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工业4.0核心之德国精益管理实践
作者 : 徐春珺,杨东,闫麒化
出版日期 : 2016-11-02
ISBN : 978-7-111-55146-1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54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通过理论传授与实践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系统的介绍企业工业4.0的基础,以及德国精益管理实现的整个过程,并对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典型的错误给于剖析,指出正确的方向和意见。书中将大量探讨德国精益要素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方法,给出各个德国精益要素的实施项目计划书,可直接用于企业实施德国精益管理。
此外,本书也会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美日精益管理缺失的部分模块化,以及德国在精益方面最新的研究发展方向-精益“套路”(KATA)。

图书特色

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应如何构建基于工业4.0的精益管理体系?
又应该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本书基于大量翔实案例,全面总结德国精益管理模式、要素和
实施步骤,给出精益管理的正确方向

在德国工业4.0大行其道的时代,如何在国内实现工业4.0成为众多企业和管理人员所关心的事情。工业4.0完全颠覆了各行各业现有的制造理念,但本质上仍是精益管理理念及信息化技术的实现。笔者长期供职于德国管理咨询公司,更早接触工业4.0概念及它的渊源,从现阶段来看,国内企业还是应该对德国工业4.0的核心基础——德国精益管理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走上工业4.0之路。本书详尽介绍德国精益管理的组成及原理,并以实践为导向,展示实施德国精益管理模式的步骤及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掌握最新的德国精益管理实践模式,走向工业4.0。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工业4.0的基础,揭示工业4.0实现的核心要素、模块化、精益管理、学习型组织。
德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代表,但国内少有著作针对德国制造的本质进行讲述,本书对德国制造的核心——德国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导读者学习并实现德国精益管理的体系架构。
本书以德国精益管理的实现过程为主线,系统介绍精益管理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根据最新的德国精益管理实践模式,将最新的精益发展方向加入精益体系中,可以作为实践操作的指导性用书。
精益的核心是理念和思想,如何将精益理念及领导力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机地结合尤为重要,本书针对“丰田套路”在德国精益实施的“车间管理”模式进行讲解,进一步充实了精益体系。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工业4.0的基础、模块化设计及制造、德国精益管理模式以及“德国式车间管理”的实现,并对中国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剖析与解读,给出精益管理的正确方向和意见。书中还将大量探讨德国精益管理要素的实施步骤和方法,方便国内企业实践。
全书共9章,依照精益管理实践的完整过程及步骤进行介绍,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精益准备(第1章~第3章),分别介绍工业4.0、精益缺失部分——模块化、精益实践的前期准备——扫描与诊断。
第二部分为精益实践(第4章~第8章),按照德国精益管理的稳定、流动、节奏、拉动、套路等五个原则,系统介绍德国精益管理模式的实践过程。
第三部分为精益扩展(第9章),对精益在行政办公、产品研发、厂区布局等方面的扩展应用进行了概略性的介绍。


徐春珺
高级管理咨询师,从事企业管理实践以及管理咨询工作多年,曾在不同领域分别以工业工程经理、生产高级经理、运营总监、高级咨询顾问、精益管理专家等身份实施精益管理实践优化项目,尤其对智能化工厂的实现过程有着长期的摸索与实践。现为3家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特约独立高级咨询师,在精益管理、模块化制造、现场领导力实现等方面有着异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杨 东
高级精益管理咨询师,高级项目管理咨询专家。机械设计工程师出身,曾在摩托车和汽车行业从事产品设计工作多年。后在国内不同领域的企业从事生产运营和精益管理工作,有丰富的全价值流程精益项目实施经验,擅长根据不同企业背景设计和实施精益管理项目。现任职于德国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精益管理项目咨询工作,是国内最早接触和引入德国工业4.0项目的管理专家之一。



