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 : 斯科特·扬(Scott H. Young )
译者 : 程冕 译
出版日期 : 2013-12-18
ISBN : 978-7-111-44400-8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04
开本 : 32
原书名 : learn more study less
原出版社: scott young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介绍的这种学习技巧,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本书通过对整体性学习策略的介绍,帮助学生自学知识且达到应用水平。不管你是想考高分,还是想真正学会一门技术,或者是增加一些谈资,整体性学习策略都可以帮你达成心愿。

图书特色

前勒口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封面
中文版新增费曼技巧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封底
学习的时间更少,学到的知识更多
伍新春教授
北师大心理系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
斯科特的整体性学习法,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是在理论与应用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斯科特因此而获得的成绩就是一份成功的实践报告。
李晓明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以前,我们听到的多是“苦读书”,这本书讲的是”巧读书“。无论它讲的是否都正确,是否适合所有人,其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思路使这本书也很值得一读。成年人会产生许多共鸣,青少年能得到不少启迪。
吴江
国内最大创新社区极客公园主编
作为一个 Geek,当斯科特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挑战 MIT 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他把这当作是一个实验,当他完成课程世人惊叹他天才的时候,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生活理念:Get More From Life !
后勒口
作者简介
斯科特·扬(Scott Young)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图书前言

是什么让一个人更聪明
  是天资聪颖,还是后天知识的积累?或者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起作用,还是也包括人生的各种经验、技能和直觉在内?
  智力其实很难定义。尽管IQ测试和各种各样的检查都试图量化它,但还是很难判断究竟是什么使人更聪明。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以下这个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定义,而非那种泛泛之谈:
  所谓的聪明是指能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定义。首先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人而异:你可能仅仅是希望考试得到好成绩;约翰想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名编程专家;苏珊希望尽可能多地记住闲暇时读书的内容;还有人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
  怎样算作聪明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
  本书并不是为了给智力下武断的定义,而是为了教会你学习的策略。这个学习策略就是整体性学习,我会介绍很多办法,教会你在实践中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
  也许某些方法并不适合你的学习方式或是学习目的。没关系,我只是提供方法供你参考,它们都是依据整体性学习理论而设计的,你可以灵活运用它们,组合成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练习,最终成为你学习中的超级武器。
  本书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是整体性学习策略为你提供一个如何学得更好的模型。如果没有容易理解的学习理论,怎么可能取得进步?通过对照整体性学习策略,你会找出学习上的缺陷,改正学习方法。
  第二个目标是提供一系列学习技术。我会解释这些学习技术怎么做,它们在整体性学习中起什么作用。每介绍一种学习技术,都会有相应的练习供大家反复实践,直至熟练掌握。
  衷心希望大家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都能有所收获,预祝大家阅读愉快,有所获益。

斯科特·扬

作者简介

斯科特·扬(Scott H. Young ) :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译者简介

