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英文双语珍藏版)
作者 :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著许是祥 译   那国毅 审订
丛书名 : 德鲁克管理经典
出版日期 : 2009-09-15
ISBN : 978-7-111-28070-5
定价 : 40.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307
开本 : 16
原书名 :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观念:
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如此,一群平凡的人,就做出不平凡的事。
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个特征:
  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3、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作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作哪些贡献?为了达成整体目标,我如何激励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目标在于提高整体的绩效。
  4、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他能敏锐地感觉到为一个关键职务选用人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知道,还没有人能永无过失。他知道人无完人。即使是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点。他关心的是一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致力于充分集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优势达成组织的目标。
  5、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6、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图书特色

知识工作者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书
终生受用的案头必读书
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崛起盛世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而改革开放恰恰是从国家、企业的管理开始;但引发管理思考的,是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当年)学管理,胡耀邦同志号召干部学习的,正是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正像朱  基同志所说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潜在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其意义有如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蒙作用”。
—— 杨沛霆
《中外管理》杂志总编
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 张瑞敏
海尔集团
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历史渊源。
——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
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领域的贡献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注释,但是对于中国的管理者来说,他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可以变得卓有成效;因为德鲁克先生,管理者释放了自己的价值。
——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书前言

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与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要做到卓有成效,仅靠天资聪明、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不够的。要使你的工作卓有成效,还必须要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实际上相当简单,那就是亲自实践。它们包括本书中提到并加以讨论的一些实际做法,不过这些做法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45年的咨询生涯中,我与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组织中的大量管理者打过交道,有企业界、政府机构、工会、医院、大学及社区服务机构;有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管理者,但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所有那些想努力让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人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无论他们是负责他人和自己绩效的管理者,还是仅仅对自己绩效负责的专业工作者。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了多少才智和知识,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然而,我们习以为常的是,至今为止我们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不够。组织机构——不管是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工会、大医院还是大学,毕竟都是全新的。一个世纪前,除了偶尔去当地的邮局寄一封信,几乎没有人与这类组织接触过。管理者的工作是否有效那只是企业内部的事。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关注管理者的成效,或者说对众多管理者缺乏成效感到忧虑。但是,现在的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的人,可能都会在某个组织中工作一辈子。在所有发达国家,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由各种组织构成的社会。个人的成效越来越取决于其在组织中的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是否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现代社会及其运转的成效,也许还包括其生存的能力,也越来越取决于各类组织中管理者的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迅速成为社会的一项关键资源,而能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个人获得成功的主要标志,对于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和处于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人们都是如此。

彼得·德鲁克
1985年元旦于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

作者简介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著许是祥 译   那国毅 审订:彼得·德鲁克1909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生以教书、著书、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推荐序

推荐序一The Effective Executive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推荐序二The Effective Executive《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那时管理类书籍少之又少,不记得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本书。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
由此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而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以下是我的切身体会:
首先,企业的管理必须有效,否则企业无法生存。
记得第一次读德鲁克的书时,给我冲击最大的一句话就是“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对这句话当时很费解,因为那时好工厂的标志就是要轰轰烈烈,要激动人心。但细细琢磨才体会出道理所在:那些“心中无数决心大”的誓师大会表面上是轰轰烈烈,但从本质上看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却没有任何帮助;那些在突发事件中表现英勇的人和事的确激动人心,但我们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对这些英雄人物大张旗鼓地表彰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建立避免发生这类突发事件的机制。
这使我们认识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当时我们根据企业的实际,创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其本人的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通过“日清”工作法的推行,使一个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的集体小厂不仅迅速扭转了亏损,而且提高了整体管理素质,解决了当时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无效无序的问题,这也使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其次,没有组织和个人在管理上相辅相成的有效性,就难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管理的有效性体现在速度上,因为是流通制约制造,速度至上,谁赢得了用户,谁就赢得了一切。依靠原有的组织体系已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必须要靠组织和个人以速度为前提,共同推进管理的有效性。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即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体现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在信息化时代为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在1998年开始了市场链流程再造,在组织再造上,就是变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为扁平化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以努力实现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零距离。而在人员的再造上,则是将管理人员变成SBU(策略事业单位),即每个管理者都是一个独立作战的经营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自主制定自己的市场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新的市场、新的需求。正如德鲁克所言,“总有人单独作战,无一部属,然而仍不失为管理者。”
目前市场链再造的探索引起世界许多商学院的兴趣,有的将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究其原因就是目前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化时代如何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问题。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仍面临许多难题,但方向应该是对的,因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组织与市场的割裂,个人只听命于内部上司,而不去面对外部用户的问题。现在要将组织与个人融为一体,组织要成为一个平台,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其自身价值。这就是德鲁克说的“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在组织外部”。
最后一点,管理者都应该学会有效性,这是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的必经之路。
企业需要有效的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如何能具备有效性呢?“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动力和压力。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在学习有效性上我的体会是,创新—求是—创新,在学习提高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学习有效性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海尔集团 推荐序三The Effective Executive
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经济学人》称他为“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教授于1909年出生于前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在维也纳度过其童年生涯后,即到德国和英国边工作边学习。1937年,因不习惯欧洲的“怀旧”政治气氛,他离欧赴美,终身以教学、著书和咨询为业。在美国,他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顾问,美国佛蒙特州本宁顿学院的政治和哲学教授,纽约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的社会科学克拉克讲座教授。德鲁克于1945年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咨询公司,自任董事长。他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公司的概念》(1946年)、《管理的实践》(1954年)、《管理:使命、责任、实务》(1973年)、《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年)等。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式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及睿智的才思,使其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园地。在此领域,他成就卓著。他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先驱,是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论著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传播,成为全世界管理者、学者奉为圭臬的经典。
德鲁克教授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于1966年由哈伯·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 Publishers)出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赢得了广大的读者。至今,该书已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在本书中,德鲁克认为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数量日益增多,并且知识工作者的成果通常要与其他人的成果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而管理者的作用日益凸现。但是判断管理者的标准并不是下属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对公司的影响。德鲁克将“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德鲁克先生进一步阐述和发展这一思想,提出了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依然在领导学研究中处于前沿。例如,最近有学者提出内部企业家理论,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要使组织内部每个员工都具有企业家精神。殊不知,这些最新思想在德鲁克先生几十年前的著作中早已体现。
本书的独到之处不仅仅是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有效的管理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德鲁克先生从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制。每种情况都会向他施加压力,将工作推向无效,使机构运作不灵:(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情况,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如今,德鲁克对管理者在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描述和相关建议,已成为经典,被到处引用。
德鲁克先生自称为“旁观者”。他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分析组织及组织管理的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其避免了一叶蔽目的狭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变化。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管理学家都难以企及的。
作为聆听德鲁克先生教诲的学生,我回国以后一直致力于传播德鲁克先生的学术思想。几年前,我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一书牵线搭桥,并即兴作序《德鲁克管理学说引进中国》。今天,德鲁克的著作在国内多次再版,我感到异常欣慰。但愿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次系统地引进德鲁克著作,能够让国内更多读者欣赏到大师的真知灼见。

