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工商管理>战略管理

人才战略:CEO如何排兵布阵赢在终局
作者 : 王成 著
出版日期 : 2020-07-10
ISBN : 978-7-111-65468-1
定价 : 8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77
开本 : 32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企业处于VUCA的动荡时代、ABCD的科技时代,面对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要求企业的CEO要精通人才战略和人才管理。本书正是一本写给CEO看的关于构建与实施人才战略的工具书。本书分为四个模块,共计八章,提出了包含终局思维、差异思维、体系思维、生态思维的人才战略4M模型,还阐述了一些公司的实践案例,为CEO提出了大量关于人才战略的建议。

图书特色

如何跨越战略和人才之间的鸿沟?
如何从战略终局推导人才布局?《人才战略》是CEO的必修课!

图书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为什么还要写一本人才管理方面的书?这类书已经汗牛充栋了!的确,市面上并不缺一本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书,但是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写给HR从业者看的,写给CEO(包括事业部业务领导人)读的实在太少了!我写这本《人才战略》,目标读者直指CEO!核心原因只有一个:CEO都应该精通人才战略和人才管理。
很遗憾的是,大部分CEO都是人才管理的门外汉。不过好消息是,大家都知道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到马云西湖摇舟吸引蔡崇信,各种关于人才重要意义的故事CEO已经烂熟于心。很多CEO已是求贤若渴,大家都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古训,深感体悟“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硬道理,因此这方面的内容我将不再赘述。
麦肯锡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才争夺战”(talent war)的概念。这已经过去20多年了,人才争夺战压根就没有停息过。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它变得更加激烈了,尤其对于正在开启国际化、进行战略升级、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研究,又恰逢VUCA(易变的(volatile)、不确定的(uncertain)、复杂的(complex)、模糊的(ambiguous))的动荡时代和ABCD(人工智能技术(AI)、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云技术(cloud)、大数据技术(big data))的科技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说。
本书的着眼点
那么,本书的着眼点在哪里呢?本书的着眼点来源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的一句话。1997年,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一位教授问任正非:“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答道:“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华为先后向诸多专业咨询公司取经问道,从领导力素质模型到华为大学训战体系,从干部管理体系到以奋斗者为本。任正非在人才管理这个话题上,并没有停留在那些古训和大道理上,而是在体系上求精进,在方法上求精干。因此,本书将着眼点放在CEO如何提升人才管理能力,以及CHO如何和CEO并肩作战构建密联战略的人才管理体系上!
在诸多老板或CEO中,谁是最懂人才管理的?在海外,当属通用电气(GE)原董事长杰克·韦尔奇,他把GE的人才盘点和企业大学打造成全球争相学习的最佳实践。在国内,当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和阿里巴巴(简称阿里)创始人马云。在人才这件事上,他们躬身入局,不搞以“声”作则。
任正非以科学家的工匠精神和人性大师的敏锐洞察力,打造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飞轮效应,让华为充满了组织活力。马云亲力亲为,构建了从战略盘点到人才盘点的运营体系,使阿里良将如潮。任正非把各部门一把手的责任定义为“布阵、点兵”,布阵就是组织发展,点兵就是人才的选用育留。马云将业务体系CEO的角色定义为“首席教育官”(chief education officer),在阿里统一战略和统一价值观上,马云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被尊为“马老师”。
本书不是一本仅喊喊口号的口水书,我将笔墨更多集中于方法论。思维理念很重要,可以落地的方法更重要,我最为担心的是CEO仅仅将人才管理停留在高大上的理念层面。
本书的论述重心
如何构建人才管理体系和如何提升人才管理能力涉及诸多模块,全面铺陈开来,必然让一本书显得粗笨,因此本书的论述重心放在了“战略引领、人才驱动”这八个字上!正如巴顿将军所讲:虽然战争离不开武器,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人。战略很重要,执行战略的人才更重要。在阿里,人才盘点排在战略盘点之前,阿里CEO张勇指出:先有人再有事,人不对事不对。基于此,本书的论述重心就是人才战略和公司战略如何保持一致性,战场和将才如何完美匹配。
