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第3版)
作者 : 邱昭良 著
出版日期 : 2018-08-07
ISBN : 978-7-111-60576-8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17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摸索,具体该如何操作?
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谈何容易?
VUCA时代,复盘让你“温故而知新”,助你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能力,并激发创新!
我们需要对失败复盘,避免重复犯错,更需要对成功复盘,不断复制成功。

本书修订历时两年,更新内容千余处,包含以下7个方面:
1. 增加8项作者最新原创成果,更多“干货”。
2. 强化实操,精选测试与练习,边看边练边学。
3. 基于中国智慧,梳理了复盘的学习机理,提出创新的“U型学习法”。
4. 整理出复盘的25个“坑”及对策建议,指导你把复盘真正做到位,避免走弯路。
5. 明确复盘引导师的核心任务、工作流程、角色与能力要求,助你成为复盘高手。
6. 对如何在企业内应用和推广复盘,给出了具体的策略、行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7. 更新复盘案例,与时俱进学习复盘。

图书特色

复盘+
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第3版
邱昭良◎著
FUPAN+:TURN YOUR EXPERIENCE INTO CAPABILITIES
·累计销量超过10万册·
历时两年,整合百余家优秀企业实践经验,全新修订
源于中国、全球通用的管理智慧
谷歌、美军、英国石油公司、联想、万达、阿里巴巴等都在用的高效学习法
VUCA时代个人与团队敏捷成长、知识萃取与快速创新的实操指南
20余位教授、企业家、企业大学校长
── 联袂推荐 ──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形下,面对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复杂变化,管理创新和治理创新已经落后于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管理和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复盘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学习机制,是企业追求创新和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选择,近年来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邱昭良博士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适时推出,有助于个人和组织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助力其实现快速迭代和优化。与此同时,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激烈化使得网络组织和网络治理成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关于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的观点,对于大数据时代探讨“网络治理风险”和“精准治理模式”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
经验教训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战略知识资产,而复盘是获取这些知识资产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邱昭良博士长期深耕这一领域,是国内复盘领域的顶级学者和操盘手,在很多企业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指导书。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英
管理为什么这么难?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普及明茨伯格的管理手艺论。与具体情境相对应的手感、质感、分寸感,决定了一种管理手段的有效性。而我所知道的分析具体情境、把握分寸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复盘。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
在我看来,《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意义有二:其一,推广复盘理念,善莫大焉;其二,从实操层面推广复盘,功莫大焉。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透过手机、社交网络、周边人群传递来的信息浩如烟海,《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在这种氛围中面市,致力于让读者掌握一种基础方法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创业36条军规》作者,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孙陶然
在我从事企业家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优秀的企业家往往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干中学出来的。其中,复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如柳传志、王健林等,都精于此道、成于此法。希望邱昭良博士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能帮助更多企业家成长,帮助更多企业成功!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兰
当今的商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因此更加需要快速的学习能力,而复盘作为一种及时、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的欢迎。这本书对复盘做了系统的阐述,全面而翔实,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操指导,可谓有关复盘的权威著作。
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
以联想为代表的众多知名企业正在使用复盘技术来提高组织绩效,而如何利用复盘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打造学习型组织,也是不少企业大学关注的问题。邱博士在复盘和系统思考领域耕耘多年,既有源于实践的体系化思想,又有独树一帜的新颖观点,这在本书中可见一斑,值得品味。
中国银联支付学院院长◎付伟

