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水晶球
作者 : 杨青
出版日期 : 2009-03-17
ISBN : 7-111-26066-0
定价 : 48.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5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我希望通过读本书你能发现投资的方法,我更高兴看完本书后你能因此爱上投资。
                         —— 吉姆·罗杰斯

  首度由中国人解密投资魔法师的投资DNA

  每一位大师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每段传奇都给人以启示。罗杰斯用他自己的人生告诉了投资者,努力和坚持自己,才能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成绩。
  ——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保良

  投资是一项动手的事业,如何把“知道”转化为“自觉”是投资者面临的大挑战。了解投资大师的生平,丰富了我们的阅历,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帮助我们领悟的催化剂。
  —— 丁圣元

  在杨青是一个学生时,我就看到了她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于事业的专注追求,也许正是这些特质打动了罗杰斯,并愿意让异国他乡的她来写一个美国人如何成功的传记。杨青并非经济学和金融专业出身,能够将罗杰斯的投资经历写得如此传神到位,背后肯定下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苦功。在本书中我不仅读到了罗杰斯的投资故事,我也读出了杨青写本书背后的精神。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饱受争议的罗杰斯,在本书中会告诉你他的“水晶球”究竟是真是假!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助理 谢宝康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

  这本书的最初动力来自于我的父亲,他是这个世界上我最难忘的人。写这本书是多年前我与父亲之间的一个约定,那时的他因为两次中风已经明显出现左半身行动不便了。至今我依然记得,当时他坐在家里的那张老式藤椅上,笑眯眯地问我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他家姑娘写的书。
  我抓住他已经有些萎缩的左手向他许诺,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他看我写的书,在北京买大房子给他住。他的那份为女儿自豪的笑容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永生难忘!
  父亲没有等到看我的书就因脑溢血意外去世了,我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等到我知道消息时,他已经与我阴阳两隔!我在获知噩耗的刹那间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依然毫无反应地与亲人谈论我最近的一次英语考试。
  等到我再见到父亲,抓住他冰冷的手时,我才顿悟—那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真的去了天堂!那个冬天,当我回到北京,在夜里站在潘家园桥上迎着北京冬天的第一场雪哭泣时,我告诉自己,这辈子一定要完成与父亲之间的约定!
  时至如今,父亲去世的第九个年头,我终于完成了他的夙愿,也算完成了多年来一直压在我心头的沉疴。我要感谢本书的主人翁—吉姆·罗杰斯先生一直以来对我不懈的支持!作为一位在全球金融界备受尊敬的投资大师,作为他的传记作者,我要感谢他将一个真实的自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面前—这正是人物传记中最重要也最精髓的部分!
  在所有的采访对象中,我很少能碰见一个如此坦诚的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厌其烦地如实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在写这本书前我和他之间曾经有个约定:他必须毫无保留地如实回答我的问题,他做到了!并一直信守诺言,尽一切可能回答我的任何问题!有时因为不同的信息来源导致不同的说法,我会就一个问题反复追问他好多次,他在被我问得几近崩溃之后依然努力回忆数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力求完整与准确。
  这样的耐心和认真让我感动,我想也正是他的这种凡事认真、努力求解的态度成就了他非凡的事业,令他与索罗斯合伙创建的“量子基金”成为华尔街上“永远的传奇”。毫无疑问,他是启迪我心智的导师,让我对人生和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感悟!尽管他已有67岁,但他在纽约街头追赶出租车的敏捷身手以及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的充沛精力,恐怕连年轻小伙子也要努力一搏才能跟上他飞快的节奏。
  每一天他都在跟时间赛跑,他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一边健身、一边接受电话采访、一边回复邮件。而在临出门的最后一刻,他一定是一边穿袜子、一边回复最后一封邮件,或者同时接受最后一个电话采访。
