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黄金屋:宏观对冲基金顶尖交易者的掘金之道(增订版)
作者 : (美)史蒂文·卓布尼(Steven Drobny)著
译者 : 郑磊  译
出版日期 : 2013-12-09
ISBN : 978-7-111-44711-5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2
开本 : 16
原书名 : 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作者选取全球顶尖的13位对冲基金从业者,对他们进行了访谈。作者的初衷是围绕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来谈,但他们的谈话内容却进行得更深入、更广泛,包括了很多投资内容和经验,涉及投资风格和原则、风险、资产组合、历史、政治、央行政策、全球化、交易、竞争、聘用、入职、对冲基金的改革等,揭开了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

图书特色

对冲基金掌门人很少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赚钱方法,但本书作者却凭借实力和人脉撬开了他们的嘴。作者选取全球顶尖的13位对冲基金从业者,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尽管作者的初衷是围绕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来谈,但他们的谈话内容却进行得更深入、更广泛,包括了很多投资内容和经验,涉及投资风格和原则、风险、资产组合、历史、政治、央行政策、全球化、交易、竞争、聘用、入职、对冲基金的改革等。本书出版后,立刻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亚马逊网络书店排名始终居高不下,同时《金融时报》《福布斯》《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也给予了好评。

这些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在访谈中分享了他们的思考风格并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他们关注着数量惊人的市场影响因素,他们非常重视对时机的精妙掌控,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归纳法而非演绎法,将广泛的不同因素联系起来。
——罗伯特·希勒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放在床头每晚必读。
——比尔·格罗斯 PIMCO董事总经理
《黄金屋》是深入了解宏观对冲基金交易者所思所想的最佳途径!有这样一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会让我的学生认真研读此书!
——纳西姆·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每个局外人都喜欢谈论对冲基金,但真正执掌对冲基金的人对此却讳莫如深。本书出版之前,这是一个外人难以接近的神秘世界;在本书出版之后,人们得以从独特的视角洞悉这个世界。未来,历史学家一定会感谢作者为我们记录了一场悄然进行的金融革命及其背后的思想。
——尼尔·弗格森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书中那些神秘的对冲基金操盘手的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纽约时报》




对于将资金投入这个领域的基金投资者来说,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金融时报》
史蒂文·卓布尼做到了其他人,特别是媒体很难做到的一件事:让对冲基金经理们分享他们的交易秘密。
——《机构投资者》杂志
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过去从未有人揭秘过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幕后的精英,也没有人像书中的对冲基金经理那样展示过他们精妙的思想。
——《福布斯》杂志

史蒂文·卓布尼
(Steven Drobny)

卓布尼全球顾问公司的发起人和合伙人。这家机构专门从事全球宏观经济的调查和咨询,客户为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公司。在开创公司之前,卓布尼曾效力于德意志银行的对冲基金集团,分别在伦敦、新加坡、苏黎世工作。卓布尼先生在巴克内尔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

郑 磊
任职香港某银行,系投资银行投资董事,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MBA,战略与资本运营资深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员。曾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基金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在内地和香港出版《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聚变——中国资本市场备忘录》《逆向投资策略》等十余部专著和译著。个人专业博客:http://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新浪微博:www.weibo.com/charlielzheng。

