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宏观经济学
作者 : (美)约翰•达菲(John Duffy) 等编著
译者 : 贺京同 那艺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9-05-16
ISBN : 978-7-111-62584-1
适用人群 : 本书适合经济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作为实验经济学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经济学爱好者了解学习经济学前沿发展的参考读物。
定价 : 9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8
开本 : 16
原书名 : Experiments in Macroeconomics
原出版社: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首部以实验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当前,实验宏观经济学是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其产生背景在于:经济学家在现实中主要基于非实验的观测数据来评估宏观经济学的各种模型及其假定。然而,在很多情形下,评估这些模型的必要数据是无法观测的。因此,近年以来,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在实验室的受控条件下运行各类宏观经济模型,以作为收集必要数据的替代性手段,并据此考察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假定的经验可靠性,从而深化了经济学家对均衡选择、宏观政策制定等问题的理解。
全书共分为8章:第1章为“实验室中的宏观经济学”,第2章为“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预期实验”,第3章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经济实验中的冲击持续性”,第4章为“在学习预测型宏观经济实验中的预测误差信息与异质性预期”,第5章为“消费对未来价格和利率响应的实验”,第6章为“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行为的实验”,第7章为“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优化演进:来自实验室的证据”,第8章为“一个搜索模型下货币重要性与花拼搏中性的实验证据”。这些议题涵盖了实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图书特色

新文科·新经典
实验宏观经济学Experiments in Macroeconomics
[美] 约翰·达菲(John Duffy) 等著
    贺京同?那艺?等译
带你认识宏观经济现象的实验室研究之道

上架指导

经济理论

封底文字

一部以宏观经济学的实验研究为主题的论著!该书向读者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经济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新兴前沿领域之一——实验宏观经济学。
全书集合了当前国际上该领域主要学者们的研究,基于不同的宏观经济模型框架,针对消费行为、预期形成、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政策等主要宏观经济学议题展开的实验室研究,旨在带领读者认识宏观经济现象的实验室研究之道,并深入了解如何在实验室中运行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以及如何基于实验室方法获取传统意义的宏观经济学实证无法获悉的洞见!
本书核心框架:
●  实验室中的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预期实验
●  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实验研究
●  特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验研究

