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正确的公司治理:发挥公司监事会的效率应对复杂情况
作者 :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译者 : 朱健敏 译
丛书名 : 欧洲管理经典
出版日期 : 2018-04-04
ISBN : 978-7-111-59321-8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38
开本 : 32
原书名 : Die Richtige Corporate Governance:Mit wirksamer unternehmensaufsicht komplexitat meistern
原出版社: campu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无论国家制度如何,为实现合理而有效的管理,公司高层领导应该具备哪些相应的能力。如何协调高层领导的权利、职责和行为,同时设定了衡量与判断这些行为所要遵循的标准。
在本书中,马利克教授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他认为相对于集团的利益来说,公司的利益更为重要,维护公司生存,并且合理而有效的管理逻辑成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遵守的原则。本书解答公司治理存在的疑问,确定高层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职责,以新的方式解决企业治理问题。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本书是为“实践者”写的,特别是为那些想要通过正确而出色的工作认真地完成职责的企业领导写的,无论他担任什么职务,或是在行政管理、监事会或者董事会岗位。同时,本书也适合于企业的投资者。本书不仅针对那些本人对完成本职工作不满意的企业领导,也针对没有达到企业成功者标准的人。
今天的公司治理还远远没有达到目的。我曾经多次说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所有的经济失误实际上都是通过种种方式的公司治理造成的。根据今天的公司治理理论,错误的企业管理方法被当作最好的案例来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被传播,包括提供不负责任的咨询、提供信息检索、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华尔街的推销、MBA培训,以及众多的经济媒体的传播。之所以说有人提供不负责任的宣传,这是因为我与普遍流行的看法不同,关于什么才是正确的企业领导,我认为是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明的。本书要介绍的是我对公司治理的理解,这些观点在我的其他书里也有论及。
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些企业在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方面恰好与今天的公司治理所推荐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有必要对当今流行的公司治理进行彻底的改革,以持久实现正确的公司管理。正是因为股东利益要真正得到保护,投资者应当获得高回报,所以今天的公司治理需要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倘若没有长年的个人经验,我是不敢提出上述观点的。因为在多个管理学协会、管理机构担任主席或成员,我看到了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怎样做是可行的,怎样做又是不行的。这些委员会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从外面是不能评价的,人们根本不能根据公开的数据得出确切的结论,外部的评价是狂妄的。所谓的科学调查,即使建立在访问有经验人士的基础上,也不能得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我断言,没有切身经验的人就不能获得关于高层管理机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人既不能做出这方面的评价,也不能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方面所要具备的知识(除了所需的理论知识外)只能通过我这样亲自直接参与到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中才能真正获得,还不单是经历一帆风顺的阶段,最好还要经历危机阶段。我曾经多次处在这样的危机境地里,甚至置身于最终都无法解决问题的处境,那是由于早期的错误和疏忽造成了太多的损失。
只有在这样的处境里才能经历企业领导真正的现实、经历公司治理,这样才显示出相关人员的真正本领,以及他们的能力、性格和个人特点。在真实的环境里方能显示出勇气或胆怯、能力或无能,最清楚地表明什么是真正的领导才能。与幼稚的时髦理论相反,只有在危机中才能体现这一切。人们可以在危机中看到什么方法有效,什么方法无效,而且要经历最复杂、最强烈、最大风险的考验。我们重视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用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确切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甚至在别人早就不得不放弃的处境里找到答案。采用当今的公司治理方法,以及对公司管理层加压的办法,既不能处理好危机,也不能利用好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本书早在对公司治理的讨论很红火的阶段就已经写成了,因为那时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来自实践的高层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得益于和企业及企业领导的紧密合作,包括与高层的企业领导机构的合作,也来自我个人作为企业家的工作实践。书中内容今天还依然适用。
在一些重要方面,以前企业里的一些错误做法改用了我的建议,如监事会的规模和人员组成、监事会的内部机制和领导。同样得到采纳的还有公司治理所必要的权力二级制,这种做法在英国目前已经完全实施,在美国则没有。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尤其涉及如何正确地对企业进行良好的管理方面,今天的公司治理还是停留在错误的道路上,或者还没有人敢提出明确的做法。
我为本书写了一个新的前言作为第1章放在前面。这样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自本书第一次出版以来有了什么新发展,又有哪些事情错过了机会。
除了实践意义外,本书依然有它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其原因在于与其他公司治理的讨论议题不同。本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企业领导?要正确领导一个企业,高层领导应该怎么做?
