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

就这么做创新:体系、方法及创新地图
作者 : 周宏桥 著
出版日期 : 2010-06-13
ISBN : 978-7-111-30927-7
定价 : 36.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6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是关于如何做创新的实战方法体系,覆盖创新成败要素总论;天篇“一剑开天六合统”,将全球、中国、行业-市场、企业、品类、产品-品牌六大维度一以贯之,透视创新的趋势方向;地篇“双手链地五洲融”,从组织所处的生态链、行差链、时空链、产融链、混搭链五大链条纵横穿越,体察创新的具体技法;人篇“三修立人千里志”,阐述自外而内成为创新人才必须突破的五大技能、四大矛盾及内心自我的三重阻隔;最终“创法图新万古雄”,成就宏图伟业。

图书特色

宏桥素以才华横溢、高屋建瓴著称于业界。基于其20年创新实践和博览群书,宏桥将“创新”的内涵成功落地为一个实战可操作的整体体系——创新地图。本书将开启中国创新的新篇章。
——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孟 樸

创新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来成就新的商业领袖。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里,大量创新的模式的激荡形成新的格局。开卷有益,这是一次愉快的头脑风暴之旅。
—— 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前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etscreen联合创始人 邓 锋

如何概括宏桥这本立意高远的书?我引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三段论:上看其想象力抽象提纯的方法体系,下看其20年实践印证的创新案例,外看其对历史哲学及政经大势的纵横捭阖。
—— 酷6网创始人、CEO 李善友

教育的本质应是开启人生理想、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要更好达成这一目标,我国教育本身亟需体制改革和创新。宏桥书中关于创新人才的修炼给出了在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的挪闪腾移之道。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 陈晓宇

中国世界工厂式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迫切要求中国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提升。对于这些迫切需要答案的问题,宏桥都给予了系统、全面、可操作的思考与总结,并且加以升华为体系。
——《福布斯》中文版、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 周健工

爸爸说我一岁多刚会说话时,他教我英文数字,11是“e-leven”,教12时,我抢答说是“2-leven”,爸爸夸我有创造力,我很高兴。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我爱爸爸。
—— 作者女儿 周文迪(7岁)

同时作为分享者与实践者,跨越创新事业两端:作为分享者,通过新维创新私塾——突破性创新培训咨询,与中国一线精英分享经验、升级书稿。作为实践者,平均每18个月推出一款创新产品,目前以投资人股东在建的产品有RFID(bizGrid.cn)、个性牛仔(EFjeans.com)等。
作为实践者:中美职涯20年14款大中型突破性产品的设计与实施,包括世界级的美国微软MSN(全球数亿用户)、美国Galleon电子商务平台(时为世界十大平台之一)等;国家级的Elastos操作系统(信产部/科技部重大专项)、人行卫星通讯联行系统(国家“八五”重大工程)等;企业级的TVie网络电视系统(被搜狐用于北京奥运)、TrafficCast实时路况系统(被中移动用于上海世博)等;著作《就这么做产品》(做产品的方法体系)、《就这么做创新》(做创新的方法体系)。
作为分享者:曾在院校如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企业如微软、东软、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等;政府如珠海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全国大会如亚太研发大会、中国软件英雄大会、全国高校电子商务大会等做过百场演讲培训。
历任程序员/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开发主管(微软)、产品副总裁(科泰)、首席产品官/首席运营官(美慧)、总裁(蓝巍)。历兼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全国副主席。历读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美国Syracuse 大学计算机硕士、华盛顿大学EMBA。

邮箱:hongqiao@gmail.com
新维创新私塾网站:www.SIPWay.cn

 即将出版
《就这么做产品》(第2版)
我把这十几年间全球有关创新的书籍、《哈佛商业评论》有关创新的所有论文、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创新成果产生的背景及其过程等收集、通读、整理和总结,同时又重新梳理了自己20年商战一线的产品创新实践,做了理论化的建模抽象,最终提纯了这个创新方法论实战体系。
—— 周宏桥

