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与开发(原书第6版)
作者 : [美]卡尔·T. 乌利齐(Karl T. Ulrich) 史蒂文·D. 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著
译者 : 杨青 杨娜 等译
出版日期 : 2018-05-04
ISBN : 978-7-111-59550-2
定价 : 99.00元
教辅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437
开本 : 16
原书名 :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Sixth Edition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属性分类: 教材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法,涉及客户需求、功能设计、模型设计、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现代化的产品开发要求产品经理把市场需求与功能设计结合起来,本书给出了翔实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如何协调各方面团队的工作。本书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对管理现代化产品的方法和实践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

图书特色

全面系统阐述复杂产品开发的流程、工具和方法,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lrich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Eppinger教授联袂编写,为企业和个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图书前言

本书是我们在产品开发这一跨学科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该课程面向工程和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生以及MBA学生。尽管本书的主要受众是上述跨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但是许多工程设计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师也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教学参考书,同时本书对专业人士也非常有用。实际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针对专业读者来编写,因为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专业人士,他们都曾在产品开发或者相关领域工作过。
本书把市场营销、设计以及工业制造的观点融合为产品开发的整体思路,因此能够使每个学生准确地理解实实在在的产品开发实践,以及开发团队中不同成员扮演的基本而复杂的角色。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业内的实践者,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产品开发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地应用于产品项目开发实践。
在高等教育界常常会存在这样的争议:工业设计的教学工作是应该首先为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在管理不是那么严格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实践活动?对于更为广泛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我们摒弃两个极端。没有付诸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因为很多细微的差别和微妙之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且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实践工作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非常容易产生混乱,也无法利用成功的产品开发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这方面,产品开发如同航海:不断实践可以使航海技术变得非常熟练,但是航海理论知识和船舶运作原理(甚至一些小技巧)的指导也会对航海技术有很大帮助。
我们试图通过强调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平衡。我们所提出的方法是一个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程序,但它几乎体现不出清晰而精确的理论。在某些情况下,正如第18章所提到的,方法是由研究和实践的传统来支撑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方法论是非常新颖的专业技术的精华,就像第12章提到的一样。在所有情况下,方法都会为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提供具体途径。根据我们的经验,最好是在工业或学术背景下的项目中通过结构化方法来学习产品开发。因此,本书希望在课程项目或工业实践背景下为完成产品开发任务提供指南。
本书的每一种方法都通过具体的工业实例或者案例研究来说明。每一章都选择了不同的产品实例,而不是在全书中都使用相同的例子。我们之所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实例,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本书更加有趣,并且可以说明这些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从工业设备到消费产品的各个领域中。
本书设计了很多模块—由19个独立的章构成。每一章都为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个具体部分提出了一种开发方法。这种模块形式的好处在于每一章都独立于其他部分,这样教师、学生和从业人员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最需要的材料。
本书第6版中增添了关于服务设计的新章节,对全书的案例和数据进行了更新,融入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新观点,并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作为补充,我们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网站,主要为教师、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网上资源。我们将及时对其进行更新,包括及时补充其他参考材料和案例,并且提供产品开发各专题相关的资源链接。大家可以登录www.ulrich-eppinger.net来查阅和使用这些资源。
结构化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开发流程的研究和改进。实际上,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以本书的思想作为种子,创造自己的开发方法,从而使其适合自己的个性、智慧以及企业环境等。我们鼓励读者分享经验并且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可以将你的观点和评价发至我们的电子邮箱:ulrich@wharton.upenn.edu和eppinger@mit.edu。

上架指导

计算机\Web设计

封底文字

众所周知,关于工具和方法的书籍往往枯燥乏味,但Ulrich和Eppinger打破了这种模式!他们采用严谨且强有力的产品开发工具和方法,使其变得灵活而生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实用性、学术性、可读性和趣味性,应用、练习和案例丰富。我们将本书素材用于哈佛大学产品开发管理课程中,成效非常显著。我们采用本书作为教材,这就是我对本书最有力的推荐。
——Kim B. Clark,哈佛商学院院长

