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

新编财会计算与管理指南
作者 : 主 编:王玉欣 副主编:李廉 徐焕章、党继勇、卞显敏
出版日期 : 2010-06-07
ISBN : 978-7-111-30555-2
定价 : 4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97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非常关键,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本书在精心调查企业财会计算和管理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由众多长期工作于一线、拥有丰富财会知识的教授、博士和专家编写,内容包括筹资技能、资产运作、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证劵投资、纳税与筹划、财务风险与控制、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收入与利润、财务分析与评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量利分析、债务重组、企业破产与清算、企业绩效评价与考核、企业国有资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企业金融与保险、企业社保基金、企业国际结算等。
本书不仅是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好帮手,还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岗位工作即查即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图书特色

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非常关键,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本书在精心调查企业财会计算和管理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由众多长期工作于一线、拥有丰富财会知识的教授、博士和专家编写,不仅是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好帮手,还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岗位工作即查即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筹资技能 资产运作 成本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
证券投资 纳税与筹划 财务风险与控制 投资效益评价方法
收入与利润 财务分析与评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量利分析
债务重组 企业破产与清算 企业绩效评价与考核 企业国有资本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 企业金融与保险 企业社保基金 企业国际结算

图书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不断提高财务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服务是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书定位于为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经营管理等岗位而编写的专业工具书,主要内容有:筹资技能、资产运作、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证券投资、纳税与筹划、财务风险与控制、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收入与利润、财务分析与评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量利分析、债务重组、企业破产与清算、企业绩效评价与考核、企业国有资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企业金融与保险、企业社保基金、企业国际结算等20个栏目。
  本书以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和提高专业工作效率为目的,遵循着实用性、规范性、科学性、通用性,面向岗位需求,突出应用,提高专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简练、侧重于方法及应用,重点突出,易学易用,有利于操作,是广大财会、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
  本书由王玉欣教授担任主编,负责整体结构设计、大纲编写、全书修改、总纂定稿。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由李士玲编写,第2、6章由徐焕章编写,第3章由张晓军编写,第4章由张晓军、李晓荷编写,第5、16章由田高良、曹文莉编写,第7章由龚映威编写,第8章由黄瑞编写,第9章由田战军编写,第10章由张朝辉、刘军荣编写,第11章由田战军、李斌旭编写,第12章由王玉欣编写,第13章由马姝编写,第14章由李栋、王周祯编写, 第15章由袁建萍编写,第17章由王丹编写,第18章由杨沁编写,第19章由韩棚格编写,第20章由曲哲编写。
  西安交通大学著名会计学家杨宗昌教授、博导;西北大学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博导;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家闵宗陶教授、博导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本书得到陕西财务成本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编者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加之编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限制,书中难免有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5月

上架指导

财务管理会计审计

封底文字

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非常关键,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本书在精心调查企业财会计算和管理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由众多长期工作于一线、拥有丰富财会知识的教授、博士和专家编写,不仅是企业财会部门的工作好帮手,还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等岗位工作即查即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以下部分,请做格式,标题需突出;内容共有20个项目,请对称排,一定要美观。这个色块需要加一个适当的图标,色块内的底色与封底的整体底色区分开来)
重要内容,即查即用,省时亦省力(标题)
筹资技能、资产运作、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证劵投资、纳税与筹划、财务风险与控制、投资效益评价方法、收入与利润、财务分析与评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本量利分析、债务重组、企业破产与清算、企业绩效评价与考核、企业国有资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企业金融与保险、企业社保基金、企业国际结算。

作者简介

主 编:王玉欣 副主编:李廉 徐焕章、党继勇、卞显敏: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注册会计师,陕西华德诚会计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陕西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学会副会长