无论是先人后事还是事在人为,卓越的CEO总是能做到“人/事合一”:他们深思未来的战略终局,更深思现在的人才布局;他们持续优化公司的业务组合,更持续优化公司的能力组合和人才组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是这样的,一手抓“以客户为中心”,一手抓“以奋斗者为本”,这就是“战略引领、人才驱动”的核心要义。
很多企业也完成了一份定数量、定标准、定岗位、定编制、定薪酬预算、定人才供给的“六定”版人力资源规划,遗憾的是在这里面很少能找到“真正的战略”,不过是一篇“规划八股文”而已。“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往往不过是“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而已。人们对人力资源规划报告里没有“战略”越来越习以为常,犹如鱼香肉丝里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这与很多HR经理人缺乏系统的战略学习和战略体悟有关。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的论述重心放在了“战略”上,让传统的人力资源规划变成真正的人才战略规划,让CHO和更多的HRBP深入地懂战略。此处的“懂战略”,不是懂所在企业或所在业务线的战略,而是跳出具体的个案战略,懂普遍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方法。唯此,CHO与HRBP才能和CEO坐在战略圆桌旁,围绕战略和战场,一起纵论沙场,一起点兵点将。
基于此,本书集公司战略和人才管理于一体,应该是CEO和CHO、业务负责人和HRBP同桌共读的一本书。我希望借力本书,让CEO和CHO能够趴在一个战壕里,在人才管理上有更多的统一语言,在战略管理上有更大的对话空间。
好消息是,一些懂战略的CHO已经脱颖而出,他们不仅懂HR也懂业务,开始成为战略支撑者、组织建设者和变革主导者。戴维·尤里奇(David Ulrich)最近的研究表明,CHO的职责和能力与日俱增,在CXO序列高管薪酬水平中CHO位居第三,仅次于CEO和首席运营官(COO)。
随着CHO的角色提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和CEO的相似度越来越高,一些CHO开始被提升为CEO。原汉高公司CEO、现阿迪达斯CEO卡斯帕·罗思德是一个从HR副总裁晋升为CEO的成功典范;通用汽车(GM)现任CEO玛丽·巴拉出身于通用汽车CHO,她正在推动GM进行史上最富有挑战的战略转型;在中国,红星美凯龙总裁谢坚、方正集团CEO谢克海、宁波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徐雪松、原TNT公司CEO徐水波都是从CHO升任CEO的代表。
本书的逻辑架构
我之所以能够把战略管理和人才管理统合在一起,源于我是一名战略咨询顾问,所创立的公司又是一家提供人才管理全面解决方案的公司,业务涵盖人才体系咨询、领导力培训以及在线学习云服务。左手战略专业,右手人才专业,将战略和人才进行密联一直是我的研究兴趣与咨询实践。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给企业高管讲课和做战略咨询,利用业余时间去管管公司和写写书。我在2010年写了《从培训到学习》一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又在2014年出版了《战略罗盘》(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来在2018年推出全新修订版。从2016年开始,我带领研究团队开始编写系列人才战略研究报告,陆续推出了《新兴业务的人才战略》《智能化转型下的人才战略》 《穿越产业转型期的人才战略》三本研究报告。
我在《战略罗盘》一书中构建了战略罗盘模型,即从规划视角、定位视角、能力视角和学习视角,深入探究四大战略问题:战略有与无、战略好与坏、战略实与虚、战略快与慢!我希望企业不是做到“有战略”,而是做到有一个“好战略”和“实战略”,让企业实现速胜、易胜,并拥有护城河而常胜;同时,常胜不会是恒胜,企业总要面对“时空转换”下的战略失灵和能力老化,唯有“快战略”才能让企业穿越周期、跨越转型从而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
战略罗盘模型和与之匹配的培训课程颇受好评,我在平安、华为、蒙牛等公司持续讲授战略罗盘模型。我也经常基于这个模型讲授人才战略,后来形成了一门单独课程“人才战略”。本书的逻辑架构源于战略罗盘模型,如图0-1所示。
我第一次讲这张图是在2015年,当时中国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请我去分享人才战略,我以此图展开讲授,颇受好评,后来我又到中信银行总行进行了几次分享。从此,我就以此图为框架,持续丰富内容、优化对应方法论,并将之定名为4M模型,即围绕战略罗盘的四大视角,对应人才战略的四大思维(mindset):终局思维、差异思维、体系思维和生态思维。
如前面所言,思维很重要,落地的方法更重要!人才战略4M模型并没有停留在四大思维上,而是沿着每一思维持续探询。我引用并自我构建出很多可以落地的操作方法,在此不逐一列举了,此处留白,希望大家去书中探询。

图0-1 人才战略4M模型:基于战略罗盘模型
哲学家歌德讲,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读到你的实践。

王成  
二○二○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上架指导

管理类

封底文字

众多CEO、人力资源专家击节叹赏
战略专家的人才管理著作,首次将战略和人才进行深度密联
没有人才支撑的发展战略是无本之木,没有战略引领的人才集合可能成为乌合之众。如何把战略和人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每一位企业家都要正视的问题。该书理论框架清晰,对人才战略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值得学习和收藏。
——沈伟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战略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副会长