本书是关于如何做创新的实战方法体系,覆盖创新成败要素总论;天篇“一剑开天六合统”,将全球、中国、行业-市场、企业、品类、产品-品牌六大维度一以贯之,从“创正确的新”的角度透视创新的趋势路向;地篇“双手链地五洲融”,从组织所处的生态链、行差链、时空链、产融链、混搭链五大链条纵横穿越,从“正确地创新”的角度体察创新的具体技法;人篇“三修立人千里志”,阐述自外而内成为创新人才必须突破的五大技能、四大矛盾及内心自我的三重阻隔;最终“创法图新万古雄”,成就宏图伟业。
本书的1-2-3-4
1个中心——本书是什么
● 如何做创新的实战方法体系

2项基点——本书为谁服务
● 行业人员的创新实践方法指南
● 高校师生的创新方法学习参考

3重助力——本书助你融通
● 操盘大局的系统能力
● 触类旁通的关联能力
● 取长为用的整合能力

4大模块——本书内容梗概
● 创新总论
● 天篇(创正确的新)
● 地篇(正确地创新)
● 人篇(创新人才修炼)

图书前言

让创新从时尚化的口号成为体系化的实现
  我最早的一次专门就“创新”为题做的演讲是2009年5月31日在浙江大学,题目是“创新的1个原点、3个维度、13类方法”,当时《就这么做产品》一书刚下线。等到成为畅销书后的7月间,我在中科院拜会好友孟丹,孟丹曾是我在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全国副主席时的主席,他就我总结的创新方法与我认真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并建议我继续钻研完善。
  此后,我把这十几年间全球有关创新的书籍、《哈佛商业评论》有关创新的所有论文、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创新成果产生的背景及其过程等开始收集、通读、整理和总结,同时又重新梳理了自己20年一线的产品创新实践,做了理论化的抽象与建模,最终提纯了这个创新方法论体系,没想到,这一工作又让我封闭开发了一个整年。
  闭关于2010年的5月13日结束,从5月14日开始的一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研究员的安排下,我在YOCSEF全国年会、青岛大学、武汉大学等地做了“如何做创新、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预演讲,反响空前,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主席、副主席等纷纷邀请我到各自的地市演讲,甚至如来自深圳的中兴通讯总裁助理芦东昕、来自大连的哈佛博士后付先平、来自西安的国家杰出青年高新波教授等都对我表示我的演讲是其听到过的最好的一场演讲,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创新”是当下中国最炙手可热的词汇,然而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创新”只是时尚化的口号而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般情况下,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将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以下3个标准。
  一是在企业层面上:企业是否有一套体系化的创新系统架构,包括创新的目标、战略计划、创新方法、组织安排、创新流程、财政预算、多元化制度等。
  二是在员工层面上:员工是否接受过作为正规商业创新者的训练,企业是否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用于创新、思考、试验的时间空间和结果有制度安排并在绩效考核体系中体现出来,跨部门的员工之间是否联系与交流等。
  三是在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层面上:当员工有一个创新的想法时,他是否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包括想法的评估、指导者的推进、企业资金和资源的获取、试验的验证等。
  很多人都认为创新是虚无缥缈的灵机一动。管理大师德鲁克对美国的专利做了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灵机一动约占专利总和的80%,但能赚回成本和专利申请费的仅有1%,能赚钱的不到2%,其成功率是三千分之一,真正能创造价值的都是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结构化的创新。本书就是对在中国国情环境下系统化、结构化创新的体系进行总结。
  做创新,不妨就拿着这本“创新地图”,如耐克广告所宣:Just do it!
四大模块——本书的内容组织
  创新总论模块,先从大家都熟悉的PC行业的变迁来解读创新地图,然后从统计数据中归总创新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和失败的九大主要原因,最后对什么是创新、中国对创新的误读等做一个界定。
  天篇:“一剑开天六合统”——“创正确的新”。用全球、中国、行业-市场、企业、品类、产品-品牌等六大视角透视创新的机遇路向。
  地篇:“双手链地五洲融”——“正确地创新”。从企业所处的生态链、时空链、行差链、产融链以及混搭链等五大链条审视创新的具体方法。
  人篇:“三修立人千里志”。成为创新人才必须突破三重围阻,外重是观察、关联、质疑、试验和建立人脉等五大探索技能,中重是学与思、专与博、知与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等四大矛盾平衡,内重是内心自我的顺势立志。
  最终,“创法图新万古雄”,在“创新地图”相伴下创新变法,成就宏图伟业,万古一雄。
两类适用对象
  一类是在行业一线征战的工程技术、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人员,本书可作为日常创新工作的实操方法指南,书中的案例覆盖了高科技、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全行业。
  一类是高校学生,可以作为系统学习创新方法的参考指南,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在学校中对于各项创新技能及创新思考维度的提前磨砺,将为走向社会打底迅速脱颖的良基。
致谢
  首先感谢机工社华章经管的策划编辑张竞余。除了日常的电话沟通及每季在京的开会讨论,在我交稿之后,竞余连续周末加班审稿,提出了高质量的修正意见。记得一次周五临下班前发现错误,不远几十里,赶至印刷厂指导修正,回家已是周六凌晨,展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与能打硬仗的执行力,令我深深感动。
  其次要感谢我的好友同事的相助:商务总监王俊、技术总监叶忠强检查了体系与逻辑的自洽性,王海娟审阅了书稿中的每一个文字,范文发审查了创新总诗并提供了修正意见,贺伟婷、高晨完成了插图等。在成书过程中提供帮助的还有:北京大学中国能源研究院院长王彤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研究员、酷六网首席技术官赵亮、中科院高技术局副局长孟丹教授、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上海方略咨询总经理张戟、携程网副总裁郭东杰、北京世纪康鑫总裁洪申平等。
  最后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家人:父母亲的鼓励支持让我始终心无旁骛;夫人林敏对我的宽容让我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我喜欢做的或自认为有意义的事;还有我那聪明、美丽、可爱的女儿周文迪,她才是我最伟大的“创新产品”。
  与做了20年各类IT产品相比,我觉得创作书籍这类“产品”才是人世间最艰辛的劳作。虽然体系的总结与模型的抽象在动稿前已经完成,然而在写作过程中一旦深入细节,就会发现不自洽之处,所以体系模型一直处于持续微调中。另外我还有遗传高血压,在长时间、大运动量的思考穿插时,下压高达110,甚至晚上睡觉翻身,闭着眼睛居然也头晕眼花、脑汁浮荡,以至于朋友们担心我猝死,还好终于熬到了“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轻松时分。
  不过写作的确是遗憾的艺术,限于作者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邮箱:hongqiao@gmailcom,或登录我的“创新私塾”网站www.SIPWay.cn或博客blog.sina.com.cn/SIPWay。
周宏桥
2010年5月22日

