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原书第5版)
作者 : (英)Bob Hughes; Mike Cotterell 著
译者 : 廖彬山 周卫华 译
丛书名 :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日期 : 2010-08-18
ISBN : 978-7-111-30964-2
定价 : 3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93
开本 : 16
原书名 : 软件项目管理(原书第5版)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是经典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材。本版延续上一版清晰易懂的叙述风格,采用步进式策划方法逐一分析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内容包括项目评价、项目集管理、项目策划、选择合适的项目方法、软件工作量估计、活动策划、风险管理、资源分配、监督和控制、管理合同、人员管理、团队管理和软件质量等。为了涵盖软件项目管理的新进展,第5版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和扩展的主题有:沟通策划、敏捷方法、XP(极限编程)、Scrum 和 DSDM、COCOMO II、项目组合管理等。另外还新增一章,主要内容是关于合作、分散和虚拟团队管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书中附有大量的实例和辅助练习,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练习的答案。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而且适合于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阅读,还特别适合作为BCS/ISEB专业考试的参考书。



本书的教学支持材料可以从以下站点中找到:www.mcgraw-hill.co.uk/textbooks/hughes

图书特色

软件项目管理(原书第5版)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英)Bob Hughes  Mike Cotterell 著 廖彬山 周卫华 译

本书是经典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材。本版延续上一版清晰、易懂的叙述风格,采用步进式策划方法逐一分析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来阐明实践过程中软件项目管理的原则。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而且适合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阅读,还特别适合作为BCS/ISEB专业考试的参考书。

为了涵盖软件项目管理的新进展,本版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和扩展的主题如下:
沟通策划。
敏捷方法,包括XP(极限编程)、Scrum和DSDM。
COCOMO II。
项目组合管理。
新增一章,主要是关于合作、分散和虚拟团队管理。
职业道德规范。

作者简介
Bob Hughes
曾在产业界和高等教育界担任各种职务,现在是英国布莱顿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系统部的负责人。他还是BCS/ISEB项目管理认证考试的主考官和相关培训课程的主讲老师。
Mike Cotterell
曾是英国布莱顿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高级讲师。


ASP.NET基础及应用教程
明安龙 宋桂岭 刘亮 编著
本书充分考虑读者的学习规律,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理论+例题”的形式讲述基础知识,再通过小型软件项目提高读者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提高读者的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能力。
本书特点
循序渐进、学以致用。首先介绍了ASP.NET的基础内容,注重案例简单且易于理解和再现,使读者了解知识要点和应用方法;再通过网站新闻发布系统,将所学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重点讲述了FCKeditor在线编辑器的使用;最后通过会议考勤系统介绍了Web软件开发流程和其中需要应用的关键技术。
项目案例完整,代码可移植性强。通过项目案例详细介绍了数据库操作类设计、程序框架设计、程序界面设计、程序功能编码等各个环节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步骤;将作者在企业工作中积累的编码经验融入书中的项目代码,易学易用易移植,符合软件公司的实际岗位需要。

