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概论)

微软网络攻略从视窗到因特网
作者 : 保罗.安德鲁斯
译者 : 翼然
丛书名 : 网络经济
出版日期 : 2001-09-13
ISBN : 7-111-08927-8
定价 : 35.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518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图书前言

本书通过最直接参加者的经历讲述了微软在因特网倔起的故事。在这场空前的历史转变背后有很多名字和面孔,是他们创造并推动了这一切的发生,他们就是微软的梦想家、领头人、实干家们。人们大量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因特网的繁荣,而对其中谁是微软的参加者,他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贡献是什么,以及他们怎样推动公司取得胜利,外界人土仍然不甚了解。
  由于最初人们都认为微软加入因特网这场盛会已经太晚了 所以它在因特网上的成功就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传奇。20世纪90年代初,因特网的网民们都把微软排除在因特网世界之外,他们说这个软件业巨人是如此无能、心胸狭窄且太私有化,所以他“没法进入网络”。微软自己也一直没有为改变公众形象而做出什么努力。直到1995年12月7日,在导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军袭击珍珠港事件一年一度的纪念日上,比尔·盖茨才对分析家和媒体发表了一个全面的因特网战略宣言。
  微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有效地改变了它在因特网的形象,以致美国司法部被迫把微软送上反垄断指控的法庭,这一行动引起了后来在1998年5月18日立案以针对该公司的调查和涉及范围更广的《舍曼法案》(Sherman Act)的法律诉讼。
  这项诉讼更加证实了微软在因特网上强大且势不可阻的影响,然而它设法解释微软向因特网战略转型的技术性细节。所有这些指控、反指控、宣誓证词、直接指证、备忘录以及电子邮件,对于微软如何实现其本世纪的商业政变,始终没有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图像。
  这个故事通过展示组成微软核心的一群理想主义者对公众蔑视和团体惰性的抗争,以及在推动微软“拥抱并扩展”因特网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详尽地讲述了他们的希望和理想。在面对质疑、不妥协的对立以及误解时,他们的坚持不懈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反叛现状和惯例的典范。他们成功地抓住要点以及将事业向前推进的事实,体现了他们所为之工作的公司,也同样体现了他们个人自身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责任。
  我在10年前为《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的周日版撰写了一篇题为《高利润掩盖下的血汗工厂》的文章,并从那时开始研究微软文化,后来,和斯蒂芬·马内斯(Stephen Manes)一起合著了一本于1993年出版的传记文学,把比尔·盖茨和他的“精明强干的伙计们”的发迹过程编撰成了一个编年史《盖茨:微软的显贵如何再造行业并成为全美首富》(Gates:How Microsoft's Mogul Reinvented an Industry and Made Himself the Richest Man in America)。过去10年来我为《西雅图时报》写作的很多文章都专注于微软独特的炼金术上。不管人们对微软的印象如何,它将继续成为本世微软网络攻略:从视窗到因特网纪迷人的奇迹,并且可以肯定,它还将会是下一世纪的奇迹。
  《微软网络攻略:从视窗到因特网》是一本独立的纪实文学,它可以让你通过眼睛、耳朵以及其中主角的声音了解到微软的因特网故事。人们可能会关心“这个故事的另一方面”,这就偏离了本书的主题,这个主题就在于研究微软怎样抓住一个新兴市场,并在这个高度竞争、不断发展的行业领域内如何面对生死威胁进行抵御,以深层次地探究出其运行机制和意识形态。我希望读者们在理解是什么激发了微软之后,更好地对这家公司所面临的指责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在步入一个新的千禧年之际,通过对微软在因特网的浮现过程中个人层次的发掘,我希望能够透露给大家一点儿我对技术和人类精神的深入体会。