  我要感谢罗杰斯先生毫无保留地将他过去岁月中的私人卷宗、家信等所有的文件全部给我看,这份难得的信任是对我完成这本书最大的支持与鼓励!对于历史,罗杰斯先生很同意我的观点,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审视的眼光看待各自的历史,至于成败功过就留待后人评说吧!他是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本书中他首次在事隔29年后对外披露了当初他与索罗斯的分手内幕,他曾有过的失败、彷徨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成长和喜乐!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写这本书一定举步维艰,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谢谢吉姆,是他让我圆了八年的梦,也让我有机会去近距离了解一代投资大师的成长轨迹!
  作为一位在全球投资界备受尊敬的投资大师,多年来罗杰斯先生对于市场大势的准确判断无人能及。他以历史的眼光前瞻性地关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坦诚直率,他的特立独行一直都是个谜。很多人都想知道他到底拥有怎样的葵花宝典,可以把这世界看得如此透彻,更有西方媒体直接称呼他是个拿着水晶球的魔法师。可是,他从不以此自居,只淡淡地表示,我只是个很简单的人!一个从亚拉巴马乡下来的“土包子”。但所有人都认为,他手里一定是握有一只能够预测未来的水晶球的,不然他何以对大势的判断每每都能言中呢?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也盼望着能够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看看他到底有怎样的神奇?这本书将向你展示一个真实的罗杰斯,他有过失败的惨痛,但他很快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他也有过即便拥有百万身家,吃一份早点也要记账的节俭生活,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他更有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的另一面,等到发过火之后又会很快忘了这一切,继续对着电脑处理邮件和接受采访。而最吸引你我的是他为何能从很平常的一件事中看出不平凡的投资通路,我想这也是每一位读者都急于了解他的原因。
  感谢罗杰斯先生的妻子佩姬·帕克女士,尽管她对吉姆从不对媒体说“不”的态度颇有微词,但她依然很坦率地向我讲述当初认识罗杰斯的过程,并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坦诚相告。2007年我在纽约采访罗杰斯先生时,已经有六个月身孕的她担心我喝不惯咖啡,很细心地帮我准备了中国绿茶。
  谢谢布朗·克莱尔女士,她认识吉姆多年并协助他卖掉了纽约的百年老宅。她的优雅和细心让我对这座百年老宅有了更多了解,也让我在整理25箱罗杰斯的资料时,变得轻松了一些。
  我在写这本书时得到了吉姆家人的鼎力帮助。作为这个优秀家庭的一分子,他们尽自己所能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罗杰斯先生的大弟弟迪克是位学术斐然的有机化学家,至今已经拥有65项个人专利。对于我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很认真地帮我寻找答案。罗杰斯先生的二弟马布瑞是位律师,很早就在伯明翰拥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他以律师的职业素养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予了精确翔实地答复,即便有的问题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答案,他也会告诉我原因,等到他找到答案后再一一详述于我。我要谢谢他们这种认真求索、坦诚严谨的态度和学风,这让我对罗杰斯家族中的较真个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缘由来自我对一个中国人完成非本土语言财经人物传记的追索。这些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去过19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我都会尽量抽时间去当地书店看看,在财经传记一栏的众多书目作者中,我找不到中国人的名字。
  2006年5月,当我在悉尼最大的书店里,爬上书架梯费了半天工夫还是没有找到一本中国人写的财经人物传记时,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不能还是没有人关注到这个领域呢?”
  我想一定有人在关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即便最小的经济体也难以保证他人波涛我不涟漪的独善其身,更何况在一个日益物质化和数据化的社会里,人人对财经的需求与关注首当其冲,我们已无法将自己的经济生活进行条块分割,而对财经事件和人物的关注也成了我们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另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所说的那样,写本书开启了我人生新的起点。我要感谢我尊敬的导师罗杰斯对我的指点与督导,在整个炼狱煎熬的写书过程中,他的教诲如醍醐灌顶,不断让我的思想得到升华。谢谢吉姆!
  写本书更是多年来在内心不断纠结的一个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父亲可以在九泉下瞑目了。感谢我的母亲,她陪我一路走过写书的每一个夜晚!为了能在最艰难的午夜时分陪我,她总是晚上6点就提前就寝,临近午夜爬起来给我炒青菜。尤其是写作中期,大脑常因供血不足引起眩晕和短时无意识,我在“腾云驾雾”中完成了对美国20世纪末金融风云的初步探索。母亲在午夜端出的青菜成了我每天坚持写作到凌晨的最后动力。谢谢母亲—这个世界上我最亲近的人!
  谨以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父亲和母亲!献给这个世界上我所热爱的和所有爱我的人!献给所有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的朋友!
  
