出不穷,甚至越来越糟。
“他又在想自己的事儿!典型的‘本位主义’!怎么就不能有点‘大局观’?”
老大,谁都想有“大局观”,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的确不容易,因为局限思考其实是人的本性之一。要想做到纵览全局、统筹兼顾,你需要具体的方法和“套路”。
“这件事能这么定吗?我得多想一想……”
是的,睿智的人在面对复杂、棘手的决策时,都会“多想几步”,就像下棋一样,但是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些问题太复杂了!简直是一团乱麻!牵一发而动全身,到底从哪里入手啊?”
在商业世界中,真正重要的问题从来就不是很简单、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的。如何应对复杂性的挑战?如何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睿智决策?
你是不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看到或经历类似的状况?
的确,近年来,“思维类”图书大受欢迎,包括我翻译的《系统思考》《系统之美》,以及关于“深度思考”“本质思考”、创新思维、结构化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书等,但“不会思考”仍然是当今时代各阶层人士的痛点,“学会思考”仍是人们迫切的需求。
尤其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在社交媒体上,类似“很厉害的人都具有这几种思维……”“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你的底层操作系统”等的“鸡汤”文章,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是,不管刷了多长时间手机,听了多少本书,你除了知道了一个个新名词、概念或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外,你的思维技能并不会改变、提升,甚至这些还可能让你变得更加“浅薄”,引发更大的“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简单地讲讲道理,而是要掌握一整套全新的方法与工具;不是“会了”就行了,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系统化的“刻意练习”。
对此,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是你的“不二之选”!
系统思考大有可为
在各种思维类的方法与工具中,“系统思考”是能够让你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一整套思考技术,是能够让你“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一双慧眼”,它既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实用的方法与工具、技术,也有大量的实践应用案例。
从理论起源上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发展起来的复杂性科学,构成了系统思考的理论基础,并衍生出了硬系统思考、软系统思考、组织控制论、系统动力学等主要应用流派,形成了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从应用上看,20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资助了一项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工具对全球发展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并使得系统思考声名鹊起;之后,系统思考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经济管理、教育、生态与公共管理等领域都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1990年,彼得·圣吉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企业管理和学习型组织创建进行的整合性研究—“五项修炼”,对于破解现代企业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激发集体的智慧、开创事业的新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也使得“学习型组织”成为风靡全球的一门“显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系统思考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引人注目。
在我看来,系统思考是应对复杂性挑战的“旷世奇功”,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小到日常生活与个人发展,大到生态系统与社会公共事务,系统思考都可以成为人们有效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诸多动态复杂性问题的有力武器。
不仅如此,对于各级企业管理者来说,他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凝聚集体智慧、让团队共同思考的新语言。对此,系统思考可以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化繁为简,找到驱动业务发展的“成长引擎”,并睿智地解决问题。
本书目的与架构
目前市场上与系统思考相关的图书很少,即使有少量的几本书,也偏重于学术化或系统动力学软件建模,涉及应用实务指南的图书,尤其是普通读者能够读得懂、学得会的非学术性读物更为匮乏。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系统思考的应用普及。
