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参考读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码/设计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
作者 : 李伟巍 等著
丛书名 : UI/UE系列丛书
出版日期 : 2019-07-22
ISBN : 978-7-111-63240-5
定价 : 99.00元
扩展资源下载
扩展信息
语种 : 简体中文
页数 : 258
开本 : 16
原书名 :
原出版社:
属性分类: 店面
包含CD : 无CD
绝版 : 未绝版
图书简介

那些激动人心、让人拍手叫好的设计,到底有没有方法可循,背后到底有没有设计理论支撑?答案是肯定的!本书将试图为大家总结和揭示那些优秀设计背后的理论和方法。
好的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搜狐媒体UED中心从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双重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设计技巧到设计团队管理,全面、细致地总结了他们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先进思想和实操经验,得到了搜狐高层,以及滴滴、携程、迅雷、宜信、腾讯等知名企业的近10位设计专家高度评价。
全书一共13章:
第1章从用户需求、用户画像、引导设计等多个角度讲述了如何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第2章讲解了有源设计,重点是设计语言,让读者知道好的设计有据可依;
第3-4章讲解了如何区分不同载体的设计,以及如何利用竞品来帮助我们做设计;
第5-8章深入地探讨了弹出层的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列表设计、轻量化设计等设计中的重要主题;
第9章介绍了设计如何为品牌赋能;
第10-11章总结了设计的3大原则和6个禁忌;
第12章介绍了设计师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解构和合理地利用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这对设计师尤为重要;
第13章介绍了如何做好设计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图书特色

搜狐媒体UED中心团队心血力作,搜狐焦点CTO作序推荐,滴滴、携程、迅雷、宜信、腾讯等知名企业近10位设计专家高度评价
从产品和设计双重视角系统总结体验设计的方法、技巧、原则,视角独特、剖析深入,各种必备知识和疑难问题,一览无余

