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其他专业课

南存辉:行稳致远
作者 : 邬爱其 章重远 著
出版日期 : 2020-04-21
ISBN : 978-7-111-65224-3
定价 : 6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91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为梳理南存辉先生聚焦创新创业的历程,作者先后访谈了南存辉先生、正泰集团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供应商、客户代表等。本书的一二手资料翔实,基于创业管理、战略管理、社会责任等理论,从长期主义、专业主义、共创主义、共享主义四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总结揭示了南存辉先生的创新创业经验与智慧,并对南存辉先生的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大量丰富的客观事实与相关理论紧密结合,使本书成为管理者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前进指南。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对话改革先锋南存辉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在此次大会上,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了100位对改革开放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授予他们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获此殊荣,党中央和国务院评价他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获此殊荣的南存辉先生,写下了一段亲历者寄语:
40年风云际会,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40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我有幸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并亲历了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浪潮,是改革开放缔造了民营经济的奇迹,更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南存辉
2018年12月19日
《经济日报》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南存辉受邀乘坐“改革开放”篇章中主题为“春潮滚滚”的11号方阵彩车,与刘永好、雷军等民营企业家一道,以亲历者的身份,共同见证伟大时刻。南存辉表示,这是值得毕生珍藏的庄严时刻,也必将成为其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他倍感振奋、干劲倍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也对祖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2019年6月21日下午,我们和同事在正泰集团董事长办公室对南存辉先生进行访谈,希望对他的创新创业历程和智慧有更直接且深入的了解。南存辉先生特意留出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来与我们交流。对于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专注聆听,然后用平稳的语气、朴实的语言回答。我们谈到了行稳致远、守正出新,谈到了愿景、战略、管理,当然也谈到了转型升级、百年品牌和创新创业。在交谈中,他一直在认真思考,甚至有一些问题没等我们问出,他就主动谈到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次访谈的材料十分珍贵,值得与读者共享,于是我们便以“企业转型变革”为大主题,将其分为战略定力、持续变革、厚植根基三个子主题,每个子主题将用南存辉先生口述的形式呈现其独到而深邃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表达足够的诚意,并且让大家看见这位“改革先锋”企业家的初心。至于我们心里的疑问,在与南存辉先生对话后,也得到了解答,我们将其一并写入了书中。
战略定力
战略规划引领发展
在国家“十五”期间,我们第一次正式做战略规划。那时候,浙江省提出要打造“小型巨人”企业,要求工业领域的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同时,省里也出台了一些工业经济领域的政策,支持、鼓励这些企业发展。当时我们很幸运,有资格申报“小型巨人”企业,符合做规划的条件,有机会得到政府支持。但到了真正执行的时候,我们感觉五年时间太远了,不知道怎么做。正好那时我们请了很多工业部门退休的专家来帮忙申请许可证,于是就顺势请他们来指导“十五”战略规划。所以说,我们的五年规划是一步步被教育培养出来的,向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学习,向各个地方政府学习。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意义重大。规划的制定促进了学习,使大家思想开始统一。企业的愿景、理念、价值观、举措、目标、路径、方法,通过不断总结、优化、提升、升华,达到循环发展,企业就会慢慢往上走。其实在“十五”之前,我们也尝试做过规划,但做出来的跟实际的差距很远,对不上,甚至很离谱。不过,朦朦胧胧中就熟悉了,后来就慢慢准确了,基本上能做到百分之七八十靠谱。
