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触碰神经:我即我脑
作者 : [美]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
译者 : 李恒熙 译
出版日期 : 2015-08-04
ISBN : 978-7-111-50665-2
定价 : 4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8
开本 : 16
原书名 : Touching a Nerve:The Self as Brain
原出版社: W. W. Norton & Company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分析了神经活动如何奠定一个人的身份,同时揭示在意识、记忆和自由意志诸方面最新的研究怎样帮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经久不衰的哲学、伦理学和精神领域的问题,比如什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怎样做出决定,以及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存在心理感应。本书把人们从对大脑的认知迷茫中解放出来,让我们严肃地将自己的大脑作为进化的机制、过去的经验以及社会施加影响的产物来对待。

图书特色

如果我们接受以下这个观点——
我们的一切所感所思都不是源自于非物质的心灵,
而是源自于我们脑中的电化学活动
那么,会怎么样呢?
当代意识科学代表人物帕特里夏·丘奇兰德将生物学的基本要素作为心智哲学的根据,流畅地解释神经活动如何奠定一个人的身份,揭示出了在意识、记忆和自由意志诸方面最新的研究怎样帮助人们重新审视那些经久不衰的哲学、伦理学和精神领域的问题:
什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如何解释濒死体验?
我们怎样做出决定?
为什么人们之间会同心共感?
近来的科学发现还对理解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两难处境提供了有力的洞见:
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是否该为其行为承担责任?
昏迷中的患者是否可以被认为有一个自我?
接受“正是我们的脑为我们是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看法,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进化的机制、过去的经验以及社会施加影响的产物。

什么塑造了我们的人格?我们怎样做出决定?为什么人们之间会同心共感?
当代意识科学代表人物帕特里夏·丘奇兰德揭示神经活动如何为你是谁奠定了基础
脑科学研究专家唐孝威院士、意识领域知名学者李恒威教授撰文推荐
[美]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
                                    李恒熙  ◎译
《触碰神经》是一本明白晓畅、接地气而又有趣的著作,它就像是草原上清凉舒爽的风,吹跑了哲学和神经科学中的混乱与模糊。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
《宝宝也是哲学家》作者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也许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神经哲学家。在这本美妙、谦逊而又迷人的著作中,丘奇兰德考察了心智、道德和生活的意义。
— 欧文·弗拉纳根(Owen Flanagan)
《真正的难问题:物质世界中的意义》作者
《触碰神经》用迷人的文笔将读者带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途,在其中他们会看到脑是如何运作的,神经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任何人,只要他认为好的哲学要植根于好的科学,或者他只是好奇,想要理解脑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的状况的,都会从中感到兴味。一本极棒的著作!
— 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David Livingstone Smith)
《非人:为何我们会贬低、奴役、伤害他人 》作者
世界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意识。人们开始重视意识与健康、意识与教育、意识与创新、意识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将造福于人类。
—唐孝威院士
脑科学专家
我们应该在意识之谜面前驻足片刻,去体会一下它的独特韵味:有意识的体验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尽管它还闪烁不定,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然后慢慢扩大,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李恒威
浙江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荣修哲学教授。丘奇兰德教授聚焦于传统哲学问题(什么是知识,价值从何而来)与神经科学和遗传学的新发展之间的交叉研究,她将其称为“神经哲学”(Neurophilosophy),并因在这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而荣获麦克阿瑟奖。


李恒熙
哲学博士,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兴趣集中于自我与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问题及其伦理意义。研究哲学之余的兴趣在于探究当代进化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将会如何塑造人对自身的理解及人的未来生活。“意识与脑”
——当代意识神经科学经典译丛
《贪婪的大脑》
ISBN:978-7-111-44310-0
定价: 39.00元
《PHI:从脑到灵魂的旅行》
ISBN: 978-7-111-48572-8
定价: 69.00元
《意识与脑:一个还原论者的浪漫自白》
ISBN:978-7-111-49545-1
定价: 45.00元
《触碰神经:我即我脑》
ISBN: 978-7-111-50665-2
定价:49.00元

上架指导

神经科学

封底文字

《触摸神经》是一本明白晓畅,接地气,而又有趣的著作,它就像是草原上清凉舒爽的风,吹跑了哲学和神经科学中的混乱与模糊。
----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宝宝也是哲学家》作者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从极不起眼的加拿大农村走出来,但如今她也许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神经哲学家。在这本美妙、谦逊而又迷人的著作中,丘奇兰德考察了心智、道德和生活的意义,而那个骨子里说话率真的农村女孩在这本书中显露无遗。
----欧文?弗拉纳根(Owen Flanagan),《真正的难问题:物质世界中的意义》一书的作者