图书前言

在修订本书的第5版时,我们意识到项目管理不仅仅是软件和IT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本身就是个引人入胜的专题。它是技术和人性的有趣混合体,有理性,也有感性。起初,我们把这个专题作为软件工程师和IT从业者的辅助行业准则。然而我们已经越来越相信这些准则应该发挥更核心的作用:如何实现系统和系统要做什么同样至关重要。
  像本书持续出版这么长时间的软件著作不多。显然,项目管理的原则不像软件设计和实施原则那样易变,后者在最近几年已经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变化。然而,项目管理并没有停滞不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比如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制定的和由英国项目管理协会(APM)制定的)不断在更新,项目管理标准(比如PRINCE 2)也一直在发展。这些发展具体化和条理化了最佳实践,受到大家的欢迎。实际上,本书有一个附录就是关于PRINCE 2的。但是我们一直拒绝把本书写成一本“PMI”著作或者“PRINCE 2”著作。部分原因是我们认为尽管软件项目管理包含了一般项目管理的所有关键要素,但还是必须要处理一些软件相关的特定问题,包括软件相对无形、极易延伸、与它所嵌入的系统关系紧密以及高度复杂。我们还要避免本末倒置—关注专业术语和过程细节,而忽视了理解基本原理和目的。
  “项目极少是孤立的”这一新观点已经被接受,它几乎总是属于一个范围更大的、要完成组织或者商业目标的项目集。敏捷方法,例如极限编程,一直在提醒我们软件开发是非常人性化的活动。与强调高产出、高互动的集中办公相反,分散或虚拟项目也发展起来,这些项目的全部或部分开发团队位于另一个国家甚至另一个洲。我们在前几版中指出了这些发展,本版会展开讨论,我们为研究项目的动态特征专门增加了一章。
想要包罗评论家们想看到的所有专题,同时又要精练避免“臃肿”,这是相互冲突的两个目标。有时有些专题和标准是大家都知道和了解的。经过更细致的检查,我们发现,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这些参考资料不像期望的那样有用。在本版中,我们去掉了关于英国标准BS 6079的附录,因为本版希望成为通用的项目管理实践指导,所以新版重复了前一版已经包含的参考资料。一些特殊专题需要由其他比本书更专业的著作来研究(比如项目评估中的内部回报率(IRR)和民族文化特征的Hofstede分析法),本书也不再介绍。但总的来说,我们对保留哪些专题慎之又慎。
  从1995年薄薄的第1版出版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在还是新作者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感激Dave Hatter和Martin Campbell Kelly,因为他们对本书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Dave Hatter特别强调每章都要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让读者在读完每一章后都感觉到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他还坚持应该把事情解释清楚,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看起来复杂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其他院校的学生和老师也一直在善意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评审,才有第5版中所做的许多修订。

上架指导

计算机科学及应用

封底文字

本书是经典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材。本版延续上一版清晰、易懂的叙述风格,采用步进式策划方法逐一分析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并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来阐明实践过程中软件项目管理的原则。
本书不仅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而且适合于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阅读,还特别适合作为BCS/ISEB专业考试的参考书。
为了涵盖软件项目管理的新进展,本版进行了全面更新,新增和扩展的主题如下:
l 沟通策划。
l 敏捷方法,包括XP(极限编程)、Scrum 和 DSDM。
l COCOMO II。
l 项目组合管理。
l 新增一章,主要是关于合作、分散和虚拟团队管理。
l 职业道德规范。

作者简介

(英)Bob Hughes; Mike Cotterell 著:Bob Hughes曾在产业界和高等教育界担任各种职务,现在是英国布莱顿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系统部的负责人。他还是BCS/ISEB项目管理认证考试的主考官和相关培训课程的主讲老师。 Mike Cotterell曾是英国布莱顿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高级讲师。

译者简介

廖彬山 周卫华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目前,新一代的软件技术、过程和方法的发展异常迅速,但是软件产业仍然是知识和人力密集的发展模式,离工业化生产方式还相当遥远,管理人员、技术、资源以及风险的方法和技能,对软件项目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管理好规模和复杂性都在不断增长的软件项目,软件产业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改善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然而,要寻找一个全面、清晰并且可行的管理方法,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本书从项目管理的角度,采用步进式策划框架逐一分析了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评价、项目集管理、项目策划、选择合适的项目方法、软件工作量估计、活动策划、风险管理、资源分配、监督和控制、管理合同、人员管理、团队管理和软件质量等内容。书中附有大量的实例和辅助练习,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练习的答案。
  作为一本经典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材,本书不仅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而且适合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阅读,还特别适合作为BCS/ISEB专业考试的参考书。
  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我国的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及促进作用。美国软件项目管理专家Walker Royce说:“从来没有软件管理的食谱,也没有良好实践的配方。”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软件工程是技术科学、人文科学与实验科学的交叉应用学科,管理方案是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判断力)、事实和原理做出的决策。因此,在进行软件项目管理时,应该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精心策划,勇于实践,及时总结,力求概括出适合我国民族特点、文化背景和企业实际的管理原理与实施细则,以便将我国的软件项目管理技术切实地向前推进,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第5版的翻译工作由周卫华负责,廖彬山做了审校和部分翻译工作。第5版的翻译工作是在第3版(译者是周伯生、廖彬山和任爱华)和第4版(译者是廖彬山和王慧)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第3版和第4版的译者也是第5版的译者。
  我们深深地知道,科技著作的翻译需要译者真正了解所涉及的技术内容,由于本书的内容非常广泛,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是译稿可能仍然存在疏漏和错误,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廖彬山  周卫华
北京国信普道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