推荐序

当前经济发展虽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球资本与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依然没有改变。我国扩大内需,保增长、促稳定的政策已经取得新的成效。各市、县将加快工业园区发展作为推动县城工业化、城镇化的突破口,作为强县富民的新动力。
  国家对市场投入、投资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园区带动市、县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财务会计是企业经营中一项重要的专业管理工作,其对财会人员专业知识面和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书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和满足基层财会工作的需要而编写的实用性、指导性的工具书,有着较好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本书定位明确,充分考虑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和财务会计工作实际的需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通用性,突出计算管理和实务案例,体现财会岗位的需要。
本书有以下特色:
  1.定位于财会岗位需要,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分布于全书20章中,充分体现财会工作的实际需要。
  2.侧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介绍,突出计算与管理的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条例化、定量分析模型化,利于掌握和运用。
  3.内容翔实、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具有易查、易学、易用的特点,着力于提高操作能力和专业工作效率。

顾问:杨宗昌、何炼成、闵宗陶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前 言
财务篇
第1章 融资管理
1.1 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2
1.1.1 筹资来源渠道 /2
1.1.2 筹资方式分析 /3
1.2 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6
1.2.1 单利制的计算方法 /7
1.2.2 复利制的计算方法 /8
1.2.3 年金的计算方法 /9
1.2.4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12
1.3 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13
1.3.1 资金成本的概念 /13
1.3.2 单项资金成本计算方法 /13
1.3.3 综合资金成本 /16
1.3.4 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 /17
1.4 最优资金结构的确定方法 /17
1.4.1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18
1.4.2 资金成本比较法 /19
1.5 财务杠杆与筹资风险 /20
1.5.1 财务杠杆对自有资金利润率的影响分析 /20
1.5.2 筹资风险程度的计算方法 /21
1.5.3 资金结构的优化方式 /24
第2章 证券投资
2.1 证券投资的特点及种类 /25
2.1.1 证券投资的特点 /25
2.1.2 证券投资的种类 /26
2.2 债券投资 /27
2.2.1 债券的基本要素 /28
2.2.2 债券的估价 /28
2.2.3 债券投资收益 /30
2.2.4 债券投资的选择 /32
2.2.5 债券投资的优缺点 /33
2.3 股票投资 /33
2.3.1 股票的价值与价格 /34
2.3.2 股票的估价 /34
2.3.3 股票投资收益 /38
2.3.4 市盈率分析法 /39
2.3.5 股票投资的选择 /40
2.3.6 出售股权投资及其收益的管理 /41
2.3.7 公司回购股份在利润分配中的处理 /44
2.3.8 股票投资的优缺点 /44
2.4 基金投资 /45
2.4.1 投资基金的特点 /46
2.4.2 投资基金的种类 /46
2.4.3 投资基金的估价与收益率 /49
2.4.4 投资基金的优缺点 /50
2.5 衍生金融资产投资 /51
2.5.1 商品期货 /51
2.5.2 金融期货 /53
2.5.3 期权投资 /54
2.5.4 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可转换债券 /55
2.6 证券投资组合 /59
2.6.1 证券投资组合的策略 /60
2.6.2 证券投资组合方法 /60
第3章 全面预算
