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其他专业课

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
作者 : [美]孙辕(Irene Yuan Sun) 著
译者 : 江琪 唐晓阳 译
出版日期 : 2020-08-21
ISBN : 978-7-111-65994-5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20
开本 : 32
原书名 : The Next Factory of the World: How Chinese Investment Is Reshaping Africa
原出版社: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最大的基础设施融资方,也是外国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来源。中国的企业家正在涌入欧洲大陆,投资于工厂和重型设备等长期资产。作者孙辕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企业家在非洲建设的故事。事实上,中国认为非洲并不贫穷,有着巨大的潜在财富,这与西方的态度截然不同。尽管西方国家有针对非洲的五十年的援助计划,非洲仍然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贫困人口都多。那些认真考虑提高整个大陆生活水平的人都知道,需要采取另一种策略。作者关注的是许多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尼日利亚管理中小企业的中国企业家。她认为,由于愿意承担西方企业不会承担的风险,独立的中国投资者正引领着这些国家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中国的投资带来了一种诱人的可能性,即非洲可以在未来的一代人中实现工业化。

图书特色

黑土变黄金
未来全球经济引擎

封底文字

孙辕这本关于中国制造业在非洲崛起的新书,结合了记者的犀利笔触和商业分析师的扎实功底。她以大量的实地调查和丰富的数据为基础,展开详尽的描述,其中最动人的是那些早期开疆拓土的中国人和非洲人的故事,他们可能启动了非洲的工业革命。
Deborah Brautigam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
中国非洲研究项目创始主任
我同意孙辕的观点,即非洲正走在通往工业化的明确道路上,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这本书调研充分,提供了实用的经验,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向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学者和所有对全球经济未来感兴趣的人强烈推荐本书。
Aliko Dangote
Dangote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这是一部结合了纪实文学、个人历史和经济研究的精彩之作。作者善于描写中国企业在非洲工厂的所有者和工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深入探讨了中国与非洲工业化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Huan Hsu
《偷瓷器的贼》作者
非洲的工业化和中非关系是当今两大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孙辕对此提供了令人难忘又充满挑战的记述。这本书采用第一人称,结合了实地采访、对发展理论的深刻见解以及对非洲景观的广博理解。如果你想了解非洲所面临的机遇和艰难的选择,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华强森
麦肯锡高级合伙人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把人的故事与中国和非洲的史诗般的工业化运动交织在一起。这本重要的书既增进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展示了那些遍布在非洲大陆上的工厂的真实经营情况。很幸运,我们能透过孙辕敏锐的观察与分析,来窥探这个迷人的世界。
李一诺
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
这本书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如何参与改造非洲的未来,其写作通俗易懂,同时保留了分析的严谨性。我推荐读者以这本书作为悲观主义的解药。
Calestous Juma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发展实务教授
《创新及其敌人》作者

译者序

当我在2014年第一次遇到本书作者孙辕时,她还在哈佛商学院与肯尼迪学院攻读双硕士。虽然年纪很轻,但她的履历却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本科与研究生都是哈佛的明星学生,而且已经在世界知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了6年多,成为中层经理,与世界500强大公司有紧密合作。有趣的是,她的兴趣在于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此后的两年间,我们曾一同奔波在尼日利亚泥泞的道路上或相聚在肯尼亚拥挤的酒吧里,考察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这期间很多考察的经历被收入了这本书中。
2016年孙辕硕士毕业后回到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她的推动和带领下,麦肯锡于次年发布了一篇综合性研究报告《龙狮共舞:中非经济合作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这篇报告收集了来自十余个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调研信息和统计数据,对中非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全景式描绘,其中很多数据后来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和研究者广泛引用,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看出,虽然孙辕对中非合作的研究时间不长,却产生了不少重磅成果。《下一个世界工厂》也是这段密集研究的产出之一。孙辕将她与商界巨头交往所磨炼出的敏锐判断和在非洲第一线观察开拓者实践劳作的直接体验巧妙结合,对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和中国投资在这一趋势中所发挥的作用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在国外,这本书出版后得到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学术研究界权威人士的好评。书中对中国企业家准确而深入的刻画分析以及对中非合作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都让读者耳目一新,打破了西方以往对中非关系刻板的偏见与误解,恰到好处地点出了中非合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本书翻译成中文出版,让广大的中国读者也能了解中国投资者在非洲的真实经历,体会其中的艰辛,同时也看到非洲市场巨大的潜力。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依然在快速地发展和壮大中,当中有无数的机会,也有许多的困难和挑战,这本书提供的并非全景式概览,而是通过聚焦式的案例反映了合作中的真实情况,让读者们如临其境,并能在读后有所思、有所感。作者的行文不拘于专业术语,而是娓娓道来,同时又充满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商界精英的洞见。可以说,无论是国际经贸关系的专业研究者和从业人员,还是对非洲充满好奇、对探索海外市场有兴趣的普通大众,都能从书中有所收获。