上架指导

企业管理

封底文字

宏桥素以才华横溢、高屋建瓴著称于业界。基于其二十年创新实践和博览群书,宏桥将“创新”的内涵成功落地为一个实战可操作的整体体系——创新地图。这本书,将开启中国创新的新篇章。”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孟樸

创新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来成就新的商业领袖。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里,大量创新的模式的激荡形成新的格局。开卷有益,这是一次愉快的头脑风暴之旅。
——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前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etscreen联合创始人 邓锋

如何概括宏桥这本立意高远的书?我引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三段论:上看其想象力抽象提纯的方法体系, 下看其二十年实践印证的创新案例,外看其对历史哲学及政经大势的纵横捭阖。

——酷6网创始人 CEO 李善友
教育的本质应是开启人生理想、培养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要更好达成这一目标,我国教育本身亟需体制改革和创新。宏桥书中关于创新人才的修炼给出了在理想与现实有距条件下挪闪腾移之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陈晓宇博士
中国世界工厂式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迫切要求中国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提升。对于这些迫切需要答案的问题,宏桥都给予了系统、全面、可操作的思考与总结,并且加以升华为体系。
——《福布斯》中文版 福布斯中文网 总编辑 周健工
爸爸说我一岁多刚会说话时,他教我英文数字,十一是“e-leven”,教十二时,我抢答说是“2-leven”,爸爸夸我有创造力,我很高兴。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我爱爸爸。
——女儿 周文迪(7岁)

