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
作者 : [罗]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şa) 著
译者 : 杜运周 等译
出版日期 : 2021-02-25
ISBN : 978-7-111-67521-1
适用人群 : 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生、学者和实践者
定价 : 7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0
开本 : 16
原书名 : QCA with R: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原出版社: Springer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图书简介

这是一本前沿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工具书,是通过R语言实现定性比较分析的一个全面指南。QCA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结合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特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外社会学、管理学、营销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的学者进行开创性研究的“第三条道路”。QCA方法适用范围广泛,既可以用于小样本的案例研究(弥补案例研究的外部推广性差的缺陷),也可以用于大样本的数据分析(弥补大样本研究缺乏定性判断和对于复杂因果关系问题解释的局限)。
本书从简单介绍QCA的概念开始,从理论到校准,从分析到因式分解,触及了QCA的所有关键领域。除了对QCA方法基本原理的阐述,作者还基于R语言创建了QCA软件包,书中穿插了大量编程和图形界面操作的指导,适用于R语言高阶读者及R语言初学者等,为更广泛的QCA学习者提供了便利。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撰写这本书的最初想法始于2016年8月,目的是更新R中对QCA软件包的描述。自5年前上一版用户指南问世以来,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当时该软件包的版本为1.0- 0。
大多数命令都是向后兼容的,这意味着上一版用户指南中的示例仍可与当前版本的软件包一起使用。不同版本之间会有一些细微但非常重要的差异。例如,函数calibrate( )的默认值从type =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宣传用语: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了一种更友好的方式来学习如何使用命令,但这不能、更不是为了替代R语言的命令行。
中文书名: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
英文书名:QCA with R: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作译者署名:
[罗]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şa) 著
杜运周 等译

封底文字
阿德里安•杜萨的《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是一本运用R语言进行QCA分析的综合指南,已迅速成为从事组态分析的学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对此软件包的使用者和意向使用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必备的操作手册。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费彼尔(Peer C. Fiss)教授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最新的工具包,包括有所改进的功能、最新的校准方法与拟合参数以及令人惊叹的图形用户界面。杜运周教授翻译这本书,不仅极大地方便中国读者使用这个工具包,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从新的视角认识和掌握QCA方法,进而更有效地分析因果复杂现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约翰内斯•梅尔(Johannes Meuer)高级研究员

通过翻译阿德里安•杜萨《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这本书,杜运周教授继续为中国研究人员提供卓越的服务,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有机会去了解、学习QCA方法的基础和应用。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托马斯•格瑞汉姆(Thomas Greckhamer)教授

创业活动与高不确定性相伴而生,涉及多个主体与机会、资源、情境等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QCA方法恰恰关注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能够实现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有机整合。将QCA方法应用于创业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启发我们解决问题,值得尝试。
吉林大学 蔡莉 教授

管理学需要发展方法论和新的范式,以更好的匹配管理研究问题,期待这本书可以对这方面工作有所贡献。
南开大学 张玉利 教授
复杂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将给我们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数据挖掘、理论建构、动态建模以及定性方法必须熔一炉而冶之,QCA方法在复杂系统定性研究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清华大学 罗家德 教授

不同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相信QCA与R语言的结合为读者分析因果复杂性的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并推动该方向的方法论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王永贵 教授

作为管理领域新兴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QCA方法获得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很多以往无法探究的因果复杂问题也由此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和解决。无疑,杜运周教授翻译的这本新书将会推动我国QCA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 井润田 教授

作者简介

[罗]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şa) 著:作者简介
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şa),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比较方法专家组织COMPASSS咨询委员会和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研究兴趣是QCA方法、最小化算法的编程等,发表了大量有关方法的文章,曾编写并向CRAN提交R包,其中两个包专门用于QCA,还有另一个名为“venn”的包,可以绘制多达7个集合的韦恩图,该包可与QCA一起使用。