战略规划不一定就是虚的,没有虚哪有实?所以,大家要思考:如何把概念变为现实?如果想都不想,那是做不了的。当然,战略规划不是无中生有。我们现在强调战略目标导向、市场需求导向,还有问题导向。有没有战略目标,企业是不一样的。如果要突破、要扩张,首先要想象它有没有可能性。可能你觉得太难了,那么把难的问题解决了,资源配上去,就有可能攻下目标。尤其在处于逆势的时候,需要看准并坚持既定的战略方向。经济周期下行时,我们去投资,上行时就有机会拿到红利。企业顺势发展,逆势投资,这里面有很多规律。
相信“相信”的力量
第一,相信党中央。我们始终相信党中央的决策,相信决策越变越好。从相信到信任,然后再到信仰,这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中国在前进发展,这么大的市场需求,存在很多机会。
我们回忆一下,以前民营经济是要被消灭的对象,然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成为“两个不动摇”,再后来变成“建设者”(从“都是建设者”变成“也是建设者”,再变成“是建设者”),这些字的改变是有含义的。“也是”和“是”不一样,“是”字提出来,才是真的公平,都是一样的了。总书记说,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所以,外面谁讲任何和我们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不符合的言论,都不用在意,只管心无旁骛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好。我们说要相信,就是要听明白中央的话。社会现象越是纷繁复杂,就越是要心如止水,心要定。
2009年,我们第一个太阳能电站完成后拍成专题片送到欧盟去,配合时任总理温家宝参加会议。那时候我们敢于吃螃蟹也是基于相信。我们内部的高管们有疑问:政府没有规划、政策、文件,说有补贴,实际也不一定真有,为什么要相信政府?而我是始终相信的,也只有相信才会促进发展。
第二,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起起落落,其实都是机会。比如贸易摩擦,即使有缓和现象,后面一样也是严酷的。这时候不要幻想。我们在商言商,本来就是起起落落,上有上的机会,下有下的机会。所以,要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就是优胜劣汰。危机会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不管上去还是下来,都是机会。
有一个论坛主题是如何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我认为从现象来看,那么多人去韩国、日本购物,说明大众有钱了,而且有消费需求。他们认为国外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这些现象后面的“潜台词”就是消费升级,我们整个社会标准要朝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真的是醍醐灌顶。我们从事制造业,是供给侧的生产方,就要思考怎么把产品做好,而且要提高性价比。不同领域、各个行业的人,把自己所在领域的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怎么会没有机会、没有市场?市场太大了。所以,要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人均GDP到了这个程度,怎么跨越才是关键问题。
第三,相信中国优秀文化的力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道家、儒家还是释家,智者们讲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譬如格物致知、否极泰来,都是共通的。当然,我们现在要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融合起来,那怎么做?就是要更加深度开放,把门打开得更大,让东西方结合。
专业精神坚守主业
聚焦、专注可能和我们自身的条件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如果我们有机会读书,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识、从事不同的领域,或许就有不同的结果。我那时候没有书读,初中毕业后就修皮鞋,忙忙碌碌也就是为了谋生,然后卖电器,慢慢进入这个行业,很自然地发生了这些事。后来我发现这个行业好,能赚钱、造房子、发财,比修皮鞋好。这个领域要做好的话,做专、做精也可以做大。我们是最基层的草根创业,自身实力条件薄弱,无法呼风唤雨,也无法说服更高层级、得到更多资源做支持。所以,我们自然要脚踏实地做出该做的事情来,然后树立口碑、创好品牌,博得大家的信任。我曾经在一个会议上谈到企业转型。大家说转型压力大,我就讲一句话:知止而行。企业要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知止”就是明白不是什么都能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历程就有不同的思考。从我的成长历程来看,不管怎么说,总要聚焦领域,不能有太多的方向或者太多的事业,多了忙不过来,最后就是分心、烦琐。你只能聚焦最擅长的、最能干好的东西。生命的长度是有定数的,宽度当然可以宽一点,但太宽了拢不过来。所以,要聚焦,把最有价值的做出来。
1994年初,我们建立正泰集团,几十家企业整合进来。从那时候到2000年,消化(调整集团化管理)了近10年时间。因为集团法人体不一样,所以(各自)利益不一致,思想就不一致。你让它往东,它偏要往西。这里面利益协调、思想统一很难。这时候如果扩张太快是不行的,消化不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也只能专业化。如果去投资房地产、矿厂,上市以后马上就东并购、西扩张,后续的管理怎么跟上?
