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码/设计

视觉繁美:信息可视化方法与案例解析
作者 : (美)Manuel Lima 著
译者 : 杜明翰 陈楚君 译
出版日期 : 2013-08-26
ISBN : 978-7-111-42077-4
定价 : 7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49
开本 : 16
原书名 : Visual Complexity: Mapping Patterns of Information
原出版社: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信息可视化主要用于呈现并解释复杂数据,并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模式。本书从古代人们对数据进行表达的方式开始,介绍了信息呈现的演变过程,逐步深入到现在面对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如何对信息可视化进行的各种尝试,总结了当代信息可视化的模型,并展示了上百幅著名信息图作品。本书图片丰富、唯美、经典;内容广博、深刻、生动,揭示了信息可视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是信息可视化的宝典。
全书共分七章,第1章“生命之树”,介绍古代树状分类方式的历史与利弊。第2章“从树状到网状”描绘了一个网络化时代的特点,结合城市规划、信息整理以及大脑图示等案例,说明网状模型将逐步取代树状模型。第3章“剖析网状模型”深入分析网状模型及其设计原理,简要介绍了主要的网状图设计奠基人以及早期的重要作品,总结归纳了一些优化的创作方法。第4章“万物相连”将网状内容可视化分为十四个类别,结合大量案例进行讨论,从博客圈的视觉化呈现到恐怖分子的分布图,揭示当今世界复杂而迷人的内在关联。第5章“视觉新语言”根据相似的视觉元素及构造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状内容可视化领域中新的表示法。第6章“复杂之美”探讨复杂网状系统的本质,先分析了复杂性与秩序的关系,然后结合案例探讨一种原始艺术的形式如何以网状形式焕发新生。第7章“展望未来”对信息可视化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了由信息可视化揭示的一些社会问题,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图书特色

前勒口
作者简介
Manuel Lima?世界顶级信息可视化的布道者,他建立的网站VisualComplexity.com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图库之一。他曾任微软必应产品用户体验部的高级设计主管,是Royal Society of Arts 会员,被美国Creativity杂志评为“2009年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50个人物”。他经常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大会上演讲, 如TED、Lift、OFFF、Reboot、VizThink、IxDA Interaction等,还在各类高校或企业举办讲座,如Royal College of Art、NYU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ENSAD Paris、University of Amsterdam、MediaLab Prado Madrid等。
译者简介
杜明翰?曾求学于丹麦哥本哈根和上海同济,敲着代码、画着图也开着咖啡厅,更愿意是一个会创造的desigineer(designer+engineer)。现于创新工场专注体验设计与产品咨询。沉迷于服务设计、产品设计、媒体艺术等。个人网站:minghan.me。
陈楚君?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信息设计在读研究生,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毕业。做过实习记者、媒体策划,多次为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做设计和翻译。感兴趣的领域包括信息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教育和社会创新等。个人网站:joychen.info。

封面
世界顶级信息可视化布道者力作,系统总结了可视化图形的抽象类型,并收集了可视化图形的翘楚之作。
精彩斑斓、引人入胜的可视化作品将引领读者以全新视角审视世界,是信息可视化的经典宝库。

封底
如今人类解读信息的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产生的速度。如何在复杂的数据网络中寻找规律和关联,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近年来,设计师、研究员和科学家开始投入到信息可视化领域,综合使用色彩、符号、图形、算法和交互形式等创新手法来表现和优化杂乱无章的数据,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上百幅可视化领域先锋创作者的信息图作品,从社交网站好友的关系图谱到细胞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图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视觉繁美》为我们展现了艺术、设计与科学三个领域如何相互交融。其中既有略显稚嫩的信息图,也不乏意味深远、视觉精美的佳作。书中的信息图引人入胜,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无限可能性。
—《纽约时报》书评

《视觉繁美》中的画片包括从中世纪挂毯之中的家谱到分形图,展示了设计师如何把复杂模式转变为引人注目的艺术作品。
—《连线》杂志书评

上架指导

计算机\程序设计

封底文字

如今人类解读信息的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产生信息的速度。如何在复杂的数据网络中寻找规律和关联,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其中一个重大挑战。近年来,设计师、研究员和科学家开始投入到信息可视化领域,综合使用色彩、符号、图形、算法和交互形式等创新手法来表现和优化杂乱无章的数据,从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上百幅可视化领域先锋创作者的信息图作品,从社交网站好友的关系图谱到细胞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图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视觉繁美》为我们展现了艺术、设计与科学三个领域如何相互交融。其中既有略显稚嫩的信息图,也不乏意味深远、视觉精美的佳作。书中的信息图引人入胜,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无限可能性。
——《纽约时报》书评论

