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金融学>个人理财

投资思想史
作者 : 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
译者 : 张俊生 曾亚敏
出版日期 : 2009-02-23
ISBN : 7-111-25436-2
定价 : 56.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57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A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s:My Annotated Bibliography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只有马克·鲁宾斯坦才能够写就这部书。本书特有的写作风格与对材料的筛选使得它处处充满惊喜。对金融经济学理论抱有兴趣的人都应当拥有这样一本书。”
  ——威廉·夏普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马克·鲁宾斯坦的这部《投资思想史》清晰记录了那些对现代投资理论、资本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发展起到深远影响的经济学、金融学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由顶级金融学家写就的好书,它那万花筒般的思想为投资学者与实践家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内容。”
  ——乔治·康斯坦丁尼德斯
  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
  
  “这部杰出的著作从一位主要参与者的视角洞察了金融经济学的演进。”
  ——理查德·罗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国际金融学教授
  
   “与往常一样,鲁宾斯坦教授为金融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本编年体式的参考书见解深刻,对许多重要的概念追踪溯源。”
  ——理查德·罗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国际金融学教授
  “马克·鲁宾斯坦不仅为投资学概念追溯早期的渊源(指出经济学家经常会错拜先祖),而且在这部可读性强、内容精简的书中对金融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归纳。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史书,每一位严肃思想家的书架上都应有它的位置。”
  ——海恩·利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学教授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思想很少着衣而诞,而是在艰苦的累积过程中逐渐穿上华美的衣物。在人文艺术的许多领域,为了能更深入地获取知识,有必要知道这个领域的思想是如何演进的:这些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是如何催生另一个思想的?知识环境是如何滋养思想的成长的?为什么现在看起来十分明显的思想曾让人感到十分困惑?
  在社会科学中思考这些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人文科学中,年代进程是没什么意义的。例如,谁能说过去3个世纪的英国诗歌或戏剧会超越莎士比亚的著作?在自然科学中,可以通过发现先在和永续的自然过程而获得知识累积。然而,社会科学中的知识被发现之后可以影响社会演进,且在相互作用中决定着后续的社会理论。
  基于这种精神,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投资金融理论的年代发展进程中的参考书目。不过,这不是一部投资实践史,只是偶尔会引用到金融理论以外的现实世界。这部“投资思想史”涉猎内容广泛,包括方法论的发展和创造理论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包含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科学方法)。我正在写一部将耗时多年的书卷,名曰《西方文明史纲要》(My Outline of Western Intellectual History),这部书也将历史回溯到古代时期。尽管这本书可作为参考书,但也可以作为一部史书从头至尾地阅读。书中大部分内容并没有按照专题来归纳,这是因为我努力将其当做一个完整的领域来看待,并强调一类研究是如何影响其他研究的,而以前它们可能被认为是割裂的。为了这个目的,采用编年体的形式看起来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后来出现的思想不能影响先前出现的思想,而只会相反。