3.1 编制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 /62
3.2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与职能 /62
3.2.1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62
3.2.2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的职能 /63
3.3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64
3.3.1 业务计划与预算 /64
3.3.2 费用计划与预算 /67
3.3.3 投资计划与预算 /70
3.3.4 财务预算 /71
3.4 预算编制方法与程序 /76
3.4.1 预算编制方法 /76
3.4.2 预算编制程序 /77
3.4.3 预算调整方法与程序 /77
3.5 预算控制与分析 /79
3.5.1 预算控制 /79
3.5.2 预算分析 /79
3.6 预算的考核 /82
3.6.1 预算考核的作用 /82
3.6.2 预算考核体系的内容 /82
第4章 纳税与筹划
4.1 流转税纳税与筹划 /83
4.1.1 增值税纳税与筹划 /83
4.1.2 营业税纳税与筹划 /88
4.1.3 消费税的纳税与筹划 /91
4.2 所得税纳税与筹划 /94
4.2.1 企业所得税纳税与筹划 /94
4.2.2 个人所得税纳税与筹划 /99
4.3 其他税种的纳税与筹划 /104
4.3.1 房产税纳税与筹划 /104
4.3.2 土地增值税纳税与筹划 /107
4.3.3 资源税的纳税与筹划 /110
4.3.4 关税的纳税与筹划 /113
第5章 财务风险管理
5.1 财务风险概述 /115
5.1.1 财务风险界定 /115
5.1.2 财务风险内容 /115
5.1.3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116
5.1.4 复合杠杆与财务风险 /118
5.2 财务风险来源及成因 /120
5.2.1 企业的筹资风险来源及成因 /120
5.2.2 企业的投资风险来源及成因 /121
5.3 财务风险识别 /123
5.3.1 潜伏期财务风险的识别 /123
5.3.2 发作期财务风险的识别 /125
5.3.3 恶化期财务风险的识别 /126
5.4 财务风险计量 /127
5.4.1 预期值 /127
5.4.2 风险价值 /128
5.4.3 决策树 /128
5.4.4 情景模拟和其他方法 /129
5.5 财务风险规避 /130
5.5.1 财务风险规避的一般措施 /130
5.5.2 针对不同风险的规避措施 /131
5.6 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 /133
5.6.1 敏感性分析 /133
5.6.2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136
5.6.3 肯定当量法 /137
第6章 财务分析与评价
6.1 财务分析的内容 /139
6.1.1 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 /139
6.1.2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139
6.2 财务分析的方法 /139
6.2.1 趋势分析法 /140
6.2.2 比率分析法 /141
6.2.3 因素分析法 /142
6.3 财务指标分析 /144
6.3.1 偿债能力指标 /144
6.3.2 运营能力指标 /148
6.3.3 获利能力指标 /151
6.3.4 发展能力指标 /155
6.3.5 综合指标分析 /158
6.4 财务预警 /163
6.4.1 财务预警的方法 /163
6.4.2 财务预警的应用 /166
6.4.3 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 /167
6.5 业绩评价 /167
6.5.1 业绩评价的内容 /167
6.5.2 业绩评价指标 /168
6.5.3 业绩评价标准 /170
6.5.4 评价方法 /170
6.5.5 综合评价报告 /173
第7章 长期投资效益评价
7.1 项目的现金流量 /174
7.1.1 现金流量的界定 /174
7.1.2 现金流量的构成 /174
7.2 长期投资效益的评价方法 /176
7.2.1 投资回收期法 /176
7.2.2 投资报酬率法 /177
7.2.3 净现值法 /178
7.2.4 现值指数法 /180
7.2.5 净现值率法 /181
7.2.6 内部报酬率法 /182
7.2.7 年值法 /185
7.3 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 /187
7.3.1 NPV、PVI、NPR与r之间的关系 /187
7.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187
7.4 投资额的回收与偿还 /188
7.4.1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188
7.4.2 偿债基金的计算 /189