虽然《第五项修炼》定位为商业畅销书,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第五项修炼》及其后续系列著作中,作者们并没有对系统思考的实际应用给出详尽的指南,也没有具体说明一些方法与工具的来龙去脉,使得很多读者很难掌握这种“新语言”,这也是“五项修炼”在实践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我自2003年开始陆续为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各层级人员开展系统思考应用实务相关培训,并将系统思考应用于个人研究、咨询与其他实际工作中,既积累了相关素材,有了很多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和心得,又接触到大量的初学者,了解了他们的实际困难、困惑和问题以及需求,这让我产生了写作本书的想法。具体来说,写作和出版本书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精髓。
介绍并帮助读者学习、掌握系统思考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通过对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和探讨,使读者了解如何将系统思考应用于个人生活与日常工作、团队与项目管理、企业经营与管理以及社会事务与生态等方面,并希望“抛砖引玉”,引导读者“举一反三”,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系统思考。
与读者分享我20多年学习与应用系统思考的心得、实务经验,为系统思考初学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行动指南,帮助其快速“入门”。
基于上述目的,本书第1版共分为8章。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检验,相对于第1版,本次修订在总体框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具体内容及篇章结构做了较大调整,共分为三篇、10章,架构如图0-1所示。

图0-1 本书架构示意图
第一篇介绍系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第1章)以及系统思考的定义和行动框架(第2章),让大家了解系统思考的基本知识。
第1章:毫无疑问,要学会系统思考,必须首先理解系统的构成与特性,这是前提与基础。所以,我在第1章给出了系统的定义、构成与类别,探讨了社会系统复杂性的来源以及动态复杂系统的八项特性。
第2章:作为一种与主流的思维模式有较大差异的全新思维模式,系统思考的本质是思维范式的转变。为了让大家找到操作路径和具体“抓手”,以便进行思维模式的转变,我发明了“思考的魔方?”这一行动框架,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需要在深度、广度、角度三个方面实现转变,做到深入思考、全面思考、动态思考。本章对此进行了概要介绍。
第二篇介绍系统思考的常用方法与工具,包括以“思考的魔
方?”为框架的三个支架式辅助工具—“冰山模型”(第3章)、“环形思考法?”(第4章)、“思考的罗盘?”(第5章),以及系统思考“国际标准语言”—“因果回路图”(或称为“系统循环图”,第6章)及其常见组合“速查手册”—“系统基模”(第7章),帮助大家学习、掌握系统思考的方法,在“知”和“行”之间架起桥梁。
第3章:借助“冰山模型”和“行为模式图”等工具,让大家的思维不是停留于表面、关注一个个事件(“点”),而是能看到系统行为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模式(“线”),不仅能预见趋势,更可以洞悉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结构(“体”),帮助大家实现深入思考。
第4章:介绍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线性思考”模式及其优劣势,指出在充满非线性关系的世界里,不要应用线性思考模式。通过我总结的“环形思考法?”以及简单易行的操作步骤(“四找”),让大家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看到因果之间的互动,而不是静止的片段,并且让大家的思考更为稳健。
第5章:通过我发明的全面思考的辅助工具—“思考的罗盘?”,让大家看到整体,有利于换位思考,克服本位主义和局限思考,不遗漏重要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实现全面思考,同时也要设定好合理的边界,不让分析陷入不必要的繁杂。
第6章:让大家学会系统思考的“新语言”—“因果回路图”,它通过因果反馈回路的视觉化方式来描述系统的结构,使用它大家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回路的特性,在一个平面上也可以预想到系统的各种可能动态。因果回路图是系统思考的基础性工具,是这个领域的“国际标准语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队乃至组织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我本人20多年的教学经验,本章为初学者提供了大量的实战指南,包括如何绘制因果回路图、如何识别回路的特性、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等。
第7章:对于初学者来说,“系统基模”类似于有经验的医生梳理出来的“常见病速查手册”,有助于我们透过复杂现象看到其背后的简单之美。当然,系统基模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恰当地使用。在本章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两大类、10种系统基模,每一个基模都包括状况描述、行为模式、结构分析、典型案例、预警信号以及管理原则六个方面,这既可以让大家了解系统思考的诸多应用,也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练习的良机。
第三篇介绍了系统思考的两类应用场景—设计并维持成长引擎?(第8章)和睿智解决复杂问题(第9章),让大家准备好在实际工作与生活场景中应用系统思考。通过持续地学习与应用、反思,大家也可以养成系统思考的技能(第10章)。
第8章:任何成长都需要而且应该被设计和管理,管理者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识别、把握驱动组织持续成长的关键主导回路。本章介绍了“成长引擎?”的概念,探讨了成长的动力来源、九种常见的企业“成长引擎?”以及如何设计企业的成长引擎?。