后来看到无锡尚德,他们发展两年就有了两万人,做了200亿元,而我们20年才做200亿元,便感觉他们不得了。施正荣先生是我们行业中的先驱之一,他对行业有很多贡献,给我们探路,让我们有标准可以参考—哪条路可以,哪条路不可以。他的创业历程很悲壮。我们在旁边看到的是,他调不过来了,没有精力去调了。
专注专业和成长环境很有关系。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就不同。每一代人的发展条件不同,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使命也不太一样。制造业太难了,一定要从基础做起,一步步积累起来,不然就会“轰然倒塌”。制造业来不得虚的,必须脚踏实地创新积累,然后形成制度、团队、文化。如果今天攀比这个,明天攀比那个,那就会死掉。我们要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金融投资上,不大现实。我要求大家还是要专业化,要有工匠精神,心无旁骛,心若止水。进这个行业,干这个活,就要遵守行业规则,规则就是命,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道”。
还有很重要的事是,我们团队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态,在居安思危中不断创新。感谢吴炎、季九如等老同志在不同阶段对我们的影响。正因为有这种感恩的心态,有这种满足,我们不大会有贪念,也不会偷懒—一直专业做事,履行责任。
正泰电器上市就磨了13年时间。刚开始提出上市时,几个老顾问说:“上市要融多少钱?现在我拿1亿元给你,你都花不了,上市干吗?给你钱你都花不了。”之后我们上市融了24亿元,但只能存在银行,分红分给大家,还给大家。证监会表扬说,正泰做得好,老是分红。但其实,很多人笑话我们没能力,没本事花钱。每年开股东会,股东问有什么投资,我们都老实说没有,还告诉他们不要慌,后面会有的。上市后的前3年都是这样的情况。近年来,我们处于创新转型中,新能源做起来了,但仍然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健。
打造令人信任的百年品牌
大家说起饮料就会想到可口可乐,我们的目标就是给大众植入一种观念:电器就是正泰,新能源就是正泰,节能就是正泰—要形成这种意识。最好成为让大家信任的品牌,至于走什么样的品牌路线,不同行业的品牌是不同的。
我们在国际上,品牌差距还很大。现在,能源消费刚开始,路还很远,得慢慢做。我们以后要做成西门子、ABB,向这些百年企业看齐。我们积累了30多年,这是第一阶段,后面还有第二、第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通过产品深入接触用户,让大家感受到服务好、产品好,然后他们才会信任正泰品牌。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没那么快成功,速成也不行。打造百年品牌也要行稳致远,需要冷静,不能着急。要深入人心的话,就要建立口碑。我常和公司品牌部的同事开玩笑:不要吹过头,广告比产品做得好就不合适了。品牌宣传也要把握好度,懂得适可而止。
持续变革
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未来已来。现在是5G时代了,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AI、边缘计算、云计算……新技术层出不穷。现在,国内也好,行业也好,全球也好,我们是排头兵之列的龙头企业。即便是太阳能领域,我们也进入10来年了,这时候就要想:怎么担当?如何引领行业?如何为全球做事情?命运共同体怎么做?
我们最初做的是低压电器,和新能源似乎没什么关系。但其实那时(进军新能源前)我们已经涉足了高压电器,一步步从元器件做到了成套。当时,政府在推动转型升级,我们自己也感觉转型迫在眉睫。我们就想到,传统行业的输配电、电力和新能源之间本来就是能源关系,所以最好从电力设备向新能源发展。能源领域的设备属于工业范畴,可以造出来。此外,能源还有消费属性,那么,如何把服务做好?进入万物物联的时代后,我们就思考琢磨,坐下来写规划,不断总结、梳理,找不足,提出关于未来的方法、思考、路径……结合行业和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从问题导向入手,根据战略目标导向和市场需求导向去预判将来的发展方向,于是我们便提出了“一云两网”战略。我们认为,在工业电器、电力设备领域(包括太阳能领域)中,可以通过创新整合:既能在生产方式上创新,也能进行技术装备创新,从而全面深入整个工业核心大脑。
在这里面,工业物联网的目的就是使制造更加敏捷、智能、低成本,实现更快速的响应,使得可靠性和一致性越来越高,还能做到智能化预测、预警等。这实际就是一场工业革命,它会带来能力的提升。工业物联网的体量比消费领域的大很多。如果在工业物联网的基础上做能源消费,想象空间就很大了。我们开发太阳能电站,能把装备和系统放进去,建了电站后,又有运维服务,这个模式的转型变化就很有意思,会产生很多创新变化。
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经是三大世界性难题,各国在巴黎峰会上呼吁改善环境。以往烧煤烧出来的污染问题比较多,而且煤、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未来能源消费一定会大调整,能源格局的优化是必然趋势。与此对应,能源的发展方向就是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更方便。有这四个要素的能源,一定能够成为能源格局中的主要力量。太阳能便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我们也在关注。比如,海水淡化变成氢能源,绿色氢能成本很低。通过带动农业现代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发展,产业领域自然就延伸了,而不是刻意去做什么。
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变革
管理创新是门学问。企业大了之后,里面积累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这就是发展的问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大有大的方法,小有小的方法;不同阶段,方法不同。
