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战略管理

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原理与实践
作者 : 贾振勇 魏炜 著
出版日期 : 2018-09-10
ISBN : 978-7-111-60782-3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99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以著名的魏朱商业模式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对商业模式专利保护的深入研究和多年的操作实践,通过大量案例对商业模式创新专利保护的理论和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专利与商业模式之间的相互促动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能够很好地指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专利保护,为企业打造商业模式护城河,充分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商业价值。

图书特色

PATENT PROTECTION
OF
BUSINESS MODE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商业模式

专利保护
原理与实践
贾振勇 魏炜  著
增强商业模式效能
打造顶层竞争壁垒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商业模式创新需要鼓励和保护,而专利是当下商业模式保护的最佳方式。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创始人 魏炜 朱武祥
《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原理与实践》横跨了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专利等多个层面,秉承了作者一直所坚持的专利为商业服务的核心理念,既是一本专业书籍,又是一本商业书籍。由此观之,本书的读者显然并不局限于知识产权的专业人员,更适用于身处商业竞争环境中,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拼搏、积极创新的企业家们。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法务官 宋柳平

图书序言

模式驱动型创新的中国道路
2016年,我们受博世集团之邀,到德国总部交流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博世集团总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集团CEO直管的“商业模式部”,其集团CEO这样解释道:“我们博世集团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但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太差了。未来,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要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一样,成为世界一流!”
创新的作用是巨大而全面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内在驱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创新的驱动力主要有三种:需求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和模式导向型。
中国企业的需求导向型创新已在全球范围遥遥领先。中国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活力十足、发展迅猛。2017年,仅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就已达42.7万亿元,如此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非常有助于中国企业快速实现创新的规模化和商业化。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以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了持续的创新,因客而变、随需而变,从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
在技术导向型创新方面,虽然中国基础技术创新短板仍然较为突出,依然存在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重大原创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缺乏、顶尖基础技术人才和团队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全社会支持基础技术创新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但中国政府已开始视基础技术创新为重中之重。在多年的持续努力下,中国基础技术创新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效。例如,科技论文数量连续多年居世界“榜眼”,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材料、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国产量子卫星、国产航母、国产大飞机等产品相继惊艳面世。
在模式导向型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也已开始表现出引领全球的趋势。2016年8月,《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题为“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的文
章。文中指出,美国的很多巨头已经开始从中国企业寻找创意,美国企业开始“山寨”中国。文中最后指出,中国已开发出许多富有创意的商业模式,尽管中美经济环境不同,但这些商业模式已经对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7年9月,英国《金融时报》也刊文指出,美国企业开始复制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例如美国相继出现了共享单车、二维码红包等国人熟知的物种,在社交媒体与新零售领域中也有诸多商业模式的美国模仿者出现。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新的模式、新的技术在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也以不可思议的成长速度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企业创新的三种驱动力并不是相互割裂和独立的。我们曾在2012年《中欧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涉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演性的文章:同样的技术创新可以匹配很多很不一样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能够为商业模式创新构建门槛,优秀的商业模式创新也能推动技术包括基础技术的有效创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充分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使技术创新的价值倍增,甚至引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去一年,本书的主要作者贾振勇先生所在的崇德广业知识产权机构在给新商业模式企业申请商业模式专利保护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新商业模式的可专利化使新商业模式企业的专利质量和数量大幅提高!
中国政府曾多次在政府报告中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并要求新三板企业必须公开披露其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需要鼓励和保护,而专利是当下商业模式保护的最佳方式。2017年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审查指南》的修订,开启了商业模式创新保护的新篇章。虽然单纯的智力活动无法申请专利,但结合技术方案后的商业模式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毫无疑问,这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极大鼓励,我们深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商业模式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并且以此引发的技术创新的换道超车也将帮助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创新方面走到世界前列。