推荐序

推荐序一
复盘+:知识旋转 行稳致远
面对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的兵临城下,美国管理学者汤姆·彼得斯及其合作者写了本《追求卓越》,以乐观的情绪和不算特别清晰的逻辑告诉美国人:我们行!随后30年美日经济的此消彼长似乎阴差阳错地验证了彼得斯的预言。迄今为止,伴随着互联网革命崛起的美国硅谷精神(工程师思维、技术崇拜、创业神话等)和德国制造、日本精益管理等思想,一起构成了全球管理理论版图中最为鲜明的地标。这么说,一方面表明管理学的确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另一方面表明,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家和研究者也必将在这个版图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端于联想实践、由邱昭良博士发扬光大的“复盘+”模式如期而至,令人欣喜。
中国管理学派什么时候才会真正诞生?对此问题,中国管理学界不无精神焦虑与压抑、思维躁动与泡沫。比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代理观”“道家战略思维”“孝道领导力”等论说,因理解差异、作者功力、表达形式等原因,总让人有“不深入”“不解渴”“不过瘾”的感受,大多并不能获得学界认可、业界共鸣,遑论与西方对话从而形成积极的国际影响。其实很多优秀的中国公司正在成长,很多卓越的管理创新正在发生和传播,比如海尔的“人单合一”,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阿里巴巴的“未来已来”,小米的“生态链”等。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管理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20多年来的世界信息技术变迁更让我们拥有了中西方比较研究的充足样本和便捷手段。从实践到理论创新的过程要求我们具备一种汲取“源头活水”而成就“一鉴方塘”的能力,邱昭良博士做到了。他的《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所展现出来的基本逻辑过程对管理者和学者都充满魅力:实践经验→思考→知识→能力→实践智慧。我建议读者务必认真理解“思考”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事实上“复盘”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根源即在“思考”,这也是作者反复强调“内功心法”的原因所在。这里的“思考”确切地说是指“反思”,反思结果,反思过程,反思前提,反思场景,反思组织,反思逻辑。质疑而反思,反思而生智而赋能。由此可见,本书以“把经验转化为能力”标注复盘+,绝非营销口号。
不知为何,读罢《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一书,我想起了最近各新媒体平台比较火热的埃隆·马斯克坚持的“第一性原理”。表面看上去,马斯克和乔布斯一样,做了看似不是创新的事情——电动汽车、火箭发射、太阳能等,每个领域都早有先行者,但马斯克却能从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出发,在一个行业里从几乎完全“无知”做到极致、高效、经济,甚至创新。复盘的本质是一种对实践的反思,是一种从成败经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而指导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知识“旋转门”。“复盘”和“第一性原理”异曲同工,都强调直接面对实践,从切身实践中强化、转化头脑中的固有知识,提炼新的真知灼见,校准矫正,专精成长,从而实现管理进步。
邱昭良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作为他的师友,看到他数年坚持为中国管理实践和理论创新所做的努力和成绩,由衷高兴与自豪。与实践共振、共创、共融,是成就中国管理学派的必由之路,跟随《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导引,我们可以行稳致远。

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开管理评论》主编  




推荐序二
首先热烈祝贺邱昭良博士的新书出版。
在我看来,本书的意义有二:
其一,推广复盘理念,善莫大焉。
我非常赞同联想控股总裁朱立南先生倡导的以学习为生活方式,而复盘就是一种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不论是灵魂和精神层面的修行,还是物质方面的技能,没有人生来就掌握,只能靠后天的学习。
学习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向前人学,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理论、经验教训;第二种是向先进学,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人任何一点比我们强的地方,我们都用心观察、细细品味,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汲取之;第三种学习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复盘向自己学,大事大复盘,小事小复盘,随时随地复盘。善于学习的人,每天都在汲取周边的营养,让自己更强大;不善于学习的人,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二,从实操层面推广复盘,功莫大焉。
世上之事,说说容易做到难,学理论容易实践执行难。在我看来,复盘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基础方法论,不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让80%的人在80%的情况下达到80分的方法,让每个人都掌握这种方法论是每位领导者梦寐以求的事。本书立足于实操,我相信对此必有助力。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透过手机、社交网络、周边人群传递来的信息浩如烟海,本书在这种氛围中面世,致力于让读者掌握一种基础方法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再次祝贺!

孙陶然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
《创业36条军规》作者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




