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心理生活

拥抱悲伤:伴你走过丧亲的艰难时刻
作者 : [美] 梅根·迪瓦恩(Megan Devine)著
译者 : 张雯 译
出版日期 : 2021-08-17
ISBN : 978-7-111-68569-2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1
开本 : 32
原书名 : It’s ok that you’re not ok : meeting grief and loss in a culture that doesn't understand
原出版社: Sounds True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新方法,既可以体验悲伤,也可以帮助那些经历过悲剧的人。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写出了关于痛失、爱和治愈的真相。关于应对悲伤,她反对一般做法(消除悲伤,回归正常的“幸福”生活),带领我们走向一片中间地带,在那里我们能够与悲伤共处,而不是试图克服它。
在本书中,你会获得如下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善意的建议、治疗和精神智慧会让悲伤的人更难过?
如何管理压力,改善睡眠,减少焦虑,而不是试图“修复”伤痛?
如何帮助你爱的人?

图书特色

至亲离去,你悲伤不已
别人的安慰却可能无法给你支持
你该如何安放内心的悲伤,
与悲伤和解,带着悲伤继续生活
《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
等多家媒体倾情推荐

专家评论

当你深陷生活的泥淖,痛失幸福,全世界似乎都在勉强你“回到正轨”,你不再是那个曾经的你时,对你而言,本书是一张许可证,它允许你有真情实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
—乔纳森·菲尔茨(Jonathan Fields),
美好生活项目(Good Life Project)发起人,
著有《如何幸福生活》(How to Live a Good Life)

作者抓住了悲伤体验的实质:悲伤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应当尊重的秘密。她理解悲痛者的痛苦不仅来自创伤经历本身,还来自他人的评判、漠视和误解。在过去的30年里,我一直在等待一本书,值得我将它推荐给所有失去孩子的家长、失去伴侣的人,或是因亲友亡故而悲痛的成年人。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唐娜·舒尔曼(Donna Schuurman),
道奇悲伤儿童和家庭咨询中心(Dougy Center for
Grieving Children & Families)推广及培训部资深总监

这本行文优美的书是给心碎之人的最好慰藉,作者破除了一味忍受悲伤的错误观念。我们不必因为悲伤而感到抱歉!悲伤不是我们必须尽快治愈的疾病!丧恸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抵达神圣之地。作为我们的灵魂向导,作者无所畏惧、仗义执言,并且具有深切的同理心。
—米拉贝·斯塔尔(Mirabai Starr),
著有《没有绝望的大篷车:丧恸与蜕变回忆录》
(Caravan of No Despair: A Memoir of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这是一本有力量的书。与悲伤心理有关的书大多关注如何“克服悲伤”,本书却让我们“直视悲伤,与悲伤共处”,毫不畏惧地和悲伤正面交锋。本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睿智和真诚,值得每个经历过丧恸的人都读一读。
—特蕾莎·里德(Theresa Reed),
著有《塔罗填色书》(The Tarot Coloring Book)

当代有关死亡的文化观念让我们在面对悲伤时束手无策,并且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制造了更多痛苦,这使我们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我们最关心的亲人。本书是一本优秀的指导手册,帮助我们疗愈自己,支持彼此,并对抗这个回避讨论死亡的社会。
—萨拉·查韦斯(Sarah Chavez),
善终计划殡葬创意公司(the Order of the Good Death)
执行总监
作者对悲伤有切身体会,因为她不仅是治疗师,也是失去丈夫的女人。在本书中,作者用真诚恳切的语言揭示了悲伤的真相,并且提醒我们“唯爱永存”。
—杰西卡·汉德勒(Jessica Handler),
著有《看不见的姐妹:回忆录》(Invisible Sisters:
A Memoir)和《浴火:丧恸写作指南》(Braving the Fire:
A Guide to Writing about Grief and Loss)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智慧手册。作者用亲切诚恳的口吻全面讲述了“内心受伤的人陪伴彼此”意味着什么。
—史蒂夫·爱德华兹(Steve Edwards),
著有《绝境逢生》(Breaking into the Backcountry)

