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金融投资专业英语

软件质量工程的度量与模型
作者 : (美)Stephen H.Kan
译者 : 王振宇 陈利 余扬
出版日期 : 2003-10-01
ISBN : 7-111-12792-7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93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Metrics and Models in Software Quality Engineering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理论、技术和实例的结合是本书的显著特点。本书的重点是使用度量,而不只是描述度量。除详细讲述基本问题和技术,包括软件度量、软件可靠性模型和程序复杂性的模型和分析外,还讨论了诸如过程中度量、缺陷排除有效性、顾客满意度等问题。
  书中有众多活生生的例子,其中许多来自作者的经历,他曾是荣获Baldrige奖的1BMAS/400系统软件质量活动的中心人物。这些例子向你展示怎样把理论和技术用于工作中。此书还包括来自惠普、摩托罗拉和NASA软件工程实验室这些著名计算机公司的例子。理论、技术和实例的出色平衡,使此书成为关于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问题之一的高度指导性的和实用的著作。

  作者简介
  StephenH.Kan博士,ASQC资格认证的质量工程师和资格认证可靠性工程师,是AS/400产品开发中质量管理过程的过程经理。从1988年AS/400的最初发布版本起,他就已经成为其软件系统的软件质量活动的中心人物。

图书前言

从历史的角度看软件工程,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可以看作是功能时代,70年代是进度时代,80年代是费用时代。20世纪60年代我们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满足机构的需要,并开始将软件同机构的日常运作联系起来。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软件产业的状况是大量的进度延迟和费用超支,关注重点是软件项目的计划和控制,引进了基于阶段的生命周期模型和出现了像人月神话(mythical man-month)之类的分析。到20世纪80年代,硬件费用持续下降。信息技术遍布到我们机构的每个方面并成为个人可用的东西。随着产业中的竞争变得激烈并广泛实现了低费用的应用,软件开发生产率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开发并使用了软件工程的各种费用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认识到了质量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及其以后肯定是质量时代。由于最新的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功能,顾客们对软件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对软件日益增加的依赖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质量的要求。账单上的错误、大范围中断的电话服务、甚至最近海湾战争的导弹失败,都可以追踪到软件质量问题。在这个时代,质量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过程的核心。从软件提供商的立场看,质量不再仅是公司成为市场优胜者的有利因素,它已经成为公司成功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
  测量在有效的软件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为软件工程成为真正的工程学科提供了科学基础。本书描述了软件质量工程中的度量和模型:质量计划、过程改进和质量控制、过程中质量管理、产品工程(设计和代码复杂性),可靠性估计和预测、顾客满意度数据的分析。大多数测量书籍采取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方法,包括了每一种可能的软件测量。本书将其范围限制为软件质量的度量和模型,不包括诸如成本估计、生产率、人员配备和性能测量之类的内容,这些方面已经有大量出版物。
  预计本书的使用者是软件产品管理人员、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工程师、软件产品保证人员以及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和质量管理的学生们。对于学生,本书意在向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提供一门课程的基础,同时还提供软件开发质量工程实践中的实用指南和例子。虽然涉及了方程和公式,但本书重点是度量和模型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数学推导)。通贯本书,使用了来自IBM Rochester的IBM Application System/400(AS/400)开发和软件产业中其他公司的大量实例。(IBMRochester于1990年获得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并在1992年通过IS09000认证。)第12章详述了AS/400软件质量管理系统的一个案例研究并提供了同前面章节中AS/400例子的联系。
  第1章讨论软件质量的定义和全面质量管理框架。第2章回顾在软件业中使用的各种开发过程模型并讨论过程成熟度框架和几个质量标准。第3章考察测量理论的基础,它对于软件测量的实践是很重要的。第4章给出同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联的主要软件质量度量,描述几个大软件公司的度量程序,并讨论软件工程数据收集问题。第5章描述质量控制的基本统计工具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它们被称为Ishikawa的七种基本工具。第6章考察了缺陷排除有效性的核心概念、它的测量和在质量计划中的作用。
  第7章至第10章论述用于不同目的的三个类别的软件质量工程模型:(1)用于质量评估和预测的可靠性模型(第7章Rayleigh模型和第8章指数分布模型和可靠性增长模型),(2) 在开发过程中用于管理质量的质量管理模型(第9章),和(3)由软件工程师用以改进设计和实现质量的复杂性度量和模型(第10章)。
  第11章讨论顾客满意度数据的测量和分析。第12章描述用于AS/400计算机系统开发的软件质量管理系统。这一章或是明确地或是隐含地引用了前面各章讨论过的途径、方法、度量和模型以及AS/400例子。最后,第13章提供若干与软件测量有关的一般性评论意见以及有关软件质量度量和模型的具体评论意见,而且提出测量在软件工程中的未来前景。
  我要感谢RichardHedger、David Amundson和Kathy Dunhaln,他们在本书的写作期间给以我不断的支持和鼓励。还要感谢我过去和现在的同事们,特别是Lionel Craddock和在IBM Rochester的开发质量和过程技术部的各位成员,感谢他们就软件度量这个主题进行过的许多非正式的讨论和他们提出的许多深刻见解。我还要向提供了编辑帮助的IBMRochester的技术活力计划(Technical Vitalityprogram)表示感谢。
  我要感谢审阅本书的人们,尤其是Juran研究所的BrianEck博士、质量软件技术公司的Richard Hedger、IBM Westlake(得克萨斯州)的AlanYaung博士、IBM Rochester的LionelCrad—dQck、明尼苏达大学的Wei-TsekTsai博士和SkillDynamics公司的Jallies Abraham。他们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还要向获准复制本书中用到的图和例子的作者、期刊和出版社致谢,书中还分别表示了谢意。
  Stephen H.Kan,博士
  Rochester,明尼苏达州
  1994年8月