第9章:就像《周易》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除了设计并维持“成长引擎?”,管理者的另外一项基本职责就是睿智地解决复杂问题,这也是系统思考的另一类应用场景。本章探讨了“基于系统思考的问题分析与解决”(SBP)与传统“问题分析与解决技术”(PST)的区别、优劣势及其适用条件,阐述了利用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以及寻找“根本解”与“杠杆解”的诀窍。
第10章:作为一种实用的技能,系统思考不是“我知道了”就行了,必须能够结合实际状况有效地应用。本章先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层次列举了数十个系统思考可能的应用场景,然后给出了应用系统思考的原则、系统思考技能养成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深入学习的建议。
本书附录给出了系统思考的学习资源以及我个人版权课程的介绍。实践证明,参加系统思考培训是配合本书最快速、有效的入门方式。
修订要点及本书特点
本书第1版自2018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与鼓励,我倍感欣慰。结合一些朋友的学习反馈以及我自己的教学心得,本次进行了大量修订。主要修订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根据教学实践,调整了部分篇章的内容及顺序。
充实、重写了与“思考的魔方?”相关的第3~5章,大幅提高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在原第8章的基础上,整合了原第1章的部分内容,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将其调整为3章,强化了对系统思考应用的指导。
补充了大量教学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其行动建议,如使用“思考的罗盘?”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如何识别和应对时间延迟,如何设定系统的边界,基于系统思考的问题分析与解决,如何找到“根本解”和“杠杆解”等。
对部分内容进行了精简,删除了一些不常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如五个为什么、鱼骨图、多重原因图等。
更新、补充了部分案例与练习。
我希望本书能成为你首选的系统思考学习参考资料与应用指南。
概要地看,本书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循序渐进,体系完备。本书以学习、养成系统思考技能的“知—行—积”架构为指南,不仅探讨了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与精髓(“道”),而且介绍了“由知到行”的一系列方法与工具(“法”),以及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系统思考的场景与经验(“术”)。
第二,案例丰富,贴近实际。结合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际状况,本书收集了数十个真实案例,并且按照场景化原则,将系统思考和企业家、管理者的常见工作任务或常见问题结合起来,不仅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工具,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南,以便读者更好地学习、借鉴、应用。
第三,强化实战,突出实用。本书的定位不是学术探讨,而是面向实践,致力于帮助学习者学习、掌握系统思考的技能。为此,本书秉承实用性原则,无论是章节框架还是内容编排,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了他们常见的问题、困惑或挑战,很多内容也是源自作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包括一些原创的方法与工具、训练步骤,以及操作指引与使用心得等。
第四,配套练习,及时反馈。要养成一项新的技能,离不开持续的练习。尤其是对于相对微妙的思维技能与应用诀窍,仅用文字和图表,有时候未必能够完全准确、到位地阐述清楚。如果能够及时练习,并且得到到位的反馈、指导,就可以更好地领悟和掌握。本书不仅包含数十个实用的案例,还有很多练习。读者如果感兴趣,在自己动手练习之后,可以扫描书中的二维码,查看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以及相关的视频微课,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尤其是独立思考和动手练习,对于大家提升系统思考能力,真的非常重要。
总之,我希望大家阅读本书,不仅能获得一些启发或了解到一些所谓的“知识”,还能真正地学以致用、养成能力。
阅读建议
正如《系统思考》一书作者丹尼斯·舍伍德(Dennis Sherwood)所说,系统思考不是那种宣称“快速见效”的“快餐读物”。自学系统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枯燥、艰难的,有时可能令人很困惑。虽然系统思考是使读者“见树又见林”的学问,但学习者一开始面对系统思考的知识体系、核心概念与内涵,往往会“迷失在系统的丛林里”,感到难以理解或理不清头绪;面对系统思考的方法、技术与工具,包括本书中各种或繁或简的“思考的罗
盘?”“因果回路图”等,因为还比较陌生,甚至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不一致,学习者往往不知如何使用,若缺乏高手的有效指导,则无法掌握其诀窍,发挥其功效;对于系统思考的实际应用,似乎更遥不可及、有心无力。
因此,我深信,系统思考作为现代企业经营者必备的核心技能,它的养成是一个微妙的过程,仅靠阅读本书或其他书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好本书?有哪些途径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超越读书,持续练习,以提升自己的思维技能呢?