推荐序三
2015年3月初,接到邱博士打来电话让我为其新书写推荐序时,我刚刚参加完一下午的2014财年项目复盘会。虽属巧合,但这也折射出复盘对于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的重要性。2010年,在柳总带领下与企业界朋友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交流中,我就曾以“联想投资在复盘中成长”为题做过介绍。至今,复盘仍然是君联资本知识管理的规定动作。正如柳总所说:“复盘”是联想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复盘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提升组织智慧的重要手段,是联想控股大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7年来,我们不断地在辅导和帮助君联资本投资的成长期企业学习、运用复盘方法,企业家们对由此给管理层和企业作风带来的务实、总结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变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通过复盘,我们今年的总结和规划质量大大高于去年”“现在,大家已经逐渐把复盘作为每项任务的一部分了”。
我认识邱博士是在1998年春天,当时他在写硕士毕业论文,到联想实习,那时我在联想集团管理学院工作,有幸结识。我记得他的硕士论文是研究学习型组织的,所以他的实习内容也就集中在对联想的组织学习机制进行案例研究,实习后,他以此案例为原型,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系统生态方法——组织学习鱼”模式。由此说来,邱博士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是从他读硕士阶段开始的,这应该是20年前的事了。
20年来,邱博士一直专注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不仅因为他的硕士和博士都是攻读这一方向,理论功底深厚,更是源于他有志于“推动学习型组织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让学习助力企业持续成长”,因此,在工作的同时,他先后撰写和翻译了16部相关著作,发表论文100多篇。特别是他经过自己创业和在联想、万达等优秀企业的实践,让他对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基因与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阐述得更加丰满、翔实、“接地气”。
从他第一次到联想实习至今,我们有过几段共事的经历,包括他硕士毕业后加入联想,先后在集团企划部、人力资源部和ERP项目组工作,我们一起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策划干部“建班子”培训等;2003~2004年,他加入君联资本(当时叫联想投资),和我一起作为管理顾问,考察潜在的可投资企业团队,并对已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同时公司内部的知识积累与分享也是我们的职责。因此,我们共同承担过项目复盘和专题研究任务。他有特别扎实的理论功底,非常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些年,我们有很多关于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话题的交流,每每让我感受到他在不断地从实践中领悟而使话题更加深入,令我获益匪浅。
本书包含了邱博士对联想式复盘的理解,但又远不止于此。它既与我对联想复盘方法论的认识基本一致,又让我了解了“复盘”的更多实践,从组织学习机理到组织因此获得的收益,把最有说服力的案例详细拆解开来,展现给大家,其中的理论、理念、实践和方法,好读、易懂、能学,是一门最好的关于“复盘”案例教学课程的文字版,非常适合广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朋友们阅读,并在自己的组织里运用,是企业复盘的最佳指导和实操手册。三年来,这本书在推动中国企业运用复盘方法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借此,衷心希望“复盘”助力中国企业健康成长。

王建庆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管理顾问  
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推荐序四
我最初认识邱昭良博士,是在2005年他主持的一次学习型组织的培训上。通过此后10年的了解和交流,我发现他是中国组织与学习领域难得的“双料冠军”——他不仅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同时,他在多家企业从事战略规划和企业大学工作,积累了大量实践案例,操盘经验丰富。这些年在工作之余,他每年都会坚持撰写或翻译一两本书,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系统的产品分享给大家,单就这项而言,我可以说,行业内无人能出其右!
按照我的理解,复盘最大的价值是启动了管理者的内省!一名管理者优秀与否,关键在于他能否随时觉察自己的短板,并且通过快速改正和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复盘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内省,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变惯有的工作模式。越失败的案例就越要复盘,因为从这些问题中往往能够挖掘到更多的正向价值,从而发现更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复盘不仅要有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更要求复盘者有一颗谦卑、开放的心。
同时,复盘不仅适用于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也适用于各种项目。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将复盘这一工具植入其中,逐步强化组织的学习能力,最终形成学习型组织。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复盘方法并辅以实战案例的工具性书籍,包含了笔者的大量心血,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精读,逐步体会个中深意;通过代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步进行实践锻炼。
一本好书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愿各位书友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期待邱昭良博士更多的新作问世!