但正如本书中讲到的,绝大多数企业对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商业模式到底对企业创造了什么价值仍处在一种迷茫状态中。我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已逐渐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商业模式分析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正如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曾经指出的:“创新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事实上创新本身也创造了资源”,商业模式创新正是通过增值型创新和套利型创新两种方式差异化与市场化企业的产出产品和投入要素的。当然,同一种新商业模式常常可能拥有两种创新。所谓增值型创新是指能够增加焦点企业所在生态系统的价值增值的商业模式。常见的增值型商业模式创新有:
第一,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能力。通过移动互联网将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商业模式创造增值价值的场景。优步(Uber)把私家车车主的闲置时间或车上的闲置位置纳入交易,Airbnb将房东闲置的房间纳入交易就是这类创新的典型。
第二,设计基于使用量的盈利模式。例如,某些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将直接销售设备给医院改为出租给医院使用,医院按照使用的次数付费。这样一来,医院使用一次性购置成本高昂的医疗设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患者也可以获得更多诊疗服务。
第三,建立和发挥杠杆资产的作用。杠杆资产是通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能力,巧妙设计交易结构,利用较少的自有资源能力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在整车生产中,除了整车控制技术和整车组装技术外,其他环节都是标准化的模块,因而,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只要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就可以参与汽车的设计与研发,从而将整车组装出来。电动汽车行业的时空电动公司就是因为开发了一种能够令电动车电池不会起火爆炸的胶状材料的核心技术,设计了杠杆资产特点的商业模式,并建立了最为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从而成为行业独角兽的。
第四,正外部性内化。由于CITYZOO客流量较大,且休闲属性非常契合大型购物中心或者类似798这种艺术区,使得其在谈房租上有着非常高的议价能力。因此,CITYZOO将房租的定价模式改为直接按收入的百分比提成,一般为不到收入的10%,这大大降低了其经营压力,特别是在开店初期阶段。除房租以外,CITYZOO在与家具供应商、艺术品供应商,乃至政府合作时都有其独特的谈判优势。
第五,降低信息不对称。今日头条通过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为用户精准推荐所偏好的资讯,进而提升生态系统的价值。今日头条与外部互联网媒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构建基于用户个性化阅读的生态系统,快速抓取生态系统中各利益相关方的新闻、音频、视频内容。今日头条还拿重金补贴原创内容,尤其是从流量、补贴、版权保护、粉丝经营等方面支持短视频原创内容的制作者。随着移动端广告收入的增加,今日头条还计划组织合作媒体形成广告联盟,帮助合作媒体解决移动端的商业变现问题。
第六,构建垄断型商业生态。Steam平台是由Valve公司搭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发行平台。它一方面可以让世界各国的玩家通过自身迅速购买并下载上万种游戏,另一方面也使得规模不同的游戏开发公司均可通过该平台直接触达客户。Steam平台构建了具有垄断性质的商业模式,伴随着平台黑洞式的增长,交易成本快速降低。在Steam平台诞生前,一些小众的游戏可能由于市场份额限制难以生存。在Steam平台诞生后,由于其供需双边用户的大量积累,市场瞬间拓宽,那些原本受制于此的交易得以进行,整个游戏共生体的交易价值也得以大大提升。
第七,将企业成本转化为收益。蜀海的前身是海底捞的供应链部门,从海底捞拆分出来后,它除了为海底捞提供服务外,还为7-11、全时、俏江南、青年餐厅等品牌提供整体供应链全托管运营服务。蜀海由于服务其他餐饮企业,产生了供应链环节的规模效应。它不仅充分利用了其已有的中央厨房,而且增加了其在供应链端的议价能力。这为海底捞或者说海底捞的股东带来了额外的收益来源。
套利型商业模式创新是指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增值没有增加,只是焦点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了增值中的溢价。例如,美国在线旅游公司Priceline通过盈利模式的设计,从航空公司、酒店等利益相关者处套利,因为临近登机或者入住的实际价值变小,一旦飞机起飞或者客房空置超过24点,价值便会为零。Priceline便利用了这一特点,首先买断酒店的尾房,然后让消费者报出要求的酒店星级、所在城市的大致区域、日期和价格,之后它从自己的数据库或供应商网络中寻找合适的价格并出售,并返回一个页面告知此价格是否被接受。目前“机票” “租车” “游轮” “旅游保险”也被包括在其业务中。大型品牌商也会构建套利型商业模式:海澜之家所有的服装设计、样式,都是由供应商的设计师提供的,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设计。供应商的设计完成之后,再由海澜之家总部的设计师审核、挑选,他们会根据当下流行的服装趋势,看看哪些款式设计可能畅销,再下订单。此外,海澜之家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从供应商处赊账订购而来的。此外,海澜之家会与供应商签订滞销商品可退货条款。海澜之家把服装品牌经营最重要的设计能力的成本和由此导致的库存风险转嫁给上游供应商,获取了相应增值中的溢价。
进行套利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还有可口可乐。巴菲特购买的“可口可乐”是主要生产浓缩液的蓝筹上市公司,而这个“轻资产”的“可口可乐”拥有浓缩液的定价权,并且对在世界各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灌装厂及分销渠道的可口可乐灌装厂—“可口可乐企业”控股。“重资产”的“可口可乐企业”也是上市公司,且市盈率较低。“轻资产”的“可口可乐”在品牌宣传方面对“重资产”的“可口可乐企业”进行补贴。通过将品牌、配方和浓缩液生产公司与灌装厂及渠道管理公司分离的设计,“可口可乐”以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获得了更高的估值,也就是套取了二级市场上两类不同风险回报要求投资人的利润。此外,星巴克扩张时曾经采取的溢价收购盈利的加盟商股权的模式和肯塔基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采取的按照直营店的未来收益出售直营店给加盟商的模式,也是在一二级市场上套利与在未来收益估值和净资产估值之间套利的经典案例。
最后,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专利保护和通过专利增强效能。本书至少有三点值得读者关注。
第一,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商业模式专利保护的条件,阐明了以下两个企业关心的话题:“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应该被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 “该以何种适当的方式来保护商业模式”(见图0-1)。知识产权理论中的利益平衡理论、经济激励理论、劳动应得理论、国家战略理论为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奠定了正当性基础,专利权的绝对排他性、以保护客体为思想、保护范围广等独特优势也为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商业模式专利申请的条件是方案技术化且具备专利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第二,本书逐一剖析了魏朱商业模式模型中与专利相关的要素,阐明了“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应该从哪些要素开始着手”的关键命题。我们认为商业模式专利应该从魏朱商业模式模型的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结构五个要素开展分析,并将商业模式专利分为支撑类专利和模式类专利。支撑类专利是指处于资源能力这个要素上的专利,而模式类专利是指位于定位、盈利模式、业务系统和现金流结构等要素方面的专利。

