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股市心理博弈(珍藏版)
作者 : (美)约翰·迈吉(John Magee) 著吴溪 译
译者 : 吴溪 译
出版日期 : 2010-06-08
ISBN : 978-7-111-30629-0
定价 : 78.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88
开本 : 16
原书名 : Winning the Mental Game on Wall Street: The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uccessful Investing
原出版社: CRC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迈吉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该领域公认的圣经,而迈吉的系统几乎是股票长期投资者成功的保证。不过,只有把《股市心理博弈》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起阅读,才能完整得到现代投资所需要的所有要核。成功的股市投资既需要技巧,又需要心理,就如同“剑术”需要和“剑气”结合,才能天下无敌。《股市心理博弈》为你拨开迷雾。原来股票操作的实质是一场心理游戏,不仅是与市场本身角逐,更是与内心顽固的自我对抗。阻碍成功投资的,正是潜移默化的思维定势和误导性习惯。很多人都在多年后读到本书慨叹:为什么自己没有一开始就得到这样的真正指导?那么希望读者你,不要再有这样的遗憾,愿它陪你在股市一路走好!

图书特色

如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扮演着华尔街股票交易系统和分析技术的基石一样,本书就像是华尔街的心理基石。
本书的作用便是为你提供有效的金融市场运作的心理准备。虽然它的论述含蓄而微妙,认真阅读本书的读者一定会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对心灵的深深震撼,也一定会因此改变自己对股票市场的根本看法。
正确的观念+正确的习惯+正确的分析技术
=长期净收益

上架指导

投资证券股票

封底文字

同上一版

图书序言

这是本难以下笔的著作。从很多方面来看,它都远比完成《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困难得多。仅是本书的准备工作,便花去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远远超过最初的策划和预测。
  之所以难以下笔,主要是因为本书的主题十分独特,可以说它简单明了,也可以说它复杂晦涩。之所以说它简单明了,是因为它仅仅涉及少数几个基本的观点,对于那些心灵尚未受到多少世俗偏见误导的人来说,这些观点几乎不辨自明;而说它复杂晦涩,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甚至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世俗偏见的教育和灌输。当然,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或许大多数都是实事求是的、有用的,但是其中也混杂了各种各样人类世代相传的非科学理论、古典哲学及神学观点等。于是,集习俗、道德、假说、假想、道义、规范、迷信以及行为准则等各个层面的内容为一体的这个混合型“怪物”,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与我们当今所看到的各种客观现象格格不入、激烈冲突的东西,它甚至还可能与人类的整体发展或个人利益相矛盾。
  这样的习俗和行为准则通常都穿上了高级权威的外衣,这就使得事情变得愈发复杂,它们往往用一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汇来加以表达和描述,并被绝对化地高高挂起,不容修改和检验。最后,语言为此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大了事情的复杂程度:语言的结构本身便倾向于误导和误解这样的习俗和行为准则,除非语言的结构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得到了人们充分而正确的理解。
  事实上,已有很多论述通用语义学的著作出版发行,其中一些远比本书深奥。本书重点探讨的问题,或多或少地带着某种宇宙观的味道,它在许多方面,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模式和方法。尽管股票市场仅代表一部分人的一部分日常活动,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将我们熟悉的所有人类情感、恐惧和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其他生意场上,在社会生活中,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以及私人生活所涉及的人际关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均与股票市场里的问题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
  本书所阐述的许多观点,来源于我个人从股票市场或其他领域所获得的经验,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本书的大部分背景资料均得益于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阿尔弗雷德·科日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莉莲·利伯(Lillian Lieber)、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及卡伦·霍妮(Karen Horney)等。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丹尼尔 R. 惠勒博士(Dr. Daniel R. Wheeler),本书所阐述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多年来一直教授和探讨的领域。作为一名杰出的精神病专家,惠勒博士在他的研究工作中,引入了通用语义学的基本原则,并找出了一种切实的方法来解决人们关于家庭、工作和生活的诸多问题。
  惠勒认为,在我们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引起“心智失常”的物理根源后,也就是说,当我们再也找不到什么导致人们失常的物理原因时,我们便应该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审视那些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以及它们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之后,我们将发现—如果我们具备足够的能力—我们自己不能够正确地考评事物,并成功地应对外界环境的根源。惠勒认为,精神病大夫的工作,就如同教师的工作,不仅要致力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更要教会学生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为自己构建进一步的教育和再教育的方式方法,以便更现实地对待人们所生活的外界环境。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我们将不必逐一地告诉学生如何去处理手头的问题,因为他们早已开发出足够的能力,从而能够自己思考,并得出手头问题的合适的解决方案。
  本书当然不是什么关于精神病学科的专著,也绝不是什么心理学丛书,它只是一本力图帮助股民在股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信和能力的指导丛书。当然,我也由衷地希望它能够有助于奋斗在其他领域的人。
