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作者 : 精品课主持人 周 菲
出版日期 : 2007-08-24
ISBN : 7-111-22033-6
定价 : 35.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7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组织行为学”是以一定组织中的劳动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大学本科的管理类教学中,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应用性课程的基础。组织行为学传入中国已有十多年,作为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经历了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个体、群体、组织这条轨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关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现代管理观念,使其学会应用组织行为方法进行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行为管理,同时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从“华章教育”品牌推出伊始,华章一直秉承“全球采集内容,服务中国教育”的理念,经过近十年的引进、翻译、出版、推广国外优秀教材的历练,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策划出版及校园营销推广的教育出版队伍。在“十一五”期间将与国内广大院校的老师们共同合作,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全面服务的专业出版精神,陆续推出大批具有国内一流教学水平的“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有序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广大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共享国内各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中的名师、教授多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自2003年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以来,国内高校中的优秀教师纷纷在总结本校富有历史传统而又特色突出的课程教学方法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共享,使国内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已经建立起了较为齐全的各门类及各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期间先后有总计750门课程通过了专家评审,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未来两年,还将有同等数量的课程加入这个行列。
这些各个层次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育部所要求的七个重点,即:具有科学的建设规划;配备高水平的教学队伍;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建设系列化的优秀教材;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切实激励各方人员共同参与。也正因为这样的多方面积极参与,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年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教学质量上的突破与飞跃。精品课教材作为精品课程的要件之一,比以往教材更加具有实践检验性,教学辅助资源经过不断地更新与补充更加丰富,是精品课教学团队智慧的共同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中优秀的老师们集多年治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撰写出版相关教材,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华章作为专业的出版团队,长久以来背负“传承专业知识精华,服务中国教育事业”的使命,遵循“分享、专业、创新”的价值观,实践着“国际视野、专业出版、教育为本、科学管理”的出版理念,愿与高等院校的老师共同携手,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愈加国际化而努力!
   为更好地服务于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的出版,华章不仅密切关注高校的优秀课程建设,而且还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教师完善课程设置、提供教辅资料、准备晋级申报、推广教学经验。具体详情可访问专门网站http://www.hzbook.com/jpkc.aspx,并可在线填写出版申请,欢迎您与我们合作。投稿专线:010-88379607;hzjg@hzbook.com。

   华章经管出版中心
  21世纪,肩负重任的管理者越来越关注世界范围内关于组织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组织行为可能与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与重大机遇,以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理论,树立新观念。正是在这个前提下,管理者才会产生紧迫感与责任感,才会产生学习与研究的需要,才能努力用新知识、新观念来充实自己。科学的发展是一种以无私贡献为特征的积累型演进的过程,学者们的工作是收集与整理科学研究的成果,并试图以对现实有益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其中包含着学者们的创造性劳动,也体现着学者们以各自的方式对科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作者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力求以一种新的思维、新的角度、新的理论观点对组织中的员工行为进行分析与诊断,运用现代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学透视,并注意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使本教材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教材的内容上,作者吸取了一些心理学研究中较新的实验结论与观点,力图解释我国当前的管理实践领域中正在出现的一些我们过去所没有经历过的组织行为问题,这些解释对管理技能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作者已深刻了解了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每次在面对MBA学生和一些基层领导者与管理者那种求知的渴望时,在面对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理论的回答时,都会使为师者产生一种责任感,想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研究的结果倾囊而出。然而,我们也必须面对很多的遗憾,例如,对中国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较为落后的遗憾,对引进西方理论却不能尽快实现本土化的遗憾,对中国目前一些基层领导者与管理者素质不高的遗憾,以及对心理学研究条件与研究能力的遗憾。正是这些遗憾促使了作者将自己在组织行为学方面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结果写出来。
  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内容新颖、结构合理,可作为MBA(工商管理硕士)教材,也可用于专业培训教材,同时,也是各层次管理人员的参考读物。
  本书由周菲教授执笔并统稿,修涛副教授参与了第1章、第2章、第5章和第6章的写作,孙莹同学在读博士期间也为本教材做了大量的文字工作,并参与了第8章的写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用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字,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的能力与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会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周菲
  2007年8月

封底文字

“组织行为学”是以一定组织中的劳动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大学本科的管理类教学中,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应用性课程的基础。组织行为学传入中国已有十多年,作为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经历了劳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个体、群体、组织这条轨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中有关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现代管理观念,使其学会应用组织行为方法进行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的行为管理,同时通过课程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书目录

出版前言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
1.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4
1.3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0
1.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5第2章人的知觉差异与行为管理/20
2.1知觉的重要性及特性/20
2.2影响知觉的主要因素/24
2.3社会知觉的类型与管理/25
2.4社会知觉的偏差与管理/27
2.5社会归因理论的应用/30第3章人格与管理/34
3.1人格概述/34
3.2人格理论/36
3.3价值观、态度与情绪/43
3.4气质、能力与性格/63
3.5管理中的人格分析与人格评价/72第4章工作动机的来源/84
4.1激励的要素/84
4.2不同类型的需要/88
4.3工作表现/92
4.4目标的有效性/97
4.5习得性行为结果/99
4.6对公平的知觉/102
4.7对未来状态的期望/104第5章群体结构、群体决策与
群体内聚力/112
5.1群体的形成/112
5.2群体结构/118
5.3群体决策/128
5.4群体内聚力/133第6章群体冲突与群体沟通/138
6.1群体冲突/138
6.2群体沟通的过程与要素/141第7章团队工作/155
7.1团队为什么重要/155
7.2团队类型/156
7.3如何建设高绩效团队/158第8章领导理论及其应用/166
8.1领导与管理/166
8.2领导风格理论的应用/168
8.3领导特质理论的应用/171
8.4领导权变理论的应用/173
8.5现代最新领导理论的应用/178第9章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183
9.1组织中的权力/183
9.2组织中的政治行为/190第10章组织设计、组织文化与
组织变革/199
10.1组织的概念与分类/199
10.2组织结构及设计的基本原则/201
10.3组织文化/214
10.4组织变革与发展/224
10.5组织中的心理契约/231
第11章工作压力与管理/244
11.1什么是工作压力/244
11.2工作压力的来源/245
11.3个体对工作压力的反应/247
11.4压力的后果/248
11.5工作压力与个体的差异/251
11.6如何正确处理工作压力/252主要参考文献/256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蕾·安德烈(Rae Andre)东北大学 著
作者: 陈春花,曹洲涛,杨忠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赫伯特 A. 西蒙(Herbert A. Simon)
作者: 黄铁鹰
作者: (美)切斯特 I.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