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

标签:标记系统设计实践
作者 : (美)Gene Smith 著
译者 : 张军 陈军亮 译
出版日期 : 2012-06-15
ISBN : 978-7-111-38598-1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19
开本 : 16
原书名 : Tagging: People-powered Metadata for the Social Web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USA(Shawn)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对标签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从什么是标签、标签有什么价值,到标记系统的架构和与其他分类系统的对比,再到标签的呈现方式和标记系统的实现细节,作者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述,并附有详细的示例,书的末尾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研究。本书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标签和大众分类法更为深入的思考;并且体量适中、文字通俗,不会让人望而却步。本书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你理解标记和设计标记系统,以供你和你的用户使用。
本书适合Web设计师、开发人员、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开发人员,以及产品经理阅读。

图书特色

一本清晰、权威的指南终于面世了!它将身份、仪态、声誉、关系和交流融入了现代用户体验设计的实践中。
—— Peter Morville
《Ambient Find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的作者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在网络上分享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管理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源于传统信息管理方法的标记系统越来越受欢迎,标签已经成为网络用户标记、整理、使用和分享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每天有上百万的网络用户在为他们的照片、视频、微博、博客和其他网络信息使用标签,这些标签可以用来分享和寻找信息,以及发现新的信息。
本书全面阐释了标签的价值,讲述了为什么需要标签,以及标记系统的原理,并向设计者和开发者展示了如何利用标签来提升用户体验。
本书主要内容:
标记系统的重要性和基础模型
标签的价值
标记系统的架构设计
从元数据和大众分类法角度阐述标记系统的原理
标签的导航与可视化
标记系统的界面设计,如标记界面中的模式、标签输入、标签推荐、标签管理等
标记系统的技术实现
标签在社会化网络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Gene Smith 资深信息架构师,对以标签为基础的大众分类法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仅对标签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实践经验也极其丰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标记迷”。他是nForm User Experience的主要成员,曾经为Comcast、Ancestry.com和Canadian Patient Safety Institute等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图书前言

“当新鲜感逐渐消失……我认为标记(tagging)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信息图景。”
    —Jon Udell
  大约三年前,我在信息架构协会(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nstitute)的邮件列表上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有些人可能没有注意到Furl、Flickr和Del.icio.us所提供的使用用户自定义标签来组织和分享信息的服务……对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化分类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这个问题唤起了大家对于标签、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和其他种类的源于用户的元数据(metadata)的持久兴趣。
  标记正在改变我们寻找、使用和分享信息的方式。正如Jon Udell所说,它会对我们的信息图景产生长久的影响。
  本书记录了这些改变,是一本关于标签的指南:什么是标签、如何标记,甚至包括为什么标记。我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实世界的示例和研究。较之于抽象的概念,你会看到更多实际的应用。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理解标签和设计标记系统,以供你和你的用户使用。无论你是Web设计师、开发人员、信息架构师、用户体验开发人员,还是产品经理,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有用的概念和示例。当然,本书的重点是标记,但也包含一些信息架构、社会化软件和界面设计方面的讨论,希望这些内容对你也有所启发。
  本书每一章涵盖了标记的某个方面的主题,从一般到专业,如下所示:
   第1章介绍了标记,列出了由三部分组成的标记系统模型(这个模型在全书中都会用到),并解释了为什么标记很重要。
   第2章探究了标记的价值:用户从标记中获得的体验回报和构建标记系统时可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第3章中,你将了解到标记系统的架构。你为系统定义的规则和关系会影响到系统中的所有活动。
   第4章的主题涉及标签充当元数据。你会了解到大众分类法,还有将标签与传统分类法以及其他分类系统相结合的方案。
   第5章讨论导航与标签的可视化,包括深入探究当今无处不在的标签云(tag cloud)。
   第6章将会展现标记界面的真相。你将会了解到加标签的模式、不同类型的标签推荐,以及标签管理的特性。
   在第7章中,你将了解到标记系统的技术设计,包括数据模型、脚本和用以实现书中其余部分所述创意的其他工具。
   本书的3个附录是案例研究,介绍特定种类的标记系统:
   附录A介绍了社会化书签标注应用中的标记。你可以在其中看到简短但很有趣的Del.icio.us(第一个协同标记应用)的历史。
   附录B是关于媒体分享的。介绍Flickr、YouTube、SlideShare与其他媒体分享网站的相似点和本质区别。
   附录C的主题是个人信息管理中的标签,包括了诸如Microsoft的Photo Gallery和BlueOrganizer之类的示例。
  我力图将最好的想法和示例尽可能详细地收录在本书有限的篇幅中,但是网站设计的变化是迅速而频繁的,在你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书中用到的一些示例可能已经更新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将其当做一个机会来对比网站过去和现在的运行方式。你也可以顺便访问我的网站(http://genesmith.ca)来告诉我,以便我能够掌握这些改变的线索。

