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
作者 : (美)加斯.塞隆纳(Garth Saloner);安德里.谢帕德(Andrea Shepard)等
译者 : 王迎军 汪建新
丛书名 : EMBA译丛
出版日期 : 2004-09-01
ISBN : 7-111-14857-6
定价 : 4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64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Strategic Management
原出版社: Wiley Text Books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这本战略管理新著提供了有助干管理者们进行战略性思维的实用框架和概念。本书借助于当代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为那些负责确定企业方向的管理者们创造了一系列的概念化工具。
    这些工具将有助于管理者们更好地理解竞争环境、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能力、组织设计和变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业绩有何种影响。本书所提出的概念,为制定经营战略来指导企业内部决策并实现企业长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图书特色

加斯·塞隆纳(GarthSaloner)是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电子商务、战略管理和经济学教授,20世纪90年代他一直担任战略管理小组组长,给MBA和高级管理人员班讲授战略管理、竞争战略和电子商务等课程。1993~1996年,他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和研究与课程开发部主任。他曾经担任《兰德经济学杂志》与《战略管理杂志》、《国际产业组织》、《创新和新技术经济学》编辑部的联合编辑,还担任过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产业组织研究计划筹划委员会成员。塞隆纳教授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博土学位。
    安德里·谢帕德(AndreaShepard)是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战略管理和经济学副教授,曾给MBA和高级管理人员班讲授战略管理、技术战略和竞争战略课程。她曾担任《产业经济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杂志的联合编辑和《管理科学》杂志的副主编,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副研究员,还曾供职于计量经济学会技术委员会。进入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之前,她曾执教于麻萨诸塞技术学院经济系。谢帕德教授获得了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博土学位。
    乔埃尔·波多尼(JoelPodo1ny)是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威廉·丁肯组织行为学和战略管理教授,曾给MBA、高级管理人员班和博士生讲授组织行为学、组织设计、战略和全球管理,目前是教务处的资深副处长。他曾担任《美国社会学杂志》的顾问编辑,论文发表于《战略管理杂志》、《美国理论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波多尼教授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博土学位。