  本书不可避免地触及许多不同的论题,其中一些在社会上存在着极大的争议。本书并不想就这些问题给出什么权威定论,但是在很多领域、很多争议中,人们都似乎有意识地进行了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至于人们的内心世界都被或多或少地隔离于外部的客观世界。诸如在金融、法律、政治、宗教、社会、医学、教育、精神病学等学科和领域,都已形成专业的术语,这些术语的精确含义,只有它们的创始人才能够真正把握。因此,在我们进行某项专业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就某些涉及的专业概念进行精确的界定。然而,在面纱之后,世俗的公众并没有受到权威的欢迎,在那些专业人士与普通大众之间,缺乏有效、充分的沟通。
  事实上,普通大众与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很难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深入探讨,部分原因是源于行话和专业技术术语所带来的障碍,另外的原因则是专业人士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公众解释,而普通大众往往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去聆听那些枯燥的专业词汇。
  进一步来说,如果人们试图认真探讨某个严肃的话题,而参与探讨的对象也都是一些圈内的专业人士,那么在讨论开始之前,专家们通常都会针对即将探讨的话题重复一下(用简单易懂的话来描述)既定的官方术语。这样做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信息的不充分、不对等而导致的毫无成果的争论。不过,这样的做法同样也存在弊病,有时也导致人们思维的循环定义,从而阻碍人们取得根本性的进步。
  一般来说,专业人士都不会有意识地公开鼓励那些有可能对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构成挑战和威胁的争论,除非这样的公开论战是为了维护自己笃信的理念。这或许是因为生活在一个或多或少的独立存在的思维世界里,人们便可以不用担心,也或许是无力去开辟任何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不禁怀疑,这些聪明人,尽管他们本身既没什么错,也不是存心故意,其实仍在执著地贯彻着中世纪的哲学思想、过时的科学原理、史前的迷信。简而言之,他们所做的一切,如果仅就他们自己所使用的工具本身而言,可以说成绩斐然,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们了解这些工具之前,这些工具便早已过时、失效了。
  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中却存在这样一种坚固的团体“防御系统”,通过团体有组织的规范和准则,有效地封锁了任何秘密协会的存在和发展。每一个专业人士都不可能公开地挑战那些存在于自身行业的最明白不过的“胡说八道”。他们或许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但那也只不过是局限于自己阵营的内部讨论。如果你胆敢触碰那些让他们神经高度敏感的问题,他们将毫不客气地严正警告你:既然你并非他们阵营的“发言人”,那么你最好不要介入他人的内部事务。
  面对这样的态度,你几乎没有理由责备他们。你无法想象哪位律师可能在电台节目里,开诚布公地讲解法律的某项宗旨;你也无法想象,哪位银行家会出现在某个电视节目中,坦白地与公众探讨某项投资的某些事实;你更不可能想象,哪位牧师处理问题的所有逻辑和观念,会超越他自己所笃信的教义的精确界定。
  客观地讲,我们应该承认,大部分正直、诚实、努力工作的专业人士,确实诚心诚意地拥护自己所属团体的官方权威。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终日忙于日复一日的“重要”工作,以至于他们根本不可能挤出时间来开展那些“毫无意义”的研究。从来没有人会鼓励他们按照现代科学的理念以及隐藏在他们所笃信的信念下面的理论基石来探索问题。或许,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认为,只要是为了正当目的,不择手段又有何妨!他们压根儿没有想过,需要深入地探讨自身行业的那些基本哲学理念。是的,仅仅是日常的、具体的工作就足以让这些专业人士身心疲惫了。律师必须准备自己手头的案子;银行家必须对付生意场上时刻变化的现实问题;牧师必须准备自己的布道演说稿,拜访病人,或是主持婚礼;而教师们则必须上好教学大纲中的每一堂课……
  因此,人们虽然有可能提出一些严肃的问题,但是不可能从那些了解事实真相的人那里得到所需的答案。同时,各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于是,人类便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继续沿着人类发展的老路前进,前途究竟何在?那条老路早已不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如果人类希望继续生存,那么我们就必须构建一个真正自由的思想国度,在这样的国度里,来自各个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得以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得以重新检验自己知识的每一块基石,如果可能,人们还能够挑战所有的基石……除此以外,在这样的国度中,权威人士、专业人士与普通老百姓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将能够得以建立和维护,这将关系到人类对生活、自由以及幸福的追求。
  在谈及某些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范畴内的某些敏感问题时,我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我知道,这些领域内的一些从业人员远比我更熟悉其中的问题,而且他们实际上也十分关注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业内人士对这些问题保持缄默,那么公众或许应该扮演“挑战者”的角色。我们早已注意到我们在制度、管理以及研究等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但是只要我们的职业界仍然残留可能导致敌对、误解、挫折以及毫无必要的人为灾难的、浮夸的、过时的、顽固的错误理念,我们便必须说出不得不说的话,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更多的开拓者,能够鼓起勇气,勇敢地对那些伤害我们并对人类造成威胁的错误理念发起进攻和挑战。
约翰·迈吉
1958年8月27日

作者简介

(美)约翰·迈吉(John Magee) 著吴溪 译: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吴溪 译:暂无简介

推荐序

读者们通常会问,本书的宗旨何在?其实,本书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我们的读者。约翰·迈吉避开了深奥的心理学的探讨,他坚信,我也坚信,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孩提时代理念的束缚以及教育的禁锢—不论是从正规的意义上讲,还是从通用语义学的角度来说。客观现实表明,人们竟然会广泛盲目地面对身边的客观现实,而这些客观现实,在一位没有任何偏见的外星人看来,却是如此简单明了。没有偏见的外星人,似乎就是我们能够想象出的免受地球模式禁锢的唯一实体了吧。
  被埋葬的宝藏,或者说被埋葬的真相,就是迈吉这本著作的本质所在。在我们出版本书之前,你需要一张寻宝图的指引,才能够挖掘到,触摸到它的存在。1958年,本书的首次出版仿佛是降生到一个聋哑的世界上,于是迈吉所能做的,也就是日复一日地运作自己的企业,结果不难想象,迈吉成功地运作着自己的投资顾问公司,并同时售出了成千上万册自己那本更为知名的著作—《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至于本书,那些最初的潜在读者,起初或许只不过是看了看书的标题,并尽可能地奔走相告。毕竟,如果你连给出通用语义学的定义都无法做到,又有什么理由来阅读有关它的论著呢?
