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概论)

IT规划
作者 : 朱战备 孟凡强 范晓虹
丛书名 : AMT信息动力丛书
出版日期 : 2004-01-01
ISBN : 7-111-13155-X
定价 : 28.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164
开本 : 16开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已绝版
图书简介

本书讲述了项目前期策划、业务和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与评估、企业战略和管理重点的审视、业务对IT的需求分析、IT愿景、业务流程的优化、应用系统框架、IT基础设施架构、应用系统实施计划、IT应用系统的设计、IT的管理模式和规范、咨询公司的IT规划服务、IT规划案例等,是进行IT规划的有效参考。

图书特色

作者简介
朱战备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项目总监,负责阿尔卡特全球的PDM(产品数据管理)项目,担任过上海贝尔的信息化规划小组组长,此前就职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企业IT规划、产品开发管理和竞争情报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孟凡强
  上海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管理学硕士,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专家顾问,个人高级会员,专长领域是IT规划、CRM、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著有《CRM行动手册:策略、技术和实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范晓虹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现任职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跟踪信息化领域的新思路和新动向,积极参加有关的研讨活动,曾参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多个信息化建设相关项目,已发表论文多篇。

图书前言

前荐荐言

这是与信息时代的管理人员分享的一本书,旨在一起探讨管理和IT如何结合,信息化如何统筹规划,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信息化蓝图如何构建,信息化之路如何走。

主要内容

在走过了购置机器、搭建网络、建设局部应用系统之后,很多单位的信息化进入了信息化建设的中高级阶段,开始考虑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应用、信息系统适应业务变化的灵活性等等。随着系统的日益庞杂,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困难越来越多:实施成功率低、实施周期无限延长、系统无法集成、应用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等等。只要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很多困难,就会发现,这些困难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归结到IT规划的缺失。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快速创新的今天,进行良好的IT规划是企业CIO的首要工作,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只有通过IT规划,才能达成共识、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企业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促使管理层达成对信息化的共识。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实际上反映了企业的科学管理的水平。这是IT规划的首要目标,解决了领导层的认识问题,我们就不会在以后的信息化道路上一遍又一遍地呼唤“一把手”工程。

IT规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规避风险,挖掘潜在的应用系统,降低成本。规划是为了指明今后三至五年信息化建设的路标,找出潜在的应用系统实际上就找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领域。只有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领域、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进行IT规划,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本书以系统的方法论作支撑,对IT项目前期的策划、业务和信息化现状的调研、企业战略和管理重点的研究、业务对IT的需求、IT愿景、业务流程的优化、应用系统框架、IT基础设施架构、应用系统实施计划、IT应用系统的设计、IT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等信息化规划的关键要素,给出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很多咨询机构提供IT规划的服务,有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IT规划的实践。本书介绍了4家公司的IT规划服务,简述了两家公司的IT规划实践,并分享了IT规划的一些心得。

致谢

本书的写作,断断续续历时近二年,由我和朱战备、范晓虹、郭元元共同执笔完成。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来自于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形成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项目号:70072001)。本书由朱战备博士负责第1章,并和范晓虹女士共同负责第2章~第11章,郭元元女士提供了第13章第一小节和第14章第二小节,孟凡强先生负责剩余的内容,并和朱战备博士对所有内容进行审校、增删、定稿。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北京大学的赖茂生教授,我们的好友潘自强博士,复旦大学的杨青博士,以及远在美国的龙源博士,与他们的讨论和合作,使我们的IT规划案例在国际权威刊物Annals of cas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上得以刊登。我们要感谢AMT的专家孔祥云先生、王玉荣女士、彭一先生、马东方先生、徐家俊先生、万涛先生、王佑先生、张蓬先生、夏敬华博士等等,他们提供了诸多建议。我们要感谢AMT的邓为民博士,他对本书的修改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并做了一些修改工作。最后,我们还要感谢AMT的咨询客户,他们的需求使得我们对管理和IT的理解更加深刻。