根据我自己学习和讲授系统思考的经验,我认为阅读和使用本书、持续学习系统思考技能有以下四个注意事项。
紧跟思路,体悟脉络
本书的编排方式参考了我多年来进行系统思考培训的脉络和框架,考虑到读者的自学体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搭配人们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常见场景或案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帮助读者实现思维的转变。因此,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时,采用精读乃至主题阅读的方式,跟上思路,主动思考、揣摩,领悟书中分析的脉络。这需要大家的关注、热情、专心和智慧。
如果只是简单地翻一翻,大家的收获可能是有限的。这其实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道理的体现。当然,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事实上,经营企业或管理组织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根本不存在什么简单、快速见效的“万能药”。磨炼自己的思维,尤其如此。
手脑配合,边学边练
如果只是用眼睛阅读本书,即使你足够聪明、投入,也只是了解了一些事例的机理,获得了一些观念上的启示,仍然无法提高系统思考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想实现“由知到行”的跨越,必须手脑并用,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随手练习工具与技术的使用。
本书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你只要用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回复相应的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练习或案例的参考答案。把这些答案与你自己的分析做个对比,看看自己能否获得额外的启发。
勤加练习,及时复盘
虽然本书案例较为丰富,但我深信,仅仅熟悉这些案例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你没有系统地学习系统思考的机会,我建议你举一反三,参考书中的案例,结合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勤学善练,这样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一位朋友曾告诉我:在画了50多幅因果回路图之后,他才有了“开窍”的感觉。我相信这位朋友的感受,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不精准或者对每个人来说有差异,但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是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
要想更快地从练习中获益、促进能力提升,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及时复盘。建议大家在每次练习之后,都对照自己的预期目标或参考答案,回顾、比较、分析,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做得好或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进。这样,把每一次练习都变成提升能力的坚实支撑,一步一个脚印,你会走得更加踏实。
持续学习,内化习惯
根据我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心得,我认为,读书只是学习的途径之一,甚至不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你读完本书之后,应该超越读书,持续学习,只有将这些思维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才能真正长期受益。
对此,有以下几种有效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1)与系统思考应用高手切磋、交流。《荀子·劝学》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自我思索,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谈到学习,虽然阅读很重要,“开卷有益”,但是荀子认为“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意思是学习最快速、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老师、高手。与他们交流,往往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或“豁然开朗”的功效。
(2)团队学习。就像谚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就一群人一起走。在学习系统思考时,如果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同事,大家一起读书、一起练习,尤其是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开展研讨、集思广益,持续学习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坚持学习,而且往往事半功倍。
(3)参加“系统思考应用实务”的专业培训。为了帮助更多朋友学习、掌握并应用系统思考,我自2003年开始开发了“系统思考应用实务”版权课程(参见附录B),并为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相关培训。该课程结构化、模块化、可定制,并运用团队讨论、体验式游戏、案例分析、实际问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学员循序渐进地理解系统思考的原理与精髓,学习并练习系统思考的基本工具与技术,培养系统思考实际应用的技能,探讨系统思考应用的实际问题,在2~3天的时间内即可使学员获得飞速进步。
最后,祝愿大家通过阅读本书,学习、掌握系统思考这种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来,让我们一起开启系统思考的学习之旅吧!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该书整合了邱博士对系统思考20余年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包含着全球系统思考实践者社群多年的实践积累,对于任何想要学习系统思考方法、提升系统思考技能的人来说,本书都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彼得·圣吉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第五项修炼》作者
在长期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中,我发现,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其中,具备系统思考能力的经营者,能够更好地抓住机会、把握方向,并善于统筹兼顾、高效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推动企业成长。因此,昭良博士的新著《如何系统思考》对于创新、创业和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诚挚地推荐每一位企业家和创业者阅读本书,相信你会受益良多。