企业必须有法人体,如果没有完整的治理机制就会乱套。但这套东西做了之后,部门之间就隔离了,会出现互相制约的关系,甚至会出现部门墙。那怎么让机制流畅起来?怎么打掉部门墙?怎么形成端到端的连接?快速响应机制怎么建?这既要有方法,又要有手段,比如互联网信息化就是一种方法。前段时间,我们请了国际大咨询机构来做支持,推动变革。人类文明中有这么多优秀的东西,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值得我们学习参考。
我们现在推动流程再造、组织变革,采用了很多创新工具和方法,但都是在研究怎么提高效率,如何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营销、研发、制造、管理、人才、财务,我们正在不同区域推动全方位的创新变革。比如,我们正在推动全产业链区域的营销模式创新。我们先在不同区域推动试点,探索国内怎么做、国外怎么做,然后总结提炼出一个可以复制的模式。这场改革由我组织推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否则大家动不起来。我告诉他们:谁不改,谁就靠边站。
有人说,这个改革在改你的权力,你原本在金字塔塔尖,改革过后倒过来了,你的权力变小了。的确,流程改革后,我排在了最后,没权力了。但我说这样最好,要放得下。第一线是为市场服务的司令官,应该把决定权给他们,我们给他们做支持,为他们服务。所以我提出,高层、管理层要下沉,要接地气。对于职能部门,以前在办公室中审批把关的人员要全部职能前移去做服务。估计这样一年半载做下来,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耐心破解转型阻力
20多年前,周其仁教授告诉我,集团法人太多了,让我抓紧梳理架构。那时候,我们有一批家族亲戚不适合在公司了,得请他们离开,有些人有股份,有些人没有股份。他们说,我们和你一起打了天下,为什么让我们离开?大家很痛苦,但我们还是决心把股东的权力拿掉。比如,以前是厂长,现在不让当了。这的确残酷。我们征求了上百条意见,去雁荡山开会,讨论不出结果不下山,情况很惨烈。我给他们讲农民和地主的故事:你自己种地,有收成挺好,现在你变成地主了,该让专业的农民来种地,种出来稻就有收成,不用自己流汗—在家喝喝茶,就有收成了。说完这个故事,大家便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现在变革又不一样了。比如,对于我们的一些供应商,变革前要先给它们吹风两三年,说接下去我们有智能制造了,零件需求会越来越少,一旦两三年后全部智能化了你们怎么办?我们一直呼吁大家要赶紧转型。我请供应链生产部门的人给它们讲转型升级,要联合起来把小的做成大的,把大的做成强的。另外,我们也设置了竞标规则,逼迫它们学习提升。这里面一是危机意识,让它们赶紧动起来想办法;二是引导它们怎么做,以后可以不做零件,而是升级到直接做产品。一些没有转型升级能力但有资金的供应商,可以去创新投资。
我们就这样慢慢引导。这边三年改造,那边三年培育,它们就转过来了。这一切都基于胸怀,内心是希望大家共同致富:你们生活好,我就好;大家不好,我也不好。帮人就是帮自己,这个道理想明白了之后,竞争到最后就都是竞合关系了。
厚植根基
企业竞争最终靠人才
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并没有先见之明。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很重要。企业最终的竞争靠人才,培养好队伍,任重道远。我们要培养向上的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然后制度化运作,把这种想法一代代传下去。我想的是,先财散人聚,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人聚财聚。一切在于人,人的智慧“开”了,能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说不透的,讲一百遍还是不懂、不明白,你说的和他想的是两码事。而有的人不用讲,他自然就会这样做了。
在具体管理中,我们常用的一个办法是赛马机制。不管什么专业,试一试才知道,用人也是要靠机缘的。我也是几十年这样糊里糊涂、朦朦胧胧过来的。干好干不好,干多一点干少一点,没关系的,尽力就好。真的不理想的话,再将人体面地调整出来。
特别是对于创新,我们的文化氛围一定要尊重成功、包容失败。人多就好选择,就可以试错、容错,并且形成纠错机制。有的技术简单,做起来就快;有的技术复杂,就需要时间,过程还很痛苦。有的人三年干出来,有的人三个月干出来,道路不一样。所以要放开,要有拥抱全球人才的胸怀。即使有人犯了错误,也应当追问:这是因无知无畏错了,还是没有能力,或者是不尽心尽责?这些是有区别的。在这里,正向激励、反向激励,都得用。
制度是人写的,到底好不好,用什么衡量,我也不会分太清,差不多就行。当然,做得好不好,奖励是要有区别的:给你股份多少就显示出来了,看比例就知道到底认不认可你了。奖惩一定要分明,不能稀里糊涂的,做得好不好都有奖励是不行的。奖要使人心花怒放,罚要使人心惊肉跳。包庇不行,糊涂也不行。
持续激发共创基因
共创和我们的基因有关系。一开始我们没资金、没人才、没技术、没市场,全靠大家合伙。如果我是二代传承的,可能就不一样,但我那时候什么都没有。那时候没钱,找亲戚、朋友借,两个人、五个人、十个人,我们就是这样合伙扩大的。
现在从内部来看,我们有多年的人才积累。人才富余的时候,可以创业。有的人想出去创业,那我觉得你可以留下来,正泰给你平台,让你带个团队一起创业。有这个兴趣、冲动、能力,那我会鼓励你,投钱给你,支持你并一起合作创业。这样的团队,我们有好几个。正泰可以给你提供资金、市场、品牌、渠道等各种资源。从内心来讲,能帮尽量帮,我们对股权比例、对财富没什么大追求。多的都分享出去,这没关系。
金融危机期间,欧洲那时候情况很糟糕,我去了一趟西班牙,我们在那里有十几个外籍员工,结果他们也不难受,反而聚集起来说要创业。我说好,然后问他们有没有看过《亮剑》。我请翻译跟他们说,“按李云龙的规矩,打下的山头都是你的,可封为军长。以后你打下山头,把正泰旗子插上去,我给你股份,让你当老板。”能干就行,都是正泰人。我们在国外也这样,你能干就干。
我们选择创业团队的方法很简单。第一,你有兴趣,愿意做就做。你愿意尝试,我也不知道你成不成,但对我来讲没关系的,相当于风险投资了,可你要百分百地投入。你要是不敢的话,我也不会支持。第二,内部创业要围绕我们的战略领域来做。第三,采用赛马机制。谁做都可以,大家公平竞争,我不会保护落后者。
行稳致远就是不要贪心
