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公司理财)

财务诡计:揭秘财务史上13大骗术44种手段
作者 : (美)霍华德 M.施利特(Howard M. Schilit) (美)杰里米 &
译者 : 赵银德 张华 沈维华 等译
丛书名 : 名家财务经典
出版日期 : 2012-04-17
ISBN : 978-7-111-37852-5
定价 : 50.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73
开本 : 16
原书名 : Financial Shenanigans: How to Detect Accounting Gimmicks & Fraud in Financial Reports, Third Edition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第3版《财务诡计》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作者构建了全面完整的财务欺诈骗术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该书从财务报告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各类财务欺诈骗术划分为收益类财务欺诈、现金流类财务欺诈和业绩指标类财务欺诈等三大类型,并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制衡视角,建立了发现和揭露财务欺诈骗术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此外,作者从公司治理角度对滋生三大类型财务欺诈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土壤进行了独到分析,提出了彻底消除财务欺诈骗术的治本之策;该书同时结合近十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著名公司的典型财务欺诈案例,详细分析了三大类型财务欺诈骗术的具体手段和警示信号;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现金流类财务欺诈骗术的独到分析,打破了人们普遍认为的“现金流量表难以舞弊”的常识判断,这不能不佩服作者对财务欺诈案例的独到观察和深刻研究。

图书前言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绝无新事。
  上市公司管理层无疑都乐意报道正面的公司新闻和不错的财务业绩。这样,不仅可讨好投资者,而且可推升公司股价。在报告财务业绩时,绝大多数公司会遵循规定的会计准则,实事求是地进行报告。不过,有些公司会利用会计准则中的漏洞(更为严重的情形是不顾一切准则),企图通过粉饰财务业绩来为公司树立正面形象,从而误导投资者。
  公司管理层这种粉饰财务业绩的企图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公司和投资者,就有了这种企图。一直以来,那些不诚实的公司就是运用财务欺诈来掠夺对公司充满信任的投资者,而且这种行为似乎永无止境。正如所罗门王所言:“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绝无新事。”公司永远需要讨好投资者,因此公司管理层面前总存在这样的诱惑,即运用财务欺诈来为公司塑造正面形象。有些公司运用财务欺诈手法的欲望可能特别强,企图以此来使公司业绩符合投资者的预期,并能与竞争对手的业绩相抗衡。虽然近年来投资者对这些欺诈手法的了解增多,但那些不诚实的公司蒙骗投资者的新手法可谓层出不穷,老花样也是不断翻新。
  《财务诡计》第1版于1993年面世,向读者介绍了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7种欺诈手法。《财务诡计》第2版于2002年出版,沿用了第1版的框架体系,同时介绍了财务欺诈新手法以及20世纪90年代那些臭名昭著的进行财务欺诈的公司。针对过去10年大量出现的会计欺诈、报表重述及其他财务业绩报告不当的行为,《财务诡计》第3版介绍了公司用于欺诈投资者的许多新手法,不仅对盈利操纵手法进行了扩充,而且全面介绍了新型财务欺诈手法(现金流与主要业绩指标造假)。此外,《财务诡计》第3版对开始遭遇财务欺诈影响的行业(银行业与保险业)以及地区(欧洲与亚洲地区)进行了调查。
《财务诡计》第3版的内容框架
  《财务诡计》第3版较之前两版对公司的种种财务欺诈手法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从而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当今盛行的各种欺诈手法。《财务诡计》第3版将财务报告中所涉及的欺诈手法分为三大类。
  收入操纵手法,介绍了公司如何通过操纵利润表来虚增收入和利润,或报告不平稳收益。
  现金流造假手法,讨论了公司如何通过欺诈手法来编造虚高的现金流,包括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主要业绩指标造假手法,揭示了公司如何通过伪造那些反映公司经营业绩或经营状况的主要指标来蒙骗或误导投资者。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汲取财务报告失败的教训
  对从事财务报告编制、审计或评价的专业人员而言,最好的培训就是研读那些实际发生的财务报告失败案例,从中汲取教训。曾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执法局首席会计师的罗伯特J.萨克(Robert J.Sack)就认可这一做法,他提议会计人员应像医学专业学生借助病史来进行尸检那样接受更多的培训。他说:
  医学上尸体解剖的目的只是为了弄清楚做错了什么并判断本该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医生就是要不断学习并积累针对治疗失败病例的正确治疗方法。不幸的是,财务报告工作有时也会出问题……因此,有必要让会计人员通过研究那些财务欺诈案例来增加相关知识。
  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财务诡计》第3版不仅解读了近年来发生的那些令人震惊的财务舞弊案件,而且分析了那些通过报告虚假财务数据来蒙骗投资者的公司。本书案例取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执法案例、证券集团诉讼以及财务研究分析中心所做的法务会计调研的精选案例。这些案例对投资者而言关系密切、意义深远,不仅揭示了一些公司常用的旨在掩盖其财务状况恶化的欺诈手法,而且教给投资者如何判断公司所报告的结果是否反映其实际经营情况。
谁应该阅读本书
  本书坚持以服务投资者为己任,但对财务报告中欺诈行为的揭示也非常适合其他读者学习。例如,财务报告的任何利益相关者(如商业银行、债券持有人、保险商及其他信用提供商)都需要反映真实经营状况的财务报告,以便正确判断公司状况。此外,为了给公司财务报告的公正性和公允性出具合理意见,独立审计师必须洞悉公司管理层采用的会计造假手法。如果公司董事会未能仔细寻找财务欺诈的蛛丝马迹,也就无法有效履行作为投资者受托人的责任。政府监管者也必须清楚财务欺诈手法,如此方能正确行使执法权力。就颇有影响的信用评级机构而言,如果未能准确评价债券发行人的财务报告,就无从奢谈保护债券持有人了。公司经理层自己也需要监控公司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业绩,自然也能通过阅读本书而受益。
针对财务欺诈的一般建议
  绝大多数的公司会向投资者诚实报告财务状况,但也有不少数量的公司会运用会计或财务欺诈手法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投资者可能并不清楚管理层的诚实程度,所以理性的投资者总是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保持一定的质疑并做仔细的审查。此外,财务欺诈存在于各行各业,其发生地点也无边界可言。例如,不论投资者所关注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还是巴西或其他国家或地区,了解财务欺诈手法都可带来利益。因此,针对财务欺诈的一般建议就是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因为公司总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强烈欲望。不仅如此,哪里有诱惑,哪里就会出现欺诈。

