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管理学

拯救人类的哲学
作者 : (日)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 (日)梅原猛(Takeshi UMEHARA)著
译者 : 曹岫云 译
出版日期 : 2015-09-30
ISBN : 978-7-111-51021-5
定价 : 5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79
开本 : 32
原书名 : 人類を救う哲学
原出版社: PHP研究所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一场经营与哲学的智慧对谈,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与日本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对谈人类文明的前途,包括永续经营的力量、心的管理、热情与创造、人类大爱与“利他之心”,发表了拯救人类的宣言。本书中的很多观点发人深省,让人回归谦逊的心态,正视事业和自然。

图书特色

梅原猛
日本哲学家。1925年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长于爱知县知多郡。
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毕业,曾担任立命馆大学教授,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教授,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并在1987~1995年担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代所长。现任该中心顾问。著作《被隐藏的十字架——法隆寺论》(新潮社)在1972年获第26届每日出版文化奖,著作《水底之歌:柿本人论》(上下卷,新潮社)在1974年获第一届大佛次郎奖,并在1999年获得文化勋章。由于是公认的权威学者,因此他的很多作品被誉为“梅原古代学”“梅原日本学”。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稻盛和夫官方网站
http://www.kyocera.com.cn/inamori/

成功秘密的智者之悟 经营与哲学的激荡
现状的担忧与关怀 未来的终极叩问与展望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羡林
著名学者

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石油枯竭,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灭亡吗?
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现代文明会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文明正确吗?
 从“欲望”转入“循环”
以“利他之心”为主课
无私的热情带来了成功
 顺着王道,堂堂正正活下去!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人类对食物、水、能源的消费在飞跃地增长,倍增的负荷,环境承担得起吗?人类欲望的膨胀招致资源的枯竭,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怎样来和环境共生共存?人类需要拯救吗?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
一位被誉为经营之圣,一位是著名哲学家,稻盛和夫和梅原猛,对环境问题抱有深刻的忧虑,稻盛先生甚至大声提倡,即使抑制经济增长也要解决环境问题。
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拯救人类的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就是“利他”。大家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出发,而不是无止境地追求基于欲望和利己之心的所谓经济增长,都来推崇“知足”的生活方式。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梅原先生在学术领域以及中国和全世界的先贤达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不证明了这一真理。
在对环境问题悲观思考、乐观应对的对话中,两位也将各自事业成功的秘密公之于众;在探讨建立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社会模式时,总结了日本江户时代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本书提出了基于欧盟经验的“世界联邦政府”的设想。《拯救人类的哲学》透露出的真知灼见,无不彰显两位长者的卓越见识和无私胸怀。

曹岫云
江苏无锡人。企业经营者。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京瓷阿美巴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两种文字出版。翻译稻盛和夫《活法》、《干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译最近六年来稻盛来华讲演所有文稿。

图书前言

稻盛和夫
作为一个工程师,作为一个经营者,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近代文明的由来,以及这个文明未来的走向乃至终点。
大约250年前,欧洲兴起了工业革命,以此为契机,近代文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基于人类禀赋中的好奇心和探求心,与此同时,人类具有的“希望更加富裕、更加便利”——这种不知餍足的欲望,也成为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把这种欲望作为引擎,发挥自身的智慧,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果是人类构筑了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但与此同时,人类又不得不面临地球环境和能源的问题。
然而,人类还在追求进一步的富裕,将无休止的欲望当作动力,持续不断地追求经济的增长。那么人类这种追求增长的模式,能够无限地持续下去吗?遵从这种模式,人类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吗?我心中时常抱着这样的疑问。
这时,我平素非常尊敬的哲学家梅原猛先生建议我一起去考察古代的埃及文明。由埃及学权威、沙伊巴大学校长吉村作治先生当向导,梅原夫妇、东京大学教授松井孝典夫妇、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安田喜宪夫妇一起同行。
“与这几位当代日本的知识精英同行,去探访5000年前辉煌的埃及文明遗迹,此乃不可再得的良机。”我毫不犹豫,决定夫妻俩一起参加。
这时,梅原先生又提出一项建议,希望以文明论为题同我展开对谈。尽管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力难胜任,但梅原先生是哲学家,在历史和考古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深厚,最有资格谈论有关文明的话题,听一听他的文明史观,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考虑到这一点,我接受了他的提议。
开头所提及的、长期以来我对近代文明所持有的疑问,在访问埃及之后愈加强烈了。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曾经如此繁荣的埃及文明崩溃了,只剩下遗迹,这是为什么?
“文明必然走向崩溃”——畅游在尼罗河上,这个念头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从埃及回国后,对谈即将展开。建筑在人的欲望,也就是本能和利己之心基础上的近代文明,在不太久远的将来,恐怕也难逃自我崩溃的命运,抱着这样一种近乎绝望的想法,我和梅原先生开始了对谈。
人类如果不肯遵照佛陀有关“知足”的教诲,节制自身的欲望,与地球这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切生命共存共生,回归朴实、有节制的生存方式,那么人类就会滑向自我灭亡的深渊。
不!人类或者已经开始在自我毁灭的坡道上滑行。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但我们又没有勇气来承认这个紧逼的事实。我和梅原先生两个人的声音虽小,却想为人类敲响警钟。
读者之中,可能有人认为,针对人类的前途,本书中将有许多悲观的论述。但是,我们绝不是悲观论者。我们是要怀着危机感,正确地认识现实,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进而怀抱希望,努力向前。也就是说,悲观处既要深入地思考,又要以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这就是我们的观点。
谦虚地反省迄今为止文明的发展过程,从今以后,大家都来推崇“知足”这种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就一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为此,首先要正视严峻的现实。
2008年秋,从美国次贷问题发端,金融风暴袭击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度降临。
危机的直接原因似乎是金融衍生产品使用过了头,但事情的本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失控的资本主义的暴走狂奔。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金融危机,正是上天为人类敲响的警钟。
人类现在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来和这个地球共生共存?这就必须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出发,而不是无止境地追求基于欲望和利己之心之上的所谓经济增长。
终结依靠欲望和利己之心发展至今的现代文明,构建基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的崭新的文明,让一切人类活动的动机,从欲望转变为利他,使21世纪成为历史性变革的新世纪。
通过本书,希望能唤起更多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我们的祈望。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成功秘密的智者之悟 经营与哲学的激荡
现状的担忧与关怀 未来的终极叩问与展望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羡林 著名学者