本书非常适合用于工科学生的设计项目课程。如果将来想成为产品开发领域的杰出人才,那么本书将引领你认识整个设计流程,书中每一章都解决了未来工程师需要理解的一个主题。
——Warren P. Seering,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教授,产品开发创新中心主任

许多工业设计人员从未接受过系统训练就成为跨职能产品设计团队的一员,本书为解决跨学科问题和制定决策提供了规范的工具,是一本关于产品开发的综合且全面的书籍!
——Gerard Furbershaw,Lunar设计公司负责人

Ulrich和Eppinger创作了一本关于产品开发流程的通用教材,从业者应对照本书框架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学生会从真实的案例中得到信心,这些案例都是对当今设计和制造环境中现实问题的准确描述。
——Roger Saillant,伟世通汽车系统公司动力控制系统分部副总裁

本书将当今的开发和设计问题分为顾客需求识别、面向制造的设计、原型化和工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清晰而详尽地提出了一套产品开发技术,旨在将企业的市场营销、设计和制造职能结合起来。本书提出的集成化方法有利于不同学科视角的人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反映了当前工业界正趋向于跨职能团队的产品设计和开发。

本书特色:
•第6版对全书实例和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融入了近期研究和实践领域的新观点。新增的第17章解释了服务型企业如何实施正式的方法来开发交付物。
·采用模块化方法,每章之间几乎完全独立,结构化、步骤化的章节设计使得本书成为项目课程的理想教材。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和真实的工业案例阐述关键理念,配套网站(www.ulrich-eppinger.net)包含最新的网页链接、教辅资源、PPT和视频。

译者序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在航天某研究院从事了近十年的复杂研发项目管理工作,后来就职于大学,也一直从事研发项目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对复杂研发项目管理有着丰富的体悟和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个莫大的遗憾,就是市面上没有一本书能够对复杂产品开发的流程、工具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通俗的阐释。
直到2010年,我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书名使我眼前豁然一亮,书中对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描述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书的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Ulrich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Eppinger教授,两位教授在产品开发、研发项目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影响力,他们的学术文章我也拜读过很多,由此,我产生了翻译此书的想法。
回国后,我对本书的部分内容做了简单翻译并推荐我的研究生阅读,同时也非常期望有机会扩大这本书在国内的影响,使更多人受益。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姚蕾找到了我,期望我翻译本书第5版,我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现在,第6版又将与读者见面了。
中国正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12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R&D)支出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1月发布的《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28%,中国紧随其后(20%),超越欧盟(19%)和日本(10%)。2016年,全国投入研发经费1.56万亿元,其中,企业在全国总研发经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达到77.5%。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达摩院,未来3年内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无论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研发项目管理人员,都会通过本书受到启迪。阅读本书可以使我们了解复杂产品设计开发与管理中涉及的诸多细节和结构化流程方法,以及市场营销、项目经济性评估、面向制造的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研发项目管理等前沿内容。
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知识体系完整、系统。本书涵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方方面面,包含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研发项目生命期,包括从机会识别、产品规划直至概念测试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工具和方法;另一条主线是研发各阶段都会用到的支撑性方法和工具,如工业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面向制造的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
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阐述,通俗易懂。本书强调采用结构化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结构化流程和结构化工具,这些结构化方法更加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推广。
实践性强。每章均通过案例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和论述,最后均附有练习、思考题和相关网站,使读者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工程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实践指南,也适合作为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和MBA的产品创新管理、技术管理、研发项目管理课程的辅助教材。
阅读本书时,你将体验到真实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环境,在错综复杂的新产品研发世界中自由翱翔。如果本书能成为一张请柬,邀请读者对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做进一步有益探索,那么我将喜出望外。如果书中存在翻译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杨青教授主持翻译,参与翻译工作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包括杨娜、李佳慧、王慧娟、周芷伊、邹星琪、吕佳芮、詹舒琳、单晨、唐尔玲、安然、吴少刚、武高宁等。感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赵亮先生和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的张雅君副研究员为本书所做的贡献。感谢为本书提供修订意见的所有人士。
感谢本书第3版和第4版中文版的译者和编辑,他们的工作为本书的翻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策划编辑姚蕾、麦格劳-希尔教育(McGraw-Hill Education)出版公司的高级策划编辑靳乐,以及所有为本书的出版做出贡献的出版工作者。
谨以本书献给致力于产品设计和研发管理的读者,祝大家阅读愉快!