闫麒化
高级精益管理咨询师,VDA体系认证专家。现任瑞欧赢(中国)高级咨询师,主要从事企业生产及质量改善管理咨询,曾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江森自控、伍尔特集团任职,岗位是质量工程师、生产经理等。以高级管理咨询师身份加入管理咨询公司后,管理咨询涉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咨询项目主要包括全员生产维护、新车供应商准备、汽车集团车间管理、机床行业质量改善等,在供应商质量管理及德国质量认证体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图书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09年欧洲爆发区域性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在一系列经济危机的巨震下进入下行状态,失业率大增、资产不良率高升、企业倒闭,经济危机如同洪水猛兽席卷整个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着经济萎缩、行业萧条的状况。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仍旧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就只有当时的中国及德国。
当时我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国家的整体干预。那么,德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又是什么呢?
笔者曾服务于多家德国咨询公司,亲历了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也看到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德国管理模式在德国国内逐渐地扩展和延伸。咨询业务的范围也由德国传统行业如机床、汽车、工业控制向家电、装饰、快速消费品等主流行业延伸及扩展,德国管理模式正逐渐深入我国的各行各业。
德国式管理的精髓是在专有领域进行深度扩展,并专注于国民经济基础的核心——制造业。经济危机击垮了泡沫经济,使人们对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重新进行了评估,德国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也是基础制造业的强大,以及“隐形冠军”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一时间,德国制造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探求德国制造的精髓。到底是什么让德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坚强生存,并且日渐壮大起来?德国制造到底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呢?本书主要从这个方面来解读德国制造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反思。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经济危机会造就新型经济的崛起,产生新的制造运营管理体制。例如,1973年世界范围的石油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代表日本制造的丰田汽车精益管理模式被世界所认可和接受,这种模式替代了亨利·福特创造的大量生产模式,成为世界经营模式的主流。经济危机在摧毁制造体制落后的同时,又以全新的制造体系取代原有的体制,推动工业革命向前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精益管理替代大量生产模式,不是推翻重来的过程,而是逐步修正、改进、替代的过程,是经历了大量的量变积累,最终产生质变的涅槃。
精益思想作为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七十多年的管理模式,是不是也应该逐渐被更新和替代了呢?笔者曾经与多位德国精益专家探讨过这个话题,《汽车制造业的工业4.0》一书的作者伍尔特·胡贝尔博士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胡贝尔博士非常明确地强调了精益管理仍然是工业4.0的核心基础,德国制造也是在精益的基础上才走上了管理领域的巅峰。那么,德国制造,也就是工业4.0的精益基础到底是什么呢?
德国西门子的安贝格工厂是工业4.0的样板工厂,该工厂的亮点是能在24小时内完成产品制造并发货,其显著特点是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精益管理的资质。德国汽车发动机领域的领军人物SEW的主要强项在于CPS(信息物理系统,即工业4.0的核心基础),而CPS是采用IT技术来完成精益管理和科技自动化之间的连接,SEW公司在精益管理中已经实践了二十余年。
德国工业4.0的样板企业为什么如此看重精益在工业4.0中的作用呢?作为工业4.0的发起国,德国对精益的理解到底是什么呢?又会为精益这个已经有七十余年历史的管理模式加入什么样的新鲜话题呢?德国精益与日本、欧美对精益的理解到底有什么异同?读完本书,能回答以上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初衷。
精益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进入我国,在我国约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醍醐灌顶的概念接受,万般痛苦的实践转型,标准路线图的系统推进,似乎应该已经瓜熟蒂落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长期从事国内精益管理咨询工作,在很多行业、企业均有过精益咨询相关的经验。但更多看到的是,国内企业对精益管理概念模糊不清、理解偏差严重、实践手法缺失。不少世界500强的合资企业,也存在思维意识混乱、问题解决能力缺失的状况。为什么精益在中国会产生如此多的问题和困惑呢?
我们只用了40年的时间,去实现欧美经历了400年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在这40年的实践中精益在我国到底缺失了什么?本书将尝试按照德国精益转型的标准发展原则(即稳定、流动、节奏、拉动)进行深入探讨及解读,同时,也会系统地回顾笔者所遇到的国内精益转型的典型问题,希望对国内的精益转型企业有所裨益。
在其他国家,精益仍处于发展状态,但国内的精益发展却仿佛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000年以后,国际上关于精益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鲜有人问津,更多的企业急匆匆地投入工业4.0的研究实施中,而对工业4.0的核心基础——精益管理反倒置之不顾。伍尔特·胡贝尔博士在工业4.0实践中反复强调,“中国企业要实行工业4.0,不能跳过精益管理。”工业4.0是在工业1.0、工业2.0、工业3.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工业2.0甚至工业1.0直接跳到工业4.0的做法是非常不现实的。笔者也希望通过本书告诫国内准备实施工业4.0的企业,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地急于迈出工业4.0的步伐,而应先沉淀下来,看看自己的基础做得怎么样,夯实基础后再向更大的目标前行。
精益实践在全球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前3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初步了解;第二阶段,工具实践;第三阶段,体系植入。2000年以后,辅导精益实践的导师,也包括丰田汽车,均发现整个精益实践过程如果仅按照体系及标准路线图来进行植入转型,整体成功率仍然不是很高,而且反弹比较大,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很低。通过实践和摸索,丰田汽车最终发现,在实施精益转型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并不具备丰田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在精益专家离开之后,企业无法按预期运营。因此,精益实践的第四个阶段是如何将精益植入领导力模型,建立并培养企业自身长期的精益变革者,这也是精益转型的关键。通过长期摸索,丰田汽车创造出丰田套路(Toyota KATA)模式,而同时,德国奔驰、宝马汽车公司也独立研究开发出“车间管理”模式,两者均是告诉大家如何将领导力植入精益体系,实现精益的可持续发展。本书也将对这两种方式进行阐述,以提升国内精益实践成功的可能。
本书依据德国精益的逻辑进行编写,整合了大量的咨询管理案例,系统性地剖析、解读精益思想及精益转型方法,也指出了一些现行精益转型的错误与不足之处。本书完全以实践、可操作为出发点,限于篇幅的原因,不对简单精益理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主要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可以用作精益项目计划书帮助企业直接进入实施阶段。
读者对象
根据对精益管理理解的需求,本书的读者对象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可以通过本书对工业4.0有初步的了解,对工业4.0的核心基础——德国精益管理(即德国制造)有更为细致的理解。同时,也将对国内精益转型失败的原因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本书是企业走上工业4.0的思想基础,也是实操手册。
2)企业内部管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本书更加清晰地掌握德国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对德国精益转型的整体方法、步骤及理论有所掌握。书中大量精益元素的实操步骤规划书及案例分享也会对其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3)咨询管理行业的管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德国精益转型的项目实施逻辑,系统化地整理出模块化、精益管理、精益研发、精益行政的实施过程。
4)对精益模式感兴趣的学者,可以通过本书系统性地厘清德国精益的逻辑、原则及实践步骤,比较各企业精益转型实施过程中的异同。
5)想深入了解德国制造及工业4.0的管理专家学者,可以通过本书初步了解工业4.0,以及德国精益转型的实施逻辑,同时,也会对德国制造的未来方向有初步的了解。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通过理论传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介绍工业4.0的基础、德国精益管理模式实现的整个过程,并对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错误进行剖析,给出正确的方向和意见。本书将大量探讨德国精益要素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可直接用于企业实施德国精益管理实践。
全书共分为9章,依照管理实践中精益实施的完整过程和步骤,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准备篇,即本书前3章的内容,分别介绍工业4.0、精益缺失部分——模块化、精益实践的前期准备——扫描与诊断。
第二部分为实践篇,即第4~8章的内容,按照精益管理中稳定、流动、节奏、拉动、套路5大原则,系统性地介绍德国精益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三部分为扩展篇,即第9章,对精益在行政办公、产品研发、厂区布局等几个方面的扩展应用进行概略性的介绍。
附录A为精益管理名词解释。
附录B为世界级工厂审核表模板。
致谢
精益作为可以改变人的思想的管理变革模式,在其被系统性地整理出来后,一直在各个国家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各种管理图书及研究文献层出不穷,笔者也记不清到底看过多少精益方面的图书和文章,在这里对那些曾经启发、教育、升华过我的进行精益研究的前辈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我的朋友朱政植、王欣、乔晓君及其他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坚持将这本书写完。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杨绣国老师,她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尤其对于我这种理科出身、文笔较差的写作者来说,如果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很难顺利地完成全部书稿。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时时刻刻的陪伴与照顾。
谨以此书,纪念我亲爱的母亲,以及众多仍在奋斗着的精益人。