孟凡强  1998年,C++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程序设计语言,发布文档很长,题为《国际标准ISO/IEC:14882(E),程序设计语言——C++》。这是志愿人员长达9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他们组成了所谓“X3J16委员会”,简称为“X3J16”或“委员会”,代表了工业界、政府、编译器公司以及几乎所有开发C++程序和相关素材的企业。
  按惯例,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委员会用准确清晰的术语定义了这门语言,他们称之为“艺术加工之前的整理”。他们关注那些被时间和实践证明为有用的语言特性,只有当编译器的实现与语言特性有冲突时才对特性做出修改。“X3J16”委员会并不限制自己的工作,委员会成员抓住机会解决现有语言中的问题,同时增加新特性。
  “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化”一词意味着“程序设计语言发明”,委员会增加的许多新特性都未经测试和证明。“X3J16”这种非常规做法引起了极大争议。与传统C++相比,标准C++是如此之大,如此不同,以致在正式发布标准定义4年后,C++的某些特性仍然未被编译器充分实现。
  此外,与小巧整洁的C语言相比,标准C++需要更多硬件设备,编译时间更长,生成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更大。当然,现在的计算机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某些负面性能因素已被排除,程序员有更丰富的编码方法可供选择。
  “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好事。“委员会”发明的许多已实现和使用的特性,大多数通过了实践检验。人们正像“委员会”所希望的那样利用这些特性,而这些特性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有人不需要、不关心某一语言特性,大可不使用它。只要编译器设计优良,用户不会付出任何代价。
编程的变化
  自1990年以来,主流编程方法变化巨大。当时,C是PC机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之一,大多数主流应用程序都为文本模式的运行环境编写。C++虽然已经问世,但还未流行。1990年发生的一起事件促使情况改变。微软公司开发了Windows 3x,即图形用户界面运行环境,它的问世注定要改变人们使用个人计算机的方式。PC机用户需要在新型图形环境下运行应用程序,因此,程序员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编写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序。
  用C语言进行Windows程序设计是一项令人生畏的工作。程序员需要编写基于事件和消息的特殊编程模型,需要学习大量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其中包含成百上千的消息代码、函数和结构。有人估计,一优秀的程序员至少要花一年时间,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胜任的Windows C程序员。
  Windows程序的市场需求广阔,因而程序员愿意编写Windows程序,但Windows编程难度很大。开发编译器的公司,如著名的微软和Borland,将Windows API打包装入所谓“应用程序框架”中,以此解决这一难题。Windows基于消息、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是C++类与生俱来的。框架库(如微软基础类MFC)和Borland的对象Windows库(OWL)很快在程序员中风靡一时,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C++语言。由于其中大多数人已经掌握了C语言,所以学习过程并不艰难。通过使用C++,程序员很可能迅速成为高产的Windows程序员。虽然这并不一定准确,但诸多巧合汇集起来,使C++逐渐成为人们的选择。
  使用其他平台的程序员可能不同意我的观点,或者至少对我的看法不满,即Windows编程促成了C++在主流程序员中的成功。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为Windows平台编写的程序数量之大,Windows的用户人数之多,足以证明我的观点。
关于Wiley公司的《C++大学自学教程》
  本书从第1章起用一系列程序示例引导读者进行C++学习。书和光盘中的程序都含有C++源代码,读者可以编译和执行。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装入并运行这些程序示例,从而最大程序地受益。
  程序示例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先介绍简单概念,然后进入更复杂的主题。每一个程序示例都建立在前例的基础上,读者要按部就班地学习。
  程序示例很小,不是非常完善、实用的程序,我也不打算让它们成为正式使用的程序。每个程序都展现了C++的一个专门特性。不过,从独立编译和链接的意义上讲,这些示例都是完整的程序。  
  在讲课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程序员能够参考的示例。有些程序设计的书中常使用毫无意义、晦涩难懂的示例来解释语言特性,比如使用代表昆虫种类、家具等级和某人衣柜中衣服清单的类库例子。现实中谁也不会为那些示例编写程序。读者可在某些书中看到实现计算机屏幕显示、串和对象容器的示例,而这些内容早已由语言和操作系统提供了。我曾见过完全抽象的示例,使用如X等毫无意义的名字,根本不能很好地说明语言特性。许多书中除了代码段根本没有完整的程序,读者不能对其编译、测试和观察。
  尽管上述罗列的程序设计书籍不乏成功者,我还是尽量避免采用其做法。我的目标是提供一些根据实物编写的小型、简明的代码示例,而且能够被程序员理解,如日期、工资和图形形状等。这样,当读者学习语言时,不必费力理解问题的定义域。读者也许永远不会为工资管理系统编写代码,但如果读者有工作,他至少可以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过,尽管有良好的意愿,我的书中也难免偶尔采用深奥难懂的程序示例。但总体来说,简明扼要的示例可以防止读者误入歧途,不得要领。
本书所附编译器
  本书所附光盘中带有Quincy 2002,这是基于Windows(Windows 95或更高版本)的C++程序开发系统,读者可以利用它编译和运行程序示例。Quincy是所谓的”集成开发环境(IDE)”,将程序员的编辑器、编译器和调试器集成在一个程序包中。本环境提供Windows界面。附录C是“Quincy用户快速入门指南”,其中说明了如何让uincy和编译系统升级。
循环的学习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这类复杂问题常常将读者带入周而复始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习某项课程,就要先具备某种知识,而这种知识又以其他知识为前提。C++的std::iostream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定义了对标准输入/输出设备(典型的设备是系统控制台)进行读写的对象。为充分理解这些知识,读者必须先了解C++名字空间、类、对象和运算符重载,所有这些都是高级C++的内容。而为了学习这些高层次的知识,读者必须运行一些练习程序,这些程序要用到std::iostream类支
持的键盘和屏幕控制台设备。
  要相信本书,要有耐心,功到自然成。某些章节可能会提前引用还没有学到的内容。如果对某个内容的讨论不甚清楚,建议你做笔记,等到从其他章节中学到更多知识后,再回到这项讨论上来。