《触摸神经》用迷人的文笔将读者带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途,在其中他们会看到了脑是如何运作的,神经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任何人,只要他认为好的哲学要植根于好的科学,或者他只是好奇,想要理解脑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的状况,都会从中感到兴味。一本极棒的著作!
----大卫?利文斯顿?史密斯(David Livingstone Smith),《非人 : 为何我们会贬低、奴役、伤害他人 》作者

(调《贪婪的大脑》封底 唐孝威、李恒威的推荐语)

图书序言

欣闻我的新著《触碰神经:我即我脑》有了中文译本。很久以来我都渴望与中国的学者交流,如今这本著作在中国出版,我倍感荣幸。在中国,有关心智、脑和道德本性的探讨有着悠久而又与众不同的传统,诸如孟子这样的卓越思想家提出了许多深邃的见地。我期待着与中国的学者就科学(不仅包括神经科学,也包括遗传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与我们对自身本性的理解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我希望随着对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对于文化发展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这将有助于制度的建设并最终服务于宽容、自由和智慧的目标。此外,许多人因为罹患神经疾病而陷于生活的困境,神经科学的研究为治疗这些疾病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希望。尽管在人脑的组织与功能方面尚有许多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已经为治疗甚至是预防这些可怕的疾病打下了基础。的确,对脑的科学理解在实践上已经收获了重要的成果,关于脑的知识也催生了奇妙的技术发明,除此之外,科学知识本身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满足与纯粹的快乐,它是黑暗中驱散迷信的弥足珍贵的火光。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

作者简介

[美] 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tricia S. Churchland)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李恒熙 译:暂无简介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意识问题是当代自然科学最基本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实验技术的发展,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和认识意识的任务已经提到科学研究的日程上来。
意识问题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意识研究的问题之一是,产生意识的神经机制是什么,也就是要回答:主观意识体验是怎样由脑内神经网络产生的?这是一个激起人类理智好奇的有趣问题。
脑和心智非常复杂,具有多个层次和多个维度,需要从脑和心智的不同层次的各种成分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从它们与身体、环境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从它们的集成过程和层展现象等方面,来对意识进行研究。
意识研究不但有基本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世界最宝贵的是人,人最宝贵的是意识。人们开始重视意识与健康、意识与教育、意识与创新、意识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将造福于人类。
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翻译当代外国科学家关于意识的著作,以“意识与脑”为主题出版一系列图书。这些书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外国意识研究的现状,了解国外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对意识的种种见解,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讨论。
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在脑和心智的领域中,我们要对意识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在继承中华文化和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发展,建构比较全面的意识研究框架。
意识问题是脑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课题,需要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参与,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手段进行研究。愿我们为解开意识之谜而共同努力。