  杨 青
  2009年3月

封底文字

我希望通过读本书你能发现投资的方法,我更高兴看完本书后你能因此爱上投资。 —— 吉姆·罗杰斯 首度由中国人解密投资魔法师的投资DNA 每一位大师都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传奇,每段传奇都给人以启示。罗杰斯用他自己的人生告诉了投资者,努力和坚持自己,才能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成绩。 —— 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保良 投资是一项动手的事业,如何把“知道”转化为“自觉”是投资者面临的大挑战。了解投资大师的生平,丰富了我们的阅历,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是帮助我们领悟的催化剂。 —— 丁圣元 在杨青是一个学生时,我就看到了她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于事业的专注追求,也许正是这些特质打动了罗杰斯,并愿意让异国他乡的她来写一个美国人如何成功的传记。杨青并非经济学和金融专业出身,能够将罗杰斯的投资经历写得如此传神到位,背后肯定下了常人难以做到的苦功。在本书中我不仅读到了罗杰斯的投资故事,我也读出了杨青写本书背后的精神。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饱受争议的罗杰斯,在本书中会告诉你他的“水晶球”究竟是真是假! ——《中国经济时报》总编辑助理 谢宝康

图书序言

写出美丽的人生

  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记者,杨青几乎在一加盟《北京青年报》就跑航空口的新闻。我特别关注到她,不仅仅是因为她曾大量报道航空工业,而且因为通过她,我就财富这一话题,与罗杰斯有了一次对话。
  当时,我向罗杰斯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在您的理念中,什么是真正的财富?二是历史上最典型的财富标志是黄金,但今天黄金已失去了作为财富标志的地位,即“财富标志”已经泛化,那么没有一个固定的“财富标志”的世界经济还会稳定吗?如果您同意我的观点,下一个取代黄金的“财富标志”应该怎样创造出来?对此您有什么见解?三是在财富不仅仅限定于物质品,还包括了很多非物质的内涵时,传统的经济学规律正在被颠覆,而对此人们似乎还束手无策。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您的看法是什么?罗杰斯的回答简短精辟,对我的第三个问题表示了高度赞同。但第二个问题,即关于“财富标志”问题,他并没有赞同,我认为还需要深入探讨,于是就利用2008年春节假期写出了《新的经济难题:财富标志供应不足》一文,试图以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来回答关于财富标志的问题。
  作为“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曾经两度环游全球,热爱中国且最看好中国股市的“投资骑士”罗杰斯,行万里路,挣万国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预测未来时,他好像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所说的“在预测未来时,每个人手中的水晶球都是朦胧的”正好相反,他似乎能够把这个世界的风景看得通通透透,究竟为什么他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对外人来说,具有争议的罗杰斯身上裹挟着很多的谜团。作者在本书中一一解开这些谜团,并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罗杰斯。
  正如歌曲《水晶球》所唱的那样,“为什么,年少时的梦,像一颗水晶球阳光下闪烁?”杨青是一个执著于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写这本书,有两个缘由:一个缘由是她对一个中国人完成非本土语言财经人物传记的追索,她去过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在财经传记一栏的众多书目作者中,找不到中国人的名字,于是她立志要填补这一空白,她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另一个缘由是,她要完成与世界上最疼她的、已逝去的父亲之间的约定,是为了行孝道,因此她又是一个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
  本书呈献给读者的不仅仅是罗杰斯的精彩人生历程,也是作者挑战自我的新纪录,由此开启了她人生的新起点。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 五颜六色,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在演绎属于自己人生的故事。作者在撰写罗杰斯传奇人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绘就自己美丽的人生。
  笔就在自己手中,给自己写出什么样的人生轨迹,是辉煌还是黯淡?杨青用她的执著和努力告诉人们,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我愿意为她的书作序的重要原因,也借此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去写就自己美丽的人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2009年3月8日