徐春珺
2016年5月于沈阳

上架指导

经管

封底文字

在德国工业4.0大行其道的时代,如何在国内实现工业4.0成为众多企业和管理人员所关心的事情。工业4.0完全颠覆了各行各业现有的制造理念,但本质上仍是精益管理理念及信息化技术的实现。笔者长期供职于德国管理咨询公司,更早接触工业4.0概念及它的渊源,从现阶段来看,国内企业还是应该对德国工业4.0的核心基础德国精益管理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走上工业4.0之路。本书详尽介绍德国精益管理的组成及原理,并以实践为导向,展示实施德国精益管理模式步骤及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掌握最新的德国精益管理实践模式,走向工业4.0。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工业4.0的基础,揭示工业4.0实现的核心要素模块化、精益管理、学习型组织。
? 德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代表,但少有著作针对德国制造的本质进行讲述,本书对德国制造的核心德国精益管理模式的理念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导读者学习实现德国精益管理的体系架构;
? 本书以德国精益管理的实现过程为主线,系统介绍精益管理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根据最新的德国精益管理实践模式,将最新的精益发展方向加入到精益体系中,可以作为实践操作使用的指导性用书。
? 精益的核心是理念和思想,如何将精益理念及领导力实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机的结合尤为重要,本书针对“丰田套路”的德国精益讲解“车间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精益体系。

