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投资核心资产:在股市长牛中实现超额收益
作者 : 王德伦 李美岑 张兆 张勋 等著
丛书名 : 投资者必读系列
出版日期 : 2020-09-11
ISBN : 978-7-111-66495-6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7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2017年以来的多个重要时点,兴证策略团队持续重点推荐“核心资产”方向,并前瞻性地把握住了“外资流入”这一新变量对核心资产的关键性作用,对相关投资机会进行了系统梳理。我们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和监管形势变化,叠加外资持续流入,A股开始进入全球配置的过程,需要超配中国核心资产。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客户朋友们也能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核心资产”对于中国未来股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攫取 “中国核心资产牛市”带来的收益,享受这一“长牛”的红利。为此我们写下这本《投资核心资产:在股市长牛中实现超额收益》,将我们所有关于核心资产的深度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以飨各位读者。

图书特色

张忆东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兴证国际副行政总裁

任富佳
老板电器
总经理

作序

书腰:
20年
资深市场研究团队
5年
匠心巨制
全球视野下系统性阐释核心资产
从五大行业板块、近百家公司
仔细剖析核心资产的前世今生
朱 宁 李迅雷 徐明棋
张忆东 任富佳     联袂推荐

图书前言

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完善的投资框架、深入的研究分析、勤奋的调研思考和正确的投资理念往往能够提高胜率,这是投资的科学性之所在。但是,不同时间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不同,如何把握特定时间内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投资高手在同一时间也往往观点不同,这就是投资的艺术性之所在。有些矛盾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难以把握,有些矛盾变化持续的时间则更长,带来的投资机会也更多。比如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五朵金花”,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漂亮50”,其高回报率都维持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给投资者带来了长期的、持续的超额收益。在当前的中国股票市场,我们通过持续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在整个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增长的过程中,行业竞争格局大幅优化,供给侧改革加速了行业大小分化,环保等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监管政策等合力,加速了优质企业壮大与落后企业退出的步伐,使得龙头企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这些合力作用下,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本书中定义的核心资产股价不断攀升,且大幅跑赢大盘及行业指数。通过系统性研究海外资本市场核心资产的历史表现,结合中国股市逐步进入成熟理性的长牛投资阶段,我们得出结论—核心资产持续表现的时间周期会很长,投资者越早把握这一规律,获得的超额收益就越多。2019年底,有不少人戏谑“中国股市10年才涨了1点”,如果从上证综指来看,10年前和10年后的现在都是3000点不到,但是如果我们聚焦于核心资产(如贵州茅台、万科、恒瑞医药、格力电器等),其股价早已越过了2015年大盘5000点时的股价。仅仅最近3年,立讯精密、恒立液压、爱尔眼科等一批代表新产业或者新模式的公司,都创造了巨大的超额收益。在港股市场,如果一位机构投资者没有投资腾讯,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其收益跑不赢恒生指数;而在美国股市,如果投资者没有投资以FAANG为代表的核心资产,那么其收益也几乎不可能跑赢迭创新高的纳斯达克指数。我们认为未来10年将是新核心资产大量诞生及核心资产加速表现的时代。抓住核心资产这一主要矛盾,无论对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而言,都具有其他投资策略无可比拟的价值。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是股市投资中核心资产的首倡者、定义者。2006年,张忆东先生早在担任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时,就提出了核心资产的概念,他是市场上的领先者,引领了价值投资策略的风潮。时隔10年,王德伦接过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大旗,带领团队于2016年5月发布专题报告《核心资产:股票中的“京沪学区房”》,前瞻性地指出:从宏观经济层面来说,核心资产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行业企业;从企业层面来说,核心资产是拥有持续性创造超额收益或竞争优势的企业;从二级市场层面来说,核心资产就是全市场中最具成长性或竞争优势的代表。该报告还提出“核心资产就像京沪地区的学区房,拥有较小的下行风险但升值空间巨大”。随后,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又发布了《以史为鉴,通时合变—核心资产专题系列二》,指出“经济转型和消耗性行情之下更需要聚焦核心资产”,并通过历史上核心资产的演变,寻找了一些未来潜在的核心资产方向。在之后几年的一系列研究之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不断深化、完善了核心资产理论和策略。
在2017年以来的多个重要时点,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持续重点推荐核心资产,并前瞻性地把握住了外资流入这一新变量对核心资产的关键性作用,对相关投资机会进行了系统梳理。在2017年度投资策略报告《平衡木上的舞蹈》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提到大类资产配置中A股相对性价比提升,应重点关注“红”“白”“黑”三类核心资产机会。在2017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智慧舞步:从平衡木到钢丝绳》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和监管形势变化,外资持续流入,A股开始进入全球配置的过程,需要超配中国核心资产。在2019年度投资策略报告《重构创新大时代》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再次强调国内国际“两个重构”,既是重构的大时代,又是创新的大时代。2019年机会多于2018年,应把握中国重构、全球重构提升风险偏好带来的机会。