当杨青告诉我,她正在完成罗杰斯的传记并且把部分内容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有点惊愕和兴奋:“真的?”因为这个个子不高,忽闪着一对大眼睛的年轻记者在我们的报社团队里并不十分扎眼。我只知道她工作勤奋,努力,不事声张,有时也为报社做一点采访业务以外的事情—罗杰斯就是她联系来的—我对她的了解如此而已。给罗杰斯写传,并且是得到他的正式授权的,杨青怎么做出这一“惊社壮举”的呢?这个小丫头!翻阅稿件,看她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浏览全书的庞大架构,我一连高兴了好几天。是的,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年轻记者的成就更让总编辑高兴的呢!
在过去数十年里,《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深入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曾经做出过许多的“第一”,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多项新纪录—如果这部新闻史足够详细的话。今天,作为首个被授权给全球著名投资大师撰写传记的记者,杨青同样也创造了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纪录。撰写人物传记,从来都是新闻记者的职业专长。但是,创作过程无论对谁来说都是艰辛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给一个外国人、一位被称做“大师”的知名人士、一位非同一母语非同一文化背景的人物写传记,要克服多少困难,只有作者自己清楚。既往中国记者们的传记作品,为读者、为文坛、为时代构筑了鲜灵灵、活生生的人物走廊。现在,因为杨青的努力,中国的传记人物走廊里又多了一个人物,多了一部作品,自然也多了一位作者。我为《北京青年报》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记者感到自豪。
《水晶球》一书描述的主人公—吉姆·罗杰斯先生是一位在全球备受关注、广受尊敬的投资大师,2007年9月,《北京青年报》举办“北京理财博览会”,罗杰斯先生受邀前来为这次博览会演讲,我得以结识这位传说中十分神奇的投资大师。当时正有台风经过上海,飞机停飞,为了不耽误与我们的约定,已届60多岁的罗杰斯竟驱车20多个小时连夜从上海赶到北京,这种不畏困难、信守诺言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际上,罗杰斯先生与《北京青年报》之间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当时他正进行环球旅行,到达北京时,《北京青年报》记者报道了他在中国的环游事迹。那时他就对《北京青年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近十年,罗杰斯先生又应邀成为了我们的嘉宾。
在报社,我们为罗杰斯先生安排了一顿最富有北京风味的“饺子宴”。我们请报社的厨师教他包饺子,编辑记者一起动手,其乐融融。罗杰斯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溢于言表,并且为女儿一口地道的“京腔”感到自豪。一个美国人能够这样喜欢中国文化不仅让我感到惊讶,也让我为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力感到骄傲。
在谈及投资时,罗杰斯先生敏锐的观察力显然是无与伦比的。在理财博览会上,在专门为他安排的论坛和早餐会上,他都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的英语十分糟糕,只能从翻译断断续续的转达中获知一二。即便如此,也仍然对他的论断的果断印象深刻。当时,北京、上海等城市正值买房的“黄金时代”,我们报纸也一直在探讨这种火爆的现象是否正常,能否持续。记得当时罗杰斯先生预言,中国将有很多房地产公司会倒闭,这个预言在当时被忽略掉了,并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初罗杰斯先生对此的预言,我们不能不佩服他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能力。当然他对经济的准确把握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他当时就提醒读者,要警惕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润是从股市中获得而非从经营主业中获得,这些预言后来都被一一应验。
必须说明的是,罗杰斯先生不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非凡的功力,而且他还有着良好的人品,具有足以感染他人的人格魅力。他朴实无华,待人诚恳,善解人意,言语率真,甚至不乏天真。他受邀而来,对“理财博览会”的支持是由衷而诚恳的,对中国读者、观众、市民的热情是真切的,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这一切,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叹不已。
说起杨青和他认识的过程,也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投资方面的问题,财经记者杨青萌生了采访这位“大师”的想法。她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按照网上搜到的地址发过去,他收到信就回了信,一切就这样开始了。罗杰斯热情回答了远在万里之遥的一个陌生记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并且从此就持续不断,成为他工作的一个内容。杨青代表报社邀请他来参加“理财博览会”,他查看了时间表之后爽快答应,到了北京,才和这个“刻苦的女孩”第一次见面。这次“简单”交往的成因,或许有罗杰斯多年来对中国的兴趣和关注,也许还有他心中隐隐存在的对《北京青年报》的好感,但更多的还是他做事认真、待人真诚的品格使然。因为如此,杨青在前言中对罗杰斯赞美有加,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今天,经历了牛市疯狂的洗礼后,大部分人开始对投资转为理性思考。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已开始危及实体经济的境况下,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大众,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市场的喧哗过后,静下心来,读一本讲述投资大师成长历程的好书,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思考。