图书前言

在过去的10年间,三位作者都曾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讲授战略管理这门MBA的核心课程。和其他人讲授战略管理课程一样,我们也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不同之处在于每次下课之前,我们都要对当天的教学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年复一年,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从简单幻灯片变成了厚厚的课堂笔记。后来逐渐萌生了将其汇编成书的想法,以为这似乎不会太难,而且益处颇多。现在看来,当初以为编书容易,的确是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不过这本书值得编写的念头却始终没有错。
    本书专门为现在和将来那些全面负责某个经营领域的总经理们而写。这些总经理承担着回报性很强的工作,他们勾画战略引领经营活动,构建组织去不断实现战略目标,制定基本战略决策以适应世界变局。要胜任这些工作的人们必须具备娴熟的战略思维能力。为有助于培植这种能力,我们尽力提供了一系列的框架、工具和概念。书中的种种结论来源于支撑战略管理的相关学科领域,当然也难免带有作者自身学术背景的深深烙印,包括兼有理性和感性色彩的微观经济学(尤其是产业组织)和组织理论。尽管此类学科对本书写作起了不小的指导作用,但本书的关注焦点始终未曾偏离战略管理。本书旨在通过对组织和战略进行深入考察,促使总经理们的战略思维更具有普遍性、有效性与回报性。
    从多学科视野来编撰战略论著,本书试图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书力图使各种不同方法之间能互相融合而非彼此冲突。有鉴于此,书中将经济学和组织学的观点一并加以陈述。
    ·本书试图使关注点既能集中于观点和概念,又尽量不牵涉相关研究领域的所有程式化方法,为此在论述过程中尽量少用脚注,相信指导老师们能够认同这种做法并以适当方式对研究基础进行扩充。
    ·最后,本书依据作者所认定的对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来取舍材料,而未涵盖战略管理领域的所有话题。
    多年来,很多同仁与作者一道讲授战略管理课程并贡献了不少观点,这些同事有:比尔·巴奈特、托马斯·海尔曼、丽贝卡·亨德森、菲奥纳·斯哥特·莫顿、科文·默多克以及伊扎·朱克曼。显而易见,本书借鉴了他们不少真知灼见。在不少章节的写作阶段,菲奥纳和丽贝卡及时审读书稿并提供了不少反馈意见。要感谢罗伯特·伯格曼,他讲述的前期课程使我们的课程教学和本书都受益匪浅。要特别感谢居里奥·罗泰伯格,他帮着提出了本书的一些基本主题。近年来,数以千计的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斯隆管理学院的学生以及高级经理培训班的学员们不厌其烦地阅读本书的材料草稿,他们的反馈有时甚至是颠覆性意见,对本书的成型和完善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从作者讲述战略管理课程到本书完稿历时十年,期间麦克·斯宾塞一直担任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院长,他对战略管理领域特别重视,对作者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格外支持,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以及其他院系的很多同行对于本书的构思都产生过积极影响并以不同方式给予帮助。要感谢大卫·巴伦、吉姆·巴伦、塞维林·伯伦斯坦、蒂姆·布雷斯纳罕、麦克·汉南、波尔·乔戈、杰弗雷·普菲尔、大卫·克雷普斯、彼得·雷斯、约翰·罗伯特、南西·罗斯、鲍伯·威尔逊、马克·沃尔森。还有其他同事也曾给予不少帮助,如居里,切瓦里尔、路易斯·加里诺、罗伯·戈特诺、马文·雷伯曼、彼得·彻姆斯奇等人,他们不但审读了一些章节的初稿,还特意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中征求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有幸曾和很多总经理共事,这种交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总经理们应该懂得哪些东西。感谢那些曾经一起共事的公司总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们,要特别感谢QRS公司董事会主席彼得·约翰逊,其才华睿智令人叹服。
    本书的出版者JohnWiley&Sons,Inc.也从评论家那里征询到不少宝贵意见,有些人前面已经提及,而有些人甚至连名字都无从知道。非常感谢这些人,包括杜坎·安吉文、布里安·波伊德、马森·卡彭特、肯尼斯·科茨、詹姆斯·大卫、得里克·德·索扎、亚瑟·弗朗西斯、菲利普·吉布斯、阿里·金斯伯格、布鲁斯·戈古特、朱里亚·波特·雷贝斯金得、约翰·麦克基、马科·莫勒、威廉·米谢尔、彼得·莫兰、阿杜尔·雷卡、约翰·布里克特、迈克尔·德雷尔、安吉·塞茨、理查德久斯宾雷诺、约翰·斯坦哈里、罗得·怀特、罗伯特·威斯曼等等。
    本书的编辑们始终是出色的合作伙伴,甚至在作者决定写这本书之前,乔·海德就参与了共同筹划!布伦特·戈登主持了部分编辑工作,吉纳德·罗姆巴蒂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约翰纳·巴托积极地推动进程,斯坦福大学的山德拉·博格耗费了大量精力来校正书稿,琳达·贝塞尔提供了很多图解。
    最应当感谢的是我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他们奉献出无私的爱和支持。自始至终,为了本书的写作,作者不得不割舍许多更为珍贵的东西,对家人的谢忱完全是发自肺腑。最后,对于“这本书何时能够完成”这一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疑问,我们终于可以语气坚定且无限欣慰地回答:“现在”。
    加斯·塞隆纳
    安德里·谢帕德
    乔埃尔·波多尼
    于加利福尼亚斯坦福

译者简介

王迎军 汪建新:暂无简介

译者序

无论对企业界还是学术界人土来说,探索成功之路都是极富刺激性的工作。但成功又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当人们穿过现象、接近事物的本质时,又会不时感到困惑。以探求企业成功之路为目标的战略管理正是这样一种学科,如果以“成功业绩皆相仿,成功路径各不同”来形容企业的战略表现,虽然有几分夸张,却也能说明战略管理研究的复杂性。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近年来战略管理的新学说不断涌现,形形色色的战略管理教材也充斥于大小书店。如果人们希望选到一本合适的战略管理理论读物,就不得不在书丛中反复比较。
    在我们阅读过的各种战略管理教材中,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塞隆纳、谢帕德和波多尼教授所著的这部教材是最具特色的一部。三位作者在书中介绍的战略管理理论架构,与其他教材多有不同。首先,本书将产业经济理论和组织理论深入浅出地融入战略理论之中,并以一些简单易懂的事例来说明典型情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更容易把握住理论的要点;第二,书中将竞争优势分为“位置优势”和“能力优势”的新颖观点,不仅为整合以往的战略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也为进一步研究竞争优势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第三,书中提出的ARC分析框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战略研究的一种工具,第四,作者们始终强调战略是企业为达成其目标所采用的逻辑,我们在翻译本书时刚好承担了一个企业的战略研究任务,当我们发现要澄清企业的战略逻辑十分困难而又十分必要时,更对作者们的深刻见解感到钦佩不已。本书还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相信对企业界人士和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们大有裨益。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特别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为我们这个团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翻译本书的过程对整个团队而言又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二人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全书翻译首先由王迎军和汪建新校订了术语表,然后由陆岚(负责第1章)、李志刚(负责第2、3、4章)、张威(负责第5、6章)、徐健(负责第7、8章)、于畅海(负责第9、10章)、杨旭(负责第11、12章)、方琳(负责第13、14章)、赫东娜(负责第15章和附录)完成各章初译,再由汪建新、张威、徐健、李志刚完成第2稿,最后由王迎军和汪建新完成第3稿,并由陆岚对全书格式进行了统一编排。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一些语句的译法可能略有不妥,在此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但我们相信,当人们读过本书之后,会提出并思考更多的战略性课题,而这也正是我们承担本书翻译工作的初衷。
    2004年6月25日于南开园

