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知识产品经理手册:付费产品版
作者 : 方军 著
出版日期 : 2018-05-03
ISBN : 978-7-111-59744-5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88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付费知识产品是在互联网中,媒体、内容出版、教育融合而成的新物种。有了工业、服务经济和互联网的产品经验,再加上从传媒、图书、教育延续而来的行业特征,知识产品这个新物种变得不那么陌生。本书不仅对知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还描述了知识产品经理应有的素养,它是一本知识产品打磨指南,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品化实战手册。

图书特色

“2017中国好书”《付费》姊妹书
弄懂知识产品的内在逻辑,掌握一流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提升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封底文字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想在知识时代成为弄潮儿,就要先拥有知识,要拥有知识,就一定要把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成知识,然后通过行动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郑毓煌
清华大学博导营创学院院长
方军对于知识产品的很多洞见,不仅总结了传统知识出版行业的很多智慧,而且对刚刚起飞的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今天的知识时代,是用新的工具让好的知识找到对的人和圈层。本书对知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进行了深入解析,吴晓波频道也在其中分享了做知识产品的经验,我向你推荐这本书。

姬十三
果壳网、在行创始人
知识产品经理是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物种,是这一新兴行业的核心角色。方军的这本新书是知识产品经理的必读书。 

林少
十点读书创始人
知识服务行业这两年欣欣向荣,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其中。这个行业很新,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方军这本书出来得很及时,将促进这个行业加速发展。

周源
知乎创始人兼CEO
未来10年,每个人都要在新的知识经济版图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作者简介