上架指导

财务管理会计审计

封底文字

借用美国政府“三权分治”的制衡制度来比喻说明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或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间的相互制衡,分别介绍了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造假手法,同时还介绍了一些非财务指标的造假手法,是侦测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欺诈敲门砖,它会帮助你发现一些公司的财务疑点,但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要提防误杀、错杀好公司,尤其不要轻易对蓝畴股业绩提出质疑,蓝畴股恶性造假只是小概率事件。
——夏草,著名财务打假专家


诡计总有轨迹,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循着财务诡计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展现一幕幕阴谋。两位作者呼吁投资人应当勤勉,手把手教您提前感知实施财务诡计必然会暴露的若隐若现的征兆,远离陷阱。作者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分析,让阅读本书充满了乐趣。眼慧识异象,耳聪辩纷扰,你也能!

——张大春,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发现与揭露各类财务欺诈骗术的经验和秘诀,对于预防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各类财务欺诈骗术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
——郭晋龙,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这本书让人看完以后不由得身上会惊出一身冷汗来。作者剖析的涉嫌财务欺骗的公司不仅包括那些臭名昭著的安然,世界通信,泰科国际,帕玛拉特,还包括许多我们心目中的伟大的公司,比如通用电气,IBM, 戴尔,玩具反斗城,以及街边上的星巴克咖啡馆,以至于我们会怀疑“天下无贼”的世界只存在于乌托邦的理想国里。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商业世界里,这本书中的大量的病例分析,可以帮助您提升自己拨开云雾辨真伪的财务智慧。  

钟文庆,原沃尔沃建筑(中国)公司财务总监,畅销书《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作者


作者用大量著名实例说明了如何慧眼识别财务报表中的欺诈,并总结出了识别财务诡计的程式性方法。做投资的人如能用心读本书,可有效避开那些有财务炸弹的公司。
——西格尔(Marc A. Siegel),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