大部分关于人才管理的书都是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写的,而这本是由战略管理专家写的,高度立刻不一般。这本书有战略高度,有鲜活案例,有管理启发。我对王成的印象是爱读书重思考,接地气善实践,他的书颇值一读。
——马浩  著名战略大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战略学教授

在VUCA时代,领导者更需要把人才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人才战略和人才管理才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王成先生的《人才战略》非常及时,有针对性和实操性,所有致力于组织发展的领导者都应该认真学习。
——杨百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

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护城河,我一直提倡人才为先。我听过王成的“战略罗盘”课程,他讲得很精彩,颇有启发。本书提出的4M模型和战略罗盘模型同源,相信更能启迪思维,值得企业家学习。
——林传辉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者简介

王成 著:待作者补充

推荐序

推荐序一
扎硬寨,打呆仗,成就他人
卢伟冰
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
我与王成有许多交集,我俩是中欧全球CEO班同学,我读过几遍他写的《战略罗盘》,请他做过战略咨询,他也来小米为公司高管讲过战略课程,颇受好评。我戏称他为“中国战略第一风水先生”,调侃他“谁家战略出了问题,拿着罗盘转一转就可以了”。王成常年游走在诸多知名企业间,或咨询或讲课,深入企业一线经营实践,同时又能抽身远观,进行理论思考和总结。利用疫情空档,他写完了《人才战略》一书,我先睹为快,此书秉承了《战略罗盘》一书的特点,既有具冲击力的洞察,又有体系性的方法。
我在带领经营团队时常讲“扎硬寨,打呆仗”,立足长远保持战略耐性,久久为功,步步为营。这个非常契合王成提炼的人才战略的“终局思维和体系思维”,即从战略终局看人才布局,点兵点将、排兵布阵,有机统合战略管理体系和人才管理体系,以使人才的战斗力最大化。
我也非常强调“守正出奇”,这个非常契合3H模型,要布局和厘清成熟业务、成长业务和新兴业务,“守正”能够有今天和明天,“出奇”才能保证有后天。不同业务所需的领军人才大相径庭,成熟业务的领军人才要带着“显微镜”,而新兴业务的领军人才要拿着“望远镜”。企业要做好长中短期的业务结构,也要懂得区分人才结构。以人才的蔚然成林,推动经营的持续增长;以经营的持续增长,为人才充分释放事业机会和成长机会,进而实现组织的终极意义,赋能于人和成就他人。
这就是我的经营理念:战略牵引业务,业务牵引组织,组织牵引人才,最终走向企业和人的共生大赢。这与本书的中心思想“战略引领、人才驱动”高度一致。雷军一句“不以运营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点醒了万千企业家,他在创业初期将80%的时间用于找寻人才,坚持“企业要用最优秀的人才,在核心人才上面,一定要不惜血本地去找”。上市后,小米更是加速在业务和人才两条线上进行未来布局,在战略岗位上配置了顶尖人才。
关于小米战略和小米人才的故事还有许多,人才战略4M模型给我带来了更多启发。总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出版,《人才战略》是为数不多真正站在CEO视角思考的人才图书,强烈推荐各位企业高管阅读。

  

推荐序二
企业即人
谢坚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总裁
我作为王成多年的好友,在看了他的新书《人才战略》后,不假思索地答应为他写推荐序。我有阅读的习惯,20年如一日,每天保持阅读,读过的书很多,这本书很大的魅力就在于立意宏观、洞见微观。这本书站在CEO的高度,宏观展现企业战略的“发生与结果”,又在微观上强调“过程与变化”中人才战略布局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致力于中国家居业的美学发展,把经营艺术化的红星美凯龙,也在不断尝试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尝试将管理艺术化,《人才战略》就是一本关于当代人才管理艺术的必修读物。
读完《人才战略》,我对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过的“企业即人”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企业应将关注焦点扩大到战略S曲线之外,管理好一条看不见的隐藏曲线——人才S曲线。公司不仅是“业务组合”,更是“能力组合”和“人才组合”,为了未来的成功,要提前布局与新业务匹配的人才。
《人才战略》围绕着“战略引领、人才驱动”这八个字,基于4M模型,构建出了很多务实落地的方法论,并援引各个领域的标杆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论述,从互联网行业的奈飞(Netflix)和今日头条,到高科技行业的华为和苹果,再到传统服务业的顺丰快递和永辉超市。这些例子正如《孙子兵法》中说的:“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只有拥有不同的业务组合,打出不同的人才战略组合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战愈勇,生生不息。
宋代大家司马光曾曰:“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这就是《人才战略》要告诉我们的,造人先于造物,CEO的关键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从终局看布局。从未来战略和核心竞争力中识别出战略性A类岗位群,再为这些战略性岗位群配置A类人才,给予A类激励,推动他们创造A类绩效,王成所提倡的4A人才方法论,始于战略,终于战略,能够有效助力企业打造竞争护城河,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
《人才战略》这本书充满了诸多类似4A模型的方法,简单实用,让CEO一听即明、拿来即用,这是一本思想深入度和方法实用性并重的佳作。最后我想说,《人才战略》是CEO和CHO、业务负责人和人力资源业务合伙人(HRBP)应共同学习的一本书,想必每一位拥有“复眼”的精英都会手不释卷、如获至宝。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才战略》一定能够帮助不同行业的高管和精英,打造一片风格迥异、生生不息的人才森林。

