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原理与实践
作者 : 主编 何泾沙 周悦
丛书名 : 移动开发
出版日期 : 2016-06-21
ISBN : 978-7-111-53830-1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3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共14个章节。第一部分对移动智能系统测试进行概述;第二部分介绍移动智能终端测试核心技术; 第三部分介绍服务平台端测试技术;第四部分介绍系统级交互测试技术;第五部分介绍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相关标准。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移动终端安全检测的教材,也可供专业技术人员参考或培训教材。

图书特色

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IT教育专家联袂奉献,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理论与实战的精华总结,移动智能系统测试原理、测试内容、测试工具、测试标准全面呈现,规划移动智能系统测试工程师最佳学习路线。

移动智能系统是移动网络与智能终端的结合,能有效实现移动通信智能控制。本书以移动智能系统、信息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移动智能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和服务平台端的测试知识为支撑,结合丰富的案例,使读者了解并掌握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理论和方法。
本书特色
着眼于当前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需求,同时针对测试技术人员的职业需求,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平台端以及交互测试层面介绍移动智能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测试技术。
从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理论基础进阶到实际测试方法,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测试流程,全面介绍测试工具,使读者切实掌握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方法。
内容涉猎广泛,从传统的测试技术到新型的测试技术,从软件测试到交互测试,并提供丰富的测试案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

本书涵盖移动智能系统、信息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是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服务平台端的测试技术,通过对其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可执行性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可维护性测试以及通信测试的介绍,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

拥有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与云计算安全和数字取证等。曾任美国IBM公司资深计算机科学家、GRIC通信公司首席工程师和富士通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2项。2003年由“北京市特聘教授”人才项目引进到北京工业大学,曾任软件学院副院长,2012年被评为校教学名师。现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40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







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软件质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863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等科研项目近20项,多次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标准编制起草和标准符合性验证工作。曾获得北京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两次,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一次。目前还担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件工程分技术委员会软件质量测试工作组副组长,并为CNAS信息技术专家组组员。

图书前言

随着信息化系统建设复杂度的提高、网络与数据库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的不断广泛和深入,社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移动智能系统开始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移动智能系统在移动网络中引入具有智能功能的实体,是实现移动通信智能控制的一种网络系统。它是现有的移动网络与智能终端的结合,通过在移动网中引入移动业务交换点,使低层移动网与高层智能网相连,将移动交换与业务分离,形成移动智能网。移动智能网作为移动网的高层业务网,能够快速、方便、灵活、经济、有效地为移动网生成和实现各种新的业务,使客户对网络有更强的控制功能,方便、灵活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本书以移动智能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移动智能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和服务平台端测试知识为支撑,重点介绍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可移植性测试、安全测试、性能测试、可维护性测试以及通信测试,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理论与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效果。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第1~3章,主要介绍移动智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准备和铺垫。第二部分包括第4~8章,系统地介绍移动智能终端测试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流程、测试工具等相关知识。第三部分包括第9~11章,详细介绍移动智能系统服务平台端测试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流程、测试工具等相关知识。第四部分包括第12~13章,重点介绍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智能系统服务平台端交互测试方面的内容。另外,附录介绍了国内外移动智能系统测试方面的相关标准。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分别探讨了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服务平台端在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方面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和测试工具,最后介绍了双方交互测试方面的相关内容,并介绍国内外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相关标准。全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可供专业测试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学习。
本书由北京工业大学何泾沙教授和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周悦担任主编,由北京工业大学张伊璇担任副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周博、杜江浩、白鑫和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孙陶、王欣鹏参与了第一部分的编写;北京工业大学高梦晨、李亚萌、方静、肖起、常成月和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孙陶、郑丽娜、康艳艳参与了第二部分的编写;北京工业大学朱星烨、陈奕州、张亚君和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郑丽娜、王坤、黄佳参与了第三部分的编写;北京工业大学郭军、轩兴刚参与了第四部分的编写;北京工业大学黄娜参与了本书的校稿。另外,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王威、楼莉、郭澍、宋红波、任佩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高顺尉参与了书中部分内容的编写和校稿工作,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朱娜斐参与了本书的前期策划讨论、文献收集整理以及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在此向每一位参编和参校人员以及所有为本书的编写做出贡献或提供过帮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以下科技项目或课题的支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5AA01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50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K32B0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142008)。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许多相关领域的文献,也从其他同行的工作中得到了启发,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及编写时间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4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移动开发