(美)霍华德 M.施利特(Howard M. Schilit) (美)杰里米 &:暂无简介

译者简介

赵银德 张华 沈维华 等译:暂无简介

推荐序

推荐序一 

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夏草
  美国霍华德M.施利特博士的《财务诡计》第3版较之前两版对公司的种种财务欺诈手法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当今盛行的各种欺诈手法。
  本书的第2版只介绍了利润表造假手法,第3版借用美国政府“三权分治”的制衡制度来比喻说明三大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间的相互制衡,分别介绍了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造假手法,同时还介绍了一些非财务指标的造假手法。第3版将三大报表比喻成三座大山,识别财务造假需推翻三座大山。
  业界也曾把三大报表比喻成美女的泳装,披露内容很多但关键部分被隐瞒,笔者曾提出利润表的三点式审阅,借用邓小平同志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观点,在侦测利润表操纵手法中,最关键的三大指标是一个中心(营业收入,绝对指标)、两个基本点(毛利率、费用率,相对指标)。
  2011年全球最关注的财务问题是中国概念股造假问题,短短一年间,有数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或被停牌、或被勒令退市,这其中以巴士车载电视媒体中国高速频道(NASDAQ:CCME)、金融IT服务提供商东南融通(NYSE:LFT)及嘉汉林业(TO.TRE)被猎杀为代表,这三家公司分别在纳斯达克、纽约及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RINO(绿诺科技)是这一波猎杀中国概念股中第一只被质疑而退市的公司,RINO一战使Muddy Waters一举成名天下闻,而TRE之战更是奠定了Muddy Waters在这一轮猎杀中国概念股的领头羊地位。
 Muddy Waters是一家专注于中国概念股的研究机构,公司名称源于中国成语“浑水摸鱼”,公司旨在帮助投资者发现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编者注 
  TRE是北半球最大的私人林业公司,被猎杀之前市值高达40亿美元,媒体称Muddy Waters真的摸到一条大鱼,此次猎杀使其市值蒸发80%,猎杀TRE成为财务打假经典之战;但是Muddy Waters 6月2日质疑SPED(展讯通信)却成为其滑铁卢之役,SPED股价不但没有暴跌反而暴涨一倍多;半年之后Muddy Waters再次出手,11月22日发布针对FMCN(分众传媒)的报告,导致当天其股价大跌39.49%,但多家顶级投行依然力挺,FMCN很快就收复失地,Muddy Waters猎杀FMCN也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内地股市2011年也有两起知名的财务打假案例,8月16日,《上海证券报》刊登并被各网站转载的标题为《自导自演上下游客户 紫鑫药业炮制惊天骗局》的报道,质疑紫鑫药业涉嫌银广夏式的造假,但该公司在停牌自查几个月之后复牌,复牌之后该公司股价依然非常坚挺,甚至连拉涨停板;11月5日,鲁班软件董事长杨宝明通过《每日经济新闻》公开质疑竞争对手广联达虚增业绩,怀疑该公司人造成长和盈利,尽管杨宝明言之凿凿,认定广联达财务造假,但广联达依然得到众多机构力挺,股价也依然坚挺,即使同行竞争对手站出来指控广联达造假,但分析师、基金经理依然认同广联达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从境外上市的展讯通信、分众传媒到境内上市的紫鑫药业、广联达,为什么这些财务打假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侦测财务欺诈不但需要很强的财务功底,更需要深入了解业务,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很多财务异常现象只是表象,不是真的有财务问题,或者财务问题是有的,但没有那么严重。Muddy Waters猎杀SPED和FMCN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了解业务,在发现一些财务异常之后就主观臆断对号入座;而紫鑫药业、广联达可能确实存在财务不规范问题,但其业务却是非常强劲的,财务有问题并不说明该公司没有投资价值,就像有些人人品不佳,但不能理所当然地认定此人能力也很差。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规范,银广夏式财务欺诈会越来越少,但财务包装依然泛滥成灾,尤其是IPO公司,很多公司为了IPO成功而人造绩优股和成长股形象,主要手法就是跨期调节利润,因为上市前透支未来业绩,很多IPO公司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
  施利特博士的《财务诡计》一书是侦测财务报告中会计欺诈的敲门砖,它能帮助你发现一些公司的财务疑点,但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要提防误杀、错杀好公司,尤其不要轻易对蓝筹股业绩提出质疑,蓝筹股恶性造假只是小概率事件。