图书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笔者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十数年,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Web1.0时代。向用户单向推送信息,由网络平台提供内容供用户阅读,用户根本没有选择权,代表站点为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笔者当时正奋斗在网络前台的一线,被人称之为“美工”,不仅要设计网页,还要通过HTML和CSS将页面写出来。
Web2.0时代。注重用户的互动,用户当家作主,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个时代网站内容是基于用户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的双向交流和参与,形成了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典型代表有新浪微博、天涯社区、自媒体。笔者这时变成了UI设计师,负责设计前后端、App、Pad等界面,页面已经交由各端的工程师去设计了。
Web3.0时代。这里有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的构建,形成了人和网络以及网络与人的沟通,配合大数据的智能推荐,大大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便利性。在这个时代,网络都是以大平台形式存在,成为用户需求的理解者和提供者,网络记录用户的行为习惯,通过资源筛选、智能匹配,精准地为用户提供答案,代表产品可能会有微信、阿里云、百度Apollo等。
在Web 3.0时代,笔者绝不可能只是个简单的UI设计师,还应该是个初级的产品经理、中级的交互设计师、高级的视觉设计师,而且有一套自己的设计语言体系,才有资格去做好未来的设计。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设计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转身成为视觉设计师、UI设计师、G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这就对设计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局限在设计本身,而是向用户传播一种设计语言、传达一种力量。但很多设计师依然是在做执行工作,设计好需求,实现功能,这样的思维越来越不能满足Web3.0时代的需求。
一路走来,笔者亲历了很多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也从零开始做过很多新产品的尝试,有喜有悲,踩过很多坑,总想把这些经验汇总并分享出来,避免再有人去走同样的弯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钱。
笔者带领团队与各个业务线对接设计需求时,也了解到很多业务线指标在产品中的体现,设计能提升业务线的指标,这才是核心价值所在。用户经常会吐槽各种广告乱象问题,那其实是产品赋予业务的价值所在,只是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用错了场景,体验设计做得不好,对用户造成了干扰,伤害到了用户的感情。业务指标是产品商业价值的体现,但如何通过体验设计来提升,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
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总结了一些关于做好产品的方式和方法,在此分享出来,同业内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期许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如果还能为他人带来一点贡献,那真是极好的。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将用户作为产品设计的第一梯队,重点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了解用户。开篇以用户需求的层级作为出发点,讲解了如何为用户量体裁衣。通过迭代产品的方法来找到精准的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不同的用户做差异化引导。伴随着产品发展的过程,用户在不断成长,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如果产品跟不上这些变化,就会被用户摈弃。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笔者还分享了团队在做线下调研过程中所收获的丰硕成果。
了解用户的设计需求后,就进入产品设计的第二梯队:设计的方法。任何设计都应有其设计源头,所以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各个平台的设计语言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上还要区分不同的载体,才能符合各平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利用竞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价值。此外,产品中很多模块的设计乱象丛生,我们在这里将其一一梳理出来,总结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比如弹出层设计、列表设计、情感化设计等。最后还总结了聚焦设计的各项原则以及一些设计禁忌。
掌握了设计产品的方法以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文中解释了用户体验场景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解构了用户场景的框架关系,整体分析了用户场景中的情境类型,并结合实例讲述了我们常见的匹配场景。最后再通过用户的使用场景来做测试,从而更好地验证其匹配度。
书中还讲述了团队管理中的一些方法,从设计团队中的主要管理工作说起,将工作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详细讲述,总结了团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又综合性地讲述了团队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难题,并分门别类地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在本书附录部分,参与编写本书的作者们各自讲述了自己从事设计的心路历程,总结了他们在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及各自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由于篇幅限制,附录部分仅提供电子版。
本书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从产品体验设计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怎么了解用户、怎么做好设计、怎么利用场景、怎么做好产品、怎么管理团队等。本书没有局限于只讲设计,而是在讲述我们怎么做产品,体验设计如何为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用户解决需求,所以本书适合的阅读人群比较广泛。
第一类:互联网领域的设计师、产品经理、前端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群体。
本书对于从事互联网设计的设计师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我们将产品设计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全部梳理出来,列出各种对应的解决方法,总结出体验设计细节的设计原则,帮助设计师从初级迅速进阶到高级。
书中先从了解用户的需求出发,带你慢慢融入体验设计,再结合用户的使用场景来做产品,每个阶段都与产品经理的工作深度相关。产品经理需要是一个全能型选手,对设计和开发都要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产品的方向,而这本书全面地讲述了产品从无到有的设计过程,相信会对你大有裨益。
针对前端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来说,好产品要经过团队共同打磨,体验设计的细节又都需要开发来实现,很多设计原则就是技术结构的底层逻辑。工程师们如果了解了设计的源头,就大大减少了中间的沟通环节,同时还能清晰地理解产品的设计逻辑。
第二类:企业管理者、项目经理、团队管理者等。
企业都是以产品为驱动,作为企业管理者、项目管理者,实时获悉产品的动态可谓势在必行。他们的一个决策可能会让产品数据发生很大波动。本书从各个层面诠释了产品的设计细节及其所造成的影响,帮助管理者更清晰地了解发展所处的阶段,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策略。
书中还讲述了团队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细节,跨部门沟通协作等,还总结了设计团队经常遇到的一些难题以及应对的解决方案,可以对团队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我们写这本书,受到了《创新者的窘境》《在你身边,为你设计》《参与感》等书籍的启发。我们也想把我们团队在做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自己多年总结的设计经验分享给大家,期许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感谢参与本书内容编写的霍冉冉、钟秀、孙伟、王婷宇、杨茜茜、陈昕冉。没有你们长时间的付出,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感谢你们的陪伴与坚持。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佘广、孙海亮、李艺及参与编辑的团队人员,谢谢你们一直给予我们专业上的支持和帮助,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
感谢我的儿子David、女儿Jenny一直在为我提供体验认知的实践,感谢我的妻子Chris宝在身后默默地奉献支持。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感谢有你们,帮我一起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李伟巍