图书前言

本书第1版于2006年春出版,很接近那时所谓“伟大的现代化”末期,那是一个低波动性、低利率、收益率扁平、全球股权和资产市场强劲发展的时期,投资者不担心风险。从那以后,我们目睹了这一范式被扫荡一空,极端波动性再次杀回市场。巨大而且发散的利率波动已经成为常态,权益和住房市场多次从高位陡直下跌。全球各国央行和政府都采取了创新的流动性对策和救助行动,提供了货币和财政刺激。这些行动并非是没有代价的,商品价格先暴涨继而被廉价抛售,进一步恶化了政策制定者需应对的复杂的通胀局面。
  正如海曼·明斯基曾经观察到的——稳定性似乎孕育了不稳定性。杠杆是在低波动性的平静时期设立的,最终却被自身重力压垮,并受到央行提高利率的推波助澜。大潮退后,很多东西现出了原形,特别是复杂的衍生品(SIV、CDO、CLO等)和房屋抵押领域的创新活动,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创造出了庞大的信用贷款。现在大家明白了,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评估机构、政府、银行、投资者和过度借贷的房主都懊悔不已(关于这方面更多的内容,见“附录A:2008年的崩溃”,作者李R. 托马斯三世)。
  当热钱抽离之后,本书中很多基金经理的预言成真了。特别是我们已经见识过美元的衰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品和石油的反弹就很少见,住房市场繁荣泡沫突然破裂,全球主要的权益市场崩溃了,信贷利差大幅扩大,波动性从历史低位开始反弹。
  有争议的是,过度宽松的信贷也是2003~2007年低波动年代的主要推手,而信贷紧缩则导致了2007年和2008年形势尖锐逆转。正如各国央行再次降息去救助投资者,本次周期的下一只靴子还悬在我们头顶上。但是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般通胀、恶性通胀、滞涨还是通缩呢?类似的问题还有,世界将改变由政府继续提供刺激的凯恩斯主义,还是会采取奥地利学派建议的痛苦路线?谚语所说的“世界上总有哪个地方会有牛市”,可能会增强政府干涉、管制,颁布更多的法案。全球化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被改变吗?投资的影响将会变成什么样?
  其他重要的问题也摆在投资者面前:是否新兴经济体将会与发达经济体脱钩?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能否在没有它们最大的客户的帮助下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美国是否将经历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一个欧洲式的泥潭,还是另一场大萧条?
  2008年,宏观变量已经明显变成了影响投资表现的关键推手。由下而上,关注微观的权益、债券和商品投资者已经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大多数全球宏观基金经理仍能保存投资实力。正是基于此,在探索这个持续动荡的市场方面,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管理经理处于特别优越的位置。本书中采访的基金经理向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有关全球宏观战略的快照式解说。他们的渊博知识将会对那些想尝试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代中搏击的投资者很有助益。
  对于这一版的修订,我在吉姆·莱特纳那一章增加了第二部分内容。另外还对彼得·席尔这一章做了补充,新增内容来自为卓布尼全球咨询客户提供的资料。最后,增加了两篇由李R. 托马斯三世(博士)撰写的附录文章,这也是来自过去两年我们为客户提供的研究项目:第一篇是极有先见之明的有关衍生品导致市场崩溃的文章,题目是“2008年的崩溃”(写于2006年6月),第二篇是“谁控制着流动性”(写于2007年4月)。

史蒂文·卓布尼
曼哈顿比奇,加利福尼亚州
2008年6月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放在床头每晚必读。
           ——比尔•格罗斯,PIMCO,董事总经理


《黄金屋》是深入了解宏观对冲基金交易者所思所想的最佳途径!有这样一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会让我的学生认真研读此书!
         ——纳西姆•塔勒布,《黑天鹅》作者
每个局外人都喜欢谈论对冲基金,但真正执掌对冲基金的人对此却讳莫如深。本书出版之前,这是一个外人难以接近的神秘世界;在本书出版之后,人们得以从独特的视角洞悉这个世界。未来,历史学家一定会感谢作者为我们记录了一场悄然进行的金融革命及其背后的思想。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些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在访谈中分享了他们的思考风格并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他们关注着数量惊人的市场影响因素,他们非常重视对时机的精妙掌控,最重要的是,他们以归纳法而非演绎法,将广泛的不同因素联系起来。
         ——罗伯特•希勒,耶鲁大学教授,《非理性繁荣》作者

《黄金屋》将会成为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圣经,在此之前,那些顶级投资人的思想就如同拜占庭帝国一样神秘而遥远,本书不仅描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也描述了他们的天赋异禀。本书解释了他们何以能够从纽约、伦敦的一间间斗室中赚取难以计数的巨额财富,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市场上最珍稀“物种”的期数——这个物种能够一直赚赚赚,哪怕是在最艰难的行情下
——加文·戴维斯,支点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
书中那些神秘的对冲基金操盘手的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纽约时报》

对于那些将资金投入这个领域的基金投资者来说,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金融时报》

史蒂芬•卓布尼做到了其他人,特别是媒体很难做到的一件事:让对冲基金经理们分享他们的交易秘密。
         ——《机构投资者杂志》

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过去从未有人揭秘过全球最大对冲基金背后的精英,也没有人像书中的对冲基金经理那样展示过他们精妙的思考。
         ——《福布斯杂志》