有一个朋友托我问南老(南怀瑾先生),“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南老则问我怎么理解。通常的理解是,一个人40岁时,基本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人生阅历也比较丰富,于是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了,都明白了,因此不会有疑惑了。而我认为,到40岁不是会不惑,而是不要惑。经过40年的历练后,人的能力变强大了,但同时会面对更多诱惑—似乎这个可以做,那个也可以做,如果这时候做太多,忙不过来了,就可能出问题。南老说,答比问好。
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务院拿4万亿元出来,银行放贷宽松。很多企业家那时候大量贷款,投到房地产项目。结果2011年政策收紧,贷款还不上,现金流没了,搞得他们很难受。房地产可能赚钱快,但如果因此荒废主业就麻烦了。制造业虽然辛苦,但要是发展好了,也能上万亿元。正泰还小,慢慢干就干得起来,所以我就认命了,那时候没有去干别的事情,也就没有卷入后面的风波。
2018年的时候,金融机构在上半年说不放贷,但在下半年开放了一些。我就跟大家说,不必抱怨,要用平常心看待。银行的行为本来就是商业行为,抱怨它不提供帮助也没用。不管有没有贷款,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行稳致远,就是不要贪心。到最后,你的东西也会是社会和国家的。人都是握着双拳来,两手空空去的。这些事情想明白了,就能做到不贪心、不贪婪、不偷懒。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确很重要,我们要去理解、执行。中国政府的队伍中,优秀人才很多,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很高,我们一路受到指导。知晓如何在原则面前讲感情、在感情面前讲原则,很重要。
我相信,民营企业只要真正做到遵纪守法、按章纳税,一定会不断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这是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安全线。
请记住,法律是底线,企业经营要守法,不能越红线。如果做了权钱交易,迟早出问题。有一次浙江省法院搞培训,请我去讲正泰是怎么重视法制的。我说,我们所有东西必须法务先签字,法务部完善了、同意了,我再签字。正泰里面董事长不是最大的,法务部老总最大,他不签字我就不能签。
总的来说,“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给了我们民营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以标准和规矩。政府本来就应帮助民营企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拿好处才帮助发展。懒政也是不行的,不作为不行。企业和政府都不应搞偷鸡摸狗的事情。“亲”“清”关系是很好的价值观,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它不仅是政商关系,还带来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
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谦虚
20多年前,朋友推荐我看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著作。恰好我们两家企业都是做电器的,我从书里得到的最大感悟是,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谦虚。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这一点特别重要。
以前推销产品时,我跑到一个小工厂,要和科长、办事员打交道,经常不被待见,真的是很难。我们到上海请老师傅来指导技术,从温州到上海坐轮船要20个小时。海上起大风,人会晕船呕吐,但如果坐车的话,走国道线,也要18个小时。那时候没飞机、高铁、火车,也没钱。到了上海经常住防空洞,冬天下雪,没有暖气,很冷。有时候等客人来了,我们去住酒店,摆摆排场,客人一走就退房。所以,创业多难,多需要谦虚,这些不能忘记。如果因为发财变得浮躁,就容易出差错。
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谋生也好,发展也好,遇到了好时代。所以,我们现在要感恩时代。正泰能有今天,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许多专家和领导的帮助,所以要守正。社会需要我们做一点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这个不做、那个不做。当然,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能为了迎合而过度参与其他事情,那也会崩掉的。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战略、民族命运的角度来说,我们未来如何走向世界,如何建设命运共同体?如何回报社会,保护世界文明?这些问题我们自然都会去想。
我们现在做好了,也没有什么好得意的。人总是要走的,就算有东西留给下一代,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了。创立一个百年品牌,留下来的也是某某家族,与个人没什么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尽心尽责,努力感恩和回报社会。这些想明白了,做事情就淡定了。人家给我讲,这个项目很好、很大,有几万亿元,我也不会心动。我就是要把手头事情做好,承诺了就要尽力而为。把好事做好比赚钱更难: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做砸了对不起别人;要考虑风险,现金流不能断;负债率要守住,守不住就麻烦了。对我来讲,这么多年过来,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财富、名气,这些到最后都要归零的。问题想明白了,就泰然处之了。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经营产业犹如烧开水一样,要一壶一壶地烧,同时应该围绕自己的主业和与主业相关联的产业逐步扩展。