图书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导论
1.1战略管理
1.2经营战略的作用
1.2.1案例:戴尔公司和康柏公司
1.2.2经营战略的动态性
1.2.3战略规划和战略思维
1.3组织及其目标
1.3.1业绩:中心目标
1.3.2企业和管理者
1.4有关总经理作用的各种观点
1.5本书的结构
第2章经营战略
2.1导言
2.2描述经营战略
2.2.1目标
2.2.2范围
2.2.3竞争优势
2.2.4逻辑
2.3战略与使命、目的.价值和愿景之间的关系
2.3.1使命、目的和价值
2.3.2愿景
2.4战略陈述
2.4.1明确陈述战略的价值
2.4.2战略陈述的形式和应用
2.4.3博德斯公司的例子
2.5制定战略:战略过程
2.5.1战略识别
2.5.2战略评价:检验逻辑
2.5.3战略过程和战略变革
2.6小结
第3章竞争优势
3.1引言
3.2价值和竞争优势
3.3竞争优势的两种类型
3.3.1位置
3.3.2能力
3.4持续竞争优势
3.4.1作为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3.4.2作为持续竞争优势的位置
3.5位置和能力的相互关系
3.6位置、能力和“基于资源的企业观”
3.7成本—质量边界和竞争优势
3.7.1产品质量和成本
3.7.2成本一质量框架
3.7.3用成本一质量边界阐释竞争优势的例子
3.8小结
第4章内部环境:组织设计
4.1导言
4.2组织设计和竞争优势
4.3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和组织
4.3.1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和业绩
4.3.2西南航空公司的组织
4.3.3与其他航空公司的比较
4.3.4小结:一致和联结
4.4组织设计的挑战
4.4.1协调问题
4,4.2激励问题
4.5迎接挑战
4.5.1体制:结构
4.5.2体制:薪酬和奖励
4.5.3常规
4.5.4文化
4.6ARC分析
4.7小结
第5章组织与竞争优势
5.1导言
5.2战略与组织的联结
5.2.1应用ARC分析评估战略联结:再访西南航空公司
5.2.2其他例子:索尼公司、苹果电脑公司和硅谷图像公司
5.3建立和创造竞争优势
5.3.1开发者和利用者
5.3.2相互依赖和紧密结合
5.3.3组织宽松
5.3.4集中控制
5.3.5开发者和利用者的体制一常规一文化
5.4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5.5组织变革的成本
5.6小结
第6章外部环境:产业分析
6.1导言
6.2产业特征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6.3组织产业分析
6.4产业分析的一个框架
6.4.1价值创造:潜在性产业收益(PIE)
6.4.2PIE的决定因素
6.4.3获取价值:分割PIE
6.5产业界定
6.5.1基于“相近”替代品的产业界定
6.5.2对于互补品体系的产业界定
6.6小结
第7章竞争谱系和利基市场
7.1导言
7.2竞争谱系
结构和行为
7.3利基市场和产品差异化
建立、保护并利用利基市场:
贝纳通公司和盖普公司
7.4消费者偏好和产品差异化
7.4.1偏好和产品
7.4.2横向和纵向的产品差异化
7.5差异化和竞争
7.5.1利基与近邻
7.5.2差异化缓解竞争
7.5.3价格竞争和市场份额
7.6产品定位
7.7小结
附录7A垄断、竞争与利基市场
7A.1垄断
7A.2完全竞争
7A.3利基市场
第8章集中市场上的竞争
8.1引言
8.2寡头垄断:战略互动的因素
8.2.1行动差别
8.2.2时间选择
8.2.3参与者
8.2.4信息
8.2.5重复
8.2.6小结
8.3占优企业
8.4反托拉斯
共谋和反托拉斯
8.5小结
第9章进入和在位优势
9.1引言
9.2在位优势类型
9.2.1规模优势
9.2.2来自累积投资的在位优势
9.2.3来自消费者忠诚的在位优势
9.2.4来自转换成本和需求方收益
递增的在位优势
9.2.5来自沉没成本的在位优势
9.2.6经营范围
9.3进入障碍的作用
9.4战略性地创造在位优势
9.4.1挤占产品空间
9.4.2通过契约或者垂直整合阻碍进入
9.4.3阻碍进入的信号
9.4.4进入障碍和反托拉斯
9.5小结
第10章基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和获取
10.1引言
10.2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