  

推荐序三
CHO和CEO同频之道
谢克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
在很多CEO眼中,HR的形象是这样的:难以与CEO长时间地进行热烈深入的战略讨论;业务部门负责人向HR“下单”,HR疲于“接单”,并得不到认可;HR工作在董事会议题中并没有占得一席之地。IBM在《全球CEO调研报告》中指出,仅有35%的CEO会邀请HR参与制定企业战略,CHO在高管团队中排在最后。在一项对5000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调研中,仅有约1%的人表示所在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得到了与CFO同等的尊重。
难道人力资源工作真的没有战略价值吗?当然不是!刚刚故去的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曾反复强调“人力资源负责人应当是任何组织的第二号重要人物”。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达到韦尔奇所描述的“成功图景”呢?大部分HR 没有成为组织的战略伙伴,是因为他们没有从 CEO 的视角考虑问题,自然也就无法与 CEO“同频”。
CEO关心的核心问题不外乎“做什么”“谁去做”“做没做”。CEO考虑最多、必须面对并最终决策的人才战略是“谁上谁下”。从某种角度说,企业的业绩是任用来的。CHO在“谁上”方面需要考虑“谁立刻上、谁今后上”,在“谁下”方面需要考虑“谁是问题人”以及“如何让问题人离开”。决定“谁上谁下”的前提是回答“谁行谁不行”,CHO的思维只有最终落实到“谁上谁下”“谁行谁不行”才有可能与CEO产生真正的深度交流。
在解决了“谁上谁下”的问题之后,CEO还要让“上去的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施展才华。由此,CHO需要帮助CEO研究组织问题,通过培育让员工想干、能干的组织环境,提升组织竞争力和活力。企业的业绩,包括企业的竞争力、生命力、活力,都由人和组织环境共同决定。在企业战略确定的情况下,用对人并给做事的人营造想干、能干的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王成关注CHO和CEO如何才能同频共振,CHO如何进入CEO的核心决策圈,如何成功扮演战略伙伴或组织领导者的角色,从而实现韦尔奇所说的“二把手论”。这也是我最喜欢研究的课题。
王成是边自我创业、边咨询讲课、边著书研究的“三边人”,是圈子里少有的思想者。他既向德鲁克先生学习《旁观者》那样冷静又热情的深度思考,也向稻盛和夫学习《干法》那样身临一线冲锋陷阵的实战精进。读完王成的《人才战略》一书,我更加体会到王成作为一名战略专家,不同于很多HR专家,他从战略视角和CEO视角审视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确独特,更能将战略管理和人才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
王成以人才战略4M模型贯穿全书,该模型归纳到位、诠释充分,并探索出一系列落地工具与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与他的《战略罗盘》一脉相承,逻辑架构同根同源,是HR从业者深入理解战略和人才战略的不二指南。
最后,我们都需要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行动的结果取决于CHO变革的意愿和勇气,CHO要有“企业因我而不同”的信念和初心,从高效的事务工作者、人力政策专家升级为组织领导者和CEO的战略伙伴。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赞誉
推荐序一 扎硬寨,打呆仗,成就他人(卢伟冰)
推荐序二 企业即人(谢坚)
推荐序三 CHO和CEO同频之道(谢克海)
前言
模块一 人才战略的终局思维
第1章 从战略终局看人才布局 / 2
战略大图:从终局看布局 / 3
战略金字塔:塔尖和塔基都是人 / 5
CEO最缺、成绩也最不好的一门课 / 7
人才充足率:重仓人才,重仓未来 / 9
人才战略和人力战略的逻辑区分是什么 / 12
如何加速提升人均效益 / 14
奈飞公司和张一鸣的“第四选择” / 17
第二曲线背后的人才S曲线 / 19
小结 一道选择题 / 22
第2章 从战略盘点到人才盘点 / 23
马云在阿里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 24
人才盘点的三大流派 / 26
人才盘点中CEO要深思的10类问题 / 29
战略引领型人才盘点的最佳实践 / 31