唐晓阳

推荐序

要推己及人,不要以己度人
孙辕的《下一个世界工厂: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创业故事》这本书,我在其英文版出来后不久便读过,前些日子又有幸看到中文译稿。此书的中文译稿基本保持了原文的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我用了一个下午几个小时通读了第一遍。
读此书备感亲切,不仅是因为作者重点写的非洲东、南、西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莱索托和尼日利亚,我在退休后的5年中都曾造访过,而且她执教过的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我也都工作过较长时间。更重要的是,她深入实际的敏锐观察和新颖细致的视角,有助于关心非洲发展和关心非洲与中国复杂关系的人们了解非洲当前的一些新的现象和特点,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工业化的重启或发轫,亦不乏创新和发明(如肯尼亚普及在线支付的做法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本书中有不少分析和见解发人深省,因此非常值得多读几遍。
我从事对非研究和实际工作40年有余,很欣赏孙辕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精神。这种亲身深入非洲走基层探真相的方法,远胜于端坐万里之外轻信他人言说与以讹传讹。而且,作者没有先入为主地拿出一套套理论模型来推演论证“宏观叙事”,而是将自己访谈上百位非洲和中国的工人、商贾、学生、记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工会人士在非洲的拼搏创业和日常生活的经历娓娓道来,让读者自行去体会、琢磨。这种方法很好。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像孙辕这样做的中外对非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逐年增多,作品也日渐丰富。几年前,当我刚读到她及其团队的《龙狮共舞:中非经济合作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后,便第一时间带到相关会议并转交有关部门参考研究。
孙辕在“引言”里提及她在纳米比亚志愿支教的故事,引起我的共鸣。我在厄立特里亚和卢旺达工作期间,也曾经常接触一些前去从事志愿服务和援助工作的中国年轻人,他们与当地百姓分享种果蔬、种蘑菇等农业技术和经验。其中卢旺达国立大学毕业的10位女青年到坐落于乡间的中卢农技中心学会种蘑菇的技能,然后自主创业,让过去不常见的蘑菇摆上城镇旅游宾馆的餐桌。
笔者曾在卢旺达请到访基加利的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为当地中国企业经营者演讲。他强调,发展中国家要从开发本国的比较优势起步,从农林牧矿产品在当地进行深加工做起,创造就业、改善民生、积累资金,最终实现自己的工业化。
如孙辕所说,“工业化使中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通过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非洲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可以肯定的是,非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将不同于中国”。其实,就一些非洲国家而言,不妨将industrialization翻译成“产业化”,或许更符合当地的“比较优势”。不少非洲相关人士认为,多数非洲国家希望延伸本土产业链,将附加值留在本地、造福当地。
不少非洲朋友说过,争取外来直接投资的好处不少,其中之一就是随之而来的技能培训、技术转让以及经营管理经验共享,这也是非洲同中国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在这个方面,如果中国旅非企业家做得不到位,很难为非洲人真心实意地接受。为此,非洲和中国也需要看到更多像《下一个世界工厂》这样的务实研究,方能真正了解非洲实际,进而因地制宜,以便满足当地的需要。
诚然,工业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各个社会,中国和非洲都不例外,但这将起码需要两三代人的工夫,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创业精神的共享,不仅可能培养出一代非洲工人,也可能促进非洲企业家开发运用新技术。因此,不妨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当前的转变,也是一些非洲人希望的转型 (transformation)。
孙辕在第6章里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非洲人在工业化,或者说产业化等更深层面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中对于自主权或主导权的要求。近些年,非洲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发展和本土创制(ownership of development & homegrown solutions)的重要性,如卢旺达的卡加梅总统反复讲的“非洲的发展不能外包给他人”。2014年,笔者曾听到南非前总统姆贝基的一段话,大意是,非洲欢迎外部世界登上我们的发展之车,不过,既然是在非洲这片大陆上前进,司机只能是我们自己。近年来,也有非洲朋友讲,他们不喜欢“指手画脚的乘客”(back-seat driver)。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投资者是否会将非洲视为他们真正的家园,将非洲人视为同一群体的合作伙伴和邻居”,这对中国旅非企业家来说,的确是个挑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部分中国人对非洲的认识并不正确,至少也是“以己度人”过分,“推己及人”不足。
笔者参与过布莱尔非洲委员会2005年在非洲调研的工作,当时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参与者对其倡议的反应一般。我也读过尼日利亚某企业家对《下一个世界工厂》的书评,似乎并不认同中国方案是唯一的选择。孙辕在第7章里提到“自发式发展”的理念,不妨理解为,在经营和治理方面,没有“最好”的普适模式,却有
“更好”的互学方式。这就提醒本书的读者中,如有意到非洲参与其工业化进程者,不宜一厢情愿地指望非洲方面会“抄作业”,何况要想“共享”带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其成败完全取决于有无真正的“共商、共建”。
总之,作者在“结语”中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非洲人不仅会发展,而且会创造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式”。