译者简介
杜运周,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际比较方法专家网络COMPASSS咨询委员,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理论、创客空间与创新创业、QCA方法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等,在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曾获Emerald Citation of Excellence Award、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等。
自2017年以来,翻译出版了《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等QCA方法著作,在《管理世界》杂志上系统介绍了QCA方法,先后受邀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讲授QCA方法原理和应用。先后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一起举办四届QCA方法工作坊,还在IACMR会议上组织QCA方法工作坊,以及参加国际QCA方法专家工作坊。

译者序

著名物理学者Platt(1964)在Science上曾撰文提出Platt之问:“为什么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会有显著差异?”他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各领域之间科学方法的发展和传播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2016年金秋,金陵桂花飘香,我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先生讨论可以为国内的同行做些什么。我思考了片刻,斗胆把我当时正在学习的QCA方法推荐给亚军,当时我的理由是,QCA不仅是一种分析方法,而且它将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线性思维到组态思维,从简化思维到复杂系统思维,从量化主导思维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思维,从相关关系到集合关系,不断加深我们对复杂系统和因果复杂性的认识。幸运的是,我们达成了共识,决定翻译出版介绍QCA方法的书来推进QCA方法在国内的传播和发展,以服务更多的同行。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应先从方法应用开始,再逐渐深化。于是,2017年,我们首先翻译出版了伯努瓦·里豪克斯与查尔斯·C. 拉金共同主编的一本经典的QCA入门书—《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在此感谢徐淑英老师专门为该书作序。这本QCA入门书得到了社会科学同行们的广泛认可。2019年,为了拓宽和深化对QCA的认识,我们又翻译出版了查尔斯·C. 拉金的经典书《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至今,我先后受邀到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报告交流QCA方法的原理和技术,并于2017年11月10~12日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了国内第一届QCA工作坊,吸引了来自内地和香港众多高校的200余位学者参与。2018年6月1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会议上,我邀请浙江大学魏江教授、南京大学贾良定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阎海峰教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约翰内斯·梅尔(Johannes Meuer)博士,以及开发了定性比较分析(QCA)R包的布加勒斯特大学阿德里安·杜萨(Adrian Dua)教授,共同组织了一个QCA方法原理、应用与论文发表工作坊。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又顺利举办了三届QCA工作坊,吸引了更多优秀学者参与到QCA学习的队伍中来。2018年11月23~25日,第二届QCA方法与论文发表工作坊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30余所高校的280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参与了研讨交流。第二届工作坊首次把论文发表与工作坊活动结合起来。《管理学季刊》联席主编、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凤彬教授、南京大学贾良定教授及《管理世界》原主编蒋东生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程新生教授、《管理学报》郭恺主任、《外国经济与管理》宋澄宇主任与参会者进行了积极的交流。2019年3月,在唐震教授等的支持下,第三届工作坊在河海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同年11月,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苏锋教授、杨勇教授,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敬伟教授、杨春江教授等的共同支持下,第四届QCA工作坊在秦皇岛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得到了《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管理学季刊》《经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等期刊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在每一次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这使国内举办的QCA活动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QCA活动之一,也使中国QCA快速地与国际接轨。QCA方法作为一种分析因果复杂性的方法和视角,在工商管理、教育学、公共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运用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9月14日,在中国知网以“QCA”或“定性比较分析”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67篇相关文献。2017年至2020年9月,管理学重要期刊共发表了50余篇QCA论文。其中,《管理世界》7篇,《南开管理评论》7篇,《公共管理学报》5篇,《经济管理》4篇,《中国工业经济》2篇。