图书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译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软件项目管理引言 1
1.1  引言 1
1.2  为什么软件项目管理很重要 1
1.3  什么是项目 2
1.4  软件项目和其他类型的项目 3
1.5  合同管理和技术项目管理 3
1.6  软件项目管理覆盖的活动 4
1.7  计划、方法和方法学 6
1.8  软件项目的分类方式 7
1.8.1  强制使用用户和自愿使用用户 7
1.8.2  信息系统与嵌入式系统 7
1.8.3  目标与产品 7
1.9  利益相关者 8
1.10  设定目标 8
1.10.1  子目标和目标 9
1.10.2  有效性度量 9
1.11  业务案例 10
1.12  项目成败 10
1.13  什么是管理 11
1.14  管理控制 11
1.15  小结 13
附件  项目策划内容列表 13
1.16  进一步的练习 14
第2章  项目评价和项目集管理 15
2.1  引言 15
2.2  业务案例 15
2.2.1  介绍和背景 16
2.2.2  提议项目 16
2.2.3  市场 16
2.2.4  组织和运营基础架构 16
2.2.5  效益 16
2.2.6  概括实施计划 16 
2.2.7  成本 16
2.2.8  经济论证 17
2.2.9  风险 17
2.3  项目组合管理 17
2.3.1  项目组合定义 17
2.3.2  项目组合管理 18
2.3.3  项目组合优化 18
2.3.4  项目组合管理的问题 18
2.4  单个项目评估 18
2.4.1  技术评估 18
2.4.2  成本效益分析 18
2.4.3  现金流预测 19
2.5  成本效益评价技术 20
2.5.1  净利润 20
2.5.2  回收期 20
2.5.3  投资回报率 21
2.5.4  净现值 21
2.5.5  内部回报率 23
2.6  风险评价 23
2.6.1  风险标识和排等级 24
2.6.2  风险和净现值 24
2.6.3  成本效益分析 24
2.6.4  风险剖面分析 25
2.6.5  使用决策树 25
2.7  项目集管理 26
2.7.1  商业周期项目集 27
2.7.2  战略项目集 27
2.7.3  基础设施项目集 27
2.7.4  研究和开发项目集 27
2.7.5  创新的伙伴关系 27
2.8  管理项目集内的资源分配 27
2.9  项目集管理策略 28
2.10  创建项目集 28
2.10.1  项目集命令 28
2.10.2  项目集摘要 29
2.10.3  构想陈述 29
2.10.4  蓝图 29
2.11  辅助项目集管理 30
2.11.1  依赖关系图 30
2.11.2  交付计划 31
2.12  对项目集管理的保留意见 32
2.13  收益管理 32
2.14  小结 34
2.15  进一步的练习 34
第3章  项目策划概述 36
3.1  步进式项目策划概述 36
3.2  第0步:选择项目 38
3.3  第1步:标识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39
3.3.1  步骤1.1标识目标以及满足目标有
效性的实用度量 39
3.3.2  步骤1.2确立项目的全权管理者 39
3.3.3  步骤1.3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标
识项目中所有的项目利益相关者以
及他们的利益 39
3.3.4  步骤1.4根据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修改项目目标 40
3.3.5  步骤1.5确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方法 40
3.4  第2步:标识项目的基础设施 40
3.4.1  步骤2.1确立项目和战略策划之间
的关系 40
3.4.2  步骤2.2标识安装标准和规程 41
3.4.3  步骤2.3标识项目组的组织结构 41
3.5  第3步:分析项目的特征 42
3.5.1  步骤3.1识别项目是目标驱动的还是
产品驱动的 42
3.5.2  步骤3.2分析项目的其他特征(包括
基于质量的特征) 42
3.5.3  步骤3.3标识项目的高级别风险 42
3.5.4  步骤3.4考虑关于实现方面的用户
需求 42