作者简介

(美)史蒂文·卓布尼(Steven Drobny)著:磊博士,任职香港某银行系投行,担任董事总经理,系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国际认证管理咨询师,具有财务顾问、企业融资、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和研究等近10年工作经验。郑磊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General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分别取得博士和MBA学位,是战略与资本运营资深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曾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基金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管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智囊团首席顾问师,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投行之前曾服务于IBM、MSI等跨国公司,有10年制造业经营管理和管理咨询从业经历,多次参与跨国企业的并购与制造转移项目。郑磊博士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出版了10余部资本市场和金融专著、译著。财经专业博客:charlielzheng.chinavalue.net 新浪微博:www.weibo.com/charlielzheng

译者简介

郑磊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在翻译本书之前,我还参与了《市场的霸主:对冲基金世界的超额回报大师》一书的翻译(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那本书也是一个基金经理采访集,但内容聚焦在微观对冲基金方面。当华章编辑王颖将这本书的新版寄给我时,我发现正好可以跟微观对冲基金组合,这样就全部覆盖了对冲基金行业,让读者获得了全景认识。
  坦率地说,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是发达的金融业的产物,而中国目前仍面对着一个资本项目不开放、资本市场基础薄弱、金融产品种类很少、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的境况,讨论全球宏观对冲,还是一个看似相当遥远的话题。
  但是,这却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金融资本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最有挑战性的博弈战场,不仅需要跨领域的金融知识结构,更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沉淀下的智慧精华。对于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而言,投资是在时空上没有任何界限、没有任何限制的,问题只在于你能否驾驭多样化、分散化投资的主题和掌控好投资时机。你可以也应该在全球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投资能给你带来盈利或者起到对冲保值的任何标的物。因此,全球宏观经理人会时刻监察着利率、股票、现金、商品、衍生品、地产,并关注每一资产类别中的一系列产品。这是一个资本万花筒,是一个万变大世界,你只需要成为那个能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多头、空头,货币、股票、期权、期货、套利,定向型交易、相对价值型交易、绝对价值型交易,即期、远期、掉期,beta、gamma、vega、CDS、CDO,收益率曲线,夏普比率,所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显得那么生僻,但是这种情况将不会持续太久。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资本项下的开放已经提上了日程。香港作为中国金融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金融中心,存在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操作实践和发展空间。有志于在这个专业领域发展的“聪明小子”们,应该及早动手,开始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而这本书提供了该领域大师们的观点和视角,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全球宏观对冲领域是一座金矿,是一大片摇钱树林,等待着金融天才们去发掘其中的宝藏。