会计篇
第8章 资产运营
8.1 流动资产 /192
8.1.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方法及汇兑损益的计算 /192
8.1.2 现金周转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95
8.1.3 应收账款的计算方法 /195
8.1.4 交易性金融资产 /198
8.1.5 存货的计算方法 /199
8.2 持有至到期投资 /205
8.2.1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205
8.2.2 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205
8.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5
8.4 长期股权投资 /206
8.5 固定资产 /207
8.5.1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207
8.5.2 固定资产净值的计算方法 /208
8.5.3 固定资产平均总值的计算方法 /209
8.5.4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209
8.5.5 固定资产配置和变动分析 /214
8.5.6 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分析 /216
8.6 无形资产与商誉和其他资产 /217
8.6.1 无形资产与商誉 /217
8.6.2 无形资产摊销 /221
8.6.3 无形资产增减和利用效果的分析方法 /222
8.6.4 其他资产 /223
8.7 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的确定 /223
8.7.1 公允价值的本质 /224
8.7.2 公允价值的特点 /224
第9章 成本核算与分析
9.1 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226
9.1.1 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 /226
9.1.2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 /228
9.1.3 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 /230
9.1.4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 /231
9.1.5 废品损失与停工损失的计算方法 /235
9.1.6 制造费用分配的计算方法 /237
9.1.7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
9.1.7 分配的方法 /239
9.2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243
9.2.1 品种法 /243
9.2.2 分批法 /244
9.2.3 分步法 /245
9.2.4 分类法 /247
9.2.5 定额法 /248
9.2.6 定额比例法 /249
9.2.7 标准成本法 /250
9.3 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分析 /253
9.3.1 可比产品的因素分析方法 /253
9.3.2 单位产品成本的分析方法 /255
9.4 产品成本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 /256
9.4.1 全部产品成本指标的计算方法 /256
9.4.2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指标的计算方法 /258
9.4.3 成本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方法 /259
9.4.4 成本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260
9.5 作业成本、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的计算和应用 /261
9.5.1 作业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261
9.5.2 责任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262
9.5.3 变动成本的计算与应用 /264
第10章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10.1 工程项目成本概述 /266
10.1.1 成本的概念 /266
10.1.2 工程项目成本概要 /266
10.2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267
10.2.1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概念 /267
10.2.2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方法 /267
10.2.3 工程成本项目构成及其核算内容 /268
10.2.4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与方法 /269
10.3 建造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确认与计量 /274
10.3.1 建造合同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274
10.3.2 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构成内容 /275
10.3.3 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276
10.4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278
10.4.1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概要 /278
10.4.2 工程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278
10.4.3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的程序 /280
第11章 收入与利润
11.1 产品销售收入的计算方法 /283
11.1.1 含税产品销售额的计算方法 /283
11.1.2 不含税产品销售额的计算方法 /284
11.1.3 销售折扣的计算方法 /284
11.1.4 销售折让的计算方法 /285
11.1.5 销售退回的计算方法 /285
11.2 产品的定价方法 /285
11.2.1 完全成本定价法 /286
11.2.2 制造成本定价法 /286
11.2.3 变动成本定价法 /287
11.2.4 投资回收率定价法 /287
11.2.5 合同定价法 /287
11.2.6 量本利分析定价法 /288
11.2.7 系列产品定价法 /288
11.2.8 追加订货定价法 /289
11.2.9 需求弹性定价法 /289
11.2.10 随行就市定价法 /290
11.3 销售收入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290
11.3.1 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率的计算方法 /290
11.3.2 销售合同完成率的计算方法 /290
11.3.3 销售收入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291
11.4 有关期间费用纳税调整的计算方法 /291
11.4.1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的计算方法 /291
11.4.2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的计算方法 /291