与法律和经济视野为主导的管理观点不同,我看重的不是形式上的规则和照搬股权法,而是企业的正确运行,由此使整个经济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里正常发展。
正确的企业领导一定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工作,同时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这两点都必须依靠正确的领导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企业的成功来自全球化形势下国际市场的考验,依靠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展更快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依靠对社会情况急剧变化的把握;企业的成功并不靠遵循某些规律,因为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尽管经过了许多修订,但都出自20世纪的“旧世界”,甚至部分还来自19世纪。
换句话说,企业是极其复杂的全球化体系的一部分,法律和公司治理条例必须适应企业的运行规律,而不是运行规律去适应法律和公司治理条例。应对复杂情况的企业管理原理和技术的原理一样,同样有其自然规律。靠法律和规则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的。
哪里有人不接受这一点,哪里就将既没有经济,也没有公司存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发展的国家是有人用面向未来的目光制定了规则,让他们的企业面向21世纪的复杂形势,而不是面向过去。
本书的内容以及我关于正确和优秀企业管理的全部观点,突出体现了我每天与实践者的合作,与高层管理者、企业家及其最密切的同事们的合作;还有作为企业家,拥有瑞士管理学咨询培训领域最大公司的我本人的工作实践。
30多年里,我可能结识了比别人更多的企业领导,和他们一起工作,向他们提供咨询,为企业领导提供各个方面的培训,涉及企业政策、企业策略、结构问题、组织问题、企业文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结构问题,以及管理机构的运行等。我在本书中所代表的立场,其正确性已经在管理人员和企业家数以百计的应用中得到了验证。有关的理论基础在我1976年的大学执教资格论文“复杂系统的管理策略”中就提出来了。那篇论文阐述了为什么控制论作为一门调节与控制的科学是管理学唯一有效的基础,为什么经济科学不能提供这样的理论基础。
自那以来,我在当初建立的理论基础上,创立并试验了一套广泛的、通用的、模式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并在许多著作里向读者介绍。我建立了一个实际应用性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管理学专家。
各种社会制度急剧上升的复杂性需要管理学职业的专业性,需要智慧和操作标准,就如所有高度发达的职业一样早已是很自然的事。错误的理论、赶时髦、没把握的妥协在这里行不通。在越来越复杂的条件下可靠地发挥管理作用,这是21世纪的原则,它能使企业进步不至于遭到经济萧条或者政治动荡的破坏。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欧洲管理学领域领先的分析师和专家。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课程吸引了国家最高层的CEO。
——《商业周刊》

事实上,管理不能奏效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把一些管理的常识弄明白并且做出来,这些常识之所以有价值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将其应用到从资源转化为价值的行动中,这正是马利克理论的价值所在。
——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作者简介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管理学中最权威的人士、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他出生在奥地利,曾就读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和瑞士圣加仑大学,获商业管理博士学位。他是欧洲管理重镇圣加仑大学的教授、维也纳经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还是多家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是许多知名公司的战略和管理顾问,培训过数千名管理人员。

译者简介

朱健敏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朱健敏
公司治理是企业一切问题的核心,也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公司治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书作者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学专家,其学术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有极大的影响。他在管理学领域里是顶尖的专家和权威人士,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他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教学和科研人员,马利克自1978年开始在欧洲管理学重镇瑞士圣加仑大学授课,从1992年开始任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客座教授。他积极从事管理方面的实践,并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多家知名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他还掌管着总部设在瑞士圣加仑的“马利克管理学中心”这个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智囊机构,该机构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驻有办事处,他利用30多年来的经验,为具有不同背景和复杂性的企业、组织和管理者提供咨询与培训。
马利克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出版专著数十部,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他的几部有代表性的管理学专著也有了中文译本。本书第1版自1997年问世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管理界的巨大反响,常年高居管理类图书畅销书排行榜,到2002年就已经出版了第3版,本书是根据2008年最新的修订版翻译的。作者把对企业管理的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在书中对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公司治理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源自美国公司治理中的“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模式”和“股东价值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他认为股东价值理论是错误的、迷惑人的,甚至是危险的,将误导一个企业走上歧途。他根据自己的理论,敏锐地看到美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预料到美国将出现的金融危机。