方军 著:暂无相关简介

推荐序

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
唯有知识,可面向未来
我们要面向未来,那靠什么面向未来呢?唯有知识,可面向未来。
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去甄别知识。我们很多时候得到或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个消息、信息、符号或没有任何意义却干扰你的东西。
你需要能够去甄别知识,认识它所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自称是知识工作者,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老师,每年备课的时候,就算是同一门课,我对它的理解和价值的确认都有所不同。一个学生说他听了我13年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我吓了一跳,我说你每年都听,能听出什么?他说老师不一样了,我也不一样了。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相差非常大。这件事触动了我对于知识和时代互动的思考,也触动我思考在不同环境下自我认知的挑战,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事情。
今天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你所有的一切几乎都要打上知识的烙印,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就连看电影都要理解剧情展现的所有变化;朋友之间交流,如果没有知识的传递,貌似也没有共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剧烈,爆发的程度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充沛。
有五个原因让我们既渴望知识又应接不暇:(1)进入不确定时代;(2)迭代加快,不断出现新增知识;(3)认知盈余,选择障碍;(4)时间稀缺;(5)对知识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系列的挑战让我们面对知识经济存在两种态度,引用一个人说的话就是,“深深的焦虑和黯然的孤独”。这个文绉绉的表述挺形象的,我们有非常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却不知道哪个选择或可能性与自己相关。我们希望有真实的对话和定力,这需要很强的自我独处和判断的能力。当你拥有这个能力时,你发现那是一种真正的孤独,我们变成了很深沉、拥有知识又孤独的人。
你要识别、判断、价值互换、选择和自己目标方向一致的东西,前提是你是否真正理解知识。梳理几千年来学者们关于知识的定义,我发现两个对我有启发的定义。第一,“知识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所有东西都可以放进去,但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完全个性化的,它只属于你,不管它宽泛到什么程度,它要与你相关。第二,“知识是增强实体有效行动能力的合理信念”。我倾向于用这两个知识的定义,因为我就是这样理解知识的。
你真的拥有知识吗
很多人读非常多的书、上非常多的课,但是有效知识并没有被释放出来。我们会看到,一些人没有你想象中读的书多,但是他有效知识价值的释放超过你的想象。我认为,后者拥有知识的能力更强;或者说,他已经拥有了知识,而前者没有真正拥有知识。
在现实当中,我们常看到以下四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这是分别心,不是你有辨别力。有辨别力的人,不会简单说喜欢和不喜欢,因为当你真正辨识价值之后,你会克服自己。如果没有这种辨别力,你就会有分别心,你可能太多地去做分别,却没有足够的辨别。你要自问:是分别心,还是辨别力?
第二种情形,有人会说 “这件事情我做不到”。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每天晚上可以写3000字,这是很难的事情。我和他们说:“你先从每天晚上写3个字开始、写30个字开始,慢慢你就会写300个字、3000个字了。”这不是能不能写,而是对于自我设限和认知这个事情没有很认真地理解。你要自问:是自我设限,还是认知不足?
第三种情形,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会问自己是否变得足够快。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微博时代我没有参与太多的活动,后来我发现如果不动,我就会被淘汰。因此,在微信时代我就开始行动了,如果要上知识付费,我就赶紧上,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我能不能上,或者世界变化的快与慢,而是我变与不变、变化的快与慢。你要自问:是世界变化快,还是自己不曾改变?
第四种情形,大部分人认为我们很难应对信息骤变、事物不断迭代的时代。其实是惯性导致你无法应对。除非是上课,不然我不是特别喜欢用视频的方式与大家交流,但现在我都做了。有人问我什么是职业化?我认为,就是和自己的惯性、习惯做不懈的斗争,这样你就能成为一个非常职业化的人。你要自问:是惯性使然,还是无法应对?
可能有更多其他角度来谈拥有知识的困难,而以上四点是我看到的困难。如果你拥有知识,你就有辨别力,不再有分别心,知道自我的界限都可以打破、任何变化都是机会。更重要的是,知道所有的经验拿掉之后,你会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是我找到的解决
方案。
我们需要真的确认,我们拥有的是知识。数据、信息、知识这三个概念要分清楚。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要解决这个挑战,你需要回顾知识的定义中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你个体的”概念。记住这一点,能帮你区分信息和知识的关键点:你一定要拥有个人化的信息,然后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和加工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人们总是去转述别人的东西并作为自己的理解,那么你还没有掌握知识。你没有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一个人想拥有真正的知识是不容易的事情,通过技术、互联网可以掌握非常多的数据、信息,但是如果你没有内化成个人的信息并进一步加工,我觉得你还是一个知识匮乏的人。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和一本书: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他有一个观点对我影响至深,也就是智力发展的三阶段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在浪漫阶段直观地去获取对世界的认识,不需要加以分析,只要想象就行。智力发展的精确阶段:长大之后,一定要精确,要能够处理所有接纳的信息,这个时候侧重的是对信息的分析和正确的阐述。智力发展的综合运用阶段:当你学到这些,还没有完成你的智力发展,你要能够综合前两个阶段,然后再回到第一个阶段,即对事物的浪漫认知阶段。也就是说:首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接下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最后,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我觉得现在人们缺失的能力是综合运用能力。我们的浪漫阶段有了,大学毕业后精确阶段也有了,但是偏偏不会综合运用,这是让我比较担心和烦忧的地方。真正拥有知识,是你能够理解消化它,然后去应用它、经实践去验证它。经过综合运用后,知识才有价值。如果你掌握了数据和信息,但不能通过实践验证其价值,那只能说你并没有拥有知识。
我这里转述王阳明的这句话:“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如果不能成为行动,你就不能证明你知道。 知行合一,才能真的检验你拥有知识。
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手比头高
我自己有三个座右铭,“手比头高”是其中一个。我们所想的东西必须变成行动、去验证,通过行动和验证,知识才能变成你的,而且这会让你非常有力量。我们应该系统地、有组织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创新知识。
在行动上要做两件事。第一,不断有目的地放弃。学习新东西不难,难的是忘掉旧东西,否则你没有办法装进新东西。第二,你必须持续地理解外部环境。
接下来要做几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过三关”:忘记、借用和学习。这是我们在组织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如果想做新业务、新领域,就要求组织过这三关。如果你想进入新的知识领域也是如此。“忘记”这一关很难过,要把过去形成的观念摆脱掉,我会要求自己去放空;“借用”这一关我鼓励大家使用,希望你去借别人的优势,这会使你变得非常强大;“学习”这一关是要学习未知,不管学习的是否准确,但你要有学习未知的能力。
最后,我给大家几个建议:唯有“融会贯通”,唯有“终生学习”,唯有“突破自我极限”。
一位英国小说家的话给我很大帮助。别人问他小说为什么总是写得这么好,他说:“唯有融会贯通(only connect)。”这也是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
按照知识的逻辑,首先,要“界定问题”, 而非仅仅“解决问题”;其次,我们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然后再对信息加工,使其变成知识 ;再次,一定要对真实的事情做系统的分析,要有方法论;最后, 要知道,对很多东西你是无知的,要正视所谓的“组织无知”问题。
第二个建议是,要想拥有知识,唯有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要有三个能力:基本学习能力、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基本学习能力是对纯知识、专业知识、存量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能力中会出现创造性知识,包括过程知识、增量知识、跨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即能否去验证你的理解和想象。
第三个建议是,唯有突破自我极限。人的自我极限是自我设置的,其中有三个障碍常常被我们忽略:第一,太过自我;第二,我们信仰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是有差距的,我们总认为我们相信的就是真的;第三,你的经验,如果经验不变,事情变了,经验就会成为绊脚石。
知识社会经不起知识潜力的浪费,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接受训练,获得深刻的洞察力。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你是否愿意更宽泛地接受所有的东西,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你一定要深度介入并融合到变化中,然后你才会得到足够深的、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我把我自己喜欢的几句话送给大家: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能够持续完善自己的行为,以比别人更高的标准来行动,放弃对自己的过度欣赏,打开心胸接受变化。理想之所以能够变成现实,是因为有连接理想与现实的行动。我的口头禅是:去做啊。人的高度,不是思想决定的,而是你的双手决定的,手比头高。想在知识时代成为弄潮儿,就要先拥有知识;要拥有知识,就一定要把数据变成信息,信息变成知识;然后通过行动,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图书目录