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悲伤总是令我们猝不及防。本书如同灯塔,指引着我们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悲伤。本书引导我们成为陪伴者,而非救世主,来守护那些正在经历巨大伤痛的挚爱亲朋。如果你想做一个有人情味儿的人,先读一读本书吧!
—凯特·麦库姆斯(Kate McCombs),
人际关系教育专家、品茗诉情(Tea & Empathy)
心理疗法创始人

作者说清了悲伤的真相。通过她的讲述,我们能意识到被压抑、被污名化的悲伤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本书非常治愈人心,读之必有所得。作者带领我们走进一片净土,在这里我们的悲伤是有价值的,会得到聆听和尊重。
—特雷·米勒·罗德里戈(Tré Miller Rodríguez),
著有《撕裂冷漠:一部真挚的回忆录》
(Splitting the Difference: A Heart-Shaped Memoir)

在与痛苦对抗的过程中,尝试给予或接受帮助是很困难的。本书指引我们如何优雅地度过艰难时刻,怀抱爱心和同情心去接受痛苦。作者提出的新观念温暖人心,这正是你所需要的。
—瓦妮莎·范·爱德华兹(Vanessa Van Edwards),
ScienceofPeople.com的人类行为研究员,
著有《吸引:与人成功交流的科学》
(Captivate: The Science of Succeeding with People)

作者告诉我们,与其将悲伤当作疾病来对待,不如用善良的心去理解它。这是一本价值非凡的书。
—雷内·登费尔德(Rene Denfeld),
著有《死囚牢》(The Enchanted)和《找孩子的人》
(The Child Finder)

我们都需要这本书,因为它对悲伤做出了理性的诠释。作者打破了传统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期待,将已经承受锥心之痛的人从这些额外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对那些悲痛的人来说,这些文字带来的是安慰和深切的认同。作者用精准的语言、深刻的思考以及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点亮了一盏灯。对那些想要鼓励悲痛者的人来说,这也是必读的一本书。
—贾娜·德克里斯托法罗(Jana Decristofaro),
悲伤儿童援助服务(Children’s Grief Services)组织者,
道奇悲伤儿童和家庭咨询中心成员

作者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的智慧将悲伤还原为一种正常的情感。如果你厌烦了别人反复问你“好些了吗”,那么打开本书,你会获得一个看待悲伤的全新视角。
—克里斯·吉耶博(Chris Guillebeau),
著有《追寻吧!过你梦想的人生》(The Happiness of Pursuit: Finding the Quest That Will Bring Purpose to Your Life)

对悲伤的支持和理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的、明智的。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著有《踏上心灵幽径》(A Path with Heart)

封底文字

悲伤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而是一段需要背负的经历

本书会让你知道,面对丧失亲人的巨大悲痛,情绪低落和感到悲伤是正常的,你的身心可能会受到影响。书中的实用方法可以帮助你在经历丧亲事件后重新构建生活的意义,调整自己的角色,逐步适应没有逝者的生活。对于想给予丧亲者支持的读者,本书也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
—— 王建平
北师大心理学部二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督导师
国际认知治疗学院认证CBT治疗师

作者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智慧,将悲伤还原为一种正常的情感。如果你厌烦了别人反复问你“好些了吗”,那么打开本书,你会获得一个看待悲伤的全新视角。
—— 克里斯·吉耶博(Chris Guillebeau)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追寻吧!过你梦想的人生》(The Happiness of Pursuit)作者

对悲伤的支持和理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的、明智的。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
《踏上心灵幽径》(A Path with Heart)作者

作者简介

[美] 梅根·迪瓦恩(Megan Devine)著:
至亲离去,你悲伤不已
别人的安慰却可能并不能给你支持
如何安放内心的悲伤,与悲伤和解,带着悲伤继续生活
《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多家媒体倾情推荐