在复杂科学、复杂数字管理与生态系统背景下,需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范式的研究。范式提供了研究者路线图以及制作路线图的基本方向(Kuhn,1996)。还原论在近代科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方面仍存在缺陷。尤其在产业与数字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企业面临愈加复杂的数字生态环境的背景下,需要超越传统还原论,发展适应数字转型等复杂系统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范式。面向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协调优化的重大需求,从复杂科学的视角,突破既有认知,探索和构建新技术驱动的管理与经济科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范式,服务和推动数字转型背景下的复杂管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数字转型、生态系统等复杂社会现象的研究需要直面因果复杂性,不断创新理论和方法。2017年以来,我在撰写的论文或发表的演讲中都曾指出,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其组织要素间相互依赖共同导致结果,需要突破传统认知、理论和方法的约束。2017~2020年,我有11篇关于QCA的论文得到了发表和录用,其中4篇发表在《管理世界》期刊上,研究成果也扩展至工商管理之外,涉及公共管理、图书情报等领域,推动了QCA在多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我意识到不同学科在底层的知识上是相通的,交叉创新是学科发展中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与贾良定教授于2017年在《管理世界》期刊上发表了文章《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明确呼吁在管理学研究中引入组态视角和QCA方法,研究管理学多种因素耦合对结果的复杂影响,这一文章及其呼吁与国际同行不约而同。2020年,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国际顶级期刊相继呼吁开展新范式下组态视角和基于QCA方法的管理学研究,以更好地解释管理领域的复杂现象,这也有力地支持了我们2017年的呼吁。该篇文章获得了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本次翻译出版的《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是阿德里安·杜萨教授的杰作。为什么要翻译出版这本基于R语言的QCA方法书呢?有三个原因促使我们去做这件事。一是不断升级的QCA功能。R作为一种开源语言,除了开发者可以对QCA软件包进行不断升级,使用者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开发,因此QCA软件包的功能升级得很快。二是研究结果复现的需要。科学研究结果复现日益受到重视,R语言编程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分析过程及其编码,使复现变得容易。三是对标国际对方法论原创的需要。方法论原创需要揭开方法或者软件包底层的“黑箱”,这就需要掌握一些编程语言和算法。熟悉R语言编程有利于方法原创,有助于解决方法技术上的“瓶颈”问题。
基础原创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新理论、新方法、新范式”原创探索研究是国之所需。从2017年开始,我每年都会参加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举办的国际QCA专家工作坊。2018年11月,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举办的第六届国际QCA专家工作坊上,我荣幸地受邀成为国际比较方法专家网络COMPASSS咨询委员会全球50位QCA咨询专家之一。同时,我也发现美国的国际管理学会有专门的研究方法分部。参加这些国际活动让我意识到国内工商管理领域还缺乏专门的方法组织,我国较西方在工商管理研究方法和技术发展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而且这个差距有被拉大的风险。2020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首次提出“管理与经济科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范式”原创探索项目。这进一步支持了我的判断,即需要加强原创方法的研究,关注更加底层的基础研究。国际管理学会(AOM)专门设有研究方法分部(RM分部),RM分部非常受欢迎,在AOM的26个分部中排名第六。AOM还有专门研究方法的期刊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ORM),RM分部和ORM期刊大大地推动了管理学新方法的发展。这些做法很值得国内借鉴。而促进方法的发展还须深入地研究方法背后的科学哲学。为了对国内管理哲学、方法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与《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主任宋澄宇商议把“东方管理”专栏编委会活动扩大,于2019年4月在东南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管理哲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研讨会。在此基础上,申请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新增设立管理哲学专委会,获得学会通过,这是国内第一个管理哲学专委会,需要感谢黄速建会长的支持。我本人也很荣幸地担任了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及管理哲学专委会主任。我们计划管理哲学专委会每年组织召开“管理哲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学术年会或系列工作坊,推动管理哲学和方法论的发展,更好地发展管理理论,促进管理实践,也为解决在研究方法论和管理哲学等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问题贡献力量。管理哲学专委会的成立引起中国网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20年9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揭牌仪式暨科学与哲学前沿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说明哲学在科学原创中的重要性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