  至于“通用语义学”一词本身,无疑散发着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哈佛大学(Harvard)校内神父们的臭气,并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一间散发着霉臭味的房间以及房间里那位出没无常的、化身为奎因(Quine,数学家)或是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幽灵。于是,人们仅仅勾画了一张草草了事的地图,便将本书掩埋到地底深处(在我阁楼上的某个角落里,珍藏着一册本书的第1版),它所蕴涵的智慧,也就这样被人们遗忘了整整40年。
  现在,当我再次读本书的时候,不禁懊恼不已:在我40年来的投资、投机、赌博以及管理金钱的生涯里,我本应该每天一大早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阅读本书。现在,再次读本书,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伤痕累累的老浣熊,终于找到了深埋在地底的宝藏—这就是迈吉所了解并将其编纂为法典的股票市场之外的所有非技术因素。每一位投资者都应该认真阅读这本巨著,尤其在其投资生涯的初期阶段。为了避免人们误解语义学的范畴,我曾经将本书重新命名为《华尔街的大象和小猪》(Elephant and Pig on Wall Street),不过,这里我仍然继续把它简称为“通用语义学”。
  本书将为每一位投资者提供参与华尔街游戏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每位投资者在亲身经历华尔街的瞬息万变时,内心将同时经历激战。任何低估获得成功的投资或交易所必需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准备,都是不明智的。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拥有非凡的适应能力、杰出的技术以及强大体能的优秀网球运动员,同时还拥有一些超越普通网球选手的东西,那就是与众不同的非凡心态。对于成功的股票交易者而言,同样的心理仍然不可或缺。在仔仔细细地研究了本书以及本书的具体实施和应用方法之后,再结合《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般来说,大多数投资者都将成为合格、成功的交易者。迈吉的这本书,将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启迪以及净化心灵的指导。
  读到这里,读者们或许会问,华尔街的股市沉浮为什么仍然遵循着贝索(Basso)的钓鱼法则(Fishing Rule,即15%的渔夫收获了85%的鱼群)呢?那些成功的渔夫一定知道别人所不知的秘诀,或者他们的装备优于别人,或是他们的心态不同?是的,不同的心态,这一秘诀既适用于渔夫,也适用于网球运动员,自然也适用于股票交易者。事实上,成功的运动员、渔夫以及股票交易者都表现出成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普通的运动员、渔夫以及投资者所表现出的,则是不成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通过本书的论述,迈吉与不成熟的行为模式划清了界限,并描绘出了能够确保长期成功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法。这样的评价是否让你觉察到莽撞,或是吃惊,抑或震惊而哑然?是的,至少了解我的学生以及同事会觉察到。他们成天听我不停地唠叨和指责那些骗人的万灵油推销员,为了出售万灵油,他们不惜花言巧语、费尽心机,又拍胸脯,又打保票—不满意,全额退款!我的邮箱里,每天都堆满了类似的广告,它们看起来实在太好了,以至于你已无法抗拒它们的诱惑,除非你在商海沉浮一生后,所得到的全部经验只是对于它们的警惕和嘲笑。
  那么这一次,我为什么能够给出这样的评价呢?原因在于,事实上我坚信迈吉道出的一切。对,它确实千真万确,但是并不简单。事实上,当你听到我的忠告时,你或许会想,不妨去买一本迈吉的著作吧,以防万一!实际上,我正打算告诉你,迈吉心态和迈吉思维方法的核心要义,正是用一种老式的方法来赚钱—你会“不得不”赚到钱。你瞧,迈吉的赚钱方法是如此可靠、有效,但是它要求个性的成熟,合理的、理智的应用以及勤奋和执著。
  有时,我不禁怀疑,那些死后留下大量股票资产的看门人和个子矮小的教师老太太,恰恰具备了这样的个性和品质。我猜想,他们也发现了爱德华兹(Edwards)和迈吉所发现的股票市场的成功秘诀。
  秘诀?你一直都在怀疑是否有这么一套股票市场的成功秘诀,不是吗?就像你确切地知道打高尔夫球的秘诀一样,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怀疑和期待,那么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坚信杰克·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的名言:“天道酬勤。”如果说股票市场上有什么成功秘诀,那也只会是: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取收益的恰当心态、恰当习惯以及恰当的技术。这个秘诀一定会确保你走运,因为它确保你走上了一条通往幸运的、万无一失的道路。相反,错误的心态、错误的技术必定招致(如果还说不上滋生)噩运的到来。
  在约翰·迈吉出版本书以及他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几十年以后,投资者、投机家、交易者、赌徒以及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傻瓜,仍然不断地重复着那些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或者说自股票市场开通的第一天以来)便一直存在着的、导致自己投资和交易失败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似乎并不难找到,那就是人的本性和无知。或者,我们也可以宽容地说,是因为缺乏教育。你可以在工程学的课堂上学到如何修建一座大桥,或者在会计课上学会如何记账,但是,关于股票交易的最好的学习课堂,似乎就是纽约股票交易所,而这里所需的学费,不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而言,都将是高昂的。那些极为胜任自己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或是专业人士,一进入股票市场的赌博大厅都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容易受骗上当的大傻瓜。
通用语义学有损于您的精神健康
  好吧,那么语义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或许正是人们理应拜读迈吉的著作,却望而却步的原因吧。人们往往无法确定“语义学”一词的意思,而且暗自怀疑自己无法读懂它的“专业”论著。毕竟,有谁会知道你所探讨的内容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了进一步混淆这一问题,现在就让我用最复杂的描述来表达它的含义,不过,我同时也保证,我将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描述来结束我复杂的“混淆视听”。
  通用语义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它主要致力于参考性的、指示性的意义以及情感性的、隐含性的意义等的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审视自己的世界观,弄清楚词汇或者事物的指代,然后,检讨我们的心理状态,以确定围绕在词汇周围人类情感的或个人的“弦外之音”。
  简而言之,通用语义学所研究的内容,就是词汇的含义影响人类行为的各种方式。
  针对本书来说,我们可以把通用语义学理解为:以改进人们在华尔街的效率为目标,致力于华尔街氛围下的各个词汇含义的研究。华尔街显然是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可以说,华尔街的通用语义学,便是对那些影响我们在特定金融市场上行为词汇的理解方式的研究。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认为XYZ是一只极具投机价值的股票,而你却告诉我,你不会购买任何投机的股票。天知道,“投机”一词,对于我们两人来说是否具有同样的意义?我可能认为,与股票相比,商品期货是一项更好的投资,而你可以认为我的这一看法简直近乎疯狂。想想这里“商品期货”的内容和含义吧:玉米、小麦、大豆,可怕的杠杆作用,来自农业丰产省份的公司和投机家。仅有急红了眼的赌徒才会参与这样的交易和买卖。因此,理所当然,当来自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20世纪最杰出的投资家之一)于1998年买入价值10亿美元的白银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沃伦·巴菲特的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什么与众不同的“商品期货”的定义?