杨 青
2018年3月于北京

图书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概论 1
1.1 成功的产品开发的特点2
1.2 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3
1.3 产品开发的周期和成本4
1.4 产品开发的挑战5
1.5 本书思路6
1.5.1 结构化方法6
1.5.2 工业实例6
1.5.3 组织表现7
1.5.4 本书路线图7
参考文献9
练习9
思考题9
第2章 开发流程和组织 10
2.1 产品开发流程11
2.2 概念开发:前端过程14
2.3 采用基本的产品开发流程16
2.3.1 技术推动型产品16
2.3.2 平台型产品18
2.3.3 流程密集型产品18
2.3.4 定制型产品18
2.3.5 高风险产品19
2.3.6 快速构建产品19
2.3.7 产品服务系统19
2.3.8 复杂系统20
2.4 产品开发流程图20
2.5 Tyco公司产品开发流程20
2.6 产品开发组织24
2.6.1 通过建立个人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4
2.6.2 依据职能和项目之间的联系形成组织24
2.6.3 选择组织结构26
2.6.4 分散的产品开发团队27
2.7 Tyco 公司产品开发组织28
2.8 小结28
参考文献29
练习31
思考题31
第3章 机会识别32
3.1 什么是机会33
3.2 机会识别的评比结构35
3.3 机会识别过程37
3.4 步骤1:确立章程37
3.5 步骤2:挖掘并探索大量机会方案38
3.6 步骤3:筛选机会方案43
3.7 步骤4:开发有前景的机会方案44
3.8 步骤5:选出最佳机会方案45
3.9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46
3.10 小结47
参考文献47
练习48
思考题48
第4章 产品规划49
4.1 产品规划流程50
4.1.1 产品开发项目的四种类型51
4.1.2 流程52
4.2 步骤1:识别市场机会53
4.3 步骤2:项目评价和优先级排序53
4.3.1 竞争策略53
4.3.2 市场细分54
4.3.3 技术曲线54
4.3.4 产品平台规划55
4.3.5 评价全新产品的机会56
4.3.6 权衡项目组合58
4.4 步骤3: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59
4.4.1 资源分配59
4.4.2 项目时间安排60
4.4.3 产品规划61
4.5 步骤4:完成项目前期规划61
4.5.1 任务书62
4.5.2 假定条件和限制62
4.5.3 人员配备和其他项目前期规划活动63
4.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64
4.7小结64
参考文献65
练习67
思考题67
第5章 识别顾客需求68
5.1 潜在需求的重要性70
5.2 识别顾客需求的流程70
5.3 步骤1:从顾客那里收集原始数据71
5.3.1 选择顾客73
5.3.2 清晰表达顾客需求的艺术74
5.3.3 归档整理与顾客互动75
5.4 步骤2: 从顾客需求角度理解原始数据77
5.5 步骤3:组织需求的层级78
5.6 步骤4:建立需求的相对重要性80
5.7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82
5.8 小结82
参考文献83
练习84
思考题85
第6章 产品规格86
6.1 何为规格87
6.2 何时建立规格88
6.3 建立目标规格89
6.3.1 步骤1:准备度量指标清单90
6.3.2 步骤2:收集竞争性标杆信息94
6.3.3 步骤3:为每个度量指标设置理想值和临界可接受值97
6.3.4 步骤4: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99
6.4 确定最终规格99
6.4.1 步骤1:开发产品的技术模型100
6.4.2 步骤2:开发产品的成本模型101
6.4.3 步骤3:修正规格,必要时进行权衡分析103
6.4.4 步骤4:确立合理的规格105
6.4.5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06
6.5 小结106
参考文献107
练习108
思考题108
附录 设定目标成本109
第7章 概念生成111
7.1 概念生成概述112
7.1.1 采用结构化方法避免出现代价过高的问题113
7.1.2 五步法113
7.2 步骤1:厘清问题114