从中长期看,当前中国权益市场处于难得的战略配置机遇期。除了年度策略和中期策略,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还专门发布了“外资流入A股系列研究”,率先结合外资动向对中国股市中的核心资产进行推荐。在2017年3月系列第1篇《白马长嘶啭,挥鞭奔鹏城!—从外资资金流向角度看本轮白马消费投资的持续性》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首次提出:随着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加入A股的投资,中期蓝筹股的价值重估趋势不容小觑。从长期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A股游戏规则将逐步改变,必须重视A股的核心资产。在2019年1月系列第10篇《渐进开放的“制度红利”持续,外资流入A股可期,核心资产受益》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再次强调渐进有序开放具有制度红利。外资流入免疫于宏观经济波动,是践行渐进开放策略的新兴市场普遍享受的制度红利。A股市场上的核心资产将有望长期受益。在2020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拥抱权益时代》中,兴业证券策略团队从“国家重视、居民配置、机构配置、全球配置”四个角度,论述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权益投资的好时代”—中国股市已经步入长牛,并且应将投资核心资产作为获取超额收益的主线。
如今,核心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已被广泛接受、热烈讨论,逐步深入人心,并且给投资者带来巨大回报,为此兴业证券策略团队一方面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兴业证券策略团队领先全市场前瞻性地把握住了这一主要矛盾,运用深度研究为客户创造了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又有不少惋惜,因为即使兴业证券策略团队付出很多精力去路演、写报告,但是市场中依然有不少朋友对这一问题认识不够充分,甚至错失良机。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真诚地希望客户朋友也能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核心资产对于中国未来股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获取中国核心资产牛市带来的收益,享受这一长牛的红利。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宏观视角,着重于理论和各板块都适用的共性分析,下篇是微观视角,着重于实践与各板块不同特质相结合的个性分析。在上篇中,首先明确了股票中核心资产的定义,并对其特质进行了清晰的分析,作为进一步分析讨论的基础。在第2章中,从行业格局“重构”的内部推力和全球资产配置格局“重构”的外部催化两方面论述—为什么中国股市会在当前阶段诞生核心资产,为什么核心资产在长期会实现很好的超额收益,而现在只是这一长趋势的开始。在第3章中,把视野放宽到全球,分析韩国、日本、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等资本市场的历史经验,可以明显看出各地股票市场中的核心资产都是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香饽饽”。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优质公司的定价权却往往“肥水外流”,巨大的投资收益并没有被本地投资者享受到。中国正处于金融大开放的进程中(参见2019年下半年投资策略《开放的红利》),而全球流动性泛滥、资产荒,中国优质资产在全球中是非常好的选择,全球配置会带来长牛。有了前车之鉴后千万不可重蹈覆辙,需要与全球投资者“抢夺”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在第4章中,从外资视角出发,由静态分析转为动态分析,从美国股市“漂亮50”近20年(1970~1990年)的演化视角,以及印度股市30年的长牛行情,比较分析中国股市所处的阶段及投资启示。我们搭建了外资买卖A股核心资产“ISEF”模型,从实际操作层面把握A股核心资产的买卖时点及参考指标。
下篇是写作中最为辛苦的一部分,如果说上篇第1章是灵魂,第2~4章是骨骼,下篇的这5章则是血肉,共同构成了丰满的整体。上篇讲了核心资产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下篇则旨在解决如何筛选各板块的核心资产这一难题。由于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不同行业的差异性非常显著,对核心竞争力与关键资源的要求并不一样,不存在单一的尺度,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来筛选行业中的核心资产,因而我们根据中国股票市场行业的特点,分别针对消费品、周期品、制造业、科技成长(电子、计算机、通信及传媒)、金融地产5大板块,结合每个板块的特点,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这些行业会诞生核心资产,以及如何有效筛选出该领域的核心资产。在分析中,我们结合了大量海外资本市场成熟的龙头企业核心资产案例,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公司,也有不少知名度不高但是收益率颇高的隐形冠军,运用历史纵向研究、全球横向比较的方法,为读者全方位挖掘并展示了核心资产的魅力。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到2020年近30年,中国股票市场正处在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海外货币流动性泛滥、陷入资产荒的时刻,全球最好的资产在中国,中国最好的资产在股市。未来是一个全球配置的时代,是一个机构配置的时代,亦是一个居民配置的时代,“三重配置”会推动A股市场步入长牛。全球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配置中国资产,银行、保险、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掌握巨量资金的机构也将越来越大比重地配置中国权益资产。同样,中国居民也会像美欧等发达市场的投资者一样,越来越多地提高权益资产在财富中的比重。在这个权益投资的时代,我们衷心希望通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分析,能帮助投资者朋友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寻找出长期主线。为此我们写下这本《投资核心资产:在股市长牛中实现超额收益》,将所有关于核心资产的深度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同时也将其作为庆祝中国股票市场成立30周年的前瞻性、系统性、启发性的献礼之作。
本书是兴业证券策略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成员包括李美岑、王亦奕、张兆、张勋、张日升、李家俊及张媛,团队前成员周琳、孟一坤也为本书贡献了重要内容,全书由王德伦统稿。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多提意见、多多体谅。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