——张玉利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企业家来说,学会系统思考至关重要,有利于打造一个共享愿景、激发集体智慧的学习型组织,已经是各类组织必须完成的“修炼”。对此,邱博士的佳作即提供了系统思考从理念到行动的卓越指南。
——陈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
创业20多年,我深切认识到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需要企业家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系统思考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的。邱昭良博士的《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很有价值,有实战指导意义。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
系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生在世,我们面临的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思考不清楚,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而如何思考问题是有方法的,系统思考就是非常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如何系统思考”这个问题,要把它延展成一本书来阐释,是难度很高的一件事情,可喜的是,邱昭良博士做到了。
——孙陶然 拉卡拉创始人、董事长,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创业36条军规》作者

作者简介

邱昭良 著:暂无简介

推荐序

推荐序一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从全球化、跨文化冲突、恐怖主义到全球变暖等,其背后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割裂越来越大,并越发将世界视为机器,采用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模式,把一个组织拆解成具有若干功能的实体,并试图撇开其他部分、实现某个局部的最优化。这就像我们每个人,为了健康,只是孤立地处理某个器官的问题,完全不顾它和整个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原论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也产生了很多严重的“后遗症”—我们失去了把握整体、看到相互联系的能力,把公司视为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不是人的生命共同体,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也割裂了组织与其所在的更大的社会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在追求局部最优的同时,损害了这些更大的系统整体的福祉。这不仅会损害整个公司的利益,也给社会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系统性问题,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对地球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等。
为了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人类共同体更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在过去40多年时间里,我和许多志同道合者,通过出版一系列专著,包括《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学习型学校》《第五项修炼·心灵篇》《必要的革命》等,大力倡导并解释、推广这种新型的思维方法。我之所以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推动人类发展的其他四项修炼紧密相连的,包括激发创造力和个人觉察能力的“自我超越”与“改善心智模式”、提升集体智慧的“团队学习”以及凝聚共同热望的“共同愿景”。只有将这五项修炼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才能推动组织的转型。系统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最精妙之处,即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式。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是每个人心智的根本转变,从将自己看成与世界相互分立,转变为与世界相互联系;从把问题看成是由其他人或“外部”因素造成的,转变为认清自己的行动如何导致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这是一场深度学习之旅,不仅涉及我们的思维,也关乎我们的心灵。只有实现了这些思维模式和生存状态的转变,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创造出自己想要,同时也符合系统中其他人和所有生命整体福祉的未来。
从这种意义上说,系统思考是打造学习型组织最核心的一项修炼。它不仅是每位企业家、管理者都需要历练的一种新技能,也是组织系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新语言”,是我们发现自己和世界的“新眼睛”。
过去20多年来,我与世界各地的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就五项修炼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有大量深入的互动。其中,中国的实践社群非常活跃,令人深感振奋。我们也一起认识到,系统思考与中国传统思维方法是非常和谐一致的,它们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继往开来,很好地实现了创造新世界与保留过去传统的平衡。“第五项修炼”的观念、原则以及管理体系,也得到了中国各界的广泛接受,包括企业、教育、公共管理等各类机构,均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看到,就像中国古代谚语所讲:知易行难,虽然人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每一项修炼的基本知识,但真正掌握这些新技能,并将其整合起来付诸实践,并不容易。系统思考,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企业各级管理者来说,在日常的业务工作与决策中,应用系统思考仍是非常迫切而重要的挑战。特别是过去30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想应对这些复杂性挑战,越发需要系统思考的修炼。