7.2.1 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子问题115
7.2.2 在最初阶段将精力集中于关键子问题117
7.3 步骤2:外部搜索117
7.3.1 领先用户调查118
7.3.2 专家咨询118
7.3.3 专利检索118
7.3.4 文献检索119
7.3.5 将相关产品设为基准120
7.4 步骤3:内部搜索120
7.4.1 举行个人会议和团队会议至关重要121
7.4.2 生成解决方案概念的线索122
7.5 步骤4:系统搜索124
7.5.1 概念分类树124
7.5.2 概念组合表126
7.5.3 管理探索过程128
7.6 步骤5: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29
7.7 小结130
参考文献131
练习133
思考题133
第8章 概念选择 135
8.1 概念选择是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部分137
8.2 概念选择方法139
8.3 结构化方法的优点140
8.4 方法概述140
8.5 概念筛选141
8.5.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41
8.5.2 步骤2:对概念评级143
8.5.3 步骤3:对概念排序143
8.5.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和改进144
8.5.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概念145
8.5.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45
8.6 概念评分145
8.6.1 步骤1:准备选择矩阵146
8.6.2 步骤2:对概念评级147
8.6.3 步骤3:对概念排序147
8.6.4 步骤4:对概念进行整合和改进148
8.6.5 步骤5:选择一个或多个概念148
8.6.6 步骤6: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48
8.7 附加说明149
8.8 小结150
参考文献151
练习152
思考题152
附录A 概念筛选矩阵示例153
附录B 概念评分矩阵示例154
第9章 概念测试156
9.1 步骤1:确定概念测试的目的158
9.2 步骤2:选择调查人群158
9.3 步骤3:选择调查方式159
9.4 步骤4:沟通概念160
9.4.1 调查模式与概念表达的方式要匹配163
9.4.2 概念表达中的问题164
9.5 步骤5:测度顾客反应164
9.6 步骤6:解释结果166
9.7 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168
9.8 小结169
参考文献170
练习171
思考题171
附录 估计市场规模171
第10章 产品架构173
10.1 什么是产品架构174
10.1.1 模块化的类型176
10.1.2 何时确定产品架构177
10.2 产品架构的内涵177
10.2.1 产品改进177
10.2.2 产品多样化178
10.2.3 零部件标准化178
10.2.4 产品性能179
10.2.5 可制造性179
10.2.6 产品开发管理179
10.3 建立产品架构180
10.3.1 步骤1:创建产品示意图180
10.3.2 步骤2:对示意图中的元素进行聚类182
10.3.3 步骤3:设计简略的几何结构183
10.3.4 步骤4:确定基本的和附属的相互作用关系184
10.4 延迟差异化185
10.5 平台规划187
10.5.1 差异性设计188
10.5.2 共同性设计188
10.5.3 差异性和共同性之间的权衡189
10.6 系统设计的相关问题190
10.6.1 确立子系统190
10.6.2 确立组件架构190
10.6.3 确立详细的界面规格190
10.7 小结191
参考文献192
练习193
思考题193
第11章 工业设计 194
11.1 什么是工业设计196
11.2 对工业设计必要性的评估198
11.2.1 工业设计所需费用198
11.2.2 工业设计对产品有多重要199
11.2.3 人机工程学需求199
11.2.4 美学需求200
11.3 工业设计的影响201
11.3.1 工业设计值得投资吗201
11.3.2 工业设计是如何树立企业形象的203
11.4 工业设计流程204
11.4.1 调查顾客需求204
11.4.2 概念化205
11.4.3 初步细化206
11.4.4 进一步细化及确定最终概念206
11.4.5 完成控制图纸或模型207
11.4.6 与工程师、制造商以及外部供应商合作207