推荐序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面临两个悖论。第一,没有人能替你过完一生(没有人能解决你的问题或者感受你的情绪),也没有人能独自经历人生。第二,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会经历爱和失去。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人生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毫无保留地去爱,那么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经历失去和悲伤。如果刻意回避,我们就无法真正感受爱。只有了解什么是爱和失去,我们才能完整而深刻地活着。
梅根对爱和失去有切身体会。对我而言,她是一个强大又体贴的伙伴。失去深爱的人之后,她明白了生命无常。我们无法克服悲痛,只能负重前行。丧失和悲伤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无路可退,无法恢复正常,只有精神还在计划着制造一幅精确、全新的地图。梅根认为,我们不是来修复痛苦的,而是来关照它的。
事实上,那些承受痛苦的人有我们需要的智慧。我们生活在一个害怕流露情感的社会中,因此对彼此敞开心扉、探索人生之旅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情绪和感受,我们才能体悟人生真谛。
爱情和友谊日渐深厚的前提是:心平气和,不带偏见地经历爱和失去,既不任由对方在悲痛里沉沦,也不因为溺爱,剥夺彼此的灵魂接受洗礼的机会。梅根认为,“真正的安全感源于能够接纳彼此的痛苦,并且在痛苦中自我认同”。
于己于人,我们要做的都不是最小化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和失落感,而是去探索这些足以改变人生的重大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悲痛欲绝也不该对生活心灰意冷。人类有能力在乱局中利用心智渡过难关。
梅根失去了她的伴侣马特,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煎熬之后,她豁然开朗—有些伤痛刻骨铭心,难以复原;它们会扎下根来,不断演变,直到悲痛者终于再度接纳生活,即便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在但丁的《神曲》当中,维吉尔指引但丁从地狱走入炼狱,但丁毫无惧色,直到面前出现了一面燃烧的火墙,他胆怯了。维吉尔对他说:“你别无选择。这烈焰熊熊燃烧却不会伤你分毫。”但丁心有余悸。维吉尔见状,抬手扶住他的肩膀重复道:“你别无选择。”但丁闻言重拾勇气,继续前行。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遇到这面火墙。梅根扮演了维吉尔的角色,指引我们穿越地狱直到火墙之下,自此我们必须独自前行,一旦迈过这道难关,我们便成为自己的向导。和维吉尔一样,梅根为迷途者指明了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为那些痛不欲生的人提供了精神支柱。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都陪伴彼此经历爱和丧失,这是英勇之举。梅根是一位勇敢的老师。如果你深陷悲痛难以自拔,请翻开这本书。它会帮助你扛起重负,陪伴你走过这段旅程。
马克·尼波(Mark Nepo)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
导言
第一部分
就和你想的一样疯狂
第1章 真实的悲伤 / 003
第2章 言外之意 / 014
第3章 错的不是你,而是我们 / 027
第4章 情绪失语症和责备文化 / 042
第5章 悲伤的新模式 / 063
第二部分
如何安放你的悲伤
第6章 活在真实的丧恸中 / 075
第7章 你无法解决悲痛,但你不必忍耐 / 094
第8章 如何以及为何活下去 / 111
第9章 我的大脑发生了什么 / 128
第10章 悲痛与焦虑 / 144
第11章 艺术与这一切有什么关系 / 160
第12章 找到自己“恢复”的画面 / 178
第三部分
当亲友束手无策
第13章 你该教育他们,还是无视他们 / 195
第14章 召集你的支持团队 / 212
第四部分
前进之路
第15章 善后部落 / 232
第16章 唯爱永存 / 246
附录 如何帮助一个悲痛的朋友 / 253
致谢 / 258
注释 / 260
扩展资源 / 26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加)P.弗雷泽·约翰逊(P.Fraser Johnson) (美) 安娜·E.弗林(Anna E.Flynn) 著
作者: [美]约翰?比奈尔(John P.J. Pinel)
作者: [美] 詹姆斯·布彻(James N. Butcher) 苏珊·米内卡(Susan Mineka) 吉尔·霍利(Jill M. Hooley) 著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 D. 威肯斯(Christopher D. Wickens)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加)贾斯廷 G. 霍兰兹(Justin G. Hollands)加拿大国防研究及发展中心及多伦多大学              著(加)西蒙&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澳)路斯·哈里斯(Russ Harris) 著
作者: [美]杰弗里·E. 杨(Jeffrey E. Young) 珍妮特·S. 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