上架指导

金融投资

封底文字

随着中国股市的进一步成熟和个股的进一步分化,识别和投资核心资产成为中国A股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环节。本书从国际、行业、历史、科技、创新的不同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投资核心资产思维框架和操作技巧。
朱宁 
著名经济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教授研究员
核心资产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分别从历史、地域和产业三个维度的大量案例来证明投资核心资产获得超额收益的必然性,并告诉读者如何借力核心资产长期跑赢市场。 
李迅雷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王德伦与他的团队潜心研究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的规律,运用核心资产理念来阐述不同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及市场开放条件下不同资产的投资价值,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徐明棋 
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推荐序

推荐序一
2016年初至今,有一件事令我倍感欣慰和荣幸,那就是我们倡导的核心资产(core asset)理念现在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投资中国各类资产的标签性词语。虽然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过去10多年多次收获了A股市场所有主流评选的第一名荣誉,但是 “中国核心资产理念的倡导者”不仅仅只是一种荣誉,更体现了情怀和使命感。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16年初,把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负责人的接力棒交给王德伦先生时,提出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在2006~2007年倡导的核心资产理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当年我用核心资产来形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类似巴菲特偏好的那种具有“护城河”优势的龙头企业或类似京沪“学区房”具有地段优势的地产,而新的时代内涵可以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变化、海外比较等。
从那时起,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数年如一日地倡导、推动、充实、完善核心资产理念,不断地发布深度研究报告,举办相关的调研和系列会议,最终构建了核心资产研究的完整框架,不只是A股研究,还扩展到了港股、美股等海外市场研究及资产配置领域;不只是宏观策略,还细化到了微观领域—消费品、周期品、制造业、科技成长、金融地产板块的核心资产“ISEF”买卖策略及“核心资产50”等。
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限制出行的日子里,王德伦先生统筹、组织兴业证券策略团队撰写了《投资核心资产:在股市长牛中实现超额收益》,对我们过去数年的研究智慧进行了总结和升华。面对疫情笼罩之下的全球经济迷雾,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著书立说,大力提倡核心资产理念,阐述赢家之道,正是有使命感、有担当、有意义的工作。
展望未来5~1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核心资产理念仍将持续保持生命力,有助于大家提升研究的洞察力和投资的胜率。虽然过去4年核心资产的结构性牛市已经初生牛犊不怕虎,超额收益明显,但是这很可能只是长牛的序幕阶段,核心资产行情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长牛基因,方兴未艾。
什么是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就是那些顺应时代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治理完善、财务清晰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2016年至今,伴随中国供给侧改革及科技创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精彩转型,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优胜劣汰、赢家通吃,核心资产时代来临。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在《核心资产的世界》《“核心资产50”标的组合》等报告中深入阐述和定义过核心资产,之后被各家卖方及买方研究机构团队引用。温故而知新,我把本书收录的核心资产定义摘抄在这篇推荐序中。
核心资产的第一层次要求是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适应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新形势,在行业优胜劣汰中胜出,强者恒强,盈利能力有保障甚至实现持续成长。通常,核心资产要么产品具有独特性,要么盈利模式有创新,从而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如贵州茅台和腾讯就是突出的代表。具有成本、资金、管理、技术等独特优势的企业能够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如原材料行业的海螺水泥,处于成本曲线最下端,可以攫取市场份额。传统消费品行业中具有品牌力、渠道能力的企业也能够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即使在新兴的行业中,龙头企业也可以凭借技术、平台等壁垒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
核心资产的第二层次要求是具有和全球同业龙头企业对标的能力。从更高的层次看核心资产,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标研究行业龙头企业。首先,能够满足中国消费升级趋势的企业在全球来看都具有竞争力,可以称为核心资产。其次,中国制造业处于厚积薄发阶段,机械、化工、汽车、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机电等领域具备技术突破、进口替代优势,并且逐步走出去在全球扩张的企业可以称为核心资产。最后,科技创新领域中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企业,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以及5G、人工智能、军工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的龙头企业都可能是中国的核心资产。在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全球竞争力或是一种可取的标准。与全球同业巨头相比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被称为龙头企业、中国的核心资产。
核心资产的第三层次要求是不能局限于某些行业或市值大小。核心资产不等同于大市值股票或者小市值股票,不等同于消费。核心资产不只是2017年以来表现较好的白酒、家电等消费股,也不只是上证50中占比较大的金融地产股。上证50以外也有很多细分行业的“小巨人”,也能够成为全球性的佼佼者,从中国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变成全球的巨头。至少,我们要把制造业考虑进去。制造业中无论是TMT、精细化工还是精密制造,都是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推动的。消费品行业也不只有白酒、家电,还有娱乐、文化、移动互联网等。传统周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市占率上升;消费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消费升级;新经济龙头企业则受益于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等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此前我们重点推荐的大创新板块,从广义上来说也有望成为核心资产。总之,各个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龙头企业,都有希望成为核心资产。