马利克分析了企业经营中典型的错误决策,也分析了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趋势,在书中提出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并根据这个模式建议企业应该设立高效的监事会和董事会二级制权力管理体制,对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工作任务做了明确的分工与定位,提出了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考察指标,还强调了企业人事决策的重要性,尤其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用标准和方法做出了明确的指导。
面对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动荡,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都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书作者根据几十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把企业领导当作一门可以学会的职业介绍给读者,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方向,书中内容对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管理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李维安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职理事长
天津财经大学校长
这些年来,公司治理成为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用通俗的语言似乎可以这样解释什么是公司治理: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公司治理就是它的根基部分。如果大树的根基不牢,即使大树能够“开花”“结果”,“花”和“果”也会随之飘落。前几年国内外一些大公司都纷纷出现丑闻,如安然、世通、帕玛拉特,直至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由于金融风险出现问题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导致这些大公司垮台的原因不仅仅是管理或金融风险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治理问题。因此,企业不仅需要管理,更需要治理。
这些公司一般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公司治理结构不能说不健全,为什么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源在于缺乏对公司治理正确的认识和实践。
我们说公司治理不仅仅是一个结构问题,还有一套运作的机制。以前我们只说建立健全法人制度结构,如果从结构来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的比例符合要求就可以了。但是有了这些机构或者结构安排,公司不一定运转得就好。所以我们说还得有一套运作机制,比如有了独立董事,能不能发挥作用;再比如,建立的很多专家委员会敢不敢讲真话。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后,需要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才谈得上有正确或好的公司治理。
为了判断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如何,有必要评价测定公司治理水平。就目前我们国家的公司治理状况而言,总体来说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华尔街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治理风险的强化”为背景的2008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发布会于2008年10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我国公司治理研究较早的机构,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了新一年度的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之称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分析了公司治理总体的趋势。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多数公司满足了强制性治理的要求,但治理等级高或者特别好的公司仍然偏少;治理风险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另外我们要看到,国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不管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CCGINK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财务绩效表现更好,这说明公司治理在改进公司财务绩效方面已经发挥作用。
美国公司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在反思。关于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问题,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最优的模式。从国家层面来讲,现在公司治理模式有趋同的趋势。例如,德国、日本也导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看到,作为典型代表治理模式的英美模式,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在不断完善。所以,并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模式。就企业来说,公司治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因为公司治理模式本身就是权变的且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很高兴能读到这本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用了多年时间潜心研究的成果。在这本书中,马利克教授对于当今众多所谓的“主流”治理概念、体系等,提出了现实的和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使得他成为一名独特的学者。