马成功  
京东、乐视企业大学原校长  



推荐序五
昭良真是个勤奋的人,每年都有新作面世。昭良也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本书不仅强调理论和体系,而且强调实战、实用,强调“干货”。所以,我的读后感也只讲几句干货。
我推荐本书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作者的资格
昭良是最有资格写复盘的人之一,不仅因为他的理论积淀,更因为他的职业经历,他曾经亲历了联想和万达的重大项目复盘,还因为他极强的总结能力,是“能干会说”的“真把式”。
内容恰在风口
复盘是目前企业最需要掌握,也是最容易用上的个人和组织能力提升的工具,甚至是法宝。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寿命最长只有30年左右的中国企业,在缺乏积淀的现实下都应该引进复盘这种工具,通过个人和组织自身的反思实现最快的成长。
内容的实操
这本书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操作程序,给予工具,提醒注意事项,用心教大家如何用好复盘这个工具。书中不仅教会大家如何用工具,而且提醒大家如何在组织中推广工具,形成习惯和机制,这唯有具备实操经验的作者才能想到并突出强调。
角度的完整
组织学习,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一药包治百病。组织学习也是鸡尾酒,不仅需要从经验中学习,更需要从未来中构建,昭良给出了组织学习的完整框架,让我们既见复盘之木,又见组织学习之林,让学习者可以更完整、客观地搭建组织学习体系。
互联网时代,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品牌等都处于快速迭代的模式之中,个人和组织的能力也需要快速迭代。常规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也需要快速迭代和改变,随时随地复盘正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和组织能力迭代的法宝。
此为推荐序!

孔庆斌  
大联想学院原院长  
黑马会导师  
京东众创学院导师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推荐序五
导论 / 1
第I篇 认知复盘:“知”
第1章 认识复盘 / 24
什么是复盘 / 25
复盘的三个关键词 / 25
复盘,而非总结 / 27
复盘的优势与局限 / 28
复盘与行动学习、培训、绩效改进的区别与联系 / 30
关于复盘的几个常见误解 / 31
复盘的由来 / 35
为什么要复盘 / 38
复盘:全方位提升组织能力的核心修炼 / 49
第2章 复盘之道 / 53
U型学习法:复盘的学习机理 / 54
复盘与PDCA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 58
复盘既支持单环学习,也支持双环学习 / 59
企业中常见的四类复盘,道相同,但操作手法各异 / 60
第II篇 操作复盘:“行”
第3章 个人复盘 / 66
将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 67
复盘是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 69
对什么进行个人复盘 / 70
个人复盘的两种操作手法 / 71
个人复盘的注意事项 / 73
第4章 团队复盘 / 77
美军怎么做行动后反思(AAR) / 78
团队复盘的操作手法 / 87
复盘引导:团队复盘成败的关键 / 99
团队复盘引导的“三阶九步法TM” / 102
第5章 项目复盘 / 109
英国石油公司的“事后回顾”与项目复盘实践 / 110
多重迭代式项目复盘操作模式 / 119
项目复盘的关键成功要素 / 121
第6章 经营与战略复盘 / 125
谷歌:经营复盘与OKR是“天作之合” / 126
联想:将复盘嵌入经营与管理 / 126
经营与战略复盘如何做 / 129
经营与战略复盘的关键成功要素 / 133
小企业/创业公司同样需要经营与战略复盘 / 135
第III篇 持续应用:“积”
第7章 做好复盘 / 140
联想:复盘的五个误区与七个关键成功要素 / 141
复盘的25个“坑”及对策建议 / 145
有效复盘的三项核心技能 / 161
解密复盘的“配方” / 167
善用方法与工具 / 175
第8章 推广复盘 / 178
应用复盘的三个阶段 / 179
启动复盘的三个“成长引擎” / 182
推广复盘的六个阶段 / 183
推广复盘的四种策略 / 186
评估复盘的效果 / 190
从两个维度扩大复盘的影响 / 193
用复盘优化企业文化 / 198
让复盘成为习惯 / 201
第9章 超越复盘 / 207
复盘是重要的,但仅靠复盘是不够的 / 208
组织学习矩阵 / 209
以复盘为基石,搭建组织学习体系 / 215
组织学习体系的基本要素 / 223
附录A 复盘画布TM / 226
附录B 团队复盘引导常用方法与工具 / 229
附录C 复盘实践案例 / 243
附录D 学习资源 / 275
结束语 / 282
致谢 / 285
参考文献 / 289
作者介绍 / 29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孙小龙 主编
作者: 李玉科 李亦南 编著
作者: 陆丹,何萍,段春锦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Peter C.Bell
作者: [美]马克•格雷班(Mark Graban) 著
作者: (美)罗纳德 D. 斯尼(Ronald D. Snee) 罗格 W. 何瑞尔(Roger W. Hoerl)
作者: 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