专家评论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优秀应用层出不穷,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好的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点—好的设计。而好的设计最终能否转化成好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需要整个团队所有人都了解设计原理,关心设计的过程,并且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目标一致。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作者团队以往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分享,向我们讲述了如何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设计团队。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想法,协作也会更顺畅,尤其当开发者从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整个组织都会受益匪浅。
陈毅 多点Dmall移动端资深研发经理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经历的远比他所理解的要多得多。影响行为的是体验,而不是理解。”
我们常常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体验”,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真正能够让用户自然、无碍地与你的产品进行交互呢?当我们一边享受着智能化生活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慢慢发现,用户需求在悄然发生改变,使用场景也变得愈加复杂,再加上技术瓶颈等重重困难,设计师早已不仅仅局限在视觉、交互设计等范畴,而是要从用户本身出发,结合用户研究、数据分析、商业思维、品牌思维等赋能完成最终的设计结果。做用户真正喜爱的产品,同时也能够让你的设计产生增长式的商业价值。
本书中讲到很多有效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陈子 APUS设计中心总监
如今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是:用户的“体验”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即需求的体验和情感的体验。然而,功能性的需求是容易被实现的;而情感化的需求就远远不止于此了。本书将带领你学会如何从业务的角度入手,解决体验的壁垒,直达用户的情感,让体验设计真正成为驱动商业成功的战略。
刘静 来伊份科技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总监
设计始终都是以人为本,需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寻求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在设计的过程中寻求设计方法是对问题本身的拆解再解读并解决的过程,而设计方法论并不是限制设计师的创新,而是帮助设计师更科学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到合理的设计方案。
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仅要在规则内思考问题,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来打破常规,构建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思维体系。
胡长宇 海外UED设计负责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互联网体验设计力量的发展壮大,一定是伴随着像搜狐这样的本土互联网企业成长而同步演进的,围绕“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策略,互联网产品体验的前瞻和细腻是最先从各个行业中跳脱出来的,互联网企业也由此受益颇多。本书阐述详细,案例丰富,是经典的互联网体验设计方法呈现。诚然,当今阶段,各类新方法、新思维层出不穷,但设计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并没有那么玄奇,实实在在的好设计,都在这本实实在在的好方法里,值得互联网体验从业者人手一本,细细品读。
张贝 腾讯金融科技市场部设计中心负责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体验已成为优秀产品的必需品,是做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好设计能触达人心,给用户带来惊喜,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使产品有好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增长。
本书提供了一套做好设计的方法,还总结梳理了很多一线实践经验,引领产品团队做好产品,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张在旺 知名咨询师,《有效竞品分析》作者

上架指导

信息类/设计

封底文字

对于设计,人们往往迷恋于对思维的探究与理念的消解,但务实点来看,我一直认为设计的“术”比“道”更实际,哪怕是艺术,最终也是要回归到“术”的层面。设计同样需要对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拥有成熟、扎实的方法论,融会贯通,才能发展出真正牢靠的思维与理念。好设计,有方法,毫无疑问。
—— 程峰 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

这本书层层递进,涵盖了UED的思维流程、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法论,从如何了解用户、迭代产品、梳理需求的角度,由搜狐团队的每一名设计师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展开分享,详细介绍了构建用户画像的方法与应用,让没有沉淀流程体系的团队可以借鉴,没有成熟流程体系的设计师们也可以参考,是一本值得在工作中无数次翻阅的好书。
—— 吴佳敏 携程trip.com品牌设计总监/《视觉链》作者

本书内容较为全面地告诉了读者如何通过用户需求、用户画像、用户数据去确切了解用户痛点,以及如何结合用研数据和产品运营数据对设计进行迭代优化。作者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非常有效的产品设计方法,值得互联网设计从业者借鉴。
—— 邹惠斌 迅雷商业UED负责人/《设计力》作者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加速了从业者对相关知识的渴求。本书作者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经验,从设计角度出发,又不局限于设计,串联起产品、调研、设计、品牌的方方面面,是广大设计师及相关爱好者的福音。
—— 刘津 《破茧成蝶》作者