作者简介

周宏桥 著:暂无简介

推荐序

创新不仅仅需要从知识和经验的层面,更需要从哲学和方法论层面去理解
  五一节过后的那周,我正在美国访问,接到宏桥电话,希望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朋友多年,不便推辞,就应了下来,但一直不知如何落笔。
  当时,我随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代表团在美国考察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和创业的发展,又恰逢一位清华大学领导率团参加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之美誉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企业家和教育家硅谷相遇,关心的都是创新,又都是校友,大家在一起餐叙,自然就讨论起中美教育对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差异,也自然少不了发表对中国教育体制阻碍孩子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担忧。大家的讨论热烈而广泛,但归结起来,无非是用什么方法引导、培养和保护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结论自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是唯一的。有了这个讨论,我便有了作序的思路。
关于创新,我的观点是,创新是人的本能,是人的需求,创新的能力是保护出来、启发出来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教条可资遵循,否则就是对创新本身的否定。
  人有很多本能,随着知识的增加和对工具的依赖,不少本能都丧失了。现代社会又是一个非常功利的环境,人们会因各种原因而惧怕失败或犯错误,而要做创新就必须直面失败的风险。因此,创新的本能很容易被一些清规戒律所扼杀。所以,创新能力需要保护,需要启发,它不仅仅需要人们从知识和经验的层面,更需要从哲学和方法论层面去理解。有人说创新是门艺术,我很同意。人类对创新的需求类似对艺术的追求。创新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艺术是人类在不停发展和进步之中挖掘美的东西。所以,培养对大自然、对周边事物的兴趣,在兴趣之上驱动创新才是本道,符合人类本能。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孩子们充满好奇和热情的眼睛,而不是重负和过度的竞争。从国家社会层面来讲,这个体制和系统要目标一致,才能提供好的土壤,鼓励和滋养创新。
  因此,宏桥的这本书,从天、地、人的高度总结和理解创新,是非常自然和轻松的,其立意和定位高屋建瓴,既有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横向体系,又有基于历史哲学和方法论层面的纵向体系。既没有把“创新”讲得神乎其神,使人望尘莫及;也没有把“创新”说得轻而易举。读完后只觉得豁然开朗、打破了思想的禁锢。
  创新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各行各业的人都在提创新,俨然成为一种“时尚”。我从事创投工作,每天和各类创业家和项目打交道,处在创新生态圈的中心位置,自然对创新有自己的理解,基于此在这里我谈谈对本书的看法。当前,市场上不乏各类介绍创新的书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者的专著,另一类是企业家的体会和传记。前者多理论而少实践;后者多实践而缺少总结和提升,同时,这两类书都缺少历史观和哲学观。英国大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就在于有想象力的人缺乏实践经验,而有实践经验的人又缺乏想象力。”宏桥的著作就是对一线实践经验、理论想象力、历史哲学观三者的综合提炼,纵横捭阖、条分缕析,消除了对“创新”的神秘感,使创新回归人的本能。
  宏桥写创新的视角是独特的:因他是工程师出身,参与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微软和中国本土最具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泰世纪的产品开发。同时,尽管宏桥是北大计算机系高材生,然而喜欢研究文史哲、政治和经管,视野开阔,善于思考,书中贯穿着自己的亲历、体会的总结,使人在读此书时,不会有生硬感,而是深入浅出,一气呵成。
  再说说宏桥和我的渊源吧。第一次见到宏桥是2003年夏天在上海浦东软件园。那时,我们投资的科泰世纪刚从北京迁沪不久,整个团队士气高昂。宏桥受到创始人也曾同是微软老同事的陈榕感召,回国出任科泰的产品开发副总裁。当时,我是公司董事,后来担任董事长,自然有不少交流。
  宏桥在公司里给人的主要印象是激情、职业和平易近人。“激情”表现在他对做产品创新的执著。宏桥的理想主义色彩很浓,这是大凡做创新之人的最突出的标志。宏桥“平易近人”,是所有员工都认同的。他是公司核心高管,但一直要求员工叫他英文名字Joe。虽然在我看来,这是海归气息太重,有点水土不服,但确实是一种值得尊重的坚持。关于他的“职业”,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当科泰的发展遇到困难时,宏桥表现出了其作为经理人的高素质,坚持原则,尊重规则,一心为公。若干故事,至今历历在目。
  后来,我不再担任科泰董事长,宏桥也离开了公司,但我们依然保持了很好的朋友关系。去年,当他把他的第一本畅销书《就这么做产品》送给我时,我还吃了一惊,但深一想,也不奇怪,他本身就有这方面的素质。记得在科泰时,他入选海归精英,被组织部选送党校培训,结束后,他将其学习总结给我看,居然把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结合起来分析,令人耳目一新!所以,本书的产生绝对是宏桥坚守20年一线创新实践的水到渠成。当读者以批判的眼光,也就是“创新”的视角阅读此书时,相信一定受益匪浅。
  夜深了,打算就此搁笔。突然想起今天下午送儿子去学校,一路上儿子兴奋地和我讨论学校六一儿童节的一个比赛:如何使一个生鸡蛋从四楼落地后完好无损。这真是一个让大人都兴奋的好活动,你可以想象那天,无数鸡蛋从空中落下,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尖叫声,学校里该有多么热闹!
  儿子小脑筋不停在转,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提出各种奇思妙想,例如用胶水在鸡蛋上涂一圈啦,用打火机做一个热气球啦,做一个降落伞啦,等等。我都在饶有兴趣地听并参与讨论,但没有发表任何“对”或“不对”的结论,直到儿子说,把鸡蛋绑在气球上,我才说了一句:这个方法好像比较简单,并答应买气球回来一起试验。儿子的思路,就此打住。
  回来的路上,我想,也许我给儿子的结论还是太早了一点,也许他还能有更好的想法。我们应该牢记,只要我们不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眼界去对别人的思维妄加评论,轻易否定或肯定,创新的源泉就不会断流,傻“蛋”也会插上“气球”的翅膀而飞翔……
薛军
启迪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清华企业家协会秘书长
2010年5月23日夜于清华园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言
引言从一个行业的变迁解读创新地图
  从PC行业的产生、发展及成熟的历程,展现产业史上代表企业如苹果、IBM、康柏、AST、联想、戴尔、华硕及其经典产品各自采用的创新形式,从而对“创新地图”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第一篇 创新总论
第1章创新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
  统计数据表明,创新成功必须具备三大核心要素:首先是创新结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优势产品;其次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即实施前运筹帷幄;最后是有一个卓越领导人领衔的多元化的优秀团队。
第2章创新失败的九大主要原因
  一是创新本质的不确定性,二是短视,三是定位错误,四是具体的创新失误,五是产品上市时机的把握,六是产品的生态系统风险,七是内焦外困的企业自身,八是自然的创新衰减,九是缺少独立思考、志向远大的人。
第3章什么是创新
  引用创新史上三位大师熊彼特、德鲁克、克里斯滕森对创新的定义,厘清中国对创新的各种误读,以及本书对于创新的一种更宽泛的界定:不管“黑创新”、“白创新”,能创造价值的新玩意就是“好创新”。