—— 南存辉

推荐序

四十不惑立潮头
改革开放40年之际,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的精兵强将对五位重量级优秀浙商的创业历程与企业家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集结成丛书出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现任院长魏江教授邀请我为这一套丛书写序,我欣然应允。一是我曾在浙江大学工作,担任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深知同事们一直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情怀,这套丛书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一项很好且有意义的研究;二是这套丛书研究的几位浙江企业家以及浙江的企业环境,我非常熟悉。我希望通过对优秀浙商的创新创业历程进行总结,启发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改革和企业家精神的一些看法。
五千精神
蓦然回首,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40周年,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经济体到现代工业经济体的双重转型,改革的艰巨性世所罕见。要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极其需要智慧。40年的成就,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偶得,而是无数改革者、建设者用他们的勇气、智慧、勤劳坚持奋斗的结果。在这40年的发展中,企业家的作用很重要,比如,浙江企业家自下而上推动改革,虽走过不少弯路,但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
这套书研究的鲁冠球、宗庆后、沈爱琴等企业家,他们都亲历了40年的改革历程。这一组作品既梳理和回顾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的亲身经历,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企业家更好地把握方向,不忘初心,持续前进。
我正在总结40年的改革经验,目前完成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改革同行》《亲历六次中央决议和改革建言的回顾》三部著作。整理这些著作,恰好为我写这篇序言提供了更清晰的思考,这个时候再来回顾浙江企业家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浙商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精神中最优秀的特质—披荆斩棘、勇立潮头。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浙江人,他们善于寻找市场,勤于学习,敢于实践。我认为,浙江人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五千精神”:千辛万苦来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山万水找市场,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头万绪抓根本。
浙江改革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分不开,民营经济在创新中具有活力,这与浙江的“五千精神”分不开。我在兼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期间,发起成立了民本经济研究中心,希望总结、推广浙江经验。
民本经济
1956年,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当时,我还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以下简称“一机部”)工作,部里的招待所长期人满为患,其源头在于企业缺乏自主权,只能“跑部钱进”。我经常到各地调研,看到了一些经验,也看到了很多问题。我经常讲一个故事: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变压器厂(隶属一机部),一个冶炼厂(隶属冶金部),都是政府行政主导的企业,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一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而冶炼厂生产的铜则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听起来挺可笑,但当时就是那样。
浙江为什么有今天?当时浙江的工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后来发展得很快,老百姓很富裕,社会很稳定,因为老百姓都在创业。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对浙江经验调研多次后,我提出了“民本经济”的概念,即政府作为创造环境的主体,老百姓和企业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对民营经济来说,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政府正确转变职能,百姓就有更多、更大的创新创业空间,浙江的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我们过去搞计划经济,政府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纳税人的钱集中到政府,政府再把钱分到各个部门。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如何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落到实处,如何实现产权保护,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都需要大胆探索。其中,政府需要坚持三个创新:一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的理念;二是坚持“非禁即入”的理念,法律不禁止的,企业都可以干;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的理念,政府按照法律授权干好应当做的事情,不能有随意性。
