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企业变革引擎
作者 : 孙延明 宋丹霞 张延平 编著
出版日期 : 2020-12-28
ISBN : 978-7-111-67034-6
适用人群 : 工业互联网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及企事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经济与管理专业、工业互联网专业的学生
定价 : 5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1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从产业变革和企业管理变革视角描述了工业互联网的现状,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从产品、业态、商业模式和组织四个维度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和企业变革;分别以PLM、ERP、MES、电商平台和OA系统为依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研发设计、资源计划、制造执行、商务和行政等现代企业运营层面上的管理内容、思想转变及模式转变;描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特别是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新职业挑战、新职业特征、新职业需求和路径及新的职业伦理道德等内容。
本书在处理工业与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话语体系差异,以及平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以案例展示为主,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各类与工业互联网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及企事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阅读;同时,适合经济与管理专业、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选用教材。

图书特色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方滨兴院士
分别作序推荐
海尔、红领、树根互联、美的集团等业界公司
转型案例呈现或剖析

图书前言

工业互联网是在广泛感知的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不断普及和深化应用的一门技术、一个产业。与早期的因特网等传统互联网相比,它在概念层面上又扩展了很多,尤其是物联网的普及和加入,使其工业的味道更浓了,很多人也称之为产业互联网,一般认为混淆的原因是对英文单词“industry”翻译的不同,在本书中作者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工业互联网是继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后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和纽带,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新生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开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也是当前我国七大新基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继2015年李克强总理把“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2018年首次将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明确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再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毫无疑问,工业互联网是今后若干年工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新动能和风向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赋能制造业,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顺利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新一轮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中抢占经济战场制高点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本书是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委托,组织编写的“‘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阿里巴巴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白云电器等为代表的广州相关领域公司的实际需求出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工业互联网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该丛书还包括《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知识》(理论篇)和《工业互联网:技能实操训练》(实操篇)两本。当然,该丛书的适应面是很广的。本书编写的初衷是满足政府及企业的诉求,除此之外,还可以作为各类高校学生的教材、相关专业人员研究与应用的参考书以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读者的科普读物。
目前,工业互联网相关书籍也有不少,其中,从技术视角介绍解决方案的偏多,另外也有业界精英的理解和具体实践方面的介绍,它们之间的视角差异很大。从产业管理角度看,工业互联网的学科交叉属性很强,写作逻辑和框架把握比较困难。因此,本书的作者团队是由交叉学科人员组成的,在原有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针对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读者的现实需求,从产业管理视角入手,不回避工业和IT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但尽量用科普、管理和产业经济的话语体系,通过大量的行业案例来描述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三位作者交互修改,以增进书籍的学科交叉融合,力求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之间的关系,确保书籍的可读性,在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传播新的知识、理念和思想。
本人负责撰写第一篇和第三篇,第一篇主要是对互联网思维做深入剖析,并系统全面地阐释其对企业管理变革产生的影响,让读者知道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以及工业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管理变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三篇打破以往经管类企业运营管理教材或书籍的撰写模式,在介绍运营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以PLM、ERP、MES、电商平台和OA系统为依托,详细阐述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研发设计、资源计划、制造执行、商务和行政等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内容,以及思想和模式的转变,希望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方法。第二篇由宋丹霞老师撰写,围绕着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和企业变革的主题,从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组织和运营五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案例阐释变革,提出很多由工业互联网引发的新的产业发展思路和观点。第四篇由张延平老师撰写,沿着工业革命的脉络剖析职业变化的过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再从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从业者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特别是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新职业挑战、新职业特征、新职业需求和路径及新的职业伦理道德等内容。后期的统稿是由宋丹霞老师负责的,她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本书的编写受到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一期)建设项目上海自筹-教材编写出版”项目的资助。本书虽然由我们三位老师主编,但其实是一个大团队(或称项目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是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胡志刚总工,从专业和政府管理视角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黄东航处长、张凯军处长和王敬府科长等局里领导帮助组织了多场研讨会、评审会,并在本书总体水平的把握和细节的完善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其次,参与企业及相关人士的无私奉献令我感动,他们怀有崇高的产业情怀、家国情怀及教育报国情怀,对本丛书的出版持开放态度,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案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还有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王满四院长,带领团队肩负了组织协调及后勤保障的重任;管理学院的胡勇军老师在本书与技术相关内容的把控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经济与统计学院的林晓珊老师和博士研究生窦子欣撰写了第三篇中的第9章,他们俩还协助编写组做了很多与书稿相关的琐碎工作。另外,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先生从出版的专业角度给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建议,还有很多参与讨论的课题组及非课题组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由于本书内容新颖,涉及面广泛,单靠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知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所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这些文献的作者的知识贡献是支撑本书的脊梁。在此,对上述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由于本书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编者的水平和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谅解,也衷心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孙延明
2020年10月于广州大学城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本书从产业变革和企业管理变革视角描述了工业互联网的现状,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管理变革的影响;从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组织和运营五个维度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和企业变革;分别以PLM、ERP、MES、电商平台和OA系统为依托,介绍了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在研发设计、资源计划、制造执行、商务和行政等现代企业运营层面上的管理内容、思想转变及模式转变;描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特别是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新职业挑战、新职业特征、新职业需求和路径及新的职业伦理道德等内容。