译者序

《实验宏观经济学》是一部以宏观经济学的实验研究为主题的论著。在译者近年翻译的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相关著作中,本书无疑展示了一个重要的新兴学科领域——实验宏观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在理论假设与研究方法上泾渭分明,但同为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前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于近十几年涌现出了多位可视为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经济学家突破了以同质理性人为假定的标准新古典理论框架,将经济学的分析前提推进至“现实人”的异质性认知层次,认为个体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的偏离新古典均衡的“异象”。与之相对应,实验经济学家并不完全否认经济学研究中的理性人假设,并笃信均衡一定会实现,认为“异象”仅源于一些市场机制或交易环境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习效应,最终市场一定会达到均衡,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更具体地说,行为经济学家较强调基于个体心理特征来考察其偏好和判断对理性模型的系统性偏离,比如卡尼曼与特沃斯基著名的“亚洲病”问题实验、塞勒针对杯子和笔的估价实验等;实验经济学家则强调应在实验中重视时间因素的作用,认为只要时间充分,个体会经由学习效应推动市场走向理性均衡,比如史密斯的双向市场拍卖实验等,此时,经典理论仍是对市场均衡条件下人类行为的有效描述。由此可见,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都认为经典理论需要修正与调整,但对修正与调整方式的看法完全不同。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功,也推动了其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对应学科——行为宏观经济学和实验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在21世纪的迅速发展。纵览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宏观经济学发展史,如果说新兴古典主义通过将理论构建于个体理性决策模型之上,解决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的窘境,那么新凯恩斯主义则在微观基础之中又加入垄断竞争、信息不对称等市场摩擦因素,从而使研究者得以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考察,而行为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将微观基础的构建推进至个体背离理性假定的异质性认知层次,以图恢复凯恩斯本人在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时对公众心理因素的强调。与之相随的是,实验宏观经济学将被试者直接置入微观基础之中,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决策者身份,如消费者、厂商、中央银行货币委员会等,从而可在受控的实验室内实际运行一个新兴古典主义或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从具体的研究切入点来看,实验宏观经济学又可区分为“承继于实验经济学的实验宏观经济学”与“承继于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宏观经济学”,前者侧重于基于实验方法来考察当时间充分时,怎样的市场条件可促使被试者通过学习而使交易结果收敛于宏观稳态,而后者侧重于基于实验科学等的方法来考察那些不能通过学习收敛于稳态的宏观“异象”,并试图做出行为经济学的解释。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后者包含于行为宏观经济学,属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实证部分。
然而,长久以来,宏观经济学一直被视为一门非实验性的科学,正如自然科学中的气象科学或天文学那样,仅能基于现实观测数据来检验其理论。在许多人看来,对宏观经济进行受控操作以图考察特定变量的作用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历史只会出现一次且不会重演,而“可重复性”是任何科学实验所应必备的特征。然而,现代宏观经济学将理论建构于微观基础之上,却恰恰为引入实验方法提供了可能——由于决策由个人做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行为的加总映射,因此,微观经济学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而受控的实验早已被微观经济学接纳为可与计量方法相比肩的主流实证手段。所以,基于实验室条件来评价宏观经济模型的假定与预测已充分具备了方法论上的可行性。
由此可见,当前广泛存在的实验室宏观经济研究恰是宏观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其解决自身方法论困境的尝试手段。首先,实验室方法的引入是对传统的宏观计量检验方法的补充。在对宏观经济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检验时,现有的计量研究手段无法对所有的混淆因素进行控制,这导致待考察变量的因果关系很难从现实数据中得到细致甄别,实验室方法却可以有效地解决变量的控制问题。其次,原有的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无法直接反映微观主体的内在认知进程,如预期形成等,使得许多新提出的理论假设及其推论无从得到检验,而实验方法恰恰可为此提供更直接的数据生成来源,以弥补传统统计方法之不足。最后,传统的宏观计量检验方法只能基于历史数据来对各种新的政策提案或机制设计进行评估和预判,但如果现实决策环境有别于历史情形,那么基于历史数据的推演可能无法有效地用于新时期的政策预判与前瞻。小型的受控实验室恰恰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政策“培养皿”,以方便考察各种宏观干预措施的潜在效果,这也避免了直接执行新的政策时可能遭遇的巨大社会风险。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宏观经济研究开始接受实验室方法,涵盖了消费与储蓄、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货币与财政政策等诸多宏观经济问题领域。
为此,我们为读者隆重推荐本书。本书是“至今为止一部旨在认识宏观经济现象的实验室研究之著作”。书中各章乃是该领域主要学者基于不同的宏观经济模型框架,针对消费行为、预期形成、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政策等主要宏观经济学议题展开的实验室研究。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如何在实验室中运行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以及如何基于实验室方法获取传统意义的宏观经济学实证无法获悉的洞见。
本书共分为8章。根据各章内容,全书的体系结构可概述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章“实验室中的宏观经济学”,是对实验室实验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界定与性质描述,同时也是对全书内容的提纲式说明。
第二部分为第2章“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预期实验”。该章以预期的实验研究为切入点,概述了实验宏观经济学的两大常用实验设计,即学习型预测实验和学习型最优决策实验,相当于全书的方法论总纲。其中,在学习型预测实验中,被试者的唯一任务是对特定变量进行预测,然后,再由计算机助其算出最优选择。而在学习型最优决策实验中,被试者的任务是直接决定如何进行最优选择,因此他们的预测是隐而不见的。由于宏观经济模型一般要比微观经济模型复杂得多,因此,将被试者的实验任务区分为预测任务和最优化任务是一种很方便的手段,这极大地提高了在实验室下运行宏观模型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为第3~5章,可视为针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实验研究。其中:第3章“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实验中冲击的持续性”,是在实验中运行了一个DSGE模型,探讨外生冲击下的产出、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持续性问题。第4章“在学习型预测宏观经济实验中的预测误差信息与异质性预期”也通过运行一个DSGE模型,探讨了信息反馈机制如何影响预期形成。第5章“消费对未来价格和利率响应的实验”则运行了一个简单的生命周期模型,探讨了当未来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消费者会对其最优选择路径做出怎样的调整。
第四部分为第6~8章,可视为针对特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验研究。鉴于近年的研究进展,这几章主要围绕货币政策问题展开。其中,第6章“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行为的实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来自实验室的证据,展示了由货币幻觉、自适应学习以及策略不确定性导致的货币非中性,这些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对各种政策规则和中央银行策略的透明度进行评估。由此,第7章“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优化演进:来自实验室的证据”进一步讨论了中央银行沟通对于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随后,第8章“搜寻模型下货币重要性与货币中性的实验证据”则在实验室中运行了一个搜寻模型,以此考察货币供给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发现当货币供给翻倍后价格水平也翻倍,这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预测一致,但当货币供给缩减时,价格并未相应地下降。这一实验结论对于中央银行如何实施数量型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本书从方法、问题与政策3个层面,以重要的实验研究为实例,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实验宏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与研究全貌。阅读本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实验室方法对宏观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深刻意义,从而为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与政策设计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借鉴。
本书由著名实验宏观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经济学系教授约翰·达菲编著。达菲教授于1992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匹兹堡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莫纳什大学、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等著名学术机构任职或访学,多年来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Economic Journal)《博弈与经济行为》(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版)中“实验宏观经济学”词条的撰写人,并参与了《实验经济学手册》(第2卷)、《计算经济学手册》(第2、4卷)等书的编写,是当前实验宏观经济学领域最为活跃的领军学者之一。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贺京同教授主持完成。第1章由贺京同、那艺翻译;第2章由那艺翻译;第3章由贺京同翻译;第4、5章由贺京同、付婷婷翻译;第6、8章由贺京同、祝永庆、靳晓婷翻译;第7章由贺京同、赵子沐翻译。最后,由贺京同对全书的译文进行了全面的校订。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难免才识有限,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当甚至错误之处,还请读者谅解并指正。
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
本书还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2&ZD08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9YJA790025)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谢忱。