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借鉴更多的前沿思想和学术成果。面对当今中国企业界和学界普遍推崇的美国、日本的管理思想与经营方式,我们不妨也听听欧洲治理的声音,读读作为欧洲一流、国际著名管理顾问的马利克教授的这本书。希望本书能对相关领域人员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推荐序二
周孟芹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科学、合理、正确的公司治理应当符合公司运行规律并满足管理实践的真实需求。
这本书是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在总结多年亲身从事各类公司管理实践经验和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得出的真知灼见,是亲身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升华。它不是学院式的说教和清谈,更不是其他学者、专家、权威论著中五花八门观点的重复拼凑、堆砌。它是有丰富实践根基的,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作者强调建立一种适合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即要根据公司发展的客观实际,创新地建立适合当前发展的市场和社会实际情况,适合于促进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公司治理模式。尤其是要向前看,而不是用形成于半个甚至一个世纪以前的公司治理模式来套我们今天的公司。
从来就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模式,作者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从另一个视角揭示、验证了一个真理: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时,要从所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遵循公司运行客观规律,不断创新的科学思维方式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削足适履则遗患无穷。
无论对于出资人、企业领导者还是行政管理者来讲,这都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非常有借鉴价值,非常能开拓思路和启迪创新灵感的好书。
许多因公司治理有效而极具生命力的各国企业,都是在自己企业所处实际环境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建立、实施了一套适合各自运行规律、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而不是套用了同一个“标准的公司治理模式”。
当前我们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即在创造前无古人的中国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不是往前看,却是向后看,抄袭、照搬已经被证明存在许多漏洞的美国公司治理模式。
作为一个从1985年赴厦门经济特区工作,担任过各类中外合资、内联企业的公司董事长,后又相继从事过地方政府工作,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研究室进行了多年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现在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工作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成功或坎坷的亲身实践与研究使我深信:企业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持续提高,根本上依赖企业正确的治理。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环境下的企业依赖正确的治理,在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太成熟下的企业就更依赖正确的治理,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所依赖的正确公司治理,还需要更多前无古人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治理模式的创新。
马利克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始终坚持亲身深入德国各类企业的管理、治理实践,始终坚持往前看,坚持分析、批判、摒弃过去那些甚至被奉为典范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不足、过时、虚假和不适用的糟粕,坚持从亲身实践中吸取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营养,并根据本国实际,不断创造适合本国公司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理论。
这本书的核心不是提供了几种好的、拿来就可以使用的公司治理方法和模式,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公司运行规律的正确治理模式的科学理念和操作方法的实践范本。
我国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盛行一些影响创建正确的中国公司治理的不良风气。
一是脱离创建公司治理模式的目标,奢谈模式,本末倒置之风盛行。
二是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实际,言必称欧美、言必称淡马锡,热衷于抄袭或照搬美国、淡马锡模式,削足适履之风盛行。
三是不相信也不愿植根于中国企业,潜心进行中国化公司治理模式的创新,不是向前看,而是面向他人的过去,妄自菲薄之风盛行。
四是为在短期内就能获得不正当的政绩,不深入中国企业进行艰苦、认真、耐心和长期的实践与调查研究,投机取巧、浮躁之风盛行。
五是盲目追求企业规模,主观臆想地确定国有企业在各行业的存在数量,简单机械、主观唯心之风盛行。
这“五风”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将产生无穷的后患。
针对我们在当前建立中国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或者解决的办法。
(1)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目标,不能把手段当作目标,本末倒置。要明确创建公司治理模式仅仅是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持续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切忌脱离目标奢谈治理模式。