为什么我们判断核心资产行情可能只是长牛的序幕阶段?
在这个推荐序中,我从方法论入手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更详细的逻辑论述和数据资料请大家阅读本书的正文部分。
兴业证券策略团队的核心方法论是寻找特定时间阶段的主要矛盾,越长期维度的投资越与基本面研究相关。展望未来数年,投资核心资产正是抓住了全球经济低增长时代的主要矛盾,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赢家之道。
第一,从天时上看,未来数年全球将深陷“优质资产荒”,业绩持续增长的中国核心资产属于全球稀缺的优质资产。
未来,全球宏观经济低增长将是常态。与此对应,发达经济体深陷高债务率、低利率、负利率的泥沼。全球化红利已经盛极而衰,以邻为壑的民粹主义兴起,大国博弈导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成为常态。这次全球性的大疫情是雪上加霜,很可能导致全球有效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的通胀低位徘徊,全球主要央行不断创新货币刺激政策、维持低利率成为常态。
2020年,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占GDP比重迅速攀升至100%以上,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超过2008年;欧元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2018年已升至107.1%。自疫情以来,各国纷纷推行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政策,全球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显著扩张。截至2020年6月17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高达7.14万亿美元,较2020年2月底增加了70%,更设立SPV投资级公司发放贷款(PMCCF)、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投资级美国公司债券及ETF(SMCCF)等,向信用债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
目前,全球“垃圾资产”“有毒资产”很多,如“负利率”资产全球规模达数十万亿美元。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优质资产物以稀为贵,面对垃圾资产要提防价值陷阱。只是看看PE、PB、PS就能够做投资的时代已经远去。在低经济增长时代,资产世界有沙漠化的倾向,而核心资产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资本市场,都像是沙漠中拥有水源的绿洲一般傲然存在。这些年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和微软等美国核心资产占标普500的权重不断上升,现已大约25%。
第二,从地利的维度探讨中国核心资产的未来。面对长期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最大的地利就是立足中国。
中国核心资产的结构性长牛立足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三大动力—科技创新、内需扩张、改革开放。以史为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外不断让步,对内搞起泡沫经济,导致产业空心化,最终引发其9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低迷30多年。与当年的日本不同,中国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有助于提升庞大内需市场的稳定性和增长的持续性,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大国博弈之下,中国科技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升不只关乎效率,还关乎生存。
关于地利,主要看如何在经济低增长背景下寻找结构性机会,换个说法即“赛道”。聚焦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增长的领域,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依然是未来3~5年的主旋律,建议精选并长期持有中国消费品板块龙头企业—医药、互联网新消费业态、物业、教育、品牌消费、必需消费品等;耐心淘金中国科技成长板块核心资产,包括以5G半导体人工智能为亮点的TMT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亮点的汽车产业链,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节能和新能源产业链。
第三,从人和的维度探讨中国核心资产的未来。
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越来越机构化、专业化、国际化,有助于延续核心资产行情大趋势,类似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美国资本市场。我们判断随着中国资产市场开放,以主权基金、养老金等为代表的外资机构投资者将成为主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外资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有望成为内资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无论外资还是内资,增量资金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更愿意选择龙头企业估值溢价,给予基本面成长确定的资产估值溢价。外资加速配置的中国各领域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企业甚至只是各行业第一名的龙头企业。本书第4章专门介绍了“外资如何把握核心资产的买卖时点和参考指标”。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强调要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提升中国核心资产对全球资金的长线配置吸引力。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监管精神都要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发行、退市等基本制度,大幅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从上市公司角度,管理层特别是灵魂人物的表现有助于我们辨别相关主体能否成为核心资产。管理层的表现不只关乎ROE、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的真实性,还关乎经营管理的战略、执行力能否适应甚至引领时代的变迁。未来,随着海外越来越重视的ESG社会责任投资,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在中国普及,毫无疑问核心资产的配置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作为这篇推荐序的结语,我诚挚地向投资者推荐本书。大家从本书中受益最大的将是掌握投资哲学的“赢家之道”,掌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技能,提高洞察力;掌握国际化的分析技能,大量吸收海外资本市场的历史经验、开阔眼界。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在未来数年核心资产的结构性长牛中实现超额收益,让核心资产理念转化为投资业绩。