图 0-1
第三,本书总结了商业模式类专利保护的六大实施步骤、三大处理方法、四大质量控制标准、两大常见质量缺陷等各种实操层面的工具和方法,阐明了“具体如何开展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的关键要点。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是商业模式学科和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希望本书总结的这些操作层面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与科研技术研发人员更好地实现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布局,构建企业在商业模式领域中的竞争优势。

魏炜  朱武祥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创始人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司金融学教授

推荐序

加强专利保护,鼓励中国创新
对于众多的高科技公司来说,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构成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驱动要素。商业模式创新使企业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构建合作、开放、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从而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技术创新则为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全球领域的竞争来看,身处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机会而又别具特色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更需要也更擅长商业模式创新,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传统产业发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变革。因此,在中国,商业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如果不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有效的保护,就难以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创业环境和竞争环境,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论述的,目前采用专利来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虽然还很难实现充分保护的目标,但是已是当下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选择。
专利制度设计的起因在于通过国家公权力给予创新者一定时期内的法律保护,使创新者获得经济利益,以鼓励其持续创新,并带动更多的人或者组织加入创新行列,从而在国家层面构建起保护创新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专利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所有采用严格的专利保护的国家无一例外都发展起来了。如果中国在全球率先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恰当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在保护技术创新之外,帮助国内企业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涉及商业模式创新保护的文件。作为一个积极的成果,2017年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新版《专利审查指南》开始实施,其中提出了商业模式在符合规定的条件时不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的规定。但是,我国对于如何对创新商业模式进行专利保护不仅在理论上缺乏系统、全面的阐述,更在实践上缺乏切实有效的指导,这使得创造了创新型商业模式和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以及企业家充满困惑。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恰逢其时,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对企业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从商业模式的专利保护入手,开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全新角度。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作为企业顶层设计的商业模式和作为合法垄断权的专利,它们自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一方面,两者都是企业塑造和奠定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另一方面,两者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放大作用。
本书涉及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专利等多个层面,秉承了作者一直所坚持的专利为商业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作者难能可贵的商业思维和专业素养。因此,本书既是一本专业书籍,又是一本商业书籍。由此观之,本书的读者显然并不局限于知识产权的专业人员,更适用于身处商业竞争环境中,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拼搏、积极创新的企业家。