几十年前,罗杰斯先生也是从一个对资本市场一无所知的年轻人开始,误闯华尔街后,经历了惨痛的失败逐渐悟到投资的真谛,并成长为一代投资大师的。因此,我认为,《水晶球》对中国读者的意义首先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投资大师的全新人生档案。期望在资本市场有所作为的读者,渴望人生取得显著成功的青年,显然都可以从中获益。而由于罗杰斯本人的奇特经历、非凡成就以及固有的人格魅力,本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难得的阅读体验。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喜欢杨青的这本书,同时我也确信,一家报纸的记者在日常新闻报道之外还能以著述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享受,这既是作者之幸,也是报纸之幸。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2009年1月18日
我做企业多年,对企业管理非常关注,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包括企业精英的人物传记。大部分有关企业的书偏重于企业在某一个时间段的发展,很少有对企业沉浮背后原因的全面揭示。在市面上众多的有关美国历史的书籍中,我很少能看到对美国企业生态进行比较完整描述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本书是另一种形式的美国企业发展史,值得一读!
感谢作者杨青,读完她的心血之作,我不仅对美国企业的历史变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感触良多。
在读本书之前,本人对罗杰斯先生并不熟悉,仅是对他的传奇经历略有耳闻而已。读完之后,我不仅深刻了解了罗杰斯本人,而且对其很多投资理念也非常认同。比如一个处于困境的企业,一般人都不会选择去投资。但我注意到罗杰斯先生的观点很特别,他认为如果一个处于困境的企业能够靠自己的力量起死回生并有所发展,这个企业就值得投资!
书中还谈到罗杰斯先生在选择行业时对外部政策变化的敏感。对企业现金流、应收账款、负债、利润率等财务数据的仔细考量是我们做企业的人每天要考虑的问题。企业做大了需要进行融资,那么用什么办法既能保证企业快速发展,又不会因为负债太多拖累以后的成长?这些都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航空业是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对资金的依赖度较高。作为一名航空业的管理者,我很关心如何保证企业较好较快发展,同时又有比较健康的现金流做后盾。罗杰斯先生在企业投资的选择方法等方面,有诸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外国人物的传记鲜有中国人执笔的,我们读到的传记多为译本,因而大部分的外国人物传记都有一种翻译腔。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读者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正趣味。而本书语言鲜活,不仅见不到翻译腔,而且有不少现在流行的词汇,有时让人忍俊不禁。以幽默生动的笔触再现大洋彼岸资本市场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我认为这在外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作者杨青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一个中国人为著名的外国财经人物写传记,首先要突破语言障碍,其次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及跨越时代的鸿沟,最后还有专业知识的门槛。虽然杨青这几年一直在做财经报道,但对于驾驭这样一本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巨大的历史性人物传记,还是需要下工夫的。这要求作者在对整个金融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掌控方面有很大的张力和协调能力。我不知道杨青是怎样做到的,但是我相信她在这方面付出了外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如今她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我愿意与读者一道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
罗杰斯先生最终授权让杨青写他的传记看来是对的。杨青在书中并没有吹捧他的业绩,也没有对他的失败进行美化,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罗杰斯。这也是我推荐该书的重要原因。正如杨青所言,坦白记录历史,至于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这是一种务实严谨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个小棋子,至于功绩怎样确实要留待后人评说!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2009年2月