11.4.3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的计算方法 /292
11.4.4 “五险一金”的计算方法 /292
11.4.5 房产税的计算方法 /293
11.4.6 车船使用税的计算方法 /293
11.4.7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算方法 /295
11.4.8 印花税的计算方法 /295
11.4.9 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限额的
11.4.9 计算方法 /296
11.5 利润的计算方法 /297
11.5.1 目标利润的计算方法 /297
11.5.2 利润总额的计算方法 /298
11.5.3 计税利润的计算方法 /299
11.5.4 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299
11.5.5 产品计划销售利润的计算方法 /299
11.5.6 其他业务计划利润的计算方法 /301
11.6 利润分析方法 /301
11.6.1 利润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方法 /301
11.6.2 产品销售利润的因素分析方法 /302
11.7 利润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306
11.7.1 销售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306
11.7.2 利润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307
11.7.3 成本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307
11.7.4 资本金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307
11.7.5 产值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307
11.7.6 人均利润率的计算方法 /307
11.8 税后利润分配的计算方法 /308
11.8.1 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的计算方法 /308
11.8.2 提取盈余公积金的计算方法 /309
11.8.3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方法 /309
11.8.4 应交特种基金的计算方法 /310
11.9 资本公积金的计算方法 /310
11.9.1 资本溢价的计算方法 /311
11.9.2 其他资本公积的计算方法 /311
第12章 本量利分析
12.1 本量利分析基础 /312
12.1.1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方法 /312
12.1.2 相关概念及其计算 /313
12.1.3 本量利分析的假定条件与主要用途 /315
12.2 保本分析 /317
12.2.1 保本点的计算方法 /317
12.2.2 保本点的用途 /319
12.3 保利分析 /322
12.3.1 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 /322
12.3.2 保利分析方法 /323
12.4 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 /324
12.4.1 多品种本量利分析的特点 /324
12.4.2 多品种本量利分析的方法 /324
12.5 经营安全性分析 /326
12.5.1 保本比率 /327
12.5.2 安全边际 /327
12.5.3 安全边际率 /328
12.5.4 能力利用的分析 /329
12.6 绝对亏损与相对亏损的区分 /330
12.6.1 绝对亏损产品与相对亏损产品的成本
12.6.1 效益分析 /330
12.6.2 绝对亏损单位与相对亏损企业的分析 /331
12.7 无差别点分析方法 /332
12.7.1 成本无差别点的计算方法 /332
12.7.2 成本无差别点和保本点的区别与联系 /333
12.7.3 价格无差别点的计算 /333
12.8 经营杠杆 /334
12.8.1 经营杠杆效用 /334
12.8.2 经营杠杆系数 /334
12.8.3 经营杠杆系数的用途 /336
第13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3.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339
13.1.1 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特征 /339
13.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征与认定 /340
13.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 /340
13.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341
13.2.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341
13.2.2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 /342
13.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342
13.3.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 /342
13.3.2 账面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 /345
13.3.3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345
第14章 企业破产和清算
14.1 企业破产概述 /347
14.1.1 破产的特征 /347
14.1.2 企业破产的法律规定 /347
14.2 破产清算 /348
14.2.1 破产清算的程序 /348
14.2.2 破产财产的确认范围 /349
14.2.3 破产清算账户 /349
14.2.4 破产财产的确认和计价 /349
14.2.5 破产债权的计价 /350
14.2.6 破产债务的清偿 /351
14.2.7 破产清算损益 /352
14.2.8 剩余财产分配计算 /353
14.2.9 破产程序的终结 /354
第15章 债务重组
15.1 债务重组基本特征及方式 /355
15.1.1 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 /355
15.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355
15.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356
15.2.1 以资产清偿债务 /356
15.2.2 以债务转为资本 /360
15.2.3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债务 /362
15.2.4 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 /364
15.2.5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364
综合篇
第16章 企业效绩评价与考核
16.1 企业效绩评价概述 /368
16.1.1 企业效绩评价的界定 /368
16.1.2 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 /369
16.2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与内容 /370
16.2.1 企业效绩评价体系 /370
16.2.2 企业效绩评价的内容 /370
16.2.3 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要素 /371
16.2.4 企业效绩评价的分类 /372