推荐语
推荐序:激活自我,让知识为自我赋能(陈春花)
第一篇 知识产品是什么
第一章?通过产品理解互联网知识经济 // 3
互联网上媒体、内容出版和教育的融合 // 6
半成品:知识产品独特的特征 // 10
互联网属性:付费知识产品的根本属性 // 13
丰饶:知识产品背后的新逻辑 // 17
第二章?五种热门知识产品形态 // 23
樊登读书会:它的产品是什么 // 25
樊登读书会:社群是它的产品吗 // 28
付费知识产品的五种产品形态 // 30
产品形态之一:全年订阅专栏 // 33
产品形态之二:小专栏 // 38
产品形态之三:讲座课程 // 43
产品形态之四:线上营 // 46
产品形态之五:付费社区 // 49
第三章?从专栏开始:付费知识产品的演进 // 57
第一种演变可能:减少专栏的频次或深度 // 59
第二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录播课 // 65
第三种演变可能:从音频专栏到视频课程 // 72
第四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付费社区 // 79
第五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线上营 // 82
第六种演变可能:从专栏到图书音频解读 // 87
第二篇?知识产品如何做
第四章?从内容到服务:知识产品设计五要素 // 93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一:边生产边发布 // 96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二:增加服务的比重 // 100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三:强化参与感 // 104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四:引导用户行动 // 108
知识产品设计要素之五:促进用户间的互动 // 113
第五章?内容准备:如何做图书音频解读 // 119
图书音频解读是什么 // 120
图书音频解读三步:读书、撰稿、讲述 // 123
如何撰写图书音频解读的讲述文稿 // 128
附录5A 深度阅读法:整体泛读、逐字精读、重点深读 // 135
第六章?音频与人:如何用音频讲述知识 // 145
音频适合承载什么样的知识 // 146
人走到台前带来平等化表达 // 152
为知识音频准备内容的小技巧 // 156
第七章?架构设计:课表的沟通力 // 159
课表的基本功能 // 161
课表的内容组织 // 166
一个课表 // 169
课表与内容结构 // 172
课表与内容模板 // 175
学习者的自制课表 // 177
第八章?内容产品:向出版业学习 // 181
畅销书 // 183
长销书 // 192
文库本 // 194
傻瓜书 // 199
第九章?用户视角:如何选择知识产品 // 211
从学习角度出发,把知识产品分成四类 // 212
知识产品选择的三个原则 // 216
知识产品选择的四个陷阱 // 220
第三篇?知识产品经理素养
第十章?知识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 227
知识生产中的角色:知识IP + 知识产品经理 // 228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一:品牌定位 // 237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二:产品策划 // 239
知识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三:产品生产 // 241
第十一章?知识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式 // 249
思维模式之一:先标准化,然后改进 // 250
思维模式之二:精益创业 // 254
思维模式之三:快速迭代 // 258
思维模式之四:第一性原理 // 26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李梅芳 赵永翔 编著
作者: 李玉科 李亦南 编著
作者: 陆丹,何萍,段春锦
作者: 孙小龙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朱利奥·托诺尼(Giulio Tononi) 著
作者: 戴维·尼克森(David Nickson) 苏西·西登斯(Suzy Siddons)
作者: [美]W.爱德华·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