图书序言

在过去的几些年里,质量管理和工程有了多种多样的应用。例如:
  口在五年的时间里,由于进行了很好的质量管理,使原先一个保守估计要1780万美元投资的医院教学系统最终节省了250万美元。
  口美国空军军事空运司令部在海湾战争期间通过解决质量改进问题而使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避免了使用民用飞机(因而避免了中断次日邮件的投递,还有其他好处)。
  口美国劳务统计部为了生成月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lndex,CPl),需要五个部门的650个人的努力,现在所需的时间减少了33%,而且不降低准确性。
  口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一个减少邮费的项目节省了6万美元。
  这样的例子从电讯、保健、法律、医院、政府、制药、铁路和学校之类的产业接踵而来。TQM种子成功扎根的领域之繁杂几乎使人难以形容。
  在其他领域都以革命性的速度投入质量改进时,软件开发人员和工程师却落后得很远很远,还在花时间辩论度量和过程模型,方法学和CASE工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确定软件系统用户需求的特有困难、许多软件机构中流行的“大人物”思路,以及软件工程应用的相对不成熟性。前两个原因成为有吸引力的议题有它们自身的原因,而StephenKan的这本书旨在针对第三个原因的挑战。
  试设想用片段的航空工程知识去设计飞机,忽略机械工程的知识去设计汽车,没有化学流程工程知识去运作提炼厂会是一种什么情景。提供可信软件质量解决方案的顾问们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软件界首先应该使用经过证明的软件工程方法。可是,软件开发界接受这些方法很缓慢,同样,接受质量工程方法也很缓慢。
  造成这种接受缓慢的一个原因是,领先的软件开发机构使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却相对缺乏清晰描述这些方法基本原理的有关文献。Stephen Kan的这本书代表了满足这种需要的一个值得称赞的行动。
  Kan博士提供了一本软件质量工程领域独有的全面的参考书。他在所需的技术细节和模型与技术的实际应用之间做了令人愉快的平衡。此书充满了业界实例,不仅有来自Kan所在的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获得者IBM Rochester的例子,还有来自NEC的交换机系统分部、惠普、摩托罗拉、NASA软件工程实验室和IBM联邦系统分部的例子。用软件业的例子说明概念和理论,使本书阅读内容丰富得多。
  读者大概会在其职业生涯中反复阅读此书多次,我却想引起对第12章的特别注意,该章描述了AS/400系统。这个活生生的案例研究将本书其他地方介绍的要素集中到一起,并为这些要素提供一个成功故事的重要背景。最后一章为数据质量这个正在形成的领域提供了令人激动的一瞥。
  现代质量管理和工程的关键创始人之一JosephJuran博士描述了“质量漂亮外衣后面的生活。”随着社会对技术更加依赖,技术的失效增加了不利影响。质量工程可以帮助企业远离这些危险。质量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肯定能同质量在商业竞争的作用相媲美,并且这也是阅读、理解并应用本书中的思想的另一个引人入胜的理由。
                                  Brian Thomas Eck博士
                                   Juran研究所副所长
                                   Wilton,康涅狄格州


作者简介

(美)Stephen H.Kan: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王振宇 陈利 余扬:暂无简介

译者序

本书自1995年出版以来,到2002年5月已经是第9次印刷,可见颇受欢迎。Kan博士曾在IBM Rochester长期工作,是有认证资格的软件质量工程师和可靠性工程师,是Application Systern/400(AS/400)产品开发的质量管理过程的过程经理。自1988年以来一直关注AS/400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质量问题。这些技术经历和背景,使他能在写这本书时把理论、技术和实例恰当地融合。的确,理论同实际的结合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对于软件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重视到重视,似乎是个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相信这本书的翻译出版是同这个大潮相适应的。
  在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关于若干术语的译法碰到不少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外一些作者和机构对这些术语的用法历来就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的原则是尽可能在这本书中统一译法,不致使读者混淆,并在必要时加注原文。另外,“信、达、雅”能全面兼顾,当然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兼顾的时候,只有牺牲“雅”了。相信翻译过科技著作的人会同意这种取舍。
  参加本书翻译工作的人员除封面署名外还有王志海、王晓军、杨士林、满益智、段姗、周一帆等。陈靖参与了录入工作。
                                       2003年6月1日