上架指导

计算机\Web设计

封底文字

“一本清晰的、可信任的指南终于面世了!它将身份、仪态、声誉、关系和交流融入了现代用户体验设计的实践中。”
——Peter Morville
《Ambient Findability an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作者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在网络上分享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管理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源于传统信息管理方法的标记系统越来越受欢迎,标签已经成为网络用户标记、整理、使用和分享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每天有上百万的网络用户在为他们的照片、视频、微博、博客和其他网络信息使用标签,这些标签可以用来分享和寻找信息,以及发现新的信息。

本书全面阐释了标签的价值,讲述了为什么需要标签,以及标记系统的原理,并向设计者和开发者展示了他们应如何利用标签来提升用户体验。
本书主要内容包含:
 ·标记系统的重要性和基础模型
 ·标签的价值
 ·标记系统的架构设计
 ·从元数据和大众分类法角度阐述标记系统的原理
 ·标签的导航与可视化
 ·标记系统的界面设计,如标记界面中的模式、标签输入、标签推荐、标签管理等
 ·标记系统的技术实现
 ·标签在社会化网络中的应用
     ……

作者简介

(美)Gene Smith 著:Gene Smith 资深信息架构师,对以标签为基础的大众分类法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仅对标签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实践经验也极其丰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标记迷”。他是nForm User Experience的主要成员,曾经为Comcast、Ancestry.com和Canadian Patient Safety Institute等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译者简介