QCA方法的特点之一是改变了我们长期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分析范式,用整体视角和组态思维帮助我们认识复杂现实。范式是一个研究共同体成员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研究范式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达成共识的基本假定、通用的研究方法、共同的研究问题以及专业的研究群体(Kuhn, 1996)。每一次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变革的发生,都伴随着人们基本假定和思维定式的改变。传统范式分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聚焦于变量层面的净效应分析。回答的问题是在其他变量相互竞争的情况下,某个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净效应是否显著以及强度有多大。这一分析思路和技术不能有效地分析在复杂系统的社会现象中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结果的情况。QCA的组态思维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去探索一个更加丰富的复杂世界。正如柏拉图所说:“只有通过组合已知,才能创造新知。”聚焦于变量层面的分析和聚焦于变量组合(案例导向)的分析反映了认识方式的不同,前者更强调变量思维,后者更强调整体思维。
QCA方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用集合关系取代了相关关系,深化了对必要性和充分性等复杂因果关系的分析,这让逻辑哲学、理论和实践语言匹配起来。逻辑哲学采用必要性和充分性及其延伸表达因果关系。关注日常实践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必要”“必须”“充分”“一定”等表述经常出现。比如,最近经常提到的“卡脖子”问题,它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某个条件是某种产品的必要条件。在一次校园报告中,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引用“一万小时定律”,即“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必要条件”,并强调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以往我们的社会科学分析和这类实践难以对话,这是因为传统范式分析的是不明确的相关关系而非必要与充分这类逻辑关系。一万个小时是成为非凡的人的必要条件,即不经历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条件),便不会成为非凡的人。更常见的是充分关系,即某种前因(组合)可以充分地产生特定结果。比如,如果我们拥有动机、能力和机会,就能实现预期目标。至此,你或许已经发现QCA方法与必要和充分这类因果关系的表达使得学术语言与实践语言非常接近。今天,管理学等社会学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传统的相关分析方法基于严谨的模型和假设,但也因此偏离实际。而QCA方法让严密的逻辑更贴近实际。
这本书的翻译出版也得益于几位QCA方法的领军学者一直以来对我在中国推动QCA方法的鼓励,他们包括QCA方法的开创者查尔斯·C. 拉金教授、南加州大学费彼尔(Peer C. Fiss)教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约翰内斯·梅尔博士,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托马斯·格瑞汉姆(Thomas Greckhamer)教授等。拉金教授已经为QCA事业投入了30多年或至少60 000个小时,他的长期主义和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我。拉金教授22岁时(1975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社会学系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彼时,在传统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工作后的拉金教授经常因定量分析方法不能处理因果复杂性及其结果的不稳定性而感到沮丧,而案例研究又经常被质疑缺乏普适性。拉金教授开创的QCA方法超越了定性与定量的界限,通过将案例视为条件的组态,用条件组态取代自变量、组态思想代替净效应思想、集合关系代替相关关系,整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优势,使社会学研究从线性相关分析步入一个“集合”分析的时代。QCA方法使得因果复杂性和组态分析在方法实现上得到了有效支撑,因而在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信息管理、营销学、药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是由于QCA方法的巨大突破,2009年,《当代社会学》将拉金教授开创的QCA方法称为“拉金革命”。拉金教授于1989年获得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ISSC)授予的斯坦·罗卡奖(Stein Rokka Prize),并于2014年获得美国社会学会(ASA)授予的拉扎斯菲尔德奖(Paul F. Lazarsfeld Award),以表彰他在方法论上做出的杰出贡献。2017年12月12~14日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召开的国际QCA专家会议上,包括我在内的QCA方法研究者共同在QCA方法开创之作(即1987年出版的《比较方法》)上签名,以此感谢拉金教授30多年来的杰出贡献。
这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完成,要感谢翻译团队集体的努力和付出。刘秋辰负责第1、5、6章的翻译,柏洁负责第2、7、11章的翻译,我负责第3章的翻译,陈凯薇负责第4章的翻译,赵舒婷负责第8章的翻译,李佳馨负责第9、10章的翻译。我还负责完成本书其他部分的翻译,并对所有章节的译稿进行了二次校正。这本书能够顺利呈现给读者,也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吴亚军先生和张翠编辑的辛勤工作;感谢为本书写封底推荐语的费彼尔教授、约翰内斯·梅尔博士、托马斯·格瑞汉姆教授、张玉利教授、魏江教授、王永贵教授;感谢《管理世界》李志军社长、《南开管理评论》程新生副主编、《经济管理》刘建丽副主编、《管理评论》乔晗副主编、《管理学报》郭恺主任、《外国经济与管理》宋澄宇主任、《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孙兰主任等朋友的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营商环境多生态要素的耦合机制:组态视角与方法的探究”(项目编号:72072030),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自恋人格、多层次制度逻辑与众创空间内创业者战略选择及效果研究”(项目编号:71672033)的资助。
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科学崛起的变革时代,正面临如何开展复杂系统背景下“新理论、新方法、新范式”的探索研究。我们努力翻译好这本QCA方法书是为了与世界同行共同探索向复杂科学研究范式变革的路径和方法。相信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朋友系统地学习QCA在分析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原理、思路与方法。