人才盘点的四大误区 / 34
构建人才地图,提高人才充足率 / 38
人才循证:人才盘点的15个矩阵集 / 41
开展外部人才盘点,为人才去收购 / 44
模块二 人才战略的差异思维
第3章 影响战略成功的“关键少数” / 48
人力资源规划里面不一定有战略 / 49
战略有高下之分,更有好坏之分 / 51
客户价值主张的三大类型 / 55
四季酒店一样的零售店:客户和员工 / 58
战略一致性:差异化战略,差异化人才 / 61
关键人才和重要人才有何区别 / 63
绩效波动性:绩效收益率曲线 / 66
迪士尼乐园的人才战略 / 69
2%岗位:影响战略成功的“关键少数” / 71
人才战略规划:从最大化走向最优化 / 74
第4章 超级竞争者的人才战略 / 77
从核心竞争力到组织能力的理论历程 / 78
把生命炼进自己的剑里 / 81
从战略地图到能力地图 / 83
将核心竞争力化育为员工行为 / 86
力出一孔的阈值效应 / 88
幂律分布:人才战略的4A模型 / 91
打破人才私有化,统调综效 / 94
驾驭明星员工的五大技巧 / 96
炸开人才金字塔塔尖,创建意义共鸣 / 99
附录4A 对顶级人才、明星员工的学术研究 / 103
模块三 人才战略的体系思维
第5章 人才发展、学习发展、组织发展 / 108
人才发展的要义:羊群效应的正负面 / 109
人才战略的另一种选择:Ⅱ型 / 111
学习发展的要义:两句中国古话 / 114
组织发展的要义:熵减 / 117
组织发展的两大隐喻:蜜蜂和刺猬 / 121
尼采的名言,华为的深渊 / 124
以LD推动OD:平滑变革的真谛 / 127
组织发展的现实指引:Zoom in, Zoom out / 130
附录5A AT&T战略转型:人才大翻新 / 135
第6章 构建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体系 / 138
人才管理体系的七要素模型 / 139
从HR体系升级到人才管理体系 / 142
选对人永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 145
胜任力模型要和战略保持一致性 / 147
价值评价的活灵魂:活力曲线 / 150
干部管理:热力学第二定理 / 153
人才激励:5美元的伟大意义 / 156
飞轮效应: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和分配价值 / 158
4M模型:从战略地图到学习地图 / 161
评估本企业人才战略的成熟度 / 164
模块四 人才战略的生态思维
第7章 组织冰山和人才生态 / 170
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 / 171
组织冰山 / 173
腾讯的变革会不会撞上组织冰山 / 177
组织学习的真正意义是学会忘记 / 179
把“经验理论”悬挂起来 / 181
阿里大文娱的焦虑:新人新业务还是老人新业务 / 184
3H模型:从第一曲线到第三曲线 / 187
从园林到森林:差异化和多样化的人才生态  / 189
华为的探索:从一棵大树到一片森林 / 192
附录7A 顺丰“四新”人才战略 / 197
第8章 极客、蓝军和叛逆人才 / 201
你的企业中有“极客”吗 / 202
新业务领军人才的三大特质 / 205
70%的余承东和30%的张小龙 / 208
熔炉中的赤子态 / 210
大力发展叛逆人才 / 213
打造蓝军队伍:让自己人进攻自己 / 216
CEO应成为英雄之旅的“引路人” / 219
附录A 战略罗盘模型和人才战略4M模型的一致性 / 222
附录B 人才战略四大思维下的CEO行动策略指引 / 227
致谢 / 23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布雷德.艾伦.克兰多
作者: (美) 小阿瑟 A. 汤普森(Arthur A. Thompson, Jr.) 阿拉巴马大学 玛格丽特 A. 彼得拉夫(Margaret A. Peteraf) 达特茅斯学院 约翰 E. 甘布尔(John E. Gamble) 南阿拉巴马大学 A.J. 斯特里克兰三世A.J.Strickland III)阿拉巴马大学 著
作者: 孙新波 张大鹏 方磊 钱雨 赵宜萱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法)颂(Som,A.),(法)布朗卡特(Blanckaert,C.)
作者: [比利时]曼努埃尔·亨斯曼斯(Manuel Hensmans)[英]格里·约翰逊(Gerry Johnson)[英]叶恩华(George Yip)
作者: [法] 让-诺埃尔·凯费洛(Jean-Noel Kapferer) 著
视频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