张忆东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兴证国际副行政总裁


推荐序二
回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正式开业,拉开了历史帷幕;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2009年,承载中小型高成长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企业发展使命的创业板登上历史舞台;2012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运行,新三板全面启动;2019年,科创板开辟了我国资本市场新的试验田;2020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落地,创业板和新三板重大改革纷至沓来。发展至今,我国资本市场形成了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等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日益壮大,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从最初的几十家到几百家,再到上千家。目前,沪深两市共计3800余家上市公司。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广泛参与全球各个产业链上的合作与竞争,龙头企业在全球行业话语权不断增加,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资本市场与金融体系变革与一轮轮经济周期交织前行,投资者则在思考如何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判断公司成长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如何挖掘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资产。本书给了读者一个准确全面的核心资产定义,即中国各个行业及细分领域内财务指标优秀、治理稳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A股于2018年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资本市场核心资产的溢价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崭露头角,未来更加可期。
理论联系实际,将核心资产的研究方法体系与投资实践相结合,兴业证券策略团队联合20多个行业小组精选并发布了“核心资产50”“核心资产100”,它们是中国各行业历史发展的沉淀,也是未来变革创新的先行者,更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核心资产—本书无疑是一部中国资本市场核心资产价值投资启示录。

任富佳
老板电器总经理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  言
致  谢
上篇 宏观视角
第1章 核心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2
1.1 核心资产的定义 /2
1.2 核心资产的分类 /4
第2章 核心资产已经步入长期牛市,目前只是开始 /9
2.1 内部推力:行业格局改善推动龙头企业制胜 /9
2.2 外部催化:重视外资“定投”中国 /13
第3章 全球资产荒,抓紧抢资产 /36
3.1 金融开放带来长牛,好资产却“肥水外流” /36
3.2 韩国开放牛,外资大幅增持电子类核心资产 /38
3.3 日本7年开放牛,外资偏好高端制造、医药消费类核心资产 /42
3.4 中国台湾开放牛,外资拿走优质资产定价权 /45
3.5 金砖国家,外资牢牢把握各行业核心资产定价权 /47
第4章 中国看“老外”:核心资产买卖启示录 /55
4.1 美国“漂亮50”的启示 /55
4.2 印度股市长牛的启示 /74
4.3 外资如何把握核心资产的买卖时点和参考指标 /88
下篇 微观视角
第5章 消费品板块核心资产研究 /117
5.1 为什么消费品板块最容易诞生核心资产 /117
5.2 海外启示录:日、韩、美、欧的成功经验 /121
5.3 如何有效筛选消费品板块中的核心资产 /158
第6章 周期品板块核心资产研究 /179
6.1 “夕阳”行业中也有“朝阳”资产 /180
6.2 如何筛选周期品板块核心资产 /192
第7章 制造业板块核心资产研究 /205
7.1 制造业企业“从大到伟大” /206
7.2 全球比较:来自制造强国的启示 /212
7.3 三层次挖掘中国制造业板块核心资产 /221
第8章 科技成长板块核心资产研究 /242
8.1 诞生未来核心资产的沃土 /243
8.2 海外启示录:四要素催生英德美日四国技术主导产业 /253
8.3 时代际遇,迎接科技核心资产大潮 /258
8.4 如何寻找TMT板块核心资产 /266
第9章 金融地产板块核心资产研究 /278
9.1 行行出状元,传统金融也有核心资产 /279
9.2 分蛋糕时代,龙头地产更加“核心” /325
相关报告索引 /355
跋 /35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作者: 李燕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约翰·罗瑟查尔德(John Rothchild)
作者: [美]小查尔斯·D. 柯克帕特里克(Charles D. Kirkpatrick Ⅱ) [美]朱丽叶·R. 达尔奎斯特(Julie R. Dahlquist) 著
作者: (美)威廉 J. 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