  不用担心,本书既不想混淆,也不会扭曲人们对于词汇含义的理解,以至于导致人们陷入语义学的细枝末节之中。相反,本书就像迈吉自己那样,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它的内容具体得就像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冰凉的土地那样,实实在在。有关本书最为复杂的一件事情便是我的这篇推荐序,它不得不提到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同时,又难以给出这些抽象概念的具体界定,以致无法得到学术上的认可。聪明的读者不应受此困扰,遇到任何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不妨先跳过去,继续阅读。
本书的重要意义
  通常,当我们谈论一本著作的时候,首先都想知道,它究竟写了些什么,也就是说,它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它的论据、主题是什么。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为例,我们完全可以明确地指出,该书在某种程度上,详尽地分析了股票市场价格语言各项符号的含义。具体来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认为,股票市场的语言可以通过象形形式表达,也就是说,股票市场语言可以通过图形、图表等(就像中国的汉字那样)与我们沟通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看做是股票市场语言符号的字典。因此,当看到一个上升三角形时,我们便可以推断出它可能代表的各种含义以及它的内在含义;而当我们看到某种趋势时,也可以据此做出某种推断,这种推断在过去被证明是有效的、实用的。
  就像股票市场中使用的象形图形可以用做具有实际意义的符号一样,我们也听说过许多关于股票市场的其他词汇,它们在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后,成为特定的语言符号。对于这些符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不论是外在的还是隐含的,也不管是指示性的还是内涵性的,正是本书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同时,针对如何改善我们在理解和应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实时的效率问题,本书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以上便是本书的全部内容。面对这样一本特别的著作,我们所能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将与众不同:本书究竟做了些什么?答案是:你的心智将被重新编码。
  总的来说,本书不过是对我们心智的一次再教育,因为它为我们的心智拓展了更为现实、更为准确的视野,也为我们处理好华尔街这一现实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在这个再教育的过程中,必然涉及我们心智的巨大变革,以便于我们日后更成熟、更理智地面对客观现实和股票市场。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迈吉试图指出那些有碍于理智地处理华尔街(以及整个世界)事务的人的习惯性偏见和观点。尽管迈吉并没有一一列举这些坏习惯,但是我们还是一眼便可以从迈吉的话语中看出它们的影子:抵赖;错误的期望;贪婪;心浮气躁;不敢面对客观事实;惮于承认事物的本质;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于确定性事物的保守态度;对于不确定性的畏惧;对于轻松赚大钱的愚蠢迷信和期盼。正是这种想法,让瓶子生产商学会了装瓶技术,也启发了广告公司市场宣传的灵感,同时,却给那些万灵油的购买者带来了灾难。其中最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尊心可能受到伤害的畏惧。
  那么,迈吉试图谆谆教诲、不懈塑造的品质和习惯究竟是什么?它们就是那些朴素的、古老的品质,对于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每一个人来说,它们都是实用的、奏效的。迈吉提倡以一种灵活的方法,应对变化万千的现实世界,并指出了个性成熟的若干品质和特征:耐心、细心、周全的规划、自律、自信等。
打开心扉,擦亮眼睛
  有时,我们对某个领域(例如华尔街)的探讨或批判,往往为学生或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甚至是启发)该领域的大门。一针见血的尖锐抨击往往也能够为读者开辟新的视角,并丰富读者的理解和认识。
  汉密尔顿(Hamilton)、沙贝克(Schabacker)、爱德华兹以及迈吉所做的,正是这一类型的讨论。这些讨论解决了社会行为以及经济行为领域,即金融领域令人困惑的、复杂的各种问题,并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分析性工具和流程。请注意,在此我使用的是“处理”一词,而不是“了解”,这是因为就像天气和大海一样,股票市场并不可能为人所了解,我们只能够及时地应对和处理它。对于那些声称能够了解股票市场的人,我们要随时提高警惕。面对这些自认为深入了解股票市场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求他们开放自己的股票账户,并观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股票交易业绩。也许,乔治·索罗斯可以算是了解股票市场的行家里手,但或许,他也不过是在利用高超的分析智慧以及争分夺秒的操作战术来应对和处理股票市场而已。
  只有心理学家、占星术家、哲学家(存在论者)等人可以算得上了解股票市场,但是正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这些“大家”的建议时刻不停地变化,而且极为晦涩难懂,根本无法作为交易的可靠依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完全忽视类似的建议,就像他们睿智的名言:“那位手中高举世界末日标牌的老兄,有朝一日总会证明自己观点的更加正确和更为重要。”当然,这些“大家”确实无法知道此时此刻的IBM该做些什么。事实上,如果查阅共同基金交易记录,你同样会发现,职业咨询师也无法给出正确的指导。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可靠的投资建议呢?绝望之余,我只好继续那些过了时的投资方法,不过,我想我必须给出建议:让我们回到美国边疆精神中寻找答案吧,那就是自力更生。
  当你在开发自力更生的能力时,你将发现你的身边其实有这样一位可贵的伙伴、老师和督导—约翰·迈吉。
关于作者约翰·迈吉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曾有过“依靠过时的方法赚钱”的成功案例,那么约翰·迈吉所经历的,从哲学到精确的计算尺历程正是这样的案例。此外,如果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能够将朴素的常识提炼为人类古老的、过时的高贵品质的工程师,约翰·迈吉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工程师。
  时间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我年轻气盛,我称呼迈吉为迈吉先生,并且成为他的学生和客户,但是他很快打破了我对股票市场的幻想。他是如此执著于实事求是,可以说是位彻头彻尾的实践家,我甚至想赞誉他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基金管理者和咨询师。在迈吉还很年轻的时候,他便凭借着自己的品质和个性,发现了关于股票市场的核心本质以及如何在股票市场交易中获取成功的方法。根据我对迈吉的了解,他的一生从来没有背离过他的发现。
  如果我们去探究导师的血统,我们一定会惊讶于这样一个绝顶优秀的背景。股票市场研究的首次巨大飞跃,当数查尔斯·道(Charles Dow)和威廉·彼得·汉密尔顿(William Peter Hamilton)提出的道氏股票行情波动论(Dow Theory)。接下来的第二次飞跃,则是理查德 W. 沙贝克(Richard W. Schabacker)提出的技术分析,他的两本巨著—《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Technical Market Analysis)和《股票市场的理论与实践》(Stock Market Theory and Practice)详尽地记录了他的巨大成就。几年以后,沙贝克的妹夫罗伯特 D. 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加入沙贝克的研究。1942年,爱德华兹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约翰·迈吉,他们两人重新检验了此前的所有研究成果,在加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爱德华兹和迈吉合著并出版了那本一举成为股票市场定量分析领域权威的论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到今天,该书已经是第7次再版,而且依旧在股票市场的定量分析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股票交易者和股票分析家,它当之无愧为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领域的“圣经”。有时,当我们看到那些吹嘘自己为股票市场技术分析领域的所谓“圣经”时,不禁会想,如果真是这样,《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便应该算做技术分析的律法,而爱德华兹和迈吉也就是这一律法的制定者了。
  爱德华兹退休后,迈吉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被出售给约翰·迈吉有限公司(John Magee Inc.)时止。1987年,迈吉去世。在这一时期,迈吉坚持每周进行股票及股票市场分析,并以周记的方式发表,这为迈吉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声誉。