今天,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转折点。我们的核心任务在于,把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系统世界观,以及经由个人发展推动组织、社会以及自然系统福祉改善的整体观,转变为在真实的组织环境中的实践。在这方面,邱博士的工作非常重要。尽管人们对于《第五项修炼》等书中提到的组织学习与系统思考的诸多观念,可能已经不陌生了,但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相信本书有助于填补这一差距。
我初次结识邱博士是在2003年,当时他师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成教授本人是著名的系统思考研究者。我在拜会成教授时,成教授邀请我担任邱博士博士论文的审阅人,我欣然应允。其后,我们通过邮件保持联系,也在中国、维也纳等地数次见面。邱博士的研究方向是网络组织学习机制,基于多年的研究,他在组织学习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他的博士论文包含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邱博士一直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实践与推广。他在联想、万达等一些优秀企业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对中国企业的总体情况也非常了解,并为华为、中国航天等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与培训。因此,我很高兴邱博士的新著《如何系统思考》出版。该书整合了邱博士对系统思考20余年的研究与教学经验,包含着全球系统思考实践者社群多年的实践积累,对于任何想要学习系统思考方法、提升系统思考技能的人来说,本书都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一直相信,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会营造一种精神和机制,使得全体员工可以全心投入并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组织学习的敏捷度,从而使组织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当今历史时刻,系统思考对于我们人类开创未来的新局,乃至在无边界的地球村中,促进人类与自然及所有生命系统的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重要。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尤其如此。
彼得·圣吉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J-WEL学者
国际组织学习协会创始主席
系统变革学院联合创始人
《第五项修炼》《变革之舞》《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以及《必要的革命》等畅销书作者



推荐序二

邱昭良博士又写了新书,他希望我给他写一篇推荐序,于是我有幸拿到了《如何系统思考》的试读版先睹为快。
系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生在世,我们面临的就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思考不清楚,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了,而思考问题是有方法的,系统思考就是非常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在书中,昭良博士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系统思考,以及如何做到系统思考。在我看来,简单讲系统思考就是站在山顶找出路,站在山顶的最高处,才可能找到出山的路,如果站在半山腰或者山脚下,纵然是天才也很难找到走出大山的路,因为你的视线完全受阻……
系统思考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有全局观,要清楚全局的最终目标以及自己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以此作为自己思考的第一个原点。第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任何表面的现象所误导,要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质重于形式之心思考,基于本质作为自己思考的第二个原点。第三,要动态思考,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所有的事情之间都是相关的,一个事情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的事情,而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自己本身,这是思考的第三个原点。
柳传志先生早年在联想讲过一个拧螺丝的故事:给汽车上轮胎,一般来讲有五个螺丝要拧,这时候非常需要技巧,首先要选择一个螺丝轻轻地拧上作为固定,然后再把其他四个螺丝依次轻轻地拧上,最后再开始紧螺丝。紧螺丝时也一样,不能把一个螺丝紧到底,而是必须逐个把每个螺丝紧一些,再逐个把每个螺丝紧一些,直到最终全部拧到位。如果直接把一个螺丝紧到底,很可能其他螺丝就拧不上了。
我认为这就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基础是常识和逻辑,不合逻辑必有问题,超越常识就是骗局。在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本质以及着眼于动态的基础上,基于常识和逻辑进行思考,最后拿出方案,这就是系统思考。
掌握了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决策,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如何系统思考”这个问题,要把它延展成一本书来阐释,是难度很高的一件事情,可喜的是,邱昭良博士做到了,但更重要的是,读者要有能力,把书读薄,在厚厚的一本书中,提炼出、理解出系统思考的核心,并且掌握和践行,这就是读书的目的。
是为推荐。
孙陶然  
拉卡拉创始人、董事长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  
《创业36条军规》作者  



推荐序三
破解人类思考的心智密码
很高兴得悉我的挚友邱昭良博士的新著《如何系统思考》
(第2版)即将出版。在本书第1版把系统思考的核心思维方法讲透了的基础上,本次修订堪称精益求精、更上层楼。这足以证明,邱博士20余年专注于组织学习与系统思考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持续精进,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回想起40年前,我在念系统工程博士时,我的第一门主修课的核心观念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一系列时间和空间的排列组合。因此,我们的思考也应该有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在里面。在时间上,要有长期性;在空间上,要有全面性。所以,当我看到邱博士提出的思考的魔方?,从广度、深度和角度三个维度,精辟地阐述了系统思考的精髓时,我非常欣喜,且心有戚戚焉:就思考的广度而言,意即我们的思考在空间上,要有全面性;而思考的深度,就是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把握关键;从角度来看,指的就是我们的思考在时间上,要有长期性,要看到系统行为的动态性。做到了这三点,就可以成为一个符合系统思考精髓的决策者。我觉得这是学会系统思考的“密钥”。