舒展  
前驻厄立特里亚和卢旺达大使  
中国国家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非洲中心主任

图书目录

赞誉
推荐序
译者序
引言 从当前的世界工厂到下一个世界工厂 ?1
工厂是连接中国(现在的世界工厂)和非洲(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桥梁。2000年,中国的公司只在非洲进行了两项投资;而如今,它们每年要在非洲进行数百项的投资。
第一部分 现实
第1章 人的连锁反应 ?16
工业的发展不是自生的现象,而是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的连锁反应。这一变革必要的核心载体不是最重要的资本或者抽象的技术,而是人。
第2章 工厂的生、死与重生 ?31
那些在最坏的情况下幸存下来的人们对非洲制造业的未来更有信心,从他们的工厂里发出的嗡嗡声是证明非洲能够实现工业化最好的证据。他们相信这一点不是因为他们认为条件总是有利的,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在那些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的能力充满信心。
第3章 布料与服装,钢筋与钢板 ?49
今天,非洲工厂不再是利用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而在努力适应非洲当地的环境,不断地对诸多因素(从宏观经济到个人层面)做出反应。
第4章 冒险 ?67
在这种冒险甚至危险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像中国的企业家们一样不断向前发展。他们理解这种逆境并接受命运的跌宕起伏。
第二部分 可能性
第5章 流水线 ?88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真的很难。在一个美国人痛惜底特律的衰落和政治家们反对可能将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转移到国外的贸易协议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将工厂的工作浪漫化。虽然传统的工厂工作(在装配线上一次又一次地执行相同的动作)不需要很高的受教育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很容易。
第6章 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108
像自然和扎芙夫人的商业伙伴一样的中国人,不仅用他们的钱投资,而且也对非洲付出了真心,那么就需要有放手一搏和信任的勇气。
第7章 “足够好”的治理 ?129
在我放弃让肯尼亚的机构支持我们的项目很久之后,被我们说服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公司中航国际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推动新的培训工人的方式。在遇到TSC这一阻碍后出现的各种方案中,肯尼亚技术培训师学院的想法被证明是可行的。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航国际决定与肯尼亚主要的职业教师培训机构合作,全面改进其设备和课程。
第8章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里就可以做到” ?152
中国企业习惯于在中国做生意,相比于在英国做生意,在中国做生意的方式与在埃塞俄比亚做生意的方式更类似。中国企业也倾向于为非洲消费者提供更互补的产品组合,以及开展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业务,这对非洲来说是更合适的。
结语 摸着石头过河 ?172
本书中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人将自己定义为对“发展”有利的人。总的来说,他们不是世界的领导人、经济学家、慈善家、援助工作者,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主要职业是帮助那些处境不是那么好的人的群体。相反,他们是企业家、经理、流水线上的工人、攀登者和梦想家。他们追求利润,有时慷慨,但不免利己,有时有先见之明,但考虑的往往不够长远。他们和我们其他所有人一样是不完美的,现在他们正处于工业化湍流的中央,摸着石头过河。
致谢 180
注释 183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格伦·里夫金(Glenn Rifkin) 著
作者: [美]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著
作者: [日]佐藤悌二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