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
作者 : 吴晓波 齐羽 高钰 白云峰 著
出版日期 : 2013-06-27
ISBN : 978-7-111-42863-3
适用人群 : 工程管理、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工业经济专业
定价 : 4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4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运用系统理论研究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从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角度探求了中国基本国情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的动态升级视角给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与参考,覆盖面广、意义深远。本书严谨扎实、独辟蹊径地讨论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独创性强,论证严密周详,写作清晰易读,可供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实践者、有关领域学者、高校大学生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与参考。

图书特色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
Th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吴晓波 齐羽 高钰 白云峰 著

封底:
本书运用系统理论研究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从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角度探求了中国情境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的动态升级视角给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与参考,覆盖面广、意义深远。针对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多学科性,综合运用战略理论、全球化创新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全球制造网络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先进制造模式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率先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先进制造业”的确切概念体系,并形成了从“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向“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先进制造模式转型的清晰战略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学习与追赶、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产业政策与支持体系三个层面展开先进制造业战略设计,提出了“后二次创新”、非线性创新范式转换、“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融合、内外源结合创新、自主构建全球制造网络、发展开放集群网络等战略思想。
本书的理论独创性强,论证严密周详,行文清晰易懂,可供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实践者、有关领域学者、高校大学生和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与参考。 

前:
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1986年于国家林业部及浙江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任助理工程师;1989年获浙江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后任职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EMBA教育中心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1996年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IT)博士后,1996~1997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2000~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4、2006年连续二届被评为浙江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制造与管理研究中心创始成员(Found Member)。2005年创建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任中方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专著、译著10余部。多年来从事以创新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科学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初基于全球化背景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了“二次创新”管理理论体系,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与技术追赶的动态规律与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后:
齐 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与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战略管理、先进制造、创新网络等,主持本领域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4篇为EI期刊论文。曾获全国“挑战杯”学术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台办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获得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高 钰,2013年6月获浙江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已在该领域发表多篇EI收录论文。2007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会计与金融硕士学位,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研究院深造。

白云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与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集群网络。浙江大学“求是强鹰”项目学员,曾两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图书前言

作为国家硬实力的发展基础,制造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根本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的先进代表,先进制造业则是引领制造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其发展内在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社科规划办确立“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08AJY036)迎合了时代发展需要,具有战略前瞻性。从国际视角看,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如全球制造网络等组织形态的兴起已对国际分工体系产生重大影响。近十余年来,在美国的引领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21世纪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无疑,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包括基于国家中长期战略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选择、微观企业主体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要实现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先进制造技术、企业微观治理机制、产业组织结构和国家战略政策的有效匹配,最大限度地提升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发挥国家创新系统的作用。
  当前,制造业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创新水平、全要素生产率、高附加值制造品的国际占有率等指标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很大压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创新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战略选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尽管年均增速高达15%,但“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路径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如在增长贡献度中,3/4依赖要素投入,仅1/4依靠效益提升获取,与发达国家50%以上依靠效益提升获取,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先进制造业要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战略,必须在今后20年紧紧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产业融合与制度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追赶与跨越。
  本书紧扣制造业全球化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围绕我国先进制造业经由“创新、追赶、跨越”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路径,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概念内涵、特征维度、发展路径做出系统的界定和解释。在系统把握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涵、特征、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实现向更高阶段跨越的战略方向与转型升级中的主要瓶颈;通过对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的分析和比较借鉴,提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要素、能力,及其构成的支撑体系。进而,本书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给出了以下基本判断和主要发展思路。
  第一,找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与实现路径。“先进制造业”是在自主创新与高技术引领下,实现从“一低两高”(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型的传统制造业向“一高两低”(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型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为目标,集中体现知识要素密集、装备与工艺先进、网络协同能力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的可持续制造业发展模式。其“先进性”体现为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制造模式的先进性和制造组织的先进性三个层次,具有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绿色化、知识化等特征。因此,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追赶与跨越必须在技术创新、模式优化、组织变革上形成系统的战略,提升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绿色化、知识化等先进制造业维度的发展高度与能力水平。
  第二,实现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根本转换。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处于从传统发展阶段向创新驱动的制造业高级化发展阶段转型之际,要实现先进制造业从追赶到跨越的历史跃变,必须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发展路径的根本转换。本书以创新范式的转换作为破题的切入口,总结提出了从“二次创新”范式向自主创新驱动的“一次创新”范式转换的战略路径。即,推动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基于引进技术的“创造性模仿”为基点的模式,向以“自主创新”为内核的探索性创新模式为基点的战略转型。牵引和实现先进制造业在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发展能力的整体性战略跨越。而这样的创新范式转换,是在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化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我国先进制造向更高层次、更深广度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跨越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有效推动先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引导我国先进制造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与产业结构长期形成的要素投入型路径依赖密切相关。而当前思潮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存在一定误区,表现为一些地区片面、割裂地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退二进三”,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要科学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转换发展思路,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握战略与政策导向,科学地处理好跨产业价值链的联动升级关系。同时,通过产业组织变革、创新主导范式变革、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等战略措施,系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第四,系统完善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先进制造业覆盖的范围广,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技术群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  不齐,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极大,这对有效的政策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具有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必须从战略上引导要素科学投入、保障发展过程有机协调、实现国家与区域有机联动的角度出发,重点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普遍、共性的问题和长期性、结构性的问题,使政策设计与“创新、追赶、跨越”的战略保持有效耦合,从而减少政策调控的中长期波动与阻力,提高政策惠及的行业、区域、主体对政策本身的认同感与贯彻落实政策的意愿。
  本研究历经三年,课题组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条逻辑主线,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层面提出了支撑我国先进制造业创新、追赶和跨越的战略体系设计。在此期间,经历了全球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也经历了国内经济环境的许多质变,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果中广泛地吸收国内外关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最新理论观点,认真地坚持扎根调研获取产业发展演化特征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企业微观治理深层次规律的新鲜启迪,对项目研究结构和内容及时地更新和调整,使得项目研究的基础更加扎实,更接近时代发展的前沿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脉动规律。同时,本书的研究得到了众多企业和政府、研究机关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果中,广泛地消化并吸收政府、学界、企业界专家同仁反馈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不断凝练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核与内在逻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深耕重点研究领域,在拓宽项目研究的国际视野和现代视野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的现实性和有效性,以扎根中国情境,推动研究成果更密切地联系中国国情,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最后,本研究着重从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角度探求中国国情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一种新努力和尝试,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动态升级的视角给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实践者、有关学者、高校大学生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参考。