3.5.5  步骤3.5选择开发方法学和生命周期
方法 42
3.5.6  步骤3.6评审整体资源估计 43
3.6  第4步:标识项目的产品和活动 43
3.6.1  步骤4.1标识和描述项目的产品(或
可交付物) 43
3.6.2  步骤4.2文档化共性产品流 45
3.6.3  步骤4.3标识产品实例 46
3.6.4  步骤4.4产生理想的活动网络图 46
3.6.5  步骤4.5根据阶段和检查点的需要修
改理想的活动网络 46
3.7  第5步:估算每个活动的工作量 47
3.7.1  步骤5.1执行由底向上的估计 47
3.7.2  步骤5.2修改策划创建可控制的
活动 47
3.8  第6步:标识活动的风险 48
3.8.1  步骤6.1标识和量化基于活动的
风险 48
3.8.2  步骤6.2计划合适的风险缓解和应急
措施 48
3.8.3  步骤6.3根据风险调整计划和估计 48
3.9  第7步:分配资源 49
3.9.1  步骤7.1 标识和分配资源 49
3.9.2  步骤7.2 根据资源约束修改计划和
估计 49
3.10  第8步:评审/发布计划 50
3.10.1  步骤8.1 评审项目计划的质量 50
3.10.2  步骤8.2 文档化计划并取得一致
意见 50
3.11  第9步和第10步:执行计划并进行
较低层次的策划 50
3.12  小结 50
3.13  进一步的练习 51
第4章  选择合适的项目方法 52
4.1  引言 52
4.2  构建还是购买 52
4.3  选择方法学和技术 54
4.3.1  将项目标识为目标驱动的或产品
驱动的 54
4.3.2  分析其他项目特征 55
4.3.3  标识高级别项目风险 56
4.3.4  考虑与实现有关的用户需求 56
4.3.5  选择通用的生命周期方法 57
4.4  过程模型的选择 57
4.5  结构与交付速度 58
4.6  瀑布模型 59
4.7  螺旋模型 60
4.8  软件原型开发 60
4.9  分类原型的其他方法 62
4.9.1  要从原型中学到什么 62
4.9.2  原型要做到什么程度 62
4.9.3  哪些要进行原型化 62
4.9.4  在原型开发期间控制变更 63
4.10  增量式交付 63
4.10.1  优点 63
4.10.2  缺点 64
4.10.3  增量式交付计划 64
4.10.4  系统目标 65
4.10.5  开放的技术计划 65
4.10.6  增量式计划 65
4.10.7  增量示例 66
4.11  敏捷方法 66
4.12  Atern/动态系统开发方法 67
4.13  极限编程 68
4.13.1  策划活动 69
4.13.2  小规模发布软件 69
4.13.3  隐喻 69
4.13.4  简单设计 69
4.13.5  测试 69
4.13.6  重构 70
4.13.7  结对编程 70
4.13.8  集体所有 70
4.13.9  持续集成 70
4.13.10  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 70
4.13.11  现场客户 70
4.13.12  编程标准 70
4.13.13  XP的局限性 70
4.14  管理迭代过程 71
4.15  选择最合适的过程模型 72
4.16  小结 72
4.17  进一步的练习 73
第5章  软件工作量估计 74
5.1  引言 74
5.2  在何处进行估计 75
5.3  估计过高和估计过低的问题 77
5.4  软件估计基础 77
5.4.1  需要历史数据 77
5.4.2  工作的度量 77
5.5  软件工作量估计技术 78
5.6  由底向上估计 78
5.7  自顶向下法和参数模型 80
5.8  专家判断 81
5.9  类比估计 81
5.10  Albrecht功能点分析 81
5.11  Mark II功能点 83
5.12  COSMIC全功能点 85
5.13  COCOMO II:参数化的生产率模型 86
5.14  小结 90
5.15  进一步的练习 90
第6章  活动策划 92
6.1  引言 92
6.2  活动策划的目的 92
6.3  何时计划 93
6.4  项目进度表 93
6.5  项目和活动 95
6.5.1  定义活动 95
6.5.2  标识活动 95
6.6  确定活动的次序和进度 98
6.7  网络策划模型 99
6.8  网络模型的公式化表示 100
6.8.1  构造优先网络 100
6.8.2  描绘滞后活动 102
6.8.3  集合活动 103