第二篇 天篇:“一剑开天六合统”
第4章从全球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千年一觉天朝梦
现在:
创新的机遇方向:借力国家的创新模式
创新的机遇方向:从长波周期中洞察创新机遇
创新的机遇方向:引发产业革命的重大科技创新
创新的机遇方向:教育模式创新
未来:
创新的机遇方向:做大做强为导向的规模经济vs. “小即是好”的范围经济
第5章从中国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改革开放30年的创新创富重大机遇回顾
现在:
2010~2040年的创新创富机遇预测
创新的机遇方向:制度创新而造就的重大创新创富机遇
创新的机遇方向: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五化并举”的创新创富机遇
创新的机遇方向:以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的社会体制改革及人口变化引发的创新创富机遇
创新的机遇方向: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
未来:
数目治国若烹鲜:从商业社会的运作看国家层面创新的方向
第6章从行业-市场的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我眼中行业环境中的四大异像
现在: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新是率先模仿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新是合纵连横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新是结构突变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新是山寨整合
未来:
创新的机遇方向:“争上游”——走向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创新的机遇方向:“同花顺”——走向产业链的高效整合
创新的机遇方向:“拖拉机”——产业集群,加速创新
创新的机遇方向:“两边夹”——创新的人为策略——在两个产业的交叉点上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造新兴产业——战略或战术视角
第7章从企业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创新的机遇方向:以低成本创新为“经济基础”,以机会主义为“上层建筑”
现在:
创新的机遇方向:以组织能力管理体系为“经济基础”,以战略主义为“上层建筑”
未来:
创新的机遇方向:以创建创新激励环境为“经济基础”,以不拘一格用人才为“上层建筑”
第8章从品类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先品牌还是先品类?
现在:
创新的机遇方向:如果你的产品不是品类中的第一,那就创造一个新品类,在新品类中你是第一
未来:
创新的机遇方向:市场合久必分,市场分久不合
第9章从产品-品牌的视角审视创新的机遇方向
过去:
“四大发明”为什么有三款是失败的产品创新?