唐孝威
浙江大学物理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推荐序二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用他的怀疑程序强有力地“证明”:有意识的思维或感受是一个自明的、强硬的、不可置疑的事实。然而,从理智的——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科学的——角度看,意识这个确定的事实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意识之谜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因意识本身而被提出,而如果它能被理解和解决,也必须凭依有意识的理智本身。也许我们应该在意识之谜面前驻足片刻,去体会一下它的独特韵味:有意识的体验好比是宇宙漫长演化中的一道曙光,尽管它还闪烁不定,但它第一次将曾经漫无边际的无意识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然后慢慢扩大,并最终明白自己就诞生在那个被它照亮的宇宙中。那么,到底是意识在宇宙中,还是宇宙在意识中?—这是一个“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谜题。让我们暂时搁置这个玄思,回到当代理智的意识研究。
英国心理学家威尔曼斯(Max Velmans)在《理解意识》(Under-standing Consciousness)这本名著中提出了意识的科学–哲学研究的5组问题:
问题1 意识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问题2 如何理解意识与物质之间的因果关系,尤其是意识与脑之间的因果关系?
问题3 意识有什么功能?例如,它与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4 与意识相关联的物质形式是什么—尤其是大脑中意识的神经基质(substrates)是什么?
问题5 检测意识—发现其本性—的最恰当方式是什么?哪些特征能够以第一人称方法进行检测,哪些需要用第三人称方法,以及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方法的发现如何彼此相关?
换一个角度,关于意识的科学–哲学研究,我们也可以将它分为4个层次:
层次1 广义现象学:意识是一个唯有第一人称才可通达的现象,因此,作为一个现象,“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必须首先由第一人称的体验来揭示,它包括日常的体验、内省和反思、现象学的体验和反思、东方传统中的止观等。
层次2 形而上学:心与身相关,但心与身处于何种相关关系呢?这是一个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它关乎人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就这个意义而言,它是意识研究中真正的“难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多种版本的一元论或二元论的解释。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恰当理解,意识之谜就无望真正被解决。
层次3 自然科学:意识与身–脑紧密相关,这是意识科学研究的基础。苏珊·格林菲尔德(Susan Greenfield)说:“人脑是个难以捉摸的器官。由我们未知的原因,它产生了情绪、语言、记忆和意识。它给予我们推理、创造和直觉力。它是唯一能自我观察的器官,而且沉思它的内在工作。”与意识的自然科学研究相关的一些核心问题是:与意识体验相关的神经基质是什么?或者说意识的神经机制或神经相关物(NCC)是什么?无意识心智活动与有意识心智活动之间神经表征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分布式的、时序上有先后的神经网络的活动会最终显现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验?
层次4 方法论:从第一人称角度,我们拥有体验;从第三人称角度,我们拥有的是关于特定体验或体验类型的脑运行的知识。也许一个恰当的方法论态度是将第一人称方法和第三人称方法看成是互补的。
在当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学者在上述所有层面上开展着如火如荼的研究—其间夹杂着激烈的对话、争锋和谨慎的整合。这里有悲观主义者—意识之谜是不可解的;有独断论者—意识就是颅内那一团布满皱褶的物质,意识、自我还有自由意志都是错觉;也有谨慎乐观的未来主义者—理智自己提出的一切合乎理性的问题都可以在理智的未来进步和科学的未来发展中得到解决或判定。
这是一个意识研究的大合唱时代,也是百舸争流的时代,科学勇往直前,而哲学会不时表现出一丝忧虑。然而,不论是什么态度或心情,如果人类还想最终获得一个合乎逻辑的一致且全面的意识理论,那么无论是有此理论抱负的研究者还是一般公众,都有必要博采兼容意识研究的多元的进路、思想和观点。为此,我们很高兴看到机械工业出版社以“意识与脑”为主题译介当代最新意识研究的成果和思想,汇成系列,希望这些工作能有助于推动国内科学界和哲学界对意识研究的关注,培育意识研究的学术氛围以及凝聚意识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李恒威
浙江大学哲学系/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中文版序言
第1章 我,我自己和我的脑  / 1
不安  / 1
待售的水果  / 13
实用的视角  / 16
第2章 灵魂的探寻  / 20
身体与灵魂  / 29
为什么搞清楚脑的工作方式如此困难  / 36
否定要比实干容易  / 39
拓展我们的自我概念  / 42
第3章 我的天堂  / 45
脑中的趣事  / 50
幻觉但不是妄想  / 52
信念  / 57
第4章 道德背后的脑  / 61
价值的源泉  / 63
哺乳动物之爱  / 64
人类是一夫一妻制的吗  / 79
道德从何处开始  / 80
宗教和道德的理由  / 88
紧张与平衡  / 91
第5章 攻击与性  / 94
憎恨的快乐  / 94
攻击的用途  / 99
择偶竞争  / 101
雄性与雌性的脑  / 102
人类在性发展上的不同道路  / 108
性吸引及其生物学机理  / 112
睾丸素与攻击性  / 114
控制与驾驭攻击性  / 118
第6章 一场如此可爱的战争  / 121
种族灭绝是基因惹的祸?  / 121
制度规范如何塑造行为  / 128
第7章 自由意志、习惯和自我控制  / 134
自我控制的脑机制  / 134
自由意志  / 143
犯罪与惩罚  / 149
第8章 隐藏的认知   / 157
无意识的智慧  / 157
无意识进行的对话  / 159
获得习惯  / 165
我和我的无意识脑  / 167
回到我与非我相对立的划分  / 168
是我做的吗  / 172
自我概念中的失常  / 175
决定、无意识处理和自我控制  / 177
第9章 对有意识生活的考察   / 183
睡眠与意识经验的丧失  / 184
睡吧,宝贝,安静伴你一夜  / 185
意识的科学  / 190
对某物的意识与对具体某物的意识:一个联系  / 195
对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意识的评论  / 204
工作记忆  / 206
结语  / 210
注释  / 220
致谢  / 24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李梅芳 赵永翔 编著
作者: 陆丹,何萍,段春锦
作者: 孙小龙 主编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英)F.L.哈里森
作者: (美)艾米莉 ·内格尔·格林(Emily Nagle Green)著
作者: (美) A.G.雷富礼( A.G.Lafley),拉姆·查兰(Ram Charan) 著
作者: 霍华德 S. 吉特洛(Howard S. Gitlow);戴维 M.莱文(David M. Lev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