贺京同
己亥春正月于南开园

图书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1章 实验室中的宏观经济学1
1.1 引言1
1.2 各章概览2
第2章 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预期实验9
2.1 引言9
2.2 对外生过程和实地数据的预测13
2.3 学习型预期16
2.4 学习型最优决策41
2.5 结论50
第3章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实验中冲击的持续性60
3.1 引言60
3.2 实验设计62
3.3 预测67
3.4 实验结果69
3.5 结论76
附录3A80
第4章 在学习型预期宏观经济实验中的预测误差信息与异质性预期90
4.1 引言90
4.2 相关文献91
4.3 实验设计94
4.4 研究发现98
4.5 结论110
第5章 消费对未来价格和利率响应的实验114
5.1 引言114
5.2 理论116
5.3 设计和实验过程118
5.4 结果122
5.5 结论129
附录5A 实验说明133
第6章 关于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行为的实验137
6.1 引言137
6.2 货币非中性的途径141
6.3 在实验中被试者作为中央银行家147
6.4 透明度与沟通问题155
6.5 政策实施162
6.6 流动性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166
6.7 结论172
第7章 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优化演进:来自实验室的证据184
7.1 引言184
7.2 两个实验187
7.3 相关实验经济环境189
7.4 实验设计192
7.5 结果194
7.6 结论203
第8章 搜寻模型下货币重要性与货币中性的实验证据207
8.1 引言207
8.2 相关文献210
8.3 拉各斯—赖特环境212
8.4 实验设计215
8.5 实验结果218
8.6 结论230
附录8A233
作者列表24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孙毅 著
作者: (美)大卫 R.贾斯特 (David R. Just )
作者: (美)斯蒂文 E.兰德博格(Steven E.Landsburg)
作者: 刘常宝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