作者简介

李伟巍 等著:李伟巍
搜狐媒体UED中心 设计总监
资深体验设计专家,拥有超过10年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团队管理经验。现就职于搜狐,管理设计团队,优化各业务线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品牌视觉设计。曾就职于科学院、凤凰网、畅游等,从事网页、视觉、UI、交互、产品等相关设计工作。在体验设计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擅长从用户的5个体验要素来推导产品的交互体验设计,真正为用户解决真实场景下的实际问题。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设计,多次组队参加各种极客大赛、清华大学的创客挑战赛、搜狐黑客大赛等,每次都能摘得不同的奖项。曾受邀参加搜狐各种新员工培训演讲嘉宾,担任创意比赛评委等。
霍冉冉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拥有超过10年的视觉产品体验设计经验。现就职于搜狐,管理设计团队,优化各业务线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品牌视觉设计。曾就职于开心网、畅游等公司,从事UI、视觉等相关设计工作。在体验设计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擅长品牌视觉、UI设计,多次负责主导优化大流量产品线的体验改版设计、主导重要栏目和大型活动主视觉设计。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设计。
钟秀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体验设计师,现就职于搜狐,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任职于人人网、创新工场。在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负责设计的问答类游戏APP“么么答”曾登上App Store榜首。
孙伟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GUI设计师,之前就职于搜狐,现就职于贝壳UED中心,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就职于人人网、销售易、e代驾等,从事各产品线的体验设计工作。擅长于GUI设计,设计了很多优秀的的栏目logo,喜欢通过日常的生活用手绘图标的形式记录下来。热衷于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化的人生。
王婷宇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视觉设计师,现就职于搜狐,为各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就职于人人网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视觉、UI、品牌等相关设计工作。擅长于视觉、GUI设计,设计了很多优秀的的栏目logo和大型活动主视觉,喜欢通过情感化的表达打造极致的视觉盛宴。热衷于各种设计手法表达不同的视觉理念。
杨茜茜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交互设计师,之前就职于搜狐,现就职于网易有道YDC中心,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就职于浙江日报、培训老师、机械研究所等,从事教育和设计工作。擅长于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喜欢深入研究体验设计的前因后果从而为产品提供最优的体验设计。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体验设计。
陈昕冉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体验设计师,之前就职于搜狐,现就职于贝壳KEDC中心,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就职于新浪微博、风行网、搜狐体育等,从事各视觉设计工作。擅长于视觉和UI设计,设计了很多大流量的线上产品,喜欢学习各种新式的设计形式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体验设计。