本书与《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恕我斗胆给出自己的评价:如果缺乏了《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的技术性知识,那么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关于股票市场的专业性工作。如果人们未曾拜读过该书,那么他们也一定阅读过其他某个版本的仿制品,要知道,市场上厚颜无耻地为自己戴上“技术分析领域圣经”之类桂冠的老兄比比皆是。即便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书籍,人们也一定会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技术分析的影响。要知道,爱德华兹和迈吉所构建的关于股票市场的理念框架,就如同牛顿提出的关于物理学的概念框架那么自然而肯定。
  至于本书,将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遗失多年的伴读物,它详尽地解析了股票市场的各种运动,并告诉我们如何解读它的行为,同时还教给我们各种股票市场语言符号以及它们的含义。本书所研究的股票市场运动—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无可争议。预言家完全可以预测自己希望的收入,但是关于今天下午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收盘价,却无人能够撼动。
  本书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它致力于心理学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各种技术性的探讨、心态、成见、错误的或误导性的思维习惯,以及影响我们在股票市场交易中有效工作的教育和培训。
  打个比方,假设我们跟随一位剑术大师学习剑法,即便大师教会了我们进攻、脚法以及防守等高超剑术的要领,我们也仅仅掌握了一半的击剑技巧,大师还需要教会我们有效实施击剑技能的心态和情绪。出版于日本公司一统天下时期的流行书籍,武藏(Musashi)的著作《五环图书》(The Book of Five Rings)便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有效地将技术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对于迈吉来说,技术这一层面的技巧已经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里得到了完整的论述,至于心理和情绪方面的行为将在本书里得到解决。
  这么多年后,当我再次重温本书时,我想我的经历和经验完全可以证明迈吉思想和方法的智慧、实用。这听起来,似乎像是一只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羊圈。我自己便亲身经历过许多迈吉早已告诫过的教训,其中一个(不止一个)就是:过早的成功与过早的失败同样存在问题。要是我能够聆听迈吉的教导,那么我想我应该可以避免痛苦的迷失和彷徨。我忘了是谁,或许是先知摩西(Moses)吧,曾经说过,“聪明人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学习;而智者则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启迪。”迈吉确实道出了事实的本质,即便现在读起来,仍然光芒依旧。
迈吉的思想和方法
  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与本书放到一起,便构成了迈吉哲学理念、迈吉系统以及迈吉方法的一幅完整图画。归纳起来,我们说迈吉的理念既不算古老,也不够现代—它最多就像日本古代禅宗的相扑那样古老,也至多可以和巴巴·朗姆·达斯(Baba Ram Dass)“我们存在于现在”的“时髦”相媲美。提高警惕,加强警觉,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想法或是自己过时的知识所左右,也千万不要被除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或纳斯达克之外的主观概念所蒙蔽。要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只能够把IBM今天的股票价格定义为X,因为在现实世界里,X永远是一个变量。每一个瞬间,都将是一个新的时刻。这便是本书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希望传达给读者的一致的基本信息。
  现在,让我们从零开始。首先,准备好一些怀疑论以及独立论的知识,之后,让我们开始学习实事求是地观察客观的世界以及客观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再学会从你的老师、父母、古代的先哲灌输给你的思想中,判断出正确的东西。请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你的耳朵—在你学会用眼去看之后,仔细地观察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世界吧。研究它的过去,确定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你自己的设想,再利用一套成熟的科学方法来得出你的结论,并检验你在开展这一切活动时构建的系统和方法。
  研究其他各种可能的结果,最后,你将意识到,迈吉教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是何等的睿智:为了保证长期内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多样化的长期交易将是最为保险的方案。简而言之,也就是:
  1. 确定股票的走势,并伺机进行交易,不论是长期交易,还是短期操作。
  2. 永远要精确地计算和明确你的止损价位。
  3. 永远不要让自己的计划流产—培养成熟的自律性。
  我坚信,迈吉的方法—如果合理应用,几乎就是股票投资者长期投资成功的保证,它几乎包含了成功进行现代投资所需要的所有内容的要核。
关于本书
  这里要特别指出,本书的第2版在编辑上的一些特点。在我再次重温本书时,我深深地被它散发出的原汁原味的魅力以及古朴的风格打动。于是,在这次再版的过程中,我力图保留了本书原有的魅力以及构成这一魅力的古朴,同时,我也试图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打动现代读者。迈吉十分健谈,因此,在他书中的多个地方—以我个人之见,出现了过多的实例和故事,我想,对于要求速度的现代读者来说,它们只会显得拖沓冗长,于是,我适当地删除了相关的内容。此外,我还删除了每一章后面的练习。过去,这样的做法或许并不一定合适,而今天,如果你对于本书兴致盎然,那么你完全可以到我的网页(www.johnmageeta.com.)上找到本书最完整的内容,并与本书进行对比,然后对我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当然,如果本书的编辑风格合乎你的口味,你也不妨对它大加赞赏)。我甚至还重新编写了原书的某些章节,使它更为简练,也减少了书中的废话和无用的概念。当然,我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文的内容,以便保持内容的清晰和完整。
  至于书中明显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事物、日期以及股票的名称,就让我们把它们当做是一种类比吧。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后,我还是决定保留它们原来的面目。我一向讨厌把莎士比亚现代化的做法。此外,为了保持本书原有的参考价值,我还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我保留了迈吉在其工作中反复强调过的内容。在此,我将引用迈吉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4版序言中的话:“自本书首次出版后,多年来股票市场便似乎总在以它那老一套的方式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运动。”为了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我在文章中的相关脚注里列举了一个似乎过时了的例子,并同时引用了一个当代的实例。
  在深入探讨上述观点的相关章节中,读者一定会看到书中的参考信息—1956年的美国钢铁公司及其股票,并不禁猜想,1956年的美国钢铁公司与当今世界、与自己的心态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但是关键恰恰在于,2000年的微软公司及其股票与1956年的美国钢铁公司及其股票毫无差别。请注意,我们这里采用的都是符号意义上的比较,因此,1956年成功地应对美国钢铁公司及其股票的心态,理所应当也能够成功地应对2000年的微软及其股票。至于高级抽象意义或符号上的“微软”和“美国钢铁”,更是几乎一模一样,尽管它们的业务和存在的时间截然不同。读者阅读完“地图与地图之间”以及“地图的不断更新”等章的内容,并加以思考,便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点。
关于书中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事物
  这里,我们将针对书中某些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事物,或是有可能被认为脱离时代的事物,进行必要的说明。计算尺就是对数计算器的先驱。相关的例子请参见史密森尼(Smithsonian)的相关著作。“计算尺由两个对数坐标尺组成,两个尺子安装成直角,并可以进行相互间的滑动,这样,乘法、除法便可以简化为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了。”(《韦氏II新版大词典》,Webster誷 II New Riverside Dictionary.)