杜运周
于东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九龙湖校区)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 言
第1章 R语言基础 /1
1.1 工作目录 /3
1.2 工作空间 /4
1.3 对象类型 /5
1.4 数学与逻辑运算 /8
1.5 索引与子集 /10
1.6 数据强制 /13
1.7 用户界面 /15
1.8 运行脚本文件 /17
第2章 QCA包 /19
2.1 安装QCA包 /19
2.2 结构 /20
2.3 命令行模式 /22
2.3.1 获取帮助 /23
2.3.2 函数参数 /23
2.4 图形用户界面 /26
2.4.1 描述 /27
2.4.2 启动图形用户界面 /28
2.4.3 创建一个可执行图标 /30
2.4.4 命令构造 /32
2.4.5 R网页控制台 /34
2.4.6 图形 /35
2.4.7 数据编辑器 /39
2.4.8 导入、导出和加载数据 /41
第3章 集合理论 /47
3.1 二进制系统和布尔代数 /48
3.2 集合的类型 /48
3.2.1 二元清晰集 /49
3.2.2 多值清晰集 /50
3.2.3 模糊集 /52
3.3 集合运算 /53
3.3.1 非集 /53
3.3.2 逻辑撚霐 /54
3.3.3 逻辑摶驍 /57
3.4 复杂运算 /59
第4章 校准 /62
4.1 校准为清晰集 /64
4.2 校准为模糊集 /71
4.2.1 直接赋值 /73
4.2.2 直接方法,“S形”函数 /75
4.2.3 Logistic函数是如何工作的 /86
4.2.4 直接方法,“钟形”函数 /88
4.2.5 间接方法 /92
4.3 校准分类数据 /95
第5章 必要性分析 /100
5.1 概念描述 /100
5.2 隶属与一致性 /105
5.3 覆盖度与切题性 /110
5.4 合取和析取的必要性 /118
5.5 探索可能的必要性关系 /120
第6章 充分性分析 /124
6.1 概念描述 /125
6.2 隶属与一致性 /128
6.3 PRI分数 /131
6.4 覆盖度:原始和唯一 /133
第7章 真值表 /136
7.1 概述 /136
7.2 命令行和GUI对话框 /140
7.3 从模糊集到清晰集真值表 /143
7.4 计算一致性分数 /147
7.5 输出值 /149
7.6 其他细节 /153
第8章 逻辑最小化 /155
8.1 命令行和GUI对话框 /156
8.2 保守(复杂)解 /159
8.3 解释什么 /162
8.4 简约解 /166
8.5 关于复杂性的注释 /170
8.6 反事实的类型 /172
8.7 中间解:SA和ESA /176
8.8 理论评价 /185
第9章 伪-反事实分析 /189
9.1 eQMC /190
9.2 一致性多维数据集 /195
9.3 包含VS.排除 /199
第10章 QCA扩展 /201
10.1 QCA的时间性 /201
10.2 一致性分析:CNA /205
10.3 面板/集群数据 /217
10.4 稳健性检验 /221
第11章 其他功能 /232
11.1 布尔表达式 /233
11.2 非集的表达 /238
11.3 因式分解表达式 /240
11.4 更多拟合参数 /242
11.5 XY 图 /245
11.6 维恩图 /252
11.7 自定义标签 /260
参考文献 /262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查尔斯 C.拉金(Charles C. Ragin) 著
作者: (比利时)伯努瓦?里豪克斯(Benoit Rihoux) (美)查尔斯 C. 拉金(Charles C. Ragin)著
作者: 于晓宇 赵红丹 范丽先 等编著
作者: 贾怀勤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Jonathan S. Harbou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