从中世纪挂毯之中的家谱到分形图背后的数学原理,《视觉繁美》的作者展示了设计师如何把复杂模式转变为引人注目的艺术作品。
——《连线》杂志书评

作者简介

(美)Manuel Lima 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杜明翰 陈楚君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这本十万多字、近三百页的书,是两个人跨十二个时区,历时六个月完成的。翻译的内容是当代的热点:大数据和可视化;翻译的过程和方式也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远距离协作。两位译者,一位在创业公司任设计师,一位在大洋彼岸攻读硕士学位,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翻译,虽然难关重重,但初生牛犊不怕虎,见招拆招就是,且听二位讲述翻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明翰:翻译一本书要下功夫,字字斟酌,马虎不得。虽然翻译经验并不丰富,但我一直记着“译者就是半个老师”这句话以自我督促,反复推敲用词。遇到生词或者新术语,就一路Google、维基、知乎、Quora各处检索。常常为了查一个词,点开几十个网页追根溯源,有时要看论文,有时要看一整本书……也正是经历了读者到译者的身份转变,才更加体会好的译文对于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如果说译文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那么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好修桥筑桥的工作。
  楚君:同意!我要补充的一点是,不仅要掌握“修桥筑桥”的技能,还要学会建不同的“桥”—能够翻译不同学科的知识。这本书对于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各种生词,从第1章“生命之树”始,就不断遇到各种从来没有见过、网上似乎也无从查找的专业术语、人名、地名。每一章都涉及不同的学科,从哲学、数学、生物学、制图学,到神经科学、复杂理论、新艺术流派等等。翻译确实是一项很耗时间的工作,敲下一百个字固然不难,难的是要保证这一百个字都是准确的。这就需要查资料、查词典,或者问不同专业的人。翻译的过程也就变成了在不同学科之间摸索、自学的过程。最难忘的经历是第1章中的一些拉丁文片段,是一位哲学专业的同学一个字一个字地给我解释,然后得出的译文。
  明翰:这本书另外一个特点是很新,其中涉及网络科学、信息可视化等新兴学科,有许多新语汇都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明确定义和译名的,所以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拓自己视野的过程。
  这本书以图片为主,第4章和第5章的主体都是信息图。这些信息图的信息量非常大,细究每个图背后都是一串故事,一个甚至几个团队协作的成果。这本书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对网络可视化领域的介绍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案例分析,而是深入解释了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树状思维和网状思维的探讨:树状思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方式,深刻影响人类发展进程和社会的组织方式。另一方面,随着人类逐步深入探索混沌的奥秘、更为复杂的系统,网络化的思维方式逐渐开始成为主导。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是值得当代人思考的大命题。这本书从数据可视化的角度给出了很独特的见解。
  楚君:其实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是挺疑惑的—明明网上就有完整的作品集了,而且每个作品里都提供了超链接,浏览的人能够直接看到不同可视化项目的原图,为什么还需要出一本书介绍?当真正开始翻译之后就发现,书里最重要的是诠释何谓网络思维以及概括当今信息可视化领域的发展方向。
  书里一再提及的网络思维、块茎理论是区别于传统树状模型的思考方式,强调去中心、扁平化,在作者看来,是适应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思维方式,而且也是人类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思想指导。书中按照不同的主题对世界各地可视化作品进行介绍,呈现了当代信息可视化领域的关注热点,也揭示了信息可视化的潜力。信息可视化,或者书中集中探讨的网络可视化,不只是将信息变成好看的图形呈现,而是通过可视化发现数据中隐含的关联,从而用于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引 言
第1章 生命之树 ............................................................1
1.1 神圣的树 ........................................................1
1.2 智慧之树 ........................................................4
1.2.1 早期先锋 ............................................6
1.2.2 百科全书 ..........................................1
11.3 一个时代的终结 ..........................................19
第2章 从树状到网状 .................................................21
2.1 城市规划 ......................................................23
2.2 神经学的世界 ..............................................26
2.3 无处不在的数据 ..........................................31
2.4 社会协作 ......................................................34
2.5 信息的分类 ..................................................37
2.6 自然的秩序 ..................................................40
2.7 网络思维 ......................................................44
第3章 剖析网络模型 .................................................49
3.1 网络科学的诞生 ..........................................49
3.2 心理地图 ......................................................51
3.3 绘制网络图 ..................................................54
3.4 网络可视化的基本原则 ..............................56
3.4.1 始于发问 ..........................................56
3.4.2 寻找关联性 ......................................57
3.4.3 实现多因素分析 ..............................57
3.4.4 考虑时间 ..........................................58
3.4.5 丰富词汇 ..........................................60
3.4.6 呈现分组 ..........................................62
3.4.7 放大比例 ..........................................65
3.4.8 管理细节 ..........................................66
3.4.9 原则之外 ..........................................68
第4章 万物相连 .........................................................71
4.1 博客圈 ..........................................................71
4.2 引用 ..............................................................76
4.3 Del.icio.us .......................................................80
4.4 捐赠 ..............................................................84
4.5 电子邮件 ......................................................88
4.6 互联网 ..........................................................92
4.7 文学作品 ......................................................96
4.8 音乐 ............................................................102
4.9 新闻 ............................................................106
4.10 蛋白质 ......................................................112
4.11 恐怖组织分析 ..........................................116
4.12 轨迹 ..........................................................120
4.13 Twitter.........................................................124
4.14 维基百科 ..................................................128
第5章 视觉新语言 ...................................................133
5.1 弧线图 ........................................................134
5.2 区域分组图 ................................................138
5.3 中心爆炸图 ................................................142
5.4 中心环图 ....................................................146
5.5 环球型图 ....................................................150
5.6 环相接图 ....................................................154
5.7 椭圆内爆图 ................................................158
5.8 流图 ............................................................162
5.9 块茎图 ........................................................166
5.10 辐状会聚图 ..............................................170
5.11 辐状内爆图 ..............................................174
5.12 分支图 ......................................................178
5.13 比例大小圆形图 ......................................182
5.14 分段辐状会聚图 ......................................186
5.15 球形图 ......................................................190
第6章 复杂之美 .......................................................195
6.1 整体论 ........................................................195
6.2 复杂性编码 ................................................197
6.3 有秩序的复杂性 ........................................200
6.4 网络主义 ....................................................204
第7章 展望未来 .......................................................217
7.1 从数据中认识世界 ....................................218
7.2 普适可视化的兴衰 ....................................220
7.3 回顾控制论:走向集体智慧新纪元 ........223
7.4 对生态环境的可视化反思 .......................226
参考文献...................................22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姚敏 等
作者: 董鲁平 韩祖德 古燕莹 等
作者: [美] 保劳格·哈沃达尔(Parag Havaldar),杰拉德·梅迪奥尼(G·rard Medioni)著
作者: 彭波 孙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