本书的出版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专利保护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核心就是在国内,公共权力的刚性保护力度不足,亟待改善和加强。其中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在专利诉讼中,我国司法判决的赔偿额过低,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立法、司法、举证责任界定、损害评估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们对知识产权价值认识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和组织从事创新的积极性。据统计,美国法院对一个专利侵权案件的平均判赔额是450万~500万美元,欧洲法院的判赔额也与美国在同一个数量级水平上,而中国法院对专利侵权案件的平均判赔额则只有8万~15万元人民币,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因此,如果不彻底解决专利的判赔额过低的问题,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专利保护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知识产权制度的设计具有三个目标:第一是保护本国的公平竞争环境,其衡量标准是让创新者得到好处,愿意深入投资研发创新,使侵权者受到严厉惩罚,让他们不敢做侵权的事情。从目前来看,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第二是保护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全球竞争力,其衡量标准是假设国外公司在国外起诉中国公司,中国公司在中国起诉国外公司,如果作为原告的两家公司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则证明中国企业就具有了全球竞争力。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方面处于弱势。第三个目标是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事实上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中尚未形成正向收入,只有大量的支出,更谈不上定价权和话语权。
但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按照世界公认的专利价值评判标准,一项专利的价值取决于这项专利所覆盖的销售和制造产品的总量。从这个评判标准来看,由于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并且是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专利的理论价值是世界最高的。因此,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通过提高司法判赔使得我国知识产权的价格逐步接近其应有的理论价值,实现价值回归,从而构建起我国知识产权在全球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新一轮的技术浪潮正在席卷全球。由于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和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一轮的全球化过程中取得应有的优势。如果我们建立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建立鼓励创新的正反馈系统,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投入创新,从而让领先的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落后的企业被淘汰、整合,然后去占领世界市场,最终一定能使我们的国家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人类多做贡献,从而使我们伟大的祖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宋柳平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法务官  
2018年9月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序言
自序
引言
第1章 什么是商业模式 / 2
商业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 3
众说纷纭的商业模式 / 3
好商业模式理论的标准 / 5
规范的描述方式 / 5
清晰的逻辑架构 / 6
系统化的设计思维 / 6
明确的评价体系 / 7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 / 7
商业模式的本质 / 11
Adobe:阅读免费+编辑收费 / 12
网约车:模式与效率 / 14
第2章 商业模式创新 / 15
商业模式创新的层次 / 15
“剃须刀+刀片”模式的三层创新 / 16
共享模式的原理、逻辑和实现 / 18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 / 19
基于定位的商业模式创新 / 20
通用电气: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 / 20
苹果:设备提供商+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的“三合一” / 20
喜利得:电钻综合管理服务 / 21
基于业务系统的商业模式创新 / 21
塔吉特百货:期待更多,花费更少 / 22
从物流到售后维修:UPS助力东芝改善客户服务流程 / 23
基于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 / 24
远大空调:应用EMC变身为“冷热”服务提供商 / 25
奈克史特餐厅:需要提前预订的餐厅 / 26
基于关键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 / 27
技术专利化:让智慧城市方案重复可用 / 27
Zara:西班牙的成功故事 / 29
基于现金流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 / 30
UPS: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 30