?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石油枯竭,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灭亡吗?
?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现代文明会不会重蹈覆辙?
?美国文明正确吗?
?从“欲望”转入“循环”
?以“利他之心”为主课
?无私的热情带来了成功
?顺着王道,堂堂正正活下去!

作者简介

(日)稻盛和夫(Kazuo INAMORI) (日)梅原猛(Takeshi UMEHARA)著: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曹岫云 译:暂无简介

译者序

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拯救人类的哲学》日文原版书刚刚问世,日本盛和塾本部事务局就给我寄来了一本。首先,《拯救人类的哲学》这个书名具有强烈的冲击性。人类怎么了?人类需要拯救吗?拯救人类的哲学是什么?我一口气读完了由日本“经营之圣”、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先生和日本文化大师、著名哲学家梅原猛先生两人对谈构成的这本著作。在阅读过程中,一种鲜见的紧迫感推动着我,令我决心尽快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让梅原和稻盛这两位睿智的长者对地球命运与人类文明的思考,包括他们深刻的忧虑、卓越的见识和无私的胸怀,传递给中国的读者,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思索和讨论。
梅原先生是稻盛先生所尊敬的、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著作颇丰,曾和稻盛先生共著《哲学的回归》和《谈新哲学》两书。稻盛先生赤手空拳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50年间从未亏损,甚至在萧条中也能持续发展。稻盛一贯强调,京瓷和KDDI的成功,绝不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技术或赶上了潮流,而是因为京瓷和KDDI具备了正确、明确的经营哲学,而且这种哲学为全体员工所共有。京瓷公司的社训是“敬天爱人”,京瓷的经营理念是“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50年来,稻盛先生和他的员工们坚持实践这一社训及理念。稻盛先生是通过光明大道实现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从稻盛先生成功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稻盛先生抑制私利私欲、“敬天爱人”的利他哲学不仅可供企业家们参考,而且值得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深思。
200多年前,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追求“更加富裕、更加便利”的欲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构筑了高度文明的近代社会。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又反过来助长了人类欲望的膨胀。而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破坏了环境,招致资源的枯竭,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最时髦的所谓金融技术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是这种欲望最新的表现。
现在的地球人口已超过70亿,是200年前的7倍;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而现有和新增人口的大部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有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权利,今后也会以经济的高增长率为目标。他们要消费的食品、水、能源等将有飞跃性的增长。而要求发达国家自动放弃富裕的生活也不现实。这么不断倍增的沉重的负荷,地球能承担得起吗?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依靠人类的智慧,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但曾经开发了“一个新石器时代”、被称为太阳能开发利用先驱的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幻想。
3000年灿烂的埃及文明的崩溃、400年绚丽的罗马文明的衰落,这些都是某个时期、某个局部的人类文明的消失。而在今日“地球村里”,如果人类不收敛自己的贪欲和傲慢,如果重蹈历史上文明消亡的覆辙,出现的将会是地球规模的文明崩溃,整个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既非杞人忧天,也非危言耸听。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乃至衰退,这是当今世界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使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而且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在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性,在将自然作为奴隶驱使的同时,人类逐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堕落为“欲望人”。
拯救人类的哲学就是要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这种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用四个字表达,就是“利他自利”,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利他”。
“利他”有各种层次,包括家庭、单位、地区、国家、国际范围内的“ 利他 ”,也包括人类对自然万物的“ 利他 ”。“ 利他 ”必须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他”在儒家就是“仁”,在基督教就“爱”,在佛教就是“慈悲”,“利他”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