当前:
中国的产品99%是两类——价格战的同质化产品或战术级的差异化产品
未来:
创新的机遇方向:创造突破性或破坏性创新产品——1目标、2组织、3流程、4要素、5特征
第三篇 地篇:“双手链地五洲融”
第10章“行业生态链”创新的机遇方向
  在一个行业内的6纵3横共9种创新形式:上横商业模式创新,中横组织创新;下横科技创新;1纵供应链创新;2纵流程或业务系统创新;3纵产品创新;4纵服务创新;5纵营销创新;6纵体验创新。
第11章“行业势差链”创新的机遇方向
  行业间的渗透与融合大致分为4类:一是在传统行业内;二是在高科技产业间;三是高科技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四是传统三次产业间的延伸与融合。利用行业内、行业间的势差能产生重大创新机遇。
第12章“时空势差链”创新的机遇方向
  从先进国家/地区到中国的时空大挪移;中国内部先进与落后地区的时空大挪移;从中国到后进国家/地区的时空大挪移;穿越全球“时空隧道”整合资源;从后进国家/地区到先进国家/地区的逆向创新。
第13章“产融结合链”创新的机遇方向
  中美产融结合的类比:JP摩根与唐万新。产融结合创新的3个层次:UPS的基于经营协同的产融创新模式、GE的基于金融协同的产融创新模式、巴菲特的保险+股票+实业的产融创新模式。
第14章“交叉混搭链”创新的机遇方向
   混搭是将不同领域、各自为营的概念、技术等相互关联、相互操作而组成的突破性创新。混搭式创新分三步:如何破除领域思维的壁垒;如何组合概念、形成混搭;如何抓住在混搭处的机会,执行想法。

第四篇 人篇:“三修立人千里志”
第15章创新者三重门之“上门”:五大探索技能
  统计数据表明,最具创新性的人绝不把创新工作推给他人,而是亲自上阵,他们坚持不懈地与别人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同时他们必须具备五大技能:观察、关联、质疑、试验和建立人脉。
第16章创新者三重门之“中门”:四大矛盾平衡
  以学科为基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成就创新大才的往往是通过跨领域的自学与实践而成。平衡好“学与思”、“专与博”、“知与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这四大矛盾将导致创新创造的机遇。
第17章创新者三重门之“下门”:立志是创新之父
  立志是创新之父,一个人立下了什么样的志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内在激励,最终形成什么样的人生格局。时间最重要的是未来,只有看到自己想成为怎么样,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才能重新组合。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陆丹,何萍,段春锦
作者: 李玉科 李亦南 编著
作者: 李梅芳 赵永翔 编著
作者: [美]弗兰克·L.施密特(Frank L.Schmidt) [美]约翰·E.亨特(John E.Hunter)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诺曼·道伊奇(Norman Doidge) 著
作者: 菲利普 A.劳塞尔(Philip A Roussel)
作者: 约翰 S.哈蒙德(John S. Hammond),拉尔夫 L.基尼(Ralph L. Keeney),霍华德•雷法(Howard Raiffa)
作者: (美)艾米莉 ·内格尔·格林(Emily Nagle Green)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