第3章 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 / 33
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 / 33
源自技术进步的技术驱动型创新 / 34
人类通信技术的演进:技术驱动型创新 / 34
基于需求推动的需求驱动型创新 / 36
从丰田到特斯拉:需求驱动型创新 / 36
由商业模式引发的模式驱动型创新 / 37
电梯内门广告:模式驱动型创新 / 38
商业模式放大技术创新的价值 / 40
PARC中心:技术的伟人,模式的侏儒 / 40
复印机租赁模式:施乐公司的伟大之路 / 41
专利模式化:相同的技术,不同的模式 / 42
技术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 44
阿里巴巴:大数据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 44
技术发展让自动售货更智能 / 46
第4章 商业模式创新在中国 / 48
中国商业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 48
从模仿到创造:中国式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50
腾讯QQ:从模仿到创造 / 51
共享单车:全球首创商业模式 / 52
第5章 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 / 53
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53
商业模式保护的知识产权选择 / 55
商标:无能为力 / 55
著作权:聊胜于无 / 56
商业秘密:补充保护 / 57
第6章 专利保护商业模式的制度优势 / 62
专利:当下商业模式保护的最佳方式 / 62
专利=专享厚利 / 64
趋势:力度不断加大的专利保护 / 67
第7章 商业模式专利保护的条件 / 71
方案技术化:符合专利保护的客体 / 71
具备专利性:满足专利的授权条件 / 75
一次点击:电子商务领域的“流氓”专利 / 78
携程、去哪儿、Priceline:OTA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 / 79
第8章 商业模式创新的专利分布 / 84
与定位有关的专利 / 84
亚马逊增强现实(AR)专利:实体购物的颠覆者 / 84
与业务系统有关的专利 / 87
刺向永安行的剑:共享单车领域的商业模式专利 / 87
Hailo Technologies公司:缔造网约车商业模式专利 / 89
与盈利模式有关的专利 / 89
竞价排名:网络搜索领域的超级专利 / 90
与现金流结构有关的专利 / 91
优步:多人同乘,按需付费 / 92
专利作为关键资源能力 / 93
绿山咖啡:K杯专利让“剃须刀+刀片”模式更锋利 / 94
优步、滴滴和易到:网约车巨头的专利布局 / 96
网页排序算法:成就谷歌全球搜索霸业 / 98
第9章 商业模式创新的专利保护实施 / 99
核心原则 / 99
专利组合 / 100
实施过程 / 101
创新要素梳理 / 101
技术方案化 / 102
系统化布局 / 103
专利类别确定 / 104
专利价值分级 / 105
专利性判断 / 105
模式类专利的处理 / 106
锁定关键利益相关者 / 106
界定关键行为方式 / 107
确定专利方案的保护范围 / 107
第10章 商业模式专利的质量控制 / 108
专利侵权判断原则 / 108
全面覆盖原则 / 109
等同原则 / 109
商业模式专利的质量标准 / 110
想打的能打到 / 110
打到的能打赢 / 111
打赢了拿到钱 / 111
不能被人干掉 / 112
常见的专利质量缺陷 / 112
多个主体 / 112
缺乏可视性 / 113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专利中的质量缺陷 / 113
第11章 专利:增强商业模式效能 / 118
打造商业模式护城河 / 119
千团大战:同质化竞争的团购模式 / 119
美团点评:用专利把守成功果实 / 120
共享单车:专利让行业不太平  / 121
共享充电宝:靠资本更靠专利 / 122
塑造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 / 123
戴森:无叶风扇市场地位的成功捍卫者 / 124
成就企业霸权地位 / 126
华为:通信巨头的超级霸权之路 / 129
第12章 商业模式:放大专利价值 / 131
提高专利产出质量 / 131
单边平台模式让衣架智能化 / 131
宝洁:创新众包模式 / 132
促进专利价值化 / 133
基于企业自身资源能力 / 134
高通:通信大佬背后的大佬 / 135
朗科:专利许可成就上市之路 / 136
欧洲航空局:航天专利的商业化之路 / 138
NPE:专利运营复杂体 / 141
高智发明:专利创富新模式 / 145
与利益相关者联合 / 147
专利联盟:专利也要抱团用 / 148
开放语音专利技术:百度为利益相关者打造商业模式 / 150
第13章 专利货币化 / 153
专利转让:以专利换现金流 / 153
北电:高价值专利引发巨头的疯抢 / 154
柯达的专利交易:砸锅卖铁换取现金流 / 156
作价入股:让专利变为注册资金 / 157
普天技术:技术参股最大化专利价值 / 158
公司出售:专利变现的终极之路 / 159
从谷歌到联想:摩托罗拉移动的世界之旅 / 159
未来展望:商业模式专有权 / 161
有限度的专利保护 / 161
可选的商业模式保护机制 / 162
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5
商业模式专有权机制探究 / 16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杰伊 B. 巴尼(Jay B. Barney)著
作者: (美)迈克尔 A. 希特(Michael A. Hitt)得克萨斯A&M大学  R. 杜安·爱尔兰(R.Duane Ireland)得克萨斯A&M大学  罗伯特 E. 霍斯基森(Robert E.Hoskisson)莱斯大学   著
作者: (美)杰伊·巴尼(Jay B.Barney)(俄亥俄州立大学) 威廉·赫斯特里(William S.Hesterly)(犹他大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戴维J. 科利斯(David J. Collis); 辛西娅A. 蒙哥马利(Cynthia A. Montgomery)
作者: Arthur A.Thompson,Jr. A.J.Strickland III
作者: 何杰明 (Jimmy Hexter);华强森 (Jonathan Woetzel)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