“人只为己,天诛地灭”。一个自私自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的人,他的事业、人生不可能有长期持续的成功。而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顾社会,结果真的会天诛地灭。如果人的精神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无私)的热情,就能“人助天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梅原先生在学术领域,以及中国和全世界的先贤达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不证明了这一真理。
企业、国家、人类都是人的共同体。“人皆可以为尧舜”。只要把利他之心,即人本性中良心的一面、理性的一面、真善美的一面切实地发扬光大,人类就能分享有限的资源,互助合作,培育并保持优良的人性,缔造“精神发声的社会”,人类就能与地球万物和谐共生。
在探讨如何建立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社会模式时,本书还总结了日本江户时代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在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时,本书提出了基于欧盟经验的有关“世界联邦政府”的设想。这些分析中透露出的真知灼见,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思索、讨论和行动。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文明的崩溃开始了 //  001
高度的文明为何消失了 //  002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灭亡吗 //  003
石油枯竭,都市将变成废墟 //  004
为什么埃及文明持续了3000年 //  006
人类忘却了对自然的敬畏 //  007
太阳崇拜才是人类文明的原点 //  008
人一旦傲慢必定灭亡 //  013
太阳曾是日本思想的中心 //  014
30多年前着手的太阳能发电 //  017
“人造太阳”与“重归太阳的恩惠” //  019
所谓保护“国益”助长了傲慢之心 //  022
“进步史观”将人类变为欲望的奴隶 //  024
经济增长或已不再重要 //  026
“欲望的无限解放”是近代文明的本质 //  029
第2章 美国文明正确吗 //  033
由美国“强加的善” //  034
“自由”和“民主”不过是招牌 //  036
缺乏伦理的金融学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039
美国的国力已达极限 //  042
庞大的贫困阶层所爆发的不满 //  044
瞄准外资金融机构的理科学生 //  045
太多的人只想坐享其成 //  047
“圣经”到哪里去了 //  049
第3章 从“欲望”转入“循环” //  051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近代化 //  052
“明治”领导者卓越的洞察力 //  053
具有美好心灵的江户时代的日本人 //  053
“进步思想”反而增添了不知耻辱的人群 //  055
互助共生社会的消失 //  057
为什么应该重新评价江户时代 //  058
“入会权”是优良的共生规则 //  060
重评江户循环型社会的时候到了 //  063
向循环型社会学什么 //  064
“承蒙赐给”对谁而言 //  066
堕落的日本道德 //  066
“战时一代”责不容免 //  067
道德和教养要靠家长的强制性教育 //  069
把“循环”作为最大的价值 //  070
第4章 建立“世界联邦政府” //  075
启动核按钮的危险性 //  076
那些祈祷人类和平的人 //  078
将“不杀生”作为道德准则 //  079
EU可成为“世界联邦政府”的雏形 //  084
先由日中韩三国设立“亚洲联盟” //  086
最初三国达成一致很重要 //  089
谁来当议长国 //  089
人类靠争斗才能发展的观点已经过时 //  090
回归“以和为贵”的传统 //  091
坚持和平主义的民族才是勇敢的民族 //  094
第5章 以“利他之心”为主课 //  095
丢失了“慈悲”和“爱”的人类 //  096
赤裸裸的“欲望人” //  097
正确的从商之道 //  098
人的“心”和“体”表里一体 //  100
“心的管理”尤为重要 //  101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  102
欲望的膨胀使人忘记了“利他之心” //  103
教授庶民道德的《忠臣藏》和《男儿》 //  105
评论家为何推崇丑恶的作品 //  108
赞扬自然主义文学是错的 //  110
抑制浮躁、陶冶精神的古典音乐 //  112
表彰“隐善”的机制 //  113
第6章 思想闪光的力量 //  115
新的构想从何而来 //  116
从摔跤中获得新型陶瓷的灵感 //  116
遭受口诛笔伐、突破常识的学说 //  119
依据直觉的行动产生新技术 //  122
柿本人麻吕魂附我身吗 //  125
太阳能电池的成功源于思想的闪光 //  128
创造就是创建新的常识 //  129
因为欲罢不能而加入通信事业 //  130
持续不断地创造 //  133
第7章 无私的热情带来了成功 //  135
为什么大家公认必然失败的事业成功了 //  136
人有“自燃性”、“可燃性”和“不燃性” //  137
如水般冰凉的理性不可或缺 //  138
自如运用“互相矛盾的才能” //  139
过了80岁后想做的事 //  140
“南无,南无,谢谢” //  142
接收思想闪光的“无私的天线” //  143
无私的观念改变社会 //  145
我为什么能活到现在 //  146
不是“我活着”,而是“让我活着” //  147
一颗在天空中翱翔的心 //  148
不离天道的西乡隆盛 //  153
倒幕成功源于“天之声” //  154
未制止西南之役的“情义中人” //  155
日本人为什么喜爱楠木正成和西乡隆盛 //  156
恢复西乡隆盛的名誉只是时间问题 //  157
顺着王道,堂堂正正活下去 //  159
后记 //  160
译者简介 //  16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张英奎 孙军 姚水洪 等编著
作者: 罗珉
作者: 理查德.L.达夫特
作者: (美)查克·威廉姆斯(Chuck Williams) 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房西苑 周蓉翌 著
作者: (美)拉里·博西迪(Larry Bossidy)拉姆·查兰(Ram Charan) 查尔斯·伯克(Charles Burck)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