  回顾迈吉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那时道·琼斯运输指标的含义为铁路板块指标,但是,我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意义,因为依我个人之见,道氏股票行情波动论对于当今股票市场的适用性,尚有待商榷。显然,在那个时代,道氏股票行情波动论的有效性千真万确,但是要知道,我们生活的当今世界,社会经济更为复杂,也更为多样化!
  在原书的第66章中,迈吉猛烈地抨击了国家的税收体制(就像马克·吐温的至理名言:“每个人都在抱怨税收体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肯动手来改变它。”)鉴于税收体制的临时性,我删去了原文的某些细节,例如,采取分期的方式,分别对待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保留了原文的一些笼统说法,因为我同样认为,税收系统和政治体系理应接受专家与公众的任何批判。
  读者将会注意到,书中提到的某些股票,早已退出了股票交易市场。我特意保留了它们,并把它们当做某些观点的论据。只须回顾“地图的不断更新”一章的内容,读者便会理解我的用意。
  至于原书中某些由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失效、被淘汰的观点或事物,我要么删除,要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结论
  本书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一书遗失多年的伴读物,它详尽地解析了股票市场的各种运动,并告诉我们如何解读它的行为,同时还教给我们各种股票市场的语言符号以及它们的真实含义,但是,书中的内容无法形成固定的套路,也不可能演变为计算机化的标准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把本书用做参考手册,而不是把它奉为能够让你一招制胜的成功秘诀。本书提倡那些老式的方法、迈吉式的股票市场分析,要求我们付出相当的努力,并进行积极的思考。
  本书已是一本长期绝版的书籍。如同《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扮演着华尔街股票交易系统和分析技术的基石一样,它就像华尔街的心理基石。本书的作用便是为你提供有效的金融市场运作的心理准备。虽然它的论述含蓄而微妙,但是我仍然相信,认真阅读本书的读者一定会感受到它带来的对心灵的深深震撼,同时,也一定会因此而改变自己对股票市场的根本看法。
W. H. C. 贝斯蒂
1998年11月
于加利福尼亚圣吉罗尼莫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序言
第1章  简介  / 1
  华尔街是一种象征,它所代表的抽象意义,远不止大多数人所熟悉的金融业务。
第2章  赌博游戏  / 4
  尽管华尔街看似一个大赌场,但它其实是一种经济机制,它具有更为基本的重要意义和完整特征。
第3章  障眼术  / 8
  障眼术投资者眼中的股市风云,其实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第4章  股市老千  / 11
  新手们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指责股市老千的存在。事实上,他们所做的,只是向那些更富有经验的股市老手们支付学费。
第5章  盲人  / 14
  我们中大多数人的投资生涯,都始于某种无意识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是濒临盲目的境地。
第6章  走出黑暗  / 17
  男人和女人,都是黑暗中的空白石板,直到他们像海伦·凯勒那样,开始接受教育并睁开双眼。
第7章  照相机  / 19
  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像是一架小小的照相机,它未加过多的分析,便把所有的信息完整地记录下来。
第8章  主要接收者  / 24
  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其功能就像是一部照相机,而我们的各个感觉器官所记录的信息,其实并不来源于我们的意识,而是来自外界的客观事实。
第9章  出发点  / 26
  尽管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动物,但是人类在有意识地研究和学习等方面,远远高出动物一筹。
第10章  一一对应  / 28
  我们的大脑总在不断地绘制外界客观现实的一幅幅地图。每一幅完美的地图,都存在着与其所描绘的客观现实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11章  地图与地图之间  / 30
  存在着不同精度即不同抽象程度的地图,它们所反映或所包括的地域特征的详尽程度,取决于不同的需求和目的。
第12章  地图的不断更新  / 36
  我们必须标注地图的绘制日期,这样我们才能够确定地图的有效性。那些最新的地图,通常也是最有用的地图。
第13章  引入各项最新数据  / 40
  一幅完成于1950年的IBM地图,一定不会与一幅绘制于2000年的IBM地图完全相同。地图中的某些部分,例如股票的价格必定会得到更新。
第14章  26个开路先锋  / 42
  26个字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文字,使人们得以相互交流心目中的一幅幅地图。
第15章  地图的地图  / 45
  人们能够绘制地图的地图,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事物进行连续的、更高层次的分类和概括,然后赋予它们不同的符号。
第16章  鸽巢  / 49
  当人们赋予鸽巢—标签的含义不尽相同时,冲突也将由此产生。
第17章  标签  / 52
  我们必须仔细地判断标签所在的抽象层级:“办公室文件”并不等同于第10002号发票。
第18章  并非一模一样  / 57
  除了纯粹的理论世界,我们根本无法在现实中找出两件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例如轴承等任何东西。此外,即便是同一事物本身,今天的情况与明天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第19章  上梯子和下梯子  / 59
  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使用详细程度不同、抽象层次不同的地图。
第20章  相似性与差异性  / 61
  一张近距离拍摄的班级集体照,将让我们更多地看出班级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越往后退,拍摄的视角越广,我们则越能够找出全部同学的相似特征,而不是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别。
第21章  超越客观世界  / 66
  人们的看法(例如“好”)或人们所采用的形容词(例如“红色”)等,都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它们并不能够完全确定和统一。
第22章  为地图标注含义  / 74
  观点或品位所包含的意义,都带有个人化的特征,它们不仅无可厚非,甚至还可能与客观事实相悖。
第23章  没有地形地貌的地图  / 78
  某些符号根本就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客观事物,例如:“上帝”、“永恒的真理”、“好的”等。
第24章  超常复杂的机器  / 82
  人类度过了公元后的第二个千禧年,而直到此时,人脑仍然是最复杂、最非凡的自然奇观。
第25章  意识的层级  / 87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意识,来源于不同的途径,它们既可以来自于详细而精确的实地观察,也可以是缺乏实际检验的,基于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主观归纳和总结。