推荐序二 不要低估资本市场(郭晋龙)
不要低估资本市场
郭晋龙
  近年来,作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我以会计专业人士身份为不同学术团体和社会组织举办的各类资本市场论坛担任演讲嘉宾时,总会向相关专业人士推荐美国财务会计研究中心霍华德M.施利特博士所写的《财务诡计》(第2版)一书,之所以强力推荐,是基于我对该书独到价值和分析视角的高度认同与肯定,我认为该书基本上总结和归纳了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中各类财务欺诈的骗术与手段,并为读者提供了发现与揭露各类财务欺诈骗术的经验和秘诀,对于预防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各类财务欺诈骗术同样有着借鉴价值。
  当我再次读到霍华德M.施利特博士与杰里米·皮勒先生共同撰著的第3版《财务诡计》一书时,惊奇地发现该书第3版较之第2版来讲,其理论框架更为全面完整,分析视角更为广阔独到,叙述结构更为严谨合理,案例选取更为典型新颖。我认为第3版《财务诡计》并不是第2版《财务诡计》的简单更新和补充修订,完全是第2版的升级版或姊妹版,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对第3版所付出的艰苦心血和重视程度。在此,我很高兴再一次向资本市场各类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读者,推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精心出版的《财务诡计》(原书第3版)。
  我认为,《财务诡计》(原书第3版)的重要价值就在于作者构建了全面完整的财务欺诈骗术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该书从财务报告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各类财务欺诈骗术划分为收入类财务欺诈、现金流类财务欺诈和核心指标类财务欺诈三大类型,并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勾稽制衡视角,建立了发现和揭露财务欺诈骗术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此外,作者从公司治理角度对滋生三大类型财务欺诈的制度环境和市场土壤进行了独到分析,提出了彻底消除财务欺诈骗术的治本之策。同时该书结合近十年来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著名公司的典型财务欺诈案例,详细分析了三大类型财务欺诈骗术的具体手段和警示信号;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现金流类财务欺诈骗术的独到分析,打破了人们普遍认为的“现金流量表难以舞弊”的常识判断,这不能不佩服作者对财务欺诈案例的独到观察和深刻研究。
  近十年来,为了防范财务欺诈对各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各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先后修订了公司治理规则、财务报告准则和审计准则,并强化了政府对资本市场及各类中介组织的监管理念,试图为本国和全球资本市场提供透明、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以维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中的财务欺诈现象,除了强化公司治理和加强外部监管外,必须在资本市场中形成“善有善报”的激励机制和“恶有恶报”的惩罚机制,使资本市场参与者相信:资本市场终究是一个有效市场,也最终是一个能够发现和纠正财务欺诈的市场!《财务诡计》(原书第3版)一书披露的各类财务欺诈案例就是最好例证。在此,我愿意以“提高资本市场财务报告可信性”为己任的专业会计师身份,向资本市场参与者提出忠告和共勉:“不要低估资本市场!”
2012年3月19日于深圳
  【该序言作者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财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夏草)
推荐序二 不要低估资本市场(郭晋龙)
前言
致谢
第1章 最无耻的财务欺诈
第2章 只把X光片补一补
第3章 过早记录为收入
  在合同规定义务未进行任何履行之前就记录为收入/所记录的收入远超过合同规定完成的工作量/在买方正式接受商品之前就记录为收入/在买方付款尚存在不确定性或对买方付款无要求情形下进行收入记录
第4章 虚构收入并加以记录
  对缺乏经济实质的交易做收入记录/对过程有欠公平的交易做收入记录/对来自非盈利性交易的收款做收入记录/虚增并记录来自合理交易活动的收入
第5章 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借助一次性业务来夸大所得/借助误导性分类来夸大所得
第6章 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以不当手段将一般经营费用资本化/摊销期限太长/未对资产跌价进行减计/未将应收账款呆账和投资贬值记录为费用
第7章 运用其他方法来掩盖成本或亏损
  未对日常交易支出按费用处理/未对必要的应计支出按费用处理或将已记录的费用转回/通过实施激进会计假设来减计或不记录费用/通过公布虚假准备金来减计早先应计项目的费用
第8章 将当期收入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通过设立准备金来将收入转至未来某个时期/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不当会计处理来稳定收入流/通过对收购活动设立准备金来将收入转至未来某个时期/将当期销售收入推迟至未来某个时期记录
第9章 将未来费用提前至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通过不当注销当期资产来消除未来时期的费用/通过不当计提准备金账户来减少未来时期的费用
第10章 将融资活动现金流入转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将正常银行借款记录为虚假的经营现金流/通过在收款到期日出售应收账款来夸大经营现金流/通过伪造应收账款出售来夸大经营现金流
第11章 将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转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运用飞去来器式交易来夸大经营现金流/对正常经营费用进行不当的资本化处理/将存货购买现金流出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进行处理
第12章 借助收购或处置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继承来自正常公司收购的经营现金流入/借助外部合同或客户获取而非内部培育来夸大经营现金流/通过创造性地安排业务出售来夸大经营现金流
第13章 借助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通过缓付卖方款项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通过快速收回客户欠款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通过减少存货采购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借助一次性收入来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
第14章 提供那些夸大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强调替代收入的误导性指标/强调替代盈利的误导性指标/强调替代现金流的误导性指标
第15章 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掩盖经营下滑之实
  通过歪曲应收账款指标来掩盖收入问题/通过歪曲存货指标来掩盖盈利能力问题/通过歪曲金融资产指标来掩盖减值问题/通过歪曲负债指标来掩盖流动性问题
第16章 财务欺诈手法综述与建议
译后记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英]理查德 A. 布雷利(Richard A. Brealey)伦敦商学院[美]斯图尔特 C. 迈尔斯(Stewart C. Myers)MIT斯隆管理学院  著[美]弗兰克林&
作者: (美)尤金 F.布里格姆(Eugene F. Brigham);斯科特.贝斯利(Scott Besley)
作者: (英)理查德A.布雷利(Richard A.Brealey);(美)斯图尔特C.迈尔斯(Stewart C.Myers);(美)弗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 著
作者: 切奥尔 S.尤恩(Cheol S. Eun) 布鲁斯 G.雷斯尼克(Bruce G. Resnick)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美]约翰·特里安蒂斯(John E.Triantis) 著
作者: 叶陈云
作者: 黄晓波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