封底文字

【英文书名】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s Test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移动智能系统是移动网络与智能终端的结合,能有效实现移动通信智能控制。本书以移动智能系统、信息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移动智能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和服务平台端的测试知识为支撑,结合丰富的案例,使读者了解并掌握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理论和方法。

本书特色
·着眼于当前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需求,同时针对测试技术人员的职业需求,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平台端以及交互测试层面介绍移动智能系统不同组成部分的测试技术。
·从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的理论基础进阶到实际测试方法,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测试流程,全面介绍测试工具,使读者切实掌握移动智能系统的测试方法。
·内容涉猎广泛,从传统的测试技术到新型的测试技术,从软件测试到交互测试,并提供丰富的测试案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

作者简介

主编 何泾沙 周悦: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移动智能系统  2
1.1 移动智能系统概述  2
1.1.1 移动智能系统的概念  2
1.1.2 移动智能系统架构  3
1.2 移动智能终端的组成  4
1.2.1 硬件  4
1.2.2 操作系统  5
1.2.3 行业标准  6
1.2.4 测试指标  7
1.3 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7
1.3.1 移动运维服务体系  8
1.3.2 移动应用开发体系  8
1.3.3 硬件支持  8
1.3.4 测试指标  9
1.4 相关通信技术  10
1.4.1 语音编解码技术  10
1.4.2 调制与解调技术  10
1.4.3 扩频通信技术  13
1.4.4 分集接收技术  14
1.4.5 链路自适应技术  19
1.4.6 OFDM技术  19
1.4.7 软件无线电技术  21
1.4.8 智能天线技术  23
1.4.9 MIMO技术  24
1.4.10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7
本章小结  28
第2章 信息安全  29
2.1 信息系统安全威胁  29
2.1.1 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30
2.1.2 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31
2.1.3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33
2.1.4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威胁  36
2.2 加密技术  37
2.2.1 加密技术概述  37
2.2.2 标准加密算法  39
2.2.3 密钥管理  41
2.2.4 移动智能终端加密和保护技术  43
2.3 认证技术  45
2.3.1 身份与认证  45
2.3.2 身份验证技术  47
2.3.3 移动智能终端认证技术  49
2.4 安全管理  51
2.4.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  51
2.4.2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管理策略  54
本章小结  58
第3章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  59
3.1 软件测试基础  59
3.1.1 软件测试的发展  60
3.1.2 软件错误类型及出现原因  61
3.1.3 软件测试的定义  62
3.1.4 软件测试的对象  62
3.1.5 软件测试的目的  63
3.1.6 软件测试的原则  63
3.1.7 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64
3.1.8 软件测试的复杂性  65
3.1.9 软件测试的经济性  65
3.2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概述  66
3.2.1 移动平台的特性  66
3.2.2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简介  67
3.3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方法  68
3.3.1 黑盒测试  68
3.3.2 白盒测试  69
3.3.3 静态测试  70
3.3.4 动态测试  72
3.3.5 单元测试  73
3.3.6 集成测试  74
3.3.7 系统测试  75
3.4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流程  77
3.4.1 测试流程概述  77
3.4.2 测试流程分析  78
本章小结  85
第二部分 移动智能终端测试
第4章 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测试  88
4.1 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测试概述  88
4.1.1 测试目的  88
4.1.2 测试要求  89
4.1.3 测试准备  89
4.2 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测试内容  90
4.2.1 软件功能测试内容  90
4.2.2 硬件功能测试内容  95
4.3 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95
4.3.1 软件功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95
4.3.2 硬件功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99
4.4 移动智能终端功能测试工具  100
4.4.1 软件功能测试工具  100
4.4.2 硬件功能测试工具  102
4.5 测试案例与分析  102
4.5.1 项目背景  102
4.5.2 被测软件及实施方案  103
本章小结  105
