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
作者 : 钟华 编著
出版日期 : 2017-04-28
ISBN : 978-7-111-56480-5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0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企业转型是个重大趋势。阿里集团提出的共享服务体系概念,打破了应用“烟囱式”的垂直架构建设方式,可以支撑业务快速创新,避免 IT 建设的资源浪费。本书总结了中台战略里共享服务体系架构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中心发展症结,共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设计,包括回归SOA的本质、服务所需的滋养是新的业务需求、共享服务体系是培育业务创新的土壤、不同的组织阵型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生产力,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分布式服务架构、业务异步化原则、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业务数据沉淀是大数据的建设基础、分布式事务解决、平台稳定性能力、平台自动化运维等,企业传统IT架构向共享服务体系转型,最后分享了两个经典案例:大型央企互联网转型案例、服装零售企业互联网架构转型案例。

图书前言

在过去15年的IT从业经历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软件服务商的身份参与了企业的IT系统建设,对于过去十几年来企业IT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带着对互联网技术的憧憬来到阿里巴巴中间件研发团队,有幸能近距离了解阿里巴巴的业务架构发展模式和业界顶尖的互联网技术。这种略显特殊的工作经历,使我对阿里巴巴的共享服务理念和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很快能了然于胸,当我把这些内容介绍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时,听到最多的反馈词语就是“启发”。
这让我逐渐意识到,在当今整个中国社会都处于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不管是政府职能单位、业务规模庞大的央企,还是面临最激烈竞争的零售行业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对企业业务模式带来了冲击,当然也给企业的信息中心部门带来了挑战:如何构建IT系统架构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阿里巴巴的共享服务理念以及企业级互联网架构建设的思路,给这些企业带来了不少新的思路,这也是我最终决定写这本书的最主要原因。
本书从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说起,详细阐述了共享服务理念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价值。接着会分享阿里巴巴在建设共享服务体系时如何进行技术框架的选择,哪些重要的技术平台支撑起了共享服务体系,这也是迄今为止对阿里巴巴集团中间件体系对外最全面系统的介绍。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本书还分享了阿里巴巴内部的一些经验和实践,如组织的架构和体制如何更好地支持共享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
最后结合两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共享服务体系。一个案例是国内某大型国企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尝试和探索,最终走上成功转型之道的过程;另一个案例是国内某零售企业如何基于阿里巴巴提供的企业级互联网架构重构企业IT架构,在短期内快速重构供应链、SCRM等平台,打造了企业全渠道分销平台,为该企业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零售行业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这两个案例使读者更真切地看到共享服务体系项目落地的过程,以及它在企业互联网业务和IT架构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一直以来都信奉再好的技术和框架如果不给企业带来业务价值,就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本书更多是从技术架构解决了什么问题,企业收获了哪些业务价值的角度进行说明和阐述,并没有描述太多晦涩的理论、算法和模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更多的企业IT管理者、架构师、立志成为架构师的技术人员能从这本书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对自身职业发展和所在企业业务发展有所帮助。对于有一定技术背景,希望对互联网架构有一个整体了解的读者,本书也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
最后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事和朋友:蒋江伟、赵杰辉、周磊、赵勇、司徒放、程正君、赵林,黄杰龙等,没有你们的帮助,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

钟华
2016年12月

上架指导

计算机\网络

封底文字

本书将阿里巴巴一系列在工程上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也为进一步的系统演进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行癫)

本书主要内容:
1) 阿里巴巴分布式服务框架解析。
2) 业务中台如何支撑业务快速创新。
3) 服务在线化带来高效的服务共享。
4) 组织阵型优化带来团队效能的提升。
5)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成功案例。
6) 数据库分库分表的最佳实践。
7) 提升应用性能的典型设计方案。
8) 如何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
9) 大规模业务平台稳定性能力的打造。
10) 海量日志实时处理的分布式体系构建。
11) 错综复杂的服务调用链路如何跟踪与分析。

图书序言

序言一
本书讲述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互联网技术架构的实践与发展史。
为一个复杂的、高速发展的业务构建一个技术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阿里巴巴集团主要是以电子商务、支付为业务主体,这类系统都是复杂的商业系统。这个业务又承载于互联网之上,互联网又具有海量的访问请求与数据。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系统的关键特点。
不同于搜索、社交之类的应用系统,电子商务、支付的业务特性决定了其必须有很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哪怕丢失了一半的搜索结果,用户可能都没有觉察。但在电子商应用中,每一笔订单、每一个状态、每一次支付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与此同时,像双十一这种业务高峰时刻,每秒钟就需要处理十万笔以上的订单。高可用、海量、复杂的业务逻辑交织在一起,是阿里巴巴业务系统的主要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技术上、组织架构上都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进一步将此种实践提升至中台这样的概念。
阿里巴巴集团在很多技术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如数据库的水平扩展、复杂业务系统的结构化与服务化、大型系统的消息处理、关键业务系统的实时调控等。在数据库层面,阿里巴巴很早就启动了去IOE的项目,本质上是想解决大规模数据的线性可扩展问题,包括存储与访问两个方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发展了一系列的中间件来支撑这种新的架构。
随着业务的发展,阿里巴巴也面临着复杂业务系统的解耦问题。在互联网行业,需求的迭代速度非常快,通常每周都会有数十个功能更新或增加,并要及时发布。如何保持业务相对隔离可以让工程师大规模并行工作,传统上有很多解决方案,如SOA、ESB等,但如何在解耦的同时仍能满足互联网海量访问且具有高性能的要求,阿里巴巴集团对传统技术进行了革新,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技术方案。
系统规模进一步变大之后,需要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在全球进行分布式的部署、99.999%以上的高可用、容灾等,这对系统的架构与设计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解决了系统的静态架构之外,很快就会发现,像此类复杂的企业级互联网应用需要在运行时可以全程进行动态感知与管理,不仅要有全部的监控能力,更要根据业务流量进行业务的优雅降级,确保系统高可用等。
我认为本书将阿里巴巴一系列在工程上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也为进一步的系统演进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行癫)
2017年4月于杭州