(2)树立并遵循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指导思想,即立足中国实际,把握中国不同行业各类企业的运行规律,创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适合各行业特色的、适合各类企业自身运行规律和特点的治理模式,即从中国经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出发,创建适合企业运行规律的公司治理模式,切忌强迫企业运行规律去适应某种公司治理模式。
(3)实施科学正确地建立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措施。深入中国企业,认真下大力气分析、研究、归纳、提炼中国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场运行中创造出的各种成功的公司或企业治理模式。不能靠简单抄袭欧美和淡马锡模式。抄袭、照搬国外某个公司的治理模式,并不假思考地将其到处宣讲、推广、套用,将遗患无穷。
(4)在创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大型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里,领导企业逐渐进入市场、适应市场、赢得市场的过程中,创造、积累了许多有效、成功的中国企业治理模式的管理者。他们领导企业职工在实践中形成的公司治理模式才是有中国根基的、有生命力的、向前创新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靠解剖、测仿一两个美国小企业,是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国化公司治理模式的。
(5)正确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教条、机械地从是否采用了某种公司治理模式来区分、鉴别企业是否现代化,是狭隘的。充分认识当今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治理方法和运行规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
(6)正确把握本国企业,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数量与企业规模的科学合理的关系。盲目地追求规模,主观地确定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存在数量,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盲目地组合形成大型企业必然造成治理的严重缺位。因为任何一种治理模式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雷曼公司倒闭、美林被收购就是例证。
总而言之,我们在建立科学发展观,放眼世界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们自己该走的路,使用适合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与方法。

图书目录

总序(郝平)
推荐序一(李维安)
推荐序二(周孟芹)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公司治理需要根治 // 001
公司治理必须转变为高效的管理 // 001
高效的公司治理的12条改革观点 // 003
为什么当今的公司治理不能达到目的 // 006
公司治理一旦与良好的管理相混淆 // 013
究竟什么是股东 // 015
市场的思维逻辑和观点表达 // 017
最好的企业被忽视了 // 018
错失的机会 // 021
正确领导企业的两种机构和两种功能 // 023
第2章 彻底的重新定位 // 026
什么是公司治理?提错问题的后果 // 028
对管理的严重误解及其后果 // 032
公司治理必须服务于企业 // 035
愿景代替实际管理 // 040
娱乐代替信息 // 043
先进的美国经济的假象 // 045
上篇
第3章 企业该由监事会来领导吗 // 050
第4章 当今体制的功能缺陷 // 057
企业监事会,是空想吗 // 057
批评被驳回了吗 // 064
传统的管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065
第5章 未来的领导够吗:伟大的变革 // 077
20世纪90年代的错误估计 // 077
几乎一切都将改变 // 082
管理—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 094
第6章 公司治理 // 105
高效的公司监事会的作用 // 105
追求最大利润将毁掉企业 // 110
公司治理的四种模式 // 116
第7章 什么是健康的企业:对一个企业进行效益评价的考查范围 // 131
市场地位 // 133
创新业绩 // 134
生产力 // 135
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 140
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 // 142
盈利能力 // 143
评价指标的精确性 // 145
进行真正的讨论 // 145
管理中的生态思维就是未来 // 146
下 篇
第8章 高级管理层的人员架构 // 152
简单回顾 // 152
第9章 企业监事会的架构 // 156
监督机构的任务 // 157
监督机构内部组织的规模 // 162
人员组成 // 166
监事会成员的薪酬与委托代理理论 // 177
监督机构的领导 // 179
对监事会的评估 // 187
内部审计-管理审核 // 188
监事会主席 // 190
第10章 董事会的设立 // 196
董事会的任务 // 197
董事会的作用 // 204
任期 // 208
董事会作为一个团队 // 211
行政费 // 217
第11章 管理还是领导 // 223
误区与误解 // 223
自荐信中个性描述的神秘化 // 228
从管理者到领导者 // 230
真正的领导不是空想家 // 237
个人魅力 // 239
第12章 权力、职责与责任 // 241
单独的尽责义务是不够的 // 242
雇员制企业里的责任问题 // 244
解决责任问题的参考办法 // 246
第13章 人员选择与最高职位的安排 // 249
最高职位遴选的四种风险 // 249
人事决策的七条原则 // 252
人员的选择方法 // 256
选定最高领导的接班人 // 262
企业下级管理机构的人事决策 // 264
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聘任 // 265
后记 // 268
附录A 表面现象与事实 // 270
附录B 2008:德国,比有些人认为的更加健康// 282
注释 // 296
作者简介 // 30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钢 著
作者: 海茵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旧金山大学); 马春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加利福尼亚大学)
作者: 卢润德,严宗光,袁泉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罗伯特·E·格鲁斯
作者: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