作者简介

杨青:暂无简介

译者序

I had n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let someone who speaks other language to write my biography. When I firstly heard Yang Qing誷 request, I thought she just made a joke with me and sooner, she would lay down this crazy idea. Writing my biography, even for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it is a fairly thorny task.
  To be honest, I was not positive that a Chinese young female journalist could understand my favor and my thinking. And, how much does she understand about me? Is her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ufficient for biography writing? Does she really understand how difficult the task would be? Yes, I was very much doubted it.
  But today, I am convinced. Over the past twelve months, I have seen this Chinese young lady great efforts and belief in her dream. The only requirement of her was I must answer all her questions honestly since she wants to write a real Rogers.
  I agreed with her on this point. I am a poor boy from rural Demopolis, Alabama, where I grew up, through Yale, Oxford, and the U.S. Army, and eventually to Wall Street, where the experiences taught me that the “experts”were usually wrong. I was extremely working harder almost 15-16 hours a day and without any holiday. I have never stop working before I finish it. The trip took me through 116 countries let me know:“If you want to see what you like to think of as the real world, you had better practice by yourself.”
  Qing is a hardworking girl and very determined to turn her dream into reality. And, she is very serious. If she felt my answers to her questions are not clear, she back and forth asked me to clarify. The interesting thing is, I had to recollect the things what happened 150 years before. It is really hard for me! But in my heart, I appreciate her attitude very much. I think this is one of reasons why I had such great hope for her to write a real Rogers.
  I think this book as the result of her strong curiosity and trying to get more experiences. Today China has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 and star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t the world stage. The new emerging power from China is already to take its place on the world arena. That is why I insisted to let my daughters learn Chinese! I love China! It is no doub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China誷 turn to set the agenda and rule the roost.
  To be one of Chinese young generation, I am glad Qing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my investment over past years. I am glad she was not only interested in making serious money, but also the way how to invest. I want to point out folks making money is certainly not an easy job,“no pains no gains”. I hope people can understand what I am trying to say is: you have to do more homework before you did investment. No one could help you. You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independent. You have to make sure your own judgement is right from time to time as the market always keep changing. That is the main reason why I loved this job very much!
  I hope you can find the approaches to invest through reading this book. I am glad you would love to invest after you read this book.
  我从未想过会让一个非本土语言的作者写我的传记。最初,当杨青提出要为我写传记时,我以为她只是心血来潮说着玩儿的,不久就会将这个“奇异”的想法抛诸脑后。即便是本土语言的人要给我写传记,这也是一份棘手的活儿。
  说实话,我对一位中国年轻女记者能否很好地理解我的习惯和思想并不看好。她对我了解多少呢?她对我的了解足够可以写我的传记吗?她是否真的考虑过这样做的难度有多大呢?一开始,我真拿不准。
  现在我对她写我的传记寄予厚望,过去的12个多月里,我看到了这位中国年轻女性为了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身影,她对我唯一的要求是:我必须如实回答她的问题,因为她要写一个真实的罗杰斯。
  我很赞成她的观点。我是个在亚拉巴马州德莫普利斯乡下长大的穷小子,随后去了耶鲁和牛津大学,当过兵,最后来到华尔街。华尔街的所有经历告诉我,“专家”的话通常是错的。我拼命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没有休过一天假。后来环球116个国家的旅行经历告诉我:“如果你想要看看心目中真实的世界,最好自己去体验。”
  青是个很刻苦的女孩,一直执著于将梦想变成现实。是的,她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如果她对我的回答并不很明了时,她会反复多次问我直到彻底明晰。有趣的是,我还得搜集150年前的数据,这可真是不容易!但在内心我非常欣赏她的认真态度,这也是我对她写一个真实的我充满期待的原因之一。
  我认为这本书同时也是她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有更多经验等种种努力的结晶。今天,已获得辉煌成就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新生代的力量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这也是为何我要让自己的女儿学习中文的原因!我爱中国!毫无疑问,21世纪将由中国当家作主,中国将决定21世纪的发展进程!
  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我很高兴青过去数年间对我投资事业的关注。我感到欣慰的是她不仅对真正赚钱感兴趣,同时还关注如何投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赚钱并非易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我一直想说的事情: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很多“功课”。没有人能帮你,你必须要自己做出判断。在市场风云变化时你得随时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也是为何我深爱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希望通过读本书你能发现投资的方法,我很高兴看完本书后你能因此爱上投资。
  