6.8.4  标注约定 103
6.9  增加时间维 103
6.10  正向遍历 104
6.11  反向遍历 105
6.12  标识关键路径 106
6.13  活动缓冲期 107
6.14  缩短项目周期 108
6.15  标识关键活动 108
6.16  活动-箭头网络 108
6.16.1  活动-箭头网络的规则和约定 109
6.16.2  使用虚活动 110
6.16.3  描绘滞后的活动 112
6.16.4  给活动加标签 112
6.16.5  网络分析 112
6.17  小结 114
6.18  进一步的练习 115
第7章  风险管理 117
7.1  引言 117
7.2  风险 117
7.3  风险分类 118
7.4  处理风险框架 120
7.5  风险识别 120
7.6  风险评估 121
7.7  风险策划 124
7.7.1  接受风险 124
7.7.2  规避风险 124
7.7.3  降低风险 124
7.7.4  转移风险 125
7.8  风险管理 125
7.8.1  应急 125
7.8.2  风险应对措施的决策 126
7.8.3  创建和维护风险记录 126
7.9  评价进度风险 126
7.10  应用PERT技术 127
7.10.1  使用PERT评价不确定性的影响 127
7.10.2  使用期望周期 128
7.10.3  活动标准偏差 129
7.10.4  满足目标的可能性 129
7.10.5  计算每个项目事件的标准偏差 130
7.10.6  计算z值 130
7.10.7  转换z值为概率 130
7.10.8  PERT 的优点 131
7.11  蒙特卡洛仿真 131
7.12  关键链概念 132
7.12.1  获得最可能的活动周期 133
7.12.2  利用活动的最晚开始时间 134
7.12.3  插入项目和汇入缓冲期 134
7.12.4  一个样例 135
7.12.5  项目实施 136
7.13  小结 136
7.14  进一步的练习 136
第8章  资源分配 139
8.1  引言 139
8.2  资源的性质 139
8.3  标识资源需求 141
8.4  资源调度 142
8.5  创建关键路径 146
8.6  计算成本 147
8.7  特定的细节 147
8.8  发布资源进度表 148
8.9  成本进度 149
8.10  调度顺序 150
8.11  小结 151
8.12  进一步的练习 152
第9章  监督与控制 154
9.1  引言 154
9.2  创建框架 154
9.2.1  责任 154
9.2.2  进展评估 156
9.2.3  设置检查点 156
9.2.4  取快照 156
9.3  收集数据 156
9.3.1  局部完成报告 157
9.3.2  红黄绿交通灯报告 158
9.4  进展可视化 158
9.4.1  甘特图 158
9.4.2  延迟图 159
9.4.3  时间线 160
9.5  成本监督 161
9.6  挣值分析 162
9.6.1  基线预算 163
9.6.2  监督挣值 164
9.6.3  进度偏差 165
9.6.4  时间偏差 165
9.6.5  成本偏差 165
9.6.6  性能比 165
9.7  优先级控制 166
9.8  使项目返回目标 167
9.8.1  缩短关键路径 167
9.8.2  重新考虑优先需求 168
9.8.3  维护业务案例 168
9.8.4  异常计划 168
9.9  变更控制 169
9.9.1  变更控制规程 169
9.9.2  系统范围的变更 170
9.9.3  配置库管理员的职责 170
9.10  小结 171
9.11  进一步的练习 171
第10章  管理合同 172
10.1  引言 172
10.2  合同的种类 173
10.2.1  固定价格合同 173
10.2.2  时间和材料合同 174
10.2.3  每单位固定价格合同 174
10.2.4  公开的投标过程 176
10.2.5  受限制的投标过程 176
10.2.6  谈判规程 176
10.3  合同部署阶段 177
10.3.1  需求分析 177
10.3.2  评估计划 177
10.3.3  邀请投标 178
10.3.4  评估提议 179
10.4  典型的合同条款 180
10.4.1  定义 180
10.4.2  协议的形式 180
10.4.3  供应的商品和服务 180
10.4.4  软件的所有权 181
10.4.5  环境 181
10.4.6  客户承诺 181