作者简介

徐春珺:暂无简介

杨东:暂无简介

闫麒化: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1章 工业4.0与精益  1
1.1 三次工业革命  3
1.1.1 工业1.0  3
1.1.2 工业2.0  4
1.1.3 工业3.0  5
1.1.4 精益思想产生  7
1.2 未来工业4.0  9
1.2.1 自动化的讽刺  10
1.2.2 工业4.0构成  13
1.2.3 工业4.0实现  15
1.3 坎坷的中国精益  21
1.4 什么是精益  25
1.5 德国式精益  27
1.5.1 大众的超越  28
1.5.2 德国对精益的理解  29
1.5.3 德国精益体系  31
1.6 精益十问  35
第2章 工业3.0缺失部分——模块化  43
2.1 大众和波音公司成功的要素  44
2.2 模块化是什么  47
2.3 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论  50
2.4 冰箱的模块化设计  56
2.4.1 产品质量功能展开  59
2.4.2 产品特性矩阵分析  65
2.4.3 模块独立性分析  74
2.4.4 模块策略分析  82
2.4.5 模块间接口分析  89
2.4.6 模块设计优化的方法  92
2.5 冰箱的模块化制造  95
2.5.1 模块化工厂设计原则  96
2.5.2 模块化制造的实现步骤  97
2.6 模块化制造小结  104
2.7 模块化对精益的补充  105
第3章 诊断分析  108
3.1 诊断基础:QC七工具  109
3.1.1 检查表  109
3.1.2 层别法  110
3.1.3 柏拉图  111
3.1.4 因果图  113
3.1.5 散布图  114
3.1.6 直方图  115
3.1.7 控制图  118
3.1.8 新QC七工具  120
3.2 诊断基础:学会观察  121
3.3 扫描诊断  125
3.3.1 产品数据分析  125
3.3.2 工艺加工分析  130
3.3.3 运营状况分析  132
3.3.4 经营数据分析  135
3.3.5 价值流程分析  138
第4章 精益稳定  153
4.1 精益基石5S  155
4.1.1 什么是5S  156
4.1.2 跟我做5S  161
4.2 过程稳定:标准作业  167
4.2.1 标准作业三要素  168
4.2.2 机加工标准作业  169
4.3 设备稳定:TPM  180
4.3.1 TPM目标  182
4.3.2 TPM体系  184
4.3.3 TPM实践  191
4.4 异常管理  201
4.4.1 异常管理流程  201
4.4.2 异常管理实现  206
第5章 精益流动  211
5.1 流动式生产  213
5.1.1 流动的优势  213
5.1.2 流水线的设计原则  216
5.1.3 人机工程  220
5.1.4 低成本自动化  223
5.2 单件流  227
5.2.1 什么是单件流  227
5.2.2 单件流布局:单元生产模式  230
5.3 单元生产模式设计原则  235
5.4 单元制造模式实战  242
第6章 精益节奏  247
6.1 与客户同步  249
6.1.1 客户节拍  249
6.1.2 消除瓶颈  251
6.1.3 混流生产瓶颈消除  255
6.2 均衡生产  260
6.2.1 传统计划的劣势  261
6.2.2 均衡生产的原理  266
6.2.3 均衡生产的实施  271
6.3 快速换模  275
6.3.1 快速换模方法  278
6.3.2 快速换模法则  279
6.3.3 快速换模案例  281
第7章 精益拉动  286
7.1 推式生产与拉式生产的比较  287
7.1.1 推式生产  287
7.1.2 拉式生产  287
7.2 看板拉动  289
7.2.1 看板拉动类型  291
7.2.2 看板数量计算  296
7.2.3 看板拉动规则  301
7.3 循环配送  304
7.3.1 工厂的准时化物流  305
7.3.2 厂外物流循环取货  307
7.3.3 厂内物流配送原则  311
7.3.4 厂内循环取货实现  316
第8章 精益套路  321
8.1 丰田14项原则  323
8.2 丰田套路  326
8.2.1 套路流程  330
8.2.2 辅导教练  335
8.3 车间管理  341
8.3.1 车间管理要素  343
8.3.2 车间管理流程  347
8.3.3 车间管理实现  352
8.4 问题解决  358
8.4.1 A3报告  358
8.4.2 A3案例  363
第9章 精益扩展  372
9.1 精益办公  373
9.2 精益研发  388
9.2.1 管理活动一:战略定义  390
9.2.2 管理活动二:技术管理  393
9.2.3 管理活动三:价值流导向  394
9.2.4 管理活动四:过程  400
9.2.5 管理活动五:项目管理  405
9.2.6 管理活动六:领导力  409
9.2.7 管理活动七:可制造设计  411
9.3 精益布局  413
附录A 精益管理名词解释  426
附录B 世界级工厂审核表  433
参考文献  442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主编 刘常宝
作者: 李梅芳 赵永翔 编著
作者: [美]弗兰克·L.施密特(Frank L.Schmidt) [美]约翰·E.亨特(John E.Hunt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 著
作者: (美)詹姆斯.刘易斯(James P. Lewis)
作者: [英] 查尔斯·费尼霍(Charles Fernyhough)著
作者: 王玥 潘巍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