本书在处理工业与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话语体系差异,以及平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案例丰富,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各类与工业互联网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及企事业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阅读。同时,本书也可用作经济管理类专业、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推荐序

INDUSTRIAL INTERNET  推荐序一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和关键支撑,也是我国新基建的重要建设内容,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对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动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当前工业互联网行业人才短板问题突出,急需大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运营技术的专业人才。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组织协调下,广州大学孙延明教授的团队与阿里巴巴、树根互联、航天云网和机智云等业界公司合作编写的“‘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丛书,从零开始掌握工业互联网(理论篇/产业篇/实操篇),与一线技术工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相契合,成为面向社会培养工业互联网产业与应用人才的“及时雨”。
该丛书紧扣工业互联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结合人才评价和认证标准,从解读工业互联网思维入手,从产品、业态、商业模式、组织和运营五个维度阐释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变革和企业变革,并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新职业挑战、新职业特征、新职业需求和路径及新的职业伦理道德。然后,根据《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架构》白皮书的定义,从架构、网络、平台、安全和标准五个方面层层推进,为读者展现了技术体系、网络互联和标识解析体系、国内外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与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和防护措施,以及工业互联网标准的现状等工业互联网理论与技术的全景图。最后,依托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具体的实操平台场景应用案例,针对信息物理系统、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理模型、数字孪生、工业App等专业领域的基本机理和操作方法,编写了技能实操训练教材。
该丛书从不同岗位的视角出发,兼顾理论、技术、应用、管理各方面的知识需求。在处理工业与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话语体系差异,以及平衡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等方面精心设计,以案例展示为主,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培训的实操性,适合工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阅读。IT界的从业人员也可从中了解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同时,可供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以及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师生参考。工业互联网覆盖的行业多,涉及的技术领域广,因此,编写面向一线工作岗位的培训教材难度较大,该丛书的编写是一次勇敢的探索,希望它的出版能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和企业管理人员及一线技术人员投身到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创新实践中,推动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0月