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40年来,几乎所有重要改革的决议进程,我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提出建言,因此对改革的整个历程,我了解得相对多一些。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我认为概括起来就是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人治转向法治。这个转变过程是长期的,不能说一下子就转变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事业肯定会在过去的难点基础上有更大的突破和更大作为。
进无止境
改革推动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市场经济催生了企业家群体,企业家也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提振发展信心,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不断取得更新更好发展。”“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讲话中谈及企业家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我想是解放思想。正因为解放了思想,改革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可以说,40年改革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面向未来40年,浙商要继续发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对浙商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企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也无止境。浙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重要代表,也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自觉实践者。世界浙商大会上提出“新时代浙商精神就是浙商的魂,是新时代富有浙江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当前,浙商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有变,浙商要发扬新时代精神,砥砺前行,也期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全球浙商研究院有更多研究浙商、关注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创新作品面世,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新的思路。
在我著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自序中,我写过下面这段话,与读者共勉,也把这段话作为这篇序言的结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已经88岁了,为什么仍然要朝九晚五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新时代的改革开拓者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适用。改革是我这一生的追求,也是我这一生的牵挂。唯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直到永远。

2018年10月1日于北京

图书目录

丛书推荐序 四十不惑立潮头
总序 记录一段重要历史
作者自序 致敬向上的力量
前言 对话改革先锋南存辉
第一章 中国实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 1
初创发展:筑牢产业根基(1984~1991年) / 4
整合发展:打造产业大局(1991~2006年) / 12
升级发展:创新驱动转型(2006年至今) / 28
第二章 长期主义 / 54
未来导向:百年正泰,基业长青 / 56
信任筑基:欲取信于人,必先信人 / 60
拒绝诱惑:烧好自己那壶水 / 73
第三章 专业主义 / 85
人才队伍:任人唯专 / 88
市场导向:一切视市场需要而定 / 100
契约精神:原则比赚钱更重要 / 123
第四章 共创主义 / 142
共同目标:正泰发展是大家共同的事业 / 145
公司创业:创新驱动型创业 / 158
生态创业:平台赋能型创业 / 174
第五章 共享主义 / 188
价值分享:财散人聚,人聚财聚 / 190
产业赋能:帮人就是帮自己 / 204
回馈社会:财富是一种责任 / 215
第六章 南存辉的经营管理智慧 / 227
基业长青:四大主义的系统制胜 / 229
核心优势:长期导向的专业坚守 / 235
成长动能:共创共享的持续驱动 / 240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金鑫 编著
作者: 束亚弟,张敏
作者: (美)凯瑟琳.阿德金斯(Kathleen Adkins)
作者: (美)Stephen P.Robbins;De Cenzo 等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John M.Nicholas
作者: 窦军生 施杰 著
作者: 刘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