作 者
2013年1月于启真湖畔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书名: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

作者署名:吴晓波 齐羽 高钰 白云峰 著


封底文字:
本书运用系统理论研究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从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角度探求了中国情境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的动态升级视角给相关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见解与参考,覆盖面广、意义深远。针对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多学科性,综合运用战略理论、全球化创新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全球制造网络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先进制造模式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率先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先进制造业”的确切概念体系,并形成了从“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制造业模式向“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的先进制造模式转型的清晰战略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学习与追赶、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产业政策与支持体系三个层面展开先进制造业战略设计,提出了“后二次创新”、非线性创新范式转换、“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融合、内外源结合创新、自主构建全球制造网络、发展开放集群网络等战略思想。
本书的理论独创性强,论证严密周详,行文清晰易懂,可供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实践者、有关领域学者、高校大学生和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阅读与参考。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先进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定位
第一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  / 1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环境  / 1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阶段、现状与趋势  / 5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 12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逻辑  / 18
第二章 先进制造业的概念与特征  / 24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的概念  / 24
第二节 先进制造业的特征  / 28
第三章 国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经验  / 33
第一节 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33
第二节 欧洲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45
第三节 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50
第四节 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 58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势与主要瓶颈  / 64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 64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战略机遇  / 69
第三节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 83
第二篇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学习与追赶
第五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学习与追赶模式  / 93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背景  / 93
第二节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学习与追赶模式概述  / 102
第六章 基于全球制造网络的高附加值制造追赶模式  / 137
第一节 全球制造网络  / 138
第二节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于DMS的全球制造网络整合  / 155
第七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学习与追赶的对策措施  / 184
第一节 转型升级时期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 184
第二节 全球化网络中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对策  / 186
第三篇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第八章 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战略与路径  / 192
第一节 加快向“制造实验室”和“世界名牌”战略转型  / 192
第二节 加快向智慧型集约制造模式转型  / 195
第三节 加快向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的网络结构转型  / 198
第九章 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创新驱动战略措施  / 205
第一节 推行“结构性—模块化”主导的非线性创新范式  / 206
第二节 推行“内外源结合”的网络化开放创新战略  / 211
第三节 推进技术创业战略,打通技术创新产业化的路径阻隔  / 229
第十章 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组织升级战略措施  / 235
第一节 发展模块化制造集群网络,提高产业组织敏捷化水平  / 236
第二节 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载体,推动集群网络可持续发展  / 239
第三节 扭转被动参与全球分工角色,构建自主性全球化网络  / 242
第四节 典型案例研究  / 245
第十一章 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主要模式  / 258
第一节 以信息化、模块化为突破口,推广CIMS等先进制造模式  / 259
第二节 以全球供应链整合为着力点,推广全球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 262
第三节 以知识地图、技术路线图为工具,整合制造业创新要素  / 264
第四节 以产业链绿色循环模式为导向,推动制造业绿色化  / 266
第四篇 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支撑体系
第十二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要素投入与产出激励政策  / 272
第一节 推进向先进制造转型升级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 272
第二节 支持先进制造业创新工程的配套机制建设  / 274
第三节 推动制造业全球化工程的人才支撑建设  / 275
第四节 完善“设计—制造—服务”融合的结构引导政策  / 277
第五节 强化制造业绿色化的要素投入与市场扶持政策  / 279
第十三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协调政策   / 281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过程协调政策  / 282
第二节 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协调政策  / 286
第三节 加快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的过程协调政策  / 288
第十四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  / 291
第一节 加快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网络整合机制  / 292
第二节 加快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推动科技经济园区向创新集群转型  / 297
第五篇 战略观点精华篇
第十五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战略问题  / 306
第十六章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路径与模式  / 309
第十七章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312
参考文献  / 31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小阿瑟A.汤普森(Arthur A.Thompson)亚拉巴马州立大学 玛格丽特A.彼得拉夫(Margaret A.Peteraf)达特茅斯学院 约翰E.甘布尔(John E.Gamble)南亚拉巴马州立大学 A.J.斯特里克兰三世(A.J.Strickland)亚拉巴马州立大学 (著)
作者: (美)罗杰·法米萨诺
作者: (美)罗伯特 A.伯格曼(Robert A.Burgelman)等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杰弗里·摩尔(Geoffrey A. Moore) 著
作者: 杰弗里A.穆尔
作者: Allen Morrison Paul W.Beamish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