11.4.7 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对工业设计的影响207
11.5 工业设计流程的管理208
11.6 评估工业设计的质量210
11.6.1 用户界面的质量210
11.6.2 感染力211
11.6.3 产品的维护与维修212
11.6.4 资源的合理利用212
11.6.5 产品的差异性213
11.7 小结213
参考文献213
练习215
思考题216
第12章 面向环境的设计217
12.1什么是面向环境的设计219
12.1.1两种生命周期219
12.1.2环境影响221
12.1.3 面向环境设计的历史221
12.1.4 Herman Miller公司的面向环境设计之旅222
12.2面向环境设计流程223
12.3步骤1:设置DFE日程—驱动因素、目标和团队223
12.3.1识别DFE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224
12.3.2 设置DFE目标225
12.3.3组建DFE团队226
12.4步骤2:识别潜在环境影响227
12.5步骤3:选择DFE指导方针228
12.6步骤4:将DFE指导方针用于初步设计230
12.7步骤5:评估环境影响231
12.8步骤6:完善产品设计以减少或消除环境影响232
12.9步骤7:对DFE流程和结果进行反思232
12.10小结234
参考文献234
练习235
思考题236
附录 面向环境设计的指导方针236
第13章 面向制造的设计240
13.1面向制造的设计的定义241
13.1.1DFM需要跨职能的团队242
13.1.2 DFM贯穿产品开发全过程242
13.1.3DFM流程概述242
13.2步骤1:估算制造成本243
13.2.1运输成本244
13.2.2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245
13.2.3物料清单245
13.2.4估算标准件的成本246
13.2.5估算定制件的成本247
13.2.6估算装配成本248
13.2.7估算间接成本249
13.3步骤2:降低零部件成本250
13.3.1了解工艺制约和成本驱动因子250
13.3.2重新设计零部件以减少工序250
13.3.3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加工经济规模251
13.3.4零部件和工艺的标准化252
13.3.5“黑箱”零部件采购253
13.4步骤3:降低装配成本253
13.4.1打分253
13.4.2集成零部件254
13.4.3最大限度地简化装配254
13.4.4考虑客户自行装配255
13.5步骤4:降低支持成本255
13.5.1降低系统复杂性255
13.5.2差错预防256
13.6步骤5:考虑DFM对其他因素的影响257
13.6.1DFM对开发时间的影响257
13.6.2DFM对开发成本的影响257
13.6.3DFM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57
13.6.4DFM对外部因素的影响258
13.7成果258
13.8小结259
参考文献260
练习262
思考题262
附录A 材料成本263
附录B 零部件制造成本264
附录C 装配成本269
附录D 成本结构270
第14章 原型化271
14.1了解原型化272
14.1.1原型分类273
14.1.2原型有什么作用274
14.2原型化原理276
14.2.1解析化原型一般比实体化原型更具灵活性277
14.2.2检测不可预见现象需要采用实体化原型277
14.2.3原型可以降低昂贵的迭代风险277
14.2.4原型可加快其他开发步骤278
14.2.5原型可重构活动的依赖关系279
14.3原型化技术279
14.3.13D CAD建模和分析279
14.3.23D打印280
14.4制定原型化计划281
14.4.1步骤1:界定原型的目的281
14.4.2步骤2:建立原型的近似水平282
14.4.3步骤3:制定实验计划大纲282
14.4.4步骤4:制定采购、建造和测试时间表282
14.4.5计划里程碑原型283
14.5小结284
参考文献284
练习286
思考题286
第15章 稳健设计288
15.1什么是稳健设计289
15.1.1试验设计291
15.1.2 稳健设计的过程292
15.2 步骤1:识别控制因素、噪声因素和性能指标292
15.3 步骤2:构造目标函数293
15.4步骤3:开发试验计划294
15.4.1试验设计294
15.4.2 测试噪声因素297
15.5 步骤4:开展试验297
15.6 步骤5:进行分析298
15.6.1 计算目标函数298