16.3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373
16.3.1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373
16.3.2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 /374
16.3.3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375
16.3.4 计量指标与非计量指标 /376
16.3.5 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 /376
16.3.6 定性指标 /378
16.4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 /383
16.4.1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概念 /383
16.4.2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分类 /384
16.4.3 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的内容 /384
16.4.4 选用标准值应注意的问题 /385
16.5 企业效绩评价方法 /386
16.5.1 功效系数法 /386
16.5.2 综合分析判断法 /386
16.5.3 基础分和调整分的计算 /387
16.5.4 修正指标的划分 /388
16.5.5 修正总分的计算 /389
16.5.6 评议指标的计分 /390
16.5.7 综合评价的计分 /391
16.6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与评价报告 /391
16.6.1 企业效绩评价结果的表示 /391
16.6.2 企业效绩评价报告 /392
第17章 企业国有资本管理
17.1 国有资本投入管理 /393
17.1.1 企业取得财政资金的财务管理 /393
17.1.2 分清资金权属 /394
17.1.3 国有资本实行保全原则 /394
17.2 国有资本营运管理 /394
17.2.1 国有资本实行预算管理 /394
17.2.2 对外担保与投资 /395
17.2.3 企业改制的管理 /395
17.3 国有资本收益管理 /396
17.3.1 利润分配 /396
17.3.2 资产损失的处理 /397
17.4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397
17.4.1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 /397
17.4.2 企业改制中有关事项的处理 /399
第18章 金融与保险
18.1  金融基础 /403
18.1.1 信用及信用工具 /403
18.1.2 利息及利率 /406
18.2 金融市场 /406
18.2.1 货币市场 /406
18.2.2 资本市场 /408
18.2.3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409
18.2.4 外汇市场 /410
18.3 金融负债 /410
18.3.1 银行贷款 /410
18.3.2 短期票据融资 /413
18.3.3 短期融资券 /413
18.3.4 债券融资 /413
18.4 企业保险 /416
18.4.1 财产保险 /416
18.4.2 人身保险 /418
18.4.3 政策保险 /418
18.4.4 社会保险 /419
第19章 社保基金
19.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423
19.1.1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比例 /423
19.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计算方法 /423
19.1.3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424
19.1.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税务处理 /426
19.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427
19.2.1 医疗保险基金的缴纳比例 /427
19.2.2 医疗保险基金的计算方法 /427
19.2.3 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428
19.2.4 医疗保险基金的税务处理 /430
19.3 失业保险基金 /431
19.3.1 失业保险基金的缴纳比例 /431
19.3.2 失业保险基金的计算方法 /431
19.3.3 失业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431
19.3.4 失业保险基金的税务处理 /432
19.4 工伤保险基金 /433
19.4.1 工伤保险基金的缴纳比例 /433
19.4.2 工伤保险基金的计算方法 /433
19.4.3 工伤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433
19.4.4 工伤保险基金的税务处理 /434
19.5 生育保险基金 /434
19.5.1 生育保险基金的缴纳比例 /434
19.5.2 生育保险基金的计算办法 /434
19.5.3 生育保险基金的会计处理 /435
19.5.4 生育保险基金的税务处理 /435
19.6 住房公积金 /435
19.6.1 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比例 /435
19.6.2 住房公积金的计算方法 /436
19.6.3 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处理 /436
19.6.4 住房公积金的税务处理 /437
第20章 国际结算
20.1 外汇 /439
20.1.1 外汇市场 /439
20.1.2 外汇汇率 /440
20.1.3 外汇风险 /442
20.2 国际结算的分类 /443
20.2.1 国际贸易结算 /443
20.2.2 国际非贸易结算 /443
20.3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 /444
20.3.1 汇票 /444
20.3.2 本票 /446
20.3.3 支票 /448
20.4 国际结算方式 /449
20.4.1 汇款 /449
20.4.2 托收 /451
20.4.3 信用证 /452
20.4.4 银行保函 /455
20.5 国际结算中的融资方式 /456
20.5.1 进口融资方式 /456
20.5.2 出口融资方式 /458
附录A 货币时间价值表 /459
附录B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463
附录C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469
参考文献 /47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切奥尔 S.尤恩(Cheol S. Eun)布鲁斯 G.雷斯尼克(Bruce G. Resnick)著
作者: (美)切奥尔·尤恩( Cheol S.Eun) 佐治亚理工学院   布鲁斯 G.雷斯尼克(Bruce G. Resnick) 威克林业大学 著
作者: [美]斯蒂芬·A. 罗斯(Stephen A. Ross),伦道夫·W. 威斯特菲尔德(Randolph W. Westerfield),杰弗利·杰富(Jeffrey Jaffe),布拉德福德·D. 乔丹(Bradford D. Jordan)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约翰·特里安蒂斯(John E.Triantis) 著
作者: (美)克雷格·霍维(Craig Hovey)
作者: [美]乔舒亚·珀尔(Joshua Pearl),[美]乔舒亚·罗森鲍姆(Joshua Rosenbaum)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