 序言二
阿里巴巴电商系统的架构经历了烟囱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再到共享式架构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推动着大量业务的创新,天猫、聚划算、闲鱼、拍卖、玩兔、淘抢购等应用不断涌现出来,有成功也有失败,因为架构无法决定市场的成功还是失败,但是作为土壤可以不断孵化新的物种。阿里巴巴从2008年开始的架构优化过程其实并没有解决该做什么的问题,但是解决了创新效率的问题。当有人告诉你做一个市场需要100人年的时候,你会犹豫,到底投还是不投;如果告诉你100人月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所以这时候一个优秀的架构已经超出了效率本身的范畴,而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的感受是,最大的浪费不是重复建设,而是不断重复建设。在早期往往一个新业务的上线除了数据可以被重复使用之外,服务却不能被重复使用。其实服务的重用将比数据重用带来更多好处,数据只是原始生产资料,服务则包含逻辑,是工厂的加工车间,如果加工过程也一样可以复制,将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系统的建设要从生产型模型升级到运营型模型,从版本模型升级到迭代模型。运营型模型最大的优势是所有的积累都被沉淀,而生产型模型会因为10%的差异而重新建设100%的系统。每次都是新的故事、新的逻辑、新的代码,而这些都来自几个人的脑子。运营型模型的逻辑则来自于无数客户、供应商、工程师的的脑子,并经过不断的积累,那么差距就显而易见。
本书主要介绍了阿里巴巴电商系统架构的演变历史,对各个行业在做企业IT架构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阿里巴巴集团中间件技术部研究员蒋江伟(小邪)
2017年3月于杭州

作者简介

钟华 编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部分 引  子
第1章 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引发的思考 2
1.1 阿里巴巴共享业务事业部的发展史 4
1.2 企业信息中心发展的症结 8
第2章 构建业务中台的基础——共享服务体系 15
2.1 回归SOA的本质——服务重用 15
2.2 服务需要不断的业务滋养 17
2.3 共享服务体系是培育业务创新的土壤 19
2.4 赋予业务快速创新和试错能力 21
2.5 为真正发挥大数据威力做好储备 25
2.6 改变组织阵型会带来组织效能的提升 28
第二部分 共享服务体系搭建
第3章 分布式服务框架的选择 35
3.1 淘宝平台“服务化”历程 35
3.2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服务框架的对比 39
3.3 阿里巴巴分布式服务框架HSF 45
3.4 关于微服务 53
第4章 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原则 57
4.1 淘宝的共享服务中心概貌 58
4.2 什么是服务中心 61
4.3 服务中心的划分原则 63
第5章 数据拆分实现数据库能力线性扩展 67
5.1 数据库瓶颈阻碍业务的持续发展 67
5.2 数据库分库分表的实践 69
第6章 异步化与缓存原则 89
6.1 业务流程异步化 90
6.2 数据库事务异步化 91
6.3 事务与柔性事务 94
6.4 大促秒杀活动催生缓存技术的高度使用 124
第7章 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 132
7.1 业务服务化带来的问题 132
7.2 鹰眼平台的架构 137
7.3 埋点和输出日志 138
7.4 海量日志分布式处理平台 141
7.5 日志收集控制 143
7.6 典型业务场景 144
第8章 打造平台稳定性能力 157
8.1 限流和降级 158
8.2 流量调度 165
8.3 业务开关 171
8.4 容量压测及评估规划 173
8.5 全链路压测平台 176
8.6 业务一致性平台 179
第9章 共享服务中心对内和对外的协作共享 184
9.1 服务化建设野蛮发展带来的问题 184
9.2 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188
9.3 共享服务平台与业务方协作 194
9.4 业务中台与前端应用协作 196
9.5 业务中台绩效考核 198
9.6 能力开放是构建生态的基础 200
第三部分 阿里巴巴能力输出与案例
第10章 大型央企互联网转型 207
10.1 项目背景 207
10.2 项目实施 208
10.3 客户收益 210
10.4 笔者感想 211
10.5 项目后记 212
第11章 时尚行业品牌公司互联网转型 216
11.1 项目背景 216
11.2 供应链的改造 219
11.3 基于SCRM的全渠道整合营销 225
11.4 小结 229

教学资源推荐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
作者: (美)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