纵观全书,我认为这本书有如下两重特色。
第一,本土化。
据我所知,邱博士在硕士和博士两段研究经历的专业方向均是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博士论文曾得到管理学大师、“第五项修炼”提出者彼得·圣吉的指导,可以说他“吃透了”国外学习型组织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最佳实践。更为难得的是,邱博士作为孔孟故里的青年才俊,20余年来一直从事组织学习与系统思考、知识管理的实践、培训与咨询,他熟悉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色,知道“怎么吃”才能更好地让企业“消化吸收”,变成强身健体的“营养”。所以,本书凝聚了大量邱博士提炼的中国本土企业实践之经验,原汁原味,完全适合中国读者,为读者奉献了一道“地道中国胃”的营养大餐,堪称中国版“系统思考”之“葵花宝典”。
多年来我一直主张,在中国学习现代管理学,要从清清楚楚的模模糊糊学到模模糊糊的清清楚楚。因为在管理中,有些事情本质上就是模糊的。如果一定要用清清楚楚的手法去解析,这样,即使方法、路径看起来都是清清楚楚的,但实际上,最终的结果却是“模模糊糊”的。这就是清清楚楚的模模糊糊。相反,要有效应对本质上模糊的问题,就只能用模模糊糊的手法、理论、角度和方式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清清楚楚的结果。这就是“模模糊糊的清清楚楚”。这是更高明的智慧。
同样,在系统思考里面,本身就不全是“1+1=2”的“清清楚楚的科学”。中国人要学习、应用系统思考,只有真正考虑到了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文化、哲学与历史智慧,处理好清楚与模糊的边界,既不照搬西方的东西,又不纯粹闭门造车,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因此,邱博士在本书中所讲的一段话,我非常认同:没有复杂的简单,是莽撞;没有简单的复杂,是迂腐。我们既不能不经过上述三个维度的复杂思考,莽撞地“拍脑袋”决策,也不能陷入一大堆看似复杂的分析之中,难以自拔。我认为,这是深入浅出的行动智慧。
第二,独创性。
正如邱博士所说,现在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与模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提升自己的学习敏捷度,快速创新及应变。但是,对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应对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挑战,很多人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各类专家也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在本书中,邱博士高屋建瓴且深入浅出,率先提出的“思考的魔方?”和“思考的罗盘?”
非常精彩,堪称富有远见卓识的创举。“思考的魔方?”不仅说明了我们应该从三个维度上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做到全面思考、动态思考和深入思考,这完全符合系统思考的精髓,而且破解了系统思考的“心智密码”,通过三个维度上一些实用的支架式辅助工具的导入,让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有章可循地历练我们的思维,逐渐掌握系统思考的技能。邱博士发明的“思考的罗盘?”集成了全面思考、动态思考和深入思考,从应用的角度讲,其价值丝毫不亚于系统思考专业领域的因果回路图、系统基模等工具,而且更加适合实战、易于操作,实践证明威力巨大。据我所知,这些创新是全球领先的,具有独创性,而且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确实堪称创举。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复杂系统而言,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很多决策者没有系统思考的智慧,就会“当局者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摆脱了局限于本位思考的束缚,坐上直升机,置身于“庐山”之外,从整体上观察,且从各个角度去深入地分析、整合,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我认为邱博士具有这样的智慧,他看透了组织学习与系统思考的本质,这本书就是最好的体现。同时,我也希望每位企业家、管理者都具备这样的智慧,能够把你自己的“庐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书非常实用,没有任何艰涩难懂的教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中国实际,探讨了我们如何从传统的思考模式转变为系统思考,实用性强,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纵览当今寰宇,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充满了各种复杂性的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民族复兴,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化,都迫切需要企业家和各级决策者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因此,我深切地希望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等组织的领导和有识之士,能够从本书中洞悉系统思考的“心智密码”,提升个人与组织的思考力和学习力,绽放“智慧的光芒”。
宋铠
教授、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



推荐序四
打开系统思考之门的密钥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世界云谲波诡,新冠肺炎疫情、非洲蝗灾等“黑天鹅”事件使全球经济、政治、公共卫生和粮食安全等各领域经受着大考,组织和个人也被席卷其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充满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何从根本上找到化解危机的路,发掘充满活力的发展模式,读这本《如何系统思考》有特别的意义,会给你带来启发。