作者简介

保罗.安德鲁斯: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翼然:暂无简介

译者序

说起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当今世界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旦离开微软公司的各种产品,我们这些从事信息行业的人简直就不知所措了。而比尔。盖茨如何领导微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这其中的秘密值得当今业界的弄潮儿们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体会。
  作为一位从事计算机行业多年的工作人员,我目睹了微软从DOS操作系统发展到Windows操作系统,再发展到一统网络行业天下的过程,对此深有体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微软,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置身微软内部,是难以对其有全面了解并汲取其精华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张渝涓小姐的推荐,阅读了本书,之后感触颇深。本书作者深入到微软内部,在很多情况下也深入到其竞争对手内部,以非常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微软战略部署转向网络,并取得成功的过程进行了深入记述和剖析。书中生动地讲述了成功和失败的典型商业案例,以及各商业战役中主力战将之间的宏谋大略。在张渝涓小姐的建议下,我将此书翻译成中文,奉献给广大中文读者,使国内同仁有机会从本书作者的角度,对微软和比尔·盖茨的成功秘诀得窥一斑。
  由于书中有关盖茨、微软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文化及背景知识实在难以一一考证,所以译本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请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本书即将出版,在此我向帮助和支持本书出版的各位朋友表示谢意。首先感谢我的太太李琳,她在本书翻译过程中,花费诸多不眠之夜对译稿进行认真修订,提出了很多重要修改意见,本书能够在较短时间成稿,她做出了很大贡献。感谢李永锡和李航同志,他们作为译稿最早的读者,为本书最后定稿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议。感谢于丽根小姐为本译稿所做的录入整理工作,感谢朱英、卢宏生、蒋烈辉、郑卫华、李援、杨建新、汪祟学、王静茹等同志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提供的各种帮助。
  此外,我还要对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张渝涓小姐和本书的编辑王颖女士在本书出版过程中负责的各项事宜表示真挚感谢。
                                  翼然
                                2000年3月14日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人物表
  第一部分 洞察
  序幕 思  考
  一封“要思考什么”的电子邮件传遍微软上下,自此,微软从Windows进军网络的征途开始了。
  第1章 梦  魇
  静谧的海滩,一只海鸥的P1声将盖茨从梦屁中惊醒,围绕着IAYF,一个新世界的秩序正在微软中显现。
  第2章 年 轻 人
  TCP/IP协议这副重担落在一个22岁的年轻人肩上,面对挑战他的理想是:让妈妈走进网络世界。
  第3章 激  情
  “离婚!IBM和微软在0S/2上分道扬镳。”在与IBM的微妙关系中,充满激情的鲍尔默用双臂环抱住了蓝色  巨人。
  第4章 做 大 事
  盖茨的信念就是要做大事。如果你能带来一套做大事的方法,那么就放手去做吧:
  第二部分 动员
  第5章 鼓 动 者
  拥抱!扩展!创新:
  第6章 派  别
  微软内部已树立起两个阵营,在战略方向问题上造成的紧张空气已经让每个人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了。
  第7章 争  鸣
  究竟谁能挤上花车,是西格尔曼的在线服务,还是阿拉德的因特网呢
  第8章 牺 牲 者
  因特网和在线服务又给了盖茨一次机会,展示如何用两手同时博弃。
  第9章 蓝  色
  沉重的打击——美国在线兼并图书链接,此时看“蓝色”的帕塞如何应对。
  第10章 创  新
  微软的革新主义就是把已经存在的技术比其原来的创造者推行得更远。
  第三部分 实施
  第11章 电 脑 迷
  对于电脑迷来说,网络就是上帝,他们吃饭、呼吸、睡觉都依赖计算机。微软中心就有这样一位电脑迷。
  第12章 南 非 人
  大家都将注意力投向Mosaic的时候,“南非人”马里茨却已看到网景潜在的威胁。
  第13章 超级战车
  1995年7月14日的巴士底日,Windows95按时交付。庆祝的狂欢开始了。
  第14章 珍 珠 港
  珍珠港日盖茨的演说,正式宣告了微软网络平台战略,这是微软的反击,软件帝国不会和因特网斗争,它   要加入因特网。
  第15章 另一个布拉德
  与美国在线这个宿敌交锋的紧张时刻,驾驶微软这艘航空母舰加速前进的是两位布拉德。
  第16章 “上帝保佑盖茨!”
  上帝不站在强大的狮子一边,而是站在能射中目标的人一边。微软正是这样的巨人。
  第17章 Java之争
  将“JaYa从太阳的掌握中解放出来。”微软发起一场行业范围内的圣战。
  尾声 危机
  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微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可不管盖茨向哪儿看,他都是看见危机,危机  后面还是危机
  资料来源
  致谢
  附录:微软因特网发展的重要事件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埃弗雷姆·特班(Efraim Turban) 戴维·金(David King)朱迪·麦凯(Judy Mckay) 彼得·马歇尔(Peter Marshall)   著李在奎(Jae Kyu Lee)丹尼斯·维兰(Dennis Viehland)严建援 等译注
作者: (美)埃弗雷姆.特班(Efraim Turban)(夏威夷大学)(美)戴维.金(David King)(JDA软件公司)(韩)李在奎(Jae Lee)(韩国科学技术院)(美)梁定澎(台湾中山大学)(美)德博拉.特班(Deborrah Turban)(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
作者: 李立威 王晓红 李丹丹 编著
作者: 主编 鲜军 副主编 毛志斌 彭玲 王昂 参 编 安光倩 李玮 董利红 骆芳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Amir Hartman John Sifonis John Kador
作者: 迈克尔.G.泽依
作者: 孟凡强 王玉荣
作者: Mark J.Barrenec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