  我们可将金融经济学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1)1950年之前的古代时期;(2)1950~1980年的古典时期;(3)1980年之后的现代时期。大约在1980年之后,古典时期的理论基础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大量的金融研究中,我只能选择很小比例的文献。有些文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撒播下了思想的种子,提出了正确的问题,或者发展了重要的经济直觉;有些文章则在不同思想之间进行了十分有效的沟通;而另外一些文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将早期的概念定形、理顺假设并用数学给予支持。尽管我努力在这三类研究中做到平衡,但我还是将更多笔墨放在了前两类研究上。未发表的手稿只有满足如下两个条件之一才被编选入内:(1)被广泛地引用;(2)在其他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现很久之前,其包含的思想就在该手稿中出现。如果某些文献回顾对解释思想的渊源有帮助的话,我也会将其收录在内。对一些重要结论的数学解释或证明也在书中有所展示,它基本上是对文字模糊表述的补充。不过,这些证明对理解来说并不是必需的。
  读者也应该理解本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许多重要的研究未被提及,并不是因为我认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我还没有获得这些文献。因此,这部史书是不完整的,尤其是1980年后的内容还有很多欠缺。尽管本书将非理性主义者的思想追溯到古代与古典时期,但是本书对现代日益丰富的“行为金融”文献提及甚少。不过,出版商还是鼓励我整理手头已有的文献,因为他们感觉即便这类著作还处于发展时期但还是十分有用的。希望本书的新版本将能弥补这个缺陷。
  投资理论的历史发展得益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20世纪的经济学家,如弗兰克·奈特、欧文·费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肯尼思·阿罗、保罗·萨缪尔森、米尔顿·弗里德曼、佛朗哥·莫迪利亚尼、杰克·赫希雷佛、詹姆斯·托宾、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卢卡斯、丹尼尔·卡尼曼、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乔治·阿克洛夫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一些非经济学家在这个世纪也对金融学贡献颇丰,包括约翰·冯·诺伊曼、伦纳德·萨维奇、约翰·纳什、莫里斯·肯德尔。进一步向前回溯,尽管丹尼尔·伯努利和路易斯·巴舍利耶的贡献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像斐波那契、布莱斯·帕斯卡、皮埃尔·费马、克里斯汀·惠更斯、亚伯拉罕·棣莫弗、埃德蒙·哈雷这些人的著作还鲜为人知但又十分重要。
  可能这个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面临着学者忽视思想渊源的问题,我对此感到沮丧。尽管一些学术文章和著作声称是历史回顾,但还是经常过于简单地描绘成熟理论的发展轨迹,而将太多原创性思想只归功于少数学者。无疑本书也可能存在这样的缺陷,但我希望问题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一本著作可能淹没在逝去的历史之中,甚至有可能这本著作要比后来出现的且广为引用的文章都要优秀。
  例如,问问你自己是谁最先提出了下列思想:
现值
MM定理
普拉特-阿罗风险规避指标
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
戈登增长公式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布莱克零贝塔模型
考克斯-罗斯-鲁宾斯坦的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卢卡斯交易模型
米尔格罗姆-斯托克利无交易定理
从个人理性假定推出预期效用
风险中性概率下的鞅定价
动态完整
随机游走与理性市场的联系
用非平稳方差来描述证券价格的随机过程
上偏股价、异质信念与卖空约束之间的假设关系
规模效应
超常盈余增长模型
前景理论