张军 陈军亮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什么是标签(tag)?标签有什么用处?这两个问题乍一听起来似乎很好回答:“标签不就是那些给内容加的关键词吗?加上关键词以后,查找起来会方便一些。”这样的答案大概反映了大多数普通用户对标签的印象。
  诚然,上述的确是标签的作用之一。然而,这就是全部吗?标签真的就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吗?并非如此。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对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类,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图书馆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Yahoo分类目录、Google搜索引擎,无不是人们面对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为信息的管理而做出的努力。标签和以其为基础的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也译作分众分类或众分类法)的出现,为人们在迅速增长的信息流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相比于传统的层级式分类,大众分类法产生的分类是一种扁平结构的由用户生成的分类结构,比传统分类有更好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但同时也存在数据可能会混乱或只有少数活跃用户发表意见等问题。依据不同的系统目标、用户需求和使用情景,标记系统(tagging system)可以独立,也可与传统分类法结合,帮助用户完成标记、整理和分享信息的目标。从2008年本书的英文原版出版至今已有4年,越来越多的系统将标签和大众分类作为重要功能引入其中,这足以说明其价值。
  本书的作者Gene Smith对标签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系统化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从什么是标签、标签有什么价值,到标记系统的架构和与其他分类系统的对比,再到标签的呈现方式和标记系统的实现细节,作者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述,并附有详细的示例,书的末尾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研究。本书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标签和大众分类法更为深入的思考;并且体量适中、文字通俗,不会让人望而却步。因此,我们建议读者可以在忙碌的工作和学习之余,泡上一杯清茶,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阅读本书。
  本书的致谢、引言、第1~5章、第7章和附录由张军翻译,第6章由陈军亮翻译。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存在翻译不太妥当的地方,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译  者
2012年3月
于大连海事大学
william@dlmu.edu.cn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什么是标记 1
1.1  标记是如何起作用的 3
1.1.1  标记系统的基础模型 4
1.1.2  当今的标记系统 6
1.1.3  标记的3个视角 12
1.2  标记为何重要 16
1.2.1  标记很流行 18
1.2.2  标记是多面的 18
1.2.3  标记是社会化的 18
1.2.4  标记是灵活的 19
1.2.5  标记适用于流 19
1.3  小结 20
第2章  标记的价值 21
2.1  标签能为你做什么 21
2.2  体验回报:使用标记的5个动机 23
2.2.1  易用性 23
2.2.2  管理个人信息 24
2.2.3  协作与分享 27
2.2.4  娱乐 28
2.2.5  自我表达 29
2.3  投资回报:商业上的7个益处 31
2.3.1  辅助协同工作 31
2.3.2  获取描述性元数据 31
2.3.3  增强可寻性 32
2.3.4  增加用户参与 32
2.3.5  识别模式 34
2.3.6  强化现有分类成果 34
2.3.7  激发创新 34
2.3.8  另有一事:让你的工作符合系统目标 35
2.4  小结 37
第3章  标记系统架构 39
3.1  用户、资源和标签:探索我们的三部分标记模型 41
3.1.1  第1部分:用户 42
3.1.2  第2部分:资源 46
3.1.3  第3部分:标签 50
3.2  标记实践:现实世界的例子 54
3.2.1  4个标记系统及其架构选择 54
3.2.2  5个常见的标记陷阱(及其解决办法) 55
3.3  小结 61
第4章  标签、元数据和分类系统 63
4.1  面向大众的元数据 64
4.1.1  三种元数据:描述型、管理型和结构型 65
4.1.2  作为元数据的标签 66
4.2  传统分类法和受控词汇表 67
4.2.1  受控词汇表 68
4.2.2  传统分类法 72
4.3  分面 76
4.3.1  理解分面 76
4.3.2  分面标记的两个具体实现:Buzzillions.com和Mefeedia 77
4.4  大众分类法 82
大众分类法的4个特征 84
4.5  元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标签 86
4.5.1  元数据垃圾问题 87
4.5.2  中等规模的问题 90
4.5.3  速度分层问题 91
4.5.4  一个生态学解决方案 92
4.6  小结 93
第5章  导航与可视化 95
5.1  标签云 95
5.1.1  标签云:基础知识 96
5.1.2  制作标签云 97
5.1.3  扩展标签云 101
5.2  导航标签 104
5.2.1  中心点浏览 105
5.2.2  热门度 107
5.2.3  过滤 109
5.3  地理标记 111
5.4  小结 116
第6章  界面 117
6.1  标记界面中的模式 118
6.1.1  添加并标记资源 119
6.1.2  批量标记 120
6.1.3  只标记已存在资源 121
6.2  标签输入 123
6.2.1  快速与简洁性 123
6.2.2  字符分隔的系统 124
6.2.3  动作分隔的系统 125
6.3  标签推荐 127
6.3.1  三种推荐方式 127
6.3.2  推荐的价值如何 131
6.4  标签管理 132
6.4.1  编辑和删除标签 132
6.4.2  批量编辑和拆分 132
6.4.3  管理还是忽略 133
6.5  小结 135
第7章  技术设计 137
7.1  数据模型 138
7.1.1  简单标记模型 139
7.1.2  协同标记模型 140
7.2  标签云 143
7.2.1  按比例缩放 143
7.2.2  线性缩放 146
7.2.3  分类缩放 149
7.3  FreeTag 149
7.3.1  FreeTag基础知识 149
7.3.2  FreeTag云 152
7.3.3  使用FreeTag和Ajax产生标签推荐 153
7.4  小结 160
附录A  案例研究:社会化书签标注 161
附录B  案例研究:媒体分享 181
附录C  案例研究:个人信息管理 193
索引 20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编制
作者: [意] 阿尔贝托·博斯凯蒂(Alberto Boschetti) 卢卡·马萨罗(Luca Massaron)著
作者: 高志强 潘越 马力 等编著
作者: 王长波 高岩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戴维·克林顿(David Clinton)著
作者: 杜春洋 王宇超 等编著
作者: 目丁兔 编著
作者: [美] 迈克尔·弗里曼(Michael Freeman), 乔尔·罗斯(Joel Ross)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