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

公司内部审计
作者 : 叶陈云
出版日期 : 2008-10-23
ISBN : 7-111-25033-3
定价 : 33.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92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视角,从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出发,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阐述了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尺度与组织准备,描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六大操作步骤与常用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并概述了保障内部审计目标实现与提高审计效率的配套措施——内部审计管理及其中的人际关系,最后说明了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
  本书语言轻松活泼,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公司管理者确立加强公司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通过设置最优的内部审计部门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灵活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经营理念转化到不断强化与完善企业的组织改革和全面控制行动之中,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书特色

图书前言

对于众多的现代企业—公司而言,内部审计是其进行有效内部管理所必须实施的一种独立而客观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规范经营的一种保证与服务咨询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公司增加价值并提高运营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等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最大化地帮助公司实现持续盈利的经营目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日益健全,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和趋势,为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大大促进了中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正越来越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事业单位领导所认识,建立、健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制度已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内在需求,这就使得我国公司等组织的内部审计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提高。广大内部审计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
  由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的永恒主题,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即作为公司管理控制系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其活动,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要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空间是广阔的,职能发展是无限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内部审计准则》,中国的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也在积极着手准备实施,内部审计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并正在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可以预见,未来的企业内部审计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与时俱进、道德高尚、实务规范、层次较高、质量优良、顾客满意、享有盛誉、富有竞争力的职业!
  为了帮助更多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内部控制人员、审计监督人员和其他人员(包括许多有志于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前沿知识的非审计专业人士),更好地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挖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价值,重视和提高内部监督职能,正确评价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笔者专门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视角,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撰写了本书,希望它能有助于公司管理者普遍确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通过设置最优的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灵活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经营理念转化到不断强化与完善企业的组织改革和全面控制行动之中,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本书中,笔者力求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方式来阐述相对专业的理论,目的是让读者觉得内部审计的学习既有趣味性又有科学性,帮助广大读者朋友轻松间就能够更好地领悟内部审计的理论精髓和掌握基本业务方法。本书结构新颖,内容充实,表述清晰。主要适用于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审计业务培训之用,也可作为广大有志于从事内部审计职业爱好者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自学参考用书。
  由于作者的研究视角、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欢迎各位专家、研究同仁以及广大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者批评指正。

  叶陈云
  2008年7月

封底文字

本书从公司内部治理的视角,从介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出发,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充分深入调查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阐述了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尺度与组织准备,描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六大操作步骤与常用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并概述了保障内部审计目标实现与提高审计效率的配套措施——内部审计管理及其中的人际关系,最后说明了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几对重要关系。
  本书语言轻松活泼,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公司管理者确立加强公司内部审计、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通过设置最优的内部审计部门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与灵活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经营理念转化到不断强化与完善企业的组织改革和全面控制行动之中,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叶陈云: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管理学(会计)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会计师,已参编译著图书10余部,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核心和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过三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与控制机制、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创新模式比较。

图书目录

前言

基本原理简介
第1章  掀起盖头 揭开面纱 1
看清公司内部审计的“庐山真面目” 1
1.1  公司内部审计内涵 1
1.2  公司内部审计功能 8
1.3  公司内部审计的变迁 14
行为规范描述
第2章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20
熟悉内部审计的业务规范 20
2.1  内部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 20
2.2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与特点 24
2.3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28
工作前提概述
第3章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33
做好内部审计的组织准备 33
3.1  揭示内在矛盾的必然途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33
3.2  指导内部审计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 41
3.3  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 44
操作步骤展示
第4章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53
恪守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53
4.1  规范完整 有的放矢:内审流程的概述 53
4.2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内审对象的选择 56
4.3  运筹帷幄 事半功倍:内审方案的策划 67
4.4  防微杜渐 规避风险:内控评审与测试 83
4.5  充分可靠 理直气壮:内审证据的整理 104
4.6  落实成果 形成结论:内审报告的提供 113
4.7  复评建议 改进管理:后续审计的进行 123
实践方法介绍
第5章  严谨缜密 科学高效 130
掌握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 130
5.1  问题解决与决策 130
5.2  数据收集技术 140
5.3  审计抽样技术 148
5.4  审计工作底稿 164
5.5  计算机审计技术 172
5.6  审计分析程序 185
第6章  内容丰富 风格迥异 190
认识内部审计的主要形式 190
6.1  内部审计的现在进行时:基础形式—财务审计 190
6.2  内部审计的一般现在时:其他形式—经济责任审计 203
6.3  内部审计的一般将来时:发展形式—管理审计 211
6.4  内部审计的将来完成时:未来形式—价值增值审计 218
支持措施阐释
第7章  效率支撑 质量保障 222
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与管理 222
7.1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 222
7.2  内部审计计划管理 227
7.3  内部审计人事管理 230
7.4  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233
第8章  沟通合作 化解冲突 238
处理好内部审计中的人际关系 238
8.1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重要性 238
8.2 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分析 240
8.3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途径 245
8.4  解决内部审计冲突的办法 256
关联关系再认识
第9章  和谐依存 相互促进 262
正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几对重要关系 262
9.1  责任与意识:内部审计与管理层的关系 262
9.2  报告与指导:内部审计与治理层之间的关系 266
9.3  局部与整体: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73
9.4  互补与协调: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 283
9.5  补充与支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关系 286
9.6  制约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内部其他部门的关系 288
参考文献 291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王明虎
作者: (美)斯坦利 B.布洛克(Stanley B.Block),杰弗瑞 A.赫特(Geoffrey A.Hirt),巴特利 R.丹尼尔森(Bartley R.Danielsen)(中) 吴立范 董双全 著
作者: Gabriel Hawawini;Claude Viallet;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Gabriel Hawawini;Claude Viallet
作者: [德]简·菲比希(Jan Viebig)[德]托尔斯滕·波迪格(Thorsten Poddig)[德]阿明·瓦玛(Armin Varmaz) 等编著
作者: (美)小休伊特·海瑟曼(Hewitt Heiserman, Jr.)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