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投资的艺术
作者 : 亚历克.埃灵厄
译者 : 方军 吴襄
丛书名 : 投资与理财
出版日期 : 2002-03-27
ISBN : 7-111-09565-0
定价 : 24.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67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前言

本书的第1版主要是在1952年下半年和1953年写作的,于1954年初完成。1960年的第2版在内容上有了一些增加和改动。现在的第3版写于1970年1月到7月间。目前这一版做了很大改动和增加,但第1版中的大部分内容像它在最初一版时那样有效,无须改变。

改动是基于两个主要原因做出的。一个是市场及其总体背景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20世纪50年代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是作者学到了很多他在15年或20年前不知道的东西。

在英国,投资分析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还只是在一个相当小的范围内存在。基本面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是在1948年公司法案出台后才开始的,而投资分析师协会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成立(直到1969年我们才有了图形和技术分析师协会)。研究活动有了巨大的扩展;设有研究部门的证券经纪公司对其进行了扩充和完善,而且利用计算机为他们工作,原来被经纪人所雇佣的统计师们,现在也有了一块可以精心研究的小天地。

不仅经纪人变化了;市场也变化了。随着信托基金数量的增加和与人寿保险相关的股票的成长,直到20世纪50年代其规模还很小的单位信托基金,在20世纪60年代特别在最近几年得到了扩张。单位信托基金和契约型储蓄的成长,似乎减少了个人投资者的市场活跃性,而且机构性业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没有萎缩,交易量可能在最近的股市繁荣中达到了它的最高水平,而工业类股票的最高交易笔数记录则出现在1959年大选时。

20世纪60年代是股票风靡的10年,它显示出投资者有多么盲目;他们必须越过海峡去看看欧洲的其他市场,其中有很多市场至今未能再达到它在1960年、1961年和1962年时的高价格水平。在1970年,我们看到金融时报工业普通股指数处于1959年顶部之下,尽管1962年4月在一个不很高的价格水平上开始推出的金融时报精算师500种指数稍好一些。

在此期间,人们对图形的兴趣及运用都有了很大提高。在1948年之前,当我们只有公司的基本数据时,人们可能会认为图形是不可缺少的,但从那以后,由于供分析师进行公司基本面分析的数据质量得到改善,人们可能会认为图形的必要性降低了。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没有把在“投资研究”开始制作证券图集并卖其影印件之前证券图的难以获得太当回事儿,或者没有意识到证券图在1947年时的利用是相当肤浅的,而其在1970年时得到的合理利用,能够使人们的研究充实一千倍。(在我看来,这可能还是低估了的。)

这需要相当开阔的视野。人们肯定没有想像到,英国海外投资是从波塞冬(Poseidon)开始的;澳大利亚的采矿风潮只不过是英国海外投资的长资本流系列的一个环节。遥远的前景通常是极其诱人的;回顾一下南海泡沫吧!这里也出现了持续足有一个世纪的对美国市场的热衷;现在已并入克雷恩沃特·本森(Kleinwort Benson)的罗伯特·本森(Robert Benson),在19世纪50年代积极参与了美国铁路融资,它与赫塞尔蒂尼(Heseltine)、鲍威尔(Poell)一样,仍然是在伦敦证券经纪人中享有很高威望的公司。卡菲尔(Kaffir)热潮更接近人们的记忆。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期注册的那些重要的石油公司,使人想到将会有一个石油热潮出现,而在一两年后,更大的橡胶热潮使此类股票在英国的证券交易所引起了投资者的普遍兴趣。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卡菲尔热潮,但可能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在1956年和1957年,加拿大也出现了石油热潮。人们对欧洲股票的兴趣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增强,而投资者在这方面的经历到目前为止是相当不愉快的。但是如果英国加入共同市场,欧洲股票可能就会成为英国人投资的更重要的媒介。

我们还必须面对新的货币和新的投资媒介。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加上伦敦城的金融创造性,造就了欧洲美元,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美国的投资惯例、可转换债券(在英国,它一般不是一种债券,而只不过是一种无担保的借款证券)和担保。在瓦尔堡,人们还发明了浮动利率债券。今后我们无疑还会看到更加奇怪的创新。

也许对于我的读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看看我在写完第1版后从20世纪40年代末和20世纪50年代初所目睹的事情中又学到了多少。我一直在使用证券图,并且希望能从干中学。市场变化了,而且表现出新的经验;我怀疑“头肩”模式在二战后期到1952年底部之间的时期是否真的重要,但它从那以后变得很重要了。爱德华兹与迈吉(Edwards & Magee)的《证券趋势的技术分析》使我受益匪浅,在书中他们强调了“头肩形”的重要性,并且澄清了对支持和阻力的认识。我从加菲尔德·德鲁(Garfield Drew)在波士顿每周出版的《零股研究》和萨姆·科斯劳(Sam Coslow)创办的《指标摘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有了更多时间去检验自己的观点,而且它们中的一些正如我所愿。曾在战前和战争刚结束时还是记录普通股的一个出色先行指标的“信任度”,并没有显示其功效,但是,如果今后再出现一个股息波动较多而金边债券波动较少的市场,其原有的重要性就会重现。它不能被忽略;它似乎仍是衡量市场贵贱的最好尺度,它比在最近五年里变得很流行的市盈率要好得多。