图书目录

作者简介
赞誉
序1
序2
前言
第1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1
1.1 用户需求的三个层级1
1.1.1 第一层级:痛点型需求2
1.1.2 第二层级:痒点型需求3
1.1.3 第三层级:兴奋点型需求3
1.1.4 用户需求的层次4
1.2 如何为用户量体裁衣?5
1.2.1 用户、需求、产品的关系5
1.2.2 没有所有人,只有细分的群体7
1.2.3 接受用户的多面性8
1.2.4 有的放矢地做好产品设计9
1.3 通过产品数据勾勒用户画像11
1.3.1 用户画像的3个维度11
1.3.2 建立信息画像12
1.3.3 绘制行为画像14
1.3.4 勾勒分群画像16
1.3.5 验证用户画像19
1.4 引导设计降低用户成本21
1.4.1 引导行为产生的3要素21
1.4.2 引导设计的3种类型23
1.5 需求是个变量?26
1.5.1 搜狐的流量被侵蚀、用户被分流27
1.5.2 产品伴随用户一起成长28
1.5.3 “?喜新厌旧?”就是人性法则28
1.6 通过真实调研了解用户29
1.6.1 为什么要做调研30
1.6.2 案例:如何做调研30
1.6.3 调研中的常见问题和经验总结35
第2章 有源设计37
2.1 设计语言的概念37
2.2 设计语言带来的好处38
2.3 制定设计语言需要遵循6个设计原则40
2.4 设计语言推动评审案例43
2.5 数据验证设计语言的方向44
第3章 区分不同载体的设计46
3.1 iOS和Android之间的差异46
3.2 设计风格的差异48
3.3 控件的6个差异54
3.4 WAP和App之间的差异64
3.4.1 屏幕尺寸的差异65
3.4.2 有效操作的设计差异66
3.4.3 设计像素的差别68
3.5 WAP和PC的差异68
第4章 利用竞品做好设计73
4.1 竞品的6个参考价值73
4.2 “?用户体验5要素?”竞品分析法74
4.3 学习竞品的原则79
4.3.1 明确产品所处的阶段79
4.3.2 产品功能分析80
4.3.3 体验设计的亮点83
4.3.4 用户使用评价形成的口碑85
4.3.5 创新变革才是硬道理86
4.4 竞品里面的一些坑87
4.4.1 找差异化87
4.4.2 鉴别优劣87
4.4.3 标新立异88
第5章 定制弹出层体验设计90
5.1 弹出层的功能90
5.2 错误的弹窗91
5.3 弹窗分类93
5.3.1 模态弹窗93
5.3.2 非模态弹窗96
5.4 弹窗设计的6个原则97
5.4.1 轻打扰97
5.4.2 统风格98
5.4.3 优设计99
5.4.4 同交互100
5.4.5 简文案101
5.4.6 定制化103
第6章 情感化设计104
6.1 生活中的情感化设计105
6.2 产品中的图标情感107
6.3 情感化图标设计原则108
6.4 图标设计技巧111
6.5 改版产品实战115
第7章 列表设计119
7.1 为什么要使用列表119
7.2 列表类型120
7.2.1 功能列表120
7.2.2 内容列表121
7.2.3 列表浏览的交互模式126
7.3 使用列表时遇到的问题129
7.3.1 缩略图129
7.3.2 缩略图的比例132
7.3.3 信息布局132
7.3.4 对齐间距134
7.3.5 分割线136
第8章 轻量化设计140
8.1 什么是轻量化设计141
8.2 为什么要轻?141
8.3 产品中的轻144
8.4 如何做到轻146
第9章 品牌设计150
9.1 品牌战略的巨头150
9.2 产品即体验152
9.3 产品中的品牌设计153
9.4 品牌提升技巧157
第10章 聚焦设计的3大原则161
10.1 沉浸式设计162
10.1.1 心流理论162
10.1.2 沉浸体验的理解163
10.1.3 沉浸体验的应用165
10.2 高效设计的10个原则167
10.3 简单思维171
10.3.1 三个维度172
10.3.2 用户不关心算法172
10.3.3 傻瓜式体验174
10.3.4 别让我思考176
10.3.5 生活中的简单事例177
第11章 设计师的6个禁忌179
11.1 不要拿到需求就直接做179
11.2 不要忘了你才是设计师181
11.3 不要让用户只记住你的设计182
11.4 不要只顾着埋头苦干184
11.5 不要随波逐流185
11.6 不要认为团队缺你不行186
第12章 用户体验场景188
12.1 用户体验场景的理解188
12.1.1 以用户和产品为中心189
12.1.2 场景类型189
12.1.3 产品中结合场景的实例190
12.2 解构用户场景192
12.2.1 Who:用户193
12.2.2 Where:空间193
12.2.3 When:时间194
12.2.4 Why:动机194
12.2.5 Service:服务195
12.3 场景中的情境类型196
12.3.1 环境情境197
12.3.2 人文情境198
12.3.3 特殊情境200
12.4 用户场景的匹配204
12.4.1 正确匹配204
12.4.2 配得不恰当205
12.4.3 匹配错误206
12.4.4 产品中的场景匹配206
12.5 产品设计与用户场景的结合209
12.5.1 基于对象209
12.5.2 匹配情境210
12.5.3 触发行为212
12.6 测试验证产品的使用场景213
12.6.1 产品测试要点213
12.6.2 狐首改版测试验证场景案例216
第13章 团队管理219
13.1 团队管理工作219
13.1.1 人才招聘220
13.1.2 扮演角色221
13.1.3 管理分权222
13.1.4 公开激励222
13.1.5 专业学习223
13.1.6 自我成长224
13.1.7 跨部协作224
13.2 激励点心225
13.2.1 独立对接项目需求226
13.2.2 分享互动学习体系226
13.2.3 工作环境227
13.2.4 晋升通道227
13.2.5 企业文化227
13.3 诊疗团队的疑难杂症228
13.3.1 伪需求229
13.3.2 运营需求232
13.3.3 设计规范233
附录 设计师独白238

教学资源推荐
作者: [美] 保劳格·哈沃达尔(Parag Havaldar),杰拉德·梅迪奥尼(G·rard Medioni)著
作者: 陈永强 张聪
作者: 康卓 熊素萍 张华
作者: 陈传波 金先级 编著