在上述大多数例子中,思想出现的实际时间要比一般人所认为的起源提前许多年,偶尔会提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在某些情况下,独立且近乎同时的发现者却很少甚至从未被提及,这多少证明了斯蒂芬·施蒂格勒的得名法则,即科学思想从未以其最初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包括施蒂格勒法则自身也是这样,该法则最初的提出者实际是社会学家与科学哲学家罗伯特K默顿。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MM定理,其实在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该命题的前20年,约翰·伯尔·威廉姆斯就在1938年出版的著作中做了精彩的探讨。如果这项创新性的洞察能在当时广为知晓且得到仔细研究,那么我们受困扰的时间就可以减少几十年。有关默顿的另一个取名谬论例子是“戈登增长公式”。不幸的是,一旦这类错误发生就很难纠正。事实上,这个错误已经根深蒂固,即便是最杰出的著作也未必能改变业已形成的习惯。
此外,研究者可能会没有意识到某些理论的基础工作在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尽管这个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发展的,且无疑是金融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但事实上,肯尼思·阿罗在20年前的1953年就已经提出非常类似的观点。反过来,阿罗的想法在3个世纪之前布莱斯·帕斯卡与皮埃尔·费马之间的通信集中隐隐地有所体现。一个科学领域的进步通常会借鉴其他领域的方法,尤其是原本用于其他目的的数学工具。历史研究的副产品之一就是能发现原本看似无关的工作之间的联系。
有人会问,为什么学术领域会对自己的渊源不求甚解。历史是由胜利者重新书写的。学生经常依赖于自己的导师来了解学科历史,而导师又过分依赖于他自己的导师,依此类推。很少有学生会拒绝现存的引用方式,而去图书馆书架上翻找古旧书籍和期刊来寻找他们所使用思想的真正渊源。学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偏爱将成就归因于那些相对出名的人或那些在发展这个思想方面写了几篇文章或花了数年时间的人,而那些非主流的人士(可能是使用的方法或时机方面)即便研究的更早更原创,还是处于不利的位置。绝好的一个例子就是AD罗伊在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方面的基础性文章,就连哈里·马科维茨也承认希望自己能与罗伊共享投资组合理论之父的荣誉。1罗伯特K默顿将之称为“马太效应”。这个典故来源于《马太福音》(第25章第29节):“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当然,并不只有金融学才倾向于忽视自己的起源。例如,算术被认为是艾萨克·牛顿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兹发明的。但事实上算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安提丰、欧多克斯、阿基米德在使用“穷举的方法”的时候预期到了可采用极限和积分的概念来决定几何物体的面积和体积(例如,估计圆的面积时,在圆中镶入正规多边形,随着多边形的边数无穷增加,多边形就可以近似估计圆的面积)。尽管伽利略并没有用数学公式来正式表示,但他有关物体运动的著作已经暗含如下内容:物体的运动速度是距离相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加速度是距离相对于时间的二阶导数。皮埃尔·费马设计出了正切法,今天我们仍在使用这种方法,它可用于判定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艾萨克·巴罗使用微分的方法去寻找一个曲线的切线。并提出了两个函数的乘积和商的微分定理、X的幂函数微分定理以及隐函数的微分定理。
与大多数历史不同,有关金融学思想起源的大多数被遗忘的事实都能在那儿等待我们的发掘,在图书馆书架上的古旧书籍中,在过去的期刊中(现在大多可以以电子版形式获得)我们都能发现这些思想。很多投资理论史只是被胜利者重新书写过,最初雏形被修正过而已。在本书中,我会竭力去探究这些思想的渊源。对于书中所引用到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著作,我的目标都是明确它们对这个领域的边际贡献。
如同莎士比亚名著《麦克白》中的三个女巫一样拥有后见之明,我能“窥视时间的种子,能说出其中哪一粒能发芽,哪一粒不能成长。”拥有了这项优势,我在那些曾一度被认为很有前景但最终被证明是死胡同的研究上(例如股价的稳定帕累托假设)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不过,我自知本书省略了许多十分重要的发现(部分原因是因为我还没有得到这些文献)或可能将投资思想追溯到不正确的源头,可能并没有发现更早的著作。另一方面,我也可能犯历史学家惯有的毛病,即用后世看起来重要或正确的观点来解释书面记录,这可能是有偏见的。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我也从默顿·戴维斯那里获得了一些帮助,为此对他表示公开的致谢。我也请求读者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我知晓错误,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