另一种似乎很有用的美国人的发明是“升降线”,“投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使用它。这是对股票指数进行验证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当二者不协调同步时,一个人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像道氏理论家注意到铁路类股票和工业类股票出现分歧时那样保持警觉。

我必须感谢所有我遇到的并与之交流的各类分析师,感谢所有与我通信并向我提出难题、督促我不断提高的投资者,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搭档哈维·斯图尔特、我的秘书朱迪斯·高勒小姐,以及玛格丽特·纳里斯太太为我提供的帮助。


1970年9月于剑桥

图书序言

在市场表现得更加关注短期利润、投资者更加狂热地寻找能够创造新奇迹的股票的当今时代,亚历克·埃灵厄看到他的著作的再版,一定会非常高兴。他坚信,成功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全面理解控制市场的长期力量的基础上,并赞同西班牙出生的哲学家乔治·桑泰阿恩阿(George Santayana)的那句名言─“那些忘记过去的人将会被历史的重复所惩罚”。于是,对他来说,他在英国所开创的运用图形进行的技术分析,其魅力在于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价格运动。对他来说,知道投资者过去在何时买进和卖出,同最大限度地了解公司财务的详细情况是一样重要的。长期的经验也使他明白,所有市场运动都基于控制投资者行为的两大情绪─贪婪和恐惧。要想获得持续的盈利,投资者必须能够判断出目前市场上是哪种情绪占据着上风。

仔细阅读埃灵厄的书,可以使投资者把自己武装得更加充实,以应对如今极其易变的市场。虽然我们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千年,但我们仍同从前一样使用着这些投资术语。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们的反应很大程度上仍重复着原来的方式。


约翰·昆因汉

2000年1月

作者简介

亚历克.埃灵厄: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方军 吴襄:暂无简介

译者序

亚历克·埃灵厄(Alec Ellinger)的《投资的艺术》,是一部介绍投资分析方法的经典之作。该书首次出版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了,虽然时过境迁,但它仍受到出版商和读者的青睐,可见,这本书是有生命力的,其内容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鉴于此,我们把它翻译过来,奉献给那些对证券投资感兴趣的中国读者。

埃灵厄在《投资的艺术》中首先介绍了证券市场波动的一般理论。证券价格的波动根本上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所致,因此进行技术分析的前提是要对证券市场(包括市场的主体,投资者和市场的客体,各类证券)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市场又是处于运动状态当中的,因而趋势的概念对于技术分析极为重要,正因为有趋势的存在,技术分析才有预测功能可言。作者还向读者介绍了股票价格指数、固定利息证券指数、股息、信任度、升降线和活跃性等基本的投资分析工具,借此,投资者可以分析趋势、作出判断。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作者从理论过渡到了实践。他联系证券市场的实际,分析了投资理论在投资实践中的运用,并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如何运用证券图帮助我们进行投资决策。他特别强调解析图形的重要性,并结合大量实例,对各种形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同时介绍了利用图形判断趋势变化的经验和技巧。读过之后,人们会感到确有奥妙在其中。

《投资的艺术》是一本技术分析著作,那么又如何看待技术分析呢?对于技术分析,人们褒贬不一,怀疑者大有人在,盲从者也比比皆是。实际上,技术分析是一种方法,也仅仅是一种方法。成功的投资,必须将技术分析与公司基本面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技术分析的价值也是不容否认的,它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长期的投资实践所证明。问题不在技术分析这个工具上,而在工具的使用者身上。如果是机械地套用而不是灵活地运用,再好的方法也难以收到好的结果。

让我们再回到中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上来。我国证券市场十余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其中的缺陷和问题也不少。在一个尚不规范的证券市场中,技术分析的作用自然会受到局限,也容易被人恶意利用。这就需要投资者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也要求投资者对技术分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应当相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真正的技术分析将会有越来越大的用武之地。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方军和吴襄共同承担。王新、张东风、钱小安、马慕良、侯秉乾、邢志宏、杜庆鑫、任应武、侯天耀对本书的翻译提供了审核、指导及其他方面的帮助,方志夫、英润兰、吴修源、陈以乾以及本书责任编辑王磊女士为译者提供了很大帮助,也为本书的翻译及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方  军

2001年9月26日于北京

图书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第1版引言

第3版前言
第一部分  证券市场波动的一般理论
第1章  市场 3
第2章  价格的历史 23
第3章  价格如何运动 39
第4章  指数能用来预测吗 55
第5章  控制因素 65
第6章  投资周期 77
第二部分  一般理论的实际应用
第7章  投资战略 91
第8章  周期的节奏 109
第9章  个股策略 137
第三部分  证券图的理论与实践
第10章  为什么价格图能帮我们预测 151
第11章  活跃性图 177
第12章  比率图 201
第13章  趋势与阻力 221
第14章  预测模式 239
第15章  缺口与旗形 311
第16章  趋势的变化 317
第17章  投资决策 335
第18章  基本工具与基本规则 36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Robert G. Hagstrom)
作者: (美)斯蒂芬 W.比加洛(Stephen Biga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