第5章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  106
5.1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概述  106
5.1.1 测试目的  107
5.1.2 测试要求  107
5.1.3 测试准备  107
5.2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内容  108
5.2.1 可靠性测试指标  108
5.2.2 软件可靠性测试内容  109
5.2.3 硬件可靠性测试内容  111
5.3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方法  115
5.3.1 可靠性指标测试方法  115
5.3.2 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  116
5.3.3 硬件可靠性测试方法  120
5.4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流程  124
5.4.1 软件可靠性测试流程  124
5.4.2 硬件可靠性测试流程  126
5.5 移动智能终端可靠性测试工具  129
5.5.1 软件可靠性测试工具  130
5.5.2 硬件可靠性测试工具  132
5.6 测试案例与分析  134
5.6.1 项目背景  134
5.6.2 被测软件及实施方案  134
本章小结  137
第6章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  138
6.1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概述  138
6.1.1 测试目的  139
6.1.2 测试要求  139
6.1.3 测试准备  140
6.2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内容  141
6.2.1 适应性测试  142
6.2.2 易安装性测试  143
6.2.3 兼容性测试  145
6.2.4 共存性测试  147
6.3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方法  148
6.3.1 适应性测试方法  148
6.3.2 易安装性测试方法  153
6.3.3 兼容性测试方法  157
6.3.4 共存性测试方法  161
6.4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流程  163
6.4.1 适应性测试流程  165
6.4.2 易安装性测试流程  166
6.4.3 兼容性测试流程  166
6.4.4 共存性测试流程  167
6.5 移动智能终端可移植性测试工具  167
6.5.1 TestDirector  168
6.5.2 TestQuest  169
6.5.3 Bugzilla  171
6.6 测试案例与分析  171
6.6.1 项目背景  171
6.6.2 被测软件及实施方案  171
本章小结  174
第7章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测试  175
7.1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测试概述  175
7.1.1 测试目的  175
7.1.2 测试要求  176
7.1.3 测试准备  177
7.2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安全测试  179
7.2.1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安全测试内容  179
7.2.2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安全测试方法  181
7.2.3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安全测试流程  182
7.2.4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安全测试工具  184
7.2.5 测试案例与分析  184
7.3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测试  185
7.3.1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测试内容  185
7.3.2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测试方法  187
7.3.3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189
7.3.4 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安全测试工具  191
7.3.5 测试案例与分析  193
7.4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测试  195
7.4.1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测试内容  195
7.4.2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测试方法  197
7.4.3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测试流程  198
7.4.4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安全测试工具  204
7.4.5 测试案例与分析  205
7.5 移动支付安全测试  208
7.5.1 移动支付安全测试内容  209
7.5.2 移动支付安全测试方法  209
7.5.3 移动支付安全测试流程  209
7.5.4 移动支付安全测试工具  211
7.5.5 测试案例与分析  212
本章小结  215
第8章 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其他测试  216
8.1 移动智能终端性能测试  216
8.1.1 性能测试的概念  217
8.1.2 性能测试内容与方法  218
8.1.3 性能测试流程与工具  220
8.2 移动智能终端易用性测试  223
8.2.1 易用性测试的概念  223
8.2.2 易用性测试内容  227
8.2.3 易用性测试方法  232
8.3 移动智能终端可维护性测试  236
8.3.1 可维护性测试的概念  236
8.3.2 可维护性测试内容  239
8.3.3 可维护性测试方法  241
8.4 测试案例与分析  244
8.4.1 项目背景  244
8.4.2 被测软件及实施方案  245
本章小结  247
第三部分 服务平台端测试
第9章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  250
9.1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概述  250