INDUSTRIAL INTERNET  推荐序二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本质就是要将中国从制造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迁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助于解决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此外,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广泛融合,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其中,“互联网+”协同制造就是“互联网+”行动中的一个具体落脚点。
放眼国外,早在2012年,美国以通用电气为代表的企业就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CPS(信息物理系统)更是早在2006年就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并持续纳入该基金会的资助范围。德国在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政府直接干预等手段,掌握新技术,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高的智慧工厂。
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一种标志,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结果,是从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网络世界逐步过渡到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世界的时代标签。当然,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供给能力不足、针对性不强以及与产业快速发展的不协调、不匹配就是其中突出的瓶颈问题。
广州大学孙延明教授组织了来自电子与通信、计算机与网络、工商管理及产业经济的不同学科的老师,与阿里巴巴、树根互联等业界公司展开紧密合作,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组织协调下编写了“‘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丛书,从零开始掌握工业互联网(理论篇/产业篇/实操篇)。该丛书在读者定位、组织形式、内容编排等方面与一般教科书有着显著的区别。该丛书分别从管理、基础理论和实操训练三个不同视角出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兼顾理论、技术、应用、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将工业与信息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不同的话语体系相融合,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跨层次、跨学科的工业互联网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工业互联网:企业变革引擎》(产业篇)从管理视角出发,对新时期企业变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知识》(理论篇)和《工业互联网:技能实操训练》(实操篇)的编写参照《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的结构,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颁布的《工业互联网人才(2020)》白皮书的岗位需求,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实训基础,突出了行业的特点和直接需求,并与认证相结合,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
希望这套丛书早日出版,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0月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推荐序二(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
前言
第一篇 工业互联网与管理变革
第1章 工业互联网导论 / 3
1.1 工业互联网的含义及特点 / 3
1.2 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 8
1.3 关于工业互联网的几点认识 / 20
1.4 实践引领:美的工业互联网赋予智造加速度 / 26
第2章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变革 / 29
2.1 互联网相关概念及理论 / 29
2.2 互联网时代特征及其对产业的影响 / 34
2.3 工业互联网下的管理变革 / 40
2.4 实践引领:工程机械巨头“跨界”工业互联网 / 50
第二篇 产业演变与企业蜕变
第3章 产业形态演变 / 57
3.1 产业变革背景 / 57
3.2 新业态 / 59
3.3 新融合 / 76
第4章 产品与服务的发展变化 / 84
4.1 产品与服务的内涵及构成 / 84
4.2 工业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服务的新特点 / 87
第5章 商业模式巨变 / 104
5.1 经营企业变成经营生态平台 / 105
5.2 整合优质资源成为制造的核心 / 110
5.3 消费者与生产者的零距离交互 / 118
5.4 复合业态重塑产品价值链 / 123
5.5 数据与智能服务产生附加值 / 128
第6章 组织管理重塑 / 133
6.1 平台型组织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 / 134
6.2 地域分布式网络化组织形式 / 142
6.3 社会化人力资源组织形式 / 144
6.4 跨组织的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 / 148
6.5 人机物协同共生的工作组织关系 / 151
第三篇 企业运营管理变革
第7章 研发设计管理变革 / 159
7.1 基于PLM的产品研发管理 / 159
7.2 研发设计管理理念的改变 / 162
7.3 研发设计管理模式的变革 / 166
7.4 实践引领:用设计说话的维尚集团 / 174
第8章 制造环节管理变革 / 179
8.1 资源计划管理变革 / 179
8.2 制造执行管理变革 / 189
8.3 实践引领:从制造到“智造”的飞鹤乳业 / 195
第9章 商务与行政管理变革 / 199
9.1 商务管理变革 / 199
9.2 行政管理变革 / 206
9.3 实践引领:美的用数字化重塑制造与生活 / 212
第四篇 新职业变革
第10章 新兴职业和人才需求 / 217
10.1 新职业挑战 / 217
10.2 新职业特征 / 234
10.3 新兴人才及技能匹配要求 / 241
10.4 实践引领:美团即时配送系统 / 246
第11章 新技术伦理与职业道德 / 251
11.1 技术伦理与职业道德 / 251
11.2 行业黑名单与红线行为 / 257
11.3 实践引领:数据堂员工数据泄露事件 / 259
参考文献 / 26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陈志祥 编著
作者: 威廉 J. 史蒂文森(William J. Stevenson)
作者: 陈志祥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陈新宇 罗家鹰 江威 邓通 等著
作者: (美)杰夫.韦布
作者: 智军 著
作者: (英)比切诺(Bicheno,J.),(英)霍尔韦格(Holweg,M.)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