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精益创新:企业高效创新八步法
作者 : 余锋 著
出版日期 : 2015-01-04
ISBN : 978-7-111-48620-6
定价 : 3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5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在过去的十年间,大量的创新蜂拥而至。其中的大部分并不是颠覆性的,而是旧的竞争性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商业组织和消费者新需求的禅悟。由于商业规模扩大和消费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新的流程以保障跨市场、跨部门之间的高效创新。
创新是一种能力,它不仅适用于消费品和服务,也适用于商业模式。本书力求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一个标准化和可操作的流程。创新过程可以分成很多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最终通往商业化新想法的必经之路。你必须经过每一个阶段,才能顺利地到达下一个阶段。

图书特色

把创新提升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主动选择。那么,如何管理创新与创业,如何把创新的风险降到最小并且提升其成功的可能性,如何在公司里推行持续创新,其实中国与国际上已经有一批公司主动拥抱创新,不断胜出竞争对手。余锋先生是国内研究精益与创新理论的知名学者,也是跨国公司里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实践者。他长期为“福布斯中文网”撰写专栏,与众多创新者分享其思想和方法。现在《精益创新》把思想、案例、逻辑、方法提炼成精益创新的工具箱,一定能启发在创新之路上奋斗的人们。
—— 周健工 《福布斯》中文版总编
本书作者余锋有多年的精益管理经验,他创新性地将精益理念运用于创新流程中,让创新有方法可循,且更加高效。余锋在《精益创新》这本书中所呈现的创新方法论值得所有追求创新的企业研习和应用。
—— 颜杰华 《商业评论》主编
许多有关创新的书籍风格相同、内容相近。而《精益创新》这本书另辟蹊径,从理论到实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创新手册。
—— 范徵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产品是企业的命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利润。《精益创新》介绍“精、快、准”的思维,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去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
—— 赵克强 博士 精益企业中国总裁
看到书名,有期待也有担心。精益早已是企业管理界的成熟概念,方法论和应用学说林林总总,非常期待新的观点来启迪思维;不过又担心是“旧瓶装新酒”,创新行为可以标准化吗?本书中,余先生凭借深厚运营管理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具有新意的创新流程及应用,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阅来一气呵成,十分推荐。
—— 孙毅 安永商业咨询服务合伙人
《精益创新》以简单的系统呈现巨大的创新结果。通过遵循书中所详细介绍的八步法和相关的活动,你将学到如何挑选最有效的创新路径图,解决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 聂安凯 (Aki Niemi) 维美德公司中国区总裁
根据《精益创新》一书中所介绍的创新框架,学习每个阶段中的实际案例,并把八步法应用到企业的创新项目,开发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必将大幅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 郑岗平 上海葆顺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书是一部从创新战略到创新实践的工具书,作者借助对众多创新成功和失败企业的深入研究,结合自己30余年的企业实践经历,独创性地将精益与创新融合,让创新过程更加快速和富有成效。
精益创新源于精益与创新的组合,是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和企业的战略。精益创新关注两件事:一件事是用精益的方法完成整个创新流程,找到浪费的原因并消除;另一件事是如何设计精益的产品或推出精益的服务。
本书通过上百个真实有趣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新成功必经的八个步骤:创新战略、市场细分、了解客户、确定创新机会、生成创意、评估创意、实施创新、塑造持续创新的环境。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可以不断循环的,并根据不同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的创新框架。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总是充满了酸甜苦辣,无论作为创新领导者,还是创新参与者,当你感到迷惘的时候,翻开看看,本书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发掘出更多的创新机会;当你意气飞扬的时候,翻开看看,本书前瞻性地告诉你创新道路上可能还有哪些坎坷曲折。
相信《精益创新》这本书会成为广大推崇创新的企业家、从事创新的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伴随你和你的企业在创新之路上实现持续的、有意义的成长。

作者简介






现任安朗杰公司(www.allegion.com) 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安朗杰安防技术研究院院长, 上海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精益六西格玛委员会主任委员,精益企业中国的独立董事和美国质量学会高级会员,“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拥有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学位。
余锋先生在大型国企和外企都任职数年,并在美国、德国和新加坡工作过多年。跨文化的工作经历,贯通中西的视野,使他在企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创新和售后业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余锋先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不仅在安朗杰公司内部为员工提供培训,而且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等提供培训,内容涉及创新、制造企业服务化、精益等。他还将多年沉淀下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汇成文字,发表在《商业评论》、《商界评论》、《上海管理科学》、《中国质量》等多家专业媒体上,并出版了《赢在精益标准化》、《从战略到执行》、《精益医疗》(译)、《精益六西格玛案例汇编》、《服务型制造业体系构建与案例分析》 、《现场观察》(译)、《创新十型》 (译)等著作。