10.3价值链和买方或供方力量
10.4获取价值
10.4.1不存在买方和供方力量条件下的价值获取
10.4.2单方存在供方(或买方)力量时的价值获取
10.4.3同时存在买方和供方力量时的价值获取
10.4.4削弱其他环节的力量
10.5创造价值
10.5.1创造价值的机会:协调问题
10.5.2价值创造契约:动机问题
10.6小结
附录10A价格歧视
第11章变化环境下的战略管理
11.1导言
11.2美国汽车产业的演变
11.3变革和竞争优势
11.4产业生命周期
11.4.1初现期
11.4.2成长期
11.4.3成熟期和衰退期
11.5产业组织的演变
11.5.1横向与纵向组织
11.5.2产业结构对组织的影响
11.6管理战略性变革
11.6.1克服战略性变革的障碍
11.6.2不确定条件下的管理:情景分析
11.6.3战略性变革的例子
11.7小结
第12章需求方收益递增市场中的战略
12.1导言
12.2需求方收益递增的来源
12.2.1兼容性收益
12.2.2网络收益
12.3需求方收益递增市场中的竞争
12.3.1现有顾客群及游移
12.3.2建立需求方收益递增的竞争战略
12.4元件系统
12.4.1系统兼容
12.4.2利用市场地位
12.5技术采用
12.6管理技术采用过程
12.6.1以营销活动创造推动力
12.6.2提高声誉
12.6.3承诺“开放”标准
12.6.4赢得有影响力的购买者
12.6.5预先签约
12.6.6对盗版视而不见
12.6.7租赁
12.6.8价格承诺
12.7标准设定过程
12.8小结
第13章全球化和战略
13.1导言
13.2全球化对管理者的影响
13.3全球化的战略收益
13.4产业和经济的全球化
13.5战略性挑战
13.5.1当地回应的挑战
13.5.2全球效率的挑战
13.5.3学习的挑战
13.6组织以迎接挑战
13.6.1联邦制和集权制
13.6.2寻求折衷方法
13.6.3区域性组织
13.6.4区位优势
13.6.5跨国公司
13.7小结
第14章公司战略:多样化公司的价值与管理
14.1导言
14.2公司战略框架
14.2.1管理战略溢出
14.2.2公司战略框架
14.3公司是否增加了价值多样化公司的业绩
14.4战略溢出和竞争优势
14.4.1识别和管理溢出
14.4.2溢出的来源
14.5杠杆:资源配置和组织设计
14.5.1资源配置
14.5.2组织设计
14.5.3公司方向
14.6小结
第15章战略过程
15.1导言
15.2战略过程的一些原则
15.3经营战略过程
15.3.1战略识别
15.3.2战略评价
15.3.3提出和评估战略选择
15.3.4选择和沟通战略
15.3.5快速变化环境下的战略过程
15.4战略规划
15.5战略演变
自发和立意的战略变革
15.6公司战略过程
15.6.1经营领域战略性独立的公司战略过程
15.6.2经营领域战略性相关的公司战略过程
15.6.3总经理的作用
15.7小结
附录A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A.1导言
A.2著名例证:囚徒困境
A.3纳什均衡和双头垄断
A.4反复博弈的影响
A.5可信度、承诺和柔性
A.5.1柔性的价值:实物期权
A.5.2承诺和可信度
A.6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战略行为
A.7小结
鸣谢
注释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小阿瑟·A.汤普森(Arthur A. Thomspon,Jr.) 玛格丽特·A.彼得拉夫(Margaret A.Peteraf)约翰·E.甘布尔(John E.Gamble) A.J.斯特里克兰三世 (A.J.Strickland Ⅲ)著
作者: (美)查尔斯 W.L. 希尔(Charles W. L. Hill), 加里斯 R. 琼斯(Gareth R. Jones) 著
作者: (美)迈克尔A.希特(Michael A. Hitt)(得克萨斯A&M大学) R.杜安·爱尔兰(R.Duane Ireland) (得克萨斯A&M大学)  罗伯特 E. 霍斯基森(Robert E. Hoskisson)(亚利桑那州大学)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德)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
作者: 王钺 袁中华 方向晖 吴凯 钟金来 著
作者: 魏炜 朱武祥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