图书目录

第1章 什么是软件质量
1.1 质量:大众化观点
1.2 质量:专业观点
1.3 软件质量
1.4 全面质量管理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2.1 瀑布开发模型
2.2 原型法模型
2.3 螺旋模型
2.4 迭代式开发过程模型
2.5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
2.6 净室方法学
2.7 缺陷预防过程
2.8 过程成熟度框架和质量标准
2.8.1 SEI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2.8.2 SPR评估
2.8.3 MalcolmBaldrige评估
2.8.4 IS09000
2.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测量理论基础
3.1 定义、操作式定义和测量
3.2 测量级别
3.3 几种基本测量
3.4 可靠性和有效性
3.5 测量误差
3.5.1 可靠性的评估
3.5.2 衰减的校正
3.6 小心对待相关性
3.7 因果性准则
3.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软件质量度量
4.1 产品质量度量
4.1. 1 缺陷密度度量
4.1.2 顾客问题度量
4.1.3 顾客满意度度量
4.1.4 功能点
4.2 过程中质量度量
4.2.1 机器测试期间的缺陷密度
4.2.2 机器测试期间的缺陷出现模式
4.2.3 基于阶段的缺陷排除模式
4.2.4 缺陷排除有效性
4.3 软件维护的度量
4.3.1 修补积累和积累管理指数
4.3.2 修补响应时间
4.3.3 逾期修补百分数
4.3.4 修补质量
4.4 度量程序的例子
4.4.1 摩托罗拉
4.4.2 惠普
4.4.3 IBM Rochester
4.5 收集软件工程数据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在软件开发中运用七种基本质量工具
5.1 Ishikawa的七种基本工具
5.2 检查表
5.3 Pareto图
5.4 直方图
5.5 运行图
5.6 散布图
5.7 控制图
5.8 因果图
5.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缺陷排除有效性
6.1 文献评述
6.2 缺陷排除有效性的更精密观察
6.3 缺陷排除有效性和质量计划
6.3.1 基于阶段的缺陷排除模型(DRM)
6.3.2 特定两阶段模型的特性
6.4 阶段缺陷排除的成本效益
6.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Rayleigh吵模型
7.1 可靠性模型
7.2 Rayleigh模型
7.3 基本假设
7.4 实现
7.5 可靠性和预测有效性
7.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指数分布和可靠性增长模型
8.1 指数模型
8.2 可靠性增长模型
8.2.1 Jelinski-Moranda(J-M)模型
8.2.2 Littlewrxxt(LW)模型
8.2.3 Goel-Okmnoto(C-O)不完美调试模型
8.2.4 Goel-Okumoto非齐次Poisson过程模型(NHPP)
8.2.5 Musa-Okumoto(M-O)对数Poisson执行时间模型
8.2.6 延迟S和变形S模型
8.3 模型假设
8.4 模型评价标准
8.5 建模过程
8.6 测试压缩因子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质量管理模型
9.1 Rayleizh模型框架
9.2 FTR子模型
9.3 PTR出现/积累预测模型
9.4 可靠性增长模型
9.5 模型评价标准
9.6 过程中度量和报告
9.7 正交缺陷分类法
9.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复杂性度量与模型
10.1 代码行
10.2 Halstead软件科学法
10.3 圈复杂性
10.4 语法构造
10.5 结构度量
10.6 模块设计度量的实际例子
10.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分析
11.1 顾客满意度调查
11.1.1 调查数据收集的方法
11.1.2 抽样的方法
11.1.3 样本大小
11.2 分析满意度数据特定属性和整体满意度
11.3 对公司的满意度
11.4 多好才是足够好
1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AS/400软件质量管理
12.1 AS/400软件质量管理系统(SOMS)
12.1.1 顾客满意度管理
12.1.2 产品质量管理
12.1.3 持续过程改进
12.1.4 人
12.2 AS/400SQMS结构、部署和测量
12.2.1 质量路线图
12.2.2 关键质量路线图行动的例子
12.2.3 质量计划
12.2.4 部署
12.2.5 供货商质量要求
12.2.6 跟踪、测量和分析
1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总结性评论
13.1 数据质量控制
13.2 从软件度量程序开始
13.3 软件质量工程建模
13.4 软件开发中的统计过程控制
13.5 测量与未来
参考文献
索引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厦门大学 杜朝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