在《第五项修炼》的作者、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看来,真正有效的思考就是系统思考,它能够为成功者突出重围、独占鳌头提供破局的方法论和工具。在充满快速变化和不确性的环境下,企业要想避开陷阱、渡过危机,各级管理者必须要有系统思考能力,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理解系统规律的前提下致力于改善组织运作和员工行为。因此,在实践中我一直将系统思考作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要求,强调处理问题要有全局观、战略观、未来观。事实证明,若掌握了系统思考的理论和实践,就能够带领企业和个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系统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知易行难”,如何落地见效是企业和个人面临的难点。所幸的是,《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一书给出了一整套系统思考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系统思考的“工具箱”,包括“思考的魔方?”以及三个支架式辅助工具—“冰山模型、环形思考法?、思考的罗盘?”,重在说明如何用系统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具体问题中把握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并通过这种系统化思考,找到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本书将系统思考从高深莫测的理论转化为企业和个人可实操的“方法论”,引导读者进入“知行合一”的至高境界。
邱昭良博士是我在南开大学的师弟,也是我多年的挚友,在学习型组织和系统思考方面有20余年丰富的研究与教学经验,曾为华为、中石化、中国航天、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数百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提供系统思考、组织学习、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2019年,他应邀为我公司的核心团队授课培训,使用体验游戏、案例分析、团队演练等新颖的教学手法,同时系统分析了复盘之“道”—基于“闻、见、知、行”独创的“U型学习法”,培训课程本身也充分体现了邱昭良博士在系统思考方面的丰硕成果。可以说,《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是在众多教学和研究实践中遍检众说、去芜存菁的结晶。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邱昭良博士在“道”的层面讲得通透彻底,在“术”的层面总结了大量案例和实践,笔下生辉,回味无穷,为我们企业管理者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思维工具。接入高级智慧才能进入激活状态,无论是在哪个行业,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管理者如能拿到这把打开系统思考之门的“密钥”,践行这本书提供的系统思考工具和方法论,必将在预判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更具广度、深度和超前度,必将更能处变不惊、化危为机、行稳致远。我把这部“明道、优术”之作郑重地推荐给读者,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鲁东亮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前言
第一篇
认  知
第1章 无所不在的系统 // 2
什么是系统 // 3
系统的三个构成要素 // 5
通用系统模型 // 9
系统的三种类别 // 11
社会系统复杂性的三个来源 // 13
动态复杂系统的八项特性 // 19
第2章 思维的转变 // 30
“系统思考缺乏症”,你有吗 // 31
何谓系统思考 // 36
思维范式的转变 // 39
系统思考的四项特征 // 41
思考的魔方?:思维范式转变的行动框架 // 43
第二篇
方法与工具
第3章 深入思考 // 50
冰山模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入思考框架 // 51
找到你身边的“冰山故事” // 59
认识系统行为变化的动态 // 65
透过动态看本质 // 71
第4章 动态思考 // 78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思考模式 // 80
从线性因果链到因果互动环 // 90
让你的思维更加精准 // 101
第5章 全面思考 // 109
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 // 110
思考的罗盘?:全面思考的工具 // 117
定义系统的边界 // 128
第6章 系统思考的“新语言”:因果回路图 // 140
认识因果回路图 // 142
辨认回路的特性 // 150
增强回路 // 153
调节回路 // 163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 170
因果回路图的价值与用途 // 179
如何绘制合格的因果回路图 // 188
第7章 复杂背后的简单之美:系统基模 // 201
什么是系统基模 // 202
以推动成长为基础的系统基模 // 207
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系统基模 // 231
使用系统基模的注意事项 // 253
第三篇
应  用
第8章 设计并维持成长引擎? // 260
化繁为简,企业家只有两项工作 // 261
任何成长都可以而且需要被设计 // 266
什么是“成长引擎?” // 273
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力来自何处 // 275
九种常见的企业“成长引擎?” // 280
如何设计企业的“成长引擎?” // 298
第9章 睿智解决复杂问题 // 311
用系统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 312
系统思考适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 318
解决问题的三重境界 // 327
利用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 329
如何找到“根本解”和“杠杆解” // 342
第10章 系统思考应用指南 // 358
系统思考应用的四个层次 // 359
系统思考的原则:“六要六不要” // 363
如何养成系统思考的技能 // 368
系统思考实践者的五个阶段 // 375
结束语 // 378
附录A 系统思考学习资源 // 382
附录B 精品培训 // 388
参考文献 // 39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James H.Donnelly,Jr. James L.Gibson John M.Ivancevich
作者: 纪成君 李乃文 路世昌 等
作者: 【美】查尔斯 W. L. 希尔 (Charles W.L. Hill)        华盛顿大学【澳】史蒂文 L. 麦克沙恩(Steven L. McShane )  著         西澳大利亚大学【中】李维安 周建 (南开大学)
作者: 海茵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旧金山大学); 马春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加利福尼亚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
作者: 罗伯特S.平狄克 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