9.1.1 服务平台端  250
9.1.2 服务器性能  252
9.1.3 服务器性能瓶颈  254
9.1.4 服务器性能测试  254
9.2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内容  254
9.2.1 用户并发测试  254
9.2.2 疲劳强度测试  256
9.2.3 资源监控与数据采集  257
9.3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方法  259
9.4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流程  261
9.4.1 性能需求调研分析  261
9.4.2 确定测试方案  262
9.4.3 设计测试场景  263
9.4.4 确定测试计划  263
9.4.5 准备测试工具、脚本及测试数据  264
9.4.6 制定测试策略  265
9.4.7 搭建测试环境  266
9.4.8 执行性能测试  269
9.4.9 性能测试诊断与分析  270
9.4.10 性能测试结果交付  271
9.5 服务平台端性能测试工具  271
9.5.1 LoadRunner  272
9.5.2 Webload  274
9.5.3 QALoad  275
9.5.4 其他性能测试工具  276
9.6 测试案例与分析  277
9.6.1 项目背景  277
9.6.2 被测软件及实施方案  278
本章小结  280
第10章 服务平台端安全测试  281
10.1 服务平台端安全测试概述  281
10.1.1 服务器分类  281
10.1.2 服务器安全  284
10.2 常见安全威胁与漏洞  285
10.2.1 常见安全威胁  285
10.2.2 常见漏洞  286
10.3 服务平台端安全测试内容  287
10.3.1 物理安全  288
10.3.2 网络安全  290
10.3.3 主机安全  293
10.3.4 应用安全  296
10.3.5 数据安全  299
10.3.6 管理安全  300
10.4 服务平台端测试方法  301
10.4.1 测试原则  301
10.4.2 测试方法  301
10.5 服务平台端测试流程  302
10.5.1 物理安全测试流程  302
10.5.2 网络安全测试流程  307
10.5.3 主机安全测试流程  311
10.5.4 应用安全测试流程  315
10.5.5 数据安全测试流程  320
10.5.6 管理安全测试流程  322
10.6 服务平台端测试工具  325
10.7 测试案例与分析  325
10.7.1 服务平台测试流程  326
10.7.2 关键测试项目分析  326
10.7.3 对整体测评的理解  328
10.7.4 整体测评结论  328
10.7.5 测试工具  329
本章小结  329
第11章 服务平台端其他测试技术  330
11.1 服务平台端功能测试技术  330
11.1.1 测试目的  330
11.1.2 测试内容  331
11.1.3 测试方法  333
11.2 服务平台端可靠性测试技术  335
11.2.1 测试目的  335
11.2.2 可靠性技术  336
11.2.3 测试内容  338
11.2.4 测试方法  342
11.3 服务平台端可维护性测试技术  344
11.3.1 测试目的  344
11.3.2 测试内容  345
11.3.3 测试方法  347
11.4 服务平台端易用性测试技术  351
11.4.1 测试目的  351
11.4.2 测试内容  352
11.4.3 测试方法  354
11.5 服务平台端可移植性测试技术  355
11.5.1 测试目的  355
11.5.2 测试内容  356
11.5.3 测试方法  357
本章小结  359
第四部分 交互测试
第12章 数据推送和接收测试  362
12.1 数据推送的基本概念  362
12.1.1 推送相关知识  363
12.1.2 移动智能终端的推送  363
12.1.3 服务器的推送  365
12.1.4 推送方案的评价标准  365
12.2 移动智能终端到服务平台的
数据传输测试  366
12.2.1 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标准  366
12.2.2 移动环境  367
12.2.3 测试面临的挑战  368
12.2.4 传输测试原理  368
12.2.5 基于JSON技术的数据传输测试  369
12.2.6 Wi-Fi、3G数据传输能耗测试  371
12.2.7 USB、红外、蓝牙测试  373
12.3 服务平台到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测试  374
12.3.1 服务器推送技术的发展  374
12.3.2 服务器推送技术实现方式  376
12.3.3 基于SOAP协议的网络性能测试  377
12.3.3 Web服务器负载测试  380
12.3.4 Web服务器压力测试  385
本章小结  386
第13章 通信安全测试  387
13.1 无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388
13.1.1 无线通信基本技术  388
13.1.2 无线通信网络的分类  389
13.2 无线通信安全基础  390
13.2.1 无线通信安全历史  390
13.2.2 无线通信网的主要安全威胁  392
13.2.3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要求  395
13.2.4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  396
13.3 数据加密测试  399
13.3.1 网络通信与数据加密技术的内涵  399
13.3.2 常见的数据加密方法  400
13.3.3 常见的数据安全加密技术  400
13.3.4 加密协议  401
13.3.5 加密协议测试与内存模糊测试  402
13.3.6 协议安全测试  408
13.4 安全信道测试  412
13.4.1 安全信道的设计  412
13.4.2 安全信道分析  413
13.4.3 可信信道分析  414
13.5 4G网络简介  416
13.5.1 4G的核心技术  416
13.5.2 4G的特点  417
13.5.3 4G面临的问题  419
本章小结  420
附录 移动智能系统测试相关标准  421
参考文献  42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John Vlissides
作者: 麻志毅
作者: (英)Bob Hughes, Mike Cotterell
作者: 吕云翔 王洋 王昕鹏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Siobhan Clarke, Elisa Baniassad
作者: [加] 唐·麦格里尔(Don McGreal) [德] 拉尔夫·乔查姆(Ralph Jocham) 著
作者: (美)Capers Jones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