  吉姆·罗杰斯

图书目录

罗杰斯序
推荐序一(林左鸣)
推荐序二(张雅宾)
推荐序三(李昆)
前  言

第 1 章  逃离纽约 1
危机预警 1
中国牛市 8
痛别河滨大道 14
第 2 章  一代棉商的罗氏高祖 21
叛逆外婆 21
亚拉巴马的罗氏家族 25
降生巴尔的摩 28
第 3 章  5字当道 32
5岁赚钱 32
牛肉滑铁卢 41
第 4 章  耶鲁大学的“土包子” 52
“四人帮” 52
白色敞篷车 58
第 5 章  误闯华尔街 62
多米尼克面试官 62
世纪牛津 67
上榜吉尼斯 70
第 6 章  亚当·斯密 78
两个亚当·斯密 78
情定西班牙 85
第 7 章  拒绝索罗斯 95
情场失意 95
满盘皆输 104
乔治·索罗斯 111
第 8 章  量子基金 116
1970年的股市崩盘 116
美股惊魂星期一 123
寻找潜力股 127
索罗斯基金 132
“漂亮50”的倒掉 141
躺在半导体上的75万美元 147
国防黑金 150
石油危机 158
闪婚 163
华尔街传奇 167
绝密分手档案 176
第 9 章  大崩盘 192
孤胆英雄 192
牛市预言 204
领结教授 207
甲壳虫乐队之惑 211
内幕消息 214
垃圾债券预警 219
魔法师的崩盘预言 221
山崩海啸的1987 230
苏黎世精灵 243
第10章  固执的吉尼斯 253
摩托侠的环球梦想 253
一见钟情 261
千禧之旅 271
第11章  对格林斯潘的批判 281
非理性繁荣 281
通胀之祸 292
公共事业股狩猎 298
十大投资法则新解 301
数字的秘密 305
第12章  燃情商品 314
罗杰斯商品指数 314
影响商品价格的关键变量 319
遍地黄金 320
高油价时代 322
农产品危机 325
第13章  中国盛世 326
第一次亲密接触 326
故地重游 331
京腔女儿 338
新世纪王者 346
追捧 349
责难 353
第14章  金融危机 361
泡沫 361
未来 371
附录A  罗杰斯的出生证明和家谱 376
附录B  罗杰斯自制的总资产表之一 378
附录C  罗杰斯生平大事记 380
后记 感谢·感动与感恩 38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郝云宏,向荣
作者: 高良谋
作者: 赵公民
作者: (美)兰杰·古拉蒂(Ranjay Gulati) 安东尼 J.梅奥(Anthony J. Mayo) 尼廷·诺里亚(Nitin Nohria)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Womack);(英)丹尼尔T琼斯(Daniel T. Jones)
作者: (美)里斯.舍恩菲尔德(Reese Schonfeld)
作者: 格林.穆迪
作者: 劳伦斯 J. 彼得(Laurence J. Peter)雷蒙德·赫尔(Raymond H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