图书前言

“创新”(Innovation)这个字眼在当今企业界非常流行,也非常时髦,许多企业都将其当作口号,甚至写进公司的价值主张,但是对它的理解、认识和实践却是千差万别的。首先,是把“创新”与天才和灵光乍现混为一谈;其次,是一提到创新就会想到新产品的发明创造;最后,很多人认为创新只是作为一种战术在企业中开展,并非企业的战略问题。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创新”与上述误区的不同在于其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我们推出一项新产品、新服务或一个新流程,要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或潜在的需求,让客户满意了,这就是创新。在实践创新前,了解创新的基本假设非常重要,它是企业开展创新的基础。企业创新的基本假设有以下三条。
1.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的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新的产品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和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五种情况。熊彼特定义的创新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
新等。
2.创新是可以学会的
德鲁克认为创新是组织的一项基本功能,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实务工作。创新并不需要天才,但需要训练;不需要灵光乍现,但需要遵守“纪律”(创新的原则和条件)。
3.创新是带来效益的
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及新的服务。”这就确认了“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0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含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
如果对创新的本质和基本假设不清楚,企业的创新往往会无疾而终,常见的失败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
1. 创新产品不是客户所需
在科技行业工作,经常能看见这种现象,一度新奇的小玩意儿走红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就被载进垃圾场,从此再无人问津。很大部分的产品创新失败都归结到一个原因,创新未能针对客户的需求,尽管研发部门“孤芳自赏”于其所开发产品的创新点,而市场却对其接受程度不够,甚至影响企业原有的品牌形象。
2. 缺乏创新所需的必要资源
著名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和加里·盖茨(Gary Getz) 曾经对美国500强企业高管做了一个调查,询问他们在战略实施或在显著增长和创新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得到广泛认同的问题是缺乏资源(包括人、空间、时间和金钱)以及短视思维。
3. 创新活动不能持续
很多盛极一时的企业巨人都因为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最终轰然倒塌,柯达和诺基亚均是如此。企业唯有将创新纳入有效的管理规划之中,遵循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创新,才能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要破除“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让创新能够真正对企业的经营起到推动作用,就离不开两方面的管理:对创新的管理,以及对于惯性或者惰性力量的克服。最终,遵循创新规律和方法论的企业,将能在内部建立起持续创新的机制和文化。
根据对创新基本假设和失败原因的研究,结合笔者在过去5年时间里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商学院系统的授课教案及数十年来致力于对创新管理的研究和开发,并应用于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精益创新八步法”。这套方法与创新相组合、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创新流程化,可学习、可复制。
什么是“精益创新”呢?“精”指少投入、少消耗资源、少花时间,同时又高质量;“益”指多产出、高效益。创新本是一个失败率很高的活动,据统计,全球企业每年有80%的创新是以失败而告终。用精益的思想来做创新可以极大地降低创新的风险,按流程、按步骤并且快速迭代的创新方式会极大地改善创新的效率。只要按照书中所总结的规则去操作,就可以学会如何成功的创新。这打破了以往创新所给人带来的神秘感。
精益创新关注两件事:一件事是用精益的方法优化整个创新的流程,找到浪费的原因并消除;另一件事是如何设计精益的产品或推出精益的服务。具体步骤如下(见图0-1)。