赵曙明博士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推荐序四The Effective Executive虽然《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但是2002年哈伯·柯林斯出版社在出版《哈伯企业管理经典丛书》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地把它收了进来。这不仅说明了对这本书的需求依然旺盛,更说明了德鲁克在书中提出的管理理念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本书已经成了世界上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籍。德鲁克在书中提出的观点,近四十年来一直是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的指南。
管理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讲如何管理别人,但本书讲的却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正如德鲁克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本书是关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书。
本书一共分为七章。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在本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远远超出了我们一般理解的范畴。在当今的知识社会中,一个知识工作者也许并没有处于一个大企业或者一个大机构的最高管理层,但是他却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这样的知识工作者在我们的社会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德鲁克也称这些知识工作者为管理者。
德鲁克在本书的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不管一个管理者是在企业工作,还是在医院、在大学,或者是在部队工作,他必须首先要去“做正确的事”。做到卓有成效是知识工作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一种特殊技能。管理者能否做到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不是什么天才。只要管理者遵循一定的实践,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管理者不仅可以做到卓有成效,而且也必须做到卓有成效。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多样化的社会里,不仅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做到卓有成效,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者也必须要卓有成效。因为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组织,不论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何,这个组织的成功都依赖于组织的管理者的卓有成效。
管理者最缺乏的是时间。因此,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按照德鲁克在第2章中提出的管理时间的原则和方法,只要坚持做下来,就一定能够收到惊人的效果。
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须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管理者应该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而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与工作无关;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最必须做的事情;做事情要有优先顺序等关于如何做到卓有成效的具体方法和实践,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本书的最后两章是关于决策的。
决策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管理者能否做到卓有成效的关键。决策有哪些要素?决策过程是不是有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是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决策?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决策,什么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系统”或者规定出了问题,需要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人事决策有什么样的规则可循?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各有什么利弊?计算机能够代替决策吗?在最后两章中,德鲁克用大量的实际例子回答了所有这些问题,而且是比这多得多的关于决策的问题。比如说,人事决策,为什么有的决策非常成功,有的决策却是失败的;人事决策要注意哪几条原则。相信德鲁克在本书中根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原则,不仅对管理者,而且对所有渴望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都有莫大启示。
德鲁克的管理理念都着重于最后的结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不例外。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须最后体现在工作的结果上。这个结果,必须对组织有贡献,同时也要使个人能够得到发展。
德鲁克的管理理念,都必须落实到“实践”上来,因为管理是实践。管理者必须把学到的理念诉诸实践。因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机械工业出版社曾经在1999年出版英文版的《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这本书曾使不少中国读者受益匪浅。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又要翻译出版中文版的德鲁克系列著作,相信这些著作一定会给中国的广大读者和管理者带来更大的实实在在的价值。我们期待着这本书的出版,也期待着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更多的德鲁克著作。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张瑞敏)
推荐序三(赵曙明)
推荐序四(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前言PREFACE第1章Chapter 11 /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Effectiveness Can Be Learned / 133第2章Chapter 219 / 掌握自己的时间Know Thy Time / 155第3章Chapter 339 / 我能贡献什么What Can I Contribute / 180第4章Chapter 453 / 如何发挥人的长处Making Strength Productive / 197第5章Chapter 574 / 要事优先First Things First / 223第6章Chapter 684 / 决策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Decisionmaking / 235第7章Chapter 7105 / 有效的决策Effective Decisions / 261第8章Chapter 8122 /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Conclusion:Effectiveness Must
Be Learned / 28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皮永华,李卉妍
作者: 蒋国平 石书玲 主编
作者: 陈传明,周小虎
作者: 理查德 L.达夫特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
作者: 陈春花 赵海然 著
作者: [美]埃德加·沙因(Edgar H.Schein),[美]彼得·沙因(Peter A. Schein)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