郑磊
2013年7月31日于香港中环

推荐序

2004年,我在巴塞罗那第一次与史蒂文·卓布尼和安德斯·卓布尼见面。在那次之前,他们邀请我在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会议上做过主题演讲。那时,我对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还只有非常粗浅的了解,但还是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类活动的主题发言基本上就是一种娱乐方式。毫无疑问,我讲了一大通美利坚帝国行将衰亡,或是关于美国赤字不可持续性,或者由于某些地缘政治危机引发的即将爆发的流动性危机。会议参加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他们礼貌地听着,但是在后面的问答环节显示出了毫无掩饰的怀疑态度。即便在下个四年能够见证最伟大的金融改善,他们仍有足够的理由保持怀疑。
  这次大会的真正内容当然不是我的餐后演讲,而是第二天开始的以“我喜爱的交易”为主题的同行对话。我怀着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听着,一连串的“聪明小子”(这是卓布尼对宏观对冲基金经理的叫法)站起来,精确地解释着如何通过复杂的交易赚取天文数字的收益,以及诸如此类我从未听说过的东西。什么是“掉期”“固定期限掉期价差期权”(steepener)?每个人都在说的“瑞郎”(Swissie)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大学里度过了几乎全部的职业生涯,期间除了在英格兰银行工作过一年以外,多年来我一直自负地认为学术界才是最聪明的人的圈子。尽管薪酬不是特别优渥,但是作为学者所得到的愉悦还是足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当然我也总是担心宏大的理论与实践存在隔阂。我和同事们经常谈到学术圈的小社会和实践中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很多年来,我一直把自己称为经济史学家,装作非常了解这个金融世界的样子。在参加了卓布尼主办的大会后,我意识到自己近乎一无所知。
  那些全球宏观“聪明小子”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从传统经济学中吸取理论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证研究,形成某个特定的交易概念,进而执行交易并获取结果的方式。这通常是社会科学和人性中缺乏的一种方式,将其在实践中运用一年,通常是一个月,就能清晰地看到交易是否成功,是赚钱还是亏损了。
  我在巴塞罗那看到的东西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心中暗下决心要参加更多这类活动,如果可能的话,更近距离地接触对冲基金管理业务。我认为这是了解经济理论和金融实践之间关系的更好的方法。
  史蒂文·卓布尼的这本书因记录了一场非常特殊的金融革命而做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对冲基金的崛起被认为是过去15~20年里金融市场具有决定意义的结构性变革。未来的历史学者将会感谢卓布尼,至少是会感谢他记录了本书中提到的那些绝世少见的“聪明小子”的回忆。
  尽管这本书写于2004~2006年,离这场大规模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崩溃以及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甚远。本书仍值得在今天重读,许多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涉足了这场危机,亲身感受了美国金融杠杆的爆炸式发展以及扩大赤字的不可持续的趋势。如果说谁早就洞察到了这次伟大的结构性变革,不仅仅是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东亚和南亚的崛起的话,那就是宏观对冲基金。
  西方经济正面临衰退,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因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濒临破产,我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经济时期。波动性又卷土重来了。然而这帮“聪明小子”中最聪明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大趋势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确实从中赚到了钱。任何想以他们为榜样的人,都能从史蒂文·卓布尼汇集的这些“聪明小子”的卓越见解中获益匪浅。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哈佛商学院威廉·齐格勒讲座教授
哈佛大学劳伦斯A. 蒂斯历史学讲座教授
《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和
《金钱纽带》(The Cash Nexus)等系列著作的作者
2008年7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概述
约瑟夫·尼古拉斯(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创建人、董事长) / 1
第2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历史 / 4
第3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未来 / 27
第4章
家族基金管理者
吉姆·莱特纳(猎鹰管理公司,维考夫,新泽西) / 31
第5章
自营业务交易员
克里斯蒂安·西华约(高盛公司前自营交易部负责人) / 80
第6章
研究员
安德斯·卓布尼博士(卓布尼全球咨询顾问公司) / 111
第7章
银行司库
约翰·波特博士(巴克莱资本) / 140
第8章
中央银行官员
苏希尔·瓦德瓦尼博士(英格兰银行前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 / 166
第9章
网络达人
彼得·席尔(PayPal公司前CEO及联合创建人,Clarium资本) / 183
第10章
场内交易员
依拉·哈里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Praxis公司) / 204
第11章
先锋
吉姆·罗杰斯(纽约) / 221
第12章
商品交易专家
德怀特·安德森(纽约Ospraie管理公司) / 242
第13章
股票操盘手
斯考特·拜森特(拜森特资本管理公司,纽约) / 268
第14章
新兴市场专家
马尔科·德米特里耶维奇(紫杉资本公司,迈阿密) / 288
第15章
固定收益证券专家
大卫·戈顿,罗布·斯坦丁(分散化基金管理公司,伦敦) / 305
第16章
货币专家
佚名 (货币基金经理,伦敦) / 320
终篇
附录A
2008年的崩溃
李R.托马斯三世(福林特洛克全球投资) / 336
附录B
谁控制着流动性
李R.托马斯三世(福林特洛克全球投资) / 342
附录C
为什么全球宏观投资策略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李R.托马斯三世(福林特洛克全球投资) / 348
附录D
寄语投资者:一个关于全球宏观策略的注解
约瑟夫拉斯(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创建人、董事长) / 354
致谢 / 357
参考文献 / 36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贾森·威廉斯(Jason Williams)著
作者: (美)马丁 J.惠特曼(Martin J. Whitman)著
作者: (美)扈启平(Joseph hu)著
作者: [美]欧内斯特·陈(Ernest P. Cha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