图0-1 精益创新八步法——流程化的创新方法论
第一,创新战略。任何公司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战略。战略堪称航标或指南针,其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及广泛性等特点确保企业发展遵循正确的方向。在第一章,我们将介绍何为创新、创新与战略的关系,阐述除了产品和服务外还有哪几种创新的类型及确定创新战略的方法。
第二,市场细分。确定好创新战略,下一步就是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的依据是异质市场寻求需求一致的群体,在不同中寻求聚合。而细分在创新中尤为重要,不同的创新方向对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吸引力。目标创新对象的确定是了解的前提。在第二章,我们将介绍市场细分的来源、市场细分与创新的关系、市场细分常用的方法和使用步骤。
第三,了解客户。基于细分的市场,需要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着眼点在于设计客户的未来需求,需求的差异化表象后必然存在诸多文化、行为、习惯的深刻印记。受限于当前条件或认知水平,诸多客户选择解决方案时往往兼顾诸多目标而并非为最优解,了解客户的终极目标必然可以为其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并且,了解客户是持续不懈的过程,客户行为的改变影响客户的认知,而客户认知层面的提升则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了解客户需求是一个递进过程。在第三章,我们将阐述创新所需的客户输入、常见的获取客户需求的方法、各种方法的特长和局限性、如何使用情景访谈深入并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求,特别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第四,确定创新机会。明确了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有助于企业找到创新的机会。客户需求定义了问题,精准定位是确定机会的前提条件,确定机会不仅是指确定眼前的机会,而且是指潜在的、未来的机会。在第四章,我们将介绍确定机会时常见的三种错误、企业管理者如何通过真实、获胜、值得三部曲分析各个创新机会,并对其进行排序,通过案例介绍价值是如何在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实施转移的。
第五,生成创意。创意可以产生于产品、服务、品牌、业务模式或体验,创意的生成过程不受任何限制条件禁锢。第五章通过六大类、30多个小类的方法帮助读者成倍提高创意的数量和质量。
第六,评估创意。创新存在风险性与不确定性,从战略、技术、财务等综合因素考虑,并非所有的创意都适合公司,只有经过多次的实验和遴选才能最终产生适合市场化经营的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创意。因此,创意的评估需要针对产生价值的诸多方面进行评估,并依次确定创意的优先等级。
第七,实施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存在各种浪费、多种不确定因素。第七章将介绍项目阶段审核方法论,通过减少非增值时间、减少多任务工作、重复使用现有知识、快速建立模型、实施闪电创新、降低变异量等多种方法帮助读者减少创新过程中的浪费,大幅缩短创新的周期,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第八,塑造持续创新的环境。相对于政策、平台等外部力量,企业内部要素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第八章,我们将介绍促进创新的六大因素、阻碍创新的四个因素、创新企业领导人的十大特质。
企业界和学术界有很多介绍创新与创新方法的研究报告及书籍。然而,本书讲述的精益创新,其核心是通过不断改善(迭代),形成良性循环(PDCA),实现以下目标。
(1)客户至上:从客户出发,发现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启动创新。
(2)系统地创造价值:从组织战略和选择目标市场,到塑造创新的环境,以其系统的问题解决框架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与方法来帮助从事创新的个人及企业更深入地理解需求,探索和验证创意,从而创造新财富和新价值。
(3)持续改进:创新的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探索客户的需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精益创新强调在为企业建立可持续盈利价值链的同时,为社会和企业积累宝贵的知识。在导入和实施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持续改进。
(4)全员参与:精益创新旨在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尽可能多的部门和人员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在了解客户需求的阶段,在创意生成的阶段,在评估创意、实施创新的阶段,跨部门的合作对创新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
精益创新鼓励参与创新的每个人都要动手参与,打破管理层、市场营销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者之间的障碍和级别,让每个人在实际创新过程中能够获得经验和理论知识。
企业在第一次尝试精益创新八步法的时候,对每个步骤和工具可能并未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强烈建议企业尽量按照步骤,多尝试运用这些套路和工具,实践中就会摸索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每年年初至少按照精益创新八步法全部步骤走一遍,在年中,企业可以根据已经确定的创新战略,从八步法中的某一步骤开始。
比如,公司已经对整个可以服务的市场进行细分,找出了A、B、C三个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由于资源的限制,该公司年初可能只选择市场A进行创新活动。到年中时,市场A的创新有了重大的突破,公司也有资源投放到其他细分市场中。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从第三个步骤(了解客户需求)就可以开始创新的循环。
实践出真知,随着多次的应用,相信企业一定能日臻完善,融会贯通。
创新意味着改变,本书介绍的工具方法是要灵活运用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员工、不同的环境,也要有不同的创新节奏!没有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套路,企业在尝试过程中要不停地调整,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即PDCA循环伴随着创新变革的全过程,希望最终形成有你自己企业特色的创新
套路!
当你读完本书,你就应该了解了精益创新的八个步骤。然而知道是一回事,实际尝试、真正变革又是另一回事。只有尝试实践,知识才真正成为你的知识,知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像学游泳一样,只有到水中不断练习,你才有机会学会,这项技能才能成为你终生不忘的本能!
总之,精益创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PDCA(Plan-Do-Check-Act, 计划—执行—检查—行动)是一种迭代的四步法管理方法,用于流程和产品的控制和持续改善。创新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PDCA是一个不断用试验来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管理方法。
PDCA的 P (计划):计划就是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标设定任务和所需的流程。计划创新时,极其重要的一点是项目组对客户的需求了然于心。这就需要我们用情景访谈等简单、直观的方法看清客户的需求。
PDCA的D (执行) :执行就是执行计划、开展创新。执行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的可行性。如果计划简明扼要,具有说服力,并得到多方的理解,那么执行的过程就会事半功倍。在执行过程中,项目组要注意收集数据以便于后面两个步骤的制图和分析。
PDCA 的C (检查):检查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在这个步骤里,项目组研究在执行步骤里测量、收集到的实际结果,并与期望的结果(计划步骤中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寻找差异、确定造成差异的原因。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方法去检验创新计划的实施进度,没有全体创新项目组成员的配合,制订和实施计划是毫无意义的。
PDCA的A(行动):行动也至关重要,项目组要快速有效地弄清楚为什么正在开展的创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采取行动。