10.4.7  验收规程 181
10.4.8  标准 181
10.4.9  项目和质量管理 182
10.4.10  时间表 182
10.4.11  价格和付款方式 182
10.4.12  其他法律上的需求 182
10.5  合同的管理 182
10.6  验收 183
10.7  小结 183
10.8  进一步的练习 184
第11章  人员管理 185
11.1  引言 185
11.2  理解行为 185
11.3  组织行为:背景 187
11.4  为工作选择合适人选 188
11.5  用最好的方法进行教育 190
11.6  激励 190
11.6.1  Taylorist模型 190
11.6.2  Maslow的需求层次 191
11.6.3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191
11.6.4  工作热情的期待理论 192
11.7  Oldham-Hackman工作特征模型 192
11.8  压力 193
11.9  健康和安全 194
11.10  职业道德注意事项 195
11.11  小结 196
11.12  进一步的练习 196
第12章  团队管理 198
12.1  引言 198
12.2  组成团队 200
12.3  决策制定 202
12.3.1  制定正确决策的心理障碍 202
12.3.2  小组决策的制定 202
12.3.3  制定正确小组决策的障碍 202
12.3.4  减少小组决策制定的缺点的措施 203
12.3.5  团队精神 203
12.3.6  非自我编程 203
12.3.7  主程序员组 204
12.3.8  极限编程 204
12.3.9  Scrum 204
12.4  组织结构 205
12.4.1  组织结构与项目 205
12.4.2  正式的与非正式的结构 205
12.4.3  层次化的方法 206
12.4.4  员工与开发流程 206
12.4.5  部门化 206
12.5  合作依赖关系 207
12.6  分散或虚拟团队 208
12.7  沟通风格 209
12.7.1  在项目早期 210
12.7.2  项目中期的设计阶段 211
12.7.3  项目的实现阶段 211
12.8  沟通计划 211
12.9  领导能力 212
12.10  小结 213
12.11  进一步的练习 214
第13章  软件质量 215
13.1  引言 215
13.2  软件质量在项目策划中的位置 215
13.3  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216
13.4  定义软件质量 217
13.5  ISO 9126 218
13.6  产品与过程质量管理 223
13.7  质量管理体系 225
13.7.1  BS EN ISO 9001:2000 225
13.7.2  BS EN ISO 9001:2000 QMS需求
概述 225
13.8  能力过程模型 227
13.8.1  ISO 15504 过程评估 227
13.8.2  实施过程改进 228
13.9  有助于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 231
13.9.1  审查 231
13.9.2  Fagan方法的基本原理 232
13.9.3  结构化编程和净室软件开发 232
13.9.4  形式化方法 233
13.9.5  软件质量循环 233
13.9.6  经验教训报告 234
13.10  测试 234
13.11  质量计划 237
13.12  小结 237
13.13  进一步的练习 237
附录A  PRINCE 2概述 239
附录B  练习答案 248
进一步阅读材料 277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Paul C.Jorgensen
作者: Srinivasan Desikan;Gopalaswamy Ramesh
作者: 骆斌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Bill Curtis,William E. Hefley,Sally A. Miller 著
作者: (美)Stephen H.Kan
作者: (美)Lenny Delligatti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