马克·鲁宾斯坦
加州,伯克利
2006年元月

封底文字

“只有马克·鲁宾斯坦才能够写就这部书。本书特有的写作风格与对材料的筛选使得它处处充满惊喜。对金融经济学理论抱有兴趣的人都应当拥有这样一本书。” ——威廉·夏普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马克·鲁宾斯坦的这部《投资思想史》清晰记录了那些对现代投资理论、资本市场与衍生品市场发展起到深远影响的经济学、金融学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由顶级金融学家写就的好书,它那万花筒般的思想为投资学者与实践家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内容。” ——乔治·康斯坦丁尼德斯 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 “这部杰出的著作从一位主要参与者的视角洞察了金融经济学的演进。” ——理查德·罗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国际金融学教授 “与往常一样,鲁宾斯坦教授为金融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本编年体式的参考书见解深刻,对许多重要的概念追踪溯源。” ——理查德·罗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国际金融学教授 “马克·鲁宾斯坦不仅为投资学概念追溯早期的渊源(指出经济学家经常会错拜先祖),而且在这部可读性强、内容精简的书中对金融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归纳。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史书,每一位严肃思想家的书架上都应有它的位置。” ——海恩·利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学教授

作者简介

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tein):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张俊生 曾亚敏:暂无简介

译者序

英国著名的史学家柯林武德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要重演过去的思想。当现在的出版界充斥着讲述财富故事的书籍之时,当人们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这些传奇故事之时,普罗大众往往在浮躁的喧嚷中忽略了故事背后的思想,从而落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角陷阱。马克·鲁宾斯坦所著的这部《投资思想史》有如一股清泉,令人耳目一新。“现值”的思想是如何出现的?“MM”理论背后的思想真正源自何时?卖空机制为什么是有助于稳定市场的?投资泡沫是如何破灭的?当前流行的投资概念是如何演进的?几乎投资学中所有核心性理论都被囊括在这部思想史中。该书可被视做一张投资思想史全景图。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对于历史人们不应该只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理论的理解境界。《投资思想史》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该书从1202年斐波那契的《算经》开始写起直至2005年的行为金融思想结束,时间跨度800余年,内容相当庞杂。但是读者自该书的目录开始全然没有混乱无序之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与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更离不开作者对分散、独立事件的解读与重构。不过,在卷帙浩繁的投资学文

献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还是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很大的勇气的。《投资思想史》的作者马克·鲁宾斯坦在金融学界久负盛名。他的学术文章多见于《金融学学刊》(Journal of Finance)和《金融经济学学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顶级刊物。能在这些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学者不在少数,但能将投资理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的学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投资思想史》中,他以坚韧的努力对一手文献进行搜集考据,他以宏大的气魄将800年投资思想史进行断代划分,他以卓绝的文笔对大家思想进行功过评价。通读全书不禁让人感叹:“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对于学者而言,该书堪称是一部参考文献手册。全书引用到上百篇经典文献,每篇文献都有详尽的出处,这对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甚有帮助。鲁宾斯坦对投资学历史中出现的基础性概念与核心性思想的解读也将有助于学术研究者把握这些内容的来龙去脉。相信该书能为投资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有所裨益。
对于投资实务界人士而言,该书有助于投资思维的升华。时至今日,全球正面临着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会。然而,机会的把握往往需要过人的智慧。《投资思想史》虽然不会直白地告诉您如何去投资,但它会帮助您站在费雪、凯恩斯、哈耶克、阿罗、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大师的肩膀之上去审视投资。
当然,对于任何一部著作我们都应抱着批判的心态去阅读。《投资思想史》虽是大家之作,内容丰富,但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潜在的不足。例如,该书对现代投资思想着墨偏少,尤其在行为金融方面显得有些过于吝啬。当然,这与作者对行为金融范式的认知与一般学者可能存在差异有关。再者,读者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某些思想的评论只是一家之言,对于鲁宾斯坦的评论我们也应有自己的判断。
本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张渝涓女士、颜诚若女士、王洪波女士、李红梅女士的慧眼识珠与辛劳工作。当然,文章翻译方面的潜在错误由译者承担。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我们的电子邮箱是:junya@126com我们一定会虚心学习!
人类善于忘记历史,长期以来金融学这门显学也不能避免遭此“厄运”。然而,投资归根到底是思想者的活动。那些有意在投资学界或投资实务界大展宏图的人士应将这部《投资思想史》作为一把开启投资思想的金钥匙。一部波澜壮阔的投资思想史即将在您的面前展开,愿您能以“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的心境品读欣赏!
张俊生
2008年10月于北京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古代时期:1950年之前 / 1第二部分
古典时期:1950~1980年 / 97第三部分
现代时期:1980年之后 / 303注释 / 343

人名对照表 / 354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杨碧云主编 易行健 展凯 张浩副主编
作者: 李燕
作者: 张颖 编著
作者: [美]杰夫·马杜拉(Jeff Madura)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V. 约翰·帕利卡(V. John Palicka)著
作者: (美)马里奥·辛格(Mario Singh)著
作者: (美)亚历山大·埃尔德(Alexander Eld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