上架指导

管理理论

封底文字

把创新提升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主动选择。那么,如何管理创新与创业,如何把创新的风险降到最小并且提升其成功的可能性,如何在公司里推行持续创新,其实中国与国际上已经有一批公司主动拥抱创新,不断胜出竞争对手。余锋先生是国内研究精益与创新理论的知名学者,也是跨国公司里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实践者。他长期为福布斯中文网撰写专栏,与众多创新者分享其思想和方法。现在《精益创新》把思想、案例、逻辑、方法提炼成精益创新的工具箱,一定能启发在创新之路上奋斗的人们。
周健工《福布斯中文版》总编
     本书作者余锋有多年的精益管理经验,他创新性地将精益理念运用于创新流程中,让创新有方法可循,且更加高效。余锋在《精益创新》这本书中所呈现的创新方法论值得所有追求创新的企业研习和应用。
颜杰华 《商业评论》主编
许多有关创新的书籍风格相同、内容相近。而《精益创新》这本书另辟蹊径,从理论到实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创新手册。
范徵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MBA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产品是企业的命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利润。《精益创新》介绍‘精、快、准’的思维,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去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流程。
趙克强博士 精益企业中国总裁
     看到书名,有期待、也有担心。精益早已是企业管理界的成熟概念,方法论和应用学说林林总总,非常期待新的观点来启迪思维;不过又担心是“旧瓶装新酒”,创新行为可以标准化吗?本书中,余先生凭借深厚运营管理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具有新意的创新流程及应用,既有高度,又有深度,阅来一气呵成,十分推荐。
孙毅 安永商业咨询服务合伙人
   《精益创新》以简单的系统呈现巨大的创新结果。通过遵循书中所详细介绍的八步法和相关的活动,你将学到如何挑选最有效的创新路径图,解决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聂安凯 (Aki Niemi)维美德公司中国区总裁
     根据《精益创新》一书中所介绍的创新框架,学习每个阶段中的实际案例,并把八步法应用到企业的创新项目,开发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必将大幅提高企业的创新成效。
郑岗平 上海葆顺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者简介

余锋 著: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创新战略 // 1
创新与战略 // 1
创新战略的种类 // 9
案例 从苏打溪国际公司的成功看多种创新的威力 // 18
第二章 市场细分 // 21
什么是市场细分 // 21
市场细分对创新的益处 // 23
市场细分的常用方法 // 24
有效细分市场的标准 // 27
方法:以需求为基础的市场细分八步法 // 28
市场细分效果不佳的原因和对策 // 31
市场细分所用有效工具 // 33
案例 市场细分推动创新成功 // 37
第三章 了解客户 // 40
创新所需的客户输入 // 40
客户之声 // 48
收集客户之声的四种信息 // 52
创新所需的七种常用市场调研方法 // 54
“客户之声”的三大缺陷 // 63
情景访谈 // 65
从“客户之声”到“客户创新” // 74
案例3-1 Intuit公司的用户支持社区 // 75
案例3-2 宝洁公司的Vocalpoint网络社区 // 76
案例3-3 国际香精香料公司的配方工具 // 77
第四章 确定创新机会 // 81
定义创新的机会 // 81
确定机会时常见的三种错误 // 83
如何对创新机会进行排序 // 85
创新机会带来价值移动 // 89
案例 英格索兰的价值移动 // 94
第五章 生成创意 // 97
创意的定义 // 97
产生创新的五种方法 // 98
创意增值的六种方法 // 106
对创意的分类管理 // 114
生成创意的工具 // 115
案例 太阳马戏团的精益创新 // 120
第六章 评估创意 // 123
制定企业关键战略因素模型 // 123
市场和风险评估 // 126
风险分析标准 // 127
市场机会与风险组合 // 129
价值主张 // 131
创新工具:亲和图 // 136
案例 利特尔定律的启示 // 139
第七章 实施创新 // 145
项目实施阶段的划分 // 145
创新的项目管理和项目章程 // 155
创新过程中的八大浪费 // 162
创新过程中的六大不确定因素 // 166
六大方法提高创新项目的完成率 // 168
实施创新的工具 // 175
不断创新的营销传播 // 182
案例 从中国制造到美国制造 // 187
第八章 塑造持续创新的环境 // 189
促进创新的因素 // 189
阻碍创新的因素 // 195
创新领导人的十项特质 // 197
案例 三星电子的创新模式 // 208
第九章 创新驱动增长的企业实践 // 212
区域化市场开拓 // 212
垂直市场开发六部曲 // 222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刘常宝
作者: [美]弗兰克·L.施密特(Frank L.Schmidt) [美]约翰·E.亨特(John E.Hunter)
作者: 孙小龙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马克·哈奇(Mark Hatch) 著
作者: 池谷裕二 中村兔 著
作者: (美)彼得S.潘迪(Peter S.Pande),(美)罗伯特P.纽曼(Robert P.Neuman),(美)罗兰R.卡瓦诺(Roland R.Cavana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