作者简介

朱战备 孟凡强 范晓虹:暂无简介

图书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概述述述
第1章  走近IT规划 2
IT规划,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5
IT规划,并不是个新事物 10
第二篇  IT规划的一般过程
第2章  阶段1:规划项目启动 25
选择最佳的启动时机 25
一份好的立项建议 27
组建成功的项目团队 28
咨询商或外部专家的确定 32
拟订合理的项目计划 34
召开Kick Off会议 36
第3章  阶段2:广泛的项目调研 38
充分的调研前期准备 39
调研问卷的设计 40
有效的调研沟通和交流 42
第4章  阶段3:战略审视 46
什么是战略和战略规划 47
业务战略规划的过程 48
IT规划中的业务战略审视 50
第5章  阶段4:确立IT支撑点和IT愿景 52
离IT/IS最佳实践有多远 52
哪里是IT杠杆的支撑点 58
确立IT愿景与发展目标 59
第6章  阶段5:完善和优化企业业务与信息流程 61
认识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关系 61
IT战略规划的出发点:基于BPR/BPI的流程分析与规划 66
价值链分析与关键流程分析法 74
第7章  阶段6:推荐应用系统框架 79
AS-IS应用系统评估 81
发展潮流与企业需求的抉择 89
搭起To-Be应用系统框架 94
第8章  阶段7:IT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98
什么是IT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98
IT基础设施规划的7大方面 99
第9章  阶段8:推荐IT组织架构 115
你的IT组织结构合理吗 115
规划未来的IT组织结构 119
第10章  阶段9:确立主实施计划 125
计划的起始时间 125
主实施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125
资源和人力分配 126
第11章  阶段10:汇报与反馈 128
向谁汇报 128
汇报的目的 129
何时安排汇报 129
汇报什么 130
汇报过程中的技巧 130
第三篇  IT规划的方法论、心得和案例
第12章  IT规划方法有共性,也有个性 134
Gartner Group的IT战略规划 134
IBM 的企业系统规划法 136
HP 的业务与IT 转移法 138
AMT的IT规划服务 140
第13章  IT规划是科学,也是艺术 142
“捏橡皮泥”还是“搭积木” 142
IT规划报告的内容 145
IT规划成果的展示 146
CEO关心的问题 149
IT规划,经过过程,有了结果,成了形式 150
第14章  两个企业的IT规划案例 152
某公用事业公司的IT规划 152
某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IT规划 155
术语表 162
参考文献和网站 165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埃弗雷姆·特班(Efraim Turban)夏威夷大学 戴维·金(David King)JDA软件公司朱迪·麦凯(Judy Mckay) 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彼得·马歇尔(Peter Marshall)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李在奎(Jae Kyu Lee)       著韩国科技高级学院丹尼斯·维兰(Dennis Viehland)新西兰梅西大学
作者: 张宽海
作者: 谢金生 孙仁祥 主编  邹德军 主审
作者: 主编 鲜军 副主编 毛志斌 彭玲 王昂 参 编 安光倩 李玮 董利红 骆芳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罗莎白.默丝.坎特
作者: 吴伟定 姚金刚 周振兴 郑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