15.6.2 用均值分析法计算因素影响298
15.7步骤6:选择并确认因素设定点299
15.8步骤7:反思和重复300
15.9附加说明300
15.10小结301
参考文献302
练习303
思考题303
附录 正交试验303
第16章 专利和知识产权307
16.1什么是知识产权308
16.1.1专利概述309
16.1.2实用新型专利309
16.1.3准备披露书311
16.2步骤1:制定策略和计划312
16.2.1专利申请时机312
16.2.2专利申请类型312
16.2.3专利申请范围313
16.3步骤2:研究先前的发明314
16.4步骤3:概述权利要求315
16.5步骤4:撰写发明描述316
16.5.1附图317
16.5.2撰写详细描述317
16.5.3防御性披露318
16.6步骤5:精炼权利要求319
16.6.1撰写权利要求319
16.6.2编写权利要求的指导原则322
16.7步骤6:进行申请322
16.8步骤7:对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323
16.9小结324
参考文献325
练习325
思考题325
附录A 商标326
附录B 对个人发明人的建议326
第17章 服务设计328
17.1 产品-服务系统329
17.2 服务和产品有什么不同330
17.3 服务设计流程331
17.3.1 服务概念331
17.3.2 Zipcar的概念开发332
17.3.3 服务流程图333
17.3.4 后续持续改进334
17.4 服务中的下游开发活动335
17.4.1 原型化服务336
17.4.2 拓展服务336
17.4.3 持续改进337
17.5 小结338
参考文献338
练习339
思考题339
第18章 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340
18.1经济分析要素341
18.1.1定量分析341
18.1.2定性分析342
18.1.3何时进行经济分析342
18.1.4经济分析过程342
18.2步骤1:构建基准财务模型343
18.2.1 估算未来现金流入、流出的时刻和大小343
18.2.2 计算现金流的净现值346
18.2.3 其他现金流346
18.2.4 帮助抉择决策及重要投资决策349
18.3步骤2:敏感性分析349
18.3.1 开发成本的例子349
18.3.2开发时间的例子350
18.3.3 理解不确定性353
18.4步骤3:采用敏感性分析理解项目权衡354
18.4.1潜在的相互作用354
18.4.2权衡标准355
18.4.3定量分析的局限356
18.5步骤4: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357
18.5.1项目与公司、市场和宏观环境的相互作用358
18.5.2进行定性分析359
18.6小结360
参考文献361
练习362
思考题362
附录A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NPV法363
附录B 不确定现金流的NPV建模365
第19章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368
19.1理解并表达活动369
19.1.1串行、并行和耦合活动369
19.1.2设计结构矩阵370
19.1.3甘特图371
19.1.4PERT图372
19.1.5关键路径法373
19.2项目基准计划373
19.2.1合同书374
19.2.2项目活动清单375
19.2.3 开发团队人员配备与组织376
19.2.4项目进度377
19.2.5项目预算378
19.2.6项目风险计划378
19.2.7修改基准计划379
19.3加快项目进程379
19.4项目执行382
19.4.1协调机制382
19.4.2评估项目状态385
19.4.3纠偏措施385
19.5项目后评估386
19.6小结387
参考文献388
练习390
思考题391
附录 设计结构矩阵示例391
索引393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朱洁 等编著
作者: 杨晓钟 孙振萍 陈建 宫兵 等
作者: [英]海伦·夏普(Helen Sharp) [美]詹妮弗·普瑞斯(Jennifer Preece) [英]伊温妮·罗杰斯(Yvonne Rogers) 著
作者: 全红艳 王长波 编著
参考读物推荐
作者: 荣钦科技主笔
作者: 尚艺摄影 编著
作者: (美)Martin S.Matthews, Erik B.Poul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