第26章  时光的回旋  / 95
  被科日布斯基称为“时光的回旋”能力,便是指人们从前人所流传下来的文字中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27章  停一停!看一看!听一听!  / 98
  在我们接受那些神圣的教诲以及那些历史地图之前,我们首先必须冷静客观地检验它们的适用性和正确性。
第28章  矛盾  / 103
  在实际的经验和现行的权威面前,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现行的权威(以及权威的地图),而有见地的投资者将明察秋毫,注意到权威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出入和矛盾。
第29章  放弃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  / 115
  我们无法测量高层级上的抽象概念。为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我们必须就其定义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共识。
第30章  必须获得理性  / 117
  如果我们不加检验便接受文化给予我们的教育,那么我们势必丧失理性。为了获得足够的理性,我们必须学会考察客观的事实。
第31章  思维的过程  / 120
  学会遵从社会的教导;学会分析性思维,并根据当前的客观事实,辨析出那些过时了的地图和符号。
第32章  高层次抽象概念的模糊性  / 125
  一个高度抽象概念的意义,例如“成功”,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它们从属于主观的范畴。
第33章  “对于我来说”  / 127
  为了将人们主观的看法(例如“这是邪恶的”)与客观的事实区别开来,我们务必加上“对于我来说”(或者“对于他来说”)的标识。
第34章  不是/就是  / 131
  片面的思维方式将导致我们以二元论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第35章  二元论的危险本质  / 136
  尤其是在面对感性的“不是/就是”决策时,我们应该停下来,认真地检验介乎黑和白之间的灰度究竟如何。
第36章  三元价值定位法  / 140
  以三元值而不是二元值(不是/就是)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将赋予我们更多的选择。
第37章  多元系统  / 143
  除了二元决策系统和三元决策系统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第38章  无穷值系统  / 146
  除了简单的有限值系统之外,还存在着无穷值系统,该系统将具有多个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选择。
第39章  希腊人的谚语  / 150
  希腊人流传下来这样的谚语:“过犹不及”、“实际测量一切事物”。这些谚语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多种选择来考虑问题。
第40章  并不完美的信息  / 158
  我们所得到的大部分信息,不论是关于生活方面的信息,还是来源于股市的各种信息,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我们大可不必惊恐不安,不妨接受它们,并适当地处理和对待它们。
第41章  究竟为何如此伤痛  / 164
  人们可能遭受到的最大伤害,并非来源于金钱的损失,而往往来源于自我和自尊所遭受的伤害。当然,自我或自尊的伤害通常与金钱密切相连,金钱的损失导致自我和自尊的受伤。
第42章  盈利也可能造成伤痛  / 171
  当我们没能圆满地获得利润时,例如我们没有完美地控制好某件事情,或错过了股票的最低点买入或最高点卖出时,我们同样感到心灵的伤痛。
第43章  预测未来  / 174
  对于股市(或生活)中种种可能的未来发展,我们其实并不要求做到精确而完美的预测。要允许不确定性和不完美性的存在,我们必须做到的,其实只是“充分而且必要”的精度而已。
第44章  预测未来的方法  / 176
  研究过去,找出一种预测未来的基本方法,并利用已掌握的历史数据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之后,我们便可以利用现实的数据再次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应确定一个可接受的误差范围。
第45章  寻找平衡  / 179
  在舵手的不断调整下,小船划出了Z字形的前进航道。类似的情形也常常发生在系统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或是股票市场为股票寻找公平价格的过程中。
第46章  正反馈  / 184
  一个机械系统,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偏差,最终将任其自然地走向彻底失控,我们说该系统经历了一次正反馈的作用和过程。
第47章 什么是“价值”  / 189
  股票价值,就像美丽一样,它只是股票持有者眼中的个人之见,因为它只是一个高级的抽象概念而已。
第48章  提出正确的问题  / 197
  有些问题很值得询问和探讨,而有的问题则不是。学会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别,将无疑有益于我们整个人生。
第49章  每天要问的两个实际问题  / 201
  有两个简单的小问题,它们的妙处便在于能够击破和揭穿许多无意义的声明和表述,它们就是:“真是这样的吗?”和“你怎么知道的?”。
第50章  胡言乱语,无穷无尽  / 206
  你完全可以收集到众多的信息和资料,直至它们完全淹没你收集它们的目的和意义。在股票市场上,这种情形尤为突出。技术分析家试图冲出信息泛滥的迷雾,更切实地观察客观的现实。
第51章  我们无法得到所有  / 210
  收集所有数据和资料的想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我们所需要的,其实仅仅是那些充分而且必要地满足我们目的的信息和资料而已。
第52章  真相、全部真相、绝对真相  / 213
  为了处理好对“绝对真理”的无尽追求,人们发展出一种长足的“选择性不注意”能力。理性将带给我们处理绝对化的更多灵活性。
第53章  幕间休息  / 215
  不必注意幕后那个家伙,他不过是本书的作者约翰·迈吉。
第54章  过期的信息  / 218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遗余力地向我们兜售各种过期的地图,例如各种观念、指示和价值观等,它们根本早已丧失了任何作用。理性的投资者会首先对这些地图进行检验,然后再判断和决定其究竟是过期的地图,还是仍然有效的地图。
第55章 “购买优质的、安全的股票”  / 222
  购买安全股票备受人们推崇,但是在这些安全的股票已经变得不安全的时候,仍然坚持对它们一往情深的推崇,将阻碍我们对地图的有效更新。
第56章 “我只对收入感兴趣”  / 228
  一位股票投资者,如果他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股票的某个单一方面,例如股息收入,那么他将很快发现,自己所沉迷的,原来只不过是一场骗局游戏里的一个错误。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第57章 “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股息和红利”  / 232
  “股息”,就是魔术师从他的魔术帽中变出小兔子时引开人们注意力的另一根魔术棍。从长期来看,分派股息的股票与不分派股息的股票之间差别甚微。
第58章  束之高阁,忘掉一切  / 235
  将手中持有的股票束之高阁,彻底忘却的做法,无异于不给汽车加油的荒谬。
第59章  古老而罪恶的保证金  / 238
  保证金—这个危险的词汇。你切勿采用保证金的方式来进行股票交易。不过,你会用现金来购买房子吗?