程冕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说一个人“学得少”,是说这个人学习时间花得少;“会得多”是指学习的效果好;综合起来就是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这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极梦想。
  整体性学习是加拿大大学生斯科特·扬总结的一套学习理论,它没有学习心理学中各种流派传承的影子,但是这并不妨碍理论的高效性,它来自作者及一批追随者的亲身学习实践。斯科特·扬算是一个学习达人,他在大学的专业是商业学,业余时间又自学了编程,参加各种演讲,开设自己的博客,写了几本颇有影响的电子书。这还没完,最近,他又完成了一项学习壮举,10天拿下线性代数,12个月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网友纷纷惊呼,斯科特·扬到底有什么学习诀窍?斯科特·扬并不保守,他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学习理论,早已经写在这本书中了。
  整体性学习到底要怎样学习?简单地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是这么说的。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要想走得更远,你就需要从学科内部跳出来,站在外面看学科。有人问爱因斯坦:“相对论到底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你坐在美女身边一小时,感觉就像一分钟,而夏天你在火炉旁坐上一分钟,感觉就像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数学家华罗庚讲统筹方法时,没有说一堆数学符号,而是用了一个“怎样泡茶最省时间”的例子,工人一听就明白了。
  大家觉得如何?站在外面看,知识是不是变得容易理解和学习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早就掌握了站在外面看知识的本领,这就是比喻。过去,我们轻视比喻,仅仅把它当作文学中的修辞手段,是文学家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点缀和修饰。1980年,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与马克·约翰逊(Mark 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吹响了隐喻(比喻)的号角,掀起了一场“隐喻革命”或“隐喻狂热”。比喻从此走向了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舞台中央,比喻不再局限于文学领域,它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我们的认知工具。莱考夫把隐喻定义为“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而这恰恰就是学习的本质!
  比喻作为帮助人们理解的工具,由来已久。
  耶稣解释“天国”: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天国就像寻求珍珠的商人……天国就像抛入大海中的网……
  佛要说六相,就先在大众前把华巾次第绾叠,一共打了六个死结。佛告诉阿难:这个华巾本来只有一条,因为我绾了六次,就说他是六个结。六结虽然不同,回顾它的本因,却是一条华巾所造。现在你的六根也是这样的,没有打结之前,一相都不可得,哪里会有六处呢?等到从真起妄产生根结后,六相开始分明,并且次序严谨。
  比喻就像金·凯瑞拥有了上帝的力量,将月亮(陌生)拉得靠近自己(熟悉),使学习者能更清楚地观察陌生的知识。科学家哈定曾说:“如果科学家一生注意细微的观察,训练自己注意寻求类比,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那么这个‘感觉工具’就将成为神通广大的仙杖。”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斯科特·扬不仅是比喻和类比的高手,而且善于吸收其他各种学习方法的可取之处,他创造性地将信息分为五种类型,针对不同的信息类型,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整体性学习理论更是站在学习之外看待学习,在第三部分,作者以“超越整体性学习”为题,介绍了每一位学习者都不可忽视的几个关键之处,即“能量管理”、“时间控制”、“习惯养成”、“批处理”和“自我教育”,让读者耳目一新,真正做到站在学习之外审视学习。读完这本书,学习者应该由学习战术家转变为学习战略家。
  本书得以出版,离不开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慧眼。感谢赵艳君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反复审校,为本书顺利出版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感谢我的妻子和女儿,没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大概早就半途而废,难以实现医者到译者的转变。最后,由于译者水平有限,翻译经验欠缺,虽经多次修改,仍然存在很多疏漏甚至误译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crowncheng@163.com)。

程冕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
译者序
导读
前言
我的故事 1
如何使用本书 5
第一部分 
整体性学习策略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8
结构 13
模型 17
高速公路 21
熟悉的结构(成熟结构) 23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27
获取阶段 30
理解阶段 32
拓展阶段 34
纠错阶段 38
应用阶段 40
测试阶段 42
找出薄弱环节 44
信息结构 50
随意信息 51
观点信息 53
过程信息 54
具体信息 56
抽象信息 57
如何使用五种信息类型 59
为什么你的课程枯燥乏味 61
学习的目标 63
第二部分 
整体性学习技术
整体性学习技术 68
技术一览 69
获取知识 71
快速阅读 71
笔记流 77
联系观点 84
比喻 86
内在化 92
图表法 98
随意信息的处理 104
联想法 106
挂钩法 113
信息压缩技术 118
知识的延伸 123
实际应用 123
模型纠错 126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128
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运用—— 费曼技巧 132
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回顾 138
第三部分
超越整体性学习 
高效率的学生 142
高效率秘籍1 能量管理 144
高效率秘籍2 不要“学习”(Don’t study) 147
高效率秘籍3 绝不拖延 149
高效率秘籍4 批处理 151
高效率秘籍5 有组织 153
自我教育 155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156
克服挫折障碍 159
设置学习目标 160
自我教育小结 163
第四部分
整体性学习的小结
主要概念的小结 172
技术一览 174
特别感谢 179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李梅芳 赵永翔 编著
作者: 李玉科 李亦南 编著
作者: [美]弗兰克·L.施密特(Frank L.Schmidt) [美]约翰·E.亨特(John E.Hunt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理查德·牛顿(Richard Newton)
作者: (美)前田约翰(John Maeda)著
作者: Peter C.Bell
作者: [美]马克·哈奇(Mark Hatch)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