第60章  超越股票市场  / 241
  股票市场所阐释的,绝不是股票本身,它为我们解读了美元的价值以及各种事物与美元之间的交换比率。
第61章  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 244
  只有那些天真的股市投资者,才会致力于寻求股票走势的本质因素。经验老到的股市高手,将只追求股票走势之间的各种相关性。
第62章 “基本因素”  / 251
  账面价值、账面收入、资本总额、研发成果、资金周转、生辰八字等,技术分析家绝不会过多地考虑事物的基本因素,他们将更关注对客观事实、实际价格以及实际成交量的具体观察。
第63章  “应计制”和“实际发生制”  / 255
  已实现的收益与损失—只对它们进行账面记录,而不将它们列入股票组合收益的做法,构成了另一个愚蠢的投资行为。
第64章  向上总比向下好  / 261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倾向于认为,向上总比向下好。于是,那些对卖空交易缺乏认识和经验的股票投资者便再也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
第65章  向上与向下的表面现象  / 267
  或许,我们不一定采用美元/股的单位,而采用股/美元的单位—不论是美元还是股票数量,我们都可以对股票投资的收益加以衡量。
第66章  政客与经济学家  / 270
  政客(政治家)既享受着自由竞争市场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根据政治需要,对投机家和暴发户横加谴责和刁难,并享受着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政治利益。
第67章  各种工具  / 275
  许多投资方法和系统,都能够为我们带来收益。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万无一失的投资方法,任何方法和系统都代替不了理智的客观观察和具体实践。
第68章  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吗  / 279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预测未来。聪明的投资者将致力于开发一种预测未来可能性的方法,并用可测量的尺度来评测它们。
第69章  考评的方法  / 285
  为了很好地处理任何复杂的情形或复杂的游戏,例如股票市场,我们必须跳出当局者的角色,从远处全盘性地分析问题,并归纳和总结出最终的结论。
第70章  构建考评方法  / 288
  在对个别事件实际观察后,我们必须进行分析和归纳,它们将构成我们预测未来的前提和基础。
第71章  考评方法必须构建于事物基本轮廓的基础之上  / 292
  技术分析人员,将股票所携带的各种信息剥离开来,只留下股票走势的基本轮廓—价格和成交量,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抽象的、所谓的股票走势图。走势图为技术分析人员提供了一种分析股票未来走势的工具,并使得技术分析人员能够摆脱事物“本质要素”的局限,“自如”地做出决策。
第72章  将得出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 295
  通用语义学所关注的,是如何在最新的时点上,保持外界客观事实(“外质”)与人们内心抽象概念(“内因”)之间的一致性,以便于通用语义学的应用者能够更有效地投资和生活。
第73章  习惯陷阱  / 297
  人是一种受习惯支配的动物。除非受到强烈的震动,或是接受人为的培训尝试改变,否则,人会永远坚持那些实质上毫无意义的习惯。
第74章  连锁快速的反应  / 301
  永远不要贸然做傻事。
第75章  数字陷阱  / 303
  投资一只10美元/股的股票所获得的10%的收益,与投资一只100美元/股的股票所获得的10%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能用算术运算表达出来,我们应考虑它们的对数表达方式。
第76章  美妙的曲线  / 306
  向日葵!不规则曲线!蜗牛壳!复利!对称就是成长过程中最神奇的美。
第77章 损失陷阱  / 310
  一旦损失让你个人受到伤害,那么受伤的将是你的心灵,而不是你的投资组合。
第78章  利润陷阱  / 313
  一旦利润成为自我价值的代言人,那么你的心灵无疑将再次受到重创。
第79章  常识陷阱  / 316
  常识足以酿成大祸。
第80章  小猪观察家  / 319
  我们观察股市,就如同是在观察一根绑在小猪(一只看不到的小猪)背上的电极顶端的移动一样。
第81章  预测的局限性  / 322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我们对这种可能性的预测,都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选取预测方法和预测时,都要将不确定性纳入考虑的范畴。
第82章  股市是赌场吗  / 328
  从很多方面来看,股市犹如一场赌博游戏,而我们可以应用博弈论的原理,对股票市场加以分析。
第83章  纯粹的数学概率  / 330
  分析各种赌博游戏的输赢概率,投资者将从中学会如何构建适用于股市的投资方法。
第84章  对手的策略  / 334
  身处股市,股市本身便是你的游戏对手。毋庸赘言,股市的游戏目的不会与你有什么不同,都是力图获得成功和胜利。
第85章  回报  / 338
  只要立志赚大钱,便能够赚到大钱—这就是赌徒的远大追求。更大的预期收益,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预期风险,而更大的风险往往导致更大的损失。
第86章  细分与最大化  / 342
  与其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还不如选择最小化风险条件下的分散收益。
第87章  着重考虑负面  / 348
  身处股市,我们必须具备现实的投资心态,关注那些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到投资的风险,并做好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的充分准备。
第88章  长期净收益  / 351
  采用系统的投资方法,适度地考虑各项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这样的投资策略,将给我们带来长